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守持誠信的活法or虛偽做作的活法

《隨園詩話》reference_book_ids":[7324133444714236990,7324133446723308606,7200301873872505889,7324133444680682558,7324133446731697214,7315417072127708211,7324133444651338814,7322279698644339774,7324133444638755902,7324133444672310334,7324133444676504638]}],"13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13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quote_content":"《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ference_book_ids":[7316402379333569546,7316421437965732902,7340201137343040574,7294563930733546508,7315415438425328675]}],"10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0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94565322378447881,7255253493282245671,7337548830532979774,7317891697977855039,7337548830524591166,7077813329493756936,7000257011547900936,7322279466221177918,7332299523408022590,7302363849557019700,7071200634816449543,7077833029015571464,7314149005968018470,7329737059181005886,7311282701141543955,7330853868160420926,7316430498425736207,7320440426807168027,7077813329514728479,7345768839986023486,7316123640058088482,7349025283959180350,6867020911866809352,7339810822505385022,7337548832776916030,7337595471810006078,7340535583871077438,7311637008198143030,7077822913100991501,7107503072137448478,7340164183310224446,7309373715857296446]}],"11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1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貞觀政要》reference_book_ids":[7340186545187458110,7316460679643270206,6883429335227698189,7294567271677037606,731541725692035382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誠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誠信是寒冬臘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臘梅;誠信是夜晚行路時前方如豆般不滅之燈;誠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導航的一座燈塔;誠信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原則,獨立於文明程度和世態人情。

一言以蔽之,守持誠信,任何地方都行得通;反之,則處處行不通。沒有誠信,社會交往的意義就要大打折扣。

從“人無信而不立”一語可以看出,古人把誠實信用提升到本能的原始概念,即一個人怎樣可以稱之人,成為一個人。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人對誠信最本質而又最深刻的理解。更有“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的文辭。將誠信上升到天道人論,流傳在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文化傳統中。

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傳統之一。孔子雲:“誠者,乃做人之本,人無信,不知其可”;韓非子曰:“巧詐不如拙誠”;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不作假秀才,寧為真白丁”;季步一諾勝過千金,商鞅變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孔子:“一個國家要富強有什麼因素?”孔子回答說::“兵、糧、民。”子貢又問:“如果必須去掉一項呢,該去什麼呢?”“去兵。”孔子回答說。“還要再去掉一項呢?”“去糧。”孔子又回答。

子貢又問:“為什麼不先去民呢?”孔子曰:“因為一個國家可以舍棄兵,不去防禦外敵;再舍棄糧食,因為人都終有一死;而民無信而不立,一個國家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人民對這個國家的信任。”由此可見,誠信對於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人的重要。

時至今日,利益與誠信天平的開始失衡,卻讓人們陷入了人文精神與商業利益的衝突與深深思考之中。大學通過引進假全職教授騙取國家科研資金的事時有耳聞;教授剽竊別人的學術文章則屢見不鮮;學生考試作弊更是多如牛毛。就連高等學府裏也是這般模樣,將眼放入社會,誰還敢睜眼一看?用上個成語,大約可叫做“目不忍視”。在這種得與失的利害關係中,現代人正麵臨著誠信的缺席而帶來的得不償失嗎?

誠,就是要實事求是,不擴大,不縮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說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誠信是立業之本,做人的準則,是企業和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甚至於一個人,如果張口就是謊話連天,如果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義,誰還會相信他。那個站在山頭上大喊“狼來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為一再說謊,而導致說話無人聽,最後被狼吃了嗎?其實,吃他的並非是狼,嚴格地說是他那不誠信的品質。

“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那些踐踏誠信的人也許能得利於一時,但終將作繭自縛,自食其果;那些製假售假者,或專靠欺蒙詐騙者,則往往在得手一兩次後,便會陷入絕境,導致人財兩空,有些甚至鋃鐺入獄。

在現代經濟社會,即使一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有譽滿全球的品牌優勢,建立了很好的采購和銷售網絡,並且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高學曆的管理者隊伍,但如果它在財務報表、在商品、在服務上做假,欺騙商品客戶和投資者,丟掉了信用資本,就沒有銀行願意給他貸款,企業的股票、債券和商品就沒有人買,合作者和客戶沒有了,所有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企業必然會陷入困境,並最終在市場中消失。因此,誠信確確實實是做人、立業之本。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從自身做起,恪守誠信,讓誠信成為我們為人做事的準則;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絢麗多彩,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曾國藩有一個“尚誠尚拙”的人生哲學,就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恪守誠信,並不意味著吃虧,反而是在一點一點地增加信譽資產的含金量。從這個意義上講,誠信應該是商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和財富。

近代曆史上的晉商,也是把商譽視為命根,把信譽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講求誠信,自然也就人氣和利潤細水長流了。

作為晉商代表的祁縣喬家,曾於包頭複盛油坊裝運胡麻油,返回山西銷售。一次,經手的夥計為了謀圖厚利,在胡麻油中摻假,喬家發現之後,立刻倒掉重裝,雖然在經濟上蒙受了一些損失,卻招來了近客遠商。

喬家第一代商人喬貴發自乾隆年間,與秦姓同鄉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後因生意不景氣,麵臨破產窘境。此時,廣盛公的許多生意夥伴對他們的為人處世頗有好感,不忍眼睜睜逼他們破產,於是相約3年之後再收欠賬。3年之後,喬貴發不但還清了欠款,生意亦重新複興,廣盛公也改名為複盛公,而這已經到了嘉慶年間。晉商祖輩的確出現過經商遇險破產的情況,但是,當若幹年後子孫經商再次發跡之時,他們對本來無需承擔的陳年舊債,也主動代先人償還。凡此種種誠信之舉,於晉商之中屢見不鮮。

可以說,正是由於晉商的誠信,才造就了整體的“信水長流”。

如今,忠誠已經成為一種立身之本,成為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即使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他也會和各種團隊、組織和人員發生往來,在這個過程中,忠誠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忠誠,組織不會聘用你,團隊不會讓你加盟,搭檔不願意與你共事,朋友不願意與你往來,親人不願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

職場無小事,輕諾必寡信,重視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他都是在積累你的品質大廈,有兩三塊磚頭質量不過關,就可能導致大廈將傾的危險。

2006年的央視“3·15”晚會,驚曝出國內聞名的“歐典”地板的品牌造假醜聞。所謂“創建於1903年”的“德國百年品牌”,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經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德國沒有“歐典”這個品牌,而所謂德國總部也不存在。該品牌商標隻是國內公司注冊的,產品更是在國內生產的。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品牌造假者的心理線路:龐大的家裝市場——地板的利潤頗豐——洋品牌更受消費者青睞——所以洋品牌能賣出大價錢——偽造洋品牌並廣為宣傳推廣——高價出售——賺取暴利。對他們而言,暴利就是抵不住的誘惑,在巨大的誘惑麵前,誠信完全可以踩在腳下。

但,紙是不能永遠包住火的。真相大白以後,“歐典”品牌轟然坍塌,產品在各地下架,消費者蜂擁索賠,政府職能部門介入調查……可以預見的是,暴利將回吐,商家精心編織數年謊言的假名牌將逐漸消沉或淡出市場。

當然,我們更希望“歐典”能吸取教訓,以“信”立市,重塑自己的品牌。但可以預見的是,揀回丟失的“誠信”而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

人在職場,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人際關係是職場的根基。否則即使你是靠技術求生存的家夥,沒有和團隊的精誠合作,孤軍奮戰,在現代職場想成功是很困難的。沒有誠信,就沒有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任何本領都是空中樓閣,無法真正創造財富和價值。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誠實守信一直被當做一種“善德”,一種令人尊敬的高貴品質,受到社會的普遍推崇。“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哲語,形象的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品質。

承諾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激勵人們的信心,鼓起人們的勇氣,也能打擊人們的決心與勇氣。承諾不要輕易許,許下的承諾要兌現。

首先,不要輕易做出任何承諾,無論對任何人,除非你肯定你一定能實現。無論是對家人、愛人、還是朋友,都不要輕易承諾,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承諾會變成了不可實現的事實,而那時的你也將背負上不守承諾的“罪名”。

倘若你還有子女,不要為了敷衍孩子而隨便做出承諾。很多你自以為隻是敷衍的話語往往會被孩子銘記在心,而你卻在忙碌的工作中將其遠遠遺忘。結果,你失信於孩子,甚至失去作為家長應有的威嚴。

如果你認為他年齡小可以馬馬虎虎地對付,那你就錯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刻在寶寶的腦海裏,而且他會隨時翻出來照著做。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孩子言行不一,在痛心疾首之前,先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行就可以得出結論,因為孩子的行為都得宜於你的“言傳身教”。

倘若你有戀人,不要為了浪漫而隨便對愛人做出承諾。什麼山盟海誓、至死不渝已經近乎被人視為謊言,如果你有能力把它說成令人信服的實話,那麼這些“實話”肯定會令你的另一半刻骨銘心。但如果你背叛了自己先前的諾言,你的另一半或許會做出一些令你更加刻骨銘心的事情,絕對比你沒有浪漫前要狠心得多。

倘若你有下屬,不要為了激勵員工,動輒說大話“好好幹,年底保你獎金過萬”或是在年度計劃上拍胸脯“今年一定實現銷售額增長翻番,再過10年超過IBM!”雖然承諾不上稅,說起來如囊中取物,易如反掌。但是一旦當初的許諾沒有實現,造成的消極影響可能比激勵要大的多。下屬可能會失望,繼而是痛恨,最後是無望,最終失去信心和信任。

因此,切忌做口頭君子,不要信口開河,有一分說半分,給自己與別人都留點餘地,切莫說過了嘴癮,傷了信用,否則得不償失,會遺恨終身的。

倘若你有好友,不要為了逞英雄、講義氣而隨便對朋友做出承諾。要記住,希望後的失望絕對比沒有抱希望的失望要大得多。幫助朋友靠的不是口頭,你可以在默默中幫助對方,又或者是在真正解決了問題之後才告訴對方,對方一定會十分感激你,而承諾已變得很渺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樹立個人良好形象的關鍵之一——就是始終遵守承諾。為人處事謹記:任何時候都不要信口開河,不要動輒“保證”什麼,不要輕易許諾。沒有人說過責任感要體現在承諾上,由於責任而背負的“罪名”更是不值得。人與人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誠信上的,不管你對自己的誠信如何的自信,還是不要輕易做出承諾。

但是一旦承諾,無論大事小事,都必須及時兌現。小事的失信同樣會讓人懷疑你對待大事的信用。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守信接近於仁義,是說的話經得起檢驗的緣故。

柳傳誌才到聯想集團的時候,為聯想製定了嚴格的紀律規定,包括遲到不請假要罰站。

結果令他尷尬的是,第一個撞上槍口的人居然是他的老領導,為了兌現自己的諾言,柳傳誌沒有免去領導應受的“體罰”。他十分歉意卻又堅決地對領導說,“這事兒必須嚴格按規定辦,等會開完了晚上我到您家給您站上1分鍾!”結果短短的一分鍾裏,老領導站了一身汗,柳傳誌坐著也是一身汗。

不僅僅是如此,有一次,柳傳誌在去會場的時候被關在電梯裏麵。那時沒有手機,叫天不應,等他到達會場的時候,會議已經開始十分鍾了。當時現場一片靜默,與會人員都看著他,在大家懷疑與質疑的眼光中,柳傳誌頂著壓力獨自站了整整1分鍾,以身作則,為聯想打造紀律嚴明的虎狼之師奠定了基礎。

罰站,在中國目前這種環境下,誰也不會把這種話信以為真。但柳傳誌卻嚴格執行了,要不就不製定規則,製定了就一定要執行,這後來甚至變成了聯想的一種風格,也是聯想成功的基因源。

聯想的每年預算都能基本完成,因為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很清楚:在聯想不太提倡定一個比較高的目標,定預算的時候要把最壞的情況考慮清楚,這樣才可能達到總目標。令行禁止,令要行得通,止要止得住。這是柳傳誌或者說是聯想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一次百事可樂的總裁卡爾·威勒歐普到科羅拉多大學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傑克的商人想約卡爾見麵談一談。卡爾答應了,並定在了演講後的一個時間。卡爾興致勃勃地講著,講他的創業史,講商業成功之道,不知不覺中已超過了與傑克約定的見麵時間,顯然他已忘記了這個約定。

正在這時,一個人從禮堂外推門而入,徑直朝講台上走來。那人放下一張名片後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卡爾拿起名片一看,上麵寫著:“您和傑克在下午兩點半有約在先。”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卡爾沒有猶豫,他對大學生們說:“謝謝大家來聽我的講演,本來我還想和大家繼續探討一些問題的,但我有一個約會,而且現在已經遲到了。我不能再失約,所以請大家原諒,並祝大家好運。”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卡爾快步走出禮堂。

他在外麵找到了正在等他的傑克,向他致歉後,便告訴了傑克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結果,原來定好的15分鍾時間他們一直交談了30分鍾。後來,傑克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並成為卡爾最大的合作商。

總結來說,成功者有一個共性就是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處處以信為行事之首,則所言必重於泰山,那麼天下無難事。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國事家事。事先要三思,承諾要謹慎,諾言要兌現。

有人說,智慧和經驗是金子,比金子更珍貴的則是忠誠。從古到今,沒有誰不需要忠誠。皇帝需要他的臣民忠誠,領導需要他的下屬忠誠,丈夫需要妻子的忠誠,妻子需要丈夫的忠誠。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失去機會,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

2006年初,美國一所高中的一群學生,讓全美聚焦了一個似乎是永恒的話題——誠信。

美國堪薩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級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其中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材料。此事被27歲的任課女教師帕敦發覺,判定為剽竊,這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並麵臨留級危險。

在一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女教師憤而辭職。麵對社會輿論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在體育館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更加重要。

帕敦說,她在帶學生的第一天,就和學生訂下規矩並由家長簽字認可。規矩稱:所有布置的作業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

同樣,在職場中,人們更是奉“忠誠”為衡量員工品質的首要標準。在職場硝煙中,往往是講究誠信的人才能贏取最後的勝利。

首先,忠誠是立業的前提,是立身。忠誠讓你有機會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忠誠卻讓你成為社會拋棄的廢物。那些心中自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忠誠”的年輕人,事實上是非常需要忠誠的。一直以來,企業選拔錄用員工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這裏的“德”,通常被理解為忠誠,“才”則指的是才能、能力。在一項對世界著名企業家的調查中,當被問到“您認為員工最應該具備的品質是什麼?”時,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忠誠。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員工忠心耿耿,還需要他們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在這個社會上,有能力的人很多,能力與忠誠兼具的人卻不多。很多人目光盯著優秀企業,做夢都想進入優秀企業,他們每天忙於“充電”,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卻忽視了對於忠誠的培養。

一個對企業不忠誠的人,是沒有哪個企業願意接收他的,而我也沒有能力可以幫助他。對一個士兵來說,如果死於忠誠,他是光榮而偉大的,而如果因為出賣忠誠苟且得活著,那是一種極大的恥辱。同樣,在企業裏,靠出賣企業獲取個人私利,也是恥辱的。

其次,忠誠是一種傳統的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質之一。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市場經濟競爭的戰場雖無硝煙彌漫,但卻異常熾熱,在這場沒有刀光劍影但卻曠日持久的戰役中,忠誠最能考驗一個人,也最能成就一個人。

肖鵬是一家網絡企業的技術總監。由於企業改變發展方向,他覺得這家企業不再適合自己,決定換一份工作。

最終,經過仔細斟酌,他決定到一家大型企業去應聘技術總監,這家企業在全美乃至世界都有相當的影響,很多IT業人士都希望能到這家企業來工作。

對肖鵬進行麵試的是該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和負責技術方麵工作的副總裁。他對肖鵬的專業能力他們並無挑剔,但是卻提到了一個使肖鵬很失望的問題。

“我們很歡迎你到我們企業工作,你的能力和資曆都非常不錯。我聽說你以前所在的企業正在著手開發一個新的適用於大型企業的財務方麵的應用軟件,據說你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議,我們企業也在策劃這方麵的工作,你能否透露一些你原來企業的情況,你知道這對我們公司很重要,而且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看中你的一個原因。請原諒我說得這麼直白。”副總裁說。

“你們問我的這個問題很令我失望,看來市場競爭的確需要一些非正當的手段。不過,我也要令你們失望了。對不起,我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任何時候我都必須這麼做,即使我已經離開。與獲得一份工作相比,忠誠對我而言更重要。”肖鵬說完就走了。

肖鵬的朋友都替他惋惜,因為能到這家企業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肖鵬並沒有因此而覺得可惜,他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很坦然。

沒過幾天,肖鵬收到了來自這家企業的一封信。信上寫著:“你被錄用了,不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能力,還有你的忠誠。”

其實,每一家公司在錄用人才的時候,都很看重一個人是否忠誠。因為他們相信,如果一個人可以對原來的公司忠誠,那麼他也可以對自己的公司忠誠。在這次麵試中,很多優秀的專業人才都被刷掉了,原因就是他們為了獲取一份工作就出賣了自己原來的公司,對原來的公司喪失了最重要的忠誠。這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一直堅信,如果不能忠誠於自己原來的公司,他也很難忠誠於別的公司。肖鵬憑著自己出色的能力,更憑著自己的忠誠,最終贏得了麵試官的青睞。

再者,忠誠能力更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一個人如此缺乏了忠誠,其他所有能力,諸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控製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將失去用武之地。作者把計劃能力、組織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組合稱為“技能倉庫”,把忠誠稱為“技能運輸通道”,技能倉庫中的技能,隻有通過技能運輸通道,才能到達“價值倉庫”。

最後,忠誠決定你在組織中的真正地位。在任何企業裏,都存在一個無形的同心圓,圓心是老板,圓心周圍是忠誠於企業、忠誠於老板、忠誠於職業的人。離老板越近的人,是忠誠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職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層管理者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卻未必得到老板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誠度不夠有關。很顯然,越靠近“同心圓”圓心的人,越可能獲得穩定的職業和穩定的回報。

也就是說,忠誠是每個人的立身之,在所有的因素裏麵,隻有忠誠才是最可靠的。因為忠誠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上司,不是為了老板,不是為了公司,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為自己獲取來自於社會各方麵的幫助。

誠信是人的一張臉,它上麵赫然寫著你的品德和操行。時下很多個人或企業就是缺少這現代物欲橫流社會彌足珍貴的品質才大傷元氣的。人在職場沒有了誠信,或者你的誠信收到懷疑,那麼的你將難以融入這個社會和企業,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危機來臨時,無論多麼巧妙的掩飾都敵不過誠實的姿態。隻有以“誠實”的姿態麵對大眾,然後采取積極有力的舉措,才能成功度過危機,甚至贏得長遠利益。

李明是上海的一家企業的老總,一次,他約了幾位山東幾個大企業的老總同他商談投資事務,按照約定,他們第二天上午9:30在公司總部會晤。

因為晚上有其他應酬,李明回家比較晚,他怕第二天起不來,就定了早上八點的鬧鍾,還給手機也定了鬧鈴,做了雙保險。可是,第二天早上,他一覺醒來,已經過了9:30,鬧鍾和手機的鈴聲他居然都沒聽見。

他趕緊爬起來,給秘書打電話。秘書說,客人已經等在會議室了,不過我跟客人說您已經在路上了,但是因為塞車,所以可能會晚到些。他心急火燎地趕到公司時,已經十點半多了。

進入會議室,李明發現裏麵的氣氛十分凝重,每個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看。畢竟,客人都是上市公司的老總,都是重量級人物,一個多小時的“冷遇”肯定無法忍受。

這時,他沒有打招呼,而是站在客人們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誠懇地說:“我不能向各位撒謊,我不是因為路上塞車遲到,是因為我沒有聽見鬧鍾叫早,起床晚了。遲到已經讓我對不起大家,如果再編理由撒謊,我就是錯上加錯了。實在對不起大家!”說罷,他又向客人們深深鞠躬。

會議室的氣氛一下子緩和了下來。客人們都很感動,因為他作為業內一個領袖級人物,能這樣謙卑地麵對大家,出乎大家的意料。這次會見成為雙方合作的契機,客人代表的幾家公司後來成為他公司的股東。

李明化解危機的訣竅,用一句話概括最為恰當:誠信是最好的對策。這個原則不隻是對個人有用,對於團隊,對於企業亦是如此。

品牌和信譽是一個企業的根源,當一個公司,特別是一個受到眾多消費者信賴的成熟期品牌公司,麵對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時,如何去應對呢?

“泰諾”是強生公司生產的用於治療頭痛的止痛膠囊。作為強生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年銷售額達億美元。

在20世紀80年代,強生公司曾麵臨一場生死存亡的“中毒事件”危機:1982年9月29日至30日,芝加哥地區有人因服用“泰諾”止痛膠囊而死於氰中毒,開始是死亡3人,後增至7人,隨後又傳說在美國各地有25人因氰中毒死亡或致病。後來,這一數字增至2,000人(實際死亡人數為7人),一時輿論大嘩。“泰諾”膠囊的消費者十分恐慌,94%的服藥者表示絕不再服用此藥。醫院、藥店紛紛拒絕銷售泰諾。

麵對這一危機,由公司董事長為首的七人危機管理委員會果斷地砍出了“四板斧”,這四板斧以誠實為基礎,環環相扣,最終攻克危機,挽救了“泰諾”。

第一板斧:在全國範圍內立即收回全部“泰諾”止痛膠囊,價值近1億美元,並投入50萬美元利用各種渠道通知醫院、診所、藥店、醫生等立即停止銷售。

第二板斧:以真誠和開放的態度與新聞媒介溝通,迅速傳播各種真實消息,無論是對企業有利的消息,還是不利的消息。

第三板斧:積極配合美國醫藥管理局的調查,在五天時間內對全國收回的膠囊進行抽檢,並向公眾公布檢查結果。

第四板斧:為“泰諾”止痛藥設計防汙染的新式包裝,以美國政府發布新的藥品包裝規定為契機,重返市場。

1982年11月11日,強生公司舉行大規模的記者招待會,會議由公司董事長伯克親自主持。在此次會議上,他以坦誠布公的心態,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誠實的聲明與溝通。首先感謝新聞界公正地對待“泰諾”事件,然後介紹該公司將率先實施“藥品安全包裝新規定”,推出“泰諾”止痛膠囊防汙染新包裝,並現場播放了新包裝藥品生產過程錄像。美國各電視網、地方電視台、電台和報刊就“泰諾”膠囊重返市場的消息進行了廣泛報道。

事實上,在中毒事件中回收的800萬粒膠囊,隻有75粒受氰化物的汙染,而且是人為破壞。雖然公司為回收付出了1億美元的代價,但其毅然回收的決策表明了強生公司在堅守自己的信條:“公眾和顧客的利益第一。”這一決策受到輿論的廣泛讚揚,《華爾街周刊》評論說:“強生公司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險,寧可自己承擔巨大的損失。”

麵對危機和挑戰我們首先要誠實,正麵困難,不回避,不掩飾,這是戰勝困難的第一步。而後才是具體的應對措施和行動。當個人或者企業處於危機漩渦時,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其一舉一動都將受到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存有僥幸心理,試圖蒙混過關。而應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盡快與公眾溝通,把自己所做、所想真誠地告知公眾,消除他們的疑慮和不安。真誠溝通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裏的真誠指的是誠意、誠懇和誠實。

唯有誠實,才是應對危機的最好政策。

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抱著一種求真的態度。我們之所以追求代表真實的人和事物,因為它代表著最崇高的美德——誠實與正直。

美國著名的行為科學家丹尼斯·韋特萊博士說,所謂“因果定律法則”,無非是一個人的誠實與否,經過一段時間後所顯示出來的結果。一個人不能誠實地麵對自己,就無法真正擁有成功。用蠟塑成的人或房子,在某些情況下會融化。內心不誠摯的人,最終必將顯露真麵目。而一個人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

一個真誠的人對他所信任的人是不設防的,因為相互間的信任可以掃除溝通中的任何障礙。當你信任對方,敞開心扉的時候,對方反過來也會信任你,對你敞開心扉。因此,隻要做一個真誠坦白的人,凡事言行合一、坦誠對人,不介意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動機,就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美國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為了把一批噴氣客機賣給東方航空公司,創始人唐納·道格拉斯本人專程去拜訪東方航空公司的總裁艾迪·利貝克。利貝克告訴他說,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新型DC—3飛機和波音707飛機是兩個競爭對手,但均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噴氣發動機的噪聲太大,並表示願意給道格拉斯公司一個機會,如能在減小噪聲方麵勝過波音公司,就可以考慮與其簽訂合同。

當時這件事對道格拉斯公司來說,是一樁重要的買賣。但是,道格拉斯回去與他的工程師商量後,認真地答複說:“老實說,我想我們沒有辦法去實現你的這一要求。”利貝克說:“我想也是這樣的,我這樣做的目的,隻是想知道你們是否誠實。”由於道格拉斯的誠實打動了利貝克,贏得了他的信任,他終於聽到了一直期待的好消息:“你將獲得16,500萬美元的合同。現在,去看看你如何將那些發動機的噪聲控製到最小的程度。”

從這個故事中能看出誠實是促使別人采取行動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當時道格拉斯誇誇其談,滿口答應能將發動機噪聲降低多少分貝,那麼將是什麼樣的結局呢?答案恐怕隻有一個,那就是道格拉斯碰一鼻子灰,空手而歸。因為這樣做不僅違反職業道德,而且不起什麼作用。空口答應絲毫不能跟真正的服務相比,並且它在今日競爭激烈的社會也無立足之地。

沒有什麼能夠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真誠坦白的人從不介意把自己暴露在別人麵前,不介意讓人觀察和理解。雖然這麼做需要勇氣——因為一個人的弱點、錯誤、動機都將暴露在外,但是,一個願意冒這樣的風險達到坦誠境界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

真誠從來都是對等的,人心從來都是相互的。你對人真誠,人對你必定真誠;你對人欺詐,人對你也會欺詐。如果不養成誠信的習慣,就很容易墮落下去。當一個企業第一次撞破誠信底線,從欺騙一個顧客中嚐到甜頭時,在利益驅動下它會為了更大的利益去騙更多的顧客;當一個員工第一次報了假賬後,他就會習慣性地繼續報假賬,而且,數額會越來越大;當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作弊成功後,他就會習慣性地作弊,甚至找“槍手”代考。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從長遠來看,由“小惡”發展到“大惡”就像走下坡路一樣,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快就會滑入深淵;反之,從“大惡”回歸“誠信”就像是在爬陡峭的山坡,一定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真誠不僅僅取決於你自身的素質與品德,而且還要靠自己去主動表現。下麵介紹幾種簡單實用是方法,使你塑造誠實可靠的形象:

1.坦率回答問題

有不少人不肯承認自己對某個問題不了解,反而裝出一副在行的樣子。實際上,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不知道,可以給人以正直、誠實的強烈印象。而且,勇敢地說“不知道”,也就顯示出你對其他事情必然是知道的,這種自信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傳達給對方。

2.提前到達約定地點

約會時必須遵守預定的時間,這是常識。如果約會是你主動提出的,最好提前到達約定場所。因為誠實和信賴感是從守時和不讓對方等待中產生的。

3.失誤後不辯解

不要為自己的失誤辯解,而應誠懇地道歉,然後提出彌補過錯的方法。即使無法挽救的事情,也要盡量減少損失的程度。這樣可以表現你強烈的責任感和誠意,令人刮目相看。

對於任何一個處在領導位置的人來說,有權力,但不等於同時就有了威信。權力可以說隻是獲得威信的一個小小的優勢。真正有經驗的,有修養的人明白隻有贏得下屬的真心擁護和愛戴,才能樹立持久有效的威信。

孔子在《論語》中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意思是說,領導者必須先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後再去號召百姓,不然百姓會認為你在折磨他們。孔子說:“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你情。”即領導者講信用,那麼你所領導的員工就都會說真話了。

施信於人,是領導者必備的美德。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以誠信待人處事,則其他人也會以誠信回報,彼此之間不但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更能增加下屬對領導的信賴。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四出祁山時,所率兵馬隻有10多萬人,而司馬懿卻有精兵30萬,蜀、魏在祁山對陣,正在這緊急時刻,蜀軍有一萬人因服役期滿,需退役回鄉。而離去一萬人,會大大影響蜀軍的戰鬥力。服役期滿的士兵也憂心忡忡,大戰在即,回鄉的願望恐怕要化為泡影。

這時,將士們共同向諸葛亮建議:延期服役1個月,待大戰結束後再讓老兵們還鄉。諸葛亮斷然地說:“治國治軍必須誠信為本。老兵們歸心似箭,家中父母妻兒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一時需要而失信於民呢?”說完,諸葛亮下令各部,讓服役期滿的老兵速速返鄉。

諸葛亮的命令一下,老兵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後一個個熱淚盈眶,激動不已,決定不走了:“丞相待我們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要奮勇殺敵,報答丞相!”老兵們的激情對正在服役的士兵則是莫大的鼓勵。蜀軍上下群情激憤,士氣高昂,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擊敗了魏軍,諸葛亮以信帶兵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諸葛亮以信為本,贏得了全軍將士的信賴和擁護,激發了他們高昂的鬥誌和獻身精神,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領導者失去誠信,就失去了領導力。領導力,歸根到底是誠信力量的問題;執行力不足,是誠信力量缺失的現象。影響力,說白了,靠的就是誠信的力量;領導魅力,就是領導者的誠信力量。誠信是有經濟價值的。做人、做事、做生意,誠信度低,成本高,風險大。所以,領導的一切力量,從誠信中來,失去誠信,管理力量必然虧損。沒有誠信,領導力、執行力,其力何在?

英國管理學家羅傑·福爾克說過:“世界上最容易損害一個經理威信的,莫過於被人發現在進行欺騙。”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為一個管理者,要心懷誠信,不能以欺騙的手段去對待下屬。

唐代貞觀年間,有人上書奏請廢棄朝廷中的奸臣。唐太宗問他說:“我所任命的人,都認為是賢臣,你知道誰是奸臣嗎?”

那人回答:“臣在民間,不能確切地知道那個人是奸臣。請陛下假裝發怒去實驗群臣,如果能夠不畏懼陛下盛怒,仍敢直言不諱的,肯定就是忠臣;如果順應陛下的意見,阿諛奉承的,必定就是奸臣了。”

太宗說:“流水的清和濁,在於它的水源如何。國君是國家政令的發出者,好比水的源頭,臣下就好比是水。國君帶頭騙人,反而要求屬下行為端正,就好比水源混濁,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樣,是不合乎道理的。我常常因魏武帝喜歡騙人而鄙視他的偉人,如果我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試探群臣,怎麼能讓別人信服呢?”

唐太宗拒絕了上書人的主張。

《貞觀政要》對此議論道:“君之所保,在於誠信。”“夫君能盡禮,臣能竭忠,必在於外內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在矣!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誠信是領導者的修身、立身之本,也是領導者們營造企業內部“上下互信”的根本保證。

現在,有很多企業老板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老板總在抱怨,忠誠的員工太難找了。員工們也很鬱悶,感到值得信賴的老板更難找。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夠認真省察自己的“誠信力量”的話,也許會有新發現。事實上,老板身上缺乏“誠信力量”,員工就很難忠誠起來;員工心裏缺少“誠信力量”,老板也很難放心。換言之,雙方恢複自己的“誠信力量”,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國內很多優秀的領導者也都身體力行地踐行著誠信領導法則。“誠實守信”的信條,是李嘉誠一生惟一不可改變的追求。他一生用一個字“誠”贏得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創業初期,在塑膠廠瀕臨倒閉的那些日子,李嘉誠倍受打擊。有一天他回到家裏,強作歡顏,擔心母親為他的事寢食不安。知兒者莫過其母。母親不懂經營,但懂得為人處世的常理。她用佛家掌故來喻示兒子:很早以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方丈雲寂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將兩袋穀種交給兩個弟子——一寂、二寂,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穀熟的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誰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裏的主持。穀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道,他沒管理好田地,穀種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主持。一寂不服。師父道:“我給你們的穀種都是煮過的。”

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為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

翌日,李嘉誠回到廠裏,召集員工開會,他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李嘉誠說了一番渡過難關、謀求發展的話,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穩定,士氣也不再那麼低落。緊接著,李嘉誠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並保證在放寬的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李嘉誠絲毫不隱瞞工廠麵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李嘉誠的誠懇態度使他得到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諒解。

李嘉誠抽調員工,將積壓產品歸為兩類,一類是有機會作為正品推銷出去的;一類是款式過時,或質量粗劣的。正品賣出一部分後,李嘉誠不想被積壓產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在製品上的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

被裁減的員工回來上班,李嘉誠還補發了他們離廠階段的工薪。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集員工聚會。他首先向員工鞠了三躬,感謝大家的精誠合作。然後,用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宣布:“我們廠已經基本還清各家的借款,昨天得到銀行的通知,同意為我們提供貸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將進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話音剛落,員工頓時沸騰起來。散會前,每個員工都得到一個紅包,由李嘉誠親自分發。

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時說:“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誠信是一種看不見的心理力量,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一個企業的凝聚力是領導活動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保證,而領導者的權威以及誠信則是形成企業凝聚力的必備條件。如果誠信不能自始至終,就會人心渙散,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消失了。而要達到凝聚的目的,每個人必須堅持操守,以誠信贏得人心,取得事業的成功。

誠信的力量,是人生根本的精神力量;誠信的智慧,是人生根本的智慧。誠信的智慧,人人皆有,與生俱來。用誠信的智慧,喚醒誠信的心靈,以誠信待人,人們就會以誠信回報。

什麼是虛偽?虛偽就是虛假、不真實的態度以及不真實表達自己內心態度的行為。拉羅什福科嚐說:“偽善是邪惡向德性所表示的一種敬意。”邪惡要裝出有德性的樣子,這說明邪惡自知理虧心虛,這說明邪惡知道邪惡若不加掩飾就在社會上吃不開,這說明社會上存在著來自德性的巨大壓力,所以偽善實際上是邪惡向德性表示敬意。

虛偽是人的惡劣品性之一。它比其它壞品性更惡劣,因為它不僅有不良企圖,且把這種企圖隱藏著,讓懷著善良之心的人上當。所以虛偽最使人憎惡。欺騙、狡詐、撒謊、作假、偽飾等都屬於虛偽的範疇。

在生活在重壓下,虛偽幾乎就成了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的且是必須的“技法”。在某種程度上說,虛偽隻是想逃避,或是掩蓋,意味著謊言的誕生,或者是說了一個謊,就要用另一個謊來圓這個謊。虛偽的存在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虛榮

虛榮在心理學研究上是把它當成情緒來看,而這種情緒人人有之,不過是多寡不同。從心理學上看,虛榮心顯示了一種自戀人格。這是一種被誇大了的自我重要性,期待被他人認為優秀,但並無實際可與之相匹配的成就。虛榮心或自戀人格強的人喜歡做有關成功、權利、聰明、漂亮的浪漫型戀愛的白日夢。

虛榮心強的人,對他人的成就優點容易產生妒忌,但卻相信是他人妒忌羨慕自己。這是一種認識事物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扭曲。正是因為這種扭曲,這種人對他人缺乏情感上的認同,不會去真正關心他人情感上或實際上的需要。

這種人喜歡巴結有身份的人,喜歡用他人的名字來炫耀自己。這點在心理學上稱為“借來的榮譽”。這種人是不懂得做人不卑不亢的原則,也不會理解得誌不狂、失誌不餒的有品味的人格及精神的。虛榮心強的人,不太會客觀考慮實際的需求,而想的是麵子,就是要做給他人看。一定量的虛榮心和焦慮可以刺激人對生活的追求並想把事幹好,但一旦使用過度就成了一種心理病態。

2.虛套

虛套在現實中的表現主要有:一是注重空洞的俗套,主要表現在言辭、禮節方麵。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卷一中寫道:“若今日所詠,明日亦可詠之;此人可贈,他人亦可贈之,便是空腔虛套,陳腐不堪矣!”

二是空敷衍,形式上做到即可。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中寫道:“有些虛套應酬的信,我也不必告訴繼之,隨便同他發了回信, 繼之倒也沒甚說話。” 這裏的虛套就是一種空敷衍的表現。三是注重空場麵,喜歡擺花架子。

虛套的實質是:形式成了內容,內容成了形式;手段成了目的,目的成了手段。虛套在有些情況下也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太注重。形式固然需要,但內容才是根本。達到目的不能離開手段,但目的是實質。形式和手段最終是為內容和目的服務的,而不是相反。

3.虛張

虛張的特點是虛假,主要有兩種表現。誇大其詞是虛張的一種主要表現。做了三分成績,卻說是十分,但對缺點和不足是盡量掩蓋和縮小。

虛張聲勢是虛張的另一種主要表現。虛張聲勢與誇大其詞有所不同。誇大其詞是在原有基礎的放大,而虛張聲勢就有些離譜。虛張聲勢是無中生有,是聲東擊西。明明實質內容一點沒有,說起來卻是天花亂墜。明明目的是個人利益,卻要說成是為公共利益奮鬥。虛張聲勢實質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代的嚴嵩跪奏嘉靖皇帝,說他奉命祭奠皇父陵時天降祥瑞,不但雨霽應時,而且群鸛集繞、河流驟漲,慶雲環圍,並獻上《慶雲賦》。於是龍顏大悅,立刻提拔。嚴嵩就是這樣依靠虛偽的諂媚升為吏部尚書,又以權謀私,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

可以說,虛偽是一種社會異化和浮腫現象,其對社會發展的危害是巨大的。虛偽者是膽怯的,因為他不敢真正的表現自己,他的恐懼很深,因為他連麵對恐懼的勇氣都沒有。

在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樂於博得他人的好感,避免公開的衝突,通常是快樂而平易近人的,采用民主的領導方式。他看起來他表麵遷就和善,但卻內心霸道專橫,從來都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但下手起來絕不心軟。我們身邊的虛偽上司就是這樣的人:

如果他說,“果園裏的蘋果熟了。”

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去及時采摘。”

他沒有提到采摘的時間、人數、工具等一係列問題,並不等於他還沒有想好要怎麼做。

實際上他在等你主動和他確認。

“我要在幾天內完成?”“我要到哪裏去領工具?”“公司可以給我配備多少人手?”……

你要不停地提出假設,得到確認。

這個期間要特別注意,當他在聆聽你說話並頻頻點頭時,並不等於他同意你的觀點,他隻是在說,我在聽,我聽懂你的意思了。至於他是否同意你的觀點,你需要再和他確認。因為他不喜歡當麵衝突,他不反駁你,但並不是說他就接受了你的意見。

總之一句話,他說“也許”的意思就是“必須”,他說“可能”的意思就是“一定”,他說“隨便”的意思就是“要按照他的意思百分之百地執行”。他提出的建議往往就是他想要你做的事。

你永遠不能以他的字麵意思來領會他的真實意圖,否則就等著以“不服從領導罪”論處吧。“真是伴君如伴虎”,這樣虛偽的上司的,手段真的是夠“陰”、夠“狠”、夠“毒”,想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栗。

麵對這樣虛偽上司,如同是麵對一場艱苦的攻堅戰,下屬的到底要如何處理才好?不妨試試下麵的技巧:

場景1:當你們正在為一個問題激烈爭執的時候,他會很不耐煩地揮揮手,“好了,你們看著辦吧。”

你千萬不要以為他已經被你們的口若懸河所征服,心甘情願地放手把決定權交給了你們。他隻是對你們遲鈍到不能夠及時領會他的弦外之音而感到厭煩。

對策:如果你真的按照自己意思辦理了。當你在心裏為上司的放權和信任下屬感激涕零的時候,上司卻在心裏給你記下了重重一筆“目無領導,一意孤行。”天哪,你比竇娥還怨。

因為這個不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上司,他的真實意圖是,“我的意思你們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來和我談。”

場景2:如果你們偏巧在茶水間碰上,他像是很隨便地和你閑談。先問候了你的丈夫,又讚揚了一番你家的寵物,最後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好像覺得你的座位光線不是太好,建議你不妨去申請一隻台燈……等到他隨著一股優雅的微風從你身邊飄然而去,你卻回想不出除了這好聞的香味之外你們還曾說過什麼。

如果你不幸忽略他細微的提示,那麼在年終時候你將會得到這樣的上級評語:“工作不認真,經提醒依然沒有改進。”可是天地良心,你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他在何時何地提醒過你,說了什麼。看著這樣的評語,你能不把他和虛偽、陰毒二字畫等號嗎?

對策:趕緊校對自己的賬目,卡最近的賬目是否記得很潦草,看自己的工作中是否有馬虎的地方,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因為他讓你換個台燈的真實含義是:“我不知道你最近是不是有什麼麻煩,你的賬目最近總是有錯。如果有什麼問題請盡快解決,我不能容忍你長期這樣。”

場景3:“你會速記嗎?”“會的。”“下午的會議上你要發言吧?”“沒錯。”“你有沒有試過一邊開動腦筋,一邊做會議記錄?”“沒有過,不過我應該能行。”“……”

下午的會議上,你正在專心於其他同事的發言,忽然發現上司正在不斷地向你使眼色。你馬上醒悟過來,他是要你做記錄。你一麵手忙腳亂地開始記錄,一麵在心裏抱怨,“見鬼,幹嗎不早說!”

你沒有做會議記錄,因為沒有任何人要求你這樣做。你的上司會在幾周內冷淡你,並且在心中猜測你不肯做會議記錄是不是對公司的福利有所不滿,或者在懷疑他有性別歧視的傾向,或者是根本就沒有用心聽他在說話。如此一來,下次開會他會請其他人做記錄,而且很快的,你會以部門人滿為患的理由調離。而且,永遠沒有人能夠告訴你,這是因為什麼。

對策:虔誠記下他所提過的內容,仔細揣摩這些內容背後的深層含義,特別是一些關鍵字眼“開會”,“速記”等,然後按照他希望的樣子去做。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隻是一種領導風格而已。並且這些嚴謹的虛偽上司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他們那些看似不盡情理的表現,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要認清他們的心理需求,以他們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這樣才能在職場的夾縫裏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