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reference_book_ids":[7332308802319961150,7315418178564131903]}],"31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1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31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菜根譚》reference_book_ids":[7316441139328863294,7332312704918490174,6857436090370886663,7310137145899879439,7294563911238421544,7316124681847704630,7340471392090999870,6992952061541223454,7299671005981576246,7109046350297189383,7267077380982705167,7338245415755582526,7316473043784567843,7344955385830181950,6838936263853083655,7225560265360673804,7312289476707879946,7236253131019914292,7254873615454178367,7338324426368240702]}],"2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2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71479491614,7077845868795153438,7298980549786340402,7298980551673777179,7298980549903780879,7298980551677971482,7298980553934507017,7298980549580819507,7077845868795137038,6883440117109754887,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59117,7298980549882809344,7077845868790942727,7298980549807311913,7298980549874420746,7340508629834943550,7077845868786764830,7298980549874420736,7298980549647928347,7298980549979278399,7298980549664705570,7298980553959672869,7298980553875786779,7077845868778359816,7294567280581544997,7077845868791057444,7298980549656316940,7077845868790959111,7315417075101469723,7329815783368821822,7078185810025008142,7298980549840866338,7340577590995848254,7077845871479507982,7298980551761857562,7071200634816433188,7298980558204308518,7298980549719231538,7298980549962501161,7298980555960355866,72989805519338240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8,"start_container_index":2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續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315418185455373339,7308942575480605748,7316443269355801662]}],"29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8,"start_container_index":29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4},"quote_content":"《四書》reference_book_ids":[7356070706137812030,7329791660525620286]}],"2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start_container_index":29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quote_content":"《法華經》reference_book_ids":[7332308802319961150,731541817856413190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六章深刻的體驗
聰明的寄居蟹
寄居蟹的模樣很怪,既像蝦,又像蟹,頭胸部長著螯足披著甲,身上背著個螺殼,常在淺海的岩石上爬來爬去。螺殼是它的“住宅”。這個“住宅”的主人,原來是海螺。寄居蟹向海螺進攻,把它弄死,撕碎,將自己的腹部鑽進殼內,盤曲在裏邊,再用尾扇鉤住螺殼的頂端。短步足緊撐著螺殼內壁,長部足伸出殼外爬行,大螯擋住門口可禦敵。就這樣,寄居蟹強占了別人的“住宅”。它的另一個別名叫“白住房”,真是名副其實。
這種寄居蟹所寄居的別人的“住宅”裏,還寄居了另一個“房客”——小海葵。海葵身上長有許多刺細胞,觸手裝滿了毒汁的泡囊,裏麵有帶刺的絲狀體圈,每遇到敵害來臨,就從裏麵射出毒汁來。寄居蟹和海葵親密無間,同出同遊,它背馱著螺殼,荷著行動困難的海葵,四出覓食的同時,也幫助了海葵尋找食物。海葵的那副怪模樣,隱藏和保護了寄居蟹。當寄居蟹長大,“舊居”呆不下的時候,海葵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物質來,幫助寄居蟹擴建“住宅”。或者,寄居蟹索性另找“住宅”。
寄居蟹強搶海螺的螺殼作為自己躲避危險的家,這種行為給人一種強盜的感覺,不過細想一下,寄居蟹借殼而居的行為不能不說是一種聰明。
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便是人際關係。在別人的幫助和配合下,你才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獲得財富,不斷地貢獻社會。
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
一個小男孩在他的家屋後的沙坑裏玩耍,沙坑裏放著他的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塑料鏟子。
當小男孩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的時候,他在沙坑的中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頭,阻擋了他的“工程”建設。於是,小男孩開始挖掘石頭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沙子中弄出去。雖然石頭並不算大,可是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的確是一種障礙。小男孩手腳並用,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把大石頭挪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力氣把大石頭搬出沙箱的“牆”。
但是,小男孩下定決心要把大石頭搬出去,於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搖右晃大石頭,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可是,每當剛剛有一點進展的時候,大石頭就又滾回原處。最後一次努力時,大石頭滾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頭。
終於,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來。其實,這件事的整個過程都被小男孩的父親透過起居室的窗戶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男孩哭泣的時候,父親忽然出現在小男孩的麵前。父親溫和地對小男孩說:“兒子,你為什麼不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呢?”
小男孩十分委屈地說:“我已經用盡我的全部力量了。”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說,“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你並沒有請求我的幫助啊。”說完,父親彎下腰,抱起那塊大石頭,把它搬出了沙箱。
在遇到困難,感到自己無法堅持下去的時候,不妨試著轉變一下思路,嚐試其他的方法,或者向別人求教或求助。
應該和老朋友保持更密切的聯係
這位出租車司機肯定是讀信讀得太全神貫注了,因為直到默多克不得不急迫地敲打車窗玻璃,才引起了他的注意。“您的車可以用嗎?”默多克問。他點點頭,默多克坐進了汽車的後坐。
司機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在看一封信,”他說話的聲音像得了感冒。
“家書總是很重要啊。”默多克說。
他看上去有60多歲了,默多克猜測道:“是您的孩子……您的孫子寄來的吧?”
“這不是家書,”他答道,“盡管也很像家書。愛德是我的老朋友了。實際上,我們過去一直就互相叫‘老朋友’來著——我是說,我們見麵的時候。我寫信寫得不怎麼好。”
“我想他準是您的老相識。”
“實際上是一輩子的朋友了。我們上學一直同班。”
“保持這麼長時間友誼的人可不多喲。”默多克說。
“可事實是,”司機接著說,“在過去的25年中,我每年隻見他一兩次,因為我搬走了,就有點兒失去聯係了。愛德曾是個了不起的家夥。”
“我注意到您說‘曾是’,您意思是說……”
他點點頭:“幾個星期以前過世了。”
“對不起,”默多克說,“失去老朋友太叫人難過了。”
他沒有答話。他們默默地行駛了幾分鍾。當他再開口說話時,他幾乎是自言自語地說:“我本該跟愛德保持聯係才對。”
“嗯,”默多克表示同意,“我們都應該和老朋友保持比現在更密切的聯係。不過不知怎麼的,我們好像找不到時間。”
他聳聳肩,“我們過去找得到時間的,”他說,“這一點在這封信中都提到了。”他把信遞給默多克,“看看吧。”
“謝謝,”默多克說,“但是我不想看您的信件,這可是個人隱私啊……”
“老愛德死了。現在沒有什麼個人隱私了。”他說,“看吧。”
信是用鉛筆寫的,開頭的稱呼是“老朋友”。信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一直打算給你寫信來著,可總是一再拖延。”接下去信中說,他常常回想起他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信中提到這位司機終生難忘的事情——對青少年時期調皮搗蛋的描述和對昔日美好時光的追憶。
“您和他在一個地方工作過?”默多克問。
“沒有。不過我們單身的時候住在一塊兒。以後我們都結了婚,有一段時間我們還不斷行走。但很長時間我們主要隻是寄聖誕卡片。當然,聖誕卡上總會加上些寒暄語——像孩子們在做什麼事兒啥的——但從來沒寫過一封正經八百的信。”
“這兒,這一段寫得不錯,”默多克說,“上麵說,這些年來你的友誼對於我意味深遠,遠於我的言辭——因為我不大會說那種話。”默多克不自覺地點頭表示讚同,“這肯定會使您感覺好受些,不是嗎?”
司機嘟囔了一句默多克摸不著頭腦的話。
默多克接著說:“我知道,我很想收到我的老朋友寄來的那樣的信。”
他們快到目的地了,於是默多克跳到最後一段——“我想你會知道我在思念著你。”結尾的落款是:“你的老朋友,湯姆。”
他們在默多克下榻的旅館停下車,默多克把信遞還給他。“非常高興和您交談。”把手提箱提出汽車時,默多克說,心底卻突然有了點疑惑。
“我以為您朋友的名字是愛德,”默多克說,“他為什麼在落款處寫的卻是‘湯姆’呢?”
“這封信不是愛德寫給我的,”他解釋說,“我叫湯姆。這封信是在我得知他的死訊前寫的。我沒能發出去……我想我該早點兒寫才對。”
到了旅館,默多克沒有立刻打開行李。首先,他得寫封信——並立刻發出去。
加強和朋友的聯絡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盡量擠出一些時間來吧,不要以“太忙”粉飾自己的懶惰。
他們嘲笑我該怎麼辦
默特爾念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一放學回家他就撲進媽媽的懷裏抽泣著說:“課間休息時,一個男同學高聲說:‘默特爾,默特爾,慢得像龜沒法逃,長得這樣胖,怎麼好?’然後人人都跟著他說了。他們為什麼要嘲笑我?我該怎麼辦?”
“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他們要開你的玩笑,你就跟他們一起鬧好了。”
“怎麼鬧?”
“我們不妨用喜兒糕試一試。”媽媽說,她的眼睛閃閃發亮。
“喜兒糕?”
“對!默特爾的喜兒糕。我們現在就來做。”
很快,廚房裏就彌漫著烘烤巧克力、椰絲、奶油和果仁的香味。麵粉團剛烤成淺咖啡色,媽媽就把蛋糕從烤箱裏取出。“你的班上有多少個同學?”她問。
“一共23個,”默特爾回答道。
“那麼我就把喜兒糕切成28塊。每個學生一塊,老師湯姆金斯太太一塊,再給她一塊帶回去給她的丈夫,還有一塊給校長——剩下兩塊我們現在就吃。”
“明天我開車送你到學校之後,”媽媽說,“會先去跟湯姆金斯太太談談。到時候她會叫你的同學排好隊,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地對你說:‘默特爾,默特爾,請你給我一塊喜兒糕!’”
“跟著,你就從盤子裏鏟起一塊來,放在餐巾紙上,對同學說:‘我是你的朋友默特爾,這是你要的喜兒糕!’”
第二天,媽媽所說的全都實現了。從此以後,同學作的第一首打油詩沒有人再念了。默特爾反而不時聽到同學念道:“默特爾,默特爾,給我烤個喜兒糕!”媽媽在萬聖節、聖誕節和情人節都烤喜兒糕,給默特爾帶到學校分給同學。昔日嘲笑他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
不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你想要人家對你友好,就要率先采取友好的行動。
她並不是真的需要雞蛋
“怎麼了,鮑勃?”媽媽問,“你為什麼那麼不高興?”
“沒人跟我玩。”鮑勃說,“我真希望我們還是住在鹽湖城沒有搬來。我在那兒有朋友。”
“在這兒,你很快會交上朋友的。”媽媽說,“等著瞧吧!”
就在這時,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米勒太太打開門。
門口站著一位紅發婦女。
“你好,”她說,“我是凱裏太太,住在隔壁。”
“請進來吧,”米勒太太說,“我和鮑勃都很高興你來。”
“我來借兩個雞蛋,”凱裏太太說,“我想烤個蛋糕。”
“我可以借給你,”米勒太太說,“別著急,請坐一坐,我們喝點咖啡,說會兒話吧。”
那天下午,又有人敲門。米勒太太打開門。
門外站著一個滿頭紅發的男孩。
“我叫湯姆·凱裏。”他說,“我媽媽送你這個蛋糕,還有這兩個雞蛋。”
“哎呀,謝謝,湯姆。”米勒太太說,“請進來吧,和鮑勃認識認識。”
湯姆和鮑勃差不多一樣年齡,不一會兒,他們吃起了蛋糕,喝著牛奶。鮑勃問:“你能待在這兒跟我玩嗎?”
湯姆說:“可以,我能待一個小時。”
“那麼,我們打球吧。”鮑勃說,“我的狗也想跟著一起玩。”
湯姆發現跟小狗一起玩很有意思。他自己沒有狗。
“我很高興你住在隔壁。”鮑勃說,“現在有人跟我玩了。”
“媽媽說我們很快會成為好朋友的。”湯姆回答說。
鮑勃說:“我很高興你媽媽需要兩個雞蛋。”
湯姆笑了。
“她並不是真的需要雞蛋,”湯姆說,“她隻是想跟你媽媽交朋友!”
如果想贏得別人,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擺脫孤獨的折磨,就必須創造機會,主動和別人交往。
素不相識的女孩子溫暖的心
木村事務所這幾年發展順利,就是有一樁事不順當——近郊的一塊地皮對於建造材料廠太合適了,可是,前後半年內木村董事長不知見過地主多少次,費盡口舌,但那倔強的老婦絲毫不為所動。
一個下雪天,老婦人上街時順路到木村事務所轉一轉。她本意是想見到木村並告訴他“死了買地這條心”!推開門,老婦人自覺穿著肮髒的木屐進去不合適,就在那兒站了一會兒。“歡迎光臨!”這時一位年輕女職員出現在老婦人麵前。她一時沒有拖鞋給老婦人穿,立即把自己穿的拖鞋脫下來,整齊地擺在老婦人腳前,笑著說:“很抱歉,請穿這個好嗎?”
女職員不在乎腳底的冷濕,對躊躇不前的老婦人說:“別客氣,請穿吧!沒什麼關係。”等老婦人穿好拖鞋,女職員問道:“老太太,您要找誰呢?”
“謝謝,我要見木村先生。”
“他在樓上,我帶您去見他。”女職員像女兒扶母親上樓梯那樣扶老婦人上樓。老婦人穿在腳底的拖鞋是溫暖的,而更使她感到溫暖的是這素不相識的女孩子溫暖的心。
突然間,老婦人恍然大悟了:“是啦,人不能隻求自己的利益,也該為別人著想呢。”就這樣,她改變主意,決定把土地賣給木村。
機遇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一個人充滿了愛心,誠摯地待人,就常常能夠獲得許多意外的機遇。
主動讓一讓
有一家人,家中的老翁請來了一位貴客,並要留他在家中吃午飯。一大早,老翁就吩咐自己的兒子前去集市上準備蔬菜果品。但是,時間已經過時了,他的兒子卻仍未回來。老翁心裏很著急,就親自到窗口去眺望,看到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他的兒子挑著菜擔,在一水田塍上與一個挑京貨擔子的人麵對麵地站著,彼此都不肯讓路,就在那兒都站著不動。老翁趕上前去,好言相勸道:“老哥,我家中有客人,正等著這些東西做餐,請你往水田裏讓一讓,讓他過來,你老哥也就可以過去,這豈不是對兩個人都方便嗎?”那個人說:“你讓我下水,他怎麼不下呢?”老翁說:“他個子矮,下到水田裏怕擔子裏的東西被水浸壞了;你老哥個子比他高,下到水田裏擔子不至於碰到水。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請你讓一下。”那個人說:“他的擔子裏不過是些蔬菜果品,即使浸濕了,將就著還可以吃;我的擔子裏挑著的可都是京廣貴貨,萬一沾了水,就一錢不值了。我的擔子比他的貴重,怎麼能讓我讓道呢?”老翁看到無法說服他,便挺身過去說:“來,來!那麼這麼辦吧,讓我老頭兒下到水田裏,你把貨擔子交給我,我把它頂在頭上,讓你空著身子從我兒子身旁過去,我再把貨擔子交給你,怎麼樣?”說完立即脫下鞋襪。那個人見老翁這麼做,心裏過意不去,說:“既然老丈這麼費事,我就下到水田裏,讓你把擔子挑過去。”說完立即下到水田裏讓路。老翁就隻這麼一讓,就化解了一場爭執。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為了避免衝突,維持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在不傷及自己利益的時候,更要對別人抱持寬容的態度。
沒有畫全的牡丹
古時候,有一位商人為了做生意,到遠方的城鎮去談生意,忽然想到朋友的生日就要到了,自己應該要買個禮物帶回去祝賀,他想送一幅具有深意的畫當賀禮。商人覺得,他自己是個最有品味的人,要送朋友禮物也不能太寒酸,太沒有深度,那會顯得自己太沒檔次了。想來想去,最後決定還是送朋友一幅畫,因為這樣既顯得自己高雅,又不顯得寒酸。於是,他去了那個城鎮上最有名的一個畫師那裏。
商人進了門之後,看到一位穿戴整齊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便問:“老板,我想畫一幅畫。”老人問:“請問您要畫什麼樣的畫呢?”
“我想要一幅最有氣質、最有深度的畫,送給朋友當賀禮。”商人自豪地說著。
老人抬起頭來,端詳著麵前這位穿戴華麗的人,問道:“請問您覺得什麼樣的畫是最有深度、最有氣質的呢?”
根本不懂畫的商人,被這樣反問,一時語塞,不知該答什麼,便說:“我有一位朋友,過幾天就要過生日了,那麼我送他一幅牡丹吧。”
老人笑著說:“好啊,牡丹代表大富大貴,簡單明瞭又有意義!”於是,就當場畫了一幅牡丹,讓商人帶了回去。
商人參加了朋友的生日宴會,並當場將那幅牡丹畫展示出來,所有人看了無不讚歎這幅畫活靈活現。
當商人正覺得自己送的賀禮最有品味時,忽然有人驚訝地說:“嘿,你們看,這真是太晦氣了,這幅畫最上麵那朵牡丹花,竟然沒有畫全,不就代表著‘富貴不全’嗎?”
此時在場的所有客人都發現了,而且都覺得牡丹沒有畫全,的確有富貴不全的遺憾。最尷尬的就是那個商人了,隻怪當初自己沒好好檢查這幅畫,原本是一番好意,沒想到反而在眾人麵前出醜,而且又不能挽回麵子了,真是倒黴。
但這時候,主人卻站出來說話了,他深深地感謝了這位商人,大家都覺得莫名其妙,送了一幅這麼糟糕的畫,還要道謝!
主人說:“各位都看到了,最上麵的這朵牡丹花沒有畫完它該有的邊緣。牡丹代表富貴,而我的富貴卻是‘無邊’,他祝賀我‘富貴無邊’。”
真是太美妙了!眾人聽了無不覺得有道理,而且報以熱烈的掌聲,認為這真是一幅非常具有深意而且完美的畫作。
生活中有很多缺陷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們以寬廣的心胸去麵對,以豁達的目光去審視,就會使生活變得美好許多。
我們和他的區別
一次,蘇格拉底趟水過河,一不小心,跌入了一個深坑裏。他不會遊泳,隻好在水中一邊拚命地掙紮,一邊大喊“救命”。
這時,一個人正在河邊釣魚,他聽到呼救聲,不僅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收起釣魚竿,起身就走。
後來,多虧蘇格拉底的學生及時趕到,才救了他一條命。
人們七手八腳地幫蘇格拉底換了濕衣服,異口同聲地譴責那個見死不救的釣魚人道德太低下。
過了不久,那個釣魚人趟水過河,一不小心,也跌入了深坑裏。這人同樣不會遊泳,隻好一邊拚命掙紮,一邊大呼“救命”。
恰巧,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在河邊散步,聽到呼救聲就飛跑了過去,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來。
等看清救上來的人的麵孔,蘇格拉底的學生就後悔了,說:“如果知道落水的是他,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救他的!”
蘇格拉底為落水人換掉濕衣服,平靜地說:“不,救他,正是我們和他的區別。”
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不僅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自己心情也不舒暢;而豁達大度,以恩報怨,不僅有助於事業、有益於他人,自己內心也是平衡、坦蕩的。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溫森多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
有一次溫森多贏得一場錦標賽。領到支票後,他微笑著從記者的重圍中走出來,到停車場準備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溫森多表示祝賀後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說:“這是這次比賽的資金。祝可憐的孩子早點兒康複。”
一個星期後,溫森多正在一家鄉村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
“是停車場的孩子們告訴我的。”官員說。
溫森多點了點頭,說有這麼一回事,又問:“到底怎麼啦?”
“哦,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官員說,“那個女子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哩!你讓人給騙了!”
“你是說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官員答道。
溫森多長籲了一口氣,然後說:“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如果你希望獲得永恒的快樂,你必須培養你的思想,使自己心胸開闊,坦然豁達地麵對生活,就會發現更多值得慶幸的事情。
不可采取結怨惹禍的做法
梁國的大夫中,有個叫宋就的,曾做邊縣的縣長。這縣和楚國相鄰接。兩國邊境哨所的邊防軍不但都種有瓜園,而且種的瓜各有定數。梁國哨所的邊防軍勤勞,每天多次灌溉瓜園,瓜長得很好;楚國哨所的邊防軍懶惰,很少灌溉他們的瓜,瓜長得很差。楚國哨所的邊防軍妒忌梁國哨所種的瓜比自己的好,因此,晚上偷偷過去把梁國哨所的瓜抓翻,使各畦的瓜藤都有枯死的。梁國的哨所發覺了,請求他們的軍尉,也要偷偷過去把楚國哨所的瓜抓翻作為報複。軍尉把這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哦,這怎麼行呢?這是結怨惹禍的做法。人家做壞事,自己也做,去報複,見識狹隘得多厲害啊!還是讓我來教你們一個辦法:你們必須每晚派人偷偷地去為楚國邊哨的瓜園好好的灌溉,而且還不要讓他們知道。”
於是,梁國哨所的邊防軍每晚都偷偷地去為楚國邊哨的瓜田灌溉。楚國的瓜一天比一天長得好。楚國哨所覺得奇怪而加以窺察,發現是梁國哨所幹的。楚國的縣長聽到這事,高興之至,便原原本本上報楚王。楚王知道後,覺得很慚愧,便告訴下屬說:“問問我們去抓翻人家瓜的,是不是他們還有別的過錯?這是梁國對我們暗中的譴責。”
接著,楚王派人用豐厚的財幣向梁國賠禮,同時要求和梁王結交。
楚王在世時,如果讚揚人,就聯係梁王作為例證。所以梁楚交好,從宋就開始。
寬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常有一些所謂厄運,隻是因為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路上自設的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也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因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
雕刻師傅和“恐怖女鬼
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
很早以前,在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裏,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所以附近一個村莊的寺廟,就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像。
可是,要到達那個村莊,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有些想越過山的人,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就會被一個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因此,許多親人、朋友就極力勸雕刻師傅,等隔日天亮後再啟程,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師傅深怕動身太晚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便感謝大家的好意而隻身赴約。
他走啊走,天色逐漸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這時,師傅突然發現前麵有一個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狽。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是否需要幫忙?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就自告奮勇地背她走一程。
月夜中,師傅背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停下便休息。此時,女子問師傅:“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我是想趕路呀!”師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你一個人留在山區,萬一你碰到危險怎麼辦?我背你走,雖然累,但至少有個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光下,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看著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師傅心情愉悅地說,“我覺得你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所以就按照你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當即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遇一群強盜,但她無力抵抗,除了被奸汙外,女兒也被殺害。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崖,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取過路人性命。
可是,這個滿心仇恨的女子,萬萬也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刹那間,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穀裏。
第二天,師傅到達鄰村後,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裏平安無恙地越過山頭。而從那天起,再也沒有夜行旅人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在這紛亂不已的社會中,我們已被訓練成自我防衛的心理,經常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人,也不時小心翼翼地防著,免得被壞人騙了、坑了。就因為這樣,人際之間的關係逐漸淡泊了,爾虞我詐的事件增多了;人人都謹防著被騙、被害,氣氛也常繃得劍拔弩張,少有人像雕刻師傅那樣,能以菩薩的心腸來看待周圍的人與事。
隻要能打開心扉、接納別人,連女鬼也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連女鬼也會被深深感動、而不會害我們!
真誠地接納別人,熱情地幫助別人,你的人際關係,必能溫暖而祥和;那些本來懷有惡意的人,也不會對你造成傷害。
公私分明的大夫解狐
晉綽公執政時期,有個叫解狐的大夫,他為人耿直倔強,公私分明,晉國大夫趙簡子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個愛妾叫芝英,生得貌美體嬌,如花似玉,深得解狐的喜愛。可是有一次有人告訴解狐說,他的家臣邢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為邢伯柳這人很忠實。那人於是決定用計使邢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晉君命令,要到邊境巡視數月。由於任務緊急,解狐連親近的幕僚邢伯柳都沒帶,就匆匆出發了。
真是天賜良機,芝英不由得心中竊喜。可是前兩天她還不敢去找邢伯柳,第三天,她實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地溜進了邢柏柳的房間,倆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膠似漆的時候,房門突然大開,解狐滿麵怒容,帶著侍衛站在那兒。原來,他根本沒接到命令要去巡邊,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來,一接到報告,就馬上回府,果然逮個正著。解狐把倆人吊起來拷打細審,得知原來芝英愛慕邢伯柳年輕英俊,就找機會勾搭成奸,知道情況後,解狐怒火更大,他把倆人痛打一頓,雙雙趕出了解府。
後來,趙簡子領地的國相職位空缺了,趙簡子就讓解狐推薦一個精明能幹、忠誠可靠的國相。解狐想了想,覺得隻有他原來的家臣邢伯柳比較適合,於是就向趙簡子推薦了他。趙簡子找到邢伯柳後,就任命他為自己的國相,邢伯柳果然把趙簡子的領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趙簡子十分滿意,誇獎他說:“你真是一個好國相,解將軍沒有看錯人啊!”
邢伯柳這才知道是解狐推薦了自己。他是自己的仇人,為何卻要舉薦自己呢?也許他這是表明要主動與自己和解吧?於是邢伯柳決定拜訪解狐,感謝他不計前嫌,舉薦了自己。
邢伯柳回到國都,去拜訪解狐。通報上去後,解狐叫門官去問他:“你來是因為公事還是因為私事?”邢伯柳向著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遙遙作揖說:“我今天赴府,是專門負荊請罪來了。邢伯柳早年投靠解將軍,蒙將軍晨昏教誨,像再生父母一樣。伯柳做了對不住將軍的事,心中本就萬分慚愧。現在將軍又不計前嫌,秉公舉薦,更叫我感激涕零。”
門官又為邢伯柳通報上去。邢伯柳站在府門前等候,卻久久不見回音。他正在疑惑難解的時候,解狐突然出現在門前台階上,手中張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還來不及躲閃,那箭已擦著他耳根飛過去了。邢伯柳一下子嚇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著又一次張弓搭箭瞄準他,說:“我推薦你,那是為公,因為你能勝任;可你我之間卻隻有奪妻之恨,你還敢上我的家門來嗎?再不走,射死你!”邢伯柳這才明白,解狐依然對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遙施一禮,轉身逃走了。
解狐能公私分明到這種境界,倒頗值得讚歎。
一個人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關鍵的時候舍小家顧大家。但是。不忽視個人得失並沒有錯,隻要公私分明,在生活中可以有自己的愛憎。
一看就是高檔貨
阿發發跡前,最大的願望是穿上一件貨真價實的皮夾克。阿發身材頎長,一個偶然的機會,曾借一個同學的真皮夾克穿了半天,覺得既瀟灑又神氣。
但一件真皮夾克最少要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而那時的阿發,每月隻有300元的工資,老婆又下了崗,日子總是緊緊巴巴的,要買件皮夾克,就得讓一家人餓肚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阿發最終還是圓了自己穿皮夾克的夢。一天傍晚,他下班回家的途中,他拾到一個坤包。坤包裏有600元錢,正好夠他買一件真皮夾克……
阿發穿著真皮夾克出現在辦公室的感覺還挺爽。但接下來的遭遇是他始料未及的。
同事們一見他都“哇”地怪叫著圍了上來。這個拽拽領子說:“呀,可惜是人造革的。”那個很內行地抓住一塊皮子拽了拽說:“呀,仿得真像,一般人還以為是真的呢。”
科長老周在旁邊說:“都甭看了,還用看嗎?阿發每月才掙300元錢。他拿什麼買真皮的?”
這個老周,平時最看不起阿發,經常當眾奚落他,挖苦他。平時阿發全忍了,誰叫人家是科長呢。但今天阿發實在忍不住了,他一轉身將皮夾克脫了下來,找了個線縫,一用力,“刺啦”一聲撕開了,然後他將皮子的裏麵翻出來,指著密麻麻的毛孔說:“你們看看,這是假的嗎?這是假的嗎?這是貨真價實的山羊皮夾克,在貿易大廈買的,花了600元呢!”
眾人圍過來一看,都傻了眼。隻有老周在一旁冷笑道:“現在連鈔票都可以造假,在人造革上紮幾個眼兒算什麼!”
一句話讓阿發差點兒背過氣去。他終於明白:憑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配穿真皮夾克,穿上了也沒人會相信是真的。
後來,阿發下了海,先小打小鬧,攢了一筆錢後又搗騰大的,五六年之後,終於發了財,成了大老板。
為了聯係業務方便,生意夥伴送給他一件皮夾克,做工很考究。但阿發拿到手裏一捏就知道是人造革的,但礙於對方的麵子,阿發還是當即穿在身上了。
在回家的路上,正巧遇上了閑逛的老周。
老周眼尖:“阿發,什麼時候又買了件皮衣?一看就是高檔貨。”
阿發淡淡地笑了笑說:“哪是什麼高檔貨,人造革的。”
老周訕笑道:“開什麼玩笑,你哪會穿人造革的!”說著話,用手很小心地在皮夾克的下半截摸了摸,砸著嘴說:“好,真好,得幾千元吧?”
阿發笑道:“人造革貨,哪值幾千元,200來元撐死了。”
老周仍不信。阿發就脫下來,在一條線縫上一扯,扯開一條縫,翻出皮子的另一麵說:“你看,反麵還有花紋呢,連個毛孔都沒有,怎麼會是真皮的?”
老周說:“現在科學技術提高了,把毛孔處理平也是可能的。”
“看人戴帽子”、“狗眼看人低”是某些勢利小人常犯的錯誤。沒有必要那麼趨炎附勢,保持公正的眼光和公正的心吧——不管你的眼光如何,周圍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你的表現逃不過眾人的評判。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道:“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為人處世的時候,要擦亮眼睛,了解事情的真相,千萬不要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也不要因誤解和別人產生隔閡。
最新構思出來的推銷新招式
一個負責推銷吸塵器的推銷員,麵對自己業績一直無法突破的困境,心中苦惱不已。他靜下心來想了許久,終於想出一個方法,這位推銷員決定用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推銷方法,來創造驕人的業績。
這一天,他信心百倍地來到一個高級住宅區。推銷員看準了一戶人家,他按照最新構思出來的推銷新招式,提著一大桶牛糞,走到鎖定目標的門前。
按了門鈴之後,等對方一開門,推銷員連招呼都不說一聲,就直接衝進屋內,將手中的桶用力一揮,灑了滿地的牛糞。就在女主人一臉驚愕的神情下,這位推銷員大聲地說:“小姐,你不用擔心,我保證,以我們吸塵器的優越性能,絕對能在10分鍾內,把這些牛糞徹底清除幹淨,如果我們公司的吸塵器辦不到的話,我就把這些牛糞全都給吃了。”
接著,他便站在原地,等候對方露出好奇不已的標準購買信號。卻不料,女主人二話不說,轉頭便走進廚房。
這位推銷員見到現場的情況和他事先排練的劇本有所出入,立即緊張地追著女主人問道:“怎麼?你對於我們公司吸塵器的超強功能沒有興趣嗎?”
這時,隻見女主人從廚房裏拿出醬油和番茄醬,並說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你在吃那些牛糞的時候,到底想要加哪一種調味料?”
推銷員更是驚訝地說:“我根本還沒開始操作吸塵器,你怎麼知道不能把那些牛糞完全地吸幹淨呢?”
女主人輕鬆地笑著說:“事情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剛剛搬進來,這屋子根本還沒有電,就算你的吸塵器功能再強,我倒要看看你怎麼能吸。”
信心固然是最重要的成功條件之一,但在未明瞭情況之前,過度的自我膨脹,卻必定會是導致全盤失敗的最嚴重因素。
海上遇險的奇特經曆
一個印度動物園主帶著他的家人和動物,搭乘一艘日本貨船移居加拿大,不幸海上遇險,貨船沉沒,最後隻剩下兩個幸存者,一個是園主的16歲的兒子帕特爾,另一個是一隻名叫帕克的孟加拉虎,人、虎同在一隻小救生艇裏,在無邊的大海上漂流了227天。
這的確是一個奇特的故事。海上生存已是難事,況且還要對付那頭老虎。然而,恰恰是這頭老虎,成了讓帕特爾活下來的救星。
失事之初,帕克的確是帕特爾麵臨的頭等難題。一開始,船上剩有四隻動物,鬣狗吃了斑馬和猩猩,老虎又吃了鬣狗,下一個該輪到帕特爾了。因此,他一心盤算如何殺死老虎。
但帕克在飽食之後的表現使他改變了主意。它專注地看著他,發出哼哼聲。作為動物園主的兒子,耳濡目染的經驗使他理解了這種友好的表示,做出了馴服它的決定。
馴虎的關鍵是保證其飲食,這使他有大量事情要做,忙於釣魚、捕殺海龜、使用海水淡化器等。忙碌使他免於精神崩潰。如果沒有帕克,他將獨自麵對絕望,那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敵人。
可是,不要以為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獸相愛的浪漫童話,結束的場景無情地粉碎了這個錯覺。船終於漂到了大陸,帕克躍到岸上,徑直走向叢林,沒有看帕特爾一眼。它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叢林,然後,向前走去,永遠從帕特爾的生活中消失了。
其實,帕克始終是一頭猛獸,最後仍然如此,產生錯覺的是我們,還有帕特爾。他哭了,無法理解在經曆了漫長的患難與共之後,帕克怎麼能如此無所謂地離他而去。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適時地調整好“期望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行動,及時地根據此時此地和彼時彼地情況的變化,來適時地采取相應變通措施,才可以減少失敗,避免挫折感。
貝索斯終生難忘的一句話
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公司的總裁傑夫·貝索斯,小時候經常在暑假隨祖父母一起開車外出旅遊。
10歲那年,貝索斯又隨祖父祖母外出旅遊。旅遊途中,他看到一條反對吸煙的廣告上說,吸煙者每吸一口煙,他的壽命便縮短兩分鍾。正好貝索斯的祖母也吸煙,而且有著30年的煙齡,於是,貝索斯便自作聰明地開始計算祖母吸煙的次數。
計算的結果是:祖母的壽命將因吸煙而縮短16年。當他得意地把這個結果告訴祖母時,祖母傷心地放聲大哭起來。
祖父見狀,便把貝索斯叫下車,然後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祖父的這句話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幾個字,卻令貝索斯終生難忘。從那以後,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誨做人。
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想表現出自己的聰明並不難;而做一個仁愛的人,比做一個聰明的人更困難,也更明智。
這裏絕對沒有老鼠
因為住屋有油漆味,戴維到附近一家很清靜的小旅館去避居幾日。他帶的行李隻是一個裝著兩雙襪子的雪茄煙盒,另有一份舊報紙包著一瓶酒,以備不時之需。
午夜左右,戴維忽然聽到浴室中有一種奇怪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出來了一隻小老鼠,它跳上鏡台、嗅嗅他帶來的那些東西。然後又跳下地,在地板上作了些怪異的老鼠體操,後來它又跑回浴室,塞塞窣窣,不知忙些什麼,終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戴維對打掃房間的女服務員說:“這間房裏有老鼠,膽子很大,吵了我一夜。”
女服務員說:“這旅館裏沒有老鼠。這是頭等旅館,而且所有的房間都剛剛油漆過。”
戴維下樓時對電梯司機說:“你們的女服務員倒真忠心。我告訴她說昨天晚上有隻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說那是我的幻覺。”
電梯司機說:“她說的對!”
戴維的話一定被他們傳開了。櫃台服務員和門衛在戴維走過時都用怪異的眼光看他:此人隻帶兩雙襪子和一瓶酒來往旅館,偏又在絕對不會有老鼠的旅館裏看見了老鼠!
無疑,戴維的行為替他博得了近乎荒誕的評語,那種嬌慣任性的孩子或是孤傲固執的老人病夫所常得到的評語。
第二天晚上,那隻小老鼠又出來了,照舊跳來跳去,活動一番。戴維決定采取行動。
第三天早晨,戴維到店裏買了隻老鼠籠和一小包鹹肉。他把這兩件東西包好,偷偷帶進旅館,不讓值班的員工看見。第四天早上他起床時,看到老鼠在籠裏,既是活的,又沒有受傷。戴維不準對任何人說什麼,隻打算把它連籠子提到樓下,放在櫃台上,證明自己不是無中生有地瞎說。
但在當他走出房門時,他忽然想到:“慢著!我這樣做,豈不是太無聊,而且很討厭?是的!我所要做的是爽爽快快證明在這個所謂絕對沒有老鼠的旅館裏確實有隻老鼠,從而一舉消滅它。我以雪茄煙盒裝兩雙襪子,外帶一瓶酒(現在隻剩空瓶子了)來住旅館而博得怪人畸行的光彩。我這樣做,是自貶身價,使我成為一個不惜以任何手段證明我沒有錯的器量窄狹、迂腐無聊的人……”
想到這兒,戴維趕快輕輕走回房間,把老鼠放出,讓它從窗外寬闊的窗台跑到鄰屋的屋頂上去。
半小時後,他下樓退掉房間,離開旅館。出門時把空老鼠籠遞給侍者。廳中的人都向戴維微笑點頭,看著他推門而去。
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無關緊要的爭論。在很多情況下,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傷害別人的麵子,犧牲你的人緣,是值不得的。
一道算術題的答案
孔子東遊列國,有一天看到兩個獵人正在指手畫腳,好像為了一件事而爭論得麵紅耳赤,唾沫橫飛。
孔子便詢問他們在爭論什麼,原來是為了一道算術題。矮個兒說三八等於二十四,高個兒堅持說三八等於二十三,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以至於幾乎動起武來。
最後,兩人打賭請一個聖賢做裁定,如果誰的答案正確,對方就將一天的獵物給勝者。
這時,孔子來到他們的跟前。兩人請聖人裁定。
孔子竟然叫認為三八等於二十四的矮個兒將獵物交給說三八等於二十三的高個兒獵人。高個兒拿著獵物走了。這樣裁判,矮個兒當然不能答應。
他氣憤地說:“三八二十四,這是連小孩子都不爭論的真理,你是聖人,卻認為三八等於二十三,看樣子也是徒有虛名啊!”
孔子笑道:“你說的沒錯,三八等於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堅持真理就行了,幹嘛還要與一個根本就不值得認真對待的人討論這種不用討論也再明顯不過的問題呢?”
矮個兒獵人似有所省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那個人雖然得到了你的獵物,但他卻得到了一生的糊塗;你是失去了獵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訓!”
矮個兒獵人聽了孔聖人的話,點了點頭。
做人要難得糊塗,過分的精打細算,有時仍抵不過天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妨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做人。要做到糊塗確實不易,這不僅需要有一定的修養,還需要有一定的雅量。
一個急中生智的醫生
意外地,一隊探險者沒來得及趕在日落前離開,他們被留在了南極,留在了極夜。
雖說有足夠的食物與生活必需品,可整整一個多月,這兒將隻有黑夜沒有白晝,冰天雪地,生靈絕跡,與世隔絕,與光明隔絕。人,能挨得過去嗎?
寂寞與枯燥終於讓他們難以忍受,他們覺得自己都快發瘋了。
這時,真的就有一個人發瘋了。他那抑鬱的狀態十分可怕,不吃不睡,整個人像南極的冰原一樣被封凍死寂。
大家著急地圍著勸慰,你一言我一語。忽然發現,隻要有人對他說話,他的症狀就會緩解一些,要是有人講起一個好聽的故事,他的表情就明顯地生動起來。於是規定,每人一天,輪流為病人講故事,沒輪到的日子就自個兒去編。
千姿百態,千奇百怪。為了幫助同伴擺脫困厄,每個人都發揮了有生以來最大的想像力、創造力。那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且,總是異想天開。
接下去的事情就很容易想像了。在那麼多美麗故事的治療下,病人逐漸好轉,他們終於互相攙扶著,熬過了漫漫極夜。
後來大家才發現,“發瘋的”探險隊員其實不是病人,他是一個急中生智的醫生。當時他清楚地知道,若再不采取措施,大家的精神遲早都會崩潰的。所以,他率先“瘋”了。
在生活中,為了實現某種目標,為了更好地團結協作,我們可能需要扮演各種角色。
得寸進尺的駱駝
在風沙彌漫的大沙漠裏,駱駝在四處尋找能避風休息的地方。可是方圓幾十裏根本就不見人煙,它差不多走了兩個小時,終於找到了一頂帳篷,可是,帳篷是別人的。
最初,駱駝哀求說:“好心人,我的頭都凍僵了,讓我把頭伸進來暖和暖和吧!”
這個人可憐它,答應了。
過了一陣子,駱駝又說:“好心人,我的肩膀都凍麻木了,讓我再進來一點吧!”
這個人可憐它,又答應了。接著,駱駝不斷地提出要求,想把整個身體都放進來。
這個好心人有點猶豫了,一方麵,他害怕駱駝粗大的鼻孔;另一方麵,外麵的風沙那麼大,他好像也需要這樣一位夥伴和他共同抵禦風沙和危險。於是,他有些無可奈何地背轉身去,給駱駝騰出更多的位子。
等到駱駝完全恢複精神並且可以掌握帳篷的控製權的時候,它很不耐煩地說:“好心人,這頂帳篷如此狹小,以致連我轉身都很困難,你就給我出去吧!”
為人處世必須要把握好分寸,千萬不要得寸進尺,以至喧賓奪主,否則,就容易碰壁。
所有的乘客都煩了
公共汽車上人不多,但也沒有空位子,有幾個人還站著,吊在拉手上晃來晃去。
一個年輕人,身旁有幾個大包,手裏拿著一張地圖在認真研究著,眼裏不時露出茫然的神色。他猶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問售票員:“去頤和園應該在哪兒下車啊?”售票員是個短頭發的小姑娘,正剔著指甲縫呢。她抬頭看了一眼小夥兒,說:“你坐錯方向了,應該到對麵往回坐。”
要說這些話也沒什麼,錯了,小夥兒下站下車到馬路對麵去坐也就是了,但是售票員可沒說完,她又說:“拿著地圖都看不明白,還看個什麼勁兒啊!”
外地小夥兒可是個有涵養的人,他嘿嘿笑了笑。旁邊有個大爺可聽不下去了,他對外地小夥兒說:“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換904也能到。”要是他說到這兒也就完了,那還真不錯,既幫助了別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爺又說了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哪,沒一個有教養的!”
站在大爺旁邊的一位小姐不愛聽了:“大爺,不能說年輕人都沒教養吧,沒教養的畢竟是少數嘛!”這位小姐顯得真有教養——要不是又說了那最後一句話:“就像您這樣上了年紀看著挺慈祥的,不也有很多不幹好事的嗎?”
馬上就有幾個老年人指責起了那位小姐……
這麼吵著鬧著車可就到站了。車門一開,售票員小姑娘說:“都別吵了,該下車的趕快下車吧,別把自己正事兒給耽誤了。……再吵下去車可不走了啊!煩不煩啊!”
煩!不僅她煩,所有乘客都煩了!罵售票員的,罵外地小夥兒的,罵那位小姐的,罵天氣的……別提多熱鬧了!
那個外地小夥兒一直沒有說話,最後他實在受不了了,大叫道:“別吵了!都是我的錯,我自己沒看好地圖,讓大家跟著都生一肚子氣。大家就算給我麵子,都別吵了行嗎?”聽到他這麼說,當然車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聲音很快平息下來。可誰也想不到這小夥兒又來了一句話:“早知道北京人都是這麼一群不講理的王八蛋,我還不如不來呢!”
某些時候,多說一句話,可能暫時舒服些,但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煩惱卻常常維持幾天。與其這樣,在無關緊要的時候,何不少說一句呢!
經驗豐富的師父和年輕的學生
有位剛剛退休的資深醫生,醫術非常高明,退休後自己開了個診所,許多年輕的醫生都前來求教,要求投在他的門下。資深醫生選了其中一位年輕的醫生,幫忙看診,兩人以師徒相稱。應診時,年輕醫生成為得力助手,資深醫生理所當然是年輕醫生的導師。
由於兩人合作無間,求診所看病的患者與日俱增,診所名聲很好。為了分擔門診時越來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醫生師徒決定分開看診。
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較嚴重的,由師父出馬。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掛號時指明醫生徒弟看診的病患者,比例明顯增加。起初,醫生師父不以為然,心中也高興:“小病都醫好了,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病患減少,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人的病情很嚴重,但在掛號時仍堅持要讓醫生徒弟看診,對此現象他百思不解。
還好,醫生師徒兩人彼此信賴,相處時沒有心結,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製度,所以醫生師父並沒有往壞處想,也就不至於懷疑醫生徒弟從中搞鬼、故意搶病人的。
“可是,為什麼呢?”師父問一位學者,“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我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登在新聞報紙上的版麵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學者來到徒弟的診所深入觀察。本來,學者想佯裝成患者,後來因為感冒,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他的診所就醫,順便看看問題出在哪裏。
初診掛號時,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並沒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號。
複診掛號時,就有點學問了,學者發現很多病人都從師父那邊轉到醫生徒弟的診室。問題就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醫生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較長,有些病人在等候區聊天,交換彼此的看診經驗,呈現出“門庭若市”的場麵,讓一些對自己病情較沒有信心的患者趨之若鶩。
更有趣的發現是,醫生徒弟的經驗雖然不夠豐富,但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和病人的溝通較多、也較深入。而且很親切、很客氣,也常給病人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啦!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類似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醫生師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毋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裏,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仿佛對病人的苦痛漸漸麻痹,缺少同情心。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者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當學者向醫生師父提出這些觀點時,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對呀!我自己怎麼都沒有發現!”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千萬不要在無意中擺出盛氣淩人的姿態,而讓別人覺得你高高在上,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法沃爾斯基的巧計
法沃爾斯基是前蘇聯現代藝術家和寫生畫家,被譽為“蘇聯人民藝術家”。他是現代木刻藝術學校的創始人,曾做過建造紀念碑的建築師和劇院美術師。法沃爾斯基作品的特點是含義雋永、形象鮮明,在木刻藝術上更是鬼斧神工,於1962年被授予列寧獎金。
然而,每當法沃爾斯基給一本書畫完插圖後,他總是在其中一幅畫的角上不倫不類地畫上一隻狗不可。毫無疑問,美術編輯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爾斯基卻固執己見,與編輯爭論不休,非要保留這隻狗。當爭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非常激烈了,法沃爾斯基就做出了讓步,把畫麵上的狗塗掉。到這個地步,一般來說,美術編輯的憤怒也就煙消雲散了,絕不會再提出什麼別的要求。因為編輯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也就心滿意足了:編輯的任務無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滿意的是法沃爾斯基本人,他的巧計成功了——畫將以他所擬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沒有編輯所詛咒的那條用做誘餌的狗,編輯說不定還要在畫上改什麼呢!
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肯動腦的人就容易在各種分歧中占據主動地位。
笑天下可笑之人
清代有名的經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畢秋帆是江蘇鎮江人,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相媲美的《續資治通鑒》就是他編纂的。
乾隆三十八年,畢秋帆任陝西巡撫。赴任的時候,經過一座古廟,畢秋帆進廟內休息。一個者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經,人報巡撫畢大人來了,這個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開口,隻顧念經。畢秋帆當時隻有40出頭,英年得誌,自己又中過狀元,名滿天下,見老和尚這樣傲慢,心裏很不高興。老和尚念完一卷經之後,離座起身,合掌施禮,說道:“老衲適才佛事未畢,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畢秋帆說:“佛家有三室,老法師為三寶之一,何言疏慢?”
隨即,畢秋帆上坐,老和尚側坐相陪。
交談中,畢秋帆問:“老法師誦的何經?”
老和尚說:“《法華經》。”
畢秋帆說:“老法師一心向佛,摒除俗務,誦經不輟,這部《法華經》想來應該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彌陀佛’?”
老和尚聽了,知道畢秋帆心中不滿,有意出這道題難他,不慌不忙,從容地答道:“老袖資質魯鈍,隨誦隨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屢考屢中,一部《四書》想來也應該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畢秋帆聽了不覺大笑,對老和尚的回答極為讚賞。
獻茶之後,老和尚陪畢秋帆觀賞菩薩殿宇,來到一尊歡喜佛的佛像前,畢秋帆指著歡喜佛的大肚子對老和尚說:“你知道他這個大肚子裏裝的是什麼嗎?”
老和尚馬上回答:“滿腹經綸,人間樂事。”
畢秋帆不由連聲稱好,因而問他:“老法師如此捷才,取功名容易得很,為什麼要拋卻紅塵,皈依三寶?”
老和尚回答說:“富貴如過眼煙雲,怎麼比得上西方一片淨土!”
兩人又一同來到羅漢殿,殿中18尊羅漢各種表情,各種姿態,栩栩如生。畢秋帆指著一尊笑羅漢問老和尚:“他笑什麼呢?”
老和尚回答說:“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畢秋帆一頓,又問:“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說:“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貪戀富貴的人,可笑;倚勢淩人的人,可笑;鑽營求寵的人,可笑;阿諛逢迎的人,可笑;不學無術的人,可笑;自作聰明的人,可笑……”
畢秋帆越聽越不是滋味,連忙打斷他的話,說道:“老法師妙語連珠,針砭俗子,下官領教了。”說完深深一揖,便帶領仆從離寺而去。
從此,畢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別人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為人處世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總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高看自己小看別人。做人要謙和、寬厚,千萬不可恃才傲物。
處在相撞的航線上
弗蘭克·科克講述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曆:
兩艘派赴集訓分艦隊的戰艦數天來一直冒著惡劣的天氣在海上航行。我在領頭的一艘軍艦上服役,夜幕降臨之際,我正在艦橋上值班。此時團團濃霧密布天空,能見度極差,所以艦長仍留在艦橋上關注著所有的活動。
天黑後不久,艦橋一翼的監視哨報告說:“燈光,在船首右舷方位。”
“那是活動的還是不動的船尾?”艦長喊道。監視哨回答:“不動,艦長。”這意味著我們與那條船處在危險的相撞航線上。於是,艦長對信號兵喊道:“發信號給那條船:我們處在相撞的航線上,請將航向轉20度!”
信號回來了:“還是你轉20度為好。”
艦長說:“發信號,我是艦長,請轉20度。”
“我是一名二級水手,”對方回答說,“你最好轉20度。”
此時,艦長暴跳如雷,他怒氣衝天地喊道:“發信號,我是軍艦,將航線轉20度。”
閃爍著的燈光打了回來:“我是燈塔。”
我們轉了航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曾經試圖讓“燈塔”改變航向啊!
《菜根譚》上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讓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快樂的方法)。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謙卑就會帶來個人的身心愉快,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宋太宗時期,有人上奏說在汴河從事水運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運官貨到其他地方賣,影響到周圍的一些人,眾人頗有微詞。聽了這話,太宗向左右說:“要將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這就像以東西堵塞鼠洞一樣無濟於事。對此,不可以過於認真,隻須將有些做得過分、影響極壞的首惡分子懲辦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挾私行為,隻要他沒有妨礙正常公務,就不必過分追究了。總之,這樣做也是為了確保官運物資的暢行無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呂蒙正也表示讚同,他說:“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慣小人的所作所為,如過分追究,恐有亂生。不若寬容之,使之知禁,這樣才能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從前,漢朝的曹參對司法與市場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認為在處理善惡的執法量刑上應該有彈性,要寬嚴適度。謹慎從事,必然能使惡人無所遁形。這正如聖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呂蒙正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素以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而出名。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麵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忿忿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麼損失呀。”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氣量大。
做人做事還是寬容些好。我國有句古訓:“欲樂,莫過於善。”這裏的善就包含了寬容和豁達的意思。寬容和豁達是聯係社會的金鏈,隻有寬容,才能讓所有的人和諧共處。
一位家境破落的老先生
有一家賣布丁的商店,每年到聖誕節的時候就將許多美味布丁擺放成一排。你可以選擇最適合你口味的布丁,他們甚至還允許你先品嚐,然後再作決定。
海特常常想,會不會有些根本不打算買布丁的人利用這個優惠的機會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員提出了這個問題,才得知的確有這樣的事情。
“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她說,“他幾乎每星期都來這兒嚐一嚐每一種布丁,盡管他從來不買什麼,而且,我懷疑他永遠也不會買。我從去年、甚至前年就記住他了。唉,如果他想來就讓他來吧,我們也歡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商店可讓他去品嚐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確實需要這樣,我想大家都不會在乎的。”
就在她正跟海特說話的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先生一瘸一拐地來到櫃台前,開始興致勃勃地仔細打量起那一排布丁。
“哎,那就是我剛剛跟你說的那位先生,”女店員輕輕地對海特說,“現在你就看著他好了。”說完,又轉身對老先生說:“您想嚐嚐這些布丁嗎,先生?您就用這把調羹好了!”
這位老先生衣著破舊,但很整潔。他接過調羹,開始急切地一個接一個地品嚐布丁,隻是偶爾停下來,用一塊大大的手絹擦擦他發紅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絹已經完全破了。
“這種不錯。”
“這種也很好,但稍稍油膩了一點。”
海特想:看起來,他真誠地相信自己最終會買下一個布丁,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在欺騙商店。可憐的老頭!也許他過去有錢來挑選自己最愛吃的布丁,如今他已家境破落,所能做到的也隻是這樣品嚐品嚐了。
海特突然動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說:
“對不起,先生,能賞個臉嗎?讓我為您買一隻布丁吧,這會讓我深感欣慰的。”
聽完海特的話,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後一跳,熱血衝上他那布滿皺紋的臉。
“對不起,”他說,他的神態比海特根據其外表想像出的還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並不相識,您肯定是認錯人了。”
說完,老先生當機立斷,轉身對女店員大聲說道:“勞駕,把這隻布丁替我包紮好,我要帶走。”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貴的一隻布丁。
女店員從架子上取下布丁,開始打包。這時,他掏出一隻破舊的黑色小皮夾子,開始數起他那些零散而少的得憐的錢來,然後便將它們放到櫃台上。
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對方的麵子。即使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方式,給對方留足麵子。
想人之所想的小店老板
從很小時候,比爾就經常跟著媽媽光顧海德先生的糖果店。那是一間擺了滿許多1分錢就買得到手的糖果的可愛鋪子。
每次跟媽媽走進這家糖果店,看著一大堆富於吸引力的美味排列在自己的麵前,要從其中選擇一種,比爾覺得實在傷腦筋。每一種糖,要先想像它是什麼味道,決定要不要買,然後才能考慮第二種。海德先生把挑好的糖裝入小白紙袋時,比爾心裏總有短短一陣的悔痛。也許另一種糖更好吃吧?或者更耐吃?
“看看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可以買。”媽媽幾乎每次都這樣一麵說,一麵領著比爾走到那長長的玻璃櫃前麵,那個老人也同時從簾子遮著的門後麵走出來。母親站著和他談了幾分鍾,比爾則對著眼前所陳列的糖果狂喜地凝視。
那時候比爾還不知道錢是什麼東西。他隻是望著母親給人一些什麼,那人就給她一個紙包或一個紙袋。慢慢地,比爾的心裏也有了交易的觀念。
這一天,6歲的小比爾想起一個主意。他背著媽媽獨自走進小店,走向陳列糖果的玻璃櫃。
這一邊是發出新鮮薄荷芬芳的薄荷糖。那一邊是軟膠糖,顆顆大而鬆軟,嚼起來容易,外麵撒上亮晶晶的沙糖。另一個盤子裏裝的是做成小人形的巧克力糖。後麵的盒子裏裝的是大塊的硬糖……
比爾選了很多種想來一定很好吃的糖。海德先生俯過身來問他:“你有錢買這麼多嗎?”
“哦,有的,”比爾答道,“我有很多錢。”他把拳頭伸出去,把五六隻用發亮的錫箔包得很好的櫻桃核放在海德先生的手裏。
海德先生站著向他的手心凝視了一會,然後又把比爾打量了很久。
“還不夠嗎?”比爾擔心地問。
“我想你給我給得太多了。”海德先生回答說,“還有錢找給你呢。”他走近那老式的收款機,把抽屜拉開,然後回到櫃台邊俯過身來,放兩分錢在比爾伸出的手掌上。
20年之後的今天,比爾還會想起那些誘人的糖果,想起當時海德先生的言行。
現在,海德先生已經是擁有8家連鎖店的大老板了,因為他童叟無欺,想人之所想,因此,生意越做越好。
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於經營者來說同樣很重要。在生活中,你隻要肯於施愛,毋需刻意追求,好運自然會光顧到你的頭上——愛人者人恒愛之。
這代表一束花
有一個人在擁擠的車潮中駕車緩緩前進,在等紅燈時,一個衣服襤褸的小男孩,敲著車窗問他要不要買花,他拿出兩美元,由於綠燈已亮,而後麵的人正猛按喇叭催著,因此他粗暴地對正問他要什麼花的男孩說:“什麼顏色都可以,你隻要快一點就好。”
那男孩十分禮貌地說:“謝謝你,先生。”
在開了一小段路後,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無禮的態度,卻得到對方如此有禮的回應,他把車停在路邊,回頭走向孩子表示歉意,並且又給了他兩美元,要他自己買一束花送給喜歡的人,這個孩子笑了笑,並道謝接受。
當他回去發動車子時,發現車子出了故障,動也動不了,在一陣忙亂後,他決定步行找拖吊車幫忙,正在思索時,一輛拖吊車已經迎麵駛來,他大為驚訝,司機笑著對他說:“有一個小孩給了我4美元,要我開過來幫你,並且還寫了一張紙條。”他打開一看,上麵寫著:“這代表一束花”。
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給人一束玫瑰,會留下一縷芬芳。你的一份善意如果不能得到立即的回報,內心的關懷也是最好的報答。
年銷售壽險超過10億美元的人
保險推銷員甘道夫年輕時,拜訪過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商。在他家裏,甘道夫看到許多徽章及獎杯。於是,甘道夫問他:
“這些徽章和獎杯是如何得來的?”
“我曾獲得美國最佳書商的稱號。”
“你是如何成為第一名的?”
“因為我知道神奇的格言。”
“什麼神奇的格言?”
“我會向客戶說‘我需要你的幫助’。當你誠心誠意地向別人求助時,沒有人會說不。”
“你要求什麼幫助?”
“我請他給我3個朋友的名字。”
甘道夫知道了這位先生當年成功的秘密,這位先生是向客戶索求3個被推薦的名單,為什麼是3個?而不是5個,10個呢?根據心理學家分析說,人們習慣性用“三”來思考,此外,很少人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
一句“我需要你的幫助”的確幫了甘道夫許多忙,在取得3個朋友的名字之後,甘道夫會向客戶了解他的朋友的年齡、經濟狀況,然後在離開之前甘道夫會對客戶說:
“你會在下周前與他們見麵嗎?如果會,你願不願意向他們提起我的名字?或者是,你會不會介意我提到你的名字呢?我會用我與你接觸的方式,與他們接觸。”
“我需要你的幫助”的確是一個好方法。甘道夫牢牢記住這句話,因為很多人都願意提供這種微不足道的幫助,他的客戶群像滾雪球一樣擴大,通過真誠的交往和不懈的努力,甘道夫終於成為曆史上第一位一年內銷售超過10億美元壽險的成功人士。
了解人的心理需求在與人交往時是非常有用的。人人都需要認同,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欲望。當你用低姿態誠懇地求助時,對方一定會做出積極的響應。
吉拉德的一次深刻的體驗
美國汽車推銷之王喬·吉拉德曾有過一次深刻的體驗。一天,某位名人來向他買車,他推薦了一種最好的車型給他。那人對車很滿意,並掏出1萬美元現鈔,眼看就要成交了,對方卻突然變卦而去。
喬為此事懊惱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點,他忍不住打電話給那人:“您好!我是喬·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經向您介紹一部新車,眼看您就要買下,卻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非常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但是我檢討了一下午,實在想不出自己錯在哪裏了,因此特地打電話向您討教。”
“真的嗎?”
“肺腑之言。”
“很好!你在用心聽我說話嗎?”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兒子吉米即將進入密執安大學念醫科,我還提到我兒子的學科成績、運動能力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毫無反應。”
喬不記得對方曾說過這些事,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喬認為已經談妥那筆生意了,他不但無心聽對方說什麼,而且在聽辦公室內另一位推銷員講笑話。
這就是喬失敗的原因:那人除了買車,更需要得到對於一個優秀兒子的稱讚。喬·吉拉德恰恰沒有“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與行動”,他隻是想當然地以為已經成交了。
獲得駕馭人的卓越能力的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同情的心理,豎起耳朵傾聽他們的談話。你隻要認真傾聽,他們就會做出積極的回應。
鷹王和鼴鼠
鷹王和鷹後從遙遠的地方飛到遠離人類的森林。它們打算在密林深處定居下來,於是就挑選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葉茂的橡樹,在最高的一枝樹枝上開始築巢,準備夏天在這兒孵養後代。
鼴鼠聽到這個消息,大著膽子向鷹王提出警告:“這棵橡樹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幾乎爛光了,隨時都有倒掉的危險。你們最好不要在這兒築巢。”
嘿,這真是咄咄怪事!老鷹還需要鼴鼠來提醒?你們這些躲在洞裏的家夥,難道能否認老鷹的眼睛是銳利的嗎?鼴鼠是什麼東西,竟然膽敢跑出來幹涉鳥大王的事情?
鷹王根本不理睬鼴鼠的勸告,立刻動手築巢,並且當天就把全家搬了進去。不久,鷹後孵出了一窩可愛的小家夥。
一天早晨,正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外出打獵的鷹王帶著豐盛的早餐飛回家來。然而,那棵橡樹已經倒掉了,它的鷹後和它的子女都已經摔死了。
看見眼前的情景,鷹王悲痛不已,它放聲大哭道:“我多麼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當成了耳邊風,所以,命運就對我給予這樣嚴厲的懲罰。我從來不曾料到,一隻鼴鼠的警告竟會是這樣準確,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輕視從下麵來的忠告是愚蠢的,”謙恭的鼴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樹根十分接近,樹根是好是壞,有誰還會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小看任何普通人的作用,也不要忽視任何小人物的忠告。
用濕木料蓋的房子容易倒塌
宋國大夫高陽應為了興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內砍伐了一批木材。這批木材剛一運到宅基地,他就找來工匠,催促他們即日動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橫七豎八堆放的木料還是些連枝杈也沒有收拾幹淨的、帶皮的樹幹。樹皮脫落的地方,露出光澤、濕潤的白皙木芯;樹幹的斷口處,還散發著一陣陣樹脂的清香。用這種木料怎麼能馬上蓋房呢?所以工匠對高陽應說:“我們目前還不能開工。這些剛砍下來的木料含水太多、質地柔韌、抹泥承重以後容易變彎。初看起來,用這種木料蓋的房子與用幹木料蓋的房子相比,差別不大,但是時間一長,還是用濕木料蓋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陽應聽了工匠說的話以後,冷冷一笑。他自作聰明地說:“依你所見,不就是存在一個濕木料承重以後容易彎曲的問題嗎?然而你並沒有想到濕木料幹了會變硬,稀泥巴幹了會變輕的道理。等房屋蓋好以後,過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會變幹。那時的房屋是用變硬的木料支撐著變輕的泥土,怎麼會倒塌呢?”工匠們隻是在實踐中懂得用濕木料蓋的房屋壽命不長,可是真要說出個詳細的道理,他們也感到為難。因此,工匠隻好遵照高陽應的吩咐去辦。雖然在濕木料上拉鋸用斧、下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還是克服種種困難,按尺寸、規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後,一幢新房屋就落成了。
開始那段日子,高陽應對於很快就住上了新房子頗感驕傲。他認為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結果。可是時間一長,高陽應的這幢新屋越來越往一邊傾斜。他的樂觀情緒也隨之被憂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陽應一家怕出事故,從這幢房屋搬了出去。沒過多久,這幢房子終於倒塌了。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多征求別人的意見,多借鑒別人的經驗,尊重實踐經驗和客觀規律,而不能主觀蠻幹,否則,沒有不受懲罰的。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否定
有一次,鬆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6個人都點了牛排。等6個人都吃完主餐,鬆下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別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
助理注意到,鬆下的牛排隻吃了一半,心想一會的場麵可能會很尷尬。
主廚來時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請自己的客人來頭很大。
“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主廚緊張地問。
“烹調牛排,對你已不成問題,”鬆下說,“但是我隻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廚與其他的5位用餐者困惑得麵麵相覷,大家過了好一會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我想當麵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就倒掉,心裏會難過。”
如果你是那位主廚,聽到鬆下先生的如此說明,會有什麼感受?是不是覺得備受尊重?客人在旁聽見鬆下如此說,更佩服鬆下的人格並更喜歡與他做生意。
又有一次,鬆下對一位部門經理說:“我個人要做很多決定,並要批準他人的很多決定。實際上隻有40%的決策是我真正認同的,餘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覺得過得去的。”
經理覺得很驚訝,假使鬆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決就行了。
“你不可以對任何事都說不,對於那些你認為算是過得去的計劃,你大可在實行的過程中指導他們,使他們重新回到你所預期的軌道。我想,一個領導人有時應該接受他不喜歡的事,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否定。”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盡量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努力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這樣,他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支持。
不服輸的青年畫家
有一位青年畫家,在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裏,靠畫人像維生。一天,一個富人經過這裏,看他的畫工細致,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裏起了歹念,欺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勞金。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對沒有人買,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
於是富人賴賬,他說隻願花3000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呆住了,他從來沒有遇碰過這種事,心裏有點慌,費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我隻能花3000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嗦了。”富人認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3000元,賣不賣?”
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20倍的代價。”
“笑話,20倍,是20萬元!我才不會笨得花20萬買這幅畫。”
“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那個富人呢?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他說的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有一件事好奇怪!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不二價,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20萬。好笑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富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這件事對自己的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20萬買回那幅人像畫。青年畫家憑著一股不服輸的誌氣,讓富人低了頭。
人活著要爭氣,不要泄氣。當別人有意和你為難、故意想占你的便宜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抓住對方的要害,進行針鋒相對的抗爭。
是你自己多管閑事
有一個小和尚非常苦惱,因為師兄師弟們老是說他的閑話。
無所不在的閑話,讓他無所適從。
念經的時候,他的心不在經上,而是在那些閑話上。他跑去向師父告狀:“師父,他們老說我的閑話。”師父雙目微閉,輕輕說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說閑話。”
“他們瞎操閑心。”
小和尚不服。
“不是他們瞎操閑心,是你自己瞎操閑心。”
“他們多管閑事。”
“不是他們多管閑事,是你自己多管閑事。”
“師父為什麼這麼說?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操閑心、說閑話、管閑事,那是他們的事,就讓他們說去,與你何幹?你不好好念經,老想著他們操閑心,不是你在操閑心嗎?老說他們說閑話,不是你在說閑話嗎?老管他們說閑話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閑事嗎?……”
話未說完,小和尚茅塞頓開。
愛說閑言碎語是某些庸人的陋習,如果對這些閑話采取豁達和漠視的態度,你的生活就會更加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