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的磨難,我們隻能選擇麵對

《哈姆雷特》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41927261218,7316373637416619019,7111990303451515912,6885615257843141645,7315412320396512307,7070317133669862414]}],\"2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4,\"start_container_index\":2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4},\"quote_content\":\"《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ference_book_ids\":[7295704005404019774,6989851914024258574,7315356568491396096,7312284109647121443,7222920241855073319,7294563932876835877,7052268974544784397,6885615270778375176]}],\"19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4,\"start_container_index\":19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0},\"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314150187625090074,7071200596837010446,7311605383963872308,7294566445017467956,7314150187088219146,6959122730671164446,6833642850618444808,7316123646441819151,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731612467771631516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三章 生活的磨難,我們隻能選擇麵對

世事無常,人生總要遭遇許多磨難。誰也逃避不了,隻能選擇麵對。其實,我們生命中遭遇的那些苦難和考驗,全是使我們變得卓越的台階,跨過一步,離成功就近了一步。克服它、消化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人生,喝得下苦酒,就能飲到甘露。

誰的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

在人生的長河裏,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各種幹擾、困惑會經常伴隨著我們。可以說,一個人身處逆境,在現實生活中是正常的現象。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從別人的痛苦中學習到一切,就像俗語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自己受苦,在逆境中成長。

我們應當學會從生命的每個不幸和艱難中不斷學習,我們必須學會做一些事情。一些出其不意的機會,往往是在生命中最痛苦的經驗裏出現的。我們必須麵對挑戰,讓奇跡發生。

意外事故、病痛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挫折並非毫無意義。即使是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隻要我們願意去尋找,希望就會存在。即使身體受到傷害,在其後的複原期間,也會伴隨著一種獨特的內省,或者一個自我發現的機會。

臨床心理學家梅爾文·金德寫過許多暢銷作品,例如《聰明女人/愚蠢選擇》《男人愛的女人、男人離開的女人》《欲速則不達》。他形容兒時的一次意外事故如何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最終為他打開創作生涯的大門。

11歲的時候,他跟鄰家一個女孩進行騎自行車比賽。他們在寧靜的街道上騎車,他騎在馬路中間,企圖閃開路上彎彎曲曲的坑洞。可突然間出現了一輛車子,迎頭撞上了他。

據目擊者形容,他當時被撞飛到6米高的空中,落地後一根約有12厘米長的斷裂的白色大腿骨,刺進了他的大腿。他當然很驚恐,以為再也不能走路了,至少也會失去一條腿。他在醫院住了3個月,醫生保住了他的腿。

他出院時,身上從胸部到腳趾仍然還裹著石膏。接下來的6個月,他不得不躺在床上。之後的6個月,他又換了石膏,可以勉強用拐杖走路。起先他很難過,覺得很難看,並心裏暗自認為,一定是以前做錯了什麼事,因為鄰居的其他小孩並沒有如此淒慘的遭遇。他變成了“跛子”,成了父母的負擔。

同學們來探望他,他讓媽媽以各種理由推托,不讓同學看見他。他覺得,讓同學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很丟臉。他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慢慢的,他也認識到,再不能這樣下去了,不能因為身體的殘疾讓心靈也變成殘疾。

男孩把目光轉向另一個世界,一個閱讀文學、曆史作品的世界。從此,他每隔兩天就央求母親給他買或是借幾本文學曆史類的書。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他知道了希臘馬拉鬆平原的戰爭,懂得了蘭斯特洛的大無畏精神……

後來,他原本強健、迅速發育的身軀逐漸變得軟弱無力了,但這並不再困擾他。複原的日子一長,他成了一名不饜足的讀者。最後,他上了大學。對閱讀的熱愛與求知的欲望,為他此後傑出的學術成就鋪了路,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在小時候的那次災禍。

梅爾文·金德用事實向世人證明:在疾病麵前,隻要不向生活屈服,勇敢地選擇堅強的生活,就永遠不會被生活打敗。隻有經得起生活考驗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成功,而應該積極地去爭取屬於自己的輝煌。一個人沒有了金錢,可以靠雙手去掙,但如果沒有了堅強,那就隻能任由困難將他擊倒、再擊倒,直到一無是處、一無所有。所以,堅強永遠比金錢更珍貴,它是人生中一筆不可替代的財富。

為了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走得順、走得遠,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堅強。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我們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理想是堅強的航標,是人生成功的藍圖和基石,是人生奮進的路標和動力。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當然,有了理想之後,還要為之執著奮鬥。

第二,要學會戰勝自我。人總是有缺點的,但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我們要勇於戰勝自我,這是學會堅強的關鍵。

第三,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可以說,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就很容易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們的主動性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可以說,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是養成堅強性格的捷徑。

第四,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許多年如一日,專心致誌、堅忍不拔的人。俗語說“隻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愚公能移山,靠的就是恒心;王羲之從4歲開始練字最終成為一代書法大家靠的也是恒心。我們青少年還不夠成熟,對短期目標尚能堅持,對較長期的目標則常常難以堅持到底,所以我們就更需要鍛煉自己做事的恒心,這也是養成堅強性格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五,正確對待失敗、挫折、逆境和困難。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總會遇到逆境和困難,會遭受很多失敗和挫折。可以這樣說,再偉大的人,也遇到過失敗和挫折。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憑著堅強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巨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的堅強性格、頑強精神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見,堅強的性格總是與克服困難聯係在一起的,克服困難的過程,最能表現一個人的意誌和毅力。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正視失敗、正視挫折,這些都有利於堅強性格的培養。

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可能會成功,也可能遭遇困難與逆境。困難就像惡魔,我們越是害怕它,它越是張牙舞爪;但困難更是一塊試金石,如果我們是一塊真金,經過一次次的錘打和考驗,就會變得更加堅強。

我們要挑戰困難,用微笑麵對困難;我們要經受磨煉,學會自立自強。雖然自強者未必都能成功,但“不自強而大成者,天下未之有也”。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青少年朋友,永不退縮,我們終究會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強者。

上帝不會對某一人不公平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無論麵對怎樣的逆境、多大的苦難,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對生活的熱情,我們隻有經受住種種考驗,才能獲得堅強的性格。事實上,但凡具有堅強性格的人都經受了苦難的塑造,鳳凰涅槃才能得以永生。

要知道,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什麼是可悲的,上帝也沒有對誰不公平,即使生活中出現一些打擊,我們也應該把這些事情當作是一種磨煉,隻有這樣,才不會為了某件事情而沉淪。

因此,在生活中,當我們覺得很失落的時候,可以多往好的方麵想,在戰勝苦難的過程中,我們才會有所收獲。我們應該相信,隻要選擇了堅強,就不會被生活中的苦難所擊倒。就像我們下麵要講到的這個男孩子一樣。

有一個男孩子,家裏世代都是農民,父母也沒什麼文化,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這個男孩從小就很懂事,6歲時就已經能自己去村裏的菜園買菜,還能幫媽媽編織掙錢。因為他的母親有先天性心髒病,不能幹重活,他就盡力為父母分擔一些家裏的負擔。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養成了勤勞簡樸和堅強獨立的好習慣。

他學習很刻苦,成績自小就很突出。尤其是小學四年級,他考了全鎮第一名,還獲得了市裏的“希望之星”稱號。父母很高興,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母那麼快樂。當時他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讓父母的臉上有更多的笑容。

但是,在他上初中的時候,母親的心髒病又一次發作了,而且病情十分嚴重,這對這個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境來說,真是雪上加霜。盡管日子如此艱難,但為了讓他安心讀書,父母仍盡了最大的努力。在苦難麵前,他沒有低頭,而是更加刻苦地學習,也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後來,他終於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和家人一起堅持渡過了難關。

由於學習成績優秀,在上高中後,他連續兩年獲得校綜合獎學金和“校三好學生”稱號。這一切的收獲都同他在苦難麵前沒有低頭、選擇堅強麵對有很重要的關係。

後來有人采訪他,他說:“我感謝國家、社會、學校、村裏的鄉親,還有我的父母,感謝所有關心和愛護我的人。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成才,早一天回報社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即使遇到更大的苦難和挫折,我也要堅強麵對,同苦難做鬥爭,渡過重重難關。”

是啊,堅強的人在苦難麵前是不會退縮的。

一般來說,大多在幼年常遇苦難阻礙的青少年,日後往往有發展,而從沒有遇過苦難挫折的人,反而比較脆弱。因為,艱難困苦的環境能磨煉我們的意誌,我們必須為了生存而克服各種困難,奮鬥不止,為了取得成功,必須經受住失敗的考驗,因此,我們唯有選擇堅強,忍受他人難以忍受的苦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獲得成功。

在茫茫無垠的沙漠裏,駱駝像個哲學家一樣,一邊踱著步子,一邊沉思著。在沙漠裏,沒有水,沒有草,有時候還會風沙漫天,難辨方向。堅忍不拔的駱駝卻總是能向前行走。

有一天,駱駝在沙漠裏發現了一株仙人掌,驚異地停步問道:“小家夥啊,你是怎麼在這麼惡劣的沙漠中生存的呢?”

仙人掌笑著反問說:“嘻!大塊頭啊,那麼你又是怎麼在這沙漠中行走的呢?”

駱駝回答道:“我啊,因為我能吃苦耐勞,經過長期的磨煉,形成了適應沙漠生活的特殊習性和身體機能,所以我能在沙漠裏行走。你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仙人掌說:“我同你一樣,都是因為長期的鍛煉,養成了抗旱耐渴的習性,擁有了適應沙漠生活的特殊機能,所以能適應沙漠中的生活。”

駱駝又發問道:“你為什麼身上長了這麼多的刺?”

仙人掌笑著回答說:“就是因為我滿身生刺,才不會被動物吃掉。刺是我的葉子,這樣的葉子不會使身體裏儲藏的水被蒸發掉,我不怕幹旱,所以能夠在沙漠裏生存下來。”

駱駝聽後認真地點了點頭,帶著敬意告別了仙人掌,向前走去,伴著沉思:“不錯,凡是能夠在艱苦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都經過了無數次的磨煉,具有了百折不撓、戰勝一切的意誌和堅忍不拔的品質。”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苦難時,我們應怎麼辦呢?這個小故事中的駱駝和仙人掌都是我們的好老師。它們指導我們,在遇到苦難時,我們應選擇堅強,勇敢地戰勝困難,並且要適應不良的環境,最終才會渡過難關。

大自然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嫩綠的小草為了呼吸到地麵的空氣,能夠用盡全力從石頭縫中生長起來;又如河裏的魚兒為了尋找食物,常常逆著水流往上遊。

自然科學家達爾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適者生存。”它的意思是生物必須學會適應糟糕的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對於我們來說,隻有在苦難麵前堅強起來,永不退縮,克服困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在苦難麵前使自己變得堅強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進行自我培養。

第一,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就可以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自我修煉。

第二,培養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可以成為我們行為的支撐,因為豐富的情感使我們懂得愛生活,愛我們周圍的人,為人處世,我們便多了一些熱情,多了一些責任感,也就有了人們所說的“良心”。從而我們也會有勇氣、有毅力克服困難,把事情做好。

第三,從小事做起。堅強的性格最終要在實踐鍛煉中才能獲得,我們要讓自己投身到各種實踐中去,從小事著手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

在我們身邊有些人既希望自己具有堅強的性格,又害怕平時遇到困難,事事講舒服、圖安逸,即使是去野外遊玩,也吃不得半點苦。這樣,堅強的性格將永遠停留在遙遠的彼岸,屬於別人而不屬於自己。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眼前的困難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用微笑來對待困難,在日常與困難的鬥爭中使自己堅強起來,要逐步養成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製的習慣。當自己猶豫時,使自己果斷一些;當自己畏懼時,讓自己“大膽些”“不要怕”“不要喪失信心”“再堅持一下”。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逐漸戰勝自己的軟弱,使自己的意誌力達到新的高度。

抱怨,隻會使你更加困頓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要遭遇挫折與不公正的待遇,每當這時,有些人就會產生不滿情緒。不滿通常會引起同情,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從心理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這種自衛行為同時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痛,牢騷、抱怨會削弱責任心,降低工作積極性,這幾乎是所有人為之擔心的問題。

通往成功的征途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困難是常有的事。事業的低穀,種種的不如意讓你仿佛置身於荒無人煙的沙漠,沒有食物也沒有水。這種漫長的、連綿不斷的挫折往往比那些雖巨大但可以速戰速決的困難更難戰勝。

在麵對這些挫折時,許多人不是積極地去找一種方法化險為夷,絕處逢生,而是一味地急躁,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給予的太少,抱怨時運的不佳。

張三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

每天,張三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的。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張三每時每刻都窺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張三一同進廠的三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張三,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生活中你會遇到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業者,當你和這些失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對原有工作充滿了抱怨、不滿和譴責。要麼就怪環境條件不夠好,要麼就怪老板有眼無珠,不一而足。

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吹毛求疵的惡習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隻對尋找不利因素興趣十足,從而使自己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他們與公司格格不入,變得不再有用,隻好被迫離開。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立刻去詢問你所遇到的任何10個失業者,問他們為什麼沒能在所從事的行業中繼續發展下去,10個人當中至少有9個人會抱怨舊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的真正原因。

提及抱怨與責任,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抱怨是失敗者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者的理由。愛抱怨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

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總不停地抱怨:這艘船怎麼這麼破,船上的環境太差了,食物簡直難以下咽,以及有一個多麼愚蠢的船長……

這時,你認為,這名水手的責任心會有多大?對工作會盡職盡責嗎?假如你是船長,你是否敢讓他做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受雇於某個公司,就發誓對工作竭盡全力,主動負責吧,隻要你依然還是整體中的一員,就不要譴責它,不要傷害它,否則你隻會詆毀你的公司,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對公司、對工作有滿腹的牢騷無從宣泄時,做個選擇吧。

一是選擇離開,到公司的門外去宣泄;二是選擇留下。當你選擇留在這裏的時候,就應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來,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記住,這是你的責任。一個人的發展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無法把握的,工作不被認同、才能不被發現、職業發展受挫、上司待人不公、別人總用有色眼鏡看自己……

這時,能夠拯救自己走出泥潭的隻有忍耐。比爾·蓋茨曾告誡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社會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遍布於個人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在這一現實麵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沒有益處,隻有坦然地接受現實並戰勝眼前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他首次參加職業高球賽時,穿著網球鞋、兩美元的褲子,沒戴手套,背著20美元的球袋,以及總價70美元的球杆。他有啤酒肚,留著絡腮胡,打球的姿勢也不雅觀。他的手抬得又高又遠,揮杆畫出大約四分之三個圓圈,和一般高爾夫球職業選手教人打球的方式大相徑庭。

他是誰呢?他就是最近在世界高爾夫球職業賽中創造佳績的羅勃·藍德斯。50歲的他,可以說是最不可能名列職業高球名將的人。如果有人把他寫成劇本,好萊塢片商絕對不會花錢買下來。

羅勃從22歲開始打高爾夫球,28歲第一次參加職業賽。1983到1991年之間,他因為背痛無法練習深愛的運動。從那時候起,他平均每周隻打一次球。他完全是苦出身,沒看過任何相關書籍,也沒上過高爾夫球課。

這位球壇名將一生起伏很大,他原先的工作每年有1.8萬美元的收入。但是公司倒閉,他就失業了。為了謀生,他隻好砍柴出售,因此手臂非常強壯。他有一座小農場,就在農場的房舍和牛群上空打高爾夫球。為了籌措到佛羅裏達州的旅費,以便符合參賽資格,他把手中1萬美元的股票以4000美元變賣掉。

羅勃·藍德斯的夢想幾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但是他誌在必得,利用每一個機會練習,為這項艱難的挑戰做準備。他不像有些人那樣自憐自怨:“我真是命苦呀!”反而以百折不撓的態度,開創了嶄新的局麵。或許你和我也可以本著相同的態度達成夢想呢!

拳擊選手吉尼·東尼一輩子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曾經在比賽中打斷了雙手。他的經紀人覺得他再也不可能用力出拳爭取重量級冠軍。然而,東尼卻決心做個有頭腦、有技巧的拳擊家,而不是不顧一切出拳的猛將。

拳擊史家可以告訴你,他果真成了拳擊史上數一數二的好手。如果他像沒有斷手之前那樣隻知凶狠出拳,絕對無法打敗最強悍的重量級選手傑克·譚普西。總而言之,如果東尼沒有遇到斷手的問題,絕不會浴火重生而得到重量級冠軍的榮譽。

包容你遭遇到的不平事

生活中的不平事很多,以至於有人在不平事麵前拔不開腿腳,智慧得不到施展。其實,如果你能夠包容,看淡生活中的那些不平事,那麼,這些不平事必然會轉換成公平之事。

亨特遭到女友拋棄後來請大師指點,他說女友還活得好好的,感到憤恨難平。大師非常詫異,問他為什麼。

亨特回答:“我們在一起時發過重誓的,先背叛感情的人在一年內一定會死於非命,但是到現在兩年了,她還活得很好,老天難道聽不到人的誓言嗎?”

大師笑了,他告訴亨特,如果人間所有的誓言都會實現,那麼人類早就絕種了。因為在談戀愛的人,除非沒有真正的感情,全都是發過重誓的,如果他們都死於非命,這世界還有人存在嗎?老天不是無眼,而是知道愛情變化無常,我們的誓言在智者的耳中不過是戲言罷了。

“人的誓言會實現其實都是巧合。”大師說。

“那我該怎麼辦呢?”亨特問。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寓言:

“從前有一個人,用水養了一條非常名貴的金魚。一天,魚缸被打破了。這個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站在水缸前詛咒、怨恨,眼看金魚因離開水而死:一個是趕快拿一個新水缸來救金魚。如果是你,你怎麼選擇?”

“當然趕快拿水缸來救金魚了。”亨特迅速而有理智地說。

“這就對了,你應該快點拿水缸來救你的金魚,給它一點滋潤,救活它。然後把已經打破的水缸丟棄,一個人如果能把詛咒、怨恨都放下,才會懂得真正的愛。”大師語重心長地對亨特說。亨特頓悟,麵帶微笑,歡喜而去。

生活確實有它不公平的一麵,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如果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不要整天怨天尤人,其實,怨也沒有用,他絲毫改變不了你的境遇,隻會徒然增加自己的煩惱而已。

付出與回報的天平上總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誤差,苦苦地追尋換來的也許隻是一身的疲憊,揮灑的汗水也不總是換來期待中的收獲。

這是一個出身於貧寒單親家庭的黑人小男孩,他隻有7歲,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他顯得瘦弱,但是眼睛卻是明亮的。然而這天的事情,使這雙明亮的大眼睛黯淡下來。

老師讓同學們為“社區基金”捐錢。小男孩手裏攥著自己撿垃圾掙的3美元,激動地等待著老師叫他的名字,然後他便可以自豪地走上講台捐出自己掙的血汗錢。但老師沒念他的名字,他感到很奇怪,於是問老師為什麼不叫他的名字。

老師厲聲說:“我們這次募捐正是為了幫助你和像你這樣的窮人,這位同學,如果你爸爸出得起你5美元的課外活動費,你們就不用領救濟了。何況,你沒有爸爸……”

這些無情的話語如霹靂一般,狠狠地擊中了男孩的心。小男孩眼含淚水衝出了學校。羞辱讓他變得堅強。從此,他拚命學習和做工。這個黑人小男孩就是當今美國著名的黑人電台節目主持人狄克·格裏戈。

可見,不公平並不一定是壞事,他可以摧毀人的自信,但也可以催促人奮進。就看你能否忍耐,選擇向下還是向上了。

自然有失衡的一麵,譬如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其他動物,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些對於受到威脅的弱者來說永遠是不公平的。

強者生存,弱者滅亡,優勝劣汰,沒有公平可言。颶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對所有生命來講都是不公平的。同樣,人生也有失衡的一麵,人類社會裏,貧窮、戰爭、疾病、犯罪、吸毒等不平等的現象此起彼伏。公平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

麵對生活中不公平的人和事,學會包容顯得尤其重要。隻要我們能夠平心靜氣,不被其所牽絆,不讓它成為控製自己理智的繩索。你沒有好的家境,但是你經過漫長的堅忍努力,最後獲得了突出的成績;你這次沒評上職稱,但是你忍耐下來,從改進自己的工作入手,最後你成了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這些都是包容帶來的成果。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對不公平耿耿於懷呢?人的心理常常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求每件事都必須公平。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我們不要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

生活也許並不是我們想象得那樣美好,它對每個人的待遇都存在著偏心。有的人,從一生下來就非常順利,做什麼都一帆風順,沒有什麼坎坷,事業、婚姻都讓別人羨慕;可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是個倒黴蛋,事業的挫折,生活的艱苦,情感的失意,都在困擾著他,甚至有時連小小的心願也難以實現。

其實這就是正常的生活。因此,不要對生活中給予你的不平心存怨恨,盡早地忘卻它吧!隻有不斷地拋棄煩惱,生活才會對你展露它最燦爛的微笑。

你的教養,全都寫在臉上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旅行,沿途中既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也有看不完風景。我們既能享受陽光、希望、快樂、幸福……也要麵對黑暗、絕望和不幸。

在麵對人生的美麗時,我們都能微笑迎接,可是當我們麵對人生那些不可避免的哀愁時,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你的教養,全都寫在臉上。

古希臘有一個大政治家叫狄摩西尼,他的齒唇上天生留有缺陷,說話含糊不清,很難與人溝通、交流,這令他非常苦惱。為了糾正自己的這個毛病,狄摩西尼找來一塊小鵝卵石含在嘴裏練習說話。

他有時跑到海邊,有時跑上山,盡量放開喉嚨背誦詩文,練習一口氣念幾個句子。長時間的練習,石子磨破了他的牙齦,每次都弄得滿嘴是血,血染紅了他的嘴裏那塊石頭。但這些困難沒有使他放棄練習,一直到口齒流利,能侃侃而談為止。

狄摩西尼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在用意誌與軀體抗爭,用美好的願望與不幸的缺陷抗爭。其實,這更像是在拔河,是在心裏拔河。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時常會萌生出一些美好的願望,並按照這美麗的線索,去尋找自己生命的春天。

但是,自身的缺陷、懶惰、怯懦等束縛著願望遠行的腳步。為此,雙方總要在內心深處較量一麵。而較量的結果大概隻有這樣兩種:一種是行動伴著願望一起走,一種是美好的願望枯萎在束縛的泥潭裏。

有兩個姑娘,她們一個叫珍妮,是美國人,另一個叫南希,是英國人。她們聰明、美麗,但都有殘疾。

珍妮出生時兩腿沒有腓骨。一歲時,她的父母做出了充滿勇氣但備受爭議的決定,截去珍妮的膝蓋以下部位。珍妮一直在父母懷抱和輪椅中生活。

後來,她裝上了假肢,憑著驚人的毅力,她現在能跑,能跳舞和滑冰。她經常在女子學校和殘疾人會議上演講,還做模特,頻頻成為時裝雜誌的封麵女郎。

與珍妮不同的是,南希並非天生殘疾。她曾參加英國《每日鏡報》的“夢幻女郎”選美,一舉奪冠。1990年她赴南斯拉夫旅遊,決定僑居異國。當地內戰期間,她幫助設立難民營,並用做模特賺來的錢設立希茜基金,幫助因戰爭致殘的兒童和孤兒。

1993年8月,她在倫敦不幸被一輛警車撞倒,造成肋骨斷裂,還失去了左腿。但她沒有被這一生活的不幸擊垮。她很快就從痛苦中恢複過來,康複後她比以前更加積極地奔走於車臣、柬埔寨,像戴安娜王妃一樣呼籲禁雷,為殘疾人爭取權益。

也許是一種緣分,珍妮和南希在一次會見國際著名假肢專家時相識。她們一見如故,現在情同姐妹。

雖然肢體不全,但她們都不覺得這是多麼了不得的人生憾事,反而覺得這種奇特的人生體驗,給了她們更加堅強的意誌和生命力。她們現在使用著假肢,行動自如。隻有在坐飛機經過海關檢測,金屬腿引發警報器鈴聲大作時,才會顯出兩位大美人的腿與眾不同。

隻要不掀開遮蓋著膝蓋的裙子,幾乎沒有人能看出兩位美女裝有假肢。她們常受到人們的讚歎:“你的腿形長得真美,看這曲線,看這腳環,看這腳趾塗得多鮮紅!”

珍妮說:“我雖然失去雙腿,但我和世界上任何女性沒有什麼不同。我喜歡打扮,希望自己更有女人味。”

這對姐妹幾乎忘了自己身帶殘疾,她們沒有時間去自怨自艾,人生在她們眼裏仍然是美好的,她們在人們眼中也是美好的。也有很多異性在追求她們,她們和別的肢體健全的姑娘一樣,也有著自己的愛情。

樂觀地麵對生命的一切,永遠積極地生活,這就是珍妮與南希的做事原則和人生態度。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各不相同,而且命運也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但是相信上帝在關上一扇窗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道門。

麵對窗外的大地和天空,就看你能不能高昂起你的頭,用一雙智慧的眼睛,透過歲月的風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繁星。先不要說生活怎樣對待你,而是應該問一問自己,你是怎樣看待生活的?

麵對人生的陰暗麵時,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憂愁、沮喪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我們又豈能成就大事?

但假如我們能始終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樂觀地看待眼前發生的一切,那麼,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在人生的道路上,既有陽光也有風雨,一個人要想贏得人生,就不能總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極的東西上,那隻會使人沮喪自卑、徒增煩惱,讓人生被生活的陰影遮蔽它本該有的光輝。

不幸是人生的催化劑

日本宣布投降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8月16日,瑪麗·布朗太太走進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自家住宅,無邊的寂靜與空虛頓時包圍了她。

若幹年前,她的丈夫喪生於車輪之下。接著,與她住在一起的母親也因病去世,更大的不幸還在後麵:

“當許多鍾聲和汽笛聲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臨的時候,我唯一的兒子達諾也猝然離開了人世。我已失去了丈夫和母親,如今兒子一死,我在這個世界上已沒有一個親人了。”

“孩子的葬禮結束之後,我獨自走進空蕩蕩的屋子裏。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種空虛的、無依無靠的感覺。我害怕今後的生活,害怕整個生活方式的完全改變。而最可怕的,莫過於我將與哀傷共度餘生,這才是最讓我感到恐懼的。”

接下去的一段日子,布朗太太完全生活在一種茫然的哀傷、恐懼和無依無助的感覺裏。她迷惑又痛苦,全然不能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她繼續描述道:“漸漸地,我明白時間會幫助我治療傷痛。隻是時間太空虛了,我必須做些事來填補這些空虛,因此,我再度回去工作。”

“工作使人充實起來,我也逐漸對生活再度感興趣,如朋友、同事等。一日清晨,我從睡夢中醒過來,忽然認識到所有不幸均已成為過去,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變得更好。我知道用頭撞牆的舉止是愚蠢可笑的,是不能麵對生活的弱者的做法。對於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實,時間已教會我如何承受。”

“這種心路曆程進行得十分緩慢,不是幾天或幾個星期,而是一年、兩年,但不管怎麼說,它還是發生了。”

“多年過去了,當我回過頭去再看那段生活,就會感到自己這隻船隻雖然曆經一場巨大的風浪,如今又重新駛回風平浪靜的海麵上。”

往往很難讓我們相信為什麼布朗太太這樣的悲劇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此,當悲劇發生時最好先麵對它們,接受它們。當布朗太太強迫自己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實時,心理上便已預備要讓時間來治療這樣的痛楚。抗拒命運就像把毒藥傾倒在傷口上,是無法讓自己開始新的生活的。

我們麵對不幸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它。當我們的生活被不幸的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候,隻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碎片撿拾起來,並重新撫平。我們要給時間一個機會。在初受打擊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停止運行,而我們的災難也似乎永無止境。但苦難已經發生,時光難以逆轉,活著的人總還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計劃中的種種目的。

我們隻有完成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運作,痛楚便會逐漸減輕。終有一天,我們又能喚起以往快樂的回憶,並且感受到被護佑,而不是被傷害的感覺。要想克服不幸的陰影,時間是我們最好的盟友,但唯有我們把心靈敞開,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運,我們才不會沉溺在痛苦的深淵裏難以自拔。

不幸遭遇並非都是扼殺人的劊子手,有時候,它還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催化劑,對改善狀況大有必要。它能使我們的才智變得靈敏,以幫助我們解決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印度的克裏士納說:“人的幸福結局,並非是平淡、安穩的喜樂,而是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鬥。”

人的生活會因“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鬥”而變得更深沉、更多彩,也更豐盛。它會讓我們挖掘出深藏在人性深處的資質。這些能力和資源隻有經過大苦難、大悲大喜才會蘇醒過來,為我們所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一劇中曾這麼說過:“要采取行動以抵製困境。隻有對抗,才能結束困境。”

你見過美國西南地區的沙塵風暴地帶嗎?你見過那些無情的沙塵暴摧毀過多少農莊、破壞過多少人的生計嗎?你曾感受過那些沙塵,見過那些沙塵,並且日複一日地吞食那些沙塵嗎?

下麵這個故事的主角便是一個自小生活在沙塵陰影下的男孩。他今年21歲,家就住在沙塵暴地帶內,雙親為了生存,一生都在與風暴和幹旱搏鬥。

父母去世之後,年輕人便擔負起養家的重擔。直到有一天,他們實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農作物可以收,穀倉裏一無所有,他們就要餓肚子了——年輕人眼望著破敗的農舍,一籌莫展。忽然,他8歲的小妹妹開門走進來,身旁還跟著她的一個好朋友。”

“吉米,你可以給我10美分嗎?”她熱切地問道,“我們想到店裏去買些餅幹,我們每一個人需要10美分。”

吉米點點頭——因為他想不出一個好理由來拒絕。但他沒有10美分,搜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找不到10美分。

他非常羞愧地說:“妹妹,非常對不起,我沒有10美分。”

當天晚上,吉米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因為他永遠也忘不了妹妹臉上失望的表情。在他短短的人生曆程中,他曾曆經不少打擊——雙親去世、工人離職、沙塵暴的襲擊……但沒有一次像這樣——他居然沒有10美分可滿足自己年幼的小妹妹……這麼卑微的要求……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的人生狀況。就在天色將亮的時候,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並想好了整個計劃。

吉米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師。但是自從雙親過世之後,他想繼承雙親的遺誌擔負起農場的工作。現在,眼見農場一再受到沙塵暴的摧殘,農場的工作已難以為繼。於是第二天,吉米到鎮上給自己找了一份臨時工作。

從那時起,他借來許多書,每天都認真地讀到深夜,以準備有朝一日能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工作——當一名教員。經過不懈的努力,後來他終於在一所鄉村學校找到教職。由於他努力不懈,誨人不倦,贏得了鄰居的讚美與尊敬。

這是一種不幸的形式——由於一名小女孩向她的兄長要10美分——這個事件驅使吉米改變生活的方向,並且突破了困難,最後終於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生離死別,但是有時候,某些行動卻可以減輕與家人分離的痛楚。這是發生在密西西比州傑克森市一位克文頓太太身上的故事。

克文頓太太有3個小孩,身體狀況都不好,僅照顧他們就使她頗費心機。不幸的是,有一天他的家庭醫師又告訴她,說她的丈夫得了一種嚴重的心髒病,隨時都有病發身亡的危險。克文頓太太事後回憶說:

“我聽了醫師的話感到非常害怕,並且開始擔憂。我晚上開始睡不著覺,沒多久體重便減輕了15磅,醫師認為我是過於神經質。一天晚上,我又睡不著覺,便自問自己這麼擔驚受怕是否能改變狀況。到了第二天早上,我開始計劃自己應該做些有用的事。

“由於我丈夫頗精於木工,能親手做出許多種家具,所以我要求他替我做一張床頭小桌。他答應下來,並且花了好幾個下午認真去做。我注意到這種工作帶給他極大的樂趣。小桌完成後,他又為朋友做了好幾件家具。

“除此之外,我們還開辟了一片園地,開始種花種菜。我們把最好的收成都送給朋友,並盡量想出一些我們可以幫助別人的事來做。閑暇的時候,我們還坐下來討論有關種植果樹等種種計劃。

“一日淩晨一點多鍾的時候,我的丈夫突然病發逝世。我那時才體會到,其實最近這幾年,我們一直把這可怕的壓力放在一邊,過著有生以來最快樂、最有意義的生活。我就是這樣麵對悲劇,並盡力用最好的方式來接受它,轉化它。”

克文頓太太用超人的勇氣和毅力來麵對不幸,使她丈夫最後幾年的歲月過得快樂又有意義,而她自己也因此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要想擺脫不幸的陰影,最好的方法便是提升自己去幫助別人。有一位家住威斯康星州的太太,由於她把自己個人的傷痛化成力量,轉而去幫助其他陷於痛苦的人,因此廣受別人的敬重。這位太太的兒子是名飛行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駕機迎敵,血染長空時,年僅23歲。

雖然這位母親十分哀痛,卻不需要別人的憐憫,她說道:“我認識許多不快樂的母親。她們有的因為孩子得了痙攣性癱瘓的疾病;有的則因孩子精神上或心理上不健全,無法正常為社會服務。當然,還有些婦女是想當母親卻一直無法如願。我有幸擁有一個好兒子,並且與他共度了23年快樂的時光。我會把這些快樂的記憶永遠保留在我的腦海裏。現在,我要服從上帝的意旨,盡可能支持幫助其他需要救助的母親。”

她真的是這麼做的。她不辭辛勞地安慰那些因兒子出征而需要幫助的父母,或是出征者本人。“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用來幫助別人,你便沒有時間去注意自己的煩惱。”這位母親的所作所為正是成熟的標誌,也是我們某些沉溺於苦難中的人應該學習的課程。

生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不幸”這個惡魔隨時都可能向我們發起攻擊。我們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裏麵,拒絕麵對各種麻煩。麻煩不會因此獲得解決。

苦難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隻有實實在在地去麵對,才是成熟的表現。

不成熟的人最常犯的過錯,便是遇事不敢麵對,一味退縮,一味害怕。許多小孩在遊戲的時候,常因自己沒有勝算便拒絕玩下去,成熟的成年人便不會如此,他們會一試再試,直到成功為止。

請看康涅狄格州諾維斯市長塞門講的一個故事,內容是有關一名男孩雖然遭遇不幸,卻仍然勇往直前的故事。賽門先生在大學時代有個室友名叫傑克,是個活潑有朝氣的學生,後來卻戲劇性地離大家遠去。以下是塞門先生的敘述:

“傑克極有藝術天分,而且是個非常熱心的學生。他參加學校各種表演活動,包括幕後工作與幕前的表演。他是學校各種年度表演的總召集人,他還在樂隊擔任鼓手,可說是多才多藝的全能人才。離開學校之後,他到一家電視台工作,後來成為電視影片製作人。他極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把全部精神和力氣投到工作上麵。

“一天,我突然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視,告訴我傑克去世了。這使我異常驚訝和悲痛。朋友告訴我傑克得了一種絕症,但他卻從來沒有讓別人知道。從大學時代他便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我一想到傑克那時的熱忱、風趣及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精神,實在唏噓不已。從他身上,我學到了珍貴的一課:除非生命結束,否則絕不停止。”

傑克的故事使聽到的人無不為之感動,也無不受到他的精神的鼓舞。他選擇了最勇敢、最成熟的方法去麵對難以拒絕的不幸遭遇。

在卡耐基成人訓練班裏,有位名叫邁克的學員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1948年,邁克21歲,但已經可以進入軍中服役,他在一次戰役中受了嚴重的眼傷,眼睛因此看不見東西。雖然他承受這麼大的傷害和痛楚,性格卻十分開朗。他常常與其他病人開玩笑,並把自己配給到的香煙和糖果分贈給大家享用。

醫生們為恢複邁克的視力盡了最大的努力。一日,主治大夫親自走進邁克的房間向他說道:“邁克,你知道我一向喜歡向病人實話實說,從不欺騙他們。邁克,我現在要告訴你,你的視力是不能恢複了。”

時間似乎停止下來,房間裏呈現可怕的靜默。

“大夫,謝謝你!謝謝你告訴我實情。”邁克終於打破沉寂,平靜地回答道,“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會有這個結果。非常感謝你們為我費了這麼多心力。”

醫生走後,邁克對他的朋友說道:“我覺得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絕望。不錯,我的眼睛瞎了,但我還聽得見,還能講話,而且我的身體強壯,還可以行走,雙手也十分靈敏。何況,就我所知,政府可以協助我學得一技之長,以讓我維持生計。我現在所需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迎接新的生活。”

這位擁有明亮視野的盲眼士兵,由於忙著計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竟不屑花時間去詛咒自己的不幸。這便是100%的成熟,也就是我們要麵對問題的方法。我們每個人有生之年都要麵對這樣的考驗,無論是誰!

對那些麵對厄運隻會憐憫哀歎的人來說,這裏隻有一個答案:“為什麼不呢?”

上帝並不偏愛任何人。身為一個人,我們都會曆經一些苦難,正好像我們也會曆經許多快樂一樣。生活的磨難早晚會使我們懂得:在受苦受難的經曆裏,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國王或乞丐、詩人或農夫、男性或女性,當他們麵對傷痛、失落、麻煩或苦難的時候,他們所承受的折磨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任何年紀,不成熟的人都會表現得特別痛苦或怨天尤人,因為他們至死都不明白,諸如生活中的種種苦難,像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其實都是客觀世界的自然現象,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

微笑著麵對人生的逆境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順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麵對逆境,我們是選擇流淚還是微笑呢?我相信,微笑是個明智的選擇。一味地沉溺在悲傷中,隻會讓人永遠痛苦。在一切事情與他的願望相悖時仍麵帶微笑的人,是勝利者,因為這是常人不能夠做到的。讓我們來看一個小女孩是如何做到在逆境中微笑的吧。

那是一個陰冷的日子,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那天,我和姐姐在房間裏剪窗花。我們費了好大工夫,終於剪好了,我們開心得手舞足蹈。

就在這時,一件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姐姐因為忘乎所以,忘記了手中的剪刀,我隻覺得眼前一黑,疼痛難忍,捂著眼睛大哭起來。

驚慌失措的姐姐也被嚇得哭了起來,哭聲驚動了爸爸媽媽,他們跑進屋裏。當知道事情經過時,爸爸抱起我瘋了似的向醫院奔去……

經過醫生的極力搶救,我雖然保住了左眼球,但醫生卻告訴我,我的左眼永遠沒有視力了!我如同五雷轟頂!這怎麼可能?我還隻是一個不滿10歲的小女孩呀,以後我怎麼生活?

我又哭又鬧,不配合醫生的治療。媽媽用盡了各種辦法安慰我,都無濟於事,隻好偷偷地抹眼淚。

就這樣,我在悲傷中艱難地度過了一年時間。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裏偶然看了馬麗姐姐的故事,她也是一個殘疾人,可她卻在自己的生活舞台上創造了輝煌。

那一刻,我才明白,殘疾並不等於殘廢,也同樣可以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從那以後,我不再愁眉苦臉了,每天用微笑迎接初升的太陽。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了,我不但學習成績優秀,還是班上合唱隊的主力。我還有更遠大的誌向:長大以後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人生在世,都有可能遇到逆境。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麵對逆境,如何走出逆境,甚至,將其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故事中的這個小姑娘不幸失去了左眼的視力,可以說是逆境,但是可貴的是,她沒有讓自己永遠悲傷下去,而是選擇了微笑去麵對,這是我們都要學習的。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隻,有時候會遇到順風;有時候則會遇到逆流,擾亂你的航向。生活中,坎坷是絕對的,順利是相對的,一帆風順則是少有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古以來的人生規律。關鍵就看我們是如何麵對人生中的逆境。

人處逆境,並不完全是壞事。星星隻有在黑暗中才能閃光,逆境能催人奮發,能使人更加堅強,我們須正視逆境,在生活的海洋中不斷端正自己的航向,一個人一旦具有了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就會心胸開闊,淡泊名利;就能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誌;就能自強自立,變逆境為順境。

客觀世界不會改變,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心態和眼光。麵對逆境,我們與其痛苦地倒下去,還不如微笑著站起來!

微笑是不幸生活的一帖良藥,保持快樂的精神,用微笑去麵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麵對平凡中的每一天,你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與真諦了。

一個人的一生,微笑也是一輩子,痛苦也是一輩子。用微笑去麵對打擊,經曆過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如果總是歎息自己的命不好,埋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那麼你的生活就會真的越來越狹窄了。

在順境中微笑,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逆境中微笑,是我們應該學會的。因為強大的信心,才能堅持下去,才會帶來形勢的轉變。

在逆境中保持微笑,它能給你戰勝挫折的勇氣。我們前進的腳步總是讓挫折絆住。我們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坐在絆腳石的麵前唉聲歎氣,要學會微笑著用有限的生命來超越無限的自己。

在逆境中保持微笑,能讓你把痛苦瞬間減小,長期沉迷於痛苦的失意中隻能讓人不能自拔。隻有微笑,能讓你重新振作起來,擺脫挫折的陰影,走向輝煌的未來。

生活中,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保持微笑,以平和的心態去麵對。記住,假如我們轉身麵向陽光,身子就不可能陷在黑暗的陰影裏。

學會給自己帶來一份好的心情,擁有一份坦然;給他人一個微笑,就會給自己一份舒心;給他人一個微笑,就會給自己一點陽光。讓自己保持微笑,麵對生活,珍惜每一天吧!

你不如人,是你不努力

你不如人,是你不夠努力!

狄更斯曾經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登上任何一座高峰!”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都是經過逆境走向成功的。像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挨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

再如現代華人張士柏,他經曆了從遊泳健將到高位截癱的巨大變故,卻並未因此既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還有張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勝枚舉。

不管順境還是逆境主要靠內因來起作用。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自古英豪出貧賤,紈絝子弟少偉男”了,因為順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們往往貪圖享受,不知奮進,不知道苦難為何物。而沒有誌向,沒有進取心的人,又怎麼能成材呢?

逆境中的人則不同,他們飽受磨難,一次次與命運和困難做鬥爭,為走出逆境,大多都樹立了遠大誌向和堅定目標。

人沒有壓力不抬頭,沒有動力不奮進,一旦兩者兼備,就會發揮出令人吃驚的潛力,這正是順境中的人不容易具備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身處順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會成材,這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順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圖安逸,立下壯誌,奮力拚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經不起磨難,就會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逆境中的生命是頑強的,就像懸崖上的樹苗,在山穀中穿梭的鷹,勇敢與海浪搏鬥的海燕,它們都麵對著險惡的環境。惡劣的考驗使它們爆發出生命的力量,超越脆弱,綻放堅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誌品質的考驗,也是人們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

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能成大事者,無不是經曆了苦盡甘來的過程:齊桓公流浪十幾年才成霸業,劉邦創業初期也在山林中蟄居了一段時間,韓信則衣食無著,四處遊蕩。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朱元璋。

朱元璋17歲那年,天降災禍,除了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為孤兒的朱元璋隻好到附近寺院裏去做行童。朱元璋十分能幹,他每天要打掃佛堂、打鍾、擊鼓、上香、點燭,伺候長老一家,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瘟疫之後又出現了災荒。住持和方丈無法維持寺中幾十號僧人的吃喝,隻好動員大家自謀生路。要求和尚們有家的先回家,無家的雲遊四方化緣,等災年過後再回寺廟裏來。剛入寺僅50天的朱元璋,主動要求帶上木魚和瓦缽,雲遊四方去化緣。

離開寺院後,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風餐露宿,曆盡艱辛。白天走鄉串村,晚上找個破廟棲身。山棲野宿,受盡風霜之苦。

後來,朱元璋禦製《皇陵碑》時,回憶起這段經曆,對群臣講道:“早起看誰家煙囪冒煙,就趕緊去討口飯吃,天黑了踉踉蹌蹌地找個古寺棲身。”又說:“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幾年的流浪生涯,使朱元璋飽嚐了人間的辛酸苦辣。最後,他終於推翻了元朝,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吃苦耐勞是難免的。古語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

大業沒那麼容易成就,夢想也沒那麼容易實現。隻有吃得了苦,才能創造出燦爛的人生。

在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風順、處於順境之中。然而,很多事情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如果平時不考慮遇到困難如何應對的話,那真的處於逆境中時必然會亂了陣腳。

其實,處於困難中的人隻要記住一點就好,那就是相信困難隻是一時的,隻要努力克服了,就會進入光明地帶。因為我們是逆境的“主人”,而不是逆境的“俘虜”。

在一生中,誰都會有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但麵對它們的時候,隻要客觀對待,必然是一筆財富,因為它們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成熟和睿智。所以,隻要堅信這一點,我們就會離成功更近。

在困難麵前,每個人獲得成功的機會都是一樣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取得成功,因為它屬於堅忍者。在逆境之中,隻有依靠不懈的努力、堅強的意誌才能走向成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斷天涯路。”成功的道路是孤獨的,腳下的路必須自己走,無數日與夜的煎熬,多少懷疑和不解,都必須忍受。著名的企業家傑克·本頓曾這樣說:“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從苦難中獲得的東西,都是我贏得成功必要的投資。”

苦難塑造了強者健康有力的品格,豐富了他們的鬥爭經驗,鍛煉了他們非凡的才幹,而這些都是獲取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人們常說:苦難是成功之母。

你讀過《時間簡史》嗎?如果你讀過,那你對斯蒂芬·霍金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這位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科學家,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是一個雙手隻有3個手指能夠活動,既不能直立行走,又不能說話的高度殘疾人。

在牛津大學上學時,霍金經常無故地摔倒,從牛津畢業,考入劍橋大學讀博士後,霍金的病情開始加劇。在醫院裏,醫生除了告訴他得的是一種極其特殊的運動神經細胞病之外,什麼也沒說。霍金從醫生的眼神中得知,自己患了一種不治之症,也就不再尋根問底了。

疾病使霍金更加成熟,他在學業上更加勤奮鑽研。1965年,年僅23歲的他進入劍橋大學任研究員,1969年成為該學院傑出的科學家。

1985年,霍金不幸染上肺炎,手術後,他完全喪失了說話能力,他依靠電腦專家為他特製的電腦語音合成器,寫出了兩部書和一批科學論文,其中包括1988年出版的暢銷書《時間簡史》。

見過霍金的人是這樣描寫他的:“幹癟抽搐的霍金無力地蜷曲在輪椅上,頭向右歪著靠在椅背上,一張無法合攏的嘴似乎永遠在天真地微笑,口水從右邊的嘴角流到光潔的下巴上”,但“透過厚厚的近視鏡片,霍金的眼睛是那麼深邃,令人不由得想起他研究的黑洞、宇宙的起源等深奧的問題”。

霍金從來不忌諱談自己的疾病,當別人問他怎麼看待運動神經細胞病時,他總是回答:“我根本不去想它,我盡可能地去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自己的疾病,也不抱怨這種疾病讓我無法去做一些事。”

霍金甚至拿自己的疾病開玩笑:“我每天上床睡覺的時候開始想黑洞的問題,由於殘疾,我的一個簡單上床動作要花費很多時間,這給了我充分的時間來想問題。”

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物理係的終身教授,這是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擔任過的職位。2017年11月,霍金作出驚人預言,他說,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引發了全球各界的悼念。

美國實業巨子霍華特·約翰遜在回憶錄中說:“我們感謝上帝!他賜予我們幸運的同時,也用厄運考驗我們的意誌,因為意誌懦弱的人是不配獲得真正的幸福的。”

有的人在厄運和不幸麵前,不屈服,不後退,不動搖,頑強地同命運抗爭,因而在重重困難中衝開一條通向勝利的路,成了征服困難的英雄和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在生活的不幸麵前,有沒有堅強剛毅的性格,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區別偉人與庸人的標誌之一。

種種事例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並不是什麼“神人”,隻是比失敗者更懂得努力罷了。他們相信“機會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所以在機會還沒有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能做到“唾手可及”。

從另一個層麵來說,成功的機會也是人創造的。成功的機會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是兩者的結合體。如果人發揮的主觀性過強,必然也會影響客觀環境,最終會給人一種“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錯覺。可見,人自身努力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起著非常要的作用。

其實,古往今來,有很多人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了機會,並最終取得了成功。無論身處何種環境,他們都在努力、在奮鬥、在拚搏,最終造成機會的不期而遇。

另外,當他們的能力達到非常好的程度之後,機會也會接踵而至,同樣,這些機會的質量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們的主觀努力,才有了這麼多好的機會。也就是說,機會是對人的努力和準備的回報。

如果機會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麼這種機會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會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想得到它,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準備。

這就是機會為什麼更偏愛有準備的人的原因。

我們發現“把不幸也當作是一種機會”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訣。許多成功的人不僅是開拓機會、捕捉機會的能手,而且還有發掘高潛能,高效運用機會的能力,他們的成功啟示我們,一定要提高機會的利用率,把機會發揮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