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休息的時機
卡耐基金言
◇防止疲勞和憂慮的第一條規則是: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
防止疲勞的規則是: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這一點為什麼重要呢?因為疲勞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經過多年軍事訓練而很堅強的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10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陸軍強迫他們這樣做。你的心髒也正和美國陸軍一樣的聰明。你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每24小時所供應出來的能力,也足夠用鏟子把20噸的煤鏟上一個30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續50年、70年,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髒怎麼能夠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加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髒整天不停地在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70次的時候,一天24小時裏實際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休息了整整15個小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已經六七十歲了,卻能夠每天工作16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大英帝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再上床去睡一個小時。到了晚上,在8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兩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約翰·洛克菲勒也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他會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而在睡午覺的時候,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都不接。
在那本名叫《為什麼要疲倦》的好書裏,丹尼爾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5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棒球名將康尼·麥克告訴我,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他不睡一個午覺的話,到第五局就會覺得筋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5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一點也不感到疲勞。
我曾問過埃莉諾·羅斯福夫人,當她在白宮當第一夫人的12年裏,如何應付那麼緊湊的節目。她對我說,每次接見一大群人或者是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張椅子或是沙發上,閉起眼睛休息20分鍾。
我最近到麥迪遜廣場花園去拜訪吉恩·奧特裏,這位參加世界騎術大賽的騎術名將。我注意到他的休息室裏放了一張行軍床,“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裏躺一躺,”吉恩·奧特裏說,“在兩場表演之間睡一個小時。當我在好萊塢拍電影的時候,”他繼續說道,“我常常靠坐在一張很大的軟椅子裏,每天睡兩次午覺,每次10分鍾,這樣可以使我精力充沛。”
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當亨利·福特過80歲大壽之前不久,我去訪問過他。我實在猜不透他為什麼看起來那樣有精神,那樣健康。我問他秘訣是什麼?他說:“能坐下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絕不坐著。”
被稱為“現代教育之父”的霍勒斯·曼在他年事稍長之後也是這樣。當他擔任安提奧克大學校長的時候,常常躺在一張長沙發上和學生談話。
我曾建議好萊塢的一位電影導演試試這一類的方法,他後來告訴我說,這種辦法可以產生奇跡。我說的是傑克·切爾托克,他是好萊塢最有名的大導演之一。幾年前他來看我的時候,他是M-G-M公司短片部的經理,他說他常常感到勞累和筋疲力盡。他什麼辦法都試過,喝礦泉水、吃維他命和別的補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建議他每天去“度假”。怎麼做呢?就是當他在辦公室裏和手下開會的時候,躺下來放鬆自己。兩年之後,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出現了奇跡,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和我手下的人談短片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裏,非常緊張。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比我20年來都好過多了,每天能多工作兩個小時,卻很少感到疲勞。”
你是如何使用這種方法的呢?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員,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戈爾德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午覺;而如果你是一個會計員,你也不可能躺在長沙發上跟你的老板討論賬目的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裏,每天中午回去吃中飯的話,飯後你就可以睡10分鍾的午覺。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在二次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而覺得你還忙得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麼趕快趁早買人壽保險吧。最近葬禮的費用漲得相當高——而且這種事都來得非常的突然,而那位小女人也許想拿你的保險金,去嫁一個比你年輕的男人呢。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中午睡個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休息一個小時,這比喝一杯飯前酒要便宜得多了。而且算起總賬來,比喝一杯酒還要有效500倍。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鍾左右睡一個小時,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一個小時,加上夜裏所睡的6個小時——共是7小時——對你的好處比連續睡8個小時更多。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了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學性的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隻送12.5噸的生鐵,而應該每天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隻是必須要加以證明。
泰勒選了一位施密特先生,讓他按照馬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馬表來指揮施密特:“現在拿起一塊生鐵,走……現在坐下來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
結果怎樣呢?別的人每天隻能裝運12.5噸的生鐵,而施密特每天卻能裝運到47.5噸生鐵。而當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工作的那3年裏,施密特的工作能力從來沒有減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鍾,而休息34分鍾。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讓我再重複一遍:照美國陸軍的辦法去做——常常按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
像隻舊襪子一樣鬆弛
卡耐基金言
◇什麼才是解除精神疲勞的方法?放鬆!放鬆!再放鬆!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壞習慣可以改正,好習慣可以慢慢養成。
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隻勞心的工作,並不會讓人感到疲倦。這聽起來似乎令人不可思議,但在幾年前,科學家們就想找出一個問題的答案——人類大腦在不降低工作效率的情況下究竟能支持多久呢?
令人驚奇的是,科學家們發現:血液通過活動的腦部時,一點都沒有疲勞現象!如果你從正在勞動的工人血管中抽取血液樣本,你就會發現裏麵充滿了“疲勞毒素”,因而產生疲倦現象。但是,假如你從愛因斯坦身上取出一滴剛經過腦部的血液加以觀察,就會發現裏麵根本沒有任何“疲勞毒素”。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知道,大腦可以“工作了8~12個小時後,情況仍然一樣好”。大腦是全然不會累的……那麼,人為什麼會經常感到勞累,是什麼讓你覺得勞累呢?
精神病理學家宣稱,大多數疲勞現象源於精神或情緒的狀態。英國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其《權力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大部分疲勞的原因源於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產生的疲勞是很少的。”
美國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布利爾更加肯定地宣稱:“健康情況良好而常坐著工作的人,他們的疲勞百分之百是由於心理的因素,或是我們所謂的情緒因素。”
這些久坐的工作者的情緒因素是什麼?喜悅?滿足?當然不是!而是厭煩、不滿,覺得自己無用、匆忙、焦慮、憂煩等。這些情緒因素會消耗掉這些長期坐著工作的人的精力,使他們容易患感冒、精力衰退,每天帶著頭痛回家。不錯,是我們的情緒在體內製造出緊張而使我們覺得疲倦。
大多數保險公司在他們的宣傳單上指出:“辛勤工作很少會導致疲勞,尤其是那種經過休息或睡眠之以都不能解除的疲勞——憂慮、緊張、心亂才是導致疲勞的三大因素,而我們卻常常以為是身體或精神的操勞引起的——記住,緊繃的肌肉本身就在工作。所以,放鬆自己吧!節省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現在,請你暫時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當你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否正對著書本皺眉?你有沒有覺得兩眼間的肌肉緊縮起來?你是否很輕鬆地坐在椅子上?還是緊繃雙肩?你臉上的肌肉緊不緊張?除非你的全身像個舊布娃娃一樣鬆散,否則你現在就是正在製造精神緊張和肌肉緊張。
為什麼你在從事腦力工作時,會製造出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丹尼爾·喬塞林說道:“我發現症結在哪裏了——幾乎是全世界的人都相信,工作認不認真,在於你是否有一種努力、辛勞的感覺,否則就不算做得好。”於是,當我們聚精會神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緊繃肩膀,我們要肌肉做出努力的動作,其實那與大腦的工作一點也沒有關係。
一個令人吃驚的可悲事實是,無數不會浪費金錢的人,卻在魯莽地浪費自己的精力。那麼,什麼才是解除精神疲勞的方法?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的時候讓自己放鬆!
學會放鬆是一件容易的事嗎?你可能要花一輩子時間改掉目前的習慣。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你的一生可能因此而發生很大的改變。威廉·詹姆斯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美式的生活讓人過度緊張,快動作、高節奏、強烈極端的表達方式……這或多或少是些壞習慣。”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壞習慣可以改正,好習慣可以慢慢培養。
那麼,你怎麼放鬆自己呢?是從大腦開始,還是從神經開始?都不是,你應該從肌肉開始放鬆。為了說得具體一點,我們假定由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文字讀完,然後向後靠,閉上眼睛靜靜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不皺眉頭,不皺眉頭,放鬆,放鬆……”你不停地慢慢地重複約1分鍾……
著名小說家薇姬·鮑姆說,小時候,她摔跤傷了膝部和腕部,有個老人把她扶起,這老人當過馬戲班的小醜,一麵幫她撣掉身上的灰土,一麵說:“你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怎樣放鬆自己,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舊襪子一樣鬆弛。過來,我教你怎麼做。”
老人教薇姬和其他小孩子怎麼跌倒,怎麼前翻滾、後翻滾。他不停地叮嚀:“把自己想象成一隻鬆垮垮的舊襪子,你就一定會鬆弛下來!”
下麵有4個建議,它們可以幫助你學習如何放鬆自己:
1.隨時保持輕鬆,讓身體像隻舊襪子一樣鬆弛。我在辦公桌上就放著一隻褐色的襪子,好隨時提醒自己。如果找不到襪子,貓也可以。你見過睡在陽光底下的貓嗎?它全身軟綿綿的,就像泡濕的報紙。懂得一點瑜伽術的人也說過,要想精通“鬆弛術”,就要學學懶貓。我從未見過疲倦的貓,或精神崩潰,因無法入眠、憂慮、胃潰瘍而大受折磨的貓。
2.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導致肩痛和精神疲勞。
3.每天自省四五次,並且自問:“我做事有沒有講求效率?有沒有讓肌肉做不必要的操勞?”這樣會使你養成一種自我放鬆的習慣。
4.每天晚上再做一次總的反省。想想看:“我感覺有多累?如果我覺得累,那不是因為勞心的緣故,而我工作的方法不對?”丹尼爾·喬塞林說過:“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績效,而用不累的程度去衡量。”他說:“一到晚上覺得特別累或容易發脾氣,我就知道當天工作的質量不佳。”如果全世界的商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因過度緊張所引起的高血壓死亡率就會在一夜之間下降,我們的精神病院和療養院也不會人滿為患了。
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下麵是一些可以在你家裏做的運動。
1.隻要你覺得疲倦了,就平躺在地板上,盡量把你的身體伸直,如果你想要轉身的話就轉身,每天做兩次。
2.閉起你的兩隻眼睛,像約翰遜教授所建議的那樣說:“太陽在頭上照著,天空藍得發亮,大自然非常的沉靜,控製著整個世界——而我,大自然的孩子,也能和整個宇宙調和一致。”
3.如果你不能躺下來,因為你正在爐子上煮菜,沒有這個時間,那麼隻要你能坐在一張椅子上,得到的效果也完全相同。在一張很硬的直背椅子裏,像一個古埃及的坐像那樣,然後把你的兩隻手掌向下平放在大腿上。
4.現在,慢慢地把你的10個腳趾頭蜷曲起來——然後讓它們放鬆;收緊你的腿部肌肉——然後讓它們放鬆;慢慢地朝上,運動各部分的肌肉,最後一直到你的頸部。然後讓你的頭向四周轉動著,好像你的頭是一個足球。要不斷地對你的肌肉說:“放鬆……放鬆……”
5.用很慢很穩定的深呼吸來平定你的神經,要從丹田吸氣,印度的瑜伽術做得不錯,規律的呼吸是安撫神經的最好方法。
6.想想你臉上的皺紋,盡量使它們抹平,鬆開你皺緊的眉頭,不要閉緊嘴巴。如此每天做兩次,也許你就不必再到美容院去按摩了,也許這些皺紋就會從此消失了。
壓力源於何處
卡耐基金言
◇事實上,我們傾向於誇大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卻很少停下來思考壓力從哪裏來,和它對我們的生活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期望自己這麼多,有這麼多地方要去,這麼多事情要做,它們便成為壓力的來源。
壓力其實是一個過度使用的字眼。我們通常為必須承受最大壓力的角色而競爭,並且因人們知道我們正處在壓力之下而高興。事實上,我們傾向於誇大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卻很少停下來思考壓力從那裏來,和它對我們的生活所代表的意義。
壓力的起源和時代有關,我們的祖先不會像我們現在有交通車況所引發的憤怒!研究資料顯示,當工作環境有很大改善時,我們的工作時數增加,並且必須處理更多工作上和家庭生活中的壓力。現代社會期望我們思考得更快、工作得更努力,並在每件我們著手進行的事情上表現卓越。在文明的時代,我們帶給自己一個現代的狀況,稱之為壓力。
麵對危險時,我們馬上會有生理上的應變,荷爾蒙和腎上腺素增加,輸送更多的血液到大腦並提高感官的知覺。在每天壓力的慣性之下,我們的身體會有類似的反應,但是警覺狀態(通常是使用在打架或飛行時)會拉長,在缺少自我檢視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導致身體和心理上的功能失常。
以醫療的看法,壓力導因於身體三種體液的不平衡。每一種體液如果過量的話,就會引發身體某些症狀。因此,如果我們受苦於“破壞性的壓力”,我們的肌肉就會緊繃;“不開心的壓力”會帶來沒有耐性和易怒;“冷漠的壓力”會引起沮喪和疲憊。似乎很少人讚同這種觀點,然而這體液的觀念對身體平衡的重要卻是很有趣的。一旦我們失去平衡(例如,我們對家庭生活的企圖心失去了平衡),壓力就來了。
壓力其實不是一種客觀事實,而是一個主觀感受。相同的事在不同的人眼中,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樣的事在同一個人身上,也可以隨著環境、時間轉變,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例如你第一次參加麵試時,你會緊張得氣也喘不過來,但當你第十次、第二十次時,你就仿佛如履平地,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安然度過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不是事情本身令你煩躁不安,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令你不快樂。以上麵的例子來說,當你第一次去麵試時,你的心會忐忑不安,你會對整個程序沒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你會懼怕失敗,擔心被人羞辱,也可能缺乏自信,看輕自己。這些恐懼不安的感受,往往令你情緒緊張,壓力重重。
壓力的另一個來源是工作,據一份心理答卷調查顯示,白領階層認為工作是首個導致精神緊張的原因。報告指出辦公室的壓力主要源於工作過量,被訪者表示問題在於太忙碌或太少職員分擔工作。
事實上,不少人是工作狂,整天不停工作,一秒也不肯停下來。問題是人不是一部永不歇息的機器,長期接受重重的心理壓力的結果就是身心健康受損,並出現各種症狀,包括心跳、出汗、緊張、脾氣急躁、頭痛、腸胃出現問題、肌肉疼痛等等。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會自動自覺地休息一下,舒緩身心的壓力。但是患上工作狂的人反而會因此而自誇,覺得這些是都市人必然的經曆,相信這些就是成功人士的代價,於是,他們不單不會停下來休息一下,相反地,他們會更拚命地去追求成功、去發奮上進。
但是,工作狂同時會抱怨工作太多、太忙,沒有人可以協助分擔,為什麼呢?我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太自信自負,覺得別人無論怎樣勤奮,也是能力不行,所以不能放心地把權力或工作下放給下屬。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他們有強烈的控製欲,覺得若一切都在自己的控製下,他們才感到安全,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有任何未知之數、任何預算之外或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也可以令他們不安,因此他們要先天下之知而知,要掌握所有資料和洞悉下屬、對手的一切,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要下屬執行他們的指示,要下屬詳盡報告,而不願意把工作過於放心地交付下屬。
於是有一個惡性循環產生了,就是下屬們隻求無過不求有功,不假思索地執行指示,依循慣例去進行工作,絕口不提建議,不會帶點創意去上班。日子一長,這群下屬就變成一個個生產機器,沒有建議,不能發揮潛質,成為真正的庸碌之輩。
壓力的症狀變化多端,人人皆不同,一般而言,壓力的表現常是某種形式的痛,我們可以思考痛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可能是有些事需要改變。通常,當我們有壓力時,一個平常的小問題似乎都會令人感覺難以克服,最微不足道的工作都可能使我們畏縮。有人可能感覺到持續的疲倦,有人可能會有幻想的痛,另外有人可能會突然地表現憤怒。我們不必是醫生就能診斷出壓力,也不需要特別的技巧去治療壓力。隻要我們可以發現真正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治療我們自己——隻要我們不再視壓力為每天生活自然的一部分,或將壓力當成獲取同情,或獎勵的手段。
和壓力抗爭的第一步是:接受它的存在是我們的生活形態或生活態度的結果——它並不是我們原有的失敗或弱點的一種表示。逐漸地,我們會期望自己在每一方麵都是好的,不隻是在工作和家庭方麵,在家庭園藝上,在假期規劃上,甚至在放鬆方麵也要做得很好。我們期望自己這麼多,有這麼多地方要去,有這麼多事情要做,它們便成為壓力的來源。
我們通常聽到人們說在壓力下工作可以表現得更好。如果我們看看腎上腺素分泌曲線,可能會發現其中某些事實。通常,當壓力逐漸增加時腎上腺素曲線會上升,表現可能會比較好。然而,一旦腎上腺素分泌值到某一程度時,壓力不可避免地就會轉變成逐漸增加的緊張,分泌曲線就會開始往下陡降,直到最後到達崩潰點。如果我們在自我的極限範圍內督促自己,我們可能會成功;如果我們逼迫自己到達極限,顯然將麵臨壓力。
這時候,應該快快放一個大假,讓身心舒展一下,並應該及早到醫院治療身體的毛病。這個階段你自己的身體發出了警告信號,所以萬萬不能疏忽。因為,如果你不理會這些信號,你的身體便會越來越差,精神萎靡,繼續會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散漫、神不守舍等現象,工作表現開始變差,生活感到緊張慌忙。若你仍然不願意休息的話,精神健康便會大受損傷。這時,休息和學習減壓的方法是不能缺少的了。
最後,我們必須接受,雖然生活是有壓力的,但是這並不是它原有的特質。如果我們學著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找到一些控製壓力的方法,沒有任何事可以讓壓力上身:我們可以讓這種現代惡魔滾一邊去。
高質量的睡眠
卡耐基金言
◇睡眠是否充足,不但是指形式上的睡眠時間夠不夠,更重要的是指睡眠質量的高低。
◇隻有高質量的睡眠,才可以使你很快恢複消耗的體力,讓你第二天神采奕奕、煥然一新。
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給第二天的活動“充電”,而且是確保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基礎。千萬不要為了延長工作時間而減少睡眠時間,這樣是不明智的做法,會得不償失,因為這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
睡眠是否充足,不但是指形式上的睡眠時間夠不夠,更重要的是指睡眠質量的高低。為了提高睡眠的質量,一定不要失眠。隻有高質量的睡眠,才可以使你很快恢複消耗的體力,讓你第二天神采奕奕,煥然一新。
如果你能聽從下麵的建議,相信你會獲得滿意的睡眠:
第一,睡覺之前不要生氣。
不同的情緒變化,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睡前生氣發怒,會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緒萬千,以至於難以入睡。
第二,飽餐之後不要馬上睡覺。
睡前吃得過飽,胃腸要進行消化,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大腦有興奮點,人便不會安然入睡。
第三,睡覺前不要飲茶或咖啡。
茶葉和咖啡中含有咖啡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人的中樞神經,容易引起人的精神興奮。如果睡覺前喝茶或咖啡,特別是很濃的茶或咖啡,那麼人的中樞神經就會更加興奮,使人不易入睡。
第四,睡覺前不要劇烈運動。
睡覺前的劇烈活動,會使大腦控製肌肉活動的神經細胞呈現極其強烈的興奮,這種興奮在短時間裏不可能安靜下來,人就很難盡快入睡。因此,睡覺前應盡量保持身體平靜,但也不妨做些輕微活動,如散步等。
第五,不要使用太高的枕頭。
枕頭過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大腦的血液過多而造成大腦次日發脹、眼皮浮腫;而枕頭過高,則會影響呼吸道暢通,易打呼嚕,而且長期高枕入睡,也會導致頸部不適或造成駝背。
從生理角度上說,枕頭以8~12厘米高為宜。
第六,不要枕著手入睡。
睡覺時把兩手枕在頭下,除了影響血液循環、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還容易使腹腔內的壓力升高,長此以往還會引發“返流性食道炎”。
第七,不要用被子蒙麵入睡。
以被蒙麵入睡,容易引起呼吸困難,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是對健康不利的。
第八,睡覺時不要用口呼吸。
閉口夜臥是保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張口呼吸,不但容易吸進灰塵,而且極易使氣管、肺和肋部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因此,最好用鼻子呼吸,這樣不但鼻毛能阻擋部分灰塵,而且鼻腔能對吸入的冷空氣進行加溫,有益健康。
第九,不要對著風睡覺。
在睡眠狀態中,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會降低,容易受涼生病。因此,睡覺的地方應避開風口,使床距離窗口、門口有一定距離為佳。
對抑鬱負責
卡耐基金言
◇在某種程度上,你對你的抑鬱是有責任的。你可以采取許多辦法來控製它,甚至還能控製它的某些起因。
◇用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反而能幫助你解脫抑鬱,不至於被它控製。
在《人性奧秘》一書中,有一篇標題為“無名病”的文章,作者格萊姆論到現今世界愈來愈多婦女所麵臨的苦境,她們對生活厭煩不滿,她們壓根兒就沒有快樂,更談不上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一位24歲的母親如此自述:
“我身體健康,孩子們都活潑可愛,家庭舒適,經濟上也算寬裕。我的丈夫是一個電子工程師,前途無量,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不滿足,我常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的丈夫認為我可能需要度假休息一陣子,但我需要的並不是休息,因為我根本就不能獨自坐下來看書。孩子們午睡時,我就會在房間裏走來走去,等著去叫醒他們。有時早晨醒來,我會覺得一點盼望也沒有。”
一個名叫布魯諾的醫生在《讀者文摘》上寫道:
“現今世界的文明和優越的物質生活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現今一代的人卻愈來愈厭倦生活。我們尋求娛樂卻常常覺得索然無味,甚至在劇院上演一幕精彩的戲劇時,也常常出現幕還沒拉上就走了好幾批觀眾的現象。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一出又一出的電視劇、電影,但腦子裏卻不知道看了些什麼。我們看報章雜誌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大多數人在說‘我累了’的時候,實際上是指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厭倦了,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索然無味。”
布魯諾所講的“無名病”就是厭煩病。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都會患這種病。無論你有什麼,抑或你沒有什麼,都不能保證你不會患上厭煩病。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聰明的還是愚拙的,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同樣會患上此病。
厭煩病不僅是婦女特有的病症,男人也同樣會有。有一個商人去醫院看病,卻說不清自己有什麼不妥。於是醫生給他做了徹底的檢查,結果找不到這個商人有任何毛病,於是這人再往醫生處作進一步查詢。經過一段輕鬆的談話後,醫生就對他說:“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的,你的體格檢驗完全正常,我不用在你的病曆卡上寫任何東西。”
商人聽了並不顯得高興,他說:“醫生,我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沒有一刻不覺得疲倦的。”這時,醫生才意識到他的病人患的是“厭煩病”,而不是一般的身體不適。於是醫生就開始指出這個商人所擁有的一切:興隆的生意、舒適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和其他能用金錢買到的許多東西。但這個商人聽了以後卻說:“讓別人把這些東西都拿去吧,我對這些簡直厭透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患這種病的人大多不是生活一帆風順的人嗎?難道他們不是處於別人不能奢望的“順境”之中嗎?
這還是和我們的心理習慣有關。這個世界上,可以說除了聖人之外,沒有人能隨時感到快樂。一位哲人曾說道:“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直感到可憐。”對於日常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那些眾多瑣事與環境,我們可以由思考使我們感到快樂,這就是:大部分時間想著光明的目標與未來。而對小煩惱、小挫折,我們也很可能習慣性地反應出暴躁、不滿、懊悔與不安,這樣的反應我們已經“練習”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種習慣。這種不快樂反應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於我們把它解釋為“對自尊的打擊”等這類原因。司機沒有必要衝著我們按喇叭;我們講話時某位人士沒注意聽甚至插嘴打斷我們;認為某人願意幫助我們而事實卻不然;甚至個人對於事情的解釋,結果也會傷了我們的自尊;我們要搭的公共汽車竟然遲開;我們計劃要郊遊,結果下起雨來;我們急著趕搭飛機,結果交通阻塞……這樣我們的反應是生氣、懊悔、自憐,或換句話說——悶悶不樂。
抑鬱就好像透過一層黑色玻璃看一切事物。無論是考慮你自己,還是考慮世界或未來,任何事物看來都處於同樣的陰鬱而暗淡的光線之下。“沒有一件事做對了”;“我徹底完蛋了”;“我無能為力,因此也不值一試”;“朋友們給我來電話僅僅是出於一種責任感”。當你工作中出了一點毛病,或思想開了小差,你就認為“我已經失去了幹好工作的能力”,好像你的能力已經一去不回了。回想過去,你的記憶中充滿著一連串的失敗、痛苦和虧損,而那些你曾經認為是成就或成功的事情,以及你的愛情和友誼,現在看來都一文不值了。你的回憶已經染上了抑鬱的色彩。一旦戴上這副黑色的濾光鏡,你就再也不能在其他的光線下觀察任何事物。消極的思想與抑鬱相伴:情緒低落導致消極的思想和回憶,反之,消極的思想和回憶又導致情緒低落,如此反複下去,形成一個持久而日益嚴重的惡性循環。
在某種程度上,你對你的抑鬱是有責任的。你可以采取許多辦法來控製它,甚至還能控製它的某些起因。你肯定能改變它,如果你真的想要克服這種習慣,你就必須改變自己對待抑鬱的態度。然而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感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所波動,有所搖擺,看來這部分是由於我們大腦中的生物化學精密結構之差異所致,而這種生物化學結構是不能隨意控製的。因此,把你的抑鬱症看成是超出你控製能力的事,就像你患感冒一樣,不要看得過於嚴重,有時候也許對你是有幫助的。用這種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反而能幫助你擺脫抑鬱,不至於被它控製。
精神百倍的秘密
卡耐基金言
◇如果馴馬師不以嚴格的標準來訓練馬,它就會懶懶散散,顯現不出駿馬的神采。人整天無精打采,隻圖舒服,就會和這樣的馬一樣,變得懈怠,不想做任何事。
◇不要一有身體難受的感覺和懶惰的思想,就對自己同情不已。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這樣。
當有人問一個著名的歌劇演唱家,她是否因感到身心不舒服而不能登台演出時,她回答道:“不,我們歌唱家付不起生病的開銷。我們必須能隨時上台。稍有小病就屈服,不再工作,我們還沒有富裕到那種程度。”
演員和歌唱家一樣,因為職業的需要,必須把私人的情感放在一邊,絕對忠實於觀眾,即便是狀態不佳時也是如此。他們並不是生病時真的無法承擔藥費,而是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讓個人的情緒和小病與自己的工作相衝突。如果他們稍有不適就展現在觀眾麵前,怎麼能擁有名聲和藝術成就呢?
能夠有力控製住自己情感的演員和歌唱家,結果怎樣呢?盡管受職業所限,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身心健康不斷地受到磨損,但他們仍然精神百倍、容光煥發。是不是他們采取什麼特別的措施,以保持年輕和健康活力呢?他們唯一的措施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麵對工作。即使到了老年,相比同齡人來說,這些人看起來仍年輕很多。
如果馴馬師不以嚴格的標準來訓練馬,它就會懶懶散散,顯現不出駿馬的神采。人整天無精打采,隻圖舒服,就會和這樣的馬一樣,變得懈怠,不想做任何事。假如人的思想也是這般沒有活力,隻會使身體也跟著陷入怠惰之中,甚至變得麻木不仁。
商界人士整天忙著工作,沒有喘息的機會和時間去自顧自憐,還會神經兮兮,覺得自己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嗎?假如他想著:“今年夏天我會得病,我得趕緊做最壞的打算,應該在辦公室裏放置一個躺椅,以便隨時休息,還要買一些藥備著,以防出現緊急情況。”這是不是顯得有點荒唐?一個明白事理、講究實際的商界精英甚至覺得這樣的想法都是恥辱的。他深深地明白,如果那麼做的話,整個公司就會變得一塌糊塗,混亂不堪。憑經驗,他知道,並不是自己一覺得不舒服就要停止工作。
如果長官發現他的士兵在兵營附近遊蕩、閑逛,或斜靠在樹上,悠然自得,隻是因為不喜歡軍事訓練,那麼,他是否等到士兵們對軍訓感興趣了,再來訓練他們呢?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軍風、軍紀會變成什麼樣子?不管士兵們喜歡還是討厭訓練,他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排好隊列,認真操練。如果他真的病了,就要去醫院治療。除非是大病,否則,不可隨便就逃避訓練。
世界就像一座大軍營,我們都是最高統帥指揮下的士兵。每天,如果不是真正無法動彈,就必須按時出操。
如果你讓不良情緒和臆想控製了自己,就等於為健康殺手打開了大門,它們也會扼殺掉你的成功和快樂。不要一有身體難受的感覺和懶惰的思想,就對自己同情不已,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這樣。此時,隻要你一鬆勁,就會使自己成為不良情緒的奴隸,任他擺布而一事無成。
有些人經常覺得自己好像有病,結果反而引病上身,如果自己的腳偶爾弄濕了,他們就會認為要得傷寒或感冒。如果不巧被風吹了一會兒,就確信痛苦而可怕的病症會隨之而來。如果感到身體寒冷,嗓子疼痛,並咳了幾聲,就會大動幹戈,四處求醫問藥。這些情況在家庭生活中難道沒有嗎?他們頭腦裏的“頑症”減弱了對於疾病的抵抗力,使身體易受小毛病的影響。如果認為自己病了,也就真會生病。
沒你,地球照樣轉
卡耐基金言
◇你認為你是社會的中堅?到墓地仔細瞧瞧那些墓碑,他們生前也與你一樣,認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肩上,如今他們已長眠在黃土中,然而整個地球的活動還是永恒不斷地進行著。
許多人——尤其是現代人,總是滿懷焦慮與怨忿,以至於浪費了寶貴的精力,更使得日常生活變得緊張異常,同時自覺度日如年。
其實,如果想使人生具有意義,就應該停止焦慮與怨忿,保持穩定和平的心境,然而如何才能達到這種靜如止水的生活態度呢?
首先你必須降低走路的速度。近年來由於科學發展,交通工具日益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愈來愈高,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過著超速的日子。許多人因此而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整個心靈也被日益繁重的工作及生活撕碎!就一般白領階級來說,整日坐在辦公室內,活動量並不大,但是心靈卻每分每秒都在高速地運轉著,有些人甚至拖著疲憊的身體過著高速運轉的生活。在此種情況下,一旦發生彈性疲乏,勢必造成精神上的崩潰。
為了避免造成這種不良結果,現代人亟須適量地調低生活速度。我們要知道,人體並非機器,如果日夜忙碌,不讓身心有休閑的片刻,不僅心智極易產生不平衡的狀態,感情也容易失調,甚至一蹶不振。所以事情無論大小,從個人私事到國家和社會大事,如果在處理的過程中行動過於焦慮,便足以影響身心的平衡。
有一個醫師,對他的病人提出了一個奇妙的忠告。這位病人是個很能幹而且魄力十足的實業家,他對醫師的忠告采取不信任態度,並且抗議說:他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除了他本人之外,也沒有別人能做。
“每天晚上,我都要把公事包帶回家,裏麵塞滿了工作,所以,我非加班處理不可。”這位病人以高亢緊張的語調說。
“你為什麼要帶工作回家呢?晚上好好休息一下不是很好嗎?”醫師平靜地問。
“不行,我非完成那些工作不可!”病人毫不放鬆地說。
“你不能交給別人去做嗎?你沒有助手可以幫助你完成那些工作嗎?”醫師又問。
“一個也沒有!隻有我能處理那些問題!不管怎麼說,都非我親自去做不可,因為,隻有我一個人,能夠圓滿解決那些困難,並且,那都是需要速戰速決的,決不可拖延。所以,一切責任都在我的肩上,我怎能休息呢?”
“我替你寫一張處方,你願意照我的處方去做嗎?”聆聽完病人的敘述後,醫師問了這一句話。
醫師替他開的處方是:每天抽出兩個小時來散步;其次是,每一個星期,抽出半天的時間來,單獨一個人到墓園裏走走。
病人大吃一驚,立刻提出反問:“為什麼要我到墓園裏去過半天時光呢?”
“我有我的目的。”醫師回答,“我希望你在那個地方到處走走,看一看長眠在地下的人,以及豎立在地麵上的墓碑。你將會發現,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也許都以為全世界的責任,正壓在自己的肩上,可是,我希望你仔細地想一想,他們現在都在地下長眠了,世界依然規律地活動著。我希望你能明白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並且認真地思考一下:將來你總要長眠於地下的,那時,這一個地球仍然還像今天一樣的,照著一定的軌跡運轉,世界不致因此消失,你的工作依舊是有很多人來接續下去。我希望你站在墓碑前,反複念出下麵這一句話:‘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這位自以為擔負天下重任的病人,聽到這句話終於茅塞頓開,領悟了自己真正的價值。他降低了生活的步調,也學會了把部分權限交給別人,他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重要性,所以,他不再緊張、憂慮,他終於獲得心靈的平和了。如果讀者容許我再添加一句的話,我要說:他好像是減少了許多工作分量,可是,他的成就卻比從前更大!他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更高了!
現在,他已經很高興地承認:自從認清自己的價值後,他的事業更加蒸蒸日上,而且,他的精神也比以前快樂多了,緊張的生活已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