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reference_book_ids":[7337514901591559230,7107503072158419981,7329782912742591550,7337514907253886014,7340577597308275774,7298982705646013452,7337514990791822398,7294567284876512294,7337514909523004478,7329815779082259518,7078188293409475614,7316460614514117694,7316123650665483300,7337581059103525950]}],"1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5,"start_container_index":1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0},"quote_content":"《茶花女》reference_book_ids":[7294563922126834724,7070438695261785102,7354947522437073982,7226991688877607936,6989191450676169735,7316473060591143936,7267077381641210943,7280456576626854964,7291878277138877480,7330845947703856190,6915002082147699725]}],"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茶花女》reference_book_ids":[7294563922126834724,7070438695261785102,7354947522437073982,7226991688877607936,6989191450676169735,7316473060591143936,7267077381641210943,7280456576626854964,7291878277138877480,7330845947703856190,6915002082147699725]}],"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茶花女》reference_book_ids":[7294563922126834724,7070438695261785102,7354947522437073982,7226991688877607936,6989191450676169735,7316473060591143936,7267077381641210943,7280456576626854964,7291878277138877480,7330845947703856190,691500208214769972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活中隨時充滿了挫折和失敗,隻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克服困難,最終踏上勝利的征程。而依賴思想,會使人變得被動,失去自己的想法,缺乏有力的行動。
但是自強並不代表單槍匹馬闖天下,不代表完全不依賴外界。在自己的力量還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借助他人的力量,也是走向成功的很好途徑。
依賴是自立的對立物。依賴意味著自我的弱化,獨立的喪失。因此,可以說依賴是一個陷阱。有依賴思想的人一旦掉進這個陷阱,便難以自拔。脫離心理上的安樂窩,是艱難的,依賴的毒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侵入生活,更由於許多人從依賴中得到滿足,因此,心理依賴就象毒品一樣往往難以戒除。
並且,過於依賴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依賴症”。也就是一個人過多地將個人情感寄托在某個人或人群、某種物品上,將其看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可能難以承受,甚至精神崩潰。
李明畢業後托靠親戚的關係進入一家科技公司從事開發工作,因為創新意識和80後的一些性格特點,在擔任創造性工作的過程中,還是能夠勝任的。但是,具體到日常工作中與同事的交流以及業務來往,他就顯得笨拙了,剛開始,因為部門經理與他父親之間的私人關係,事事都在背後照顧著他,可以說他在職場上的曆程還是比較順利的。私下裏,他也非常感謝部門經理對自己的照顧和重用。
但是,過了半年後,這位部門經理被調到其他城市,李明突然發現自己身後的支架空了,除了有關網絡開發的事務外,公司裏其他與自己相關的業務,他根本都不熟,也沒有摸出門道。雖然說周圍的同事也很多,但平時他不善於應酬,與大家的關係處得不是很好,於是受到了別人的排擠,有苦都無法說得出,因此,他在無奈中隻好離開這家待遇很不錯的公司。
要盡量改變自己的依賴思想,糾正自己的“依賴”性格,就必須學會在工作中親自去解決事情,獨立的多了,依賴就會減少。
首先,愛自己,相信自己。你不很自信,羨慕別人有勇氣,敢闖,卻認為自己在這方麵無藥可救。其實很多事情沒有你想象得那麼難或是那麼令人難為情,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夠勇敢為什麼不做得更加勇敢一點呢?是每次都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到嗎?問問自己究竟“是不能還是不為”呢?接受自己是這麼獨特的一個人,有些過人之處,也有些方麵有待改進。愛自己現在的樣子和狀態,同時更相信我有能力讓自己更出色!
其次,拋棄那些怨天尤人的想法。既然你找不到一個真正可以讓你依賴的人,既然你的父母你覺得依賴不上,那還依賴他們幹什麼!一個三歲以上的正常孩子站著時,是靠著周圍別的東西站得穩?是靠著父母的腿站得穩?還是自己站好了站得穩?“求諸人不如求諸己”,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成果,哪怕隻是一點點,也會是最甘甜最值得珍惜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隻有這樣獲得的經驗最紮實。
最後,離開自己固有的“溫巢”,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要盡可能地學會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例如認識一些新朋友,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培養一些新的愛好等。從這些小事情上培養自己的獨立精神,享受自己獨立完成工作的愉悅,從而進一步強化獨立意識。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不再依靠別人,並非是不需要別人。依靠別人與需要別人是兩碼事,心理上依靠別人,是說你有一種情緒,即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想看看別人,你自己沒膽量、沒信心去做。如果你所依靠的人不在身邊,你便會感到無助,茫然不知所措。而心理上需要別人,是指你有一種交往上的需要。在生活中,你需要友誼、愛情、別人的理解與關心等等。這種對別人的需要有助一個人人格的完善。
一位拳擊高手敗給對手後,憤憤不平地找到師父,要求師父幫助自己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師父卻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他在不擦掉這條線任何一部分的前提下,使這條線變短。拳擊高手不得其解,向師父請教,師父在原先那條線旁,又畫了一條更長的線,這樣一來,原來那條線看起來就變得短了許多。師父說:“如何使自己變得更強,才是你的取勝之道。”
一個人活在世上,既不能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一樣的軟骨頭,也不能像風雨中的落花柳絮,找不到根基,而是要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也是力量的源泉。力量是每一個誌存高遠者的目標,而模仿和依靠他人隻會導致懦弱與屈服。力量是自發的,不依賴他人。坐在健身房裏讓別人替我們練習,我們是無法增強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沒有什麼比依靠他人的習慣更能破壞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做人,要麼獨立自主,要麼埋葬雄心壯誌,一輩子老老實實做個普通人。
小仲馬自幼喜愛寫作,但是在最開始階段,他的稿子總是會被編輯無情地退回。他的父親大仲馬得知後,便好心地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們附上一封短信,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小仲馬說:“不,我不想坐在你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
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係起來。
麵對一張張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仍在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這位知名編輯曾和大仲馬有著多年的書信來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仲馬的絲毫不差,懷疑是大仲馬另取的筆名,但作品的風格卻和大仲馬的迥然不同。帶著這種興奮和疑問,他乘車造訪了大仲馬家。
令他吃驚的是,《茶花女》這部偉大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兒子小仲馬。“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老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小仲馬說:“我隻想擁有真實的高度。”老編輯因此對小仲馬的獨立自強讚歎不已。
《茶花女》出版後,法國文壇書評家一致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度山伯爵》。小仲馬一時聲名鵲起。
倘若小仲馬一開始就依賴父親,或許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個人孩子適當父母親,乃是成長的必需,但如果事事依賴,時時依賴,喪失了進取的積極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就是嚴重的缺點了。
有這樣一個青年,一個人出來闖世界,在別人眼中似乎是很獨立、很有主見的人,可實際上,他之所以出來,是因為別人叫他出來。出來之後,當然得找工作,可他根本不會自己去找,而總希望由別人帶著去。別人帶著去當然可以,可是別人總不能一直帶著他,一旦沒有人管他,他就不知所措,一籌莫展。
這個青年後來總算找到了工作,是給一個擺服裝攤的老板做跟班。帶他出來的人很奇怪,怎麼做起了人家的跟班,不是有很多合適的工作可以挑選嗎?他說,什麼工作都得他去動腦筋,他去主動地做,他最怕這個。他寧願做人家的跟班,人家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試想,要是那個擺服裝攤的老板不要他了呢?要是不要他的話,他肯定會找到另一個可以追隨的人。今天他是服裝攤老板的隨從,明天他可能是某個經理的秘書。有著這樣的依賴心理,他怎麼能夠獨立成事呢?他怎麼能夠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人呢?說到底,他出來闖蕩世界,又有什麼意義呢?他出來闖蕩世界之前,是想跟著人家的。他以為人家成功了,他這個跟在後麵的人,也會跟著成功。
這個青年,就這樣帶著依賴心理闖蕩。結果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混出什麼名堂來。
有依賴心理的人,遇事首先想到別人、追隨別人、求助別人、人雲亦雲、亦步亦趨,沒有自恃之心,不敢相信自己,也不自作主張,不能自己決斷。在家中依賴父母、愛人,害怕愛人出差;在外麵依賴同事、依賴上司;不敢自己創造,不敢表現自己,害怕獨立。他的人格不成熟、不健全,仍然停留在童稚階段。
有依賴心理的人,不能獨立地做成任何事情,無從談起操縱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他的命運隻能被別人操縱。隻有在他具有利用價值時,人家才會利用他。如果他的利用價值消失了,或者已經被利用過了,人家會把他拋開,讓他靠邊站。隻因為有依賴心的人太軟弱無能,隻因為有依賴心的人的心目中隻能相信別人,所以他不敢相信自己,更不能自信勝於他人。
《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是什麼?是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強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他依靠的是自己的頑強拚搏而非其他人的蔭庇提攜;就是因為他要甩開別人的攙扶,自己的路自己去走!
靠別人安身立命是沒有出息的。常言道:“庭院裏練不出千裏馬,花盆裏長不出萬年鬆”。 安逸的生活誰都向往,但困難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內容,人們常說,有苦才有樂。經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一切,雖然其中可能飽經風霜,但是奮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奮鬥後麵對自己的哪怕一點點的收獲,都會讓我們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俗話說:“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鍛煉意誌和力量,需要的是像小仲馬那樣的自助自立精神,而不是來自他人的影響力,也不能依賴他人。
有一首《自立立人歌》最能夠形容:“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要做一個好漢,要靠自己的雙腿走出人生之路,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新生活,切不可靠他人來為自己造福。須明白,靠神神跑,靠廟廟倒,靠自己最好。
人生多磨,困難肯定占據著每一個人生之中,隻不過因為人生觀不同感覺也不同。困難是一塊石頭,對於強者,它是鋪路石。對於弱者,它是絆腳石。困難更是一塊磨石,把強者磨得更加堅強,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
瑪麗·凱·阿什說過,“伸手抓星星,即便是一無所獲,也不至於滿手泥土。”因為上帝是公平的,他總是把最大的獎賞賜予那些勇於麵對困難並克服困難的人!
任何一種目標的完成,都是在克服了困難之後才實現的。職場中人對於困難的工作都有著畏懼的心理,但有些人會盡量克服這樣的恐懼,並視其為“自己得以體現自我價值的絕佳機會”而加以珍惜或借此自我鼓勵,在這種積極心態地驅使下,會使他們從容地麵對困難、克服困難,並脫穎而出,最終成為職場中的精英。
或許你會感慨:“我真的不是不願意做有困難的工作,實在是有些問題太棘手,我處理不了,或許是我的能力有限吧!”其實這並不能成為你拒絕困難的理由,工作中存在棘手的問題是常有的事。麵對困難,如果你能首先讓自己做到“立即辦”,那麼你就會在行動中積極地去麵對,並去努力尋求解決的途徑。
職場中的精英也並非是萬能的全才,他們也會麵臨棘手的問題,但惟一的區別就是他們能在“立即辦”的驅使下,積極去尋求領導或上司的幫助,積極去尋求與具備特長的同事精誠合作,從而擊破一個個難題,取得非凡的成績。
馬克在擔任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該公司的駐外銷售人員工作缺乏熱情,麵對困難推三阻四,致使銷售量毫無起色,公司財政發生了嚴重困難。最後,馬克不得不召集全美各地的銷售人員開一次大會。由馬克自己親自主持。
大會伊始,馬克要求銷售人員暢所欲言。銷售人員一個個站了起來,他們每個人都講述了一段令人震驚的悲慘故事,“整個商業環境不景氣”,“銷售部門資金短缺”,“買主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後再買”,等等,不一而足,似乎困難重重。
當一個銷售員開始列舉使他無法完成銷售配額的種種困難時,馬克再也坐不住了,他突然跳到了會議桌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我命令大會停止十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馬克示意坐在角落裏的一名黑人小孩,讓他把擦鞋工具箱拿過來,並要求小孩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自己卻站在桌子上一動不動。在場的銷售員們竊竊私語,都覺得馬克簡直就是瘋了。
當黑人小孩把馬克的皮鞋擦亮以後,馬克才語重心長地對銷售員們說:“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黑人小孩,他擁有在我們整個工廠和辦公室內擦鞋的特權。而他的前任原是一名白人小孩,並且年紀要比他大得多,盡管公司每周都補助那名白人小孩5美元的薪水,工廠還有幾千名的員工,但那位白人小孩仍然無法從我們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生活的費用,最後,他隻能另謀出路,但他到現下也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謀生手段,這隻能說是一種逃避!
“而這位黑人小孩接替了那位白人小孩以後,不僅不需要公司補貼那每周5美元的薪水,而且還能靠自己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使得每周都能存下一小筆錢!兩個小孩所處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同在我們工廠內;工作對象也完全一樣,都是我們廠的幾千名員工!”馬克停頓了一下,掃視了一眼眾推銷員,突然大聲地問道:“那個白人小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白人小孩的錯還是我們這些顧客的錯?”
銷售員們不約而同地說:“當然是那個白人小孩自己的錯!”“正是如此!”馬克接過話茬,“其實我真正想問你們的是,你們所推銷的收銀機並不比競爭對手的差,甚至有些地方還比別人強很多,那麼在同樣的市場,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環境下,你們的銷售業績為什麼會落後於人?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還是競爭對手的錯?”
銷售員們麵麵相覷,終於羞愧地回答:“是我們的錯……”“我很高興,你們都能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馬克滿意地點了點頭,“我現在要告訴你們的是,工作中有困難,逃避或找借口決不是一個好的途徑,隻有勇敢地麵對困難,積極努力的去克服困難才是唯一的出路,就像這名黑人小孩一樣,積極去贏取我們廠所有員工的擦鞋生意,他才能掙到足夠可觀的錢。
“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每人每月都給自己定下一個銷售目標,或5台,或6台……不管多大困難都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那麼你們就不會產生這麼多的借口,來為自己逃避困難做開脫了!”最後,馬克再一次大聲地問道:“你們願意這樣去做嗎?”這次,所有的銷售員異口同聲地回答:“願意!”
後來,銷售員們果然都在心裏給自己定下了各自的銷售目標,並且都有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收銀機公司的發展在銷售員們的努力下,自然也就蒸蒸日上了。
麵對困難,你是一如平時毫不猶豫地回答“立即辦”,還是畏首畏尾,能推脫就推脫,甚至不能推脫也要千方百計找到借口加以推脫呢?
如果你不能讓自己克服麵對困難工作時所產生的恐懼心理,那麼你就永遠也別想做出可喜的成績。因為,恐懼隻會讓你經常產生這樣的希望——上司能盡量派一些簡單而容易完成的工作任務給我就好了;上司能盡量地給予我一個明確而容易達成的小指標就好了;上司能夠經常過問我的工作進展,並在我出現任何紕漏的時候都有上司或同事與我一起承擔就好了……
很明顯,恐懼充其量隻會讓你成為上司或同事的傀儡,放棄自我表現的機會,並甘願做他人的附屬物。捫心自問一下:這樣的你能得到上司或領導的賞識嗎?這樣的你能得到同事的信任與推崇嗎?
納德是法國一家公司新招聘不久的質檢部經理,人非常聰明,但就是有一個缺點,凡事都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一次,公司發出的一批貨物中被客戶檢查出來有殘次品夾帶其中,客戶很是不滿,要求退貨。於是,客服經理就找到納德調查是怎麼回事。納德推說,自己把好了各個關口,工藝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能是技術上出現錯誤吧,這不應該找他。
客服經理沒有辦法,隻能去找銷售經理商討如何解決此事。而納德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的,並不積極去反省自己的部門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此事,由客服經理協同銷售經理給解決了。但納德這種麵對問題,一味推脫的做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錯。
後來,公司發出的貨物中頻頻出現質量問題,造成了大批量的退貨,給公司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公司老總在追究責任人時,納德還是堅持認為是技術部門的錯誤,與他無關。他好像忘記了自己的職銜——質檢部經理——一個專門為質量負責的“官員”。
麵對納德這種遇到問題隻會推脫的員工,老總一怒之下當場將他開除了。
職場中隨處可見像納德這樣的員工,麵對問題或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樣去解決並承擔責任,而是一味地替自己開脫,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凜然。殊不知,他們的這一做法最終往往隻能得到一個結果——“下崗”。
麵對困難,你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勇敢地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而不要像一塊浮木一樣,在人生的大海上隨波逐流,責任心全無,工作能省力就省力,這樣隻會讓你陷入朝不保夕的困境。
麵對困難迎難而上,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你麵對困難時的一份自信。困難是我們完成目標過程當中的一種阻力。而阻力,本身就是完成目標所必須的,如果沒有困難,我們完成目標的過程也就失去了意義。
人生之路不會是平坦的,會充滿許多已知和未知的對手。正因為這些陪伴我們的對手,使我們變得堅強、變得自信、變得充滿活力。
對手是一麵鏡子,他能照出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對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戰者,他們或許是有形的,抑或是無形的,有實際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他們將我們的人生裴扮,是他們將我們的心靈改變,讓我們更進步,更完美。
有一個職場新人去一家廣告公司求職,順利地通過了第一輪測試,成了十位入圍者之一。第二輪測試內容很簡單:讓每位入圍者按要求設計一件作品,並當眾展示給另外九人,讓其他人來打分,寫出相關的評語。
這個職場新人在評分時,對其中有幾個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懷著複雜的心情,他還是給了他們打了高分, 並寫下了讚美的評語。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選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賞的那三位中隻有一個人入選!
這是為什麼? 後來, 廣告公司上司的一番話使他醒悟。上司說:“入圍的10個人可以說都是佼佼者,專業水平都較高,這固然是重要的方麵,但公司更為關注的是,入圍者在相互評價中, 是否能夠彼此欣賞。因為,庸才自以為是,看不見別人的長處,這倒情有可原,但若自身聰明,故意對對手的成績視而不見,那就心胸狹隘了。嚴格意義上說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幾位雖然專業水平不錯, 但遺憾的是他們缺乏彼此欣賞的眼光,而這點比專業水平更重要。”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向對手學習製勝之道,可以節省我們的精力和成本;從對手那裏學習失敗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少受挫折;借鑒對手的管理模式,可以讓我們輕鬆做管理高手;效仿對手的經營理念,可以讓我們轉變商業思維,開闊思路;向對手學習,才能更好地擊敗對手。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甚至可以說,都一直在向對手學習。--學習對手成功的經驗,吸取對手失敗的教訓,學習對手的心態,學習對手的為人處世,學習對手的智慧,學習對手的管理方式,學習對手的經營謀略……
不管你承不承不認,這都是一個事實。尊重對手,珍惜對手,善於向對手學習,與對手攜手同行,才可以彌補水桶上那塊最短的木板,保持前進的動力,使自己更富競爭力。
人的一生充滿競爭,競爭促進社會和人類進步,促進個人走向完善和成功。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隻有全方位觀察周圍環境,做到心有萬象,能夠容納競爭對手,能夠放開胸懷,事業和人生才會趨向完美。心中沒有他人,不能容下萬物,你是自私的,狹隘的,即便取得一時成功,也最終落到競爭對手身後。
當我們明白對手的價值、地位,知道我們的每一個進步和突破,都是與對手分不開時,那麼競爭就是興奮的,就是刺激的,就是可愛的,就是美麗的。讓我們有豁達的胸懷,勇於麵對挫折,勇於麵對對手。讓我們在競爭中得到提高,在較量中得到升華。對手的優勢就是我們應該完善的,對手的不足就是我們應該借鑒的,對手的目標就是我們奮鬥的方向。
在中國圍棋界,沒有誰懷疑常昊的實力。他位列中國圍棋棋手等級分第一名,國內大賽的冠軍頭銜幾乎多得數不過來。但在1998年8月的富士通決賽,常昊慘敗給了李昌鎬。從此,常昊逢李昌鎬必輸,接連三年不得翻身。
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前,常昊痛定思痛,沒有退縮畏懼,他勇敢地麵對現實,從競爭對手身上尋找自身的弱點。他覺得自己雖然屬於那種棋風厚實,大局觀較好的棋手,但卻缺乏一種精妙的算度與穩若泰山的霸氣。
與李昌鎬相比,每每到關鍵時刻,自己的算度總是要出現一些偏差,在劣勢麵前難以力挽狂瀾。由於對李昌鎬的“赤字”太多,處在衝擊地位的自己輸得越多,就越想通過勝利來證明自己,而越想獲勝,就越不能在比賽中篤定心神,就越容易出錯,也就離勝利越遠,如此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所謂“無欲則剛”,在以往和李昌鎬的交鋒中正是由於自己內心摻雜著太多的“欲念”,才在對局過程中心態失衡,要麼患得患失;要麼急躁冒進,全然不見平日那份沉穩堅韌。如果說競爭對手是一麵鏡子的話,那麼在李昌鎬這麵鏡子前,自己“顧影自憐”,顯示出了脆弱和不夠成熟的一麵。
通過分析和學習,常昊認識到自己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找到了失敗的原因,然後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揣摩競爭對手的優勢。2001年11月9日,經過三年磨煉,常昊終於戰勝競爭對手李昌鎬,首次殺進了三星火災杯決賽。
三星火災杯賽前,常昊的心態平靜而不失鋒芒:“就好比兩個人決鬥,一個人的刀還沒有拔出來,就被對方殺死了。這樣不行,至少我的刀要出鞘!”果然,常昊拔出了他的刀,一舉拿下了這場比賽,戰勝了競爭對手李昌鎬。
從競爭對手這麵鏡子身上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後,再去努力糾正,奮發向上,這樣就可以完成人生以及事業的大逆轉。敢於學習,敢於從競爭對手身上發現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競爭對手帶給自己的真正力量。
因此,善於接受來自競爭對手的批評和挑戰,勇於向競爭對手挑戰,隻有具備這種進取心態的人才能一往無前。欣賞競爭對手,尊重競爭對手,懂得放棄,才能保證你與競爭對手友好競爭,奮起直追不言敗。
社會對於男人的定位是進取和奮鬥,對於女人的定位多是“內助”,這裏麵多少帶有依賴色彩,實則不然,俗話說,打鐵尚須自身硬。一個人無論有多少人支持,最終還得靠自己,特別是女人。
依賴是人性中最常見的思想行為。依賴慣的人,無論在如何情況下,做任何事情總是習慣把別人或者外界的幫助、支援考慮進去。依賴是人性的懦弱,隻有獨立著,才能實現自我,才能實現出價值,才能讓自己從千千萬萬的脂粉中脫穎而出。
據說上帝造人時,是取男人亞當的一根肋骨造的女人夏娃,於是男人和女人開始互相尋找。找對了,嚴絲合縫,渾然一體,幸福美滿;找錯了,互相別扭,由愛生恨,永不太平。一個女人的價值也許可以交給男人來評斷,但卻從不需依靠男人來體現。擁有獨立和自信才能讓女人煥發出獨特的氣質,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說到女人的獨立,人們就會想到一個高舉紅旗、堅決與男人進行抗爭的女人形象。這種形象曾在全世界被廣泛宣偉,以致於不少人認為女人獨立就是那個樣子。實際上女人獨立並不在於與男人抗爭中,而在於找準自己的位置。獨立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它需要高素質的心態和全新的價值觀。
獨立自強的女人美麗著,不為取悅他人而刻意改變,不為虛榮而迷失自我,這是女人熱愛生活與維護自尊的完美表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懂得珍愛自己
一個女人,從懂得珍愛自己開始,才更加自尊、自強,因為愛從來就是一種力量,它始終能夠使人充滿信心,充滿期待,充滿快樂。自愛同樣是一種力量,這種情感不過是自己給予自己的,這種快樂不過是源於心底的。
自愛多少有那麼一點點是從自戀開始的,對自己的迷戀和眷顧就是一種自信,就是一種無需任何情感依附與支撐的幸福。女人是天成之尤物,是自然之精靈。女人生來就是美麗的。這一點,女人一定要牢牢記住。隻有在知道了自己是一個擁有無可爭辯的天然之美後,女人才能夠進一步施展自己美麗的功夫。
試想,如果你自己都不珍愛自己,又會有誰去珍愛你呢?倘若一個不知道珍愛自己的女人,一個不懂得從細微處照顧自己的女人,她是不會隨時隨地流露出那份優雅與美麗的。
所以,對自己好一點,從愛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每一寸肌膚開始,一點點地,一點點地,具體到每一個神態,每一種情緒,這才是一個充滿優雅與魅力的女人應有的生活態度,也隻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有渴望,越來越被滿足。於是,你會發現,一直想要擁有的精致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姿態,一種於細微處總有那麼一點點自愛的情結,而優雅女人擁有的精致生活的高品質就在乎於細微之處。
2.知識淵博,時時不忘充電
這顯然是在當今社會擁有自信優雅的首要必備條件,知識會塑造出一個高品質的女人,而以知識創造財富,則會令你立足於不敗之地。所以說,素質決定命運。
在對家庭付出和對丈夫工作支持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價值的實現。要注意學習新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保持與時俱進。這個狀態其實是現代女性最先進和最出效果的生活方式,行事果斷幹練,決不拖泥帶水,從自我出發,不自滿,不因循守舊,充滿創造性,不斷為自己創新,才能有更新的價值體現。
3.凡事有自己的看法
一個獨立的女人一定是一個有主見的女人。一個有主見的女人才不會人雲亦雲,才會有思想,有智慧。一個有主見的女人,才會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理智冷靜地把握自己的幸福。
有自己想法的女人還是個懂得勤儉節約,會安排生活的女人,這樣的女人會把窮日子過成富日子。
4.有一份自己職業
有一份正當職業,哪怕這收入非常微薄,但她依然會努力去做,她會根據自己的收入來決定自己的消費,不會因為虛榮而出賣自己來獲取錢財,這樣的女人是值得尊敬的,這樣的女人才是能夠甘苦與共的。她或許學曆不高,或者其貌不揚,但她值得男人去愛,去付出。
5.成為完整獨立的個體
在經濟上做一個獨立的女人,不依靠任何人,因為你要懂得,堅實的經濟基礎是維護自我尊嚴的必需。通過經濟的獨立,享受事業帶給你成就的那種滿足感。
在精神境界上,女人不是某個男人的附屬品,女人更加需要具有自我意識、追求自我的價值和目標。雖然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不少女人的追求和願望,但是不要再去為不愛自己的男人流淚,也不要因為男人的承諾而用一生去等候。
精明的女人勇於放棄,聰明的女人樂於放棄,高明的女人善於放棄。相信自己,做一根獨立完整的“肋骨”的個體,擁有自我完整獨立的人格,是成為一個自強女人的關鍵。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比爾·蓋茨說:一個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企業家,應該說是一個聰明的企業家。在辦事的過程中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人也是一個聰明的人。對於一個人來說,要獲得進一步發展,更免不了借助他人的力量。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善於借助他人力量。鐵木真當年進攻蒙古蔑乞兒部時,兵力不濟,後來他聯合草原雄鷹劄木合,一舉殲滅蔑乞兒部,等到他與劄木合爭雄時,又聯合王罕,打敗了劄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荀子在《勸學》中就說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隻是因為他善於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這就是一種善於借助外部力量的大智慧。
借力指的是借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古往今來,借助於他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數不勝數。漢高祖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漢高祖劉邦共有八個皇子,生母不一,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展開了子與子、母與母之間的明爭暗鬥。劉邦有位愛姬戚夫人,她想要劉邦廢除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可呂後想保住自己的兒子劉盈的太子地位,於是她找張良幫忙。
張良獻上一計:“皇上一直想招聘四個隱居的賢人出山,但他們始終不肯,若將他們迎為賓客,太子常請此四人赴宴,必會被皇上看見而問其原因。”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高祖以為劉盈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來,終於打消了廢去太子的念頭。
劉盈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借助了四大賢人的盛名,借助他們的名望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隻有“好風憑借力”,才能“送我上青雲”。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企業的結構越來越龐大,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致。靠個人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成功就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艱苦奮鬥。換句話說,就是要調動外界的一切能為我所用的資源,從而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迅速達到我們的預定目標。
畢業於菲律賓當森大學經濟係的蘇迪,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餐廳工作了六年。1971年,他決定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經營聞名全球的連鎖速食公司肯德基生意。而要取得肯德基的特許經營資格是需要具備相當雄厚的財力基礎。
蘇迪當是隻是一個才出校門7年、毫無家庭資金支持的打工仔,根本就無法具備肯德基總部所要求的50萬美元現金和一家中等規模以上銀行信用支持的嚴苛條件。隻有不到五萬美元現金存款的蘇迪,看準了美國連鎖飲食文化在菲律賓的發展潛力,執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在菲律賓創立肯德基事業,於是他絞盡腦汁東拚西湊起來。可事與願違,半年下來,隻籌到4萬美元。麵對巨大的資金缺口,若是一般人,也許早就心灰意冷放棄了。然而,蘇迪卻有對困難說“不”的勇氣,偏要迎難而上,尋找能幫助他事業成功的貴人。
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早晨,西裝革履、信心百倍的蘇迪跨進了雅風銀行總裁的大門。蘇迪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向對方闡述了他的創業計劃,表明了他的求助心願。在耐心、認真聽完他的陳述後,銀行總裁說:“您先回去吧,讓我再想想”。蘇迪聽後,心裏立刻掠過一絲失望,但馬上便鎮定下來,懇切的說:“先生能否再給我3分鍾,讓我告訴您我那五萬美元的來曆嗎?”總裁說:“可以。”
“那是我6年來按月存款的結果,6年來我每月堅持存下1/4工資,雷打不動,從未間斷。6年裏,無數次麵對過度緊張或手癢難耐的尷尬局麵,我都咬緊牙關,抵製欲望,硬撐過來。如果碰到意外需要用錢,我不惜厚著臉皮四處借貸,也照存不誤,以增加存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必須這樣做,因為在跨出大學門的那天開始我就立下誌願,要以十年為期,存夠十六萬,然後自已創業,出人頭地。如今機會來了,我一定要提前開創事業……”
蘇迪一口氣講了5分鍾,總裁越聽越嚴肅,並向蘇迪打聽他存錢那家銀行彙的地址,然後對蘇迪說:“好吧,年輕人,我今天下午會給你一個答複。”總裁送走蘇迪,便立即驅車前往那家銀行,了解蘇迪存錢的情況。櫃台小姐說了這樣的幾句話:“蘇迪先生,他可是我接觸過最有毅力、最有素養的一個年輕人。6年來,他真是風雨無阻地準時來這裏存錢。說實話,這麼嚴謹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聽完,總裁深受感動,立即打通了蘇迪的電話,告訴他雅豐銀行可以無條件地支持他創建肯德基事業......有了雅豐銀行的資金支持,蘇迪終於獲得了肯德基在菲律賓的特許經營權。如今蘇迪在菲律擁有一百多家肯德基店,一年的營業額突破38億美元。
關係網中的“借”字是核心。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把握了關係網的精髓。一個人想要順順當當把事情辦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有時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扶搖直上。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榜樣,他的威信和影響對你都有用處。
在借助他人的力量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
1.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
對於一般人來說,應該隨時留心周圍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要盯得準,看誰有能力幫助你。
2.努力求得朋友的幫助
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這樣看來,借力的功夫完全包含在不時的為人處世之道之中。
3.借助一些有“力”的人
借助一些有權利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專家學者等。因為這些權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懾力量。對方看你有“後台”也會願意與你合作。
4.懂得恰當借力
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借力,而是難為情而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隻是一個平常之人呢?
社會關係網就好比是一條八腳章魚,每一條八腳章魚在每一天每一分鍾裏都在不停地集合、交錯,隻是我們自己常常不自知、不在意,因而常常和貴人擦身而過!不要隻看著關係中的顯貴,太看重顯貴而忽視其他更多的普通人。在適當的時機,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扭轉乾坤,成為你的大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