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性的優點全集》(4)

《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7349116125893889049]}],"25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0,"start_container_index":25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5},"quote_content":"《平安夜》reference_book_ids":[7217762734270581772]}],"14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14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格列佛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312743811396930596,7293395599326448666,7280462903520529466,6925013720817011720,7077507910133124104,7341273758155426878,7307566066916396082,7267077384648526889,6989851914036841503,7316473090278427687,7356885034181086270,7234830139635272765,7280462903558278155,7227001016883874874,7311634279811779647,732973331061827487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三篇 六個秘訣,獲得平安快樂

1 保持真我本色

卡耐基名言

1.對一個人來說,最糟糕的部分是不能成為自己,也無法在身體和心靈中保持原本的自己。

2.一般來說,普通人對自己的心智能力的利用率不到10%,大多數人對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才能還不太清楚。

3.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天的你都是嶄新的自己,為此你要感到高興,善於利用自己的天資才能吧!

4.終究有一天,一個人會明白,嫉妒是徒勞的,而效仿他人等同於自殺。

我這裏有一封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阿爾瑞德太太寫給我的信,她在信中說道:

我是一個非常敏感內向的姑娘子,長得很胖,兩頰肉很多,這讓我看起來更胖。我的母親很刻板保守,在她看來,如果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會很愚蠢,衣服如果太合身就很容易被撐破,還不如做得寬鬆一些。她就讓我這樣著裝,我從沒參加過任何像聚會這樣的社交活動,也不覺得有什麼事情能讓我開心。上學後,同學間的所有活動我也都不參加,甚至包括運動項目。我太內向了,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跟大家不相像。

長大以後,我結婚了,丈夫比我大幾歲,可是我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我丈夫出生在一個穩重而且陽光自信的家庭。雖然我也想變得陽光自信,像他們那樣,可是總是不成功。我努力向他們學習,去模仿,總是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好幾次他們想幫助我突破自己,可總是得到相反的結果,我的處境反而更糟了。我變得越來越容易憤怒和緊張,不敢見到任何朋友。我甚至對門鈴的響聲感到驚慌!到後來我是徹徹底底沒救了,我很了解自己,隻是擔心總有一天丈夫會知道事實,所以隻要在公共場合,我都努力裝出很開心的樣子,甚至裝得都有些過分了。我很清楚自己表現得過於賣力,因為在偽裝過後的幾天裏我會精疲力竭,非常勞累。到最後,我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必要活下去,於是自殺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

那麼改變了這位幾乎要自殺的夫人的原因是什麼呢?隻不過是一句無意的話。阿爾瑞德太太繼續在信中說道:

一句很偶然的話改變了我的一生。有一天,我的婆婆和我談到她教育子女的方式,她說:“不論發生了什麼,我都堅持讓他們保持真我本色……”“保持真我本色!”這幾個字閃現過我的腦際,就像一道靈光,我意識到所有的不如意都起因於我自己:是我自己把自己帶入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模式中。

我改變了,就在短短的一夜間。我開始堅持自我,保持真我。我潛心研究自己的性格特點,認清自己並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我學會了為穿出自己的品位怎樣去配色和挑選衣服式樣。我積極結識朋友。我加入了一個規模很小的社團,在他們請我去主持某項活動的時候,我也很惶恐不安。但是我每次上台,都比以前更加有勇氣。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但現在的我比過去開心很多。當我培育和告誡自己的孩子時,我一定要告訴他們這些需要經曆苦難才能學到的教訓: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永遠保持真我本色。

關於保持真我本色這一問題,“久遠得就像人類曆史一樣。”醫生詹姆斯·戈登·基爾凱指出,“這是所有人類共同的問題。”

不能保持真我往往是很多精神、神經和心理方麵問題的隱藏病因,寫過13本書、還在報紙上發表過數千篇關於兒童培訓文章的安德羅·派屈說過:“對一個人來說,最糟糕的部分是不能成為自己,也無法在身體和心靈中保持原本的自己。”

可是在好萊塢,這種模仿別人的現象就十分嚴重。好萊塢非常有名的導演山姆·伍德曾說幫助年輕演員解決他們不能保持自我這個問題是最令他頭痛的事。成為二流的拉娜·特納或者三流的克拉克·蓋博是他們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觀眾已經品嚐過那樣的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勸誡他們,“新鮮感是他們現在所需要的東西。”

在導演《別了,希普斯先生》和《戰地鍾聲》等大片之前,山姆·伍德多年都在房地產行業工作,因此,他銷售員的個性也在那裏培養起來。在他看來,一些商業中的規則也完全適用於電影界。如果完全去模仿別人,那麼絕對會一事無成。“我的經驗告訴我,”山姆·伍德說,“最保險的事是不用那些模仿別人的演員。”

我也曾問過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保羅·伯恩頓,對應聘者來說,他們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他麵試過6000多位求職者,也寫過一本名為《求職的六大技巧》的書,所以關於這個問題,他應該很明白。他答道:“不能保持自我就是求職者所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他們回答問題時常常不坦誠,隻是說出他們覺得你會願意聽的答案。”可那是沒有用的,這種不真實的、虛偽的東西沒有人會樂意聽。

我知道一個公共汽車司機的女兒也是很辛苦才學到這個道理。她渴望成為一名歌星,但是很不如意,她長得不漂亮,她的嘴很大,牙齒是難看的齙牙。她第一次公開試唱是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裏,她一直試圖咬住上嘴唇以包住暴露的牙齒,期待這樣就會表現得更加完美、優雅,結果適得其反,失去了自我沒有特色,要是一直這樣,她一定會失敗的。

多虧夜總會裏聽她唱歌的一位男士覺得她很有歌唱的天賦,就非常坦率地對她說:“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能看出來你一直想掩飾點兒什麼,你是認為自己的牙齒很不好看嗎?”姑娘子聽了之後很難堪,但他仍然接著說:“長了齙牙有什麼大不了的呀,那又不違法!別試圖掩飾它,張開你的嘴唱出來。你越是不把它當回事,觀眾就越會喜歡你。說不定你現在覺得會給你帶來恥辱的齙牙將來還會給你帶來好運呢!”

凱絲·達萊接受了那位男士的建議,忘記了齙牙帶來的不愉快。自那次之後,她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觀眾那裏,盡量放開自己盡情地演唱,後來她成為電影及電視台中走紅的最優秀的歌星,現在,有很多歌星反而還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斯說過:

一般來說,普通人對自己的心智能力的利用率不到10%,大多數人對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才能還不太清楚。其實我們還有一半以上的才能沒有被挖掘,這是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而得出來的結論。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能力的很小一部分。人往往活在自己所設置的一個有限的空間裏,盡管我們擁有各種各樣的資源,但卻往往無法成功地運用它們。

既然我們身上有很多沒有被開發的潛能,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擔心自己不像其他人。你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沒有人像你一樣,以後也沒有。父親和母親各自的23條染色體組合成了你,你的遺傳基因也是由這46條染色體所決定。每一條染色體中有數百個基因,而其中的任何單一的一種基因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輩子,這些是遺傳學告訴我們的。實際上,人類生命的存在當真是令人敬畏,奧妙無窮。

哪怕你父母相遇相知相愛並結婚,但生下的孩子正好是你的概率,也隻有三百萬億分之一。換句話說,若你有300萬億個兄妹姐妹,他們都會與你完全不同。這不是幻想,而是確確實實的科學事實。如果你有疑問的話,就去看看關於這方麵的書籍。

我可以說是非常有資格來討論這個話題的,我對此特別有感觸,因為我曾為此付出過慘重的代價。那時,我從密蘇裏州的鄉下來到紐約,報考美國戲劇學院,希望成為一名演員。當時我還自以為自己十分聰明,以為找到了一條不為別人所知的成功捷徑,還暗自慶幸別人都愚笨得不知道這一淺顯易行的道理。我的想法是:向當時所有優秀的名演員學習,集他們優秀的演技於一身!這是多麼愚蠢而荒唐的想法。我為此浪費了太多時間去模仿別人,一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別人始終是別人,我才是我自己,隻有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個性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那樣痛苦的經曆應該能使我停止去模仿別人了吧?但是當時我太愚蠢,並沒有馬上吸取教訓,還得再經曆一次苦痛。幾年後,我寫了一本關於公共演講方麵的書。寫的時候,我犯了同樣的錯誤,計劃將別人的書中寫得好的地方放進來,使它成為一本最全麵、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於是我找了一大批關於公共演講的書,利用整整一年時間去吸收他們的精華,使其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最後我發現自己再一次做了傻瓜,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既做作,又無可讀性。於是我把這一年的勞動成果全部扔掉,準備從頭開始。

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像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給後期的喬治·格什溫的忠告那樣。當柏林和格什溫初次見麵時,柏林已聲名卓著,而格什溫還是一個剛出道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格什溫的能力,問他是否願意做他的音樂秘書,薪水大概是他當時收入的3倍。可是柏林也勸告格什溫:“還是不要接受這個工作,如果接受,你可能隻會變成一個二流的柏林,如果你堅持繼續保持自己的本色,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流的格什溫。”

格什溫接受了這個勸告,最終他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碩果累累的作曲家。

類似查理·卓別林這樣的人,以及其他人,都學過保持自己本色的這一課,盡管學得很辛苦,需要付出代價。

卓別林開始拍電影時,導演要他模仿當時非常有名的影星,導致他一事無成,直到他開始發揮自己的特色,才慢慢走向成功。鮑勃·霍伯也有相似的體會,在他發現自己的特色並真正走紅之前,有許多年的時光都在唱歌跳舞。

當瑪麗·馬克布萊德第一次上電台時,她總想模仿一位愛爾蘭明星,卻總是失敗。直到她以一位密蘇裏州鄉村姑娘的本色麵目出現時,才成為紐約市最出名的明星播音員。

吉瑞·奧特利一直渴望改變自己的得州口音,自己打扮得也像個城裏人,甚至還對外宣稱他出生在紐約,結果別人都在背後嘲笑他。後來他開始重新彈奏三弦琴,演唱鄉村樂曲,才為他在影片和廣播中打下了最受歡迎牛仔地位的根基。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天的你都是嶄新的自己,為此你要感到高興,善於利用自己的天資才能吧!說到底,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自我表現,你隻能唱你自己的歌,畫你自己的畫。你是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遺傳而造就的。無論是好是壞,你自己的小花園都要好好建創,也無論好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好自己的樂器。

愛默生在他的小文章《自我信賴》裏說過:

終究有一天,一個人會明白,嫉妒是徒勞的,而效仿他人等同於自殺。因為無論好壞,人都隻能自我幫助,自家的玉米,隻有通過耕種自己家的土地才能收獲。上天賦予了你獨一無二的能力,這份能力隻有當你努力嚐試並運用時,才會知道到底是什麼!

下麵是詩人道格拉斯·馬洛奇的詩: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一株巍然屹立的鬆樹,

就做一叢灌木生長在山穀中!

但要是溪邊最好的一叢!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鬱鬱蔥蔥的大樹,

就做一叢灌木吧!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

何不就做一棵小草,給公路增添幾分生氣!

如果你做不了麝鹿,

不如就做一條小魚!

但須是湖裏最活躍的那一條!

不可能所有人都做船長,必須得有人做海員,

但每人都要各盡其責。

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

我們該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邊。

如果你不能做一條公路,就做一條小徑:

如果你不能做太陽,就做一顆星星;

輸贏不在於大小,而在於你是否竭盡所能。

要想平安快樂,就需要記住:

切勿效仿他人,而是要發掘自我,保持真我本色!

2 寬恕敵人就是解放自己

卡耐基名言

哪怕我們無法做到去喜歡自己的仇敵,但是我們起碼能夠做到喜歡自己多一點。我們不應該讓怨恨破壞了我們原本喜悅的心境,更不應該讓怨恨損害我們原本健康的身體。

“假如有人嚐試從你那裏得到什麼好處的話,那麼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理睬他,更不要盤算著如何向他們報仇。因為,這種怨恨的情緒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傷害,這種傷害要遠遠大於你的敵人所受到的傷害……”

這些話聽上去仿佛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做宣傳,事實上,這段話來自一張由警察局發出的通告。或許你會覺得這隻是警察局在向眾人傳播一種不符合現實情況的理想理念,但是並非如此,這段話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

根據《生活》這本雜誌的調查報告顯示,報複情緒對你的健康極為不利,一個長時間滿腔積怨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和心髒病等病症。

我有一位朋友近期患上了非常嚴重的心髒病,醫生告誡他要臥床休息,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生氣,因為按照他現在的病情來說,一生氣也許就會讓他失去性命。在這家醫院中曾經就有一位心髒病人由於生氣而丟了性命。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因此,本章開篇的那段話的確是對的。所以,哪怕我們無法做到去喜歡自己的仇敵,但是我們起碼能夠做到喜歡自己多一點。我們不應該讓怨恨破壞了我們原本喜悅的心境,更不應該讓怨恨損害我們原本健康的身體。

從反麵來講,假如我們的仇敵知道我們因為對他們的仇恨而使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疲憊不堪,並且還坐立不安,甚至患上了心髒病,更甚者因此喪命的話,他們就會為此拍掌叫好!

這正如莎士比亞說的那樣:

不要讓對手所點燃的怒火傷害了自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位名叫喬治·勒瓦的律師從奧地利維也納潛逃到了瑞典。那個時候,他身無分文,迫切需要找到一份可以維持生計的工作。但是,他除了了解一些自己國家的法律之外,幾乎什麼都不會。思來想去,隻有一個特長能夠幫助他找到一份工作,那就是略懂一些瑞典的文字。於是,他給很多瑞典公司寄去了自薦信,想要找到一份文秘的工作。

有的公司回複他,說戰事還在持續,他們不需要像他這樣的員工。有的公司告訴他目前沒有適合他的工作崗位,不過他們已經將他的求職信存入檔案,一有適合的時機就會……讓喬治·勒瓦始料未及的是,居然還有一家公司的經理回信對他進行辱罵,信中這樣寫道:

你根本不明白我所做的生意,還妄想我能為你提供一個機會?我絕對不會雇用像你這樣的笨蛋!你連瑞典的文字都寫不好,信中通篇都是錯字,就算我真的需要雇人,也不會找你這樣的人。

喬治·勒瓦在收到這樣的回信之後,快要被氣瘋了。他怒氣衝衝地坐下來,打算給那位經理回一封信,好痛痛快快地把他臭罵一頓,宣泄一下心中的憤怒。但是,喬治最後還是放棄了這麼做。他放下筆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怎麼能確定他的說法是錯誤的呢?或許我真的有語法上的錯誤。雖然我已經學習了瑞典文,但是也沒有他們對自己本國的語言熟悉啊。假如他說得對,那麼,我要是還想靠這種技能討生活的話,還得再努力學習才行。如此看來,這個人可以說是對我起了很大作用,雖然他並不是這樣想的,隻是為了侮辱我一頓,不過我還是應該謝謝他。”

於是,喬治·勒瓦把剛才寫的罵人的信撕掉了,重新寫了一封,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對於您能夠在百忙之中給我回信我深表感激,同時謝謝您能夠坦言您並不需要一位會寫信的文秘。除此之外,對於我自己對貴公司的業務不了解這件事,我深表歉意!我之前聽別人說,您在這一行業是領軍人物,因此才鼓足勇氣向您寫了自薦信。不過我確實不知道自己的信中有語法方麵的問題,對此,我感到羞愧和難過。與此同時,謝謝您能對我的錯誤加以斧正。為了能夠更好地在貴國與人打交道,我正在更加努力地學習瑞典文。

幾天後,喬治·勒瓦收到了這家公司的來信,信中請他到公司和經理見麵。當然,這是喬治夢寐以求的事情,他去了之後,成功獲得了一份工作。喬治從這次求職事件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和善的回答往往是解除憤怒的最佳途徑。

或許我們不會那麼無私地去喜歡自己的對手,但是從私人方麵講,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和歡樂,我們可以選擇寬恕對手的過錯,忘卻怨恨,假如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你絕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這種理念和前紐約州州長威廉·蓋勒的想法不謀而合。那個時候,有一家小報把他批評得一無是處,之後有一個瘋子還打了他一槍,這一槍差點兒使他喪命。他整天躺在病床上,每晚都在想著:“我應該寬恕所有人。”他是不是太不切合實際了呢?或許說他是不是太和善了呢?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需要借用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一段話:

生命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卻又充滿苦楚的冒險經曆,當你走完這段路程的時候,好像全身上下都充斥著悲痛的味道。但是在你感到毫無希望的時候,你會盡全力忘卻對每一個人的怨恨心理。

還有一次,我向巴納·伯魯區請教了這個問題,他曾連任五屆總統(威爾遜、哈定、柯立芝、胡佛、羅斯福)的顧問。我是這樣問他的:“你是否會因為對手的抨擊而傷心呢?”他高興地回答了我的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侮辱我,甚至連影響都不會有。因為我不會給他們這樣做的機會。”他繼續說道:“或許棍子和石頭可以把我的骨頭打折,但是我永遠不會被任何語言所傷。”

同樣的道理,也不會有人給我們帶來幹擾和羞辱,除非我們允許他們這麼做。

我經常會去加拿大吉斯帕國家公園,站在公園裏抬頭仰視那座以依迪斯·卡微爾命名的山。依迪斯·卡微爾是一名護士,在1915年的時候,她在德軍的槍口下如同聖人那樣英勇就義。她犯了什麼罪呢?她在比利時的家裏收留並照看了很多法國和英國的傷病員,還幫助他們逃到了荷蘭。德軍以這樣的罪名將她緝捕,行刑之前,有一位傳教士去她的牢房為她做祈禱,她隻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之後被鐫刻在石碑上成為流芳百世的名言:

我知道,僅僅愛國是遠遠不夠的,我還應該對所有人都做到沒有敵意和仇怨。

依迪斯·卡微爾的遺體在四年後被送往英國,人們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她舉辦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之後,人們還在國立博物館的對麵打造了一座依迪斯·卡微爾的雕塑。在倫敦停留的一年時間裏,我時常站在依迪斯·卡微爾的雕塑前,瞻仰她的形象,朗誦著那句鐫刻在雕像底座上的名言:

我知道,僅僅愛國是遠遠不夠的,我還應該對所有人都做到沒有敵意和仇怨。

我有一個辦法,可以使人忘卻仇怨,那就是讓人做一些完全超越他能力之外的事情。這樣的話,他的精神境界就會大大地提升,從而一切怨恨對他產生的幹擾也會減少,而那些羞辱和敵對意識就更加無足輕重了。

在美國曆史上,幾乎沒人受到的埋怨、仇恨和誣陷比林肯還要多。但是,在所有的傳記記載中,沒有人發現林肯因為受到別人的抨擊和責備而反過來去批判那個人。假如有什麼任務需要去執行,林肯首先想到的是:假如反對者也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最好還是把這件事交給他們去做。假如這個人以前羞辱過他,但是擔任這個職位最合適的人選又恰好是這個人,林肯依然會委任這個人,仿佛他們之間沒有發生過任何不愉快的事,如同托付給一位朋友那樣。並且,林肯從不會因為個人的喜好來決定職務的人選。林肯將很多重要的任務都委派給那些過去指責或羞辱過自己的人,例如愛德華·史丹頓。林肯從來沒有責怪過任何人,因為他知道:

每一個人現在的樣子都和他所接受的條件、成長的環境、麵對的處境、受教育的程度、個人的生活習慣,甚至是基因遺傳有密切的關係,這種種因素造成了他如今的行為。

所以,我們要了解,克服焦慮獲得人生喜樂需要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

忘卻仇怨。

3 付出但不期望得到感激

卡耐基名言

1.人天生就容易忘記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謝,如果我們一直對別人的感恩有所期待,那麼大部分都是在自尋煩惱。

2.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必須舍棄期待別人感激自己的想法,隻單純去享受付出的快樂。

3.對他人是否表達感恩之情不報希望,因為付出也是一種享受贈與的快樂。

最近我碰到一個非常容易對自己不滿的事物動怒的人,人們告誡我,要是碰到他的話,他在15分鍾內就會談起那件事,結果真的是這樣。11個月前,發生了一件最令他氣憤的事情,直到現在他還是一提起就氣憤不已,根本無法忘記這件事。聖誕節時,作為獎勵,他為34位員工發了10000美元獎金—差不多每個人300美元,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對他表示感激。他抱怨道:“我很難過自己竟會做這樣的事情,我居然給他們發獎金。”

記得一位聖人說過一句話:“憤怒就像毒液會遍布全身。”我從心裏十分同情麵前這位渾身是毒的人。他今年快60歲了。人壽保險公司做過統計,數據表明我們還能活著的年數,等於目前年齡與80歲之間差數的三分之二。如果這位仁兄相當幸運的話,他也許還可以活個十四五年。結果在他有限的餘生中,將近一整年的時間被他白白浪費在了對過去事情的抱怨上。我真是同情他。

除了隻會生氣埋怨,自怨自艾,他更應該想想別人不感激他的原因。會不會與員工福利不夠,工作時間太長,或者是員工把聖誕獎金看作是理所當然有關?又或許他本身就是個吹毛求疵又不知表達感激之情的人,所以才會讓別人不敢也不情願去感謝他。又或者是大家認為既然大部分利潤都要繳稅,當成獎金是個更好的方法。

不過從另一個方麵來看,這裏的員工也許真的有自私自利、卑鄙齷齪、不懂禮貌的毛病。或許是這種情況,又或許是那種情況。你是最了解整個狀況的人,這點我比不過你。但是我知道英國的約翰遜博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一般人身上是沒有這個特性的,你也找不著。”

我想強調的是:他期待別人感激他隻是一個很普通的錯誤,他對人性還十分陌生。

如果你挽救了一個人的性命,你會不會期待他感恩呢?也許你會—可是塞繆爾·萊博維茨,一個當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師的人,曾經讓78個罪犯免遭死刑。你來猜一猜,這些罪犯中有多少人曾經到他家去真摯地感謝他,或有多少人給他郵寄過聖誕卡片?我想你應該知道答案了—沒有任何人那麼做。

聖主耶穌基督在一個下午使10個跛足的人站起來行走—但是有沒有人回來對他表示感激之情呢?有,但隻有一位。耶穌基督環顧四周,看了幾遍門徒以後,他問道:“被我救過的其餘人呢?”所有人都走了,一聲“謝謝”都沒說轉頭就消失得沒有了蹤影!讓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我這樣的人也就是個平凡的人,給他人施點小恩小惠,就希望比耶穌得到更多的感恩之情,憑什麼呢?

如果有錢參與其中,那就更不要有所期待啦!查爾斯·舒瓦伯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銀行出納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這位銀行出納挪用銀行基金去做股票而造成損失,舒瓦伯幫助他把損失的錢補足,以避免他被告上法庭,那麼這位出納員是否對他表示過感激之情呢?確實感謝過他,但維持的時間不久,到後來他居然還跟這位幫助過他的恩人對著幹,對,就是這位曾經救過他,才使他沒有蹲監獄的人。在你送給你親戚100萬美元的情況下,他是不是會感謝你呢?安德魯·卡內基就資助過他的親戚,不過要是安德魯·卡內基重新活過來,發現他幫助過的這位親戚正在詛咒他,他一定會吃驚得不得了!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卡內基有3億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這位親戚隻繼承了100萬美元。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複雜性。人性就是人性—不可能改變,你也別有所期待,還不如接受它更痛快。我們應該向一位最有智慧的羅馬帝王馬可·奧勒留學習。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記述:

“今天我遇見了很多人,包括自私自利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懂感恩背信棄義的人。我對這些人和事不會感到驚奇或者糾結,因為不存在一個沒有這些人存在的世界,即使有,我也很難想象出來。”

他說得真是非常有道理。別人不知道知恩圖報,我們還要為這些事而憤懣不平,這到底是誰的責任?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停止期待別人感恩吧。這樣的話,如果偶然間別人對我們表達感激之情,我們就會覺得很驚喜,很快樂。如果沒有,也不會特別失落,難過。

人天生就容易忘記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謝,如果我們一直對別人的感恩有所期待,那麼大部分都是在自尋煩惱。

一位住在紐約的女性跟我關係不錯,但是她白天夜晚總是抱怨說自己沒人陪伴太孤單。確實親戚們都不願意跟她有往來,我對此也能理解。因為你要是去看望她的話,幾個鍾頭的時間,她都會喋喋不休地告訴你,以前她是怎麼照顧她的小侄兒們的。在他們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疾病時,都是她悉心照料的,他們陪伴了她很長時間,她甚至還出錢資助一位侄子讀完商業學校,他們一直住在她家,直到她穿上婚紗的那一天。

這些侄子有沒有回來看望過她?噢,有的!隻是有時候!而且完全是出於責任。事實上,他們對回去看她這件事都有些心有餘悸,因為想到一去她家就要花幾小時聽那些老掉牙的事情,去聽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埋怨與自憐,他們就覺得不寒而栗。當這位婦人發現即使威逼利誘,她的侄子們也不再回來看她時,她就開始利用心髒病發作這最後一個絕招。

這心髒病發作是假的嗎?當然不是,醫生也承認,說她的心髒十分敏感,經常出現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的情況。可是醫生又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她出現的這些問題是十分突然,十分情緒化的。

關愛與關注是這位婦人最需要的東西,可是我卻認為“感恩”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東西,可惜她也許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感激、尊敬或者愛戴,因為她把這當作是理所應當,在她看來,別人有義務給她所需要的這些東西。

很多人跟她一樣,生病僅僅是因為別人不去感恩,不去報答他們,因為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因為覺得得不到別人的重視和關注。他們期待自己能夠被愛,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不索求才是在這世上真正能得到愛的唯一方式,這與他們所認知的恰恰相反,他們還要付出,但不求回報。

這聽起來好像不太現實,不合常理,太理想化,其實並不是這樣!這恰恰是一種追求幸福的最好方法。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我目睹我家庭中發生的一切。我的父母非常熱情,喜歡幫助別人,但我們沒有錢,所以總是非常窘迫,欠了很多外債,但是即使窮成那樣,每年我父母總是能存下一點兒錢寄到孤兒院去。他們從來沒有去過那家孤兒院,也不知道它的具體情況,也許除了收到幾封回信以外,他們也從沒得到任何人的感謝,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已有了回報,那就是他們收獲到了幫助這些無助小孩的喜悅之情,所以回報不回報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離開家,在外麵找到工作後,每年過聖誕節,我都會給父母寄點兒錢,讓他們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這麼做過。當我回家過聖誕節時,父親會跟我說,他們拿那些錢給城裏一個有很多小孩的貧苦婦人買了煤和一些日用品。他們所得到的最大的快樂就是付出但是不求回報的快樂。

我深信不疑我的父親已經屬於亞裏士多德所說的會享受快樂的理想人。在亞裏士多德看來:“理想人會享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必須舍棄期待別人感激自己的想法,隻單純去享受付出的快樂。

當父母的人一向怨恨子女不知感恩圖報。

莎劇主人翁李爾王也不例外,他曾經忍不住喊道:“跟毒蛇的利齒相比,不知感恩的子女更令人傷心痛苦。”

可是為人子女者是不會知道感恩的,除非我們去教育他們。忘記感恩本來就是人類的天性,它就如雜草到處生長一般。感恩卻像嬌滴滴的玫瑰,我們需要細心栽培及從心裏疼愛它們。

如果子女不會感恩,最應該責怪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因為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怎樣在得到別人的幫助後向別人表達感激之情,又怎麼可以期望他們來感謝我們?

我跟一位住在芝加哥的朋友關係還不錯,他在一家紙盒工廠工作,每天都很累,很疲憊,但是每周的工資也不過才40美元。他跟一位寡婦結婚了,她成功地說服了這位工人向別人借錢來供養她與前夫生的兩個兒子上大學。他每周的薪水得用來買食物、交房租、付燃料費、買衣服,還得一點點還債。但是他從來不埋怨,就像苦力一樣,一幹就是四年。

那麼是否曾有人跟他說聲謝謝?沒有,他的妻子認為他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兩個兒子同樣也這麼認為。他們並不覺得對這位繼父有任何虧欠,所以他們從來沒有表達過感恩之情。

誰應該承擔責任呢?是這兩個兒子?也許吧!可是這位母親就沒有一點兒責任嗎?在她看來,她那兩個兒子,兩個年輕的生命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他們也沒有理由沒有義務這麼做,她才不會讓她的兒子剛開始他們的人生時就背著“還債”的重擔。所以她從來不會說:“你們的繼父真是個大好人,他辛辛苦苦供你們讀大學!”相反,她的態度卻是,“噢!他應該那麼做,那是他的責任”。

她天真地認為,自己這樣做會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輕鬆麵對未知的人生,可是事實上,通過她的做法,一種危險的想法在他們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他們會認為讓他們繼續生存下去是這個世界的義務。果不其然,後來有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勒索一些錢財,結果吃了大虧,蹲了監獄。

孩子是我們造就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裏。我來舉個例子,我姨母從來沒有說過她的子女不知道表示感恩之情。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姨母接她母親去她家以便更好地照顧老人,同時也照顧她的婆婆。兩位老人家坐在壁爐前的情景仍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她們有沒有使喚我的姨母,讓她做這做那呢?我想那是肯定的,而且次數也絕不會少到哪裏去,可是你絕不可能從她的態度上看出一點端倪。她從心底裏愛她們,對她們事事盡心盡力,讓她們覺得自己就像在家裏一樣。但她也是6個孩子的母親,對於她來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小事,談不上偉大。在她看來,這一切都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是她應該做的,也是她樂意為之的事情。

我這位姨母已經守寡了二十幾年,如今有五個子女已經成家了,都非常希望讓她過去跟他們住在一起。她深受子女們的愛戴,也從來沒有被厭煩過。這是“感恩”的原因嗎?絕對不是!這才是愛,真正的愛!從出生一直到現在,這幾個子女就被慈善的氣氛所環繞。現在角色轉換,他們的媽媽變成需要被照顧的那一方,那麼他們回報母親,給予她同等的愛,這不就是再自然、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嗎?

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一點:隻有自己先成為感恩的人,為子女樹立起榜樣,才會有感恩的子女。我們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孩子麵前,詆毀別人的善意是萬萬不可的,更不可以這樣說:“看看表妹送的聖誕禮物,她太小氣了,一毛不拔,竟然送給我們她自己做的便宜貨!”也許有這樣的反應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們卻當真了。因此,我們要換一種說法:“表妹親自準備這份聖誕禮物,費心費力,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真是一個有心人!我們來寫封信對她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吧。”這樣,讚賞和感激的習慣在我們的子女中就會慢慢養成了。

要想讓自己平安快樂,就要:

對他人是否表達感恩之情不報希望,因為付出也是一種享受贈予的快樂。

4 記住自己所得到的恩惠

卡耐基名言

1.飲食有度和保持快樂平靜的心情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

2.人生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懷有理想;第二,享受實現理想的過程。隻有大智大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3.我們仿佛一直生活在美妙的童話世界裏,可我們卻視而不見,不知道珍惜和享受當下所擁有的。

我很久之前就認識哈洛德。他住在密蘇裏州,曾擔任過我巡回演講的經理。有一次我在堪薩斯城遇見他,讓他把我送回農莊。我在路上問他如何做才能消除焦慮,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終生難忘:

我以前也時常焦慮。然而,1934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在街道上看到的一幅景象讓我煩惱全無。這前後不過10秒鍾,然而正是這10秒鍾卻比我過去10年所得還要多。那兩年我經營了一家雜貨鋪,這不僅花光了我所有積蓄,還讓我負債累累,需要7年才能還清。正是那一天的前一個周六,雜貨鋪停業了。我正想去銀行借款,然後能夠去堪薩斯城找份工作。我像一隻失敗的鬥雞,垂頭喪氣,沒有了鬥誌,喪失了信心。忽然,我看到街對麵來了一個人。他沒有雙腿,坐在一塊下麵用溜冰鞋的輪子做的四個滾輪的小木板上,雙手拿著木頭在地麵上滑動來移動木板。他穿過街道,正使勁把木板抬到幾英尺高的人行橫道上。這時,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他對我露出燦爛的微笑。“早上好,先生!今天天氣真不錯,是吧?”他的聲音裏充滿了蓬勃的活力。我看著他,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是多麼富有。我有兩條腿,我能走路,我為自己的自怨自艾感到羞愧。我對自己說,失去雙腿的人都能這麼開心快樂並充滿自信,我還有雙腿,當然也能跟他一樣。我立刻感覺到精神百倍。之前我打算借100美元,但現在我有膽量去借200美元。之前我還不確定自己能否找到一份工作,但現在我有自信向大家宣布我會找到一份工作。最後,我借到了200美元,也找到了工作。

現在,我寫了一段話貼在浴室的鏡子上,每天早晨刮胡子的時候都會讀一遍:

我正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沮喪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連腳都沒有的人,我頓時沮喪全無。

美國飛行家雷肯貝克曾經在太平洋裏足足漂流了21天。有一次我問他,那次經曆給他帶來的最大的教訓是什麼。他說:“隻要有充足的飲水和食物,你就不該再有任何抱怨了。”

《時代》雜誌裏刊登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在南太平洋受傷的士官的故事。他的喉嚨被碎片所傷,為此他輸了7次血。他寫了一張紙條遞給醫生:“我能活下去嗎?”醫生說:“當然可以。”他又問:“痊愈後我還能說話嗎?”醫生的回答又是肯定的。他最後寫道:“那我還有什麼可操心的呢?”

你現在何不也問問自己:“我究竟有什麼煩惱?”你很可能會發現,你擔憂的事情既不重要也沒有意義。

我們生活中約90%的事都很順利,隻有10%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隻需要將注意力放在90%的順利的事情上麵,不要去關注那10%的事情。但假如你想要煩惱、抱怨和胃潰瘍,隻需將注意力集中在10%的困難上就行,不用在意90%的順利的事情。

在英國的很多教堂裏都能看到“思恩”這兩個字,我們也應該將這兩個字牢牢記在心裏。銘記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真誠地感謝它們。

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的作者,稱得上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悲觀的作家了。他認為自己本不該出生在這世上,經常在生日那天穿著黑喪服來守齋。即便他如此絕望,但依然銘記隻有保持快樂才能健康。他曾說過:

飲食有度和保持快樂平靜的心情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

隻要我們願意,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比阿裏巴巴的寶藏還多的財富—都應值得滿足和開心。如果給你一億美元來換你的雙眼,你換嗎?你的兩隻腳值多少?雙手呢?聽覺呢?子女呢?家庭呢?計算一下你現在所擁有的財富,你會發現,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給你,你也一定不願意交換你現在擁有的這些。

然而,我們會感激現在所擁有的嗎?不會的!叔本華說過:

我們很少去思考現在已經擁有的,卻總想著我們所沒有的。有這種思想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它會帶來比所有戰爭和疾病更可怕的災難。

住在新澤西州的帕瑪先生給我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從陸軍軍隊退伍不久之後,我開始做生意,我夜以繼日地勤勞經營,生意還算不錯。但是,不久就有麻煩了,我買不到零件和原料,我擔心生意維持不下去,開始焦慮煩惱,並且變得尖酸刻薄—當然我當時並沒感覺到。後來我才認識到自己差點兒因此失去一個溫馨的家庭。一天,一個腿腳有殘疾的年輕人對我說:“你不感覺羞恥嗎?你看你現在這樣子,就好像全世界隻有你自己有麻煩。即使你確實必須停業一段時間,那又有什麼關係?正常供貨後,你還能繼續營業呀!你現在擁有這麼多,你真應該覺得感恩了!可你依然自怨自艾。我真想能像你一樣,你看看我,隻有一條胳膊,半側臉也在炮火中毀壞,即使這樣我也沒有抱怨過。你再繼續抱怨下去,不但真會搞垮生意,還會把你的健康、家庭和朋友都搭進去!”

我聽到這番話,如醍醐灌頂,這才明白我所擁有的已經夠多了,我終於清醒過來,不再自怨自艾,不再重蹈覆轍了。

我有一個朋友叫露絲,她也整天為自己所沒有的而煩惱,還差點兒因此造成悲劇。

幾年前,我們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寫作課上認識的。之後她給我講述了她的經曆:

我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我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彈風琴,在市裏的一個演講培訓班做主持人,還在另外一個城市裏教音樂欣賞課,這期間我還要參加宴會、去跳舞,更要在晚上騎馬鍛煉。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徹底崩潰了。醫生說我需要臥床休息一年。但是醫生的話讓我覺得,我不會再恢複健康了。

躺一年?這不就成廢物了嗎?還不如讓我去死。我非常害怕,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壞事,要遭受這樣的報應?我哭了很長時間,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盡管這樣,我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一直躺在床上休息。我的鄰居魯道夫是一位藝術家,他來看望我的時候,說:“你覺得躺一年是很痛苦的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在這段時間裏開始真正地認識自己,你的心靈在這幾個月的成長能賽過之前幾十年的成長。”我慢慢地冷靜下來,開始努力構建一套全新的價值觀。我開始讀有啟迪意義的書籍。一天,我聽收音機的時候,恰巧聽到播音員在節目裏說道:“你在現實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從來都是你內心世界的反映。”我以前也聽過不知多少次這種話,隻有這次才真正有所領悟。我開始思考能讓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一些開心的、積極的想法。每天早晨醒來後,我就逼迫自己想想我應該感恩這世界的事情:我身體上沒有疼痛,我有個可愛的女兒,我的視覺和聽覺都健康良好,收音機裏有動聽的音樂,我有看書的時間,我能品嚐到美味的食物,我還有很多好朋友……來看望我的人非常多,以至於醫生不得不要求一次隻能見一位來客—而且還有時間限製。

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生活得豐富多彩、積極向上,我從心底深深地感謝臥床的那一年,那也是我在亞利桑那州過得最有價值、最快樂的一年。在那一年,我培養了一種習慣—每天早晨醒來,清點一下自己擁有的財富和幸福,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個習慣。這已經變成我最寶貴的財產。我不得不承認,害怕生病之前也就是害怕死亡之前的日子,我並沒有真正有意義地活著。

親愛的露絲,你也許不知道,你領悟到的真理和200年前英國作家約翰遜所發現的幾乎一樣。他說過:

如果能發現所有事情最好的方麵,並且養成這種習慣,那會是千金難買的無價珍寶。

提醒大家一下,此人不是職業性的樂觀主義者,事實是,20多年來他飽受焦慮、饑餓和貧困的折磨。最終,他遵循上麵這句箴言成為當時最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

羅根·史密斯說過一個哲理:“人生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懷有理想;第二,享受實現理想的過程。隻有大智大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在廚房洗碗是件很無聊的瑣事,你想知道怎樣把這件小事變成讓人興奮的事嗎?建議你讀讀達爾的著作《我要看》。

這本書是一位50歲的失明的老婦人所寫的。她寫道:“我僅有視力的一隻眼睛上布滿了斑點,隻剩了一個小孔,我隻能通過這個小孔看東西。我看書時必須把書舉到眼前,並盡量放在左眼的視力範圍內。”

然而,她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憐憫,也不願享受特殊待遇。小時候,她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但她看不見任何記號,等到其他小朋友回家之後,她趴到地上開始仔細辨認那些記號,並將它們全部熟記於心,之後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她反而成了佼佼者。她是在家自己學習的,她拿著放大字體的書,緊貼著臉,近到睫毛都觸到書了。在這麼艱苦的情況下,她還取得了兩個學位:明尼蘇達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

最開始,她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村莊裏當老師,後來慢慢地成為了南達科他州一個學院的新聞學教授。她在當地教了13年書,她還經常到婦女俱樂部演講,參加電台節目,評論書籍和作者。她在書中寫道:“在我的心底,一直不能克服對徹底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隻能抱有開心甚至天真的態度來對待我的人生。”

1943年,已經52歲的她身上發生了一個奇跡:非常有名的梅奧醫院給她做了手術,讓她恢複到了以前的40倍的視力。

展現在她眼前的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全新的世界。哪怕在水槽裏洗碗對她來說都是讓人興奮的事。她寫道:“我開始玩盤子上的泡沫,我用手指拈起一個肥皂泡,對著光,我看到了一個微小的像彩虹一樣的色彩幻影。”

她從水槽上麵的窗戶向外望去,看到:“一隻麻雀拍動著灰黑色的翅膀,掠過積雪,向遠方飛去。”

有幸親眼看到肥皂泡和麻雀,這讓她有感而發,在書的結尾寫下了這句話:“親愛的主,我不禁私語,我們的上帝,我感謝你,我感謝你。”

你看!僅僅在洗碗時看到了肥皂泡絢爛的色彩和飛掠雪地的麻雀,她都要誠摯地感謝上帝!

你我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我們仿佛一直生活在美妙的童話世界裏,可我們卻視而不見,不知道珍惜和享受當下所擁有的。

因此,如果我們要獲得平安快樂就要:

算算自己所得到的恩惠,而不要去清點我們的煩惱。

5 化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

卡耐基名言

1.有兩個人從鐵窗向外看,一個人看到了滿地的泥淖,另一個人卻看到夜空中繁星點點。

2.真正的快樂並不一定是令人喜悅的,它更多的是一種勝利。

3.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用你的一切去投資,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做。真正重要的是怎麼從失利中獲利。這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才能體現出人的智慧與否。

在我打算寫這本書期間,有一天,我去拜訪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赫欽斯,向他請教他是如何對待焦慮的。他告訴我:“已經去世的西爾斯百貨公司總裁朱利斯·羅森沃德說:‘假如你的手裏隻有一顆檸檬,那麼就用它來做一杯檸檬汁吧!’我始終按照他提的建議行事。”

這就是那位芝加哥大學校長一直采取的措施,不過,普通人卻恰好按照相反的方法去做。假如人們發現,命運僅僅給了他一顆檸檬,那麼他會馬上撒手,並且還會說:“我完了!我的命運怎麼如此悲慘!連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了。”因此,他會與世界為敵,並且陷入顧影自憐的境地。假如一個聰明人拿到了一顆檸檬,他會說:“我能在這次失敗中得到什麼呢?怎麼做才能讓我現在的處境變好一些呢?如何才能把這顆檸檬製成檸檬汁呢?”

令人敬佩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畢生都在對人類和人類的潛能進行探究,他聲稱自己發現了人類最難以想象的一種特質—人具有一種扭轉乾坤轉敗為勝的潛能。

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位瑟爾瑪·湯普森女士的經曆恰好驗證了那句話——

戰爭時期,我的丈夫在加州沙漠的陸軍基地駐紮。為了能時常和他相聚,我移居到了那附近,那真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地方,我根本就沒見過比那裏還差勁的地方。當我的丈夫外出參加演習的時候,我就隻能獨自待在那個小屋子裏。那裏真是太熱了—就連樹蔭下的仙人掌溫度都能達到華氏125度,身邊也沒有一個能夠聊天的人。風沙大得要命,我吃的一切,甚至我的呼吸都滿是沙子、沙子、沙子!

我認為自己真是太不幸了,好像世界上再沒有比我更可憐的人了,所以我就給我的父母寫信,告訴他們我堅持不下去了,想回家,就連一分鍾對我來說都是煎熬,和繼續在這個鬼地方相比,我寧肯去坐大牢。我父親給我回了信,信上隻有三句話,但是這三句話經常縈繞在我的心間,並且改變了我的人生:

有兩個人從鐵窗向外看,

一個人看到了滿地的泥淖,

另一個人卻看到夜空中繁星點點。

這三句話,我重複念了很多遍,我為自己感到羞愧。我下定決心要發現自己當下處境中的有利因素,要找出那片星空。

我開始和當地的居民交流,他們的反應令我動容。當我被他們的編織和製陶工藝深深吸引的時候,他們會把不曾售賣的寶貝送給我。我對當地各種各樣的仙人掌和其他植物進行了研究。我嚐試著多了解一些土撥鼠,我開始學會欣賞沙漠的黃昏和日落,尋覓300萬年前的貝殼化石,後來我知道在300萬年前,這片沙漠曾是一片海域。

是什麼造成了這麼大的變化呢?發生改變的並不是沙漠,而是我自己。因為我改變了態度,正是這樣的改變才讓我擁有了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經曆。我所發現的新視野讓我興奮不已,同時又充滿了挑戰。我開始準備寫一本小說,它讓我從為自己編織的牢籠中逃脫出來,並且發現了美輪美奐的星空。

在耶穌誕生前500年,希臘人發現了這樣的真諦:“最美妙的事通常也是最艱辛的。”瑟爾瑪·湯普森所發現的正好是這個道理。

20世紀的時候,哈裏·愛默生·佛斯狄克又一次對希臘人發現的真諦進行了描述:“真正的快樂並不一定是令人喜悅的,它更多的是一種勝利。”不錯,快樂的來源是取得的成就感,以及獲得超凡的勝利,還有把檸檬製成檸檬汁的過程。

我曾經去一個生活在佛羅裏達州的農夫家裏拜訪,他就是一個快樂的人,他甚至從一顆含有劇毒的檸檬中榨出了美味的檸檬汁。當初他買下那片農田的時候,心情非常消沉。土壤一點兒也不肥沃,根本不適合種植果樹,就連養豬都不適合。除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和響尾蛇之外,那裏養活不了任何動植物。後來,他突然有了想法,他決定把負債轉化為資本,他把這些響尾蛇加以利用。後來他不管別人的詫異,製造了響尾蛇肉罐頭。我幾年後又去他那裏造訪,我發現,幾乎每年都有大約兩萬觀光客去他的響尾蛇莊園實地考察。他的生意非常紅火。我親眼看見毒液被抽出後送到實驗室製作血清,工廠高價買走蛇皮製造女鞋和皮包,蛇肉被製成罐頭銷往世界各地。我在那裏買了一些當地的風景明信片,在郵局郵寄時發現,郵戳上的蓋章寫著“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由此可見,這個從有毒檸檬中榨出美味檸檬汁的農夫成了當地人的榮耀。

我在全美各地參觀,經常走運地看見一些“有能力扭虧為盈”的人。

已經逝世的作家威廉·伯利梭就曾寫道: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用你的一切去投資,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做。真正重要的是怎麼從失利中獲利。這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才能體現出人的智慧與否。

伯利梭寫這段話的時候,已經在意外中失去了一條腿。但是,我還知道一位失去雙腿的人,他也能夠做到扭虧為盈。他叫本·佛森。我第一次見他是在佐治亞州大西洋城中一家旅館的電梯裏。當我進入電梯的時候,看見了這位滿臉笑容卻沒有雙腿的人,他和他的輪椅在電梯的角落裏。當電梯停靠在他要去的樓層時,他友好地示意我挪到角落,以便他能順暢地轉動輪椅。他說:“對不起!給你帶來了不便!”臉上帶著柔和的笑容。

我從電梯中走出來回到房間後,腦子裏滿是這位笑容可掬的殘疾者。所以我找到了他,並請求他跟我講講他的故事。

他臉上掛著微笑說:“事情發生在1929年,我上山去砍山胡桃木,我把砍來的木材堆放在車上,然後開車回家。當我要急轉彎的時候,突然有一根木條掉下來,並且恰好卡在了車軸裏,隨後我便被甩了出去,正好撞在一棵樹上,脊椎骨受了傷,雙腿也從此癱瘓了。

“那年我才24歲,從此以後,我便再也不能走路了。”

一個年僅24歲的青年被命運宣判餘生都要依靠輪椅行走!我問他怎麼做到勇敢地接受現實的。他說:“我不能!”他說他那個時候悲憤地抗拒,埋怨命運對他不公平。後來年紀越來越大,他明白抵抗對自己來說沒有絲毫作用,隻能讓自己變得冷漠。他說:“我終於認識到,別人都友好地對待我,我至少也應該有禮貌地做出回應。”

我又問他,過了這麼多年,現在有沒有仍然為那次意外深感不幸。他說:“不!我幾乎很榮幸自己發生了這件事。”他告訴我,度過了那個震撼而又充滿怨恨的時期,他開始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裏獲得新生。他開始看書,並讓自己喜愛上文學。14年來,他說他至少讀了1400本書,這些書擴展了他的視野,他的人生比之前還要豐富多彩。他還愛上了音樂,從前隻會讓他困倦的交響樂如今帶給他的是一種感動。不過,真正最重要的改變,是他有時間思考。“我平生第一次,”他說,“真正開始用心觀看世界,並且領悟了人生的價值。我終於意識到,以前拚命追尋的很多事情實際上根本沒有意義。”

閱讀使他對政治產生了興趣,他鑽研公共問題,還在輪椅上發表了演講!他開始對人們有所了解,人們也開始認識了他。他雖然坐在輪椅上,卻成了佐治亞州州務卿。

我在紐約市教成人教育的課程時,發現有不少人都有一個不小的缺憾,就是沒能接受大學教育。他們覺得好像沒上大學就是一種不完整。但是我所接觸過的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沒有念過大學,所以我認為這一點並不是特別重要。我經常跟這些學員講述一個輟學者的故事:

他童年時期的生活異常艱辛。父親去世之後,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才下葬。他的母親在一家製傘工廠每天不得不幹10小時的活計,還要把一些零活兒帶回家,一直幹到夜裏11點。

他就是在這樣一種處境下成長的。有一次,他去教會參加戲劇表演,發現表演是一項極其有趣的事,於是他開始鍛煉自己的公眾演講能力。後來他也因為這個開始從政。30歲的時候,他已經被選舉為紐約州議員。但是,他對於接受這樣重要的職責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際上,他親口告訴我,他還弄不明白州議員的職責是什麼。他開始閱讀冗雜煩瑣的法案,對他來講,這些法案如同天書一樣。他當選為森林委員會的成員,但是對於森林他一點都不懂,因此他格外擔憂。他又被選舉為銀行委員會的一員,但是他甚至連自己的銀行賬戶都沒有,這讓他很迷茫。他跟我說,假如沒有向母親坦承自己的挫敗感,也許他早就堅持不下去了。絕望中的他每天鑽研16小時,把自己那顆無知的酸檸檬製成了甘甜的檸檬汁。由於他的付出,他從一位地方的政治人物被提拔為全國性的政治人物,他因出色的表現,被《紐約時報》尊稱為“紐約市最值得敬重的市民”。

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阿爾·史密斯。

阿爾自我教育10年以後,被稱為“紐約政府的活字典”。他連續擔任了4屆紐約州長,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紀錄。1928年,他被選舉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6所著名的大學都曾給這個少年失學、卻學有所成的人頒發過榮譽學位。

阿爾親口跟我說,要是沒有每天研讀16小時來彌補他的缺憾,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哲學家尼采認為,卓越出色的人“除了要忍其他人所不能忍受的,還要樂於接受這樣的挑戰”。

我對那些有成就的人越是了解,就越對這一點深信不疑,他們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自身的某項欠缺激勵並引發了他們身上的潛力。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

我們身上最致命的缺點,也許能為我們的成功提供一種意想不到的助力。

的確如此,如果彌爾頓沒有失去光明,他也許無法寫出這麼經典的詩篇。

貝多芬也許正是因為雙耳失聰才創作了更優美的音樂作品。

海倫·凱勒的事業能取得成功都是受到了耳聾目盲的激勵。

假如柴可夫斯基不是因為其悲慘的婚姻,使得他甚至到了自殺的境地,他也許不會創做出萬古流芳的《悲愴交響曲》。

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在自己悲慘命運的激發下,才創做出了不朽的名著。

改變人類科學觀的科學家—達爾文說:“假如我不是這麼沒用,我就無法完成這一切需要通過我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顯而易見,他很坦然地承認自己是受到了缺點的激勵。

和英國出生的達爾文同一天降生的,還有一位美國肯塔基州的嬰兒,他出生在一個小木屋裏。他也是在自身缺陷的刺激下取得成功的,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假如他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法律學位,得到了美滿幸福的婚姻,他在葛底斯堡也許永遠不會說出那些令人印象深刻、永垂不朽的語句,更不要說他連任就職時的慷慨演講—那可以說是一位統治者最尊貴美好的情懷,他說:“對別人沒有惡念,經常對世上的人們懷著一份慈悲的心……”

佛斯狄克在他的作品中寫道:“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有一句諺語說,寒冷的北極風造就了因紐特人。我們何時才會認為人們會因為安逸的日子、沒有一丁點兒的困難而獲得喜悅呢?恰恰相反,就算讓一個顧影自憐的人安閑地躺在沙發上,他也不會停止自怨自艾。反而是那些不管環境有多麼惡劣都能苦中作樂的人,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也從來不會刻意逃避。我要再次重申一下—寒冷的北極風造就了因紐特人堅強剛毅的品格。”

假如我們心灰意冷,看不到任何希望,這裏有兩個理由告訴我們至少應該再嚐試一次,這兩個理由能確保我們試過之後隻會更好,不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第一個理由:我們也許能成功。

第二個理由:就算我們沒有成功,這樣的努力也早已經使得我們更加關注前方,而不是隻會自怨自艾,它能消除我們消極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積極的思想。它能激發我們的創造力,使我們有事可做,這樣下去我們也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為那些已成往事的事情傷心了。

有一次,在巴黎的音樂會上,世界知名小提琴家歐爾·布爾突然把小提琴的A弦拉斷了,但是他卻鎮定自若地用剩下的三根弦演奏完了整首歌曲。佛斯狄克說:“這就是人生,即便斷了一根弦,他還可以用剩下的三根弦完成演奏。”

這不僅僅是人生,更是淩駕於人生之上的生命凱歌!

假如我可以做到的話,我要把威廉·伯利梭說的這段話雕刻懸掛在所有的校園裏: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用你的一切去投資,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做。真正重要的是怎麼從失利中獲利。這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才能體現出人的智慧與否。

能給人們帶來平安和喜悅就要記住:

如果命運把一顆酸檸檬給了你,你要想方設法把它榨成甘甜的檸檬汁—即化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

6 每天盡力讓他人高興

卡耐基名言

1.每天想起一個人,並盡力取悅他,這樣能讓你在14天之內醫治好自身的抑鬱症。

2.對他人好不是出於責任,而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使你更健康、更快樂。

3.當你對他人好的時候,同樣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4.一個人如果想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就不應該隻考慮到自己,而是應該為別人著想,因為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為人人、人人為你。

我著手寫這本書的時候,曾設立了一項200美元的獎金,用來向別人收集那些“我是怎樣克服憂慮”的真實感人故事。

這項征文設立了三位評審,分別是:東方航空總裁埃迪·瑞肯貝克、林肯紀念大學校長斯圖沃特·麥克蘭德和廣播新聞分析家卡騰博恩。在我們收集到的故事中,有兩個非常精彩,難分高下。於是我們決定將獎金平分給這兩個人。下麵講述的是其中一個故事—C.R.波頓的故事:

9歲的時候,我失去了母親,12歲的時候,我的父親也去世了。父親是在一場意外中喪生的,母親在某一天離開家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父親去世後,我和我的兩個小妹妹再沒見過麵。在母親離開家的7年後,我才收到她的第一封來信。父親在母親離家出走的3年後死於意外。他和別人在密蘇裏州的一個小城合夥開了一家咖啡館。他的合作夥伴趁父親出差期間,把咖啡館賣掉攜款私逃了。一位朋友給父親發了電報讓他趕緊回來。倉皇失措中,父親死在了堪薩斯州的一場車禍中。我有兩個姑姑,年紀又大、家裏又窮、身體又差,收養了我們家中的3個孩子。我和我的小弟成了沒有人要的孤兒,鎮上的人可憐我們,把我們收留了。我們最害怕的事就是人家像對待孤兒一樣對我們,可是這種擔心害怕是無可避免的。我在鎮上的一個窮苦人家寄宿了一段時間,但是那個時期境況很不好,一家之主失業了,他們對多養我這個孩子也無能為力。後來,我被洛夫廷夫婦接到距離鎮子11英裏的農莊,並留了下來,洛夫廷先生已經70歲了,常年生病躺在床上,他對我說,隻要我不撒謊、不偷東西、乖順,他們就會一直收留我。我把這3條定律當作自己的聖經一般。我絕對遵循這些準則。我開始上學了,可是第一個星期的時候情況簡直糟糕透了。別的小朋友總是拿我的大鼻子說笑,還罵我笨,叫我“小孤兒”。我傷心到了極點,甚至想和他們打一架。但是洛夫廷先生告訴我:“要永遠記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會隨便和別人打架的。”我一直沒有和他們打過架,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小男孩把撿起的雞屎扔在我的臉上,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並且還因此結交了幾位朋友,他們說他是活該被打。

洛夫廷太太買了一頂嶄新的帽子給我,我非常喜歡。一天,一個年齡比我大的姑娘從我的腦袋上把它搶走了,還往帽子裏灌水弄壞了它。她還說她往帽子裏灌水是為了澆醒我的呆腦子。

在學校的時候,我從來不會流淚,但是回到家以後,眼淚就止不住了。有一天,洛夫廷太太教給我一個化敵為友的方法。她說:“拉爾夫,假如你先去了解他們,看看自己有什麼地方能夠幫助他們,他們就不會再捉弄你,也不會再叫你小孤兒了。”聽完她說的話,我開始努力學習,雖然我在班裏的成績是最好的,但是並沒有人忌妒我,因為我會對他們伸出援手。

我幫幾個男孩寫作文,幫別人寫辯論的稿子。有個男孩害怕被人知道是我在幫助他,他隻好跟他的媽媽說他去捉動物了,然後悄悄來到洛夫廷太太家裏,把狗捆在穀倉裏,讓我替他做作業。我還幫過一個同學寫讀書總結,甚至還花費了好幾晚的時間幫一個女生做算術題。

村裏接二連三發生了不幸的事,兩位老農人先後死去,一位太太被她的丈夫拋棄,我成了這4家人中唯一的男子漢。兩年的時間裏,我始終都在給這幾個寡婦幫忙。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我會去她們家裏幫她們砍柴、擠牛奶、喂牲畜。現在,大家不再辱罵我,反而開始誇獎我。他們所有人都當我是他們的朋友。我從海軍退役回來的時候,他們都表現出自己的真感情。我回到家的第一天,就有200多位鄰居來看望我。甚至有的人是開了80英裏的車過來的,他們那麼真誠地對待我是因為我始終樂於幫助他人,我幾乎再沒什麼煩惱,13年來,也沒有人會愚弄我了。

波頓先生真是了不起,他知道怎麼和人交朋友,他也知道怎麼克服憂愁、享受人生。

西雅圖有一位弗蘭克·盧帕博士,他也是如此。他已經臥病在床23年了。但是西雅圖《星報》的斯圖爾特·懷特豪斯對我說:“我曾數次去訪問盧帕博士,我想不到比他更慷慨、更善於享受人生的人了。”

這位癱瘓在床的病人是如何享受人生的呢?我給你兩次猜測機會。他是因為批評不滿做到的?當然不是。那麼他是因為自怨自艾,以自我為中心?當然還是不對!他做到了,因為他恪守威爾士王子的諾言:“我為他人服務。”他搜集了很多和他一樣臥病在床的病人的姓名及地址,給他們寫信,不斷勉勵他們。實際上,他還成立了一個癱瘓者聯誼的俱樂部,讓大家彼此寫信,最後,他成立了一個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組織。

他躺在床上,平均每年要寫1400封信,給成千上萬有同樣遭遇的人帶去了快樂。

盧帕博士和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裏?他有一種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有一種責任感。他能深刻地感受到,高於自身生命的奉獻能夠帶來真正的喜悅。就像蕭伯納說的那樣:“一個把自己當作一切中心的人一直都在埋怨世界不能讓他順心如意,不能讓他快樂。”

知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句讓我非常震撼的話。他經常告訴那些患有抑鬱症的病人:“每天想起一個人,並盡力取悅他,這樣能讓你在14天之內醫治好自身的抑鬱症。”

這句話聽起來真是神乎其神,我想我有必要把阿德勒博士的著作《人生對你有何意義》這本書中的個別段落摘抄下來讓你有所警醒:

抑鬱症是對其他人一種長時間憤恨埋怨的情緒,它的目的是引起別人的關懷、憐惜和支持,病人仿佛會一直為自己的罪過感到頹喪。抑鬱症患者首先回憶起來的事情一般都是:“我記得我很想在沙發上躺下來,但是我的哥哥卻搶先一步,我哭個不停,直到他站起來讓給我。”

抑鬱症患者經常用自殘的方式來自我報複,所以,醫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不要給他任何自殺的理由。我治療方式的第一步是先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我會告訴他:“千萬不要做任何一件你不喜歡幹的事情。”這看似沒有什麼,但是我堅信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假如患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他還會埋怨誰呢?又怎麼會自我報複呢?我會跟他們說:“假如你想去戲院,或者是想放個假,那你就去做。但是假如你中途又改變了主意,那就不要去。”這種情況是最好的,因為你滿足了他自認為比其他人優越的意識。他就像上帝一樣可以想怎樣就怎樣。但是,這和他的習慣毫不相符。他原本是想操控別人、埋怨別人,假如大家都順從他,他就沒有辦法再操控誰了。我采用的這種方法沒有讓一個患者自殺過。

患者一般都會這樣回答:“但是我什麼事都不想做。”我早就想好了要怎麼回答他們,因為我確實已經聽到無數次了,我會說:“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他們有時會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一天。”我知道隻要我讓他這麼做,他就不會這麼做。但假如我不同意,就會引發一場大戰。一般情況下,我肯定會同意的。

這是一種辦法。還有一種辦法能更簡單地解決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跟他們說:“隻要你按照這個辦法,絕對可以在14天之內康複,那就是每天想起一個人,並盡力讓他快樂。”你想想他們會怎麼做。他們滿腦子裏隻有自己,他們會想:“我為什麼要去關心別人?”有的人會說:“對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我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著想。”實際上,他們肯定沒有做過。我讓他們再仔細想想。他們並沒有再去考慮這件事。我跟他們說:“你失眠的時候,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來思考你能取悅誰,並且這對你的健康很有幫助。”第二天我問他們:“你昨天晚上有沒有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呢?”他們回答:“昨天晚上我一躺到床上就睡著了。”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一種隨和友好的氛圍下進行的,不可以流露出一絲一毫的優越性。

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太心煩了!”我會說:“你不需要停止自己的煩惱,這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不會有任何衝突。”我要讓他們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逐漸轉移到別人身上。許多人會說,“為什麼要讓我去討好別人?別人怎麼不來討好我呢?”“你要考慮到自己的健康。”我回答說,“其他人以後會吃盡苦頭的。”幾乎沒有一位患者對我說:“我按照你的方法做了。”我一切的付出隻是想讓我的患者對別人更加感興趣。我知道他們患病的原因是因為缺少和人溝通,我需要讓他們知道這一點。他何時能把別人和自己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他就康複了。在十誡中最困難的一條是“愛你身邊的人”。對其他人沒有興趣的人,不但讓自己陷入困境,同時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莫大的傷害,人類一切的失敗都是由這些人帶來的。我們對別人的請求,以及你能夠給予的最高稱讚就是,他應該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是愛和婚姻的最好伴侶。

阿德勒博士敦促我們要每天做一件善良的事,什麼是善良的事呢?先知穆罕默德說:“善良的事就是能夠讓他人臉上帶著笑容的事。”

每天做一件善事為什麼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呢?因為當你想要讓別人快樂的時候,就沒有時間考慮自己,而憂愁、害怕和抑鬱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人隻考慮到自己。

威廉·穆恩太太在紐約開設了一所穆恩秘書學校,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她就消除了憂慮。她也沒用13天,實際上,她隻用了一天時間就康複了,這得益於一對孤兒。穆恩太太給我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5年前的12月,我陷入了一種自怨自艾並傷心絕望的境地,我和丈夫僅過了幾年幸福快樂的生活,他便永遠離開了我。越是快到聖誕節的時候,我就越傷心。我從未獨自過過聖誕節,我害怕它的來臨。朋友們都會邀請我到她們家去,但是我並不想去,我知道無論在誰家我都會觸景傷懷、睹物思人的。所以我謝絕了所有人的好意。離聖誕夜越近,我就越是顧影自憐,難以自拔。是的,我也有很多值得去感激的事情,人人都會有。聖誕夜那天,我在下午3點的時候離開了辦公室,來到第五大街上毫無目的地閑逛,希望能夠驅逐心中的鬱悶情緒。大街上的人看起來都那麼快樂—讓我無法不懷念那些快樂的時光。我無法想象自己要回到落寞空洞的公寓裏。我非常迷茫,不知道要幹些什麼,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閑逛了一個多小時後,我才注意到自己來到了公交車站前麵,回憶起我和丈夫曾一起坐公交去冒險的情形,於是我坐上了進入車站的第一趟公交。過了赫德遜河不一會兒,我聽到乘務員說:“女士,到終點了。”我從車上下來,連這裏是哪兒都不知道,但卻發現這是一個靜謐祥和的地方。在等車返回的時候,我在住宅區的街道上逛了一下。當我從一座教堂路過的時候,裏麵傳來了美妙的《平安夜》的音樂聲,我走了進去,裏麵除了一位風琴手並沒有其他人。我安靜地坐在教友席位上,裝飾聖誕樹的燈光柔和溫暖,音樂美妙動聽—再加上我一整天沒有進食—我竟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我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開始害怕起來。然後就看見兩個小孩站在麵前,很明顯他們是來看聖誕樹的。其中一個小姑娘用手指著我說:“她是不是聖誕老人送來的呢?”我睡醒的時候把他們嚇了一跳。我跟他們說我是不會傷害他們的。他們的衣服很破舊。我問他們的父母在哪兒,他們說自己沒有父母。這兩個小孤兒的情況比我更加糟糕,我有些羞愧。我帶他們去看聖誕樹,還帶他們去小商店買了些零食、糖果和小禮物。我的孤獨感竟然瞬間沒有了。這兩個孤兒讓我數月以來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生活還是如此美好有意義。我和他們談話,發現自己很幸運。我感激上蒼,我年少時期的聖誕節過得那麼開心,父母對我的愛惜和關懷無微不至。這兩個孩子帶給我的要遠遠多於我給他們的。這件事讓我知道要想讓自己快樂,首先要讓別人快樂起來。我發現快樂是有感染力的。通過給予,他人接受,然後從中獲得快樂。因為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我戰勝了憂傷、苦悶和自憐,並且像是獲得了重生一樣。而我也真的有了很大改變—不僅是在那個時候,之後的幾年都是這樣。

我幾乎能寫一本關於忘我而重拾健康快樂的書,這種故事數不勝數。我先以瑪格麗特·泰勒·耶茨的事跡為例,她是美國海軍中最受人喜愛的女性。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說家,但是她寫過的所有小說都比不上她自己的故事真實精彩,她的故事發生於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當天早上。耶茨太太因為心髒問題,一年多以來都臥病在床,每天需要在床上度過22小時。最遠也就是從房間走到花園曬曬太陽。即便如此,要是沒有了女傭的扶持她也活動不了。她親口向我講述了她當年的故事。

當年,我認為我隻能在床上度過我的後半生了。直到日軍來偷襲珍珠港,我才重新開始了真正的生活。

轟炸發生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混亂不堪。有一顆炸彈落在了我家附近,把我從床上震了下來。陸軍派卡車去接海陸軍軍人的妻兒到學校躲避災禍。紅十字會的人給那些有多餘房間的人打電話。他們知道我的床邊放了一部電話,問我願不願意為聯絡中心提供幫助。於是我把那些海陸軍人的妻兒現在留宿的位置記錄下來,紅十字會的人會讓軍人給我打電話來找自己的家眷。

很快我知道了我的先生現在很安全。於是,我盡力鼓舞那些不知自己先生生死的太太,同時還要撫慰那些寡婦—很多太太都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這次共有21117名官兵陣亡,失蹤人數高達960人。

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在床上躺著接電話,後來我在床上坐了起來。最後,我忙得不可開交,又非常激動,居然忘記了自己的病情,我下了床在桌邊坐下。由於要幫助那些境況比我還糟的人,讓我忘了自我,除了晚上要睡8小時,我再也不用臥床了。我發現假如日軍沒有空襲珍珠港,也許我的下半生都隻是一個廢人。那個時候,我在床上躺得很安逸,一直在消極地等待康複,現在我才了解,那個時候我潛意識裏已經沒了恢複健康的意誌力。

雖然偷襲珍珠港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悲劇,但是對於我個人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次危機讓我發現自身從未有過的力量。它促使我不得不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它也給了我活下去的理由,我再也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以及自己的病情。

心理醫生的患者如果都能像耶茨太太那樣去為別人提供幫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恢複健康。這是我一個人的看法嗎?不,這是聞名遐邇的心理學家榮格說的,他說:“在我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從醫學上無法發現任何病理,他們隻是沒有找到人生的目標,而且顧影自憐。”

換句話說,他們的人生隻想搭一輛順風車—而遊行的隊伍就從他們身邊走過。於是他們拿著自己自怨自艾、百無聊賴且沒有意義的人生去谘詢心理醫生。沒有趕上渡輪,他們就站在碼頭上埋怨除自己外的每一個人,他們企圖讓全世界的人都滿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欲望。

也許現在你會這樣說:“這些事情也不過如此。假如我在聖誕夜遇到孤兒,我也會給予他們關懷;假如我遇上珍珠港的事情,我也能做耶茨太太所做的那些事,但是我的情況和別人的不一樣。我的日子極其平淡。我每天需要重複8小時一樣的工作,簡直無聊透頂,我身上沒有發生過任何有意思的事情。我怎麼可能會對幫助別人產生興趣呢?我又為什麼要幫助別人呢?這樣對我有什麼益處呢?”

這個問題還算說得過去,我來嚐試著回答你。無論你的人生是多麼蒼白,你每天都必不可少地要遇到一些人,你對他們怎麼樣呢?你是假裝看不見,還是想多了解他們一些?比如說郵遞員—他每天都要跑幾百裏的路程,給人們送信,你有沒有想過要知道他住在哪裏?看一看他妻兒的照片?你是否對他是不是感到很疲憊或者有沒有覺得工作無聊給予過關懷呢?

雜貨店的小弟、送報人、擦鞋童呢?他們也都是人啊!他們也會有煩心事、有理想、有抱負啊!他們也想有人能夠和自己分享,關鍵在於你是否曾給過他們機會?你是否曾對他們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我說的就是這類事情。你不需要成為南丁格爾,也不需要變成社會改造者,就可以為這個世界做貢獻—你自己的世界,你完全可以從明天早上碰見的第一個人開始改變自我。

這麼做對你有什麼益處?毫無疑問,當然是給你帶來更大的快樂、更大的滿足感,更加以你自己為榮。亞裏士多德稱這種態度為“開化了的自私”。波斯宗教家左羅斯特說:“對他人好不是出於責任,而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使你更健康、更快樂。”富蘭克林說得更加簡潔:“當你對他人好的時候,同樣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林克是紐約心理服務中心的主任,他曾經說過:“我覺得,現在心理學的一項重大發現就是,科學證實,為了實現自我並且從中得到快樂,犧牲自我和紀律都是必不可少的。”

多想想他人不僅能讓自己少一些煩擾,還能結識更多朋友,從而得到更大的樂趣。我向耶魯大學的教授威廉·菲爾普斯請教過這個問題,下麵是他的回答:

我去旅館、理發店或者商店的時候,一定會和我遇見的人說話。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台機器上的螺絲。有時候,我會稱讚店裏女服務員的眼睛或者頭發很漂亮。我會關心他們理發時站立一天會不會很累,我會問他為什麼會進入理發這個行業,比如工作多長時間了,理過多少次頭發。我和他一起數。我發現當我表現出對他們有興趣時,他們就會很開心。我經常會和行李搬運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這會讓他們的精神振作起來。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我去火車餐車車廂吃午餐。餐車裏擁擠得厲害、又十分悶熱,服務也很慢。服務生過來給我菜單的時候,我說:“今天在廚房做菜的那些人可就慘了。”服務生開始罵罵咧咧,我認為他生氣了,他說:“老天啊!顧客都在埋怨食物難吃,他們抱怨服務太慢,又嫌棄這裏悶熱,東西還昂貴。這些怨聲我聽了19年,你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對廚師深表同情的顧客。我祈盼這裏有更多像您一樣的顧客。”

服務生僅僅是因為我把廚師當作人來看待便這麼驚詫,每個人所渴望得到的僅僅是希望有人把自己當作人一樣看待。有時,我在路上遇到有人牽著狗遛彎兒,我就會一直誇獎那條狗。我走過之後回頭看,常常會看見那個人很欣慰地拍拍自己的狗,我對狗的讚美讓他再一次賞識他的狗。

有一次在英國,我碰見一位牧師,我發自肺腑地誇讚了他那條結實聰明的牧羊犬。我請求他告訴我是怎麼訓練那條狗的。我離開後,扭過頭看見那隻牧羊犬趴在它主人的肩膀上,那位牧師正在撫摸它的頭。僅僅是因為對牧師的狗表現出了興趣,就能讓那位牧師如此快樂,也能讓那隻狗那麼開心,同時這也讓我很開心。

一個經常會和搬運工握手,還會向廚子深表同情,或者總是誇讚別人的狗很厲害的人,你覺得他會整天愁眉緊鎖,需要心理醫生開導嗎?你肯定也不會這麼認為吧!我們國家有一句這樣的俗語:“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接下來是一位女性的故事,如今她已身為祖母了,前幾年,我去她的鎮子上演講,在她家留宿了一晚,第二天她開車把我送到50英裏外的車站乘坐火車。在車上的時候,我們聊到怎麼交朋友的問題,她說:

卡耐基先生,我要跟你說一件事,這件事我從未跟其他人說過—就連我的先生也不例外。過去,我們家在費城是靠社會救濟金生存的。窮困給我的年輕歲月帶來了莫大的悲劇。我從未像其他少女一樣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我的衣著非常簡陋,並且還總是因為太小而緊繃在身上,不用說,還都是老款式。我認為自己沒臉見人,經常會哭著睡覺。絕望中,我突然想到一個辦法,每當聚會的時候,我都會詢問我的男伴有什麼樣的經曆、看法或者是對將來有什麼樣的打算。我問這些問題的原因並不是真想了解什麼,隻是希望他們的注意力能夠離開我的穿著,不要看出我寒酸的衣著打扮。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很奇妙:當我聽這些年輕人談天說地的時候,我學到了一些東西,因此對他們的回答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我開始興致勃勃地聽他們說話,自己也忽略了著裝上的問題。但是最讓我吃驚的是:因為我是一個靜聽者,又勉勵他們多談論自己,他們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通常都很放鬆,我居然逐漸成為了最讓人喜歡的姑娘,有3位男士都曾向我求婚。

也許有人看到這裏會說:“什麼對其他人的事情感興趣,這都是胡說八道!我才沒工夫去理會別人的事情,我隻需要自己能掙錢,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就行了,為什麼要去管別人的閑事?”

的確,你有權利自由選擇,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但是,假如你是對的,那麼所有古代的聖人賢者就都錯了,例如耶穌、孔子、佛祖、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等。或許你很厭惡宗教大師,那麼,我現在來說幾個無神論者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劍橋大學的豪斯曼教授,他是現代非常有名的學者。1936年,他在劍橋作《詩之名與質》的演說中講道:

耶穌說:“因為我犧牲生命的人將會得到永生。”這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最具有深遠意義的發現。

我們在傳教士那裏每天都能聽到這樣的腔調,但是豪斯曼教授是一位無神論者,同時也是一位悲觀主義者,可他仍然知道,一個隻考慮自己的人是沒辦法活出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來的,實際上,他會生活得很糟糕。相反,忘記自我、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命中的快樂。

假如這也無法讓你動容,那麼我們再來說說西奧多·德萊塞,他是20世紀最著名的美國無神論者。德萊塞把一切宗教都當作神話,而人生僅僅是“傻瓜講的故事,是空洞無意義的”。但是,德萊塞卻恪守耶穌所講的一個道理,那就是為他人服務。德萊塞曾說:“一個人如果想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就不應該隻考慮到自己,而是應該為別人著想,因為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為人人、人人為你。”

假如我們真如德萊塞所說的那樣,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使他生活得更美好,我們就應該立刻行動起來,不要再耽誤時間。人生這條路,我隻可以走一次,假如我能做任何善行—那麼請讓我立刻就做,不要讓我耽誤時間,也不要讓我小看它,因為,我再也不能重走這條路。

驅散擔憂和焦慮,得到平安和幸福就要:

忘記自我,多對別人產生興趣,努力讓他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