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瀟灑生活,不要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推手》reference_book_ids\":[7089354172444707848]}],\"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3,\"start_container_index\":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quote_content\":\"《飲食男女》reference_book_ids\":[7263045563212368948,71453907721692150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二章 瀟灑生活,不要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世界是自己的,跟別人真的沒有多大關係。如果事事想著別人,這不敢做那做不好,縮手縮腳,瞻前顧後,那麼,你永遠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敢愛敢恨,敢想敢幹!願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隻要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步驟,那就向著自己的目的地前進吧,不要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沒有必要為了攀比而活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這個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裏,人們往往都向往發展,追求“往高處走”,這當然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還要清楚,人活著,是為了快樂和幸福,而不是為盲目攀比,盲目競爭。攀比心態,競爭意識,人人皆有,但是不可盲目,否則隻會導致心理失衡,害了自己。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花季的歲月,是成長的歲月,也是一段虛榮心強、愛攀比的歲月,就拿我來說吧!

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街,看中了一件價值99元的紅色運動服,媽媽見我那麼喜歡,便把它買了下來。我非常高興,心裏暗暗想道:我如果把它拿到好朋友麵前炫耀一番,他們一定十分驚訝。想到這兒,我內心一陣竊喜。

星期一,我高高興興地穿著剛買的新衣服來到好朋友可可的家門口,想叫她一起上學,順便讓她看看我的這件新衣服。

誰知,我剛進門,可可也拿出了她剛買的衣服,對我說道:“瞧!這是我昨天在‘美特斯邦威’買的衣服,價值120塊錢呢!一分錢也不能少,好貴喲!怎麼樣,很好看吧!”

我一聽,頓時妒火中燒,剛才想炫耀的勁頭全都沒有了。上學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120塊錢嗎?我一定要叫爸媽買一件更貴、更好看的衣服!

突然,一個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隻聽可可說:“劉一潔,我覺得你身上這件衣服蠻好看的呀!多少錢?”

我有氣沒力地回答道:“好看什麼呀?才99塊錢呢!”

“啊?才99塊錢呀!我還以為有多貴呢!”可可故意帶著譏諷的口氣說道。

中午放學,我氣衝衝地跑回家,非常生氣地對爸爸說:“可可在‘美特斯邦威’買了一件120塊錢的衣服,比我的貴又比我的好看!我不管,我想要一件比她那件更貴的衣服!”

爸爸一聽,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潔,你昨天不是剛買了一件運動服嗎?你這麼小,就想和別人攀比,這樣是不行的!在學習上你們可以做競爭對手,可在生活中你們是不能攀比的!知道了嗎?”

爸爸的一番話,令我感慨萬千。的確,我還是一個年僅11歲的小學生,正處於花季年齡,是應該努力學習的時候,不應該和同學們相互比吃、比穿、比誰家裏最有錢,而應該比一比誰的學習好,將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長大比一比誰對祖國的貢獻多,這才是最主要的。

從此以後,教室裏出現了我和同學比學習、比進步的身影……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虛榮心,愛攀比,在擁有和享受一些東西的同時,又在努力奮鬥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卻忘記珍惜現在擁有的,隻一味去追求他們所沒有的,最終弄得自己疲憊不堪。就如故事中的小女孩,僅僅因為自己的新衣服比朋友的便宜了幾十塊錢,就傷心不已。

當然,攀比不一定就是壞事情。有的同學愛攀比金錢和物質,他們常把眼光停留在金錢、衣服、日用品上,甚至比各自的家底。然而,有的同學卻把攀比看作是在學業、功課上有益的競爭,在體育競賽上乃至同學間團結、班級間先進等方麵互不相讓,積極爭上遊。這兩種攀比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愛攀比金錢的人往往是自小生長在富裕的家庭環境中的,一切都追求高檔、奢侈和氣派。久而久之,形成了虛榮心理,以為無論什麼都要勝過他人,但是他們從來不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並非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得來的,而是伸手向父母要來的。

大多數父母的財富也是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勞動後才獲得的!但是這些人並不理解幸福、富裕的物質生活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有一則新聞報道中有這樣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家蘋果產品銷售店門前,一名女孩兒懷抱一台ipad,一臉慍色。而不遠處,一名中年女子蹲在牆角,手捏紙巾,低頭不時抽泣。

這名女孩兒即將去外地上大學,今天特意過來買數碼產品,她上來就要買iPhone6s、iPad和macbook“蘋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過兩萬元的支出讓母親覺得有些吃不消。

看到母親不給自己買,隻聽女孩兒大喊一聲:“不給我買,就讓我在大學丟臉去吧!”說完便扔下母親,揚長而去。

顯然,這位女孩兒,買“蘋果三件套”隻是為了免於“丟臉”而已。其實,這樣的攀比擺闊,從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經開始。而一當家長不遂其心願,如這位女孩那樣“扔下母親,揚長而去”的,已讓人屢見不鮮。

當虛榮蒙蔽了求真的雙眼,當名牌充當了彰顯身份的外衣,當攀比之風在校園裏蔚然盛行,我們不禁要問:攀比從何而來?有人說攀比源自財富,有人說攀比源自虛榮,其實,攀比源自我們的貧乏。

攀比源自知識的貧乏。知識本來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寶藏,學業有成方為學者最引以為驕傲的珍藏。學者因才學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傳世。古人醉心琴棋書畫,切磋六藝,今人卻沉迷於名牌豪奢,盲目攀比,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都是因為我們知識的貧乏。有識之士的滿腹經綸足以讓人矚目,無識之士便唯有依靠錢財的虛名為自己徒增亮色了。

攀比源於感恩的貧乏。受傷時最堅實的臂膀、失意時最溫暖的擁抱,父母已經給予我們太多,而我們回報父母的實在太少。我們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日日辛勞?

我們是否看到父母省吃儉用給我們帶來美味佳肴?我們是否看到父母的每一分、每一毫,都凝結著他們汗水的苦澀、四處的奔忙?如果我們看到,我們又是否忍心肆意揮霍,在金錢上做無謂的攀比爭高?

攀比源於感恩的貧乏。我們沒有看到,或者我們已經習慣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報。索要名牌手機,網上衝浪索要虛擬錢幣,迎接家訪索要豪宅庭院,在我們一次次向父母攤開索取的雙手之後,我們是否曾有些微的愧疚,愧疚辜負父母的愛,愧疚虧欠他們的良苦用心?

不要沉醉在炫耀財富的滿足感裏,因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為代價的;不要總是要求從父母身上獲得什麼,因為我們已經長大,我們要學會問自己,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攀比源於精神的貧乏。偉大的作家梭羅遠離塵世喧囂,從哈佛校園步入瓦爾登湖畔,在鳥鳴與清風陶冶下,聆聽自然,回歸真我。麵對貴族的奢靡,梭羅寧願簡樸地生活,並且自給自足——這也是一種富有,更為可貴的精神富有。

何須財富的裝飾?何須攀比滿足自己膨脹失控的虛榮?精神的富足已成為他們人生最好的注腳。在攀比的深淵裏越陷越深的人們,我們精神的花園是否過於荒蕪,是否更需要花朵的馨香?

攀比源於知識的貧乏,源於感恩的貧乏,源於精神的貧乏。

親愛的朋友,如果我們學富五車,請不要攀比,因為知識的華彩已足夠讓我們發光;如果我們心存感恩,請不要攀比,因為金錢的背後是父母日夜的辛勞;如果我們精神高尚,請不要攀比,因為物質財富的多少已無法將我們的價值衡量。相反,攀比隻能讓我們更加貧乏。

有時知足常樂也是幸福的根吧!為什麼我們的攀比隻在金錢之上,而沒有情感與幸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在沒有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之時,同樣我們擁有的也是別人所沒有的!有時在攀比之時要看看自己真正缺的是什麼。

放鬆心態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我們是否仍然在堅持最初的那個夢想呢?我們是不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了自己想做的事,而轉向那些自己並不願意做的事了呢?

如果是那樣,相信你一定很累,是吧!人都有逆反心理,當一個人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時,沒有人是快樂的。所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才是重要的。

做自己想做的,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讓我們的心態更健康,讓我們得到更多想不到的快樂。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漫畫家蔡誌忠15歲那年,剛上初中二年級,就帶著投漫畫稿賺來的250元稿費,到台北畫漫畫、闖天涯。

他很快就麵臨學曆的問題,在他打算到以製電視節目而聞名的光啟社求職時,看到求才廣告上“大學相關科係畢業”一項條件,立即就傻眼了。

不過他仍舊相信自己的實力,沒有理會這項學曆限製而加入了應聘的行列。結果他擊敗了另外29名應聘的大學畢業生,進入了光啟社。

以後他在漫畫界的表現如異軍突起,尤其“莊子說”“老子說”係列圖書被譯成各國文字向外輸出後,他一度成為全台灣納稅額最高的一位作家,他頗以此為榮。

而在連初中都沒念完的情況下,是什麼使他能有勇氣踏入這個文憑至上的社會呢?

他說:“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適合做總統,有人適合掃地。如果適合掃地的人以做總統為人生目標,那隻會一生痛苦不堪,受盡挫折。而我,不偏不倚,就是適合做一個漫畫家。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畫,所以才15歲就開始專門地畫,不停地畫,終究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是啊,當我們找到我們真正喜歡的、真正適合我們的事時,我們一定會像蔡誌忠這樣輕鬆地“畫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痛苦不堪,受盡挫折。

這也讓人聯想到巴西的世界球王“黑珍珠”貝利。他曾經說:“我是天生踢球的,就像貝多芬是天生的音樂家一樣。”人生就是這樣,隻有在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中遨遊,才能有輕鬆自在的生活,才能有淋漓盡致的暢快。如果天天勉為其難,結果隻能是一個字:累。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於是他揭開了文藝複興的帷幕;哥白尼說:“地球在繞太陽運行。”於是他奠定了日心學說。無論前方是光明、黑暗,勇敢做自己;無論前方是康莊大道、羊腸小道,勇敢做自己想做的。

不管我們的夢想是什麼,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創新的方式把它實現出來,成就完完全全屬於我們的誌願。無須步人後塵,無須和別人比較,從內心出發,追尋自己的夢,這就是我們的生命價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盡管四周滿是阻力,盡管不明前方是康莊大道還是羊腸小路,是光明是黑暗,勇敢地做自己,獨特的燦爛將伴我們一路前行。

別以為隻有那些天才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有一位小學老師,大學畢業後就想要教書,但因為不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當時沒有找到教書的機會,她便到日本留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剛回國時,一時還找不到教職,她就到一家公司擔任日文秘書,很得老板的信任,待遇也相當好。但是,她仍不放棄想要教書的念頭。

後來,她參加了教師資格考試,考取後立刻辭去了秘書工作。教書的薪水不如她擔任秘書的薪水多,周圍的朋友很不理解,以她的學曆絕對可以去教高中,為什麼要去教小學呢?

她很堅定地說:“我就是因為喜歡小孩子才選擇這個工作呀!”有一回,一個熟人碰到她,問她近來如何。

她長得胖胖的,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她興奮地答道:“今天剛上過體育課。我也跟小朋友一起爬竹竿,我幾乎爬不上去,全班的小朋友在底下喊‘老師加油!老師加油!’我終於爬上去了,這是我自己當學生的時候都做不到的事呢!”

這是一個多麼快樂、跟學生打成一片的好老師啊!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因為薪水或是其他因素而違背自己的願望,選擇做個秘書,或者到高中教書,就不會那麼快樂了。

在現代社會裏,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這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學會享受孤獨的樂趣

在很多人的眼中,孤寂是個貶義詞,人們躲避著孤獨、寂寞,追逐著熱鬧、輝煌。事實上,孤寂包含豐富的營養,我們應該麵對孤寂,體驗孤寂,甘於孤寂。

孤寂能使心態平和。悶熱的天氣需要一陣冷風,一場涼雨。浮躁的心需要飲一杯孤獨和寂寞的茶,讓心跳恢複平穩,心靈沉澱得淨潔澄明。

“高速”的生活節奏,讓人步履匆匆;紛擾的世間萬象,使人眼花繚亂;功名利祿的喧噪,誘惑得人心雜亂無章。

這時,我們應該暫時放慢腳步,左手拉著孤獨,右手領著平淡,沉靜地走進林間幽徑,獨自麵對一處風景,撥弄著其中的奧秘;或者泡一杯綠茶,靜坐在窗邊,放飛思緒,想一想“我是誰”,獨自回味一下逝去歲月的酸甜,體會一下人生的意義。

或許你並不知道,許多人都是在不斷地品嚐孤寂中成功的。讓我們來看一個名人小故事吧。

世界電影的2005年可謂“李安年”:一部成本隻有1400萬美元的獨立製片作品《斷背山》繼在威尼斯電影節奪得金獅獎後,又摘取金球獎的4項大獎,並以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項提名領跑該年度奧斯卡,最終如願拿到最佳導演獎。

然而,這些耀眼奪目的光環背後,卻是一顆寂寞多年的心靈。

李安祖籍江西德安,出生於台灣屏東潮州,父親給他起名“李安”。父親對兒子的希望是考上大學,成為詩禮傳家的楷模。

可是兩度聯考落榜,第二次數學甚至交了白卷,讓父親對他的人生前景非常憂慮。最終,懷著電影夢的李安考進了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可是父親對他這個選擇一直很擔憂,直到讓他保證畢業後出國深造,才同意他繼續留在藝專。

然而,父子的衝突並沒有結束。李安做了一個讓父親十分憤怒的決定:報考了美國的戲劇電影學校。這讓父親很無奈,因為這並不違反當初讓他出國深造的“命令”,隻是,他不能接受兒子竟然想去從事沒多大出息的娛樂業。他可能為此耿耿於懷了一生。

李安拿到了戲劇學學士後,順利進入紐約大學。對李安來說,進入這所大學,無異於進入了一座輝煌的電影殿堂。

轉眼3年過去了。美國3大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公司的經紀人見到李安,當場要與之簽約,勸他留在美國發展。沒想到,這一留就是6年的無所事事和孤寂難耐。

被那位不靠譜的經紀人留在美國之後,李安開始了在好萊塢的漫長而無望的奔波,但大多數情況都是毫無結果。

轉眼李安已過而立之年。可是,李安卻成為家庭的累贅,一家人隻靠妻子微薄的薪金度日。為了緩解內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裏大量閱讀、看片、埋頭寫劇本以外,還包攬了所有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將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

1990年,李安可以說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當時他在銀行的存折隻剩下43美元,又趕上小兒子出生。走投無路的李安將兩個劇本《推手》和《喜宴》投給我國台灣省“新聞局”主辦的優良劇本甄選,希望能碰碰運氣。這是改變命運的一搏。結果,他的兩個劇本雙雙獲獎,得到了40多萬新台幣的獎金。

《喜宴》獲得金熊獎之後,父親仍然希望兒子改行,對兒子的電影,他從來不予置評。直到2001年9月,他才說,他就像《喜宴》裏最後一幕雙手高舉的老父!

6年的煎熬,李安終成正果。藝術與商業雙豐收,從此改變了李安的命運。接下來的《飲食男女》是李安第一部由他人編劇的電影。至此,他成功地完成了“父親三部曲”。該片獲得了一係列大獎,包括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幫助李安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而到此時,李安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一生注定是要在電影界奔波。而父親臨終的遺言:“你不應該放棄,應該繼續拍下去。”是這個孤獨寂寞的電影導演此生唯一一次聽到的父親的鼓勵話。

成功者往往都是孤寂的,正如大導演李安一樣,他正是在孤寂中堅守了自己,所以,他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電影界的巨人、華人的驕傲。

孤寂不是秋日孤雁的離索,那是一隻翱翔展翅的雛鷹孕育明朝飛翔的方向,是一種生命的沉思。

孤寂不是春日裏在風中搖擺的向日葵在搖曳它的金黃,那是一株勁草,尋找紮根的泥土,那是生命的展示。

孤寂不是秋季零落的飄絮,那是春日裏在寒冷的末尾悄悄發芽的種子,是一種生命的力量。

孤寂不是身居鬥室,閉門苦讀,而是開辟伏案耕耘、與文字相談、與音樂相伴,咀嚼人生浮沉的一方淨土,那是心靈的陶冶,是人生的一種品位。

孤寂不是藍天漂泊的一朵白雲,而是一片落地的雪花,在幹涸的土壤袒露淡泊的心事,那是一種淡定的胸懷、孤潔的操守。孤寂是身居鬧市的一顆蒼鬆,看慣人生滄桑、歲月輪回卻無人傾訴的慨歎,是一種深深的遺憾。

孤寂是飽經風霜襲擊的一枝寒梅,不屑於和百花爭豔,卻獨立殘冬,是一種堅忍的心誌和無言的承諾。

孤寂是孤燈下多情的靈魂,雖望穿秋水,總也割不斷絲絲縷縷淚灑信箋的思念,是一種深深的無奈的情緣。

孤寂是酒闌人散後一杯醒酒的清茶,是消去喧鬧後的一份真實的寂寞,是人生的況味。

孤寂是咀嚼人們諂媚或忠言的空間,是一種人生的難得的空閑。

孤寂將成為一部分人的好朋友,但往往一個人獨居品嚐一份難消的憂愁,那是一種人生的創傷。

孤寂和幸福一樣,那也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更是一種人生的感悟,是一種習慣,去嚐試,去品味,更要笑看人生……

孤寂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伴隨著成長,它一步步地進入人們的心裏,一天天慢慢延伸。困惑時,將所有的人和事拋開,全身心進入到寂寞之中,從黎明到黑夜保持那種心境,在成熟的空間裏充分享受自己的天和地。因為有了孤寂,人們才一步步走向成熟,孤寂帶給人們快樂的時候,也把成熟帶來。

現實生活中,失望、悲傷時有發生。這個時候我們不用灰心,無須流淚。如果我們想寫出來,孤寂就是我們的忠實讀者,會用最真實的想法去評價我們的心靈;如果我們想唱出來,孤寂就是我們的超級“粉絲”,用心傾聽我們的心靈之聲;如果我們想說出來,孤寂就是我們的忠實聽眾,會用無聲的愛撫平我們內心的傷痛。

因為孤寂,人們不會再跑到父母麵前撒嬌;因為孤寂,人們學會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孤寂,人們不再幼稚地把所有事情都想得那麼簡單;因為孤寂,人們不會再膽小怕事,並害怕自己長大。

在孤寂中長大的人更容易成熟,因為孤寂,學會了很多,不再凡事都指望別人幫助自己。孤寂會牽著我們的手帶我們去夢開始的地方,在那裏,盡情享受甘甜雨露的清爽,盡情奏響奮鬥的樂章,無須掩飾,無須流淚。忍住孤寂,在孤寂中成長,去實現夢想。

麵對突然而來的孤寂,強者把它變成墊腳石,而弱者卻把它看作攔路虎。孤寂是成才的沃土,也是成才的必經之路。隻有在孤寂的情況下,人才可以平靜下來,專注去做一件事,使自己思想得到提升,心靈得到淨化。

孤寂可以讓人養成一個勤於思考的好習慣。好的習慣在成功的道路上也起到了墊石鋪路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孤寂中成長,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要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耐得住孤寂,吃得了苦頭,方能取得成功。

隻有當我們親身經曆孤寂、悟透孤寂之後,才能體會到孤寂的價值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忍受孤寂,在孤寂中成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有目標的人可以忍受,之所以忍受孤寂也是因為有這樣的目標。也許這種目標不被人理解,甚至會被人嘲笑諷刺。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沒有人相陪,沒有人噓寒問暖,別人的不理解、別人的冷眼更是讓人心寒。自己的孤單為自己做伴,向著目標前進,隻要有一顆堅定的心就足夠。

孤寂會讓人變得更加冷靜,思維更加清晰。忍受孤寂是一種本領,盡管這本領不易學,但堅持下去必為高手。

人生就是一個向上攀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更要忍受住孤寂,目標就在眼前,不能因為受不了孤寂而放棄,不能因為一點點的疲勞而放棄前麵所有的付出,一定要堅持到底。如果你做到了,那就一定會攀登上成功的高峰。

孤寂如隨行的影子,伴我們左右,隨我們終生。認識孤寂,珍惜孤寂,不拒絕、不虛度孤寂,人生會更加完美。生活才是一個完美的旅程,就如同《享受孤寂》歌裏麵所唱的:

笑容燦爛的你,

心情就像冰冷的雨。

思念竟然在這夜色中慢慢清晰,

任思緒穿透這黑夜自由紛飛。

給自己一點放縱隨心所欲,

享受著孤寂,享受著孤寂。

……

自由自在,何不瀟灑走一回

人生苦短,一個人降生到世上,渾渾噩噩是一生,轟轟烈烈亦是一生,與其碌碌無為,何不瀟灑走一回?朱自清先生曾說過:“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上,轉眼間又將赤裸裸地離開。”

的確,我們本來就是一無所有地來到世上,家人、朋友、感情、智慧……一切的一切,隻不過是上蒼給予我們的恩賜,為的是讓我們用這些去建立家園、奉獻社會、開創事業,能夠瀟灑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個人都會死,但並非每個人都真正活過;每個人都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但並非每個人都活出了自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天起,我們就注定要在這個世界走上一回。

也許,在我們的前麵是一條開遍鮮花的金光大道,也許在我們的前麵是一條荊棘滿地的艱難之路,也許這條路崎嶇坎坷,也許它本來就是一條死亡之路。

然而,不管路途怎樣,既然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在這個世界上瀟灑地走一回。

但是,到底什麼是“瀟灑”呢?可能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吧!這裏有一個故事,我們來看一個少女心中的“瀟灑”吧。

國慶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這群住宿生終於可以回家了!我們一群人高興地來到車站,一起等208公交車。

這時,站在一邊、稍比我們大點的哥哥笑嘻嘻地捂著肚子說:“唉喲,肚子在唱空城計了!”他的話引起了一陣笑聲。

這時,一輛208駛了過來,我們一擁而上,結果人太多了,我們還是上不了,隻好作罷。車的後門因車太擠了,也關不了門。這時,我突然間看見一個中年男人趁亂拉開了一個女生書包的拉鏈,而那位女生仍不知情地拚命往裏擠……

“喂,我們上錯車啦!”車內突然傳來了這句話,那位女生在毫無準備之下被人硬生生地拽下了車,車開走了。

女生甩開拉她下車的手,氣呼呼地說:“你幹嗎拉我下車?我認識你嗎?”

“你最好先檢查一下你的書包有沒有少了什麼東西!剛剛有人把你的書包拉鏈拉開了。我一著急就把你拉下車了。”

女生急忙打開書包仔細翻了一遍,終於鬆了一口氣,對那個人說:“謝謝你!多虧了你,我什麼東西都沒少。”

路燈亮了,燈光正好照在那個人的臉上,我才發現,那人就是那個幽默的哥哥,他背著一個黑色書包,戴著眼鏡。

後來,我們終於上車了,那個哥哥也與我們同坐一輛車。這時,聽見售票員對一位阿姨說:“你把行李放到後麵去吧!放這裏讓別人很不方便。”

“可是這行李這麼多……”那個阿姨說。

“阿姨,我幫你吧!”一個熟悉的聲音傳進耳朵,又是那個哥哥!我也擠了過去,說:“我也幫你,阿姨!”

我們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把行李一件不剩地搬到了車後。

不久,到了一站,車門開了,他下車了,背著黑色的書包,在我的眼簾變得越來越小……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突然覺得,他真瀟灑!

原來,在故事中的少女心中,聰明、善良的本性,幽默、灑脫的作風,就是瀟灑。那麼,朋友,我們心中的瀟灑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下麵這樣呢:

一身上下都是名牌,身穿“探路者”,腳踏“耐克”,手上還戴著“依波”,金光閃閃,耀人眼目!發型更是多種多樣,什麼“板寸”“草坪”“短碎”“魚彈頭”“側點放射”……花花綠綠,令人眼花繚亂。

這樣的瀟灑,我們應該不是很讚同吧!說句不客氣的話,他們肚中的知識能有幾何?大好的青春年華全花費在了打扮上!更有甚者,竟然借錢去消費,網貸買快樂。這怎麼會是瀟灑呢?這隻是愚不可及。

瀟灑不是一味地享樂,它應該表現為不拘世俗、不卑不亢、積極輕鬆、坦然雍容,一味地享樂達不到這樣的境界。

網吧、迪廳、舞廳、酒吧、賭場,無疑都可以成為我們一展“才華”的場所,但如果把瀟灑僅僅理解為網絡對戰、跳舞、喝酒、打麻將的話,就顯得太庸俗、片麵、單調了。

如此的瀟灑未必就能給我們帶來輕鬆愉悅,倒極有可能是一種相反的東西。作為一個年輕人,不管我們麵對的是怎樣的現實,不管多麼的殘酷,我們都不應當如此頹廢,如此墮落。

瀟灑是一種心靈的釋放,更是一包人生的調味劑,應該有更為積極的內涵,更為廣闊的意境。

瀟灑以理想為魂。理想不是海市蜃樓,而是眼前實景。說到底,理想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欲望,是它成了我們生活的動力,是它支撐著我們的人生。

人們總是認為理想是空而不切實際的、大而無邊的美妙幻景,其實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理想不會破壞生活的溫馨和平靜,隻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滋潤,更加有朝氣。

所以成功固然是漂亮的大書一筆,而失敗不也是優美的婉轉一弧嗎?正所謂拿得起,放得下,能張能弛,能開能合,這才是真正的瀟灑!

瀟灑以創造為源。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熱愛生活,懂得享受人生,但同時他們也明白享樂的前提是創造。他們對生活各方麵都充滿了興趣,不會拒絕生活的賞賜。

他們也從不鄙視那些屋簷下忙碌一生的燕雀,因為那也是一種生活,但他們更向往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去創造出屬於他們的一片藍天,去抒寫人生輝煌的篇章。

他們努力從大局上主宰自己的人生,雖然他們的想法和選擇不一定總是對的,但他們努力了,這一點就足夠讓他們更貼近瀟灑一些。於是,他們有寂寞,但不會空虛;有挫折,但不會萎靡;有感慨,但不會沉淪……

瀟灑需要有向世界捧出一顆心來的勇氣和信心。任爾說我透明也好,蒼白也罷,敢於活出自我,這便是一種大氣與從容。能在調侃中開心活著的人,必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瀟灑的人不多,故作瀟灑的人不少。不過,瀟灑是絕對故作不出來的,否則,人人都會很瀟灑,世間也就沒有瀟灑。

可悲複可歎的是,一些故作瀟灑的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真的很瀟灑。這時,他給人的感覺,宛如重溫了西方人常說的一句話——“我的上帝啊!”

內心的瀟灑是一種境界,它的極致是無我——脫塵出俗;

外表的瀟灑是一道風景,它的極致是有我——舍我其誰。

遺失了一件貴重物品,隻在心中懊惱片刻,便棄之腦後,這是一種瀟灑。與朋友分手,在心中惋惜了幾天,便平靜如初,這卻不是瀟灑,而是從未真正愛過。

當我們刻意模仿瀟灑的時候,是我們離瀟灑最遠的時候;當我們無意瀟灑的時候,是瀟灑離我們最近的時候。

有人認為,那種一擲千金的派頭就很瀟灑,這真是對瀟灑的誤會和嘲弄。做這種派頭,除了證明這錢八成不是他自己辛苦掙來的以外,並不能更多地說明什麼。這樣的人一旦落難,不要說瀟灑,恐怕連自尊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有誰見過落難的闊少或暴發戶是如何表現瀟灑的嗎?

瀟灑,是一種本色。那些特別瀟灑的人,也就是把本色自然表現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程度的人。失去了本色,也就沒有了瀟灑。

不畏人言,也是一種瀟灑。畏懼人言,必定常常裹足不前。一個常常裹足不前、猶豫不決的人,是沒有瀟灑可言的。

誰不愛瀟灑?誰不能瀟灑?

具有博大胸懷的人,才有可能在心靈上瀟灑;具有自信和實力的人,才有可能在外表上瀟灑。這樣的瀟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瀟灑。

生活中,那種更多的隻是接近於漂亮意義的瀟灑,與真正的瀟灑比較起來,實在不過是“雕蟲小技”。它既無助於一項偉大的事業,也無助於一種崇高的人生。

真正的瀟灑不是長得俊俏,也不是穿得妖豔,而是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有精力不用,過期作廢。青年時代不抓住時間努力學習,將來就有可能成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又一實例,那又何談瀟灑呢?

遇到困難、挫折,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卻“知其不易而為之”,與困難鬥爭到底,那些繞過困難走路的人,表麵看來很瀟灑,因為他選擇一條無坎坷的路。而事實證明,他是最令人為之羞恥的,因為他沒有麵對困難的勇氣。

一個真誠的人,一個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的人,一個勇於麵對現實、不肯輕易低頭的人,他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一種瀟灑的表現,找回自我,麵對現實,擺脫自己編織的夢幻,做一個真正瀟灑的人,不是很好嗎?

瀟灑走一回,便多了一份堅實、一份醒悟、一份自信。跌倒後,不妨爬起來,瀟灑地走一回。

瀟灑走一回,失落星星和月亮之後的清晨,會讓我們領略到初升太陽的壯美;瀟灑走一回,朝著太陽走,地平線就不會拒絕我們的癡迷和戀情;瀟灑走一回,誘人的輝煌更加接近我們放飛的渴望。

快樂其實很簡單

每一個人都會有煩惱和不順心、不高興的時候,然而在不經意間,也會驚奇地感悟到“快樂其實很簡單”。

隻要我們把那些憂愁甩到一邊去,盡力去做快樂的事情,便會感到快樂許多,快樂不需要尋找,隻要用心體會。因為快樂與愁苦隻在心之一念間而已。

親愛的朋友,人生快樂最重要,隻要注意掌控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就能做情緒的主人,生活中的“樂者”。朋友,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吧。

父親給一對孿生兄弟每人一枚金幣,讓他們到遠處的一個小鎮上,隨便購買一件東西。而在這之前,他偷偷地把他們的衣兜剪了一個洞。

中午,兄弟倆回來了,大兒子悶悶不樂,小兒子卻興高采烈。父親先問大兒子發生了什麼事,大兒子沮喪地說:“金幣丟了!”

父親又問小兒子為什麼興高采烈,小兒子說他用那枚金幣買到了一筆無形的財富,足以讓他受益一輩子。這個財富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在把貴重的東西放進衣袋之前,要先檢查一下衣兜有沒有洞。

於是,父親準備對兄弟作“性格改造”。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大兒子,又把小兒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麵。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大兒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大兒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小兒子正興高采烈地從馬糞裏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小兒子得意揚揚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朋友,你快樂嗎?笑容滿麵是一天,愁容滿臉也還是一天,為什麼要板著個臉不快樂呢?快樂與悲傷,隻不過是你看待事情的一個態度而已。

正如故事中的兄弟倆,無論麵對同一件事情,還是麵對完全不同的事情,結果都是一樣,一個人痛苦不堪,而另一個人開心快樂,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同樣的一天,我們為什麼偏要糾纏些煩惱、製造些痛苦,來和自己較勁?為什麼不尋些美好、找些樂趣,而讓自己高興呢?

每個人都有煩惱和痛苦,隻是有的人把它踩在腳下,讓它枯萎,被時間湮沒;有的人把它頂在頭上,讓它沸騰,並預備著對準走近你的人,令它們噴湧而出。你是不是顛倒了秩序,把它們放錯了位置?

每條路上都有煩惱和痛苦,隻是有的人目光被煩惱束縛,雙腳被痛苦羈絆,走得痛苦不堪;有的人解放了自己,不斷地欣賞著環境中的鳥語花香,不時地蹦蹦跳跳、嘻嘻哈哈,走出了一路風景、一路開心。

人們往往不是因為煩惱而煩惱,而是因為有煩惱的阻隔,放棄、拒絕、失去了一些美好的東西,為此憂慮、痛苦著。

所以,不要因為心頭停留著一片陰霾,而拒絕青睞我們的陽光送來的溫暖;不要因為心裏堵塞著什麼渣滓,而讓流動到我們耳畔的音樂繞道而行……

煩惱隻是我們在想什麼,而現實卻是我們要去做什麼。所以,不要放任自己消極的思想和情緒;不要在胡思亂想中走失;不要用煩惱和痛苦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冷卻、沉澱、忘記煩惱和痛苦,做自己該做的事,用積極的行動把好的自己樹立起來,打敗、消滅壞掉的自己,讓他成為過去,找到全新的自己。

如果不幸被壞的自己奴役,他會把我們心中的煩惱生成天際的一片陰霾,遮住陽光;他會讓痛苦尾隨著我們,成為我們無法擺脫的夢魘。如果多一些堅強、勇敢、自信等積極因素,來幫助好的自己取得勝利,壞的自己就會偃旗息鼓,悄悄帶領煩惱和痛苦兩個手下撤退。

快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個快樂的人總是會給身邊的人帶去許多歡笑;一個快樂的人,對生活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向上的態度;一個快樂的人走過的地方也會留下許多快樂的足跡。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身邊充滿了歡笑。

快樂是一種心境,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隻是我們常常不去注意它。有時候僅僅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微笑,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有時候隻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語,就能讓別人感到快樂;有時候,看著身邊的人快樂,自己也會感覺很快樂。

有句話總是在我們中間流傳,叫作“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隻要我們用心去尋找,真誠去對待,總是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的。

快樂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對於有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奢侈。這跟人的追求和生活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人即便是生活充滿艱辛,充滿坎坷,一樣可以笑對人生,而對於那些總是抱怨生活的艱難、命運的不公的人來說,快樂其實離他們很遠……

的確,生活的艱難會給人帶去很多的憂愁,事事不總是如意的,盡管這樣,我們還是在努力地生活著,並在艱難中尋找著快樂。有句名言說得好啊:“知足者常樂”嘛。所以,一個人的快樂不僅僅是取決於周圍的環境,也不僅僅取決於物質享受的高低,而在於一個人的心態,心態的好壞才是快樂之根本。

做一個快樂的人,就得學會做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愛自己的親人,愛周圍的朋友,愛我們的生活,當愛無處不在時,快樂也就無處不在,學會以平和的態度處事,學會在困難麵前變得堅強,學會不向挫折低頭,學會愛自己,學會讓自己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才能快樂。

我們還得學會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我們不能每天數著時間去度日,那樣不僅大好的時光白白浪費不說,自己還會成為一個迂腐的人。學會充實,也就學會了快樂,在充實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尋找充實。

不僅僅這樣,我們還得有一顆寬廣的胸懷,遇事不去斤斤計較,凡事放開心胸,懂得包容,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快樂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因為計較很少的緣故”。如果一個人是大度的,那麼他的身邊一定時有歡樂。

快樂不難尋找,難尋找的是自己的心態,是一種好的心境,隻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相信快樂不用我們去找,它也會自動找到我們,但如果心態做不到平和,那麼快樂就會躲著我們,遠離我們。

每當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我們的窗前,閉上眼睛去感受它的溫暖吧,當微風輕輕拂過我們的臉頰,仰頭去感覺它的溫柔吧,學會享受大自然的美,懂得如何去積極地生活,相信快樂就在我們身邊。

親愛的朋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事情能阻擋我們快樂!心情好時,笑是愉悅的表現;心情不好時,笑一笑也可以改善心情。詩人說:“笑是午夜的玫瑰,是人類的春天”,笑出了美好;“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笑出了寬容;彌勒佛的“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事”,笑出了大度。

嗬嗬,讓我們一起笑對人生吧!

愛生活就要愛自己

美國著名醫生史邁利·布蘭敦說:“適當程度的自愛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都是健康的表現。為了從事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適度關心自己是無可非議的。”

布蘭敦醫師的理論是正確的。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歡你自己”是必要條件之一。喜歡自己,並不是“充滿私欲”的自我滿足。它僅僅是意味著“自我接受”,也就是接受自己的本來麵目、自重和人性的尊嚴。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著作《動機與個性》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把它列入了心理學的最新概念:“新近心理學上的主要概念是:自發性、解除束縛、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滿足。”

成熟的人不會浪費時間比較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不會擔憂自己不像比爾·史密斯那樣有信心,或是像吉姆·瓊斯那麼積極進取。他可能有時會批評自己的表現,或覺察到自己的過錯和效率低下,但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動機是對的,他仍願意繼續克服自己的弱點,向前奮進,而不是裹足不前。

成熟的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適度地忍耐別人一樣。他不會因自己有缺點就痛不欲生。

喜歡自己,是否會像喜歡別人一樣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隻是顯示出他們的陰暗和自我厭惡。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亞瑟·賈西教授,認為教育應該幫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並且培養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態度。他在其著作《麵對自我的教師》中指出: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辛勞、滿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對每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據調查,目前全美國醫院裏的病床,有半數以上是被情緒或精神出了問題的人所占據。有資料表明,這些病人大都不喜歡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地相處下去。

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的各種因素並不是我要講的內容,我隻是認為,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往往以物質上的成就來衡量人的價值。再加上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凡此種種,都容易使我們的精神產生疾病。我還堅信,由於普遍缺乏一種有力、持續的宗教信念,更使人們的精神無所依靠。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懷特,在其發人深省的著作《進步中的生命:有關個性自然成長的研究》中提到,現今有一種觀念極為流行,那就是:“人必須調整自己,以適應周遭環境的各種壓力。”

懷特博士還說,這個觀念是基於一種理想,也就是認為,“人能毫無問題地去適應各種狹窄的管道、單調的例行公事、強製性的規定及達成角色任務的種種壓力,等等。但其采取的行動是否成功,則須看其是否具有拒絕、幫助成長或是改進角色的能力;並且要能創造、表現出積極的力量,說到底,就是在其成長過程當中,要具有創意性的方針和態度。”

懷特博士的論點十分令人讚賞。我們很少有勇氣獨樹一幟,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擁護什麼主張。我們的行為通常受社交或經濟族群的影響,如衣、食、住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與鄰居差不多。假如周遭環境與我們的個性有差異,有抵觸,我們就會變得神經質或不快樂,就會感到失落和迷惑——就會虐待我們自己。

卡耐基成人訓練班上的一位女學員便曾碰到這種情形。她的先生是位成功的律師,有野心,做事積極,也相當獨裁。這對夫婦的社交圈子當然是以先生的朋友為主,也都是相同典型的人——都以聲望和取得的成就來衡量人的價值。

這位太太個性十分安靜、謙遜,這樣的生活環境常常使她覺得自己十分渺小,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她所具有的品質美德,也常常被忽略、被藐視,因此她愈來愈對自己沒有信心,也為自己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漸漸地,她變得不珍愛自己。

這位女學員能夠適應環境,但卻不能適應她自己。她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本來麵目,而期望能變成另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她不明白的是: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都可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這種作用必須按照自己的個性表現出來,而不是模仿他人。什麼時候明白了這點,她才會把失去的自我找回來。她自我認同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同時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點,然後以此為依據開始生活。她也必須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不要常常批判自己、貶低自己。

不喜歡自己的人,外在表現的症狀之一便是過度自我挑剔。適度的自我批評是健康的、有益的,對自我要求進步極有必要。但若超過一定的限度,則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生活。

在卡耐基成人訓練班上,有位女學員在下課之後跑來找老師,抱怨自己的演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她向老師訴苦說:“當我站起來演講的時候,突然顯得很膽怯、很笨拙,而班上的其他學員似乎都顯得泰然自若很有信心。我想到自己的種種缺點,便失去了勇氣,無法再講下去了。”

她還繼續分析自己的弱點,並說得十分詳細。

等她講完之後,老師便告訴她原因的所在:“並不是你演講不好,而是你老想著自己的缺點,沒有把長處發揮出來。”

其實,並不是缺點使我們的演講、藝術作品或個人性格顯得失敗。莎士比亞的戲劇裏有許多曆史和地理上的錯誤;狄更斯的小說也有不少過度矯情的地方。但誰會去注意這些缺點呢?這些作品閃耀著不朽的光輝,是因為它們成就遠遠大於缺點,以至缺點都變得不重要了。我們愛我們的朋友,是因為他們的種種優點而不是缺點。

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自身的好品質上。培養優點,克服弱點,如此才能不斷進步並自我實踐。當然,我們也要隨時改正錯誤,但不必一直念念不忘。

耶穌遇到身體或精神受折磨的人後,他不會先去查問為什麼這些人會如此,也不會隻給予簡單的同情說:“可憐的人哪,你的運氣真不好,環境處處與你做對。告訴我,你是如何落難的?”

耶穌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切入問題重點。他說:“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了。”

人們常因以前和現在所犯的種種過錯,加之自己心靈的罪惡感,而顯得自慚形穢。我們不應該尊敬或喜愛這樣的自己。為了讓自己跳出這樣的情境,我們必須忘記過去,輕裝上陣。

為了學習喜歡自己,我們必須培養出麵對自己缺點的耐心。這並不意味我們必須降低水準,變得懶惰、糊塗或不再努力。這是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事實: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永遠達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別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更是愚蠢荒唐的。

有一位女士是地地道道的完美主義者。她對每件事都力求精確,因此凡事不肯相信別人,而必須自己親自去做。她連做個小小的報告都要費去許多時間研究;至於演講,就更要準備得精疲力竭為止。她討厭不速之客去打擾她,每次請客都要事前計劃得盡善盡美,這一位女士費了這麼大的苦心,終於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條,十分完美,一種冷酷的機械性的完美,沒有歡樂、自在或溫情。這樣的完美,隻能令人敬而遠之。

要求自己時時保持完美其實是一種殘酷的自我主義。其深一層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僅表現得和別人一樣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樣閃閃發亮。我們的重點不是自我發揮,不是為了把事情弄好;我們注重的是要勝過別人,使自己達到淩駕於他人之上的獨特地位。

作為一個凡人,完美主義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樣會犯錯,會失敗。但他們不能忍受這樣的狀況,因此會變得痛恨自己,不喜歡自己。這樣苛待自己是錯誤的。有時候,我們要練習自我放鬆,認識到自己的某些錯誤,要學習喜歡自己。

獨處也是學習喜歡自己的好方法。馬裏蘭州巴爾的摩“賽頓心理學院”的醫療主任李奧·巴德莫醫師曾寫過:“有人喜歡在晚上休息時反思當日的種種活動。這種獨思冥想的習慣,顯然是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的好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隻有能與自己好好相處,才能期望與別人也能好好相處。哈裏·佛斯迪克曾經觀察那些不能獨處的人,形容他們好像“被風吹襲的池水一樣,無法反映出美麗的風景來”。

獨處是使自己的心靈憩息的港灣,是反省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我們與外界接觸的基礎。安妮·馬蘿·林柏在其著作《來自海洋的禮物》中曾說過:“我們隻有在與自己內心相溝通的時候,才能與他人溝通。對我來說,我的內心就像幽靜的泉水,隻有內省時才能呈現其獨特的魅力。”

獨處能使我們更客觀地透視自己的生命。《聖經》裏有一句忠言:“要安靜,便可知道我就是神。”這話乃至理名言。

獨處對我們的心靈運動十分有益處,就好像新鮮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極有益處一樣。

有人希望依賴別人得到快樂與滿足,這無疑會為他人增添負擔,並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喜歡、尊重、欣賞我們自己,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培養出健康成熟的個性,也能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隨時秀出最好的自己

生命如白駒過隙,如此短暫,而青年時期更是其中一個短暫的階段。可是這個時期,卻是展示自我的最好時期,如果錯過,真是太可惜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個性,在這短暫而又寶貴的生命流光裏,我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展現出來,活出自己的本色呢?

活出本色,就是不要盲目複製別人。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如果我們不能成為月亮,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我們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自己。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暴風雨吹打著窗戶,而我,卻在窗前端著一碗米飯,怎麼也吃不下。或許因為自卑,或許因為失望,看著那一條條被風雨吹打的樹枝,仿佛自己也在接受曆史的鞭打。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向發揮穩定的我在畢業考試中卻突然失利,全縣僅排295名,這對一向自負的我打擊很大。我知道現在一切都晚了,隻能默默地發呆,發呆……

父親看見我發呆,輕輕地拍著我的肩膀說:“幹什麼,不就是一次考試嗎,沒考好算什麼?我們不怪你。”

我轉過頭,難過地說:“可是,這次考試很重要的。”

父親笑了,然後嚴肅地對我說:“再重要,它也不過是一次考試,隻要你盡力了,問心無愧就行。孩子,記住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可是……”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父親一下子打斷了我的話:“你看這邊的楊柳,多麼不堪一擊,因為它們永遠生長在春風裏,沒經曆過大風大浪。再看看那邊的鬆柏,它們經曆了嚴寒的洗禮,變得愈發堅強。孩子,我希望你做堅強的鬆柏而不是脆弱的楊柳。”

對呀,不經曆風雨,哪見彩虹。以後的路還長,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最棒的自己、最勇敢的自己。

突然,太陽出來了,天邊掛著一道美麗的彩虹。不知不覺中,一碗米飯也被我吃得精光。

是啊,我們都要做最好的自己,隻有這樣,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無論是誰,若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他一定會很充實、很快樂、很成功。做最好的自己,說得很簡單,但要做到這點,其實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我們做自己就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有哪些獨特的地方,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有什麼興趣和愛好,有什麼理想和誌向。

做自己要接納自己,無論我們的家庭有多麼貧困,我們的父母多麼無知,我們都要承認他們,坦然接受他們;我們的長相,醜也罷,矮也罷,黑也罷,胖也罷,或者滿臉的青春痘,甚至身有殘疾,鏡子裏的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都要滿心喜悅地麵對他,能夠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欣賞他。

做自己要堅信自己,每一個人都是造物主在世上唯一的作品,沒有複製,沒有克隆。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特點也都染上了我們的色彩,或紅,或藍。

盡管時尚流行著其他的色彩,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更不要盲從輕率地做出改變,造物主不是把我們當作別人的附庸而產生出來的,我們僅是作為我們而存在。

我們可以在下雨天一頭衝進雨中,去享受雨水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即使別人說我們是瘋子又如何,我們可以不去理會這些。

隻做自己心中想的,不去計較別人會怎麼說我們,不用在意別人討厭不討厭,喜歡不喜歡我們的行為。千萬別想著別人會怎樣看自己,不要讓別人的嘲笑、諷刺、輕蔑成為我們的絆腳石。“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句話並不這是一句台詞,而是我們的人生格言。

秀出自我,就是要把最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而不是虛偽地裝扮出來另一個自己。最真實的我才是最好的我。快樂、傷心、生氣,自己的氣息,才是唯一的美麗。最真實的我,最開心的我,最最滿足的小小的我。

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活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優秀的,當然也有差的。世界上的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優秀的,就連優秀的人,都需要差的人來襯托,不是嗎?

我們想做蔥鬱的大樹,但是我們隻是一棵單薄的小草;我們想做高貴的牡丹,我們卻隻是路邊的一株不起眼的小野菊;我們想做一望無際的大海,但我們隻是一條小溪;我們想做最耀眼的太陽,可是我們隻是一顆時隱時現的星星。

在這個時候,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因為我們雖然沒有做到最好,但是我們也已經發揮出了自己的優點。

我們是一棵小草,但是我們也為綠地作出一份貢獻,雖然很薄弱;我們是一株不起眼的小野菊,但是我們也為路邊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色彩;我們是一條小溪,但是我們為孩子們帶來了歡樂;雖然我們是一顆時隱時現的星星,但是我們用自己的身體裝飾了漆黑的夜幕。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在這方麵做得很差勁,但是我們在別的方麵做得卻很優秀,我們要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到的,自己經過努力也能做到。

不能做大樹,就做小草;不能做牡丹,就做路邊的小野菊;不能做大海,就做小溪;不能做太陽,就做星星。總而言之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自己的敵人就是自己。”

要不斷地完善自己。最好不是和別人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別人比較,我們永遠都成不了最好的一個,我們也永遠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最好是和自己比較,和過去的自己、昨天的自己比較,讓自己成為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獲、有進步。

做最好的自己不在乎我們昨天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在乎我們底子有多薄,基礎有多差,隻要努力,我們就可以比不努力的我們更好,隻要我們堅持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完善自己不是盲目地完善,比如一個學生,壓縮休息和運動的時間來努力學習,精神固然可嘉,但這樣永遠做不到最好。一天隻有24小時,我們不可能24小時不停地學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首先要保證在課堂上的效率,保證自習課的效率,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不斷進取。那麼晚上當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坦然地對自己說今天我們做到了最好。要學會珍愛自己。珍愛自己就是要我們別虐待自己、苛求自己、反對自己,而是要我們看重自己、擁護自己、讚美自己。

尤其是當我們處於最痛楚無助、最孤立無援的時候,在我們必須獨立支撐著人生的苦難,且沒有一個人為我們分擔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自暴自棄,自戕自賤,而是應該學會給自己送一束鮮花,給自己唱一支動人的歌,給自己一個明媚燦爛的笑容,讓快樂永遠伴隨我們。

要相信自己。假如我們自比於泥塊,那我們將真的會成為被人踐踏的泥塊;假如我們心裏總是嘀咕自己是愚笨的、無能的,那我們就會變得無足輕重,毫無作用。

試想一下,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總是以他人為尺度,唯唯諾諾、自卑不堪,這樣的人怎會快樂,怎能體驗到快樂?

我們應該覺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覺悟到造物育我必須充分體現出生命的至善至高至美的境界,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理想中的自我,才能贏得出色的人生,才能創造輝煌的奇跡,才能與快樂相伴。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我們看重自己,自信、自律、自強、自尊,堅信自己作為宇宙之子降臨大地,那麼大地自然會給我們一席之地。

做最好的自己,絕不是說我們要固執,要變得狂妄自大、我行我素、自我陶醉、自我膨脹、自我吹噓,而是說我們要尋找到快樂,就要學會尋回自我。

生命裏要有一種硬度,不要輕易歎息,也不要露出我們心頭的點點傷痕。當我們受到挫折遭到冷遇麵臨坎坷失去快樂的時候,我們不能卑躬屈膝垂頭喪氣,雙目無神喪失自我,而應該坦坦蕩蕩地來到人群中間。

我們要用挺拔的身軀,用嘴角眉梢上平靜的微笑來證明:我們不會退縮、不會逃避、不會沉淪、不會萎靡!夢想不再遙遠,快樂不再遙遠,輝煌不再遙遠!朋友,讓我們大膽地秀出真實的自我吧!那就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