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繼續邁向近代化軍隊

“此戰暴露出不少問題。”

朱由榔看完手中戰報

下麵坐著的李過言道

中秋以後,終於搬回了南京紫禁城的朱由榔,於武英殿內,一場軍事會議正在召開。

“無論如何,軍隊還要繼續改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軍隊永遠不能放棄進步,永遠不能固步自封!”

朱由榔強調道

“這次戰鬥就凸顯了問題,北伐打贏了,天下平定了,咱們許多將領未免陷入固步自封之態,若是長此以往,早晚有被人後來居上的一天。”

“今天,我們麵對的,不過是人家在自己疆域萬裏之外,投入的一支雇傭兵,尚且打得這般艱難,日後若真正麵相遇,又當如何?”

會議後,樞密院開始部署新一輪的軍製改革,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一輪改革,不僅僅意味這編製變動,還有未來新的明軍高層的更新迭代。

朱由榔平時非常重視下麵官員普及世界地理常識

甚至專門讓理藩院、禮部合作,參考許多市舶司獲得的新信息,修訂了世界地圖,並讓啟明書院刻了一個大雕版,印刷上千份新的《坤輿萬國全圖》,掛在每一個中樞衙門,地方布政使司的大廳內。

就連考核官員,或是殿試問對之時,都要考考對方一些地理知識

比如什麼“大不列顛國在何處?法蘭西國首都在哪?”

光烈九年科舉,地理正式成為科舉必考科目,同時下一科光烈十二年新學進士的科目也正式公布

“文言,策論,地理,曆史,格物,數學”

對於知識分子而言,隻要你考,別說考什麼地理、數學,就是考他媽《聖經》,那也會趨之若鶩。

誰特麼和升官發財過不去?什麼理學大道,你在放什麼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天子喜歡世界地理,那自然人人都把《坤輿萬國全圖》和《萬國概述》背得滾瓜爛熟。

從此之後,一個頗為別致的景象,各級官府衙門,官老爺背後掛著的壁畫,不再是什麼“旭日出海”、“麒麟下山”。

而是一整麵完整的世界地圖

-------------------------------------

李過今年已經五十八了,最多還有三四年就要退居二線,故而現在都很少外出主持具體工作,而是更多的把機會讓給年輕人了。

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軍中,還是朝中,高層都要迎來換屆了

首輔瞿式耜已經六十八了,好在身體素質還不錯,但最多也就是這一兩年內功夫就得致仕。

年前,原肇慶時期的武英殿大學士呂大器逝世,朱由榔親自下旨緬懷,並賜諡號“文忠”,追賜太師,輟朝七日以示哀悼。

下麵人猜測,瞿式耜之所以留到現在,大概是要等明年五年規劃決算通過以後,才正式退休。

不過有意思的是,薑曰廣年紀還比瞿式耜大些,已經七十出頭了,但這位主不知是心態好還是怎地,身體居然還能活潑亂跳。

同樣的,文官尚且如此,本就出身寒微,曆經百戰,傷痕累累的李過,身體狀況更為糟糕些。

年初朱由榔還專門派太醫給幾個老臣檢查身體

而現在的李過雖然還在領導崗位上,但也是近半時間都在休養

退居二線,亦是一兩年內的事情。

軍中朝中,一大批骨幹大臣,都要迎來退休

新老換季,正是風起雲湧之時

對於朝中壯年大臣而言,正是削尖腦袋想辦法表現,往上鑽的時候。

而對於軍中青壯將帥,也正需要立下軍功,向上麵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有人都在猜測,瞿式耜、李過退休後,接替這軍政領袖位置的人選。

李定國的地位本就超然,估計是不會再加樞密使銜的,而瞿式耜的位置,許多人猜測是陳子壯或者堵胤錫其中之一,這二人剛好都比瞿式耜小半輪,五十多的年紀,正是一個文臣的菁華之年,反倒是張同敞不太可能,畢竟過於年輕,入閣亦是極限,總不能當幾十年首相吧?

這種情況下,作為天子的朱由榔一舉一動,都被朝野上下死死盯著

所有人都不會放過任何機會

這次軍事會議,主要是關於對荷蘭戰略,以及台灣戰役問題

鄭成功的戰報,在樞密院以及明軍高層,都產生了不少反響

大家第一次重新正視了西洋人的軍事威脅,事實證明,按照樞密院的總結,如果在兵力懸殊不大的情況下,荷蘭雇傭兵和明軍的戰力,大約基本相當。

其中野戰狀況下,對方不如明軍,但攻防戰中,荷蘭人的堡壘以及火炮都很是棘手。

樞密院一方麵接受了鄭成功的意見,派出工程師和測繪人員,前往剛剛收複不久的熱蘭遮城,哦,現在被陛下賜名安平城,進行測繪工作,總結經驗。

同時,也針對戰鬥過程中暴露的一係列問題,議定改良方案。

是的,明軍又要軍改了

這一次軍改,其實和荷蘭人的關係不算大,真正原因,還是燧發槍技術的成熟。

明廷工部武備局,其實早在光烈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燧發槍的設計和改良工作。

燧發槍雖然早在幾十年前,東西方的工匠人員都有設計草案,但一直沒有推廣。

因為早期燧發槍的點火率實在感人,基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而東征、北伐,一係列戰爭接連不斷,工部各工坊主要精力也大都放在生產上,研發經費有所削減。

直到戰爭結束,軍費開支比例大幅降低,工部研發經費也多了

從機械結構到燧石,經過不斷嚐試,終於有了成熟技術

燧發槍槍機結構和火繩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內部增加了一個彈性簧片

因為燧石不同於火繩的明火,必須要劇烈摩擦才能打火,而傳統的扳機結構是沒法完成的。

除此之外,二者槍機的材質和加工難度也不相同

火繩槍槍機以易加工的銅為主,而燧發槍必須使用鋼

總之,二者的區別並非隻是換了個點火方式這麼簡單,燧發槍從發明到改良,再到廣泛應用,大約經曆了七八十年時間。

工部拿出成熟的製造方案,但製造成本相較於火繩槍,也上漲了近兩成。

不過還是值得的

但裝配燧發槍以後,明軍的編製就會進一步發生較大變化

畢竟燧發槍的出現,意味著火槍兵的排列密度大為增加,軍隊將正式進入真正的線列步兵時代,許多過去用於補充火繩槍方陣的兵種,都將逐漸被淘汰。

比如刀牌手,長矛兵等等

這倒不是說這些武器都會消失,而是作為單獨編製的兵種,會逐漸取消,最多成為士兵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輔助兵器。

一線作戰部隊,將隻會剩下騎兵、步槍、火炮三種形式。

明軍的近代化進程,正在加速

按照樞密院初步的新編製方案

明軍編製內的炮營,作為師一級單位直屬,將進一步下放

指揮層級也要從過去的軍-師-營三級結構,逐漸複合化

確保最基層的獨立作戰單位,能同時統合步、炮、騎、輜四元結構。

軍、師一級單位沒有變動,但新設了獨立編製的炮兵師,作為戰略炮兵力量。

步兵師加強了複合化

增設協一級單位,既可以作為師下轄,也可以獨立編製,擁有獨立作戰能力,即後世的旅級單位。

過去的營級單位縮編,上麵增設標一級,相當於團級作戰單位。

新的指揮鏈條大概是

“軍-師-協-標-營-哨-隊”

朱由榔看到方案後,點頭認同

嗯,終於從明清募軍模式,邁向北洋那種近代軍隊了

哪怕先搭個架子呢?

當然,樞密院還是頗為謹慎的先從禦前中軍試點,搞出三個標準的新型師,觀察效果再說。

當然,最後的成果還是得靠實戰檢驗

不過朱由榔估計,這個實戰機會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