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不放棄就永遠做不出新的選擇

真正的強者,應該學會放棄,放棄了才可能重新再來,才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樣的放棄是為了開始新的進取,是為了有所獲得。如果能拿得起卻放不下,那麼就無法令自己生活得更好。荒漠中行進的人最明白這一點,如果不扔掉過重的行囊,就不能減輕負擔,就無法保存體力,就無法走出困境。所以,我們要想活得輕鬆自在,就應該做到該扔的就扔,那種作繭自縛的堅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有兩個漁夫在海底找到了兩大袋金條,在返航的途中,他們的船遭到了台風的襲擊,被海浪打翻了。沒有辦法,他們隻好一人拖著一袋金條往岸上遊。其中一個漁夫為了保存自己的體力,果斷放棄了屬於他的那袋金條。沒有了袋子的累贅,他馬上感到輕鬆多了。他放棄的那袋金條,也漸漸地沉入了海底。另一個漁夫看見後,忙潛到水裏,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那袋金條撈起來。他拖著兩個沉重的袋子吃力地遊著。終於,他耗盡了自己的體力,隨著他的金條沉到了海底。最後,放棄金條的漁夫安全地遊上了岸,回到了家。當他看到妻子和兒子時,他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在失去一袋有價的財富的同時,他賺回了一筆無價的財富——幸福。

人的一生,需要放棄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有所得就必然有所失,隻有學會了放棄,才能擁有更多,才活得充實。

從前有個獵人,為了抓住猴子,他就在一個瘦口瓶子裏放了猴子愛吃的花生米,然後把這個瓶子放到了猴子經常活動的地方。後來,猴子發現了瓶子裏的花生米,便伸手去拿。結果抓了花生米,握成拳頭的手卻抽不出來了,但猴子又不願意空手出來。正在這時,獵人出現了。猴子嚇得撒腿就跑,但套在手上的瓶子影響了猴子的速度。結果它被獵人抓住了。其實猴子隻要鬆手,就可以放下瓶子,但它貪婪的天性卻使它不肯放手。結果為了一把花生米,而被獵人抓住了。

很多人往往都會與猴子犯同樣的錯誤,由於太看重眼前的利益,在該放棄的時候卻不能放棄,結果鑄成了大錯,悔恨終生。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有的人一生忙碌,什麼都想要,可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做人要學會放棄。放棄不是退縮,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選擇,是為了作出更好的選擇。白雲放棄藍天化做雨水灑落大地,是為了哺育生靈;落葉放棄大樹融入泥土,是為了滋養萬物。放棄是為了獲得:放棄城市,是為了獲得寧靜;放棄黃昏,是為了獲得黎明;放棄小利,是為了獲得一身正氣。

果斷放棄,掌控選擇主動權

曾經有一個人,每天活得不堪重負,沒有絲毫快樂可言,於是他去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聖人。聖人讓他背起一隻竹簍,請他每走一步就撿一粒石子放進竹簍裏。他剛走百步,就覺得背上的東西太重,受不了了。這時,聖人又把石子一粒一粒地從竹簍裏取出,並且告訴他說:“這粒是功名,這粒是利祿,這粒是小肚雞腸,這粒是斤斤計較……”當大半石子被拋出後,他背起竹簍走起路來感到輕鬆多了。這個人在聖人的指點下終於找到了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隻竹簍,你把功名利祿統統壓在身上,當然會壓得自己失去快樂的感覺。如果把這些東西放下,相信快樂定會與你為伴。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放棄了一樣事物,它一定會給你另一種幸福。如果你不舍得放棄陽光的明媚,就不會看見晚霞的美麗;不舍得放棄春天的鳥語花香,就不會擁有秋天的碩果累累;不舍得放棄夏天的絢爛多姿,就不會擁有冬天的雪花飛舞;不舍得放棄童年的無憂無慮,就不會擁有長大後的輝煌成就。

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是對生命的最大放棄。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一個人將一生的所得全部背負在身上,他最終極可能會被壓垮。昨天的成就,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未來。隻要勇敢地放棄自己的過去,放棄那些阻擋你的東西,你就會快樂瀟灑地選擇另一種生活,從而培養自己對生活的堅定信念。

放棄不是頹廢,不是厭世,而是一門學問。人生在世,忙忙碌碌,疲於奔波,常常被強烈的欲望所驅趕,不敢停步,不敢懈怠。背上包裹越來越多,越來越沉,卻什麼都不願放棄。因此,當一個人收獲越來越多的時候,身心也就越來越疲憊。學會放棄,是因為心靈的天空不能塞得太滿,就像雲朵太多就成了烏雲密布,幾朵白雲飄曳才顯得天空更美麗。

隻有毫不猶豫地放棄,放棄一切不需要的東西,放棄所有讓自己感到疲憊的負擔,才能重新輕鬆地投入到新生活中,才能從容選擇,才會有新的發現和轉機。

放棄意味著爭取,意味著擁有。放棄一些你無意或者是無法得到的,才能夠更專注更有力地追求你想要得到的。學會放棄,人生才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學會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地發現他不得不放棄越來越多的東西,在不斷地放棄中,人才會變得更加沉穩豁達。學會放棄,人生將向你展示另一種獨特的美麗。

放棄的同時也是在選擇

盡管人生有許多東西是需要奮鬥的,也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不放棄的,但是,放棄並不是悲觀失望的退卻,而是另一種前進,不是放棄所有的堅持,而是在放棄中等待機會,重新作出另一種選擇。

心理學家曾對兩隻老鼠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人員用手緊緊抓住第一隻老鼠,無論它怎麼反抗掙紮,都沒有辦法逃脫。掙紮了一段時間以後,老鼠終於放棄了存活的希望,一動也不動地躺著,這時候再把它放到一個溫水槽裏,老鼠立即就沉了下去,它沒有遊泳自救。而第二隻老鼠並沒有被緊緊地抓過,所以被放到水槽裏之後,馬上就從水裏遊了出來。

兩隻老鼠的實驗說明,如果放棄了希望,放棄了改變現實的勇氣,那生活對於你就是暗淡的,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條件。如果一個人能在不斷的打擊中,放下心中的陰影,放下腦中的憂慮,把剩下的有限精力投入到新的考驗中去,就能用那種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的堅忍精神開創新的天地。

在許多時候,勝利者和失敗者往往隻差一點,那就是這種堅持的精神,就是這種敢於放棄打擊後的失落心情的決心。他們從來都不輕信別人的流言,從來都以自己的態度為基點,因為隻有自己的勇氣和辛勞,才能幫助自己解決一切橫在麵前的難題。

除了不能放棄前進的希望外,還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不能放棄做人的原則。正如文天祥一樣,放棄了榮華富貴,卻達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境界;正如聞一多一樣,放棄了權勢利誘,卻成了民族的英雄。正確地選擇放棄,才會有一種自豪。

所以,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放棄為之奮鬥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爭鬥和沒有價值的求索,而不是喪失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金錢地位的搏殺和奢侈生活的沉迷,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放棄,是一種境界,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昨天的輝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過去的成就隻能讓它過去,隻能毫不痛惜地放棄。隻有學會放棄,才能做出新的選擇,才能激發出新的力量,才會有新的收獲。

選擇放棄,選擇下一次的機遇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不願舍棄的。有既得的,有想要的;有精神的,有物質的;有名利的,有情分的。“難舍”“割舍”“舍不得”等詞彙,體現了人們麵對舍棄時的痛苦和無奈。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堅持、如何永不言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放棄,從放棄中看到更值得的獲得。

一個老人在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出去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

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老人的胸懷讓人佩服,這種放棄值得深思。如果老人看不到放棄的魅力,學不會放棄,恐怕隻有抱著一隻鞋哭泣傷心了。老人這簡單的放棄,一下子就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信任。如果老人是你的同事、你的競爭對手,你會不經意就敞開自己的胸懷,會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經驗和特長與老人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打個比方,兩個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輕人,一個熱情主動,積極進取,對自己的工作總是精益求精,對身邊的同事也知道禮讓三分,處處為公司利益著想,卻從不抱怨,既不嫌薪水低,也不與同事們展開你死我活的爭鬥;而另一個恰恰相反,總喜歡投機取巧,抱怨薪水低,與同事們隔三岔五地鬧意見,為了爭奪更高職位不惜采取卑鄙手段,處處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一比,這兩個人誰會從競爭對手的身上學會最有益的東西,而競爭對手又更願意把自己的有價值的東西交給誰呢?誰又能在公司裏獲勝,誰有更多發展和晉升的機會?

有一位事業頗為成功的女士,別人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她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放棄。她用她的親身經曆對此作了最具體生動的詮釋。為了贏得同事和領導的信任,為了更好地向同事和領導學習業務和管理知識經驗,為了獲得事業成功,她放棄了很多很多:輕閑的辦公室工作,舒適的工作環境,數不清的假日,甚至和家人相聚的時間……不懂得放棄的人往往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無法學到別人的優勢和特長,就等於把機遇拱手送給別人。不懂得放棄,也就難以獲得新的機遇。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適時放棄。放棄是一種胸懷,適時放棄往往能讓我們獲得更大的回報。

懂得放棄,善於選擇

天道吝嗇,造物主不會讓一個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獲得都是以放棄為代價的。人生苦短,要想學習更多,獲得更多,自然就必須放棄更多。

實際上,隻有“棄”才會“得”,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

世界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從事生物化學教學和研究。在教學研究中,他發現自己有創作科幻小說的天才,於是他對自己作出了冷靜客觀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但我可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別了大學課堂和實驗室,回到家裏,專門從事寫作。

阿西莫夫這一聰明的舍棄,成就了他一生創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輝煌業績,也為他贏得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家榮譽稱號。舍棄有時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時之痛苦,就有可能招來終生的痛苦。阿西莫夫當時選擇舍棄自己朝夕相處的實驗室和講台,內心無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為他挺住了一時的痛苦,而成就了後來的大業。不進行舍棄,那才是阿西莫夫終生的痛苦和悔恨,甚至是世界的一個遺憾。阿西莫夫聰明的舍棄,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讀者和世界的幸運。

如果本來沒有某種優勢,但是卻一再地堅持,不舍棄,總想將弱勢變成優勢,這是可悲的。舍棄自己的短項,等於加長了自己的長項,從而讓自己更接近了成功的目標。

善於放棄是一種境界,是曆盡跌宕起伏之後對庸俗的一種不屑,是飽經人間滄桑之後對人生的一種感悟,是運籌帷幄成竹在胸充滿自信的一種流露。隻有在了如指掌之後才會懂得放棄並善於放棄,隻有在懂得並善於放棄之後才會獲得大成功。

善於放棄,既是遍曆歸來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既是對過去誘發深思的路,也是對未來滿懷憧憬的路。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一種美麗的收獲。

選擇放棄,寧可錯過也不可做錯

放棄不是舍棄,而是一種選擇、一種等待,等待更好的時機。放棄不是退避,是一種儲蓄,儲蓄更大的勇氣。學會放棄,不要硬挺著,這樣隻會消磨你的意誌。一味地堅持,隻能作出無謂的犧牲,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放棄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易。拿投資來說,“放棄”需要的是投資者千錘百煉的經驗和穩定的心態;需要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時刻保持局外人的感覺;當麵對獲利機會的誘惑產生衝動時,要敢於擰自己的耳朵,要記得研究成敗的概率,以防因小失大。

在股海搏擊中,有些人常會因為判斷失誤而踩空,錯過行情,也會因為對行情無法把握而對入不入市拿不定主意。有些人一看到某隻股票往上漲,就迫不及待地匆匆入市以高位買進;有些人一看到自己所持的股票下跌,就想趕緊拋出去。其實,這樣的態度是極不可取的。因為這種理念是有問題的,投資者把可操作的弦繃得太緊了,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如果欲望太強烈,就很容易忘記風險。想賺錢是對的,也是應該的。但要賺什麼樣的錢,則是需要認真考慮的。投資者需要具備敏銳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毅力。有靠大風險賺錢的,也有靠小風險賺錢的。如果你不是一名高手,就最好選擇後者,放棄前者。萬一你踏空了也不要捶胸頓足,而是要好好分析,總結經驗。如果對形勢看不清楚,就索性袖手旁觀。股諺雲:不明朗的市不入。既然你摸不準,就不要勉強自己。與其糊裏糊塗地入市,倒不如等看明白了再入。放棄看不明白的行情,是為了更好地得到。放棄了風險大的機會,不是損失,而是保護了自己,也才能保證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放棄,寧可錯過也不可做錯。

其實,沒有人能夠抓住市場上所有的機會。企圖抓住所有機會的投資者,肯定會變成一個虧損累累的套牢對象。尤其在跌市中,那些不會放棄仍然企圖扳回虧損的人,其市值的損失程度肯定會很大。價起價落,潮漲潮跌,不管股票如何狂升暴跌,總有新的機會出現在前頭。既然如此,就應該學會忍耐、等待和選擇,就應該學會適當地放棄。

放棄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機會,抓住一些有利於自己的機會,才能笑看人生風雲。

在生活中,有時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搞得人猝不及防。這時如果能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那你的機遇就會好轉起來,你就能在一種超然的境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重新確立自己前進的方向。若幹年後,當你回首那段往事時,會為當時正確的選擇感到自豪,感到無愧於自己的人生。也許正是當年的放棄,才有了今後的成就,才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所以,放棄意味著爭取。放棄一些你無意或者是無法得到的,才能夠更專注、更有力地追求你想要得到的。學會放棄,人生才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抬頭走路,也要懂得低頭看路

記得曾有人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蘇格拉底微笑著答道:“三尺!”“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的高度隻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戳出許多窟窿。”蘇格拉底微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地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蘇格拉底可謂是深得人生的真諦:學會低頭。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蘭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輩導師家拜訪,當他準備從小門進入時,因為小門的門框過於低矮,他的頭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來迎接的前輩微笑著對富蘭克林說:“很痛是吧?可是,這應該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你要記住: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這人世間,你就必須時時記得低頭。”從此,富蘭克林牢牢銘記著導師的教誨,並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雖然我們都是凡人,與蘇格拉底、富蘭克林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也應該時時處處學會低頭,懂得低頭,敢於低頭。生命的重荷負載過多,就低一低頭,卸去那份多餘的沉重。麵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也要學會“低頭”。隻有學會低頭,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我們每個人不管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在一生之中,都不可能不說錯話,不辦錯事,因為誰也不是完人,不是“足赤的金子”,不是“無瑕的白璧”。既然誰也無法避免犯錯,那錯誤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犯錯並不可怕,隻要學會低頭而後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鑄成大錯以至最終抱憾終身。

人如果眼睛朝上,目空一切而從不懂得“低頭”看路,終有一天要摔跟頭,要跌個五勞七傷,甚至要落入陷阱或誤入歧途。頭顱高昂,逞強好勝而不懂得彎腰,總會撞上挫折的“門框”而弄得頭破血流。隻有學會低頭,懂得低頭並且敢於低頭,才會平安無事,一路走好。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隻有那些穗子裏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擺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以退為進,為日後的成功開道

有一篇關於蜂鳥的故事。

在茫茫的亞馬孫熱帶叢林,生活著一種倒著飛翔的鳥——蜂鳥。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隻有蜜蜂那麼大小。從前,蜂鳥是不會倒著飛的。它們的家族很強大,並且給後代的蜂鳥們立下了一條規矩,就是飛行的時候,隻準向前不準後退。如果有膽小的臨陣退縮,就會被圍攻而死。所以,長期以來,蜂鳥都是不會倒著飛的。

有一天,森林失火了。看著前方燃燒的熊熊大火,蜂鳥們仍然義無反顧地向烈火撲去,結果一群群地死在烈火中,無一生還。而後麵的蜂鳥仍然前赴後繼。這樣下去,整個蜂鳥家族勢必要覆滅。這時有一隻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後退。但是,家族中有地位的蜂鳥王是不允許後退的。它們指揮其他蜂鳥向那隻退縮的蜂鳥進攻。可是這次,那些蜂鳥卻跟著那隻蜂鳥往後退去,最終逃離了這片火海,這部分蜂鳥成了蜂鳥家族僅存的後裔。

此後,蜂鳥便一直倒著飛翔,並且性情變得特別溫和,隻吃蜂蜜,生活得快樂自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僅僅要向前飛翔,更要學會像蜂鳥一樣向後飛翔。有的時候,前進的方向可能是死胡同,選擇退一步就能給自己創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美國獨立戰爭中,在最黑暗、最失落之際,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不斷後退,從休斯敦退到新澤西,從大河邊退到大山中。士兵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軍官們的彷徨迷茫情緒也在蔓延,他們質問華盛頓:“我們打算去往何處?究竟還要後退到哪裏?”華盛頓回答說:“假如一直沒有出現戰機,我們將不斷後退,越過美國的每一座高山,越過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直到擊敗英國人的戰機出現為止。”

退讓並不代表承認失敗與放棄努力。積極意義上的退讓,目的是在冷靜中見機行事,然後準確出擊,出奇製勝,是退一步進兩步;積極意義上的退讓,是一種爭取更大勝利,贏取更廣闊發展空間的策略。

積極意義上的退讓,往往以勝利告終。表麵上看似退讓,實則上是為自己的利益開道。

在森林裏,老虎被尊為“百獸之王”。它威風凜凜,令森林中的小動物們聞風喪膽。然而,倘若你仔細觀察,老虎在捕捉食物的時候,總是先退幾步,然後猛奔前進,牢牢地抓住獵物。在進攻時,老虎尚能知曉先往後麵退幾步,以便產生更大的勢能,而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又怎麼可以隻知道前進,而不曉得後退的道理呢?

適時彎腰是為了更好地挺立

一場大雪過後,樹林子出現了有趣的現象,隻見榆樹的很多枝條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折斷了。而鬆樹卻生機盎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傷害。原來榆樹的樹枝不會變曲,結果冰雪在上麵越積越厚,直到將其壓斷,實在是備受摧殘。而鬆樹卻與之相反,在冰雪的負荷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便會把樹枝垂下,積雪就掉落下來。鬆樹樹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幹依舊挺拔,巍然屹立。適時彎腰,能屈能伸,正是這種氣度和風範使鬆樹經受了一場暴風雪的洗禮。

弓腰彎腰,才能射出更遠的射程;稻稈直立,那是它還沒有攥緊沉甸甸的穀粒。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是誰,都要學會適時彎腰。彎腰並不是軟弱的代名詞,而是一種韌勁、一種彈性,是生命的一種更深刻的睿智。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這所佛學院之所以聞名遐邇,除了它建院曆史悠久、雄偉的建築和培養出了大量知名學者外,還有一個其他佛學院所沒有的特色之處。這是一個非常微小的細節,不過,所有出入過該地的人,當他再出來的時候,基本上都發自肺腑地承認,恰恰是這個細節讓他們頓悟,讓他們獲益頗深。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細節,不過人們並沒留心:這所學院在正門一旁,開了一個小門,小門隻有150厘米高,40厘米寬,成年人要想出入需要將腰身側彎,否則就隻能碰壁。一切初入佛學院的學生,無一不感到困惑:這麼一個偌大的佛學院,有著壯觀雄偉的大門可以體麵地進出,為啥還開一個小門?

實際上,這恰恰是孟買佛學院為它的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全部新來的學生,都會被教師引導到這個小門旁,讓他們進出一次。不難想象,這些新生都是彎腰側身進出的,雖然有失禮儀與風度,但卻達到了目的。教師指出,出入方便的肯定莫過於大門啦,大門還能讓人非常體麵而又有風度地進出,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要進出的地方,並不是都擁有著壯觀的大門,或有些大門並不是隨便能夠進出的。這時候,唯有學會彎腰與側身,將尊貴與體麵放下的人,方可出入。不然,就隻能被阻隔在院牆之外。

教師對學生說,佛家的哲學便蘊藏於這個小門中,人生的哲學亦如此。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往成功的路,基本上沒有寬廣的大門,絕大多數的門都必須彎腰側身才能通過。暫時的委曲求全,是一種渡過暫時逆境的策略,可以成就自己輝煌的明天。

一個人倘若不懂得適時彎腰,凡事爭強好勝,以自我為中心,希望身邊的人都主動給他讓路,最終必然被撞得頭破血流。曆史上有許多胸有點墨之人,卻未能抵達人生的巔峰,便是由於在途中不懂適時低頭,不會韜光養晦,最後落得一事無成、身敗名裂的下場。

不會彎腰的軀體是僵硬的。不會彎腰,是頑固,是呆板,是色厲內荏。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彎腰是為了更筆直地挺立著。彎腰以後,一定不能忘記了將自己的腰杆挺直。假如我們一味地低頭,總是習慣於卑躬屈膝,那麼隻會顯得我們很卑微。一言以蔽之,低頭彎腰應是暫時的,過猶不及。

學會適時彎腰,懂得及時規避,蓄勢待發,讓自己永遠保持良好狀態,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選擇歸零心態,開拓新輝煌

什麼是歸零心態呢?就是無論你現在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無論你現在擔任什麼樣的職位,都要永遠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上,一切從零開始,永不滿足自己的現狀。

如果你的心態不歸零,始終覺得自己足夠好了,那你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擊敗,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有一些年輕人,有著一定的行業經驗、出眾的個人能力、卓越的業績,被企業挖去做經理人。但是,過去隻能意味著結束,如果過於看中過去,過去也就成了包袱。也許正是這樣,太多不適應新環境、臨場發揮失常的職業經理人,最後抱憾離去。

他們都沒有很好地做到心態歸零,所以他們隻能取得暫時的成功,卻無法將小的成功變成大的成就,不能讓自己從優秀走向卓越。他們成功了一次之後,再成功第二次卻很難。讓他們回到起跑線上,心態上便承受不了了,總是還停留在過去的成功之中。這些人缺少一種“歸零”的心態。

心態歸零,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心態的每次歸零都將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一個自我提高的機會。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下次進攻做更好地準備。我們時刻會麵臨新的工作環境,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意味著我們過去的輝煌已經結束,必須時刻為新的開始做好準備。

如何做到歸零心態呢?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嶄新的開始,把自己的姿態放到最低,堅持不懈地改善。永遠不要去想你已經有多好,而是眼光緊盯你下一階段的更大目標。永遠不要去想別人有哪些缺點,而是想自己還有哪些不足。

商業環境日新月異,當別人都在拚命進步的時候,你還在“原地踏步”的話,等於把機遇拱手讓給了別人。

歸零心態,就是讓我們從成績的巔峰上走下來,用更加開闊的心態去開拓更大的輝煌,爭取明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