第七章 你是下一個億萬富翁

一生要養成的創富好習慣

39.目標是財富人生的導航燈

財富與大膽的人站在一起。

——維吉爾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在他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內地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但不幸的是不久父親因病去世。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同時又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他先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出色,隻兩年時間便被老板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隻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誌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有一天,他翻閱英文版《塑膠》雜誌,看到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說意大利某家塑膠公司設計出一種塑膠花,即將投放歐美市場。李嘉誠立刻意識到,戰後經濟複蘇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將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膠花價格低廉,美觀大方,正合時宜,於是決意投產。他的塑膠花產品很快打入了香港和東南亞市場。同年年底,隨著歐美市場對塑膠花的需求愈來愈大,“長江”的訂單以倍數增長。到1964年的時候,前後7年時間,李嘉誠已賺得數千萬港元的利潤;而“長江”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基地,李嘉誠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美譽。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此時“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隨著他的財富增長,70年代初,他就擁有樓宇麵積共630萬平方英尺。1990年後,李嘉誠又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多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後,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在這期間李嘉誠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五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辟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恒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任何一個人,對於任何一件事,沒有目標就會沒有方向,沒有規劃就沒有步驟。追逐財富也要有具體的目標,但是追逐財富不是目標越高就越好,它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而確立,確立了目標,就是選擇了財富的方向;選擇了方向,實際上就選擇了致富的道路。從李嘉誠的故事中,我們明白地看到,財富的增長,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有了目標,在目標指引下敢於冒險,不斷地進行投資。

一般來說,確立財富目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具體量度性原則

如果財富的目標是:“我要做個很富有的人”“我要發達”“我要擁有全世界”“我要做李嘉誠”……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你很難富起來,因為你的目標是那麼抽象、空泛,是極容易移動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要具體可數,比如你要從什麼職業做起,要爭取達到多少收益,等等。此外,這個目標是否有一半機會成功?如果沒有一半機會成功的話,請暫時把目標降低,務求它有一半成功的機會,在日後當它成功後再來調高。

(2)具體時間性原則

要完成整個目標,你要定下期限,在何時把它完成。你要製定完成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而完成每一個步驟都要定下期限。

(3)具體方向性原則

也就是說,你要做什麼事,必須十分明確執著,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朝三暮四。如果你有一個隻有一半機會完成的目標,等於有一半機會失敗,當中必然遇到無數的障礙、困難和痛苦,使你遠離或脫離目標路線;所以必須確實了解你的目標,必須預估你在完成目標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然後逐一把它們詳盡記錄下來,加以分析,評估風險,把它們依重要性排列出來,與有經驗的人研究商討,把它們解決。

40.用勤奮和雙手鋪就財富之路

通過辛勤工作獲得財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巴爾紮克

出入高級會所,在高爾夫球場漫步揮杆,隻需要招聘幾名管理人員便可以掙得盆滿缽滿,不需要朝九晚五定時地出現在辦公室……這是很多人對富人的印象,他們一麵抱怨自己淪為可悲的窮忙族,另一麵又對富人的“不用勤奮”羨慕嫉妒恨……然而,事實上,你隻是看到了他們人前風光,卻沒有看到他們人後辛勞,對於大多數富人而言,他們的財富之路便是用勤奮鋪就而成的。

1872年,猶太人哈同來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24歲,年輕力壯,但除了隨身的衣物外,幾乎一無所有。由於身材魁梧,哈同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門的工作。雖然這是一份地位低下的工作,很多人都對此嗤之以鼻,但是哈同卻不那麼想,他認為看門賺來的錢是一種報酬,沒有丟臉和失身份的感覺。另外,他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份工作是個立足點,今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積蓄力量,最終找到能賺更多錢的路子。

哈同在當看門工時,非常認真,忠於職守。晚間,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方麵的書籍,知識增加很快。老板覺得此人工作出色,腦子精明,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哈同一如既往,工作業績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這時,他的收入大為增加了。早懷壯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知足。他認為自己創業時機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離開了這家洋行,自己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哈同自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以經營洋貨為主。當時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相對競爭品不那麼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因此,他的經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幾年間,他賺了許多錢。

哈同的成功就在於他一直馬不停蹄地將自己手中的錢進行再投資,讓自己的財富越來越多,最終在幾年的時間裏就賺了很多錢。勤奮的人總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發財之路,他們往往不是那種一味埋頭苦幹的人;他們善於發現新的機遇,用積累的錢再去進行新的嚐試,最終積累的資金越來越多,生活也就越來越富裕了。

一個人想要有錢,躺在床上空想是得不到的。人們總是羨慕那些成功人士那麼有錢,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他們輝煌的背後付出了怎樣的辛勞。當你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他們在幹什麼?當你忙著出去娛樂玩耍的時候,他們又在幹什麼呢?不要埋怨自己命不好,沒有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地勤勞起來,沒有讓你的大腦在理財投資上為你工作,沒用你的雙手辛勤地勞動,沒用你的汗水澆灌財富之樹。

任何財富的積累都是從辛勤勞動開始的,沒有辛勤的勞動怎麼淘得到走向成功的第一桶金呢?開始進行積累的時候,你越勤勞付出,就能越快地得到積累,也就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本的積累,以更快的速度成為可以自由支配財富的人。

幸運隻偏愛那些辛勤工作的人,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辛苦勤奮,付出巨大的代價。財富的到來豈能如此容易?

塑膠大王王永慶常說:“要常常警醒自己,稍一鬆懈就導致衰退,經常要有富不過三代的警覺。”“一勤天下無難事”,王永慶的這句話貫穿了他整個奮鬥的人生。

2006年,當這位90多歲的老人終於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想將接力棒傳遞到下一個人手中的時候,很多人都為他的歸隱感到惋惜,一個時代又落下了帷幕,“王永慶”這個名字象征著傳奇和無數的勤奮故事。

由於事業上的傑出成就,因此每當人們談到“王永慶”三個字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企業巨子的傳奇形象,聯想到的首先是“財富”與“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問題。人們把焦點集中在他的“致富”和“成功之道”上,“王永慶”三個字,似乎除了名詞之外,也是形容詞,和白手起家、勤奮堅毅、合理化經營管理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永慶每天晚上10點睡覺,2點半起床辦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時。無數個相似的寂靜深夜裏,當人們都已在熟睡當中的時候,卻是他思考最迅捷的時候,無數的優秀方案在此時誕生。成功了的他都能保持如此勤奮的狀態,渴望成為富人的你,還不應該奮起直追嗎?

很多的時候,究竟是窮人還是富人並不取決於你的先天條件多好、智商多高,而是取決於你後天的努力和勤奮程度。隻有勤懇地付出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積累財富的夢想。因此,我們首先要養成勤勞的習慣,用勤奮和雙手鋪就自己的財富之路。

41.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詹姆斯?托賓

創富投資不能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櫃裏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或是說完全沒有理財觀念。還有些人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於求成,這種人若能獲利順遂也就罷了,但從市麵有好有壞波動無常來說,僅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有部分的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麼,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

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堅強”,寧願冒高風險,也不願紮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

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其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於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缺乏分散風險的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發達和加入WTO、國際市場的大開,國人的投資渠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工具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於是乎“投資組合”的觀念應運而生,目的是既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平穩地創造財富。

目前的投資工具十分多樣化,最普遍采用的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國外證券等,不僅種類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細,每種投資渠道下還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備長期投資經驗或是非專業人士,一般人不容易弄清楚。一般大眾對基本的投資工具要有所了解,並且認清自己是傾向保守或具冒險精神,再來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選擇較有興趣或較專精的幾種投資方式,搭配組合“以小博大”。

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個性保守或閑錢不多者,組合不宜過於多樣複雜,短期獲利的投資比例要少;若個性積極有衝勁且不怕冒險者,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則通常依其獲利性、安全性和變現性(流通性)三個原則而定。例如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變現性也強,但獲利性相對較低;股票、期貨則具有高獲利性、變現性也佳但安全性低的特性;而房地產的變現能力低,但安全性高,獲利性(投資報酬率)則視地段及經濟景氣程度而有彈性。

配合大經濟環境和時局變化,一般說來,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明顯時,投資專家莫不鼓勵投資人增加變現性較高且安全性也不錯的投資比例,也就是投資策略宜修正為保守路線,維持固定而安全的投資獲利,靜觀其變,“忍而後動”;經濟回蘇,投資環境活絡時,則可適時提高獲利性佳的投資比例,也就是冒一點風險以期獲得高報酬率的投資。

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及運用手法時,搭配投資組合才是降低風險的“保全”作法。目前約有不少的人仍選擇銀行存款的理財方式,這一方麵說明大眾仍以保守者為多,另一方麵也顯示,不管環境如何變化,投資組合中最保險的投資工具仍要占一定比例。理財專家認為,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投資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中作組合。有些人在股票裏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共同基金組合搭配,其實質上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做法,故依舊是不智之舉。

42.賺錢是行為,理財是習慣

任何巨大的財富,在最初積累的時候,往往是由一個很小的數量開始的。

——鄧拓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他發現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

“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那更不是個好主意,他們超值收費。”在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富翁與暴發戶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懂得理財,而後者往往隻會賺錢。理財也是一門學問,我們的人生絕對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是為了讓金錢為我們工作。我們切勿求財心切,掌握理財的學問有時比賺錢更重要。

兩個年輕人一同尋找工作,一枚硬幣躺在他們經過的路上,高個子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過去,矮個子青年卻很自然地將它撿了起來。

高個子青年對矮個子青年的舉動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

矮個子青年望著遠去的高個子青年心生感慨:讓錢白白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高個子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矮個子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矮個子青年已成了老板,而高個子青年還在尋找工作。

高個子青年對此無法理解,滿是醋意地說:“你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能這麼快地‘發’了?”矮個子青年說:“因為我沒有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邁過去。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大財呢?”

高個子青年並非不想要錢,隻是他的眼睛盯著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所以他的錢總在明天,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大錢是由小錢積累而來的,財富的大廈都是由一塊塊小磚頭堆砌而成的;隻有養成重視小錢、積累小錢的習慣,才能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票投資之神,他也是以“小錢”起家的典型。巴菲特在11歲就開始投資第一支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一直賠錢,他的姐姐一直罵他,而他堅持認為持有三四年才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而他則繼續持有,最後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段日子裏,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大多隻會吃喝玩樂,但他大啃金融學的書籍,並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當時他的本錢不夠又不喜歡借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巴菲特如願以償到格雷厄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兩年後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顧問公司。該公司的資產增值30倍以後,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曆經幾十年堅持不懈。他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歲月,慢慢地創造出來的。

賺錢是行為,理財是習慣。大財富需要小積累,理財路上,沒有一分是多餘的,要實現自己的創富目標,就要養成重視小錢的習慣。

聚沙成塔,滴水成海,隻要持續積累,你所積累的每一分小錢最終將彙聚成浩瀚的財富之河。

43.讓金錢衍生出更多的金錢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巴菲特

當人們正在羨慕彩票達人得中500萬元的好運氣時,轉而聽到的故事的續集卻是,這個彩票達人在不長的時間內將意外之財揮霍一空,再次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有些彩票達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境遇,便在於其沒有利用獎金創建穩定的現金流。

當富人擁有了金錢後,他們會怎麼做呢?

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後隨家人移居到美國。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他曾在聯盟軍中服役。複員後學習法律,21歲時獲得律師執業許可證,開始了他獨自創業的生涯。普利策是個有抱負的青年,他覺得當個律師創不了大事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進軍報業界。

那時候,普利策僅僅有靠半年打工掙的微薄收入,不過正是靠這一點點的錢,他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隻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使地球移動。”普利策決心先找一個“支點”,有了“支點”才去實現移動“地球”的壯舉。據此,他千方百計尋找進入報業工作的立足點,以此作為他千裏之行的起點。終於,他找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館。那老板見這位青年人如此熱心於報業工作,且機敏聰慧,便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以半薪試用1年後再商定去留。

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半薪的條件,他告訴自己,金錢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從這個機會中學到知識。

幾年後,他對報社工作已了如指掌,決定用自己的一點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取名為《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普利策自辦報紙後,資金嚴重不足。那時候,美國經濟正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

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開辦5年間,每年為他賺15萬美元以上。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不久他發了財,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能從兩手空空到報業巨頭,原因在於他不但善於使用自己的資金,同時也善於使用別人的資金為自己服務。這就是聰明商人的絕妙之處,無論何時都是金錢的主人,讓錢給自己掙錢。

理財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會理、敢理、巧理”,簡言之,讓錢“生”錢。記得有句經典對白說:投資是一樣神奇的東西,再賠,它也隻能輸掉你手頭的,但一旦贏起來,它卻能不受限製地翻倍。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多少有失偏頗,但至少,它給我們一個暗示:投資,讓錢去“生”錢!錢能生錢,也能催生出富人。

當你經過努力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要想想怎樣讓錢生錢,讓錢變得更多,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千萬不要成為葛朗台,抱著錢不放手,生怕錢會飛了!

如果你的金錢能夠在你睡覺、娛樂的時候,還在不停歇地為你工作著,那該是多麼令人吃驚的事情啊!相反,你如果總是為了錢而去盲目地工作,那你就成了金錢的奴隸。看看那些富翁,哪個不是懂得資金分配和利用而變得富有的?

要想讓錢生錢,就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成了可以讓錢生錢的理財高手。

44.將節儉的習慣滲透到骨子裏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愛默生

節儉是人生的導師。一個節儉的人勤於思考,也善於製定計劃。他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洛克菲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艱難的生活使他養成了勤儉的習慣和奮發的精神。洛克菲勒在16歲時,決心自己創業。雖然他時常研究如何致富,但始終不得要領。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宣傳一本發財秘訣的書;洛克菲勒看後喜出望外,急忙沿著廣告注明的地址到書店購買這本“秘書”。該書不能隨便翻閱,隻有買者付了錢後,才可以打開。洛克菲勒求知心切,買後匆匆回家打開閱讀,豈知翻開一看,全書僅印有“勤儉”二字,他又氣又失望。洛克菲勒當晚輾轉不能成眠,由咒罵“發財秘書”的作者坑人騙錢,到漸漸細想作者為什麼全書隻寫這兩個字,越想越覺得該書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確實必須靠勤儉。他大徹大悟後,從此不知疲倦地勤奮創業,並十分注重節約儲蓄。就這樣,他堅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以節衣縮食的節儉精神,積存了800美元。經過多年的觀察,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創業目標:經營石油。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他終於成為美國石油大王。

19世紀石油商人成千上萬,最後隻有洛克菲勒獨領風騷,其成功絕非偶然。有關專家在分析他的創富之道時發現,精打細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別注重成本的節約,提煉每加侖原油的成本要計算到第3位小數點。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經過多年的積累,洛克菲勒能夠準確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1879年,他寫信給一個煉油廠的經理質問:“為什麼你們提煉1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隻要9厘1毫?”就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信:“上個月你廠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萬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別人打半點馬虎眼。正如後人對他的評價,洛克菲勒是統計分析、成本會計和單位計價的一名先驅,其管理模式是今天大企業的“一塊拱頂石”。

節儉不僅是積累財富的一塊基石,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所在。節儉可以提升個人的品性,厲行節儉對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節儉在許多方麵都是卓越不凡的一個標誌:節儉的習慣表明人的自我控製能力,同時也證明一個人不是其欲望和弱點的不可救藥的犧牲品,他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主宰自己的命運。

節儉不僅適用於金錢問題,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到養成勤儉的生活習慣。節儉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

我們知道一個節儉的人是不會懶散的,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他精力充沛,勤奮刻苦,而且比那些奢侈浪費的人更加誠實。

如果你養成了節儉的習慣,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了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以及聰明機智和獨創能力;換而言之,就表明了你有追求,你可能會是一個卓有成就的人。

◎習慣小課堂:理財有道,生財有理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好一世窮。”此所謂,如果誰要想把財理好,就必須要一生培養理財的好習慣,隻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衣食無憂,為家庭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那麼,對於工薪家庭來說,應掌握哪些理財好方法呢?現有理財專家的支招,以供參考。

(1)約束自己,定期存款

要想保證自己家的日子過得好,在理財時就應約束自己。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定期存錢,避免超支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存呢?在存錢時就需要訂一個計劃,如果是工薪家庭,在每月發了工資後,除了自己的生活費外,不妨把一筆錢存入銀行;不管存多少,隻要能存就行,這樣經過數年的積累,誰家都可能會有一大筆儲蓄存款。

(2)支出有度,合理消費

消費是每一個家庭中最大的支出,但是凡事都應有度,不可放縱自己。如衣服、鞋非名牌不買,出門非打的不可,豈不知道這些支出要大大超出買普通牌子、坐公交車的花費,雖然次次嘴中說“下不為例,是最後一次了”,但往往仍是下還有例,經常還是如此,如此一來,每年就會損失掉幾千元甚至更多。

(3)計較小事,不搞大方

很多人家,都非常喜歡不計較小事,在小事情上非常大方。如買了新手機,本來按正常接聽就可以了,但是他們偏偏不,經常拿著手機拉家常;1個月本來有100元話費就可以了,現在卻變成了300元,如此算下來,1年就要多支出2 000元左右。

(4)學會小氣,防範後患

生活在現實中,朋友借錢是難免的事情,不借吧,不可以,借吧又怕有去無回,本來屬於自己的錢屬於了朋友。為防後患,不妨學會小氣,在需要借錢給朋友時,不妨把醜話說在前麵,來個先小人後君子,讓朋友立一張字據,並寫明金額、借錢日期、借款人姓名,歸還日期等。這樣一來,即使朋友一時不能歸還,也有證據在手,對方即使想賴賬也賴不成。

如果日後一旦朋友反目,出現賴賬情況,你也可以拿字據及時起訴到法院,以追回欠款。

(5)適當冒險,尋找大利

如今,仍有許多人在理財時觀念非常保守,隻知道參加儲蓄存款和購買國債風險小,又能得到利息。但也應看到,投資一些開放式基金和股票,雖風險大一些,但收益也大,不妨拿出一部分存款,通過讓理財專家指導,投入到這兩種投資品種上,說不定把握準了機會,還會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