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人寬度決定人生高度

《魯迅全集》reference_book_ids":[7332293862297193534,7038423971401829384,7294565320222575650,7227006896341781564,7357920561126722622]}],"4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start_container_index":4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quote_content":"《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337606790974032958,7356070703986117694,7294566442874178597,7293411416336239642,7316100910411680802,7314189402236783678,7312744516992109609,7071200608945966110,70781850854757529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生要養成的做人好習慣

01.氣量恢宏,氣度決定人生高度所謂完善的人,就是氣量氣度寬廣。

——塞德茲

做人要有氣度。氣量是一種大度為人的處世習慣,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是一種包容一切的聖人風度。

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一個有氣度的人才會有所成就,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唐代婁師德,器量超人,當遇到無知的人指名辱罵時,就裝著沒有聽到。有人轉告他,他卻說:“恐怕是罵別人吧!”那人又說:“他明明喊你的名字罵!”他說:“天下難道沒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還是不平,仍替他說話,他說:“他們罵我而你敘述給我,等於重罵我,我真不想勞動你來告訴我。”有一天入朝時,因身體肥胖行動緩慢,同行的人說他:“好似老農田舍翁!”婁師德笑著說:“我不當田舍翁,誰當呢?”

為人大度的習慣,表現在心懷坦蕩,寬容他人,與人相處能夠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互諒就是彼此諒解,不計較個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義務體諒他人;有了互相之間的諒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互讓,就是彼此謙讓,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心底無私天地寬,淡泊名利,摒棄私心雜念,自覺做到以整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相互之間的矛盾就容易化解;爭名於朝,爭利於市,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是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計較我高你低。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品格氣質的差異,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然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愛能熔化隔膜的堅冰、抹去尊卑的界線,使人們變得親密無間;愛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

能否擁有氣度,關鍵靠三點:一是平等的待人態度。不自認為高人一等,保持一顆平常心,平視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寬闊的胸襟。心胸坦蕩,虛懷若穀,聞過則喜,有錯就改;三是寬容的美德,能夠仁厚待人,容人之過,“宰相肚裏能撐船”,而不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由此看來,在雅量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養和品行。如今的一些人之所以難有雅量,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以上幾個方麵的修煉不到家,素養與品行上尚欠火候。

人有一分氣度,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必多一分事業。我們閱讀曆史,多少的名人聖賢,有時不讚其功業,而讚其氣度,所以氣度對人生的高度與成就,至關重要!

假如你的肚量不容別人,隻顧自己,那隻能養自己;你的肚量能涵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長;你的肚量能包容一縣,就能做縣長;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長;能包容一國,就能做國主。

那麼如何“養量”,擁有人人稱讚的大度為人的習慣呢?

(1)平時凡是小事,不要太過和人計較,要經常原諒別人的過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塗,要有是非觀念。

(2)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來臨時,能泰然處之,不為所累,氣度自可養大。

(3)受人譏諷惡罵,要自我檢討,不要輕易反擊對方,氣度自然日夜增長。

(4)不怕吃虧,便宜先給別人,久而久之,從吃虧中就會增加自己的氣度。

(5)見人一善,要忘其百非。隻看見別人缺點而不見別人的優點,無法養成氣度。

自古學者都講究養能、養學、養氣、養德、養心、養量。做人修身,重要的是先要養量,培養自己的氣度。

02.信用是受用一生的無價之寶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鬆下幸之助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信”字是“人”從“言”。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所言成真就是“誠”,“真實不欺”就是誠。古今中外任何社會都把誠實與守信用作為美德加以推崇,誠實守信的人總能優先贏得別人的讚賞或認可。誠實與信用是上天賦予一個人最好的禮物,擁有這兩種品質的人,無疑是天生的高貴者。

為人一生,對人對己都要講誠信,將誠信作為做人的準則,養成誠實待人、誠信做事的良好習慣。

美國的前總統林肯在競選總統時,對選民講話時很注意誠實。他沒有錢,競選時沒有坐專車,而是像普通乘客一樣買票坐車,每到一站,朋友們就為他準備好一輛耕田用的馬拉車。他就站在馬車上向選民們演說:“有人寫信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位妻子和一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大書架一個,架子上的書值得每個人一讀。我本人又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林肯這些話給人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被稱為“誠實的林肯”。他之所以能當選總統及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地位排在曆屆總統之首,甚至超過開國總統華盛頓,主要就是靠著他的誠實。

在華盛頓舉辦的美國第四屆全國拚字大賽中,南卡羅來納州冠軍——十一歲的羅莎莉?艾略特一路過關,進入了決賽。當她被問到如何拚“公開宣布”(avowal)這個詞時,她輕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評委們難以判斷她說的第一個字母到底是A還是E。

評委們商議了幾分鍾之後,將錄音帶倒帶後重聽,但是仍然無法確定她的發音是A還是E。

解鈴還得係鈴人。最後,主評約翰?洛伊德決定,將問題交給唯一知道答案的人。他和藹地問羅莎莉:“你的發音是A還是E?”

其實,羅莎莉根據他人的低聲議論,已經知道這個字的正確拚法應該是用A,但她毫不遲疑地回答,她拚錯了,用的字母是E。

主審約翰?洛伊德又和藹地問羅莎莉:“你大概已經知道了正確的答案,完全可以獲得冠軍的榮譽,為什麼還說出了錯誤的發音?”

羅莎莉天真地回答說:“我願意做個誠實的孩子。”

當她從台上走下來時,幾乎所有的觀眾都為她的誠實而熱烈鼓掌。

第二天,有一篇報道這次比賽的短文:《在冠軍與誠實中選擇》。短文中寫道,羅莎莉雖沒贏得第四屆全國拚字大賽的冠軍,但她的誠實卻感染了所有的觀眾,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心。

年幼的艾略特給我們所有人做出了榜樣。然而,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勞而獲的欲望,這種欲望引導人們不知不覺地放棄了誠信;並且,它還能加深人的錯覺,讓人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對現實完全辨認不清,最終導致不良後果。所以,如果我們想獲得持久性的成就,就必須確立並堅持誠信這一原則,在生命航船受到誘惑之風襲擊時,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質,不致偏離航向。

總之,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我們生命的天平就不會搖擺不定,我們生命的指針將穩穩地指向一個方位,那裏,正是我們的理想所在。

不欺騙,不隱瞞,才是正確的做人習慣和人生態度。遠離爾虞我詐,圓滑世故,多一份真誠的感情,多一點信任的目光,腳踏一方誠信的淨土,就可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夯築起人生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誠信是美德,誠信是財富,誠信是準則,誠信是習慣。一個誠信的人,是一個正直無私的人,一個心底坦蕩的人,一個能夠成就事業的人。

03.謙遜是一切美德之母

謙遜不僅是一種裝飾品,也是美德的護衛。

——愛迪生

德國科學家洪堡曾說過:“偉大隻不過是謙遜的別名。”謙遜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成熟做人的習慣。

人不能沒有自信心,但自信並不等於驕傲。驕傲是前進路上一個最大的阻力,它總是慫恿人對鏡自賞,洋洋得意,使自我感覺超過了現實。這種虛幻的良好感覺是無知、偏狹和傲慢的同行者,是對積極進取、樸實和謙恭完全的背道而馳。這種錯誤的思維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在傷害你自己——它使你遠離現實,阻止你達到完美和正直。

所以,古語便指出:“驕傲是滅亡的先導,自誇是傾塌的先導。”

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尚書》也指出:“滿招損,謙受益。”民間俗諺也說:“大意失荊州,驕傲失街亭。”古今中外關於戒驕破滿的論述不計其數,正是告訴我們驕傲是人類的宿敵,如果不戰勝它,它會毀了我們自己。

虛懷若穀的人,不會被頭上各色各樣的光環所蒙蔽,他們清楚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失敗與成就,能虛心接受不同的意見,更能以寬廣的胸懷接受他人的批評,甚至為批評自己的人鼓掌。

19世紀的法國著名畫家貝羅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去寫生。有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正用心畫畫,旁邊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看了他的畫,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婦女,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議論些什麼。過一會兒,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美國建國元老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37年的製憲會議上曾發表書麵演說:“世間有兩種熱烈愛好對人間的事發生著強有力的影響,這就是雄心和貪心,也就是愛權和愛財。如果把它們拆開,那麼,這兩愛中之任何一愛就可以成為推動人們發揮幹勁的一種強大力量。但如果把兩者作為推動力而聯結在一起,那麼,它們就會對許許多多人產生最猛烈的效果。對這些人而言,如果他們看到某—位置既能帶來榮譽,又會帶來錢財,他們就會冒天之下大不韙去謀取這樣—個位置。”華盛頓恰巧是跳出富蘭克林所畫的這兩個圈子的人。在近代世界中,幾乎沒有任何掌有實權的國家領導人能像華盛頓那樣完完全全出於自願主動地要求退隱。

凡是能夠謙遜地估計自己能力的人,在人生掌控方麵總能讓自己和他人信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謙遜是愛好勞動、盡心竭力、堅定頑強的親姊妹,誇誇其談的人從來不是勤奮的勞動者。腦力勞動是一種需要非常實際、非常清醒、非常認真的勞動,而這一切又構成謙遜的品德——謙遜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測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險性——這是現代人常見的通病,它往往表現在:把對於某種複雜事物的模糊的、膚淺的、表麵的印象當做知識。”

因此,我們要養成善於正確看待自己優缺點、謙遜為人的習慣。無論人家怎樣誇獎你,你都要明白,你還遠不是個盡善盡美的人。你要懂得,人們讚揚你,多半是要求你這樣進行自我教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進行自我鍛煉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種自高自大的表現。

人們稱謙遜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為它將自覺的紀律、天職、義務以及意誌的自由和諧地融會到一起。一個謙遜的人如果將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讚揚的東西都看做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那麼他就會將紀律當做真正的自由,並且為之努力奮鬥。

04.做正直的人,走最廣的路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高爾基

正直是人格的脊梁,是立身的基石,正直的人能夠贏得他人的信任,能夠行走天下。正直不僅應當作為我們的個性品格,也應當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習慣。

英國《泰晤士報》的總編西蒙?福格,經常給人講一個關於護士與紗布的故事。

這位護士剛從學校畢業,在一家醫院做實習生,實習期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如果能讓院方滿意,她就可以正式獲得這份工作,否則就得離開。

一天,交通部門送來一位因遭遇車禍而生命垂危的人,實習護士被安排做外科手術專家——該院院長亨利教授的助手。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這位實習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院長說:“亨利教授,我們用的是12塊紗布,可是你隻取出了11塊。”

“我已經全部取出來了,一切順利,立即縫合。”院長頭也不抬,不屑一顧地回答。“不,不行。”這位實習護士高聲抗議道:“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院長沒有理睬她,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這位實習護士毫不示弱,她幾乎大聲叫起來:“你是醫生,你不能這樣做。”

直到這時,院長冷漠的臉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裏握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這位實習護士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份工作。

西蒙真是用心良苦,他不厭其煩地講那位實習護士的故事,是因為他非常明白,一個人僅有敏銳的頭腦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還要有正直的品性。

正直的品性總是為真正的睿智者和成功者所推崇。正直是什麼?美國成功學研究專家A.戈森認為,在英語中“正直”一詞的基本含義指的是完整。在數學中,整數的概念表示一個數字不能被分開。同樣,一個正直的人也不會把自己分成兩半,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因為實際上他不可能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信一套,幹一套——這樣他才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我們堅信,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才給了一個人額外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使得我們獲得成功。

正直還會給一個人帶來許多好處:友誼、信任、欽佩和尊重。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似乎對正直具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吸引。

怎樣養成正直的習慣,做一個正直的人呢?

(1)正直意味著高標準地要求自己。

(2)正直意味著有高度的名譽感。

(3)正直意味著具有道德感並且遵從自己的良知。

(4)正直意味著有勇氣並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5)正直意味著自覺自願地服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直的核心,沒有誰能迫使你按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沒有誰能勉強你服從自己的良知。

05.責任感成就偉大的品格和人生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丘吉爾

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家庭、親戚、朋友、國家、社會。美國總統林肯曾這樣說過:“我——對全美國人,對基督世界,對曆史,而且最後,對上帝負責。”林肯成就了自己的偉大人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與愛戴,應該說這與他的責任感不無關係。

責任是一種自覺承擔和履行人生使命的行為習慣,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種無限的熱愛。因為這種愛,責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反,一個沒的愛心的人怎麼會愛家庭、愛他人和愛事業?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麼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這樣的人往往是把責任看作是強加給他的負擔,看作是個人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

一個不知對自己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的人,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有一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該做些什麼。托爾斯泰聽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為之受苦的巨大災難就在於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隻能是空洞的。

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對責任的關係確實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於自覺的選擇,而是由於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作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嚐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有的人看見別人發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拚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是上司對自己的評價,於是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於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麼,在責任問題上也就是盲目的了。

要養成負責的習慣和品性,首先我們要做一個對家庭負責的人。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家庭負責,那麼,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的一切社會關係上,他/她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的、有效率的。

想做一個負責的人,就必須要做到在任何時候不遷怒於他人,這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美國的教育學家約翰遜有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兒,有一天她搬著她的小椅子到廚房裏,想要爬到冰箱上去。約翰遜急忙衝過去,但已經來不及在她跌倒之前扶住她。當他把扶她起來時,她狠狠地踢了那把椅子一腳,喊道:“壞椅子,害得我跌了一跤。”

你會在小孩子那裏常常聽見這樣的借口。小孩子隻會率性而為,為自己的過錯遷怒於沒有生命的東西或是無辜的旁觀者,對他們來說這是正常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將這種小孩子的反應帶到成年時,麻煩就來了。自從有人類以來,因為自己的失敗和過錯而責怪他人的現象一直存在著。

成熟的人都是自己勇擔責任的人。要確信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跌倒了便找把椅子來踢的小孩子了,直麵人生,自己要負起責任來。當然,不這樣做則容易多了,責怪我們的父母、老板、丈夫、妻子、子女比較容易,我們甚至可以責怪祖先。

對不成熟的人來說,他們的缺點和不幸總是有理由的——當然,都是除了他們自身之外的理由:他們有一個悲慘的童年,他們的雙親太窮了或是太富有了,對他們的管教太嚴厲了或是太放鬆了,他們沒受過教育,他們總是受體弱多病的折磨等等。

當我們做到了遇到失意的事,不遷怒於他人後,就要試著去敢於承擔責任。隻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得到成功的獎賞,才能配得上榮譽的桂冠。

06.自省,讓你的內心更豐富

成功者普遍具有自省的特質。

——彼得?聖吉

彼得?聖吉認為,自省讓一個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的意義,更懂得感恩與包容。自省讓我們心靈獲得平安,在平安中,心情沉澱下來,困擾、痛苦如塵埃般被過濾了,我們的眼睛也變得更為清明澄澈,能把自己與外在世界看得更清楚。

在人生運轉的軌道裏,我們的一生常像陀螺一般,在庸碌繁瑣中旋轉不休。小時候是念書、升學的壓力,長大後則為工作、業績、生計、家庭,疲於奔命,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蘇聯的氫彈之父———安德烈?薩哈羅夫,也是放棄簡單思維的人,僅僅因為他這個專業學者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我開始覺得自己對由核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汙染問題負有責任。事實表明,核爆炸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如果被地球上生存的上億人吸收將會導致幾種疾病的發病率增長和更多的嬰兒出生時帶有缺陷。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所謂的閾下生物效果,例如對遺傳信息的負荷者———DNA的破壞。核爆炸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時,每一百萬噸級的爆炸力就意味著上千人成為未知受害者。”這個最大殺傷武器的創造者最後得出的結論卻是:無論不公正和暴力在哪裏出現,都應當認為它是不正當的。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一個自我否認的物理學家,在他的身上,可以輕易找到自知的譜係,這種自知的思維指向摒棄仇恨,更多地以人為本。

古今許多大思想家、大作家、大科學家都有著自省的習慣,都很重視對自身的品德、言行進行省察。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魯迅全集》中有許多文章都是他進行內省的產物,而在與親友的書信中,他對自己的思想弱點更是直言不諱。如在致李秉中的信裏有這樣的話:“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裏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雖然竭力遮蔽著,總還恐怕傳染給別人,我之所以對於和我往來較多的人有時不免覺到悲哀者於此。”魯迅怕的就是自己靈魂中的“毒氣”和“鬼氣”會傳染給別人。因此,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內省,必須從嚴要求,要像魯迅那樣勇於剖析自己靈魂裏的“毒氣”和“鬼氣”,即思想深處的不良思想和性格中的弱點、錯誤。

勤於內省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並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正如毛澤東所比喻的地要常常掃、臉要常常洗一樣,隻有經常清除各種錯誤的非科學的思想灰塵和微生物對我們思想和肌體的侵蝕,我們才能保持思想意識的正確和健康。

人的特質不同、天賦不同,無法量化來看。

有時候,某些人看到別人有所發揮,似乎得到好處時,就心懷嫉妒,產生酸葡萄的心理,這也是沒有必要的。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人人頭上一片天,與其心懷嫉妒,不如將負向思維轉為正向的力量,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活出自己。

一個有趣且引人思索的故事講的是,有個父親麵對兩個頑皮又不聽話,經常闖禍又難以管教的孩子無計可施。他在深深的苦思中漸漸地省悟到:孩子的錯,孩子闖的禍,固然是孩子本人造成的,然而根子卻在自己,在做父親的身上。而要孩子改錯,首先自己必須改變教育的方法,假如要懲罰孩子,就必須首先懲罰自己。

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勇敢而令人驚奇的決定:孩子再次犯錯後,他解下皮帶,不再是抽孩子,而是脫去自己的上衣命令孩子抽自己,抽輕了不行,抽少了也不行。孩子們驚呆了,又不得不服從。當他們含著淚水在自己父親赤裸的脊背上留下了道道傷痕之後,他們也下定了決心:立即改正自己的錯誤。

這當然隻是一個極個別的例子。但事實上,一個進取的社會就和一個有追求的人一樣,出現問題,產生矛盾都是極其正常的現象,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有心智健康的人應當都能夠理解,也不至於蠻橫地苛求。

但是假如在問題和矛盾麵前抱著逃避、漠視甚至視而不見不予承認的態度,那肯定不是理性和良善的辦法,也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所能容忍的態度。

隻有學會自省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園丁;隻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總結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隻有敢於自省的人,才能克服困難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同時也重塑新的自我。同樣,隻有懂得自省的社會,才是在麵臨種種困難和矛盾時依然能夠給予人們希望的社會;隻有敢於自省的政府,才是麵對重重阻力時也能獲得百姓理解和支持的政府。

敢於自省的人,給人以值得信賴的感覺。健康的社會就像健康的人,善於在進步中不斷地反躬自省,並且以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直麵現實,正視矛盾,然後竭盡所能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直麵現實、正視矛盾、解決問題的信心,學會勇敢地自省,養成反思自我的自省好習慣。隻有不斷地自省,我們才能不斷地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才能獲得持續的成長和進步。

◎習慣小課堂:打造自己的信譽資產人無信不立。他人能否對你產生信賴感,取決於你自身的素質與品德。下麵介紹的做法,可以助你建立信譽資產,讓你給別人留下做人誠實可靠的印象:(1)提前到達約定地點

約會時必須遵守預定的時間,這是人際交往的常識。如果約會是你主動提出的,最好提前到達約定場所,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誠實和信賴感是從守時和不讓對方等待中產生的。如果運用換位思維你就會發現,一個連時間觀念都沒有的人,他還能遵守空口無憑的約定嗎?

(2)坦率麵對他人

人人都有掩蓋自己的弱點,以提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形象的心理,可是,如果因此而在人前弄虛作假,那樣隻能更加降低自己的人格。相反,如果你能夠坦率麵對他人,則可以給人以正直、誠實的印象。如果是你,你會喜歡一個明明做不到卻不敢坦率承認的人嗎?

(3)不要為自己的失誤辯解

有了失誤千萬不要為自己辯解,而應誠懇地道歉,然後提出彌補過錯的方法;即使無法挽救的事情,也要表示歉意並盡量減少損失的程度。這樣可以體現你強烈的責任感和誠意。

(4)小事嚴責,大事原諒

比爾?蓋茨在處理和部下的關係時有一個絕招,就是發現部下的小毛病、小錯誤一概嚴厲斥責,而出現了影響生產,甚至失火這樣的大事時,卻能給予原諒。他這樣做當然不是姑息部下、計較小事,而隻是巧妙地抓住了人類的心理:人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往往認為沒有什麼,很不在意,需要有人斥責提醒;相反,犯了大錯誤的人一定會自我反省,無須再予以斥責了。這種誠意,必然換來部下的忠心。在人際交往中,“小事嚴責,大事原諒”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

(5)遵守諾言

不遵守諾言往往使人感到你不誠實。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果你許下了一個很難兌現的諾言,或者像開玩笑似的做過承諾,對方並不抱有希望。而你一旦忠實地做到了,必定使對方感到意外,也可以使你的誠實更加被認可。

(6)傾聽陷入逆境者的傾訴

人們在陷入逆境、心中煩悶、焦躁不安時,往往借說話來消解。此時,你千萬不要去勸說、安慰對方,因為搞不好會使對方更加煩悶,陷入惡性循環之中。事實上,對陷入逆境的人來說,忠實的聽眾遠比任何安慰都來得有效;對方可以隨意漫無目的地說話,以發泄內心的情緒,傾訴夠了,脫離困境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你好好扮演一個忠實聽眾的角色,一定可以增加對方的信賴感。

當然,對於以上這些環節,不能將它們表麵化,而要切實做到;更重要的是,你要時時刻刻記著運用換位思維,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總之,你希望別人怎樣做才能贏得你的信任,你也就應該怎樣做去贏得別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