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成敗興亡 第二十四回 聲名鵲起

第二十四回聲名鵲起

河東郡的太守錢岩人老,但是心活。他想著有的讓那些生意買賣人再走些路去那雁門做交易,倒不如就在我這裏做買賣的好。我就在此處交通最便利的梅鄔縣設為一個大的交易市場,比雁門少收稅,還多提供方便。做買做賣的自然就來了。

這樣,錢沿經了刺史大人的允許,把河東郡治下的六個縣辟為南市,意思就是雁門以南的市場。在這裏建了許多的客棧和飯館,而這客棧和飯館可不是和原來的一樣。而是根據不同州郡和番客的不同民族而特為設立的。不同的客棧和飯館都是針對不同的人。還開了很多的休閑娛樂場所,有各地特色的舞館樂苑,也有按摩推拿,還有各式曲藝玩意兒。短短得三個月光景,這河東六縣已是不比昨日,一派升平的景象。

當然也不是六個縣份齊頭並進,畢竟是個手指頭還不一樣長短呢。不過表麵文章做足了,目的還是要讓南來北往的客商來此地做了買賣才算數嘛,不然自己個兒瞎折騰什麼。錢沿是天南地北的撒開人去做宣傳,除了此地服務勝比雁門十分,還有一項最好的,就是貿易課稅要比雁門的低。功夫不負有心人,再這麼幾個月的張羅,一傳十,十傳百的。南北的客商都知道了河東郡的南市。先有那敢吃螃蟹的,帶少許貨物來此地試試,慢慢地試來試去,大家都集中到了梅鄔縣的梅鄔南市,此地占了天時地利人和,最是得天獨厚。這樣梅鄔南市一下子就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富縣,其他的,靠著近的,能沾點光的,也就好點。可離了遠的,就還和以前一樣,沒什麼起色。眼看著梅鄔縣如此紅火,太守和縣令也是連年被嘉獎,還把他們所繳稅收的二十分之一拿來返還到各自手上,由他支配發放。旁的縣份,郡府都眼紅的要命,可就是沒個法子。

一日,嫵兒正在得意於梅鄔縣令鄔俸獻上的一塊美玉,把玩著怎麼也不肯放下。擦了又擦,哈了又哈,像裏麵透亮似的。任革賜端了桂圓蓮子湯來,放在案上。他湊近看看了這塊玉,說道:“刺史,這真是塊美玉,怎麼那麼好看”。嫵兒道:“你也覺著好看嗎?這是梅鄔縣令鄔俸送給太守錢沿,錢沿又轉而送給我的。也不知他得了多少好處,才拿這麼一點給我。不過也罷了,我情願他們都奉公守法,不孝敬我也不算什麼。我正想著拿了這塊玉去送給王妃呢”。

任革賜道:“主子真是仁義,有了好東西,總是先想著王爺和王妃”。嫵兒道:“是呀,我的親人也就有他們二老了,也不知我還能盡孝幾時。我也正要和王爺商議商議,是不是給梅鄔縣令每季返還的那些五銖錢不再發了。當初一日,是為了鼓勵他們積極貿易。如今嘛,他們自己得的實在是不老少了。該是他們孝敬王爺的時候了。你說是吧”。

任革賜想了一想道:“主子,奴才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嫵兒道:“現在又不是堂上,你說吧”。任革賜道:“主子,奴才我有一個辦法,能讓每個縣份都和那梅鄔縣一般”。嫵兒眼睛一亮,“什麼?你有辦法?我都想破腦袋了,那些個縣令也都吃白飯的?都想不出來,就你想出來了?”任革賜忙道:“主子,奴才該死,不會說話,我的意思是那些個縣令們不是沒辦法,而是沒盡力想辦法。如果主子讓他們自己解決各縣的收支和屬官的俸祿,怕他們不盡力,不盡力自己連飯也沒得吃了”。

嫵兒聽了好生驚訝,“你是說,不發他們的俸祿”。任革賜道:“主子,若是朝廷發,我們管不著,可如今這並州晉國乃是王爺的封地,俸祿由我們來發,這是多大的開銷呀。這樣一來,一則州府把錢全用在這些開銷上,哪裏能攢得起來?富了那些下頭人,可苦了王爺和刺史”,嫵兒下意識地點點頭,還仔細地聽著。任革賜接著說:“二則,那些下頭的官員們不管做不做事的,都照月關餉。他們哪裏來的積極性呀?所以這些新政呀,我看都是刺史大人一個人急,下頭那些官們都涼快著呢”。

嫵兒聽到這話,吸了一口氣,就好像說著她的要害一樣。嫵兒一直就琢磨呢,怎麼新政實施一段時間了,效果是有些,自己的治下比那對岸是強多了,可怎麼就沒有太大的氣色呢?最主要這庫府也沒見多大的響兒。任革賜倒是一語中的。嫵兒當即說,“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這就去見王爺”。任革賜給收拾著,嫵兒坐上轎離了自己的住處,轉過一趟街,來到關羽的王府。嫵兒一來,高興壞了王妃澹台氏夫人,她有些日子沒見著女兒了,拉了嫵兒道:“嫵兒,你可真是官大脾氣也長了。我們不叫你,你就不來了。你看看我們,都掉多少眼淚了”。嫵兒一笑,“母親,瞧您說的,我是那樣人嗎?隻是您也知道,我是新官上任,要點三把火呢,這火都快燒我的屁股了。您不來疼我,反倒怪起我來,我不答應”,說著裝著生氣,背過臉去。

王妃一看她又是和個小孩子是的,一拍她的臉蛋兒,“你這丫頭,又耍性子。你來了,為娘的,高興都來不及,你還不理我”。嫵兒噌一下轉過來,做個鬼臉,然後蹦到關羽跟前,“父親,我娘打我”,關羽仍是在床上半躺半臥,直笑著說:“怎麼母女兩個都沒有個大小。一見麵就混到一起”。王妃道:“今兒你來了,無論如何要吃了飯”。嫵兒道:“好啊,我正要嚐娘做的好吃了,對了”,說著,她從袖子裏掏出個帕子,打開來,露出方才那塊玉。

“娘,這塊玉送給你”。王妃雖說是美玉見了不知多多少,但今兒是孩子送的,不管玉如何,她都格外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