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職位和高度決定了眼界。身為管理者,在看待問題時,應該從大局出發,著眼全局,這樣做出的決策才可能周全,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公司的利益。要做到“明大局,識大體”,管理者必須有一定的胸懷,有一定的眼界,不能隻看到眼前,隻糾結於某件事上,這既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風度。
明大局、識大體,不僅體現在決策上,還體現在管理者如何看待員工上。比如,一個員工長期以來能力都值得認可,隻是因為一次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如果管理者懂得用全麵的眼光看待員工,那麼更有利於去體諒員工,給員工彌補過失的機會。
美國某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由於在工作中出現了嚴重失誤,給公司造成了幾百萬的經濟損失。為此,他十分緊張,他害怕被炒魷魚,更害怕被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事情發生的第二天,這位主管被董事長叫到辦公室,進門後,董事長對他說:“公司經研究決定,準備把你調到另一個職位上。”
“為什麼沒有降我職、開除我?”這位主管十分驚訝和不解。
董事長說:“如果那樣做,豈不是便宜了你?而公司在你身上白花了幾百萬的學費,公司還要你把那些損失賺回來呢!”
這句話完全出乎這位主管的意料,他頓時感受到了公司的寬容,感受到了董事長的信任,於是下定決心努力工作,絕不辜負公司的一片厚愛,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後來,這位高級主管果然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麵對下屬的失誤,管理者若能從全局出發,坦然麵對,將員工失誤對公司造成的損失視為為員工交的一筆學費,這種大度胸懷無疑是最令員工感動的。員工有了改正的機會,往往明白了錯在哪裏,也會珍惜機會,努力彌補自己對公司的“傷害”。
身為管理者,要具備統攬全局的能力,要識大體,謀大局,抓大事。也就是說要從全局的角度、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不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才不至於糾結於細枝末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