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狼在艱辛的環境中所表現出的野性,是最值得我們欣賞的。因為它們清楚地知道,隻有每天努力地去捕食、去奔跑、去廝殺,在生存與死亡之間,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否則就不能捕食到獵物。
卓越的成功者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比別人早一步,都要比別人更迅速地掌握未來的動態、資訊和走向,然後快速出擊,搶占先機。“奧迪風波”也許可做這一觀點的注腳。
1986年,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決定向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提出合作意向,該公司沒有做任何背景調查,便武斷地認為中方的合作對象非他莫屬,於是在談判中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致使談判不得不中斷。此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董事長哈恩博士正在中國訪問,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坦誠地表示願與中國一汽合作。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李·亞科卡聽到了這個消息後,趕忙向中方表示隻要一汽與他們合作,他們隻象征性地收取一些技術轉讓費,可惜為時已晚,一汽已與德國大眾簽訂合約,開始生產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奧迪”汽車了。試想,假如當初亞科卡對形勢估計得當,並當機立斷,那麼現在在中國大街上跑的就是克萊斯勒轎車而非“奧迪”了。
成功者都非常積極活躍,在他們心目中也許並沒有很多明確的目標,但是他們感覺敏銳,變動得非常快,以行動作為自己的方向,嚐試新的途徑,接受新的信息,能先於別人下手,所以,經過一番奔波忙碌之後,必然能取得某些有價值的成就。
香港假發大王劉文漢的發家史就是以快贏得財富的典型事例。一次,劉文漢在與美國朋友的交談中,意外得知假發在美國很有市場。
劉文漢立刻調研市場前景,看清假發市場的廣闊前景,立即著手準備製造假發的原料來源和製作人員、製作工藝。當時香港有人利用從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真發製成各種發型的發笠,成本相當低廉,而成品售價卻高達300元港幣。劉文漢經過一番估量,當即做出重大決策,決定在香港創辦“假發”工廠,目光瞄準美國市場。
他請來專門替粵劇演員製造假須假發的師傅,並對傳統的假發製作工序進行現代化改造,購進製造假發的機器和原料。終於,第一批假發被生產出來了。當劉文漢拿著自己公司製造的新型假發向美國的假發市場行銷時,市場上的經銷商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樣質地優良的假發會是香港的工廠製造的。因為在此之前,香港還沒有一家像樣的假發製造廠,美國進口的假發大多數是由法國工廠製造的。
美國的假發市場對劉文漢公司生產的假發質量非常滿意,老總們紛紛和他簽訂合同,每月進貨1 000個,每個價格是500港元,僅是法國同類製品的1/3。第一炮打響後,消息不脛而走,訂貨單迅即雪片似地飛來,劉文漢的錢袋迅速鼓起來,很快就成了香港的一大富豪。一年之後,香港就出現了300家假發製造廠,雇傭工人數千名。在20世紀60年代的10年裏,香港假發的出口總值高達10億港元之巨,在香港製品出口中占第四位,劉文漢當選為香港假發製造商會的主席,並被譽為“假發業之父”。
劉文漢從起步到成功的時間跨度相當短,可謂是一步登天,而他的秘密法寶卻很簡單,那便是先別人一步抓住時機,創造財富。
鬼穀子說:“作戰的方法貴在控製別人,而不是被人控製。”控製別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製就拋棄了成功。控製別人,貴在搶占先機。這就要求我們要以速度取勝。
狼奔跑的速度非常快,短短幾秒鍾就可以跑幾十米的距離。從狼發動攻勢,到把麋鹿捕捉在手,狼僅僅用了不足半分鍾。狼的高效令人歎為觀止。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效率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無數事實也證明,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生活要效率,生產要效率,工作更要有效率……以最快速度做最有效的事,體現了潛力開發、知識運用的能力,更是一種競爭力。切斯特菲爾德說:“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的社會競爭中,高效就會勝人一籌;低效就會落後挨打,慘敗出局。
高效就是加強時間意識,提高工作效率。隻要所有員工抓緊時間和機會,盡可能縮短各部門各環節所占時間,就一定會按期完成任務,實現客戶與公司利益的雙贏。
一個成功的人善用的時間,是最大成功因素之一。企業發展到今天,一個業務主持者,時間不夠用,往往是普遍的現象,既然誰也無法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那麼,惟一的辦法是如何計劃充分利用你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在執行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不僅要去做,還要確保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好,甚至比規定的期限要提前,在當依靠速度製勝的時代,這樣才會更有意義。
對工作上的效率高手來說,他們與一些低效能人士相比,之所以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具有較強的時間意識。
趙小凡和吳強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並且具體的職責和工作任務相同,負責該公司新產品的宣傳策劃。如果按照他們的實力來說,吳強要比趙小凡稍微強上那麼一點點,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很多的時候,吳強的策劃文案總是要比趙小凡要慢,並且也要粗糙很多,令策劃部的領導很難看明白。
策劃部的主任是吳強的校友,念在同校的情誼上,在一天中午午休的時候,他將吳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為什麼每一次都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吳強支支吾吾半晌說不出話。策劃部的主任也沒了言語,隻是提醒吳強在以後的工作中多上一點心,要按時按量地把工作做好。
雖然如此,策劃部的主任仍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他通過觀察,覺得吳強沒有可能會這樣。就在他想著這個問題的時候,恰好又接到了一份新產品策劃書需要撰寫,於是他便將趙小凡與吳強一同叫到辦公室,並且將工作任務分配下去,讓他們各自撰寫一份關於這個新產品的策劃書。
策劃部的主任偷偷地在一旁觀察他們兩人的舉動。趙小凡和吳強在接到工作任務之後,趙小凡便開始著手準備,思考著怎麼去做,更讓策劃部主任感到吃驚的是,趙小凡竟然將所規定的期限日期寫在一張小紙片上,並且標注從現在到工作期限內的每一時段。可是再看看吳強漫不經心的,好像並沒有把工作的事情放在心上,不知道他在忙些什麼,但是策劃部主任敢確定的是,吳強所做的一切跟他即將要做的工作沒有任何必然的聯係。
時間一天天過去,策劃部主任越來越明白了趙小凡與吳強之間的差距在哪兒,因為吳強仍然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而趙小凡貼在辦公桌前的那張小紙條上過去的日期已經畫上紅鉤,清晰地體現了趙小凡最快能在哪一天完成工作任務的日期。
事情的結果並沒有什麼令人驚奇的地方,依舊是趙小凡在規定的期限內按著要求完成了工作,而吳強呢?依舊像是前幾次一樣。
策劃部的主任真的沒有辦法,就在這次工作任務告一段落時,辭退了吳強。在他辭退了吳強之後,便帶著好奇心,詢問趙小凡怎麼每一次都能比其他的人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
趙小凡沒有過多地說什麼,隻是說了一句:“我隻是記住了規定的日期,並且想辦法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
你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甚至難以相信,難道這樣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嗎?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知道了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才會有效果,而超過規定的期限完成,你做得再好,同樣起不到任何的實際作用,那麼你就一定會想辦法,逼迫自己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
而一旦你真的有這種時間意識,並嚴格去做的話,往往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1)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有位廣告經理曾經犯過這樣一個錯誤,由於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在審核廣告公司回傳的樣稿時不仔細,在發布的廣告中弄錯了一個電話號碼——服務部的電話號碼被他們打錯了一個。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錯誤,給公司導致了一係列的麻煩和損失。
我們平時最經常說到或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很忙。”是的,在上麵的案例中,那位廣告經理忙了大半天才把錯誤的問題料理清楚,耽誤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來彌補。
與此同時,還讓領導和其他部門的數位同仁和他一起忙了好幾天。如果不是因為一連串偶然的因素使他糾正了這個錯誤,造成的損失必將進一步擴大。
平時,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時候,我們是否考慮過這種“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在審核樣稿的時候那位廣告經理稍微認真一點,還會這麼忙亂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有一位領導告訴過我這句話,但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告訴我,要達到這句話的要求並非易事。
第一次沒做好,同時也就浪費了沒做好事情的時間,返工的浪費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對既不快、也不便宜。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著名管理學家克勞士比“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對是最便宜的經營之道!第一次做對的概念是中國企業的靈丹妙藥,也是做好中國企業的一種很好的模式。有位記者曾到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采訪,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懸在車間門口的條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在很多人的工作經曆中,也許都發生過工作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在一團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由此可見,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忙著改錯,改錯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錯誤,惡性循環的死結越纏越緊。這些錯誤往往不僅讓自己忙,還會放大到讓很多人跟著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資損失。
所以,盲目的忙亂毫無價值,必須終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用腦子使巧勁解決問題,而不盲目地拚體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該做的工作做到位,這正是解決“忙症”的要訣。
你還忙嗎?當然忙!但希望是忙著創造價值,而不是忙著製造錯誤或改正錯誤。隻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錯後帶給自己和公司的麻煩,想一想出錯後造成的損失,就應該能夠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對”這句話的分量。
(2)工作應有先後順序
工作能力在某一種角度上的表現就是安排工作先後順序的能力,即在即將展開工作的時候,應以怎樣的計劃來展開工作。
對各種可能性的預測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避免你在未確定的事情上白白浪費時間。另外,隨時注意事物的發展趨勢,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是否掌握了要領,常常可以透過當事者能否適時地變化優先順序來進行判斷。
為了能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任務,就必須將各種工作的優先順序、完成日程等都牢牢地裝入腦中。在每個月、每周、每天,都必須分別決定好待辦任務的優先順序,雖然繁瑣,但若養成習慣,處理起來就很方便。
也就是說,將所有的工作以一個月、一周、一天為單位列出清單,每天按照優先順序進行處理。在排列工作的優先順序時,常常是從到期日倒著推算,算算應該從多少天之前著手該項工作,以便從容不迫地進行。
排列先後順序時,人們往往會將自己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較喜歡的工作排在前麵;相反的,也有人習慣將自己不太擅長或討厭的事優先處理。
對工作的先後順序安排,要在每天一早瀏覽一次,然後確實執行,直到下班前(或就寢前)。也就是說,如果先花點時間來思考工作的優先順序,那麼在具體實行的時候,反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全心全力地衝刺。
(3)時間管理的80/20法則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說:“隻要合理使用,我們永遠有充足的時間。”
80/20法則是時間管理和人生規劃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由意大利著名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累托發現的,也被稱為“帕累托法則”。根據這一法則,20%的努力產生80%的結果,20%的客戶帶來了80%的銷售額,20%的產品或者服務創造了80%的利潤,20%的工作能夠體現80%的價值,等等。這意味著,如果你有10件工作要做,其中2件的價值比另外8件加起來還要大。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完成每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一兩項工作的價值卻是其他任何一項的5~10倍。
通常情況下,在你所列的清單上,某項工作的價值會超過其他9項的總和。毫無疑問,這項工作就是你要首先吃掉的那隻“青蛙”。
人們總是容易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拖拖拉拉,不幸的是,大多數人拖延不做的正是那最重要、最有價值的10%或20%的工作,也就是那些“舉足輕重的少數事情”。相反,他們終日為80%毫無價值的事情而忙碌,為“無足輕重的多數事情”而奔波。
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人,他們似乎終日奔波忙碌,實際上卻毫無作為,自然也不會為人們所稱道。原因就在於,他們總是忙於應付那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庸常的小事,卻耽擱了對自己、對公司來說真正舉足輕重的工作。
你每天要做的最有價值的工作,往往也是最困難、最複雜的。但是,一旦你有效地完成了這些工作,它們帶給你的回報也將是十分驚人的。因此,如果你手邊有20%重要的工作,就決不要先去做那80%微不足道的事情。
開始工作前,不妨先問問自己:“這個任務是屬於那20%的高價值部分呢,還是屬於剩下那80%的低價值部分?”時間管理實際上是對人生的管理和規劃,它的實質內容就是控製做事情的順序。時間管理能幫助你決定下一步做什麼。雖然你有權利自由選擇下一步做什麼,但是,能否對事情的輕重程度做出甄別,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生活和工作的成功與否。
做事有方的人總是先處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結果,他們總是卓爾不群,遙遙領先於一般人,他們比芸芸眾生更快樂。這也應該成為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現在,把人生中的主要目標、工作和責任列成一張清單。根據80/20法則確定:其中哪些是能夠體現你80%價值的那20%的任務?
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那些能讓你不同凡響的少數工作上,盡量不要在沒有價值的工作上花費太多時間。
(4)透過並行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工作,隻有盡早著手和同時進行兩種方法。比如在廁所內一邊刷牙一邊刮胡須、一邊閱讀報紙雜誌,這樣就可以節省出幾分鍾的寶貴時間,再把這幾分鍾用在其他的活動上。
在情況緊急時如果必須給十個人打電話,通常是將名單按一二……的順序排列好,由第一優先者先打起,再繼續往下聯係。一般都是跳過正在通話中以及不在的人,等到打過一輪之後再重新聯係,這才是正常的程序。
然而,也有人工作毫無效率。他們往往不將這十名對象列表排列,而是憑想象的順序隨興聯係,不知不覺中就將半天時間浪費掉了。這是由於他們並不明白事先排列順序的重要性。另外,對曾經做過一次的工作而言,下次再進行相同的工作時,也要順著已有的經驗行事,這樣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處理方式的不同,表現在利用時間的能力上。所謂工作能力強,是指能充分掌握並同時安排多項工作的要領,盡可能爭取在短時間內完成多項工作。
在多項工作同時進行的場合,必須製定兩個以上的日程計劃,再進行適當調整。不但要好好地考慮如何更理想地執行工作計劃,還要考慮到其他可能的安排方式。當然,如果能將同時進行的工作一起完成是最好不過的。比如說,在調查舉證之時順便也可以將其他事項一並調查;在買東西前先把要買的東西列出清單,便能避免時間的浪費。
像這樣的事情,最好按每月、每周、每天的時間單位來安排。與能不能做相比,更重要的是是否想做。那些不能做的事、不想做的事,自然而然地就會遭到淘汰而被擱置下來。
狼在動物界可謂是神速的出擊高手,良好的體能保證了狼發起攻擊的突然性,往往在對手還未察覺的情況下,狼就出現在獵物的麵前,然後打它個措手不及。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也應該具備狼的這種雷厲風行的戰鬥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