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性的優點全集》(5)

《物種起源》reference_book_ids":[7280731566794345491,7257371397461118013,7293416252188396607,6959122740787825671,7280731568161688634,7263389528902077452,6931966736845523982,7280731566815317007,7176958861872466999,729976616826752516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四篇 七種方法,避免情緒挫傷

1 永存的合作與競爭

卡耐基名言

個體良性競爭的形成,憑借的是個體與集體關係的順利發展,也憑借著一種良好的互相合作的關係。

人是以群體生活為主的,一個孤立的人不可能存在於社會上,而人類的發展就是社會的發展,它一定會存在合作和競爭。

動物界有一條不變的規則就是合作。如,單個的螞蟻力量並不驚人,可是由成千上萬的螞蟻組成的蟻群,力量卻能夠毀掉千裏長堤。動物界中,螞蟻可以說是最懂合作的重要性。

英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點燃一盤蚊香,放進一個蟻穴。最初,穴中的螞蟻非常慌亂,20秒後,螞蟻開始嚐試滅火。一隻螞蟻把蟻酸噴在燃點上,然而,單個螞蟻噴出的蟻酸是極少的。因此,有很多勇敢的螞蟻葬身火海。可是後邊的螞蟻繼續擁上來,不到一分鍾,火就被撲滅了。活下來的螞蟻馬上把死去的螞蟻屍體搬到近處的一塊“墓地”,並在上麵覆蓋了一層薄土。

過了1個月,這個科學家又點燃了一根蠟燭,將蠟燭放進了蟻穴開始觀察。雖然這次的火很大,可是這群螞蟻因為有了上一次的滅火經驗,並沒有像上次那樣慌張,它們很快有組織地共同作戰,不到一分鍾,燭火被撲滅了,螞蟻卻沒有一隻受傷的。科學家對此感到很驚異。

螞蟻在火勢蔓延時,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隻顧自己逃生,而是很多螞蟻團結合作,而後像雪球那樣滾動,從火海中逃走了。而被火燒到的那些最外邊的螞蟻,就會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這響聲就像那些為逃出去而犧牲的螞蟻的悲慘呼喊。

一個老人也講了一個螞蟻的故事。他說:

螞蟻極有靈性。在一年發大水時,我看到過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我發現在波濤之中,有一個像籃球那麼大的黑球。等那個黑球漂到近處,我看到那竟然是一大團螞蟻聚成的蟻球。外邊的螞蟻在波濤中不斷被大水衝走,然而這個蟻球太大了,沒有被衝走的螞蟻依然緊抱在一塊。沒過多長時間,靠岸的螞蟻球就好像登陸艦上的戰士一樣,一層一層地展開,快速整齊地一排排衝上了堤岸。而那些犧牲了的螞蟻,則留在了岸邊的水中。這是一個不小的螞蟻團,它們再也爬不上岸了,可是它們仍然緊緊地抱在一起,讓人大為驚異……

俗話說:“駱駝能馱千斤,螞蟻隻背一粒。”可是如果從駱駝和螞蟻的體重來看,駱駝就差多了。

富蘭克林曾經說道:“螞蟻比所有的動物都勤勞,可是螞蟻卻從來不驕傲,不誇耀自己。”這些深刻又精彩的讚譽是非常動人的。當你看到螞蟻在麵臨災難時的大無畏精神和聰明才智後,你就會意識到,這些讚美的話語並不過分。說到這些,我們難道不能從螞蟻的精神中得到更為深刻的啟迪嗎?

亞裏士多德說過,人類天生就是社會型動物。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個人的力量也很難跨越時空的障礙,擺脫環境的因素。所以,人很自然地就具有群體性。人們也很高興加入群體。而群體的力量是可以讓人類擺脫環境束縛的,這就是說,群體使人類的某些設想成為了現實。這就是群體具有的吸引人的魅力。因此說,合作是促進人類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下麵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人類合作的重要性:

瑪格麗特於1943年春來到“老年康複中心”。她因為中風,右手完全沒有了知覺。醫生說,她的右手已經不會康複了,按照醫生的意見,她來這裏做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此處的員工米莉高興地接待了她,帶她看了中心的設施並把她介紹給其他工作人員。米莉非常細心,她十分在意瑪格麗特的心情,她注意到瑪格麗特在參觀鋼琴室時表情很痛苦。

“太太,您怎麼了?”

“不要緊,”瑪格麗特輕聲說,“隻是我看到鋼琴便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隨後,瑪格麗特告訴了米莉她以前輝煌的音樂生涯。米莉認真地聽著,目光一下子就看到了這個黑皮膚的老婦人已經殘廢的右手。

“請您等一下,我很快就回來。”突然,米莉想到了一個奇妙的主意。一會兒,米莉回來了,她身後緊跟著一位身材很小、滿頭白發、戴著厚眼鏡靠助步器走路的老太太。

“這是瑪格麗特,這是露絲。”米莉給她們做了介紹,又笑著說,“露絲也會彈鋼琴,可是她中風後,左手就沒辦法動彈了。瑪格麗特太太左手健全,露絲右手健全,我覺得你們如果合作,肯定能彈出優美的鋼琴曲。”

“你對肖邦降D調華爾茲熟悉嗎?”露絲的目光非常愉悅。瑪格麗特點頭稱是。後來,她們就不再說太多的話,而是配合默契地一起坐在鋼琴前。鍵盤上出現膚色不同的兩隻手。一隻手是黑色的,手指纖長;一隻手是白色的,手指短胖。鍵盤上滑動著一種節奏,一曲動聽的音樂在室內響起來。

從此,她們就一起在鋼琴前彈奏。她們在老年康複中心的合奏還在學校、教堂甚至電視中播出,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她們都是家裏的祖母,又都失去了丈夫獨自居住,都沒有兒子。更為相似的是,兩個人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甘於奉獻。可是,她們沒有另一方的合作,就不會成功。

她們坐在鋼琴前,非常親密,既品味著人生,也享受著肖邦、巴赫、貝多芬的音樂,並通過這種優美的音樂傳遞著她們的感情。露絲能夠感覺到瑪格麗特在說:“雖然我失去了獨自演奏的權利,可是上帝卻給我送來了露絲。”瑪格利特也感覺到露絲在說:“上帝創造了這個奇跡。”

這個故事向我們講了一個明顯的道理,合作才能成功。對於殘疾人來講,這種合作是必要的,正常人也需要這種合作。所以,你如果希望自己有一番成就,就要考慮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如果想成功,一個人要將自己融入一個集體,要自覺主動地維護集體的利益,這樣才會使你的人生健康、順利地發展。

從另外的角度講,人生要發展,就要自立與合群。個體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發展,沒有集體的發展就沒有個體的發展,這就是這節要講的基礎知識,競爭與合作。

作為積極的人生觀,競爭與合作是人生與事業成功的重要方法。在英國,競爭最先用於競賽,對此這樣理解的人是福布斯。他說過,人對人來講是狼。他認為,競爭者“發憤圖強希望自己趕上對手或超過對手”是為了取得成功。這就是他說的競賽的原意。他又說:“假如這種競賽夾雜了自私,就會摻雜一些自私的目的,使雙方敵對,引發損害自己不利於他人的爭鬥。”根據這些,福布斯提出的“契約論”和“自然法”是以保證個人生存為目的,從而約束個人在競爭中的隨意性。“契約論”和“自然法”裏的競爭法則,使競爭所用的手段有了一個界限,盡管這是利己性的,但這個規定實際上是給出了一種合作。因此,積極的競爭屬於良性競爭。

英國學者威廉·湯姆斯早在19世紀時,就對曆史上存在的競爭從功利主義方麵出發進行了分析。威廉認為,競爭是生物界與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規律,個體謀取利益能夠促進個體的前進,是不可缺少的。所說的競爭,就是激發個體的最大才能,勇於爭先,成為群體中的優秀者。同時,競爭也表現出自立、自強的特性,應該肯定這種良好的有意義的競爭。

然而,個體良性競爭的形成,憑借的是個體與集體關係的順利發展,也憑借著一種良好的互相合作的關係。

個體和集體、競爭和合作的心態和意識是需要具備的。日本人在這方麵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一個優秀的日本人,既具有強烈的渴望成功和勝利的精神,還非常注重集體意識,擅長協作。在行為方麵,日本人常常表現出自我表現與克製的統一。

美國史學家埃德蒙·賴紹爾對日本人大加讚揚,他說:“日本人與西方人相比,更具有集體主義意識。並且,比西方人更懂得如何團結合作。”可是,他又強調:“日本人的自我意識十分強烈,即使他自己已經融入到集體中,他也會堅持保持自我意識,這使他們能夠努力拚搏,不斷表現自己,積極向上。”

所以,如果你想讓一個充滿自我意識的人接受你的想法,並和你合作,你就應該記住以下原則:

以合作為基礎,提出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2 人都有善惡兩麵

卡耐基名言

一種好的、足夠強烈的緣由也許會促使你往好的方向發展,到那個時候,你會成為天使;然而一種壞的、足夠強烈的緣由也會導致你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成為惡魔。於是,天使與惡魔之間的鬥爭永遠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曆程中最長久的鬥爭。

赫拉克利特—古希臘哲學家對我們說:“沒有不正義的存在,人們就無法知曉什麼是正義。”所以,每一件事都具有雙重性。我們將正義的符號貼在事態良好的發展方向上;在事態惡化的發展方向上貼上非正義的符號。人類的心理也是如此,一種好的、足夠強烈的緣由也許會促使你往好的方向發展,到那個時候,你會成為天使;然而一種壞的、足夠強烈的緣由也會導致你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成為惡魔。於是,天使與惡魔之間的鬥爭永遠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曆程中最長久的鬥爭。

在洛杉磯銀行曾發生過一場槍戰,或許洛杉磯的市民們還沒有忘記:

一個銀行搶劫犯在搶劫銀行的時候,被警察包圍了。搶劫犯自知走投無路,情急之下,順手抓來了一名人質,他用手槍指著人質的腦袋要挾警察為他讓一條通道。警察四麵包圍著搶劫犯,但是卻不敢向前靠近。

這名搶劫犯拖著被抓住的人質,揮動著手裏的槍往外衝去。忽然,人質發出痛苦的呻吟聲,聲音逐漸變大,最後成了聲嘶力竭的號叫。

原來,這名劫匪在慌亂中劫持的人質是一個孕婦,此時這個孕婦因為受到驚嚇要早產了。鮮血已經從孕婦的衣褲裏浸透出來,情況非常危急。

很明顯,這種情況讓劫匪感到手足無措,他遲疑不決,應該怎麼辦?是放棄人質選擇被警察逮捕,還是繼續把這個孕婦當人質要挾警方實現突圍?如果選擇前者,那就表示他將要度過一段漫長的牢獄生活,但是如果選擇後者,那麼將會有一個新生命就此喪生。這種選擇在常人看來是難以抉擇的。

劫匪的內心也在作著激烈的鬥爭,這是他內心中天使與惡魔之間的角逐,是道德、良知和金錢、邪惡之間的角逐。周圍的警察和民眾都在關注著劫匪的舉動。

最終,惡魔被天使打敗了,劫匪把槍扔在地上,然後舉起了雙手。警察一下子就把劫匪製伏了,在四周的民眾之中居然有一片掌聲響起。

此時,這個孕婦已經無法動彈了。警察們正準備將她送去醫院,這時已經戴上手銬的劫匪突然說道:“請你們等一等可以嗎?我是一個醫生!”劫匪看了一眼身旁的警察,用祈求的語氣繼續說道,“孕婦已經不可能堅持到醫院了,假如現在不趕緊處理的話,她會沒命的。請相信我,我會救活她的!”警察猶豫地注視著他,最後打開了手銬。

幾分鍾以後,四周緊張得足以讓人窒息的氛圍被嬰兒響亮的啼哭聲打破了,一個小生命誕生了,民眾不禁為這個生命高聲歡呼!劫犯舉起滿是鮮血的雙手—這不是充滿罪孽的鮮血,而是一個新生兒的血—臉上流露出職業的滿足和笑容。民眾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謝,卻忘記了他還是一名劫匪。

警察依然在他的手上戴上了手銬,這時他說:“謝謝你們,讓我盡了一個醫生應盡的職責,挽回了一條新生命。我對這條新生命滿懷感激,是他喚醒了我內心的良知,並戰勝了罪惡,此刻,我多麼希望自己不是一個搶劫銀行的罪犯,而是一名合格的醫生。”

我可以保證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洛杉磯市。

你看,這名劫匪所具有的雙重性格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多麼鮮明!哪怕他在瘋狂搶劫的時刻,他的內心仍然存在著無法磨滅的良知,並且正是由於這份良知的存在,使得他完成了一個由罪犯到天使的轉變。

因此,你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牢記:

人類具有雙重性格,既有善良的一麵,也有邪惡的一麵。要善於使用善良的因素,同時也要防止邪惡的導火線被點燃。

3 不被批評之箭中傷

卡耐基名言

1.隻要你認為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就不要理會別人說什麼。

2.林肯說:“隻要我無視別人對我的一切非難,這件事就會適可而止。”

3.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然後撐起傘,遮擋非難的雨滴。

有一次,我前往美國海軍陸戰隊去拜訪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將,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

他跟我說,他年輕的時候,非常渴望一舉成名,也希望自己能夠給所有人都留一個好印象。當時,他隻要聽到任何批判之詞都會非常沮喪。但是,他坦言在海軍陸戰隊的這30年來,他已經變得逐漸堅強起來。他說:“曾經有人用狗、蛇和臭鼬這樣的詞語來批判我,還有一些詛咒專家也對我進行詛咒。我還曾被人用英語詞彙中所有不堪入耳的字眼來侮辱。如今,當有人再次罵我的時候,我會連頭都不回地離開。”

也許是巴特勒對於他人的批判太過麻木了,但是,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把它看得過於重要。記得前幾年的時候,有一位紐約《太陽報》的記者到我的成人授課班采訪,之後他還寫了一篇文章發布出去,文章中對我的工作,甚至是我個人都有很多攻擊性言辭。我當時非常生氣,這完全是對我個人的一種羞辱。我給紐約《太陽報》的執行委員會主席致電,想讓他重新刊載一篇文章,文章必須與事實相符,不能帶有任何攻訐性。我一定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如今,我對當時的行為深感愧疚。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或許有半數讀者壓根兒就沒有看過那篇報道,另外閱讀過這篇文章的半數讀者也隻是隨便看看而已。那些閱讀過的讀者中又有一半的人會在短時間內忘得幹幹淨淨。

我還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會真正在乎其他人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他們從早上睜眼到晚上閉眼隻會考慮自己。他們對於自己一個小頭疼的關切程度也許都要勝過關心你我是死是活。

就算我們被人欺騙、背叛,甚至被人在背後捅了一刀,哪怕那個人是我們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也不可以墮入深淵、顧影自憐。我們反而應該借此事好好提醒自己,因為耶穌也遭受了同樣的事。在他最信賴的12位門徒中,有一個人隻是為了相當於現在19美元的價值就出賣了耶穌。還有一個人三次在公眾場合聲稱自己和耶穌從不相識,甚至還為此事立誓。12個人當中有兩個人背棄了他,這可是相當於六分之一的概率啊!既然耶穌的境遇也隻是這樣而已,身為平凡人的我們又憑什麼認為自己應該有更好的際遇呢?

很長時間以來,我得出一個結論,既然那些不公正的批判無法避免,但至少我還能夠去幹一些更為要緊的事,那就是決定接受還是無視這些批判。

有一點我需要向大家解釋明白,我並沒有對一切批判都置若罔聞,隻是無視那些居心叵測的責罵。我向羅斯福總統夫人請教了這個問題,我問她是怎麼對待那些惡言惡語的責罵—當然,我們都清楚她忍受了無數這樣的責難。在所有的白宮夫人中,她可以說是人緣最好的,也是樹敵最多的一位。

她跟我說,當她還是一位少女的時候,非常靦腆。她害怕他人的批評與指責。有一天,她去向老羅斯福總統的姐姐討教這個問題,她說:“我想做一些事,但是又很害怕有人會指責我。”

老羅斯福總統的姐姐望著羅斯福夫人說道:“隻要你認為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就不要理會別人說什麼。”羅斯福夫人跟我說,這句話是她的精神支柱,始終伴隨著她在白宮裏的生活。她告誡我:“做你自認為是對的事情就好了—因為無論你做什麼都會有人指責你的不是。有些人會因為你做了某些事而責難你,也有些人會因為你什麼都沒做而責難你。兩者的結果沒有任何區別。”

馬修·布拉是美國紐約國際集團的總裁,我在拜訪他時,問他對於別人的批評會不會反應過度,他說:“的確如此,我年輕的時候,對於別人的批評,反應會非常激烈,那時候,我巴不得給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如果不是的話,我就會感到沮喪。為了討好一個和我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我總是會觸犯另一個人的利益。所以,我需要繼續去寬慰第二個人,但是結果又會讓一大堆人對我有意見。後來我終於明白,為了不讓人指責我,我極力寬慰的人越多,反而會招致更多人的不快或懷恨在心。我隻需要告誡自己:‘隻要你處於領導人的位置上,就一定會受人指責,想方設法去適應它就好!’這個想法對我很有幫助,從此之後,我隻要盡全力去做事,然後為自己撐起一把傘,那麼所有責難的言語就像雨滴一樣,順著雨傘灑落,而不會滴到我的脖子上,我也就不會感覺到不舒服。”

在這一方麵,迪姆斯·泰勒—美國作曲家幾乎做到了極致,他非但沒有受到這些惡意責難的中傷,而且還可以公開對此付之一笑。在他周日下午主持的電台音樂節目中會有聽眾的評論,有一位女士在評論中用“騙子、叛徒、毒蛇、白癡”這樣的字眼對他進行謾罵,泰勒在他的作品《人與音樂》中回憶起這件舊事,他說:“我猜想她也許隻是隨便說說而已,所以在下周的廣播節目中,我把她的評論念給了每一位聽眾,但是幾天過後,我又收到了這位女士的回複,她對我的看法還是和原來一樣,在她眼裏,我依然是一個騙子、叛徒、毒蛇和白癡。”對於泰勒對待他人斥責的態度,我們著實感到欽佩,他的真摯、沉著和詼諧令我們折服。

查爾斯·施瓦伯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給學生們演講的時候,向學生們講述了他所得到的、對他影響最大的教訓,那是鋼鐵工廠裏的一位德國老工人教給他的。這位德國老工人和另一位鋼鐵工人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辯論賽,可結果他卻被人扔到了河裏。“當他帶著滿身泥垢來到我的辦公室時,我問他究竟說了些什麼,為什麼別人會把他扔進河裏,他說:‘我什麼都沒有說,隻是對此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這句出自德國老工人口中的話,施瓦伯從此把它當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如果有人成了被惡意責難的對象,那麼這句話對他來說尤為合適。你向別人作答,隻會讓對方更加針對你的言論,可是如果你對他“付之一笑”,那麼他還會對你說什麼呢?

如果林肯總統在美國內戰期間極力應對各種各樣的非難,也許他早就因此而崩潰了。林肯對那些不良責難的處理方式已經成了這方麵的典範。林肯說過一段話,這段話被麥克阿瑟將軍掛在總指揮部的辦公桌上,同樣,在丘吉爾的書房中也有這段話,林肯說:“隻要我無視別人對我的一切非難,這件事就會適可而止。我竭盡全力,直到我的生命終止,我都會一如既往地這樣做。到最後,結果是最好的證明,它會證明我是正確的,一切批判都沒有任何作用。反之,結果若證明我是錯的,那麼就算是有10位天使為我辯護,也是無濟於事。”

假如不想情緒受傷,請銘記:

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然後撐起傘,遮擋非難的雨滴。

4 不要隨意批評他人

卡耐基名言

1.假如有人批評你,那是因為對你的批評能給他帶來一種滿足感。同時也說明你有自己的建樹,並且引人矚目。

2.小人經常會因為偉人所具有的弱點或犯的過錯而自鳴得意。

1929年,美國教育界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很多教育界人士都前往芝加哥恭逢其盛。很多年前,有一位年輕人,他一邊在耶魯大學讀書,一邊在外麵打工,他做過服務員、伐木工人,還有家庭教師,這位年輕人叫作赫欽斯。但是8年的時間,他竟然被聘請為在全美國排第四位的芝加哥大學的校長。那時他年僅30歲,這簡直難以想象!一些年紀大的教育學家對此嗤之以鼻,海量的批評接踵而至:他太年輕了!他根本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他的教育理念十分荒誕不經。最後,甚至連媒體都無法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介入這場攻擊之中。

他任職的第一天,一位朋友告訴赫欽斯的父親:“今天早上的報紙上幾乎整個社會輿論都在誹謗你的兒子,真是讓人詫異。”

赫欽斯的父親說:“事態的確非常嚴重,但是我們都明白,沒有人會對一隻死狗拳腳相向。”

的確如此。狗越凶猛,人們就越想踢,然後從中得到一種滿足感。同樣的經曆,登基為愛德華八世的英國威爾士親王也深有體會。他曾經在達特茅斯學院讀書,這所學校等同於美國的海軍學院,當時他14歲。有一天,他在哭泣的時候被一名海軍軍官看見了,軍官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原本並不想說,但是最終還是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有一位海軍幼校生踢了他一腳。校長將大家集合在一起,告訴他們,威爾士王子雖然沒有怨恨誰,但是校長堅持要弄明白有些人的行為怎麼會這麼野蠻。

過了很久之後,那位幼校生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等他將來在英國海軍服役,被任命為軍官的時候,他可以向別人吹噓自己曾經踢過英國的國王。

因此,假如有人批評你,那是因為對你的批評能給他帶來一種滿足感。同時也說明你有自己的建樹,並且引人矚目。許多人通過指摘比自己強的人來獲得滿足感。我在寫這一章節的時候,收到了一位女士的來信,信的內容是批評救世軍創辦人威廉·布斯將軍,由於我曾經在廣播節目中稱頌過布斯將軍,所以這位女士就以寫信的方式告訴我,布斯將軍曾把救濟窮人的800萬美元據為己有。當然,這樣的指控是十分荒誕的。而且這位女士的目的也並不是找出真相,她隻是想要抨擊比她優秀的人。她的來信被我扔到了垃圾筐裏,我很慶幸沒有娶一個這樣的女人作為我的妻子。她的信沒有改變我對布斯將軍的看法,但是卻讓我了解了她的人格。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小人經常會因為偉人所具有的弱點或犯的過錯而自鳴得意。”

沒人會認為耶魯大學的校長是一個小人,但是蒂莫西·德懷特—耶魯大學的前任校長卻好像誹謗了一位美國總統的候選人,並以此為樂。德懷特提醒說,要是讓這個人做了美國的總統,“我們國家可能會把賣淫合法化,國家將會不辨是非、喪失道德,也不會再敬重上天憐愛世人。”

這聽起來好像是對希特勒的責備吧?但是他辱罵的人卻是傑斐遜總統,是的,沒錯,就是那位編撰了《獨立宣言》,被人們尊稱為民主先驅的傑斐遜總統!

有一位美國人,人們罵他是“偽君子”“騙子”“比謀殺犯強不到哪裏去”,你猜到這個人是誰了嗎?在一張報紙上有一幅這樣的漫畫:他伏在斷頭台上,一把大刀正要落下切掉他的腦袋,街道上的人們對他嗤之以鼻。這個人是誰?他就是喬治·華盛頓。

但是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或許人性已經有所提高了吧!我們來看看比較接近現代的例子。皮爾裏上將因為在1909年4月成功到達北極冒險而名動天下。皮爾裏上將差點因為饑寒交迫而喪生,並且因為低溫凍傷不得不切除8個腳指頭。惡劣的環境讓他擔心自己是否會出現神經錯亂。但是,那些在華盛頓的海軍軍官對皮爾裏的出名非常生氣不滿。他們指責控訴他憑借科學研究的名義募捐經費,但實際卻在北極四處閑逛。他們也確實深信不疑,假如一個人確實非常相信時,你很難說服他讓他不再相信。他們的決心是那麼堅定不移:一定要侮辱並封殺皮爾裏上將,這使得麥金萊總統不得不親自下達命令,才保證皮爾裏上將完成了他在北極的使命。

假如皮爾裏也在華盛頓的總部工作,還會有人這樣譴責他嗎?不會的,因為他就不會重要到惹人嫉妒的地步。

比起皮爾裏上將的境遇,格林將軍更是悲慘。1862年,格林將軍在南北戰爭中贏得了北軍的一場大勝仗—隻用了一下午時間就取得了勝利,這讓格林將軍一夜爆紅,成了全國人民心中的楷模—為了歡慶這場漂亮的勝仗,從緬因州至密西西比河岸,所有的教堂鍾聲齊鳴。但是,這次偉大勝利結束僅僅6個星期,北軍英雄格林將軍就被逮捕了,並失去了他所有的軍隊,飽受冤屈和無望。

格林將軍為什麼會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被逮捕呢?主要是由於他的勝利遭到了他那高傲的長官的妒忌。

為了不使他人的情緒受傷,就請不要對一隻死狗拳腳相向。

5 學會自我批評

卡耐基名言

1.任何人一天至少有5分鍾不夠明智,智慧好像也有無奈感。

2.大多數人經常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生氣,明智的人卻能從這裏麵學到東西。

3.與等候敵人來進攻我們或者批評我們所做的事相比,我們還不如先自我批評。

4.敵人對我們的觀點也許比我們自己的想法更趨於事實。

在我自己的檔案櫃裏,放置著一個私人檔案夾,上麵寫著“我所做過的傻事”。夾子裏對我所做過的傻事有詳細的文字記錄。有時候我會口述給自己的秘書讓他記錄下來,但是有的時候這些事情是非常私人的,甚至這些事蠢到我不好意思讓我的秘書記錄,所以隻能自己記錄下來。

我經常拿出那本私人檔案夾,重新翻閱一遍我對自己的評論,這能幫助我解決最難解決的事情,那就是自我管理。

曾經我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去責怪和埋怨別人,但是隨著年紀逐漸變大,智慧也有所長進,我最終意識到我最應該責怪的人就是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拿破侖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的時候說:“我的失敗絕對是咎由自取,不能埋怨任何人。實際上,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這也是釀成我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

我要給你講一個這樣的人物故事,這個人叫豪威爾,他是一位精通自我管理技巧的人。1944年7月31日,他在紐約大使酒店暴斃的消息讓整個美國為之震動。華爾街更是出現了動亂,因為他是美國財政界的領導人,他曾經任美國商業信托銀行董事長一職,同時是好幾家大公司董事會的成員。他幾乎沒受過正式教育,在一個鄉村小店做過店員,後來被任命為美國鋼鐵公司信用部門經理,並且向著更高的權力和地位前進。

我曾經向豪威爾先生請教他取得成功的竅門是什麼,他對我說:“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有一個記事本,上麵記載著每天都有哪些約會。家人對我周末晚上會在家從不抱任何希望,因為他們明白,我經常在周末晚上進行自我反省,對我這一個星期的工作表現做出評價。晚飯過後,我一個人打開記事本,把這一周以來的一切麵談、討論和會議全程都回想一遍。我問自己:‘我那個時候哪裏做錯了?’‘哪裏做對了?’‘我還能做些什麼來改善我在工作中的表現?’‘從這次的教訓中我學到了什麼?’有時候每個星期這樣的自我批評讓我很不高興,有時候我幾乎無法想象自己當時是多麼魯莽。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情況有所減少,我始終保持著這個自我批評的習慣,它對我有很大幫助。”

也許豪威爾的這種做法是在向富蘭克林學習,但是富蘭克林並不隻是在周末的時候,他每天晚上都會自我批評。他意識到有13項很重要的錯誤,其中有三項是消磨時間、太在乎瑣碎的小事,還有和別人爭辯。富蘭克林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如果不把這些缺點改掉的話,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因此,他每個星期都會製定一個目標來改掉某項缺點,並且每天把改良的過程記錄下來。下個星期的時候,他會繼續勉勵自己改正其他缺點,他和自己的缺點整整奮戰了兩年。

因此,富蘭克林能夠成為如此具有影響力、如此受人敬愛的人物並不奇怪。

阿爾伯特·哈伯德曾說:“任何人一天至少有5分鍾不夠明智,智慧好像也有無奈感。”

大多數人經常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生氣,明智的人卻能從這裏麵學到東西。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難道你認為自己隻能向那些喜歡你、崇拜你、支持你的人學習嗎?從否定你、指責你的人那裏不是能學到更多嗎?”

與等候敵人來進攻我們或者批評我們所做的事相比,我們還不如先自我批評。我們能夠成為對自己最苛刻的批評家。當別人還沒有發現我們的弱點之前,我們應該自己先意識到並改正這些弱點。達爾文就是這麼做的。當達爾文寫完他流芳百世的《物種起源》這一著作後,他早就認識到這一具有革命性的理論肯定會對整個宗教界和學術界產生顛覆性的力量。所以,他先開始進行自我評估,並花費15年時間不斷調查研究,挑戰自己的這一理論,批評自己所得到的結論。

假如有人罵你愚不可及,你會憤怒或者怒火中燒嗎?我們來看看林肯是怎麼做的。林肯曾經被自己的軍務部長愛德華·史丹頓批評過。林肯的幹預讓史丹頓非常氣憤。為了討好一些利欲熏心的政客,林肯在調動兵團的文件上簽字並下達了命令。史丹頓不僅沒有執行他的命令,還批評林肯的這種行為愚蠢不堪。有人把這件事告訴林肯,林肯冷靜地說:“假如史丹頓說我愚笨無知,那我可能真是很愚蠢,因為他差不多每次都是正確的,我會親自找他談談的。”

林肯果真親自去找史丹頓了。史丹頓指出他這個命令是不對的,於是林肯撤回了這道命令。林肯很有肚量去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指責,隻要他認為那個人是真心幫助自己的。

我們也都應該樂於接受這樣的批評,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是對的。就連羅斯福總統也隻是希望自己正確的概率是四分之三。現代最有成就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坦言自己99%的結論都是錯的。

拉羅什富科是法國的一位作家,他曾經說道:“敵人對我們的觀點也許比我們自己的想法更趨於事實。”

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是假如有人批評自己的時候,我沒有及時提醒自己的話,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采取防禦措施,這讓我每次都對自己很不滿意。無論是否正確,人總是喜歡受到別人的稱讚,而不是責備。我們並不是理性的動物,而是非常感性的,理性的思考對於我們來講就如同暴風驟雨中汪洋大海裏的一葉扁舟。

當我們聽其他人對我們的缺點指手畫腳的時候,我們應該認真聽取一下,而不是急著為自己爭辯。因為所有沒有頭腦的人都會這麼做。讓我們明智一些、虛心一點,我們可以氣勢磅礴地說:“假如讓他發現我別的缺點,他可能要批評得更加嚴厲呢!”

我曾說過如何應對惡意的責難。現在我提出另一個看法:當你因為別人的惡意責難而憤憤不平時,為什麼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原本就不是盡善盡美的。就連愛因斯坦都說自己的錯誤率是99%,那麼我可能至少有80%的時候是錯誤的。這種批評來得正是時候,假如果真如此,我應該感激它,並想方設法從中學到東西”。

查爾斯·盧克曼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他曾經願意花費100萬美元邀請鮑勃·霍伯上廣播節目。鮑勃對於稱讚自己的來信從來不看,他隻看那些批評自己的信,因為他明白自己能夠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福特汽車公司為了認識到自己管理工作上的弊端,特意讓自己的雇員給公司提出批評建議。

我知道有一位香皂推銷員,他甚至主動請別人批評指正他。他剛開始做高露潔的香皂推銷員時,接到的訂單非常少,他害怕自己會失去這份工作。他保證產品和價格方麵都沒有任何問題,因此問題一定是在自己身上。他每次推銷失敗後,都會在大街上走走,回憶一下自己哪裏做得不對,是說的話不具有說服力,還是自己不夠熱誠?有時候,他會重返回去,跟那位商家說:“我不是又來向你推銷香皂的,我希望您能對我提出批評意見。請您告訴我,我剛才哪裏做得不好?您的經曆肯定比我豐富得多,事業又是如此成功。請對我指正一下,您不必有所保留,直接說就可以。”

他的這種態度讓他交到了很多真摯的朋友,並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你好奇他現在的情況嗎?後來他成了高露潔的總裁,並且使高露潔公司成為當代規模最大的香皂公司。這個推銷員就是立特先生。

隻有那些心胸寬廣的聰明人,才會以豪威爾、富蘭克林和立特先生為榜樣。

當周圍沒有其他人時,你為什麼不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究竟是哪一類人?

請記住,我們需要記錄自己做過的傻事,自我檢討並改正。

6 依靠自己的朋友

卡耐基名言

真正的朋友是一劑緩解鬱悶心情的良藥,是幫你卸去心頭重壓的瑰寶。和朋友分享快樂,你將得到兩份快樂;和朋友分享憂愁,你將卸下一半憂愁。

朋友,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可真正的朋友絕不僅僅停留在嘴上。交友之道也非常講究,一位真正的朋友將為您的事業發展帶來好處,而一位壞朋友卻隻會給你帶來損失,甚至令你遺憾終身。因此,交友一定要慎重。

我們一起來看一則寓言,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某些啟示:

很久以前,有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們的關係簡直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有一次,他們一起走進了沙漠,走了很長時間,水喝光了,他們的生命受到了幹渴的威脅。這個時候,上帝為了考驗兩個人的友誼,便交給他們兩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上帝說:“隻要吃了其中那個大蘋果,就可以安全走出沙漠。”

聽到上帝的話,兩個人都堅持把大的蘋果讓給對方,把小的蘋果留給自己。謙讓到最後,兩個人誰也沒有拿大的蘋果,卻在疲憊不堪中睡了過去。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一個人突然醒了過來。他吃驚地發現他的朋友不見了蹤影,而他身邊隻留下一個蘋果。迷迷糊糊中,他覺得朋友帶走了那個大蘋果,而留給自己的這個才是小蘋果。他的心中出現了被騙的感覺,隻能在失望和憤怒中慢慢地向前走著。

忽然,他看到了昏倒在路邊的朋友。他沒有絲毫猶豫,快步跑過去抱住了自己的朋友,這時他才發現,原來朋友手中緊握的蘋果才是那個小的蘋果,他便把大的蘋果給了朋友吃。

最終,兩個人都通過了上帝的考驗。

通過這則寓言,我們可以看到,不能隨便懷疑朋友,任何疑慮和猜測都將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我們要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一定能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一個人。

我們要學會付出,隻有在真心實意的付出中,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趣味。而我們付出的真情實感及愛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這一回報就是賦予我們一片廣闊無垠的生活天地。

當你取得優異成績時,在你認識的人中,大多數人都會為你祝賀,並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會交往順利。可是你細細算一下,真正能稱得上知心朋友的又有幾個?你上千個普通朋友中或許隻有一個。

隻有經過真正的考驗之後才能確認是否是真正的朋友。所以,請不要過早地給朋友以隻屬於真正朋友之間的信任,我們的頭腦中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就是:

那些隻屬於平安時期的朋友,在遇到困難時根本不靠譜。

那些可能會成為敵人的朋友,隻會在你遭遇苦難時嘲笑你。

那些所謂的酒肉朋友,當你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們會圍繞著你,但當你遭遇不幸的時候,他們隻會拋棄你。

那些隻能同享樂的朋友,根本無法真心合作做一些事情,他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那些場麵上的朋友,當你需要進一步拉近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時,隻會聽到否定的回答。

那些隻停留在利益層麵的朋友,當利益消失的時候,你們之間的友誼也將消失。

剩下的那些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仿佛是為你遮風擋雨的帳篷,即使在疾風驟雨之中也會為你提供避難之所。這種朋友可以稱得上是無價之寶,這種朋友猶如你的愛人,他的價值無可估量。

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友情,就猶如一台戲曲失去了音樂。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友誼和仁愛,必將苦悶得像一句古拉丁諺語:原本熱鬧的城市仿佛變成荒涼的原野,原本充滿生氣的麵孔仿佛變成了無生趣的雕刻,語言也將變成令人生厭的噪聲。

真正的朋友是一劑緩解鬱悶心情的良藥,是幫你卸去心頭重壓的瑰寶。和朋友分享快樂,你將得到兩份快樂;和朋友分享憂愁,你將卸下一半憂愁。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友情這種人際關係非常特殊,也隻有人類才會擁有這種感情關係。雖然家庭親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戀人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甜蜜,但這些都不能取代友情。這是因為真正的友情沒有任何本能的因素,而這種感情關係是生活中真正不可或缺的人際關係。我們也能把這種關係稱為友愛,這種愛是親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

真正的友情,基本上不會受到來自本能的欲望及利益的驅使。這是因為友情是心靈撞擊的結果,是無法通過語言表達的強烈的情感,友情沒有摻雜任何利益,是一種完全值得依賴的感情。當然,朋友也分為很多種,親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人的一生可能隻有一兩個真正的朋友,但卻是我們人生的可貴財富,是我們生活中永不磨滅的力量和最強大的快樂。

友情,可以讓你在生活中遇到誤解時仍能感到安慰。因為在你的內心深處,你知道你的朋友一定不會誤解你。這樣一來,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超越這份珍貴的理解。

然而,無論什麼關係都需要維持平衡,朋友之間的關係也一樣。無論哪一方付出得多或者少,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會成為對朋友的潛在傷害,而人們往往很難察覺到這種傷害。

或許你體驗過這樣的感覺,在你幫助他人的時候,如果他們能坦然接受,你的內心將感到快樂。可是你表現出的快樂可能會傷害到被幫助方的尊嚴。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方過多地接受另一方的恩惠,可能會令另一方回避兩人的交往。深刻剖析才會發現,這是因為過多的給予傷害到了對方的自尊。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會注意到這種平衡,因此在給予他人幫助的時候經常傳達出不求報答的心意,也隻有這樣才能令受到幫助的人的自尊不受到傷害。同時,這也將激發被幫助者的願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幫助對方。

另外,善於交際的人會故意假裝受到對方的一些小恩小惠,這樣做就可能保證在幫助對方解決困難的同時又得到一些回報,以此來謀求被幫助者內心的平衡。

眾所周知,如果朋友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可能越來越淡薄,所以我們要通過增加合作來增強彼此之間的友誼。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美國一位有名的廣告人士就麵臨著這樣一個問題,他發現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和自己的關係正在慢慢冷卻。他特意找到老朋友,希望他能幫自己畫一張新的水管設計圖,並且希望得到對方可靠的建議。這位工程師欣然接受了朋友的請求,並勤奮地工作,這完全在廣告人士的意料之外。後來,這位老朋友為他提了非常多的寶貴建議,兩個人之間的友誼也更加深厚。

美國著名的太平洋鐵路建築師史密斯年輕時也經曆過這樣的事情。史密斯剛開始的職業是皮貨商,為了做好生意,他隻能放下曾經的怨恨,和自己的仇人獵戶成了朋友。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感到別扭,無法坦率地交往,但自從史密斯找了個理由去獵戶家裏住了一天之後,兩人的關係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怨恨消失不見了,而兩人也成了知心好友。

上麵發生的兩個故事都源自人們內心深處的本能,而這種本能就是自己的一種願望,即幫助他們。人類都有一種願望,希望自己能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善意的回報。

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喜歡,就要先喜歡別人,如果你不喜歡別人也將難以受人喜歡。讓別人喜歡你的前提是你要喜歡別人,但這一原則卻往往被人遺忘。有些人表麵上隱藏,或行動張揚無比,努力表現自己,實際上他的內心是在渴望別人喜歡自己,但這樣的方法顯示是不正確的,結果也隻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討厭某個人,就不要渴望這個人會喜歡你。這條原則非常普遍,這種做法就像你到酒店吃霸王餐卻不付飯錢一樣。

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喜歡,就要遵守這條基本原則:先喜歡別人。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首先,讓被實驗人寫下自己喜歡的人的名字,先寫最喜歡的人,喜歡程度依次減弱,列出一個表格。之後,讓被實驗人寫下自認為喜歡自己的人的名字,依舊先寫最喜歡自己的人,喜歡程度依次減弱。最後,被實驗的人將兩張表格加以對比,他們發現自己喜歡的人和自認為喜歡自己的人在順序上基本相同。這個實驗表明,你是否喜歡別人,喜歡的程度如何,別人就怎麼喜歡你,喜歡的程度也大致相同。這個實驗可能有些不妥當,但這並不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以上內容是我自認為正確的解說,也是我的真實想法。沒錯,我們不可能對所有人都付出百分之百的愛,但我們不能放棄愛別人的努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非常偉大的,我們需要擁有這樣的心態。

可是,不能認為自己的本事超群,以一時之勇去全力承擔所有的事情。我提倡的是,任何事情都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正視苦難,保持積極的心態,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即使失敗了也不能氣餒。我們要總結經驗教訓,在失敗中總結反省,增加我們反敗為勝的機會。

另外,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欣賞,將曾經的成功在紙上列出來。我們需要在成功的事例中肯定自我,以此來增強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高人一籌。

同時,我們要主動和朋友保持聯係,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計劃,來自朋友的欣賞也將成為我們完成計劃的動力,增強我們堅定不移地完成事情的決心。

麵對朋友,我們不能目中無人,不能自以為是,更不能丟掉自信和尊嚴。我們要避免情緒和言行上的驕傲,要避免消極的態度、自甘墮落的愚蠢行為。

無論在什麼場合,能夠麵帶微笑、始終保持心情開朗的人都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生活缺少規律、沒主見、遇事情緒化的人不可能與人相處融洽。如果想避免這些感性的心理變化帶來的惡劣影響,我們必須培養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重情重義、原則堅定的人,隻有這樣,你才會發現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能有人向你伸出友誼的橄欖枝。

自尊的另一種表現是尊重他人。隻可惜,太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也因此錯過了太多交朋友的好機會。所以,如果你能交到一位真正的朋友,這種機會非常難得。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珍視友情、倚重朋友”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交友原則。

7 將做過的蠢事記錄下來

卡耐基名言

警惕陷阱,不要讓同一個錯誤犯兩次。

每個人都有賺錢的欲望,當你通過正常手段來賺取屬於你的財富時,這本是無可非議的。而偏偏有些人卻整日裏想著不勞而獲,不擇手段,哪怕是和魔鬼合作也無妨。這類人通常的結局都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或者是連連受騙,混到坐吃山空的地步。這些人不幸局麵的造成,往往是自食其果,不勞而獲的心理在作祟。

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誠懇踏實地在賺錢,都是尊重商業道德的商人。我曾經聽過一個關於一對商人父子的故事,也許這更能說明問題。

這位父親是一個踏實本分的商人,而這個兒子卻是一個頗具野心的年輕人。在這位老商人年事已高,想逐漸退出商界時,他把自己創下的店鋪和多年積攢下的穩定客源全權交付給兒子打理。在過去,老商人的實在是眾所周知的,他在賣貨時常常告訴顧客,“這件商品10元錢進來的,我現在11元賣給你,賺你10%的利潤”。所以人們都很樂意和他成交,不過10%的利潤嘛,這在商業經營裏已經是很低的了。就這樣,他的方式往往能讓顧客心生信任和愉悅。而他的兒子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心中有著太多貪婪和欲望,認為父親做生意時太誠實,太吃虧了。於是,當他經營店鋪時,隻有10元錢的物品他通常會抬價到20,經過一番熱烈地討價還價後,要賣到15才肯出手。那麼這件物品比當年他父親賣時要多賺4元錢。久而久之,前來買貨的顧客也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他店鋪前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他的商業運轉出現了巨大危機。

因此,父子倆便常因此事爭執不休。兒子總說:“你早該休息去了,出去散散步,不要操心這些事。”老父親當然很樂意享清閑,可是他看到那些老顧客都不再買兒子的賬時,又無法坐視不理。甚至很多顧客來了之後都要一直等到父親回來才買東西,不管兒子如何費心勸說都沒有用,隻要老人家出現,生意就能立刻成交。由此看來,經商更需要的是一種誠信。

有時經營商業就如同經營人生,你有多真誠,就會有多少收獲。那些靠欺詐哄騙獲得利益的人,他的生意也就隻會做成一次,而這並不是長久的經商之道。

你經商時隻有做到誠實守信,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和尊重。換位思考一下,當你和別人進行商業交易時,必定也會存在著謹慎戒備的心理。因為在這個良莠不齊的大千世界裏,誰都知道有一些不良之徒是專門利用人們的善良同情來牟取不義之財。他們比竊賊更難招架,你可能因為一個疏忽就招來災禍。因此,在和別人做生意之前,切不可掉以輕心,不要毫不掩飾地讓對方看到你的底細。你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隱藏自己,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例如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撞車了,萬幸的是車主都沒有受傷,可他們卻受到了驚嚇。當他們爬出車子時,渾身戰栗不止,看起來他們兩個都已經精疲力竭沒有心思去爭論誰是誰非了。於是他們氣喘籲籲地坐在路邊,交換了一下彼此的名片,一位是名叫弗爾遜的醫生,一位是叫布克的律師。

布克有些顫抖地對弗爾遜舉起啤酒瓶:“喝吧,兄弟。”弗爾遜醫生說了句“謝謝”,就一把接過瓶子咕咚咕咚地喝了起來,然後他把酒瓶還給布克律師,可布克隻是把酒瓶接過來蓋好蓋子放在地上。“你怎麼不喝?”醫生好奇地問他。

“我當然會喝,不過要等警察來了之後。”律師這樣回答。

醫生聽到後頓時醍醐灌頂,他憤怒地盯著律師,恨不得把喝掉的酒嘔出來。就這樣,布克律師隻運用了一個小技巧就把車禍的責任嫁禍給了醫生,如此簡單。

而這位醫生就那麼輕易地上當了,警察來了以後他恐怕百口莫辯,難逃罪責了。

通常來講,人們的失敗多是敗在他不太了解的事情上。而在這件事情中的勝利者,無疑是做到了知己知彼,了解對方的心理。因此這場心理戰就會分出勝負,讓有些人栽了跟頭。下麵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瑪麗因受了免費美容廣告的蠱惑,走進了那家美容院。進去之後,美容師一邊幫她做美容,一邊和她聊天:“小姐,你的皮膚真是細膩極了,美中不足就是膚色有點兒暗,我想這一定是你平時少做護理的原因。如果能做一套好的皮膚護理,我相信你會比現在年輕10歲。”

美容師漸漸開始切入主題:“比如說我們的護膚品就非常好,是和強生公司用的同一配方,我們甚至把做廣告的錢都花在免費為顧客美容上了,而且如果用我們的產品會享有更多美容服務的……”這位美容師神采奕奕地推銷著他們的產品如何神奇。這時瑪麗才頓悟,之前來免費美容的同事臨走前就在這兒買了一大堆化妝品,至今還懊惱萬分,甚至提醒她不要上免費美容的當。

瑪麗看似昏昏欲睡,沉默不言。其實她此刻正在思考脫身之計。本來她想充分享受美容帶來的愜意,可如今卻隻剩下在心中感歎了,“天下真是沒有免費的午餐!”過一會兒,美容做完了,美容師拿過來一大堆瓶瓶罐罐,竭力推薦這些化妝品。

瑪麗假意認真傾聽著,然後對美容師說:“的確不錯,可真是不巧,我今天沒帶那麼多錢。”她本想這是最好的借口了,讓人無法反駁。可沒想到美容師卻鎮定地說:“沒關係,你可以留下一些押金,產品我會為你好好保存的。”瑪麗又心生一念:“可我還擔心不適合我皮膚呢!”美容師又接招說:“不用擔心,不適合的話以後可以退貨。”這時美容師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言語中也帶著慍怒。瑪麗也生氣了:“上帝啊,我就是不想買了!”見到瑪麗動怒,美容師這才識趣地黑著臉走開了。

此刻瑪麗突然想到:其實有時撕破臉還是很有好處的!

終於,瑪麗看穿了這家店免費美容的小把戲,一分錢沒花走出了美容店。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這家美容店的商業陷阱讓人防不勝防,這雖然不像古代那種圍獵戰爭中的陷阱,早已布好埋伏,按兵不動,靜待著獵物上鉤,但是這種商業陷阱卻和那些陷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正是由那些陷阱演變而來的。

除了商業陷阱之外,在生活中還存在言語陷阱。不過這並不是單純的言語缺陷,而是人們的思維漏洞讓那些詐騙手段有機可乘。

例如,當傑克問湯姆說:“你又打你妻子了是不是?”湯姆脫口而出:“沒有啊!”這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卻包含了狡詐的語言陷阱,也就是說湯姆不知不覺就中了圈套,“沒有啊”這個回答實際上透露出了“他之前打過他妻子”的信息。若是他之前沒有打過妻子,就這麼懵懂、毫無防備地承認了,那這種言語陷阱就讓湯姆蒙受了不白之冤。這種在生活中常常別有用心的言語陷阱,在語言學上我們稱之為“預設”。

而這種心理戰術在商業中也常被商人們樂此不疲地運用著。比如說,有一家餐館,每天早餐時雞蛋銷量一直很低。這種情況的發生大部分都不是雞蛋的質量問題,而是服務員的語言藝術出了問題。他一般都這樣問顧客:“請問您要不要雞蛋?”而多數顧客都脫口而出:“不要!”後來聰明的老板參悟了其中的關卡,就讓服務員這樣問顧客:“請問您要幾個雞蛋?”果然,僅僅是一句話的改變,成效卻是無比顯著的,這給老板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當我們分析這句話的改動時,不難發現裏麵其實藏著一種語言預設。當問你“要不要雞蛋”時,就是在表示你可以買,也可以不買。而當換成了“您要買幾個雞蛋”時,包含的語言預設在不知不覺地提醒著人們“我要買雞蛋”這個事實。所以多數情況下,顧客們一時間很難抵擋這種思維慣性。

當你在社交中遇到語言陷阱時,要麼避開它,要麼敲破它。前提是你一定要反應敏銳,清楚地意識到這是個陷阱,而有發現陷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由於語言學博大精深,經常會出現含糊不清、一詞多義等現象,所以同一個有著固定含義的詞,也會因說話者的語氣、語調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含義。

所以,你若是想輕易參悟到這種語言陷阱,就一定要仔細根據對方說話的語言、場合、身份、語調、語氣等多方麵考慮進行含義取舍。而有時你又要完全靠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力進行判斷,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

華盛頓年輕時曾有過這樣的經曆:有一天他的鄰居偷走了他的馬,他發現後去找警察並在鄰居家的農場發現了這匹馬,可是鄰居卻矢口否認並且不打算把馬歸還給他。

這時華盛頓心生一計,他用雙手捂住馬的眼睛說:“既然如此,那你說說你的馬哪隻眼睛是瞎的,我請你在警察麵前回答我。”

“這匹馬的右眼瞎了。”鄰居說。

華盛頓把捂住的手移開,所有人都看到馬的右眼神采奕奕,靈光閃閃。

“哦!我記錯了,是左眼瞎了!”鄰居又說。

華盛頓把捂住左眼的手也移開,馬的左眼看起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天啊!我真是被你氣糊塗了!這隻馬的眼睛根本沒有瞎!”鄰居大叫起來。

“夠了!別再狡辯了!華盛頓先生,我已經明白了,請您把馬牽回家吧。”警察大聲說。

華盛頓正是成功地運用了語言陷阱這個好辦法找回了自己的馬。

還有一個關於語言陷阱的古希臘神話故事,也就是著名的“鱷魚悖論”:

從前有一條鱷魚從一個年輕的母親懷中奪走了她的孩子,然後鱷魚開始問這位難過的母親:“你猜我會不會吃掉你的孩子?如果你說對了,我就把孩子還給你;你說錯了,我就會吃掉你的孩子。”

這位母親思索了一會兒,回答道:“我想你會吃掉我的孩子。”

這樣的回答令鱷魚十分為難,若是吃掉孩子的話就證明這位母親答對了,它應該把孩子還給她;若是不吃的話,就說明這位母親答錯了,它就要吃掉孩子。它既要吃掉孩子又要把孩子還給那位母親,這讓它為難得焦頭爛額。最終沒有辦法,它隻好把孩子還給這位母親。

鱷魚悖論的特點在於問題和答案互成因果關係,首尾相接,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

有些語言陷阱被設計得巧妙而且極其自然,讓我們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跌入了圈套裏。

舉個例子,有一個小偷曾在服裝店裏偷了一件衣服,然後他大搖大擺地搭在手臂上走出了大門。當店員發現後追出門外攔住了他,小偷沒有表現出絲毫驚慌,他鎮定地說:“真是不好意思,我拿錯了。”然後就把衣服還給了店員,而這位店員也沒有仔細思考,過多追究這件事情。

在這個故事裏,小偷的伎倆就是運用一個語言預設“我有一件和它差不多的衣服”。若是當時這位店員立刻識破了這個預設,反問他說:“你那件衣服是什麼樣的?那件衣服在哪裏?”這個小偷就會啞口無言了,因為他根本拿不出一件差不多的衣服來,那麼他的小偷身份就會被輕易識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語言預設隨處可見,所以我要提醒善良的人們:“千萬要小心!”

所以我們在和別人打交道時,一定要切記以下這個原則:

警惕陷阱,不要讓同一個錯誤犯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