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選擇該選擇的,放棄該放棄的

《淮南子》reference_book_ids":[7316100906276097064,6883401921206422542,7332311474762697790,7339777131066428478]}],"4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8,"start_container_index":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1},"quote_content":"《蒙娜?麗莎》reference_book_ids":[736285671798761373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選擇最重要的,放棄不重要的

要成就一番事業,不可過於糾纏於小事之中,你必須明白放棄其實是一種重要的選擇。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味地強調細枝末節,以偏概全,就會抓不住要害問題去做工作。沒有重點,頭緒雜亂,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不去糾纏小節、小問題,選擇最重要的,才是正確的做事方法。

《淮南子》中的“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家裏,有能去尋找千裏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從外貌、筋骨上看出來。但千裏馬很難捉摸,其特點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訴他們什麼是好馬,但沒有辦法告訴他們什麼是千裏馬。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請您召見他吧!”

於是,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尋找千裏馬。三個月之後,九方皋回來了,向秦穆公報告說:“千裏馬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秦穆公問他:“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看,結果是一匹公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興,於是將伯樂招來,對他說:“真是糟糕,您推薦的那個尋找千裏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千裏馬呢?”伯樂長歎一聲說道:“他相馬的本領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裏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麵現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領,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應該看到的,而沒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觀察到了他所要觀察的,而放棄了他所不必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相馬的人,才真的達到了最高的境界!”而那匹馬,果然是天下難得的千裏馬。

很多男人常常會埋怨陪伴女人買東西,既費時間,又很勞累。她們不是對布料不滿意,就是對式樣百般挑剔,或者覺得雖然式樣勉強過得去,可惜質地實在不行,因為各種因素而猶豫不決,結果常常空手而歸。其實,這些毛病並非隻有女人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讀書的時候,也會拘於小節而忽視大局。

當一個人對於某事猶豫不決時,就會發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這時候,如能針對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問題來研究,就可以發現一條排除迷惑的大道。例如,你要選購西裝,不妨先明確地限定是何種花紋、式樣、布料,如果決定以花紋為主,那麼,式樣和質料就可以作為次要考慮的條件。如果抓住重點來研究,自然能果斷地選購,而且自己也不會後悔。

我們看問題應該把著眼點放在較大的目標上。如果用兵家的術語來說,我們寧願失去一場戰鬥而贏得一場戰爭,也不願因贏得一場戰鬥而失去整個戰爭。

無論是用人還是做事,都應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妨礙了事業的發展。

抓住90%的好事,放棄10%的小事

有些人在麵臨大事時能穩住陣腳,但在麵對一些小事情時卻慌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可以經受住生死的考驗,卻被小事所煩憂。也有的人在大事上可以瀟灑地放手,卻對一些小事念念不忘,比如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他們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在這些小事情上,而不是用這些時間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去想一些應該思考的問題。其實,生活有時正是因為我們太看重小事,反而過得很累。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過得愜意,就不要揪住一些小事不放手。

約瑟夫?沙巴士是芝加哥的一名法官,他仲裁過四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他曾感歎地說:“大部分婚姻生活不美滿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還有一名地方檢察官也說道:“在我們的刑事案件中,有很多都是起因於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在酒吧裏說話侮辱別人,行為粗魯不講禮貌,最後才導致傷害的。許多犯了錯的人,都是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傷害,就控製不住自己,結果釀成了傷心事。”

法律不會去管一些小事情,一個人也不該為這些小事情憂慮,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靜。如果你能對一些小事聳聳肩,那說明你已經變得成熟。因為隻有當一個人的思想不再顧慮身邊發生的一些小過失時,那他才有了一種可以輕鬆過生活的資本。

要想克服被小事困擾的毛病,隻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點改變一下就可以了。讓自己注意一些可以令自己開心的東西,做一些能令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這樣在短促的一生中,我們才不會因自己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而傷心後悔。就如吉布林所說:“生命是這樣的短促,不能再顧及小事。”

有位智者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約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快樂,就應該把精力放在這90%的好事上麵;如果你想擔憂、操勞,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壞事情上麵。”的確,如果我們能放手那10%的小事,那麼就能過得舒心。

林肯說過:“人隻要心裏決定快樂,大多數都能如願以償。”快樂是內發的,它的產生不是由於事物,而是由於個人所產生的態度和觀念。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如果放棄不快樂的來源——過度的自尊,那你就能在發生交通堵塞或被踩腳指頭這類小事時避免火冒三丈。

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說,它有400多年的曆史。它初發芽時,哥倫布剛在美洲登陸;它長到成年的一半時,第一批移民剛剛到美國。400多年來,它無數次地被狂風暴雨襲擊過,被閃電擊中過,但它戰勝了它們,存活了下來。不幸的是,它最後被一小隊甲蟲擊倒了。那些甲蟲從它的根部開始咬,在這種持續不斷的攻擊下,這個森林中的巨人,終於倒下了。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中,狂風暴雨不曾使它動搖,但小甲蟲卻使它傾倒了。

有些人就如同這棵大樹,經曆了生命中許多風暴的衝擊,都挺過來了,結果卻讓一些小事的憂慮給打敗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命之樹不遭受小蟲的咬噬,就要讓自己的心學會寬待他人和他事,就要學會放下一些小事情。

當你在放下的那一刹那,你可能發現你的頭頂上充滿了耀眼的光彩,你收獲了一片光明。為了使你的事業更加成功,為了使你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體現,請你不妨放棄人生道路上的瑣瑣碎碎,去擁有更加廣闊的天空。

當一切改變時,改變自己

時代在變,我們也要跟著變,假如我們不變,但是其他人在變,那麼時代就隻能留給那些跟著時代變的人。

我們沒有真正看過恐龍,可是我們確定我們住的地方在幾億年前確實有恐龍。

在遠古時代確實有恐龍,但是後來恐龍為什麼消失了呢?所有的科學家、曆史學家、生物學家眾說紛紜,沒有人真正確定恐龍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可是所有的人最後隻有一個結論:當時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恐龍無法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所以滅絕了。

現在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如果你不努力改變自己,如果你無法適應,你必將遭到淘汰。千萬不要做恐龍,要不然你會消失不見。很多小孩子的父母從小都喝自來水長大的,於是讓他們的孩子也喝自來水。現在工業汙染越來越嚴重,假如還喝自來水的話,恐怕受到傷害的最終隻能是自己和孩子。時代在變,觀念也得跟著變。假如你不變,就隻有等著做恐龍這一條路可以走。

一個成熟的人必須要跟水一樣圓形方形隨時改變自己,接受改變缺點的挑戰。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總是要別人去接受你的個性,可能嗎?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地審視自己有哪一些缺點會阻礙自己的發展,並且把它記錄下來成為自己改進的計劃簿,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必須這樣做,因為如果不改變,這些缺點就會變成自身發展上的障礙,所以我們常說: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不是別人,也不是環境。

有些人會願意改變自己常常是在遇到了刻骨銘心的事件之後,但是那僅僅指的是有準備改變自己的人;有些人根本就沒有打算改變自己,這些人便會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時候逃避。有些人認為改變自己很難,因為那可能是已經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習慣,人對於習慣會產生依賴而拒絕改變,可是真正的財富往往就藏在這些改變之後。有人說這就是上帝為了那些改變自己的人所準備的禮物,他要告訴這些願意改變的人,改變雖然痛苦,但是他一定值得!

微笑、開朗、主動、誠懇、熱情、積極、付出、感恩、接受挑戰、堅持、樂觀、興奮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成熟的人身上必須要具備的特質,在你的身上是不是已經具備了呢?還是這中間缺了好多呢?我們一定相信這裏麵有很多特質都不是你天生就擁有的特質,但是這些卻是一個人在麵對社會時必須具備的特質,要擁有這些特質說簡單也很簡單,但是說難也會很難,全部決定在你自己的一念之間:我是不是願意去接受改變,我要去適應生活還是要生活來適應我?改變是一個決定,不改變也是一個決定,但是這兩個決定卻會決定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你決定了嗎?

接受不可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給不幸的人們一個忠告:“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住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南的伊麗莎白?康迪卻經過很多困難才學到這一點。下麵是她的經曆。

在美國慶祝陸軍前線勝利那一天,她接到由國防部送來的一封電報,她的侄兒——她最愛的一個人——在戰場上失蹤了。過了不久,另外一封電報說他已經死去了。

“我悲傷得無以複加。在那件事發生以前,我一直覺得生活對我很好,我有一份我喜歡的工作,努力帶大了這個侄兒。在我看來,他代表了年輕人美好的一切。我覺得我以前的努力,現在都有很好的收獲……然而卻來了這封電報,我的整個世界都粉碎了,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我活下去的理由。我開始忽視我的工作,忽視我的朋友,我拋開了一切,既冷淡又怨恨。為什麼我最愛的侄兒會死?為什麼這麼好的一個孩子——還沒有開始他的生活——為什麼他應該死在戰場上?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悲傷過度,決定放棄工作,離開我的家鄉,把我自己藏在眼淚和悔恨之中。”

康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勇氣。就在她清理桌子,準備辭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封已經被遺忘了的信——一封從已經死了的侄兒那裏寄來的信。

那封信上說,“尤其是你,不過我知道你會撐過去的。以你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能讓你支撐過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教我的那些美麗的真理,不論活在哪裏,不論我們和它離得多遠,我永遠都會記得你教我微笑,要像一個男子漢,承受一切發生的事情。”

康迪把那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他似乎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在和她說話。他好像在說:“你為什麼不照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撐下去,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把你個人的悲傷藏在微笑底下,繼續活下去。”

於是,康迪小姐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對人冷淡無禮,並一再對自己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不過我能夠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繼續活下去。她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並寫信給前方的士兵——別人的兒子們;晚上,參加了成人教育班——她要找出新的樂趣,結交新的好朋友。一段時間過後,康迪小姐幾乎不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變化。她不再為已經永遠過去的那些事悲傷,現在每天的生活裏都充滿了快樂——就像侄兒要她做的那樣。

很顯然,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是否快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接收不可改變的,選擇可以改變的。

伊麗莎白?康迪學到了我們所有的人遲早都要學到的事情,那就是我們必須接受和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情況。這不是容易學會的一課。已故的喬治五世,生前在他白金漢宮的房裏牆上掛著一句話:“教我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為過去的事後悔。”同樣的這一想法,叔本華是這樣說的:“能夠順從,就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印度的大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則說:“如果你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會失去月亮。”接受事實,忘記過去,接受不可改變的,選擇可以改變的。事情是這樣的,就不會是別樣的,隻有把握現在向前看,才是你應該做的事。

該放手時要放手

有一個國王,他晚上做了個夢,夢見神人告訴他一句話,說隻要記住這句話,就能夠得到一輩子的幸福。然而醒後,國王竟然忘記了那句話。國王絞盡腦汁都沒有想起來,於是問大臣,有沒有一句話,聽了以後會讓人得到一輩子的幸福。大臣都搖頭,好像沒有。國王求一句箴言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過了三個月,一個已經告老還鄉的老臣求見國王,他對國王說他知道那句話,不過還請國王先給他一個戒指,他打算把那句話刻在戒指上。國王於是給了他一個戒指。兩天後,老臣把戒指還給了國王。國王一看,戒指上赫然刻著“一切都會過去”六個字。國王頓時想起,這正是夢中神人說的話。

一切都會過去。請永遠記住,每天都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都應該有個積極的心態。千萬不要讓既成的事實成為一種包袱,既不要因為種種遭遇而垂頭喪氣不思進取,也不要因為過去的種種榮耀和成就而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人需要清空自己心中的一些沉澱,這些東西隻會成為自己成長路程中的包袱,該放手時且放手。

很多東西,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放手是為了更好地獲得。

對於榮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榮譽是努力的副產品,其實在努力的過程中,人們已經體驗到了成功。

有一對父子做瓷娃娃去賣。父親做的瓷娃娃每個能賣五元錢,兒子剛開始做的時候,每個瓷娃娃隻能賣一元錢,後來兒子很是努力,加上父親總是鞭策他,他的瓷娃娃越做越好,很快就賣到了五元錢。到這個時候,兒子仍然沒有放鬆努力,繼續堅持,最後一個賣到了十元錢。兒子有些誌得意滿了,父親狠狠批評了兒子。兒子很不服氣,對父親說:“我的瓷娃娃一個能賣十元錢,而你的隻能賣五元錢,你有什麼資格批評我?”父親一聽,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以後你的瓷娃娃永遠都隻能賣十元錢了。”最後結果果然如此。父親年輕的時候也跟兒子一樣,因為他的父親的瓷娃娃隻能賣三元錢,等到自己做到五元錢的時候就誌得意滿了,所以賣了一輩子五元錢的瓷娃娃。

人難免有很多得意與失意。得意不必狂喜,失意不必傷悲。得意的時候應該想到會有失意,而失意的時候更應該明白成功或許就在這失意中。對於偉人和凡人而言,過去的都已經成為過去,在新的起點上,要取得成就,就必須有一種成功者的心態,而且不要將過去的經曆當成包袱背在身上。

選擇該選擇的,放棄該放棄的

有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法國有一家報紙曾經刊登過一個智力問答:如果羅浮宮發生火災,此時,你隻能拿出去一幅名畫,你會選擇哪一幅?很多人回答說當然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可是這幅“永恒的微笑”在最裏麵的展館。最後一位社會學家作出了最正確的答案:拿離出口最近的一件。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樣最容易實現。

第二個故事是有一架飛機坐著三個人,其中一個是物理學家,一個是總統,還有一個是哲學家。突然之間,飛機發生了故障,必須讓其中的一個人跳傘以減輕飛機的負重,請問在這個時候你會選擇哪一個?結果是眾說紛紜。答案是選擇體重最重的一個。理由也很簡單,這樣可以保證飛機最小負重,保證安全。

兩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中會麵臨很多選擇,選擇過多,就會讓我們無所適從,負重太多,正確的做法是——選擇該選擇的,放棄該放棄的。

詩人顧城在《憂天》中表達了自己的生活主張:拒絕做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的流星,願變成“紮根地層深處的樹根”。顧城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選擇的是什麼,他選擇後者,是生活的智者。

如果我們選擇自己不需要的,就會給自己增添了額外的沉重負擔。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活得特別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選擇,要高薪,要房子,要車子……這些讓他們背上了沉重包袱。其實這些都不一定是他們現在所需要的,他們選擇了,就讓他們的生命負載了沉重。因為特別想擁有這些東西,因此他們就感到特別的擔心,生怕丟了工作就無力償還房貸、車貸了。所以一個人不要老想著一些自己還不需要的東西,要知道,那些東西得到了也隻會成為你的包袱。我們不要被“飄行在天宇的流星”迷了眼,而失去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放棄的東西就要及早放棄。

選擇自己該選擇的,選擇自己需要的,人生才能時刻充滿活力和動力。當你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你會真心去追求它,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因為有一個目標的人比任何人都強大。像鄧亞萍,她知道自己隻當一個教練,以後肯定會後悔,所以她選擇了退出體育界。她從一個連二十六個字母都寫不全的人轉變為一個以英語為專業的清華學士、劍橋博士、搜索引擎總裁。她的成功讓所有人都為之喝彩。但是,她是怎樣做到的?因為她選擇的都是自己需要的、想要的。這些讓她時刻充滿活力,生命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有人說,命運有一半在你的手裏,另一半在上帝的手裏。你手裏的一半會變大,也會變小,也有可能變為零,答案是什麼,在於你一生中所做出的選擇及放棄,你越是懂得如何選擇如何放棄,你手裏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你的命運之果就越豐碩。

前半生不怕,後半生不悔

無論如何選擇,隻要是自己的選擇,就不要後悔。過去的你不會讓現在的你滿意,現在的你也不會讓未來的你滿意。當初有膽量去選擇,現在同樣該有勇氣承擔後果。所謂一個人的長大,也便是敢於勇敢地麵對自己:在選擇前,有一張真誠堅定的臉;在選擇後,有一顆絕不改變的心。

30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想要離開故鄉,去創造自己的前途。根據鄉裏的規矩,他動身的第一站應該去拜訪本族的族長,以便求得指點。當這個年輕人去見族長時,族長正在練字。當族長聽說他想離開故鄉去外地闖蕩闖蕩,想了想,就立即揮毫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後望著年輕人說:“其實人這一生的秘訣沒有什麼,隻有六個字,今天我可以先告訴你三個,我想這三個字已經夠你半生受用了。”

30年過去了,當初離家的那個年輕人已經到了中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了許多傷心事。此時他特意回到了家鄉,去見那個族長。很快他來到了族長家,不過不幸的是,族長在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然而族長的家人卻取出一個封信給這個人,對他說這是族長留給他的東西。這個時候,還鄉的遊子才想起來30年前他還有一半的人生秘訣沒有聽到,打開信一看,裏麵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這是對人生比較深刻的體會。人生沒有失敗,所以不要去害怕什麼。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樣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有了這種感悟,就不要再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人生是沒有失敗的,人最終都會取得成功。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不論自己作出了怎樣的選擇,不論是否做錯了事情,都要告誡自己不要後悔。做錯了事情,可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能進步,在將來的日子裏才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成就。

一個人的得失心不要太重了,太重了會影響自己的成長。人生沒有失敗,也很少會有後悔,唯一後悔的是自己用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計較得失了。在人生的前幾十年,做好人生中的重要選擇,選擇好自己的路,就不要畏縮,堅持走下去。在人生的後幾十年,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即使有所失誤,也不要後悔,而要通過持續的努力,采用必要的措施,修正人生的方向,以更加沉穩堅實的步伐邁向成功的彼岸。前半生不怕,後半生不悔,是每一個渴望取得成功的人士所持的應有態度。

放下身段路更寬

拿破侖滑鐵盧戰敗後,被流放到地中海的聖赫勒拿島。有一天,他與夫人約瑟芬一起到海港散步,正好遇到一群水手在卸貨,水手們抬著沉重的東西嚷著:“沒看見我們正在卸貨嗎?讓開!讓開!”拿破侖躲避不及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夫人幾乎沒有考慮,就脫口斥罵道:“沒長眼的東西,你們撞到的是法國皇帝!該當何罪?”

拿破侖馬上攔住夫人,在她耳邊說道:“這些水手很辛苦,不要這樣對待他們,再說我也並沒有被撞得很痛。”

接著,拿破侖又吩咐隨去的仆從,去幫助水手卸貨。拿破侖放下皇帝的身段,不計較水手的過失並熱情幫助他們。

這種舉動獲得了水手的好感和愛戴,在水手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幾年後拿破侖偷偷潛回法國又重新執掌了政權。

社會是分等級的,不同的人必然在不同的社會等級中生存!但是,等級不能當飯吃。古今中外那些取得成就的人,無不把放下身段當作為人處世的第一要訣。

但是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在取得了一點成績或者當上了芝麻大小的領導後,便不知天高地厚,不管在哪裏都愛擺臭架子。這種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千金小姐不願意和保姆同桌吃飯,博士不願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願意主動找下級職員交換意見,知識分子不願意去做體力工作……他們認為,“君子動口不動手”,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

其實過分看重“身段”,故意擺譜,隻會讓路越走越窄;如果在非常時刻也放不下身段,那就會變得無路可走。比如說博士找不到合適滿意的白領工作,又不願意降格以求當業務員,那就隻有挨餓了。

不少人喜歡擺譜擺架子,喜歡搞點花樣擺門麵,借此表示自己比別人更“特殊”更“高明”。殊不知他們越是擺譜越容易招致反感。所以你還是沒有必要擺架子裝門麵,還是放下身段低調做人才踏實一點,安全一點。

接納不完美,人生才完美

謝爾?西爾弗斯坦在《丟失的那塊兒》裏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圓環被切掉了一塊,圓環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來,於是就到處去尋找丟失的那塊兒。可是由於它不完整,因此滾得很慢,它欣賞路邊的花兒,它與蟲兒聊天,它享受陽光。它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小塊兒,可沒有一塊適合它。於是它繼續尋找著。

終於有一天,圓環找到了非常適合的小塊,它高興極了,將那小塊裝上,然後就滾了起來,它終於成為完美的圓環了。它能夠滾得很快,以致無暇欣賞花兒或和蟲兒聊天。當它發現飛快地滾動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美好時,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塊又放回到路邊,緩慢地向前滾去。

人生確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或這或那的缺陷。其實,沒有缺憾,我們便無法去衡量完美。仔細想想,缺憾其實不也是一種完美嗎?

人生就是充滿缺陷的旅程。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人類永遠不滿足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生存環境、自己的生活水準。這就決定了人類不斷創造、追求。從簡單的發明到航天飛機,從簡單的詞彙到龐大的思想體係。沒有缺陷,產品便不會一代代更新。沒有缺陷就意味著圓滿,絕對的圓滿便意味著沒有希望,沒有追求,便意味著停滯。人生圓滿,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腳步。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也正因為有了殘缺,我們才有夢,有希望。當我們為夢想和希望而付出我們的努力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場必須拿滿分的考試,生活更像一個足球賽季,最好的隊也可能會輸掉其中的幾場比賽,而最差的隊也有自己閃亮的時刻。我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比賽。當我們能繼續在比賽中前進並珍惜每場比賽時,我們就贏得了自己的完整。

世間的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呈現在不完美、不完整與不精確的狀態中的,而人們的頭腦卻要求一切是完美的、完整的、精確的,顯然,頭腦是在對抗這既存的事實。一切都是不完美、不完整和不精確的,我們又何必違逆自然,讓心變得不安寧?很多的煩惱,就是因為放不開完美、完整與精確的心理需求。追求完美使人變得沒有彈性,變得不隨和,變得不快樂。

十全十美在現實中是很難找到的,這種完美之事隻存在於人的想象當中。我們需要放棄完美看世界的人生態度,接納世界中的種種不完美,這樣我們才能以成熟的心智去麵對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以輕鬆的姿態去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從而獲得自己期望的成功人生。

美好的人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恰恰是因為有缺憾才會有追求,去拚搏,才會使自己的生命分外精彩。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失去甲的時候,你肯定也會得到乙,然而你經常自己覺察不到。

有一位靠捕魚為生的老翁,一天清早,他還和往常一樣來到溪邊,見到溪上遊的碎石很驚奇,因為昨天的雷雨而衝到下遊來了,小溪裏麵全部都是碎石,他因不能夠捕魚,而號啕大哭起來。小溪旁山坡上有一座小廟,廟裏的師父聽到了他大哭的聲音,便下山來點化:“老人家!你為什麼哭啊?”“小溪裏麵全部都是碎石,我沒有辦法捕魚了”“不可以下網捕,可以用手去抓啊!你沒看魚兒全在碎石上、石縫間跳躍嗎?”老翁揉揉眼睛看去,果然魚兒全在碎石上、石縫間跳躍,隨手可得,怎麼剛才沒發現呢?

用“有舍必有得”的正麵意義和積極心態來看待某件事情,不是讓你陷落虛擬情境,而是讓你看清現實。比如,一對夫妻離婚了,在失去婚姻的同時,會得到追求良緣的機會;親密的愛人移情別戀,在失去戀情的同時,也慶幸婚前就發現對象不可靠;失意於錢賺得少,卻得意於不用為了儲蓄投資而煩心。

得與失,肯定會有平衡點。你不能夠隻看到失落而痛苦萬分,你應該學著看到獲得而歡樂。它們在你所在的空間是平均的,任你感受體會。如果你經常感到失落,那是你心眼太狹小了;假如你經常體驗到獲得,那是你的心態正確。這裏並無意掩蓋你失落的事實,而是提醒你獲得的事實。得與失是兩個方麵,它們都真實地存在著,你不要隻看一個方麵。

在夜市裏麵,大多都有撈金魚的小遊戲,小朋友們隻要到那兒就忘記回去了。撈金魚的鐵絲網貼了薄薄的一層紙。這種紙浸水以後很容易就破了,經常撈了一兩次,就不能再用了。

有一位在夜市裏麵擺攤很多年的老板,偷偷地透露了撈金魚的方法:“先把撈金魚的網子,用牙簽打出一個小洞,下水的時候就不會很容易破了。”小朋友總是舍不得先動手把那層紙給弄破一點,漁網反而破得更快。

生活中到處都有能舍而後得的奇跡。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出如同種子散播出去,轉了一個來回,又帶了一大群子子孫孫回來。“舍”永遠都是在“得”的前麵的,這是必然而且非常重要的順序,更是幸福的秘訣,可是有很多的人卻忽視了這個最奇妙的步驟。

小時候在農村壓水,假如不先灌一點水下去,井水是壓不出來的,隻要一小桶水的水就能夠引來整座井的泉源。

放下了才能夠得到,能舍才能領受,因為付出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我們不是以功利的心態,為了得而舍,而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願意學習舍的課程,畢竟在此途之中,心靈的喜悅就是最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