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跟憂慮說“再見”

《神曲》reference_book_ids":[7281582856885767203,7229539957566606340,7032222668996742151,7025500151074540557,7267108881745054760,717758042426312607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

卡耐基金言

◇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隻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

◇不知道如何抗拒憂慮的人就會壽命減少。

◇再沒有什麼比憂慮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進而摧毀她的容貌。

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一個鄰居來按我的門鈴,要我和家人去種牛痘,預防天花。他是整個紐約市幾千名誌願者中去按門鈴的人之一。很多嚇壞了的人都排了好幾個小時的隊以接種牛痘。在所有的醫院、消防隊、派出所和大工廠裏都設有接種站。大約有2000名醫生和護士夜以繼日地替大家種痘。怎麼會這麼熱鬧呢?因為紐約市有8個人得了天花——其中2人死了——800萬紐約市民中死了2人。

我在紐約市已經住了37年,可是還沒有一個人來按我的門鈴,並警告我預防精神上的憂鬱症——這種病症,在過去37年裏所造成的損害,至少比天花要大1000倍。

從來沒有人來按門鈴警告我:目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中,每10個人就有1個會精神崩潰,而大部分都是因為憂慮和感情衝突而引起的。所以我現在寫作本章,就等於來按你的門鈴,向你發出警告。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精神失常是由恐懼和憂慮造成的。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現實環境沒有任何聯係,縮到他自己的夢幻世界,借此解決他所有的憂慮。

如果你想看看憂慮對人會有什麼影響,你不必到圖書館或醫院去求證。隻要從你現在坐著的家裏望望窗外,就能夠看到在不遠的一棟房子裏,有一個人因為憂慮而精神崩潰;另外一棟房子裏,有一個人因為憂慮而得了糖尿病——股票一下跌,他的血和尿裏的糖分就升高。

憂慮催人老,對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憂慮像損花折枝的風雨,它會很快地摧毀一個女人的如花容顏。憂慮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我們的臉上產生皺紋,會使我們總是愁眉苦臉,會使我們頭發灰白,甚至會使頭發脫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發生斑點、粉刺甚至潰爛。

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六神無主而自殺。這裏再重複卡瑞爾博士的話:不知怎樣抗拒憂慮的人,往往會短命而死。

幾年前,我在度假的時候,跟戈伯爾博士一起坐車經過德州和新墨西哥州。戈伯爾博士是聖塔菲鐵路的醫務負責人,他的正式頭銜是海灣-科羅拉多和聖塔菲聯合醫院的主治醫師。當我們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時,他說:

“在醫生接觸的病人中,有70%的人隻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他們的病都像你有一顆蛀牙一樣實在,有時候還嚴重100倍。”我說的這種病就像神經性的消化不良,某些胃潰瘍、心髒病、失眠症、一些頭痛症和麻痹症,等等。

這些病都是真病,我這些話也不是亂說的,因為我自己就得過12年的胃潰瘍。

恐懼使你憂慮,憂慮使你緊張,並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胃裏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產生胃潰瘍。

約瑟夫·蒙塔格博士曾寫過一本《神經性胃病》的書,他也說過同樣的話:“胃潰瘍的產生,不是因為你吃了什麼而導致的,而是因為你憂愁些什麼。”

梅奧診所的阿爾凡萊茲博士說:“胃潰瘍通常根據你情緒緊張的高低而發作或消失。”

他的這種說法在對梅奧診所的15000名胃病患者進行研究後得到了證實。每5個人中,有4個並不是因為生理原因而得胃病。恐懼、憂慮、憎恨、極端自私,以及無法適應現實生活,才是他們得胃病和胃潰瘍的原因……胃潰瘍可以讓你喪命。

我最近和梅奧診所的哈羅德·哈貝恩博士通過幾次信。他在全美工業界醫師協會的年會上讀過一篇論文,說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齡在44.3歲的工商界負責人。他報道說:大約有1/3多的人因為生活過度緊張而引起下列3種病症之一——心髒病、消化係統潰瘍和高血壓。想想看,在我們工商界的負責人中,有1/3的人都患有心髒病、潰瘍和高血壓,而他們都還不到45歲,成功的代價是多麼高啊!而他們甚至都不是在爭取成功,一個身患胃潰瘍和心髒病的人能算是成功之人嗎?就算他能贏得全世界,卻損失了自己的健康,對他個人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即使他擁有全世界,每次也隻能睡在一張床上,每天也隻能吃三頓飯。就是一個挖水溝的人,也能做到這一點,而且還可能比一個很有權力的公司負責入睡得更安穩,吃得更香。我情願做一個在阿拉巴馬州租田耕種的農夫,在膝蓋上放一把五弦琴,也不願意在自己不到45歲的時候,就為了管理一個鐵路公司,或者是一家香煙公司而毀了自己的健康。

說到香煙,一位世界最知名的香煙製造商,最近在加拿大森林裏想輕鬆一下的時候,因為心髒病發作而死了。他擁有幾百萬元的財產,卻在61歲時就離世了。他也許是犧牲了好幾年的生命換取了所謂的“生意上的成功”。

在我看來,這個有幾百萬財產的香煙大王,其成功還不及我爸爸的一半。我爸爸是密蘇裏州的農夫,一文不名,卻活到了89歲。著名的梅奧兄弟宣布,我們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著患有神經病的人。可是,在強力的顯微鏡下,以最現代的方法來檢查他們的神經時,卻發現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們“神經上的毛病”都不是因為神經本身有什麼異常的地方,而是因為情緒上有悲觀、煩躁、焦急、憂慮、恐懼、挫敗、頹喪等等的情形。柏拉圖說過:“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一體的,不能分開處置。”

醫藥科學界花了2300年的時間才認清這個真理。我們剛剛才開始發展一種新的醫學,稱之為“心理生理醫學”,用來同時治療精神和肉體。現在正是做這件事的最好時機,因為醫學已經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比方說天花、霍亂、黃熱病,以及其他種種曾把數以百萬計的人埋進墳墓的傳染病症。可是,醫學界一直還不能治療精神和身體上那些不是由細菌所引起、而是由於情緒上的憂慮、恐懼、憎恨、煩躁,以及絕望所引起的病症。這種情緒性疾病所引起的災難正日漸增加,日漸廣泛,而速度又快得驚人。

醫生們估計說:現在活著的美國人中,每20人就有1人在某一段時期得過精神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征召的美國年輕人,每6人中就有1人因為精神失常而不能服役。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極可能是由恐懼和憂慮造成的。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環境隔斷了所有的關係,縮到自己的夢想世界,以此解決他所憂慮的問題。

在我寫這一章的時候,我的書桌上就有一本書,是愛德華·波多爾斯基博士所寫的《停止憂慮,換來健康》。書中就談到了幾個問題:

1.憂慮對心髒的影響。

2.憂慮造成高血壓。

3.風濕症可能因憂慮而起。

4.為了保護你的胃,請少憂慮些。

5.憂慮如何使你感冒。

6.憂慮和甲狀腺。

7.憂慮與糖尿病患者。

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蒙泰格被選為老家的市長時,他對市民們說:“我願意用我的雙手處理你們的事情,可是不想把它們帶到我的肝裏和肺裏。”

但我那個鄰居卻把股票市場帶到他的血液裏,差點送了他的老命。

如果我想記住憂慮對人有什麼影響,我不必去看我領導的房子,隻要看看我現在坐著的這個房間,想想以前這棟房子的主人——他因為憂慮過度而進了墳墓。憂慮會使你患風濕症或關節炎而坐進輪椅,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素·塞西爾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療關節炎權威,他列舉了4種最容易得關節炎的情況:

1.婚姻破裂。

2.財務上的不幸和難關。

3.寂寞和憂慮。

4.長期的憤怒。

當然,以上4種情緒狀況,並不是關節炎形成的唯一原因。而產生關節炎最“常見的原因”是塞西爾博士所列舉的這4點。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個朋友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遭到很大的損失。結果煤氣公司切斷了他的煤氣,銀行沒收了他抵押貸款的房子,他太太突然染上關節炎——雖然經過治療和注意飲食營養,關節炎卻一直等到他們的財務情況改善之後才真正痊愈。

憂慮甚至會使你蛀牙。威廉·麥克戈尼格博士在全美牙醫協會的一次演講中說:“由於焦慮、恐懼等產生的不快情緒,可能影響到一個人身體的鈣質平衡,而使牙齒容易長蛀蟲。”麥克戈尼格博士提到,他的一個病人起先有一口很好的牙齒,後來他太太得了急病,他便開始擔心起來。就在她住院的3個星期裏,他突然有了9顆蛀牙——都是由於焦慮引起的。

你是否看過一個甲狀腺反應過度的人?我看過。我可以告訴你,他們會顫抖、會戰栗,看起來就像嚇得半死的樣子——而事實也差不多是這種情形。甲狀腺原來應該能使身體規律化,一旦反常之後,心跳就會加快,使整個身體亢奮得像一個打開了所有風門的火爐,如果不動手術或加以治療的話,就很可能死掉,甚至“把他自己燒幹”。

不久以前,我和一個得這種病的朋友到費城去。我們去見伊莎瑞爾士內·布拉姆博士——一位主治這種病達38年之久的著名專家。在他候診室的牆上掛了一塊大木板,上麵寫著他給病人的忠告。我把它抄在一個信封的背麵:

輕鬆和享受

最使你輕鬆愉快的是,

健全的信仰、睡眠、音樂和歡笑。

——對前途要有信心

——要能睡得安穩

——喜歡好的音樂

——從滑稽的一麵來看待生活,

健康和快樂就都是你的。

他問我朋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情緒是否已經使你影響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平和?”他警告我的朋友說,如果他繼續憂慮下去,就可能會染上其他並發症、心髒病、胃潰瘍,或是糖尿病。“所有的這些病症,”這位名醫說,“都互為親戚關係,甚至是很近的親戚。”一點都不錯,它們都是近親——由憂慮所產生的病症。

心髒病是美國的第一號凶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三十幾萬美國人死在戰場上,可是在同一段時間裏,心髒病卻殺死了200萬平民——其中有100萬人的心髒病是由於憂慮和過度緊張的生活引起的。不錯,就因為心髒病,亞曆西斯·戈銳爾博士才會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中國人和美國南方的黑人卻很少患這種因憂慮而引起的心髒病,因為他們處事沉著。死於心髒病的醫生比農夫多20倍。因為醫生過的是緊張的生活,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

“上帝可能原諒我們所犯的罪,”威廉·詹姆斯說,“可是我們的神經係統卻不會。”

這是一件令人吃驚而難以相信的事實: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比死於種種常見的傳染病的人還要多。

為什麼呢?答案通常都是“因為憂慮”。

古時候,殘忍的將軍要折磨他們的俘虜時,常常把俘虜的手腳綁起來,放在一個不停地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麵……水滴著……滴著……夜以繼日,最後,這些不停滴落在頭上的水,變得好像是用槌子敲擊的聲音,使那些人精神失常。這種折磨人的方法,以前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德國集中營都曾經使用過。

憂慮就像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心神喪失而自殺。

當我還是密蘇裏州一個鄉下孩子的時候,星期天聽牧師形容地獄的烈火,嚇得我半死。可是他從來沒有提到,我們此時此地由憂慮所帶來的生理痛苦的地獄烈火。比方說,如果你長期憂慮下去的話,你有一天就很可能會得到最痛苦的病症:狹心症。

這種病要是發作起來,會讓你痛得尖叫,跟你的尖叫比起來,但丁的《地獄篇》聽來都像是“娃娃遊玩具國”了。到時候,你就會跟你自己說:“噢,上帝啊!噢,上帝啊!要是我能好的話,我永遠也不會再為任何事情憂慮——永遠也不會了。”如果你認為我這話說得太誇張的話,不妨去問問你的家庭醫生。

你愛生命嗎?你想健康、長壽嗎?下麵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我再引用一次亞曆西斯·戈銳爾博士的話:“在紛繁複雜的現代城市中,隻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

已成定局,你所要做的就是接受

卡耐基金言

◇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

◇我們所有遲早要學到的東西,就是必須接受和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

◇快樂之道無他——我們的意誌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憂慮。

當我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有一天,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在密蘇裏州西北部的一間荒廢的老木屋的閣樓上玩。當我從閣樓爬下來的時候,先在窗欄上站了一會兒,然後往下跳。我左手的食指上帶著一個戒指。當我跳下去的時候,那個戒指鉤住了一根釘子,把我整根手指拉脫了下來。

我尖聲地叫著,嚇壞了,還以為自己死定了,可是在我的手好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為這個煩惱過。再煩惱又有什麼用呢?我接受了這個不可避免的事實。

現在,我幾乎根本就不會去想,我的左手隻有4個手指頭。

幾年之前,我碰到一個在紐約市中心一家辦公大樓裏開貨梯的人。我注意到他的左手齊腕砍斷了。我問他少了那隻手會不會覺得難過,他說:“噢,不會,我根本就不會想到它。隻有在要穿針的時候,才會想起這件事情來。”

令人驚訝的是,在不得不如此的情況下,我們差不多都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種情形,如使自己適應,或者整個忘了它。

我常常想起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15世紀的老教堂,它的廢墟上留有一行字:

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

在漫長的歲月中,你我一定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況,它們既是這樣,就不可能是他樣。我們也可以有所選擇。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加以接受,並且適應它,或者我們可以用憂慮來毀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最後可能會弄得精神崩潰。

下麵是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忠告:要樂於接受必然發生的情況,接受所發生的事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伊麗莎白·康奈利,卻經過很多困難才學到這一點。下麵是一封她最近寫給我的信:

在美國慶祝陸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我接到國防部送來的一封電報,我的侄兒——我最愛的一個人——在戰場上失蹤了。過了不久,又來了一封電報,說他已經死了。

我悲傷得無以複加。在那件事發生以前,我一直覺得生命對我多麼美好,我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努力帶大了這個侄兒。在我看來,他代表了年輕人美好的一切。我覺得我以前的努力,現在都有很好的收獲……然後卻收到了這些電報,我的整個世界都粉碎了,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我活下去。我開始忽視自己的工作,忽視朋友,我拋開了一切,既冷淡又怨恨。為什麼我最疼愛的侄兒會離我而去?為什麼一個這麼好的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他的生活——就死在戰場上?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悲痛欲絕,決定放棄工作,離開我的家鄉,把自己藏在眼淚和悔恨之中。

就在我清理桌子、準備辭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經忘了的信—— 一封從我這個已經死了的侄兒那裏寄來的信。是幾年前我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寫來給我的一封信。“當然我們都會想念她的,”那封信上說,“尤其是你。不過我知道你會撐過去的,以你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能讓你撐得過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你教我的美麗的真理:不論活在哪裏,不論我們分離得有多麼遠,我永遠都會記得你教我要微笑,要像一個男子漢承受所發生的一切。”

我把那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他似乎就在我的身邊,正在向我說話。他好像在對我說:“你為什麼不照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撐下去,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把你個人的悲傷藏在微笑底下,繼續過下去。”

於是,我重新回去開始工作。我不再對人冷淡無禮。我一再對我自己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不過我能夠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繼續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寫信給前方的士兵——給別人的兒子們。晚上,我參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興趣,結交新的朋友。我幾乎不敢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變化。我不再為已經永遠過去的那些事悲傷,我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快樂——就像我的侄兒要我做到的那樣。

伊麗莎白·康奈利學到了我們所有人遲早都要學到的東西——我們必須接受和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不是很容易學會的一課,就連那些在位的帝王也要常常提醒他們自己這樣做。已故喬治五世在他白金漢宮的房裏牆上掛著下麵的這句話:“教我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為過去的事後悔。”叔本華也曾說過:“能夠順從,就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很顯然,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隻有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必要時我們都能忍受災難和悲劇,甚至戰勝它們。我們也許會以為我們辦不到,但我們內在的力量卻堅強得驚人,隻要我們肯加以利用,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已故的布什·塔金頓總是說:“人生加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隻除了一樣,就是瞎眼。那是我永遠也沒有辦法忍受的。”然而,在他60多歲的時候,有一天他低頭看著地毯,色彩整個模糊,他無法看清楚地毯的花紋。他去找了一個眼科專家,發現了一個不幸的事實:他的視力在減退,有一隻眼睛幾乎全瞎了,另一隻離瞎也為期不遠了。他唯一所怕的事情終於發生在他的身上。塔金頓對這種“所有災難裏最可怕的事”有什麼反應呢?他是不是覺得“這下完了,我這一輩子到這裏就完了”呢?沒有,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還能覺得非常開心,甚至還能善用他的幽默感。以前,浮動的“黑斑”令他很難過,它們會在他眼前遊過,遮斷了他的視線,可是現在,當那些最大的黑斑從他眼前晃過的時候,他卻會說:“嘿,又是老黑斑爸爸來了,不知道今天這麼好的天空,它要到哪裏去。”

當塔金頓終於完全失明之後,他說:“我發現我能承受我視力的喪失,就像一個人能承受別的事情一樣。要是我5種感官全喪失了,我知道我還能夠繼續生存在我的思想裏,因為我們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看,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生活,不論我們是不是知道這一點。”

塔金頓為了恢複視力,在一年之內接受了12次手術,為他動手術的是當地的眼科醫生。他有沒有害怕呢?他知道這都是必要的,他知道他沒有辦法逃避,所以唯一能減輕他受苦的辦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絕在醫院裏用私人病房,而住進大病房裏,和其他的病人在一起。他試著去使大家開心,而在他必須接受好幾次手術時——而且他很清楚地知道在他眼睛裏動了些什麼手術——他隻盡力讓自己去想他是多麼的幸運。“多麼好啊,”他說,“多麼妙啊,現在科學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這種技巧,能夠為人的眼睛這麼纖細的東西動手術了。”

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術和不見天日的生活,恐怕都會變成神經病了。可是塔金頓說:“我可不願意把這次經曆拿去換一些不開心的事情。”這件事教會他如何接受,這件事使他了解到生命所能帶給他的沒有一樣是他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這件事也使他領悟富爾頓所說的:“瞎眼並不令人難過,難過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

有一次我拒絕接受我所碰到的一個不可避免的情況,我做了一件傻事,想去反抗它,結果使我失眠好幾夜,並且痛苦不堪。我讓自己想起所有不願意想的事情,經過了一年的自我虐待,我終於接受了我早就知道的不可能改變的事實。

我應該在好幾年前,就會吟誦沃爾特·惠特曼的詩句:

噢,要像樹木和動物一樣,

去麵對黑暗、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

我與牛打了12年的交道,但是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母牛因為草地缺水幹枯,天氣太冷,或是哪條公牛追上了別的母牛而大為惱火。動物都能很平靜地麵對夜晚、暴風雨和饑餓。所以它們從來不會精神崩潰或者是得胃潰瘍,它們也從來不會發瘋。

我是不是說,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應該低聲下氣呢?不是,那樣就成為宿命論者了。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隻要還有一點挽救的機會,我們就要奮鬥。可是當普通常識告訴我們,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轉機時——為了保持我們的理智,讓我們不要“左顧右盼,無事自憂”。

哥倫比亞大學已故的迪安·霍克斯告訴我,他曾經作過一首打油詩當做他的座右銘:

天下疾病多,數也數不了,

有的可以醫,有的治不好。

如果還有醫,就該把藥找,

要是沒法治,幹脆就忘了。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曾經訪問過好幾位在美國很有名的生意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大多數都能接受那些無可避免的事實,過著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果他們不這樣的話,就會被過大的壓力壓垮。下麵就是幾個很好的例子:

創設了遍及全國的彭尼連鎖店的彭尼告訴我:“哪怕我所有的錢都賠光了,我也不會憂慮,因為我看不出憂慮可以讓我得到什麼。我盡己所能地把工作做好,至於結果就要看老天爺了。”

亨利·福特也告訴我一句類似的話。

當我問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先生,他如何避免憂慮的時候,他回答說:“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況,隻要想得出辦法解決的,我就去做。要是幹不成的,我就幹脆把它忘了。我從來不為未來擔心,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多了,也沒有人能說出這些影響都從何而來,所以何必為它們擔心呢?”如果你說凱勒是個哲學家,他一定會覺得非常困窘,他隻是一個很好的生意人。可是他的想法,正和19世紀以前,羅馬的大哲學家依匹托塔士的理論差不多。“快樂之道無他,”依匹托塔士告訴羅馬人,“隻有一點,隻要是我們的意誌力所不及的事情就不要為之憂慮。”

莎拉·班哈特可以算是最懂得怎麼去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的女人了。50年來,她一直是四大洲劇院裏獨一無二的皇後——是全世界觀眾最喜愛的一位女演員。後來,她在71歲那年破產了——所有的錢都損失了,而她的醫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訴她必須把腿鋸斷:因為她在橫渡大西洋的時候碰到暴風雨,摔倒在甲板上,使她的腿傷得很重,她染上了靜脈炎,腿痙攣,那種劇烈的痛苦,使醫生覺得她的腿一定要鋸掉。這位醫生有點怕去把這個消息告訴那個脾氣很壞的莎拉。他簡直不敢相信,莎拉看了他一陣子,然後很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的話,那隻好這樣了。”這就是命運。

當她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哭,她朝他揮了下手,高高興興地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回來。”

在去手術室的路上,她一直背著她演過的一出戲裏的一幕。有人問她這麼做是不是為了提起她自己的精神,她說:“不是的,是要讓醫生和護士們高興,他們受的壓力可大得很呢。”手術完成,健康恢複之後,莎拉·班哈特還繼續環遊世界,使她的觀眾又為她瘋迷了7年。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之後,”愛爾西·邁克密克在《讀者文稿》的一篇文章裏說,“我們就能節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更豐富生活。”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在這兩個中間選擇一個。你可以在生活中那些無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彎下身子,或者你可以因抗拒它們而被摧折。

我在密蘇裏州的農場上就見過這樣的事情。我在農場上種了幾十棵樹,它們長得非常快,後來下了一陣冰雹,每根細小的樹枝上都堆滿了一層厚厚的冰。這些樹枝在重壓之下並沒有順從地彎下來,而是驕傲地反抗著,終於承受不了重壓而折斷。這些樹可不像北方的樹木那樣聰明,我曾經在加拿大看過長達好幾百裏的常青樹林,從來沒有看見一棵柏樹或是鬆樹被冰雪或冰雹壓垮,因為這些常青樹知道怎麼去順從重壓,知道怎樣彎垂枝條,怎麼適應不可避免的情況。

日本的柔道大師教導他們的學生“要像楊柳一樣柔順,不要像橡樹一樣挺拔”。

你知道汽車輪胎為什麼能在路上跑那麼久,能忍受那麼多的顛簸嗎?起初,製造輪胎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結果輪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條。然後他們又做出一種輪胎來,吸收路上所碰到的各種壓力,這樣的輪胎可以“接受一切”。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如果我們也能夠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我們就能夠活得更加長久,我們的人生之旅就會更加順暢!

如果我們不吸收這些曲折,而是去反抗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的話,我們會碰到什麼樣的事實呢?答案非常簡單,這樣就會產生一連串內在的矛盾,我們就會憂慮、緊張、急躁而神經質。

“對必然之事,且輕快地加以承受。”這幾句話是在耶穌基督出生前399年說的。但是在這個充滿憂慮的世界,今天的人比以往更需要這句話:“對必然之事,且輕快地加以承受。”

不停地忙碌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卡耐基金言

◇工作——讓你忙著,是精神疾病最好的治療劑。

◇憂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後。

◇要是我們為什麼事情擔心的話,讓我們記住,我們可以把工作當做很好的古老治療法!

我永遠也忘不了幾年前的一天夜裏,我班上的一個學生道格拉斯告訴我們,他家裏遭受了不幸,不止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他失去了自己5歲的女兒,一個他非常喜歡的女孩子。他和妻子都以為他們沒有辦法忍受這個打擊。可是,正如他說的:

“10個月之後,上帝又賜給我們另外一個小女兒——而她隻活了5天就死了。”

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對任何人來講都無法承受。“我實在承受不了,”這個做父親的告訴我們說,“我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也無法休息或放鬆。我的精神受到致命的打擊,信心盡失。”最後他去看醫生。一個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另外一個則建議他去旅行。他兩個方法都試過了,可是沒有一樣能夠對他有所幫助。他說:“我的身體好像被夾在一把大鉗子裏,而這把鉗子愈夾愈緊,愈夾愈緊。”那種悲哀給他的壓力——如果你曾經因悲哀而感覺麻木的話,你就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麼了。

“不過,感謝上帝,我還有一個孩子——一個4歲的兒子,他教我們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裏為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他問我:‘爸爸,你肯不肯為我造一條船?’我實在沒有興致去造條船。事實上,我根本沒有興致做任何事情。可是我的孩子是個很會纏人的小家夥,我不得不順從他的意思。

“造那條玩具船大概花了我3個鍾頭,等到船弄好之後,我發現用來造船的那3個小時,是我這麼多個月來第一次有機會放鬆我的心情的時間。這個大發現使我從昏睡中驚醒過來。它使我想了很多——這是我幾個月來的第一次思想。我發現,如果你忙著去做一些需要計劃和思想的事情的話,就很難再去憂慮了。對我來說,造那條船就把我的憂慮整個擊垮了,所以我決定讓自己不斷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視了屋子裏的每個房間,把所有該做的事情列成一張單子。有好些小東西需要修理,比方說書架、樓梯、窗簾、門鎖、漏水的龍頭,等等。叫人想不到的是,在兩個星期以內,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在過去的兩年裏,那些事情大部分已經完成。此外,我也使我的生活充滿了啟發性的活動:每個星期,我有兩天晚上到紐約市參加成人教育班,並參加了一些小鎮上的活動。我現在是校董事會的主席,參加很多會議,並協助紅十字會和其他的機構募捐。我現在簡直忙得沒有時間去憂慮。”

沒有時間憂慮,這正是丘吉爾在戰事緊張到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的時候所說的。當別人問他是不是為那麼重的責任而憂慮時,他說:“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去憂慮。”

查爾斯·柯特林在發明汽車的自動點火器時,也碰到這樣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總裁,負責世界聞名的通用汽車研究公司,最近才退休。可是,當年他卻窮到要用穀倉裏堆稻草的地方做實驗室。家裏的開銷,都須靠他太太教鋼琴所賺來的1500美金。

後來,他不得不用他的人壽保險抵押借了500美金。我問過他太太,在那段時期她是否很憂慮?“是的,”她回答說,“我擔心得睡不著,可是柯特林先生一點也不擔心。他整天埋首於工作中,沒有時間去憂慮了。”

偉大的科學家巴斯特曾經談到“在圖書館和實驗室中所找到的平靜”。平靜為什麼會在那兒找到呢?因為在圖書館和實驗室的人,通常都埋首於工作中,不會為他們自己擔憂。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潰的現象,因為他們沒時間來享受這種“奢侈”。

為什麼“讓自己忙著”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能夠把憂慮趕出去呢?有這麼一個定理——這是心理學上所發現的最基本的一條定理。這條定理就是:不論一個人多麼聰明,人類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時刻想一件以上的事情。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假定你現在靠坐在椅子上,閉起雙眼,試著在同一個時刻去想:自由女神,你明天早上打算做什麼事情。

你很快地發現你隻能輪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時想兩件事情,對不對?在你的情感上來說,也是這樣。我們不可能既激動、熱誠地想去做一些令人很興奮的事情,同時又因為憂慮而拖累下來。一種感覺會把另一種感覺趕出去,就是這麼簡單的發現,使得軍方的心理治療專家們,能夠在戰時創造出這一類的奇跡。

當有些人因為在戰場上的經曆受到打擊而退下來時,他們都被稱為“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軍方的醫生都以“讓他們忙著”為治療的方法。

除了睡覺的時間以外,每一分鍾都讓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擊的人充滿了活力,比方釣魚、打獵、打球、打高爾夫球、拍照片、種花,以及跳舞等,根本不讓他們有時間去回想那些可怕的經曆。

“職業性的治療”是近代心理醫生所用的名詞,也就是拿工作來當治病的藥。這並不是新的辦法,在耶穌誕生500年以前,古希臘的醫生就已經使用過了。

在富蘭克林那個時代,費城教友會教徒也用這種辦法。1774年有一個人去參觀教友會的療養院,看見那些精神病人正忙著紡紗織布,令他大為震驚。他覺得,那些可憐的不幸的人,在被壓榨勞力——後來教友會的人才向他解釋說,他們發現那些病人隻有在工作的時候病情才能夠真正地有所好轉,因為工作能安定神經。

隨便哪位心理治療醫生都能告訴我:工作——讓你忙著——是精神病最好的治療劑。名詩人亨利·朗費羅在他年輕的妻子去世之後,發現了這個道理。有一天,他太太點了一支蠟燭,來熔一些信封的火漆,結果衣服燒了起來。朗費羅聽見她的叫喊聲,就趕過去搶救,可是她還是因為燒傷而死去。有一段時間,朗費羅沒有辦法忘掉這次可怕的經曆,幾乎發瘋。幸好他3個幼小的孩子需要照料。雖然他很悲傷,但還是要父兼母職。他帶他們出去散步,講故事給他們聽,和他們一同玩遊戲,還把他們父子間的親情永存在《孩子們的時間》一詩裏。他還翻譯了但丁的《神曲》。這些工作加在一起,使他忙得完全忘記了自己,也重新得到思想的平靜。就像班尼生在最好的朋友亞瑟·哈蘭死的時候曾經說過的那樣:“我一定要讓我自己沉浸在工作裏,否則我就會在絕望中苦惱。”

對大部分人來說,在集中主要精力於工作或被工作忙得團團轉的時候,“沉浸在工作裏”大概不會有多大問題。可是在下班以後——就在我們能自由自在享受悠閑和快樂的時候——憂慮的魔鬼就會來攻擊我們。這時候我們常常會想,我們的生活裏有什麼樣的成就,我們有沒有上軌道,老板今天說的那句話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或者我們的頭是不是禿了。

我們不忙的時候,腦筋常常會變成真空。每一個學物理的學生都知道“自然中沒有真空的狀態”。打破一個白熾燈的電燈泡空氣就會進去,充滿了理論上說來是真空的那一塊空間。你腦筋空出來,也會有東西進去補充,是什麼呢?通常都是你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憂慮、恐懼、憎恨、嫉妒和羨慕等情緒,都是由我們的思想所控製的,這種種情緒都非常猛烈,會把我們思想中所有的平靜的、快樂的思想和情緒都趕出去。

詹姆斯·穆歇爾是哥倫比亞師範學院的教育學教授。他在這方麵說得很清楚:“憂慮最能傷害到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後。那時候,你的想象力會混亂起來,使你想起各種荒誕不經的可能,把每一個小錯誤都加以誇大。在這種時候,”他繼續說道,“你的思想就像一部沒有載貨的車子,亂衝亂撞,撞毀一切,甚至自己也變成碎片。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要讓你自己忙著,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不見得隻有一個大學教授才能懂得這個道理,才能付諸實行。戰時,我碰到一個住在芝加哥的家庭主婦,她告訴我她如何發現“消除憂慮的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忙著,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當時我正在從紐約回密蘇裏農莊的路上,在餐車上碰到這位太太和她的先生。

這對夫婦告訴我,他們的兒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加入陸軍。那個女人當時因擔憂她的獨子,而幾乎使她的健康受損。他在什麼地方?他是不是安全呢?這時正在打仗?他會不會受傷、死亡?

我問她,後來她是怎麼克服她的憂慮的。她回答說:“我讓自己忙著。”她告訴我,最初她把女傭辭退了,希望能靠自己做家務來讓自己忙著,可是這沒有多少用處。“問題是,”她說,“我做起家事來幾乎是機械化的,完全不用思想,所以當我鋪床和洗碟子的時候,還是一直擔憂著。我發現,我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才能使我在一天的每一個小時,身心兩方麵都能感到忙碌,於是我到一家大百貨公司裏去當售貨員。”

“這下好了,”她說,“我馬上就發現自己好像掉進了一個大漩渦裏,顧客擠在我的四周,問我關於價錢、尺碼、顏色等問題。沒有一秒鍾能讓我想到除了手邊工作以外的事情。到了晚上,我也隻能想,怎樣才可以讓我酸痛的雙腳舒服一點。吃完晚飯以後,我倒在床上,馬上就睡著了,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體力再去憂慮。”

她所發現的這一點,正如約翰·考伯爾·波斯在他那本《忘記不快的藝術》裏所說的:“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一種內在的安靜,一種因歡樂而反應遲鈍的感覺,都能使人類在專心工作時精神鎮靜。”

而能做到這一點是多麼有福氣的事。世界最有名的女冒險家奧莎·強生最近告訴我,她怎樣從憂傷中解脫出來。也許你讀過她的自傳《與冒險結緣》。如果真有哪個女人能和冒險結緣的話,也就隻有她了。馬丁·強生在她16歲那一年,把她從堪薩斯州查那提鎮的街上一把抱起,到婆羅州的原始森林裏才把她放下。他娶了她。25年來,這對來自堪薩斯州的夫婦踏遍了全世界,拍攝逐漸絕跡的野生動物的影片。9年前他們回到美國,到處做演講,放映他們那些有名的電影。在丹佛城搭飛機飛往西岸時,他們乘坐的飛機撞了山,馬丁·強生當場死亡,醫生們都說奧莎永遠不能再下床了。可是他們對奧莎·強生並不了解,3個月以後,她就坐著一架輪椅,在一大群人的麵前發表演說。在那段時間裏,她發表過100多次演講,都是坐著輪椅去的。當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時,她回答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讓我沒有時間去悲傷和憂慮。”

奧莎·強生發現了上一世紀的但尼生在詩句裏所說的同一個真理:“我必須讓自己沉浸在工作當中,否則我就會掙紮在絕望中。”海軍上將拜德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在覆蓋著冰雪的南極小茅屋裏單獨居住了5個月,在那冰天雪地裏,藏有大自然最古老的奧秘——在冰雪覆蓋下,是一片無人知曉的、比美國和歐洲加起來還要大的大陸。在拜德上將獨自度過的5個月裏,方圓100英裏內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存在。天氣奇冷,當風吹過他耳邊的時候,他能聽見他的呼吸被凍住,凍得像水晶一般。

在他那本名叫《孤寂》的書裏,拜德上將敘述了在既難過又可怕的黑暗裏所經過的那5個月的生活。他一定得不停地忙碌才能不至於發瘋。

“在夜晚,”他說,“當我把燈吹熄以前,我養成了分配第二天工作的習慣。就是說,為我自己安排下一步該怎麼做。比方說,一個鍾點去檢查逃生用的隧道,半個鍾點去挖橫坑,一個鍾點去弄清那些裝燃料的容器,一個鍾點在藏飛行物的隧道的牆上挖出放書的地方,再花兩個鍾點去修拖人的雪橇……”

“能把時間分開來,”他說,“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使我有一種可以主宰自我的感覺……”他又說,“要不是這樣做的話,那日子就過得沒有目的。而沒目的的話,這些日子就會像往常一樣,最後弄得分崩離析。”

要是我們為什麼事情擔心的話,讓我們記住,我們可以把工作當做很好的古老治療法!已故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李察·柯波特博士說:“我很高興看到工作可以治愈很多病人。他們所感染的,是由於過分遲疑、躊躇和恐懼等等所帶來的病症。工作所帶給我們的勇氣,就像愛默生永垂不朽的自信一樣。”

要是你和我不能一直忙著——如果我們閑坐在那裏發愁,我們會產生一大堆達爾文稱之為“胡思亂想”的東西,而這些“胡思亂想”就像傳說中的妖精,會掏空我們的思想,摧毀我們的行動力和意誌力。

蕭伯納把這些總結起來說:“讓人愁苦的原因就是,有空閑來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樂。”

所以不必去想它,摩拳擦掌地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加速循環,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

從改善最壞的情況開始

卡耐基金言

◇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就能在心理上讓你發揮出新的潛能。

◇憂慮最大的壞處就是摧毀我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憂慮產生,我們的思想就會到處亂轉,從而喪失作出決定的能力。

預見困難,並在它到來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才能在困難發生之時得到一份難得的平靜。

憂慮是成功的殺手。這套消除憂慮的萬靈公式,曾經使一個帶著棺材航海旅行的垂死病人胖了40公斤。

你是否想得到一個快而有效的消除憂慮的辦法——那種在你不必再多往下看之前,就能馬上應用的方法?那麼讓我告訴你威利·卡瑞爾所發明的這個辦法。卡瑞爾是一個很聰明的工程師,他開創了空氣調節器製造業,現在是紐約州瑞西的世界聞名的卡瑞爾公司的負責人。我所知道的解決憂慮困難的最好辦法,是我和卡瑞爾先生在紐約的工程師俱樂部吃中飯的時候親自從他那裏學到的。

“年輕的時候,”卡瑞爾先生說,“我在紐約州水牛城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我必須到密蘇裏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費好幾百萬美金建造的工廠,去安裝一架瓦斯清潔劑,目的是清除瓦斯裏的雜質,使瓦斯燃燒時不至於傷到引擎。這種清潔瓦斯的方法是新的方法,以前隻試過一次——而且當時的情況很不相同。我到密蘇裏州水晶城工作的時候,很多事先沒有想到的困難都發生了。經過一番調整之後,機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成績並不能好到我們所保證的程度。

“我對自己的失敗非常吃驚,覺得好像是有人在我頭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個肚子都開始扭痛起來。有好一陣子,我擔憂得簡直沒有辦法睡覺。

“最後,我的常識告訴我憂慮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於是我想出一個不需要憂慮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非常有效。我這個反憂慮的辦法已經使用30多年。這個辦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共有3個步驟:

“第一步,我先毫不害怕而誠懇地分析整個情況,然後找出萬一失敗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沒有人會把我關起來,或者把我槍斃,這一點很肯定。不錯,很可能我會丟掉差事,也可能我的老板會把整個機器拆掉,使投進的兩萬塊錢泡湯。

“第二步,找到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後,我就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接受它。我對自己說,這次的失敗,在我的紀錄上會是一個很大的汙點,可能我會因此而丟差事。但即使真是如此,我還是可以另外找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這更糟;至於我的那些老板——他們也知道我們現在是在試驗一種清除瓦斯新法,如果這種實驗要花他們兩萬美金,他們還付得起。他們可以把這個賬算在研究費用上,因為這隻是一種實驗。

“發現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並讓自己能夠接受之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了,我馬上輕鬆下來,感受到幾天以來所沒體驗過的一份平靜。

“第三步,從這以後,我就平靜地把我的時間和精力,拿來試著改善我在心理上已經接受的那種最壞情況。

“我努力找出一些辦法,讓我減少我們目前麵臨的兩萬元損失。我做了幾次實驗,最後發現,如果我們再多花5000塊錢,加裝一些設備,我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我們照這個辦法去做之後,公司不但沒有損失兩萬塊錢,反而賺了1.5萬元錢。

“如果當時我一直擔心下去的話,恐怕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會毀了我集中精神的能力。在我們憂慮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會到處亂轉,而喪失所有做決定的能力。然而,當我們強迫自己麵對最壞的情況,而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後,我們就能夠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們處在一個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地位。

“我剛才所說的這件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因為這種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著。結果呢,我的生活裏幾乎完全不再有煩惱了。”

如果你認為運用威利·卡瑞爾公式也有煩惱,那請聽下麵這則故事吧。

這則故事是艾爾·漢裏在1948年11月17日於波斯頓斯泰勒大飯店親口告訴我的:

“二十幾年前,我因為常常發愁,得了胃潰瘍。有一天晚上,我的胃出血了,被送到芝加哥西北大學的醫學院附屬醫院裏。我的體重從175磅下降到90磅。病情嚴重到醫生警告我連頭都不許抬。3個醫生中,有一個是非常有名的胃潰瘍專家。他們說我的病是“已經無藥可救了”。我隻能吃蘇打粉,每小時吃一大匙半流質的東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護士拿一條橡皮管插進我的胃裏,把裏麵的東西洗出來。

“這種情形熬了好幾個月……最後,我對自己說:‘你睡吧,漢裏,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一點時間。你一直想在你死以前環遊世界,所以如果你還想這樣做的話,隻有現在就去做了。’

“當我對那幾位醫生說,我要去環遊世界、我自己會一天洗兩次胃的時候,他們都大吃一驚。不可能的,他們從來都沒聽說過這種事。他們警告我說,如果我開始環遊世界,我就隻有葬在海裏了。‘不,我不會的。’我回答說,‘我已經答應過我的親友,我要葬在萊布雷斯卡州我們老家的墓園裏,所以我打算把我的棺材隨身帶著。’

“我去買了一具棺材,把它運上船,然後委托輪船公司安排好,萬一我去世的話,就把我的屍體放在冷凍艙裏,一直等我回到老家。就這樣,我開始踏上旅程。

“我從洛杉磯登上了‘亞當斯總統’號輪船向東航行的時候,就覺得好多了,漸漸地不再吃藥,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後,任何食物都能吃了——甚至包括許多奇怪的當地食品和調味品。這些都是別人說我吃了一定會送命的。幾個星期過去之後,我甚至可以抽長長的黑雪茄,喝幾杯老酒。多年來我從來沒有這樣享受過。我們在印度洋上碰到季風,在太平洋上碰到台風。這種事情就隻因為害怕,也會讓我躺進棺材裏的,可是我卻從這次冒險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我在船上和他們玩遊戲、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我中止了所有無聊的擔憂,覺得非常舒服。回到美國之後,我的體重增加了90磅,幾乎忘記了我曾患過胃潰瘍。我這一生中從沒有覺得這麼舒服。我回去做事,此後一天也沒再病過。”

艾爾·漢裏告訴我,他發現自己下意識地應用了威利·卡瑞爾的征服憂慮的辦法:

“首先,我問自己:‘所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答案是:死亡。

“第二,我讓自己準備好接受死亡,我不得不如此,因為別無其他的選擇,幾個醫生都說我沒有希望了。

“第三,我想辦法改善這種情況。辦法是:‘盡量享受我所剩下的這一點時間’……如果我上船之後還繼續憂慮下去,毫無疑問,我一定會躺在我自備的棺材裏,完成這次旅行了。可是我放鬆下來,忘了所有的憂慮。而這種心理平靜,使我產生了新的體力,救了我的性命。”

所以,如果你有擔憂的問題,就做到下麵3件事情:

問你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如果你必須接受的話,就準備接受它。

然後鎮定地想辦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莫把憂慮深藏心中

卡耐基金言

◇減輕憂慮最好的藥就是“跟你信任的人談論你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淨化作用”。

◇就某方麵來說,心理分析就是以語言的治療功能為基礎。從弗洛伊德的時代開始,心理分析家就知道,隻要一個病人能夠說話——單單隻要說出來,就能夠解除他心中的憂慮。

1930年,約瑟夫·普拉特博士——他曾是威廉·奧斯勒爵士的學生——注意到,很多到波士頓醫院來求診的病人,生理上根本沒有毛病,可是他們卻認為自己有那種病的症狀。有一個女人的兩隻手因為“關節炎”而完全無法使用,另外一個則因為“胃癌”的症狀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頭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他們真的能夠感覺到這些痛苦,可是經過最徹底的醫學檢查之後,卻發現這些女人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老醫生都會說,這完全是出於心理因素——“隻是病在她的腦子裏”。

可是普拉特博士卻了解,單單叫那些病人“回家去把這件事忘掉”不會有一點用處。他知道這些女人大多數都不希望生病,要是她們的痛苦那麼容易忘記,她們自己就這樣做了。那麼該怎麼治療呢?他開了一個班,雖然醫學界的很多人都對這件事深表懷疑,但卻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從開班以來,18年裏,成千上萬的病人都因為參加這個班而“痊愈”。有些病人到這個班上來上了好幾年的課——幾乎就像上教堂一樣地虔誠。我的助手曾和一位前後堅持了9年並且很少缺課的女人談過話。她說當她第一次到這個診所來的時候,她深信自己有腎髒病和心髒病。她既憂慮又緊張,有時候會突然看不見東西,擔心失明。可是現在她卻充滿了信心,心情十分愉快,而且健康情形非常良好。她看起來隻有40歲左右,可是懷裏卻抱著一個睡著的孫子。“我以前總為我家裏的問題煩惱得要死,”她說,“幾乎希望能夠一死了之。可是我在這裏學到了憂慮對人的害處,學到了怎樣停止憂慮。我現在可以說,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這個班的醫學顧問羅斯·希爾費丁醫生認為,減輕憂慮最好的藥就是“跟你信任的人談論你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淨化作用”。她說:“病人到這裏來的時候,可以盡量地談她們的問題,一直到她們把這些問題完全趕出她們的腦子。一個人悶著頭憂慮,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別人,就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我們都應該讓別人來分擔我們的難題,我們也得分擔別人的憂慮。我們必須感覺到世界上還有人願意聽我們的話,也能夠了解我們。”

我的助手親眼看到一個女人在說出她心裏的憂慮之後,感到一種非常難得的解脫。她有很多家事的煩惱,而在她剛剛開始談這些問題的時候,她就像一個壓緊的彈簧,然後一麵講,一麵漸漸地平靜下來。等到談完了之後,她居然能麵露微笑。這些困難是否已經得到了解決呢?沒有,事情不會這麼容易的。她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她能和別人談一談,得到了一點點忠告和同情。真正造成變化的,是具有強而有力的治療功能的語言。

就某方麵來說,心理分析就是以語言的治療功能為基礎。從弗洛伊德的時代開始,心理分析家就知道,隻要一個病人能夠說話——單單隻要說出來,就能夠解除他心中的憂慮。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說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看到我們麵臨的問題,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可是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吐露一番”或是“發發心中的悶氣”,就能立刻使人覺得暢快得多了。

所以,下一次我們再碰到什麼情感上的難題時,何不去找個人來談一談呢?當然我並不是說,隨便到哪裏抓一個人,就把我們心裏所有的苦水和牢騷說給他聽。我們要找一個能夠信任的人,跟他約好一個時間,也許找一位親戚,一位醫生,一位律師,一位教士,或是一個神父,然後對那個人說:“我希望得到你的忠告。我有個問題,我希望你能聽我談一談,你也許可以給我一點忠告。也許旁觀者清,你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見的角度。可是即使你不能做到這一點,隻要你坐在那裏聽我談談這件事情,也等於幫了我很大的忙了。”

如果你真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談一談的話,那我要告訴你所謂的“救生聯盟”——這個組織和波士頓那個醫學課程完全沒有關聯。這個“救生聯盟”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組織之一。它的組成是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自殺事件。可是多年之後,它的範圍擴大到給那些不快樂或是在情感和精神方麵需要安慰的人。

把心事說出來,這是波士頓醫院所安排的課程中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下麵是我們在那個課程裏所得到的一些概念。其實我們在家裏就可以做到這些事。

1.準備一本“供給靈感”的剪貼簿——你可以貼上自己喜歡的令人鼓舞的詩篇,或是名人格言。

往後,如果你感到精神頹喪,也許在本子裏就可以找到治療方法。在波士頓醫院的很多病人都把這種剪貼簿保存好多年,她們說這等於是替你在精神上“打了一針”。

2.不要為別人的缺點太操心——不錯,你的丈夫有很多的錯誤,但如果他是個聖人的話,恐怕他根本就不會娶你了,對不對?

在那個班上有一個女人,發現她自己變成一個專門對人苛刻、責備別人、愛挑剔,還常常拉著一張臉的妻子。當人家問她“要是你丈夫死了你怎麼辦?”的問題時,她才發現自己的短處。她當時著實吃了一驚,連忙坐下來,把她丈夫所有的優點列舉出來。她所寫的那張單子可真長呢。所以下一次要是你覺得你嫁錯了人,何不也試著這樣做呢?也許在看過他所有的優點之後,會發現他正是你希望遇到的那個人哩。

3.要對你的鄰居有興趣——對那些和你在同一條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種很友善也很健康的興趣。

有一個很孤獨的女人,覺得自己非常“孤立”。她一個朋友也沒有。有人要她試著把她下一個碰到的人作為主角編一個故事,於是她開始在公共汽車上為她所看到的人編造故事。她假想那個人的背景和生活情形,試著去想象他的生活怎樣。後來,她碰到別人就談天,而今天她非常的快樂,變成一個很討人喜歡的人,也治好了她的“痛苦”。

4.今晚上床之前,先安排好明天工作的程序——在班上,他們發現很多家庭主婦,因為做不完的家事而感到很疲勞。

她們好像永遠也做不完自己的工作,老是被時間趕來趕去。為了要治好這種匆忙的感覺和憂慮,他們建議各位家庭主婦,在頭一天就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好,結果呢?她們能完成許多的工作,卻不會感到那麼疲勞。同時還因有成績而感到非常驕傲,甚至還有時間休息和“打扮”。每一個女人每一天都應該抽出時間來打扮,讓自己看來漂亮一點。我認為,當一個女人知道她外觀很漂亮的時候,就不會“緊張”了。

5.避免緊張和疲勞的唯一途徑就是放鬆——再沒有比緊張和疲勞更容易使你蒼老的事了。

也不會再有別的事物對你的外表更有害了。我的助手在波士頓醫院思想控製課程裏坐了一個鍾點,聽負責人保羅·約翰遜教授談了很多能夠放鬆的方法。在10分鍾放鬆自己的練習結束之後,我那位和其他人一起做這些練習的助手幾乎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為什麼生理上的放鬆能夠有這麼大的好處呢?因為這家醫院——和其他醫生一樣——知道,如果你要消除憂慮,就必須放鬆。

與憂慮比耐力

卡耐基金言

◇拿起紙筆坐下來把你憂慮的細節通通寫下來。然後把這張紙放在你書桌抽屜的最下層。幾個星期後,你再去看它。你看的時候,如果還是覺得很煩,就再把它放回抽屜,再過兩個星期。

◇隻要有足夠的耐心,那些想幹擾我的煩惱,後來都會自動一一瓦解。

在我的培訓課上,有一個叫路易斯·蒙坦特的學員,他以前曾經憂傷得不想繼續活下去,後來,他說:“憂傷使我浪費了10年的大好光陰。這10年應該是生命中最豐富,生命力最強的時候——18歲到28歲。我現在體認到失去了這10年寶貴的光陰不能怪罪任何人,完全是我自己的錯。”

那時所有的事都會令他擔心:工作、健康、家庭及自卑感。他羞於見人,因為怕跟熟人打招呼,不惜繞道而行。真在街上遇到朋友,他也假裝沒有看見,因為他怕別人不屑理他。

他恐懼與陌生人會麵,怕得在兩周內連連失去3個工作機會,隻因為他沒有勇氣告訴這3位老板他有勝任的能力。

8年前某一天,他在一個下午克服了他的憂慮——後來也很少再煩惱過。事情是這樣的,他說:“那天下午我坐在一個人的辦公室裏,那個人所遭遇的問題比我麻煩得多,而他卻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開心的人。1929年他發了財,不久又一貧如洗。1933年,他又發了一筆財,可是又沒保住。1939年,他東山再起,卻同樣地沒法保住財產。他經曆了破產,並被債主、仇家追得無處容身。這些打擊足以令人崩潰,甚至於想不開自殺,但是他卻舉重若輕。”

蒙坦特說:“8年前我坐在他的辦公室裏,我真羨慕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我們談話的當兒,他丟過來一封他當天早上收到的信,並說:‘看看這封信。’

“那是一封憤怒的信,提出的都是一些令人難堪的問題,如果收到信的是我,那我一定如坐針氈了。我問:‘邁克,你打算怎麼回這封信?’

“邁克說:‘讓我來告訴你一個小秘密。下次你再有什麼煩心的事,拿起紙筆,坐下來把你憂慮的細節通通寫下來。然後把這張紙放在你書桌抽屜的最下層。幾個星期後,你再去看它。你看的時候,如果還是覺得很煩,就再把它放回抽屜;再過兩個星期,它在抽屜裏很安全,沒有什麼不妥。但同時,卻可能有很多事影響到你所憂慮的事。我發現,隻要有足夠的耐心,那些想幹擾我的煩惱,後來都會自動一一瓦解。’

“他的忠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采納邁克的做法也有好幾年了,結果是,我真的很少再為什麼事煩心過。”

時間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時間也能撫平你今天所擔心的事。

憂傷的事情很多,遭受的挫折也很多,但是挫折也許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讓你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人生活在世界上的短暫時光中,有一些特殊的時刻,諸如體驗洞察自己的內心,發現真理的刹那,及生命中的轉折點等。而這些特別的經曆多半源自於重大的失敗,而非發自成功之時。因為失敗令我們如此地驚惶沮喪,學得的經驗自然深銘於心。當你被迫接受真理降臨的偉大時刻,努力擷取這寶貴一課的精華,其餘就當做人生的插曲而將之遺忘吧!從挫折中學習,然後忘記沮喪,繼續前行。

不因小事垂頭喪氣

卡耐基金言

◇我們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麵對生活裏那些大的危機,卻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頭喪氣。

◇大多數時間裏,要想克服因為一些小事情引起的困擾,隻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你就會找到一個新的、使你開心一點的想法。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卻浪費了很多時間,去愁一些一年內就會被忘卻的小事。

下麵是一個也許會使你終生難忘、很富戲劇性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叫羅勒·摩爾:

“1945年3月,我學到了一生最重大的一課。我是在中南半島附近276英尺深的海底下學到的。當時我和另外87個人一起在‘貝雅’號潛水艇上。我們通過雷達發現,一小支日本艦隊正朝我們這邊開來。黎明時分我們升出水麵發動了攻擊。我由潛望鏡裏發現一艘日本的驅逐護航艦、一艘油輪和一艘布雷艦。我們朝那艘驅逐護航艦發射了3枚魚雷,但是都沒擊中。那艘驅逐艦並不知道它正受到攻擊,還繼續向前駛去,我們準備攻擊最後的一條船——那條布雷艦。突然,它調過頭來,直朝我們開來(一架日本飛機,看見我們在60英尺深的水下,把我們的位置用無線電通知了那艘日本的布雷艦)。我們潛到了150英尺深的地方,以避免被它偵測到,同時準備好應付深水炸彈。我們在所有的艙蓋上都多加了幾層栓子,同時為了使我們的沉降保持絕對的靜默,我們關掉了所有的電扇、整個冷卻係統和所有的發電機器。

“3分鍾以後,突然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彈在我們的四周爆炸開來,把我們直壓到海底——深達276英尺的地方。我們都嚇壞了,在不到1000英尺深的海水裏,受到攻擊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不到500英尺的話,差不多都難逃劫運。而我們卻在不到500英尺一半深的水裏受到了攻擊——要怎麼樣才算安全,說起來,水深等於隻到膝蓋部分。那艘日本的布雷艦不停地往下丟深水炸彈,攻擊了15個小時,如果深水炸彈距離潛水艇不到17英尺的話,爆炸的威力可以在潛艇上炸出一個洞來。有十幾二十個深水炸彈就在離我們50尺左右的地方爆炸,我們奉命‘固守’——就是要靜躺在我們的床上,保持鎮定。我嚇得幾乎無法呼吸:‘這回死定了。’電扇和冷卻係統都關閉以後,潛水艇的溫度幾乎有100多度,可是我卻因為恐懼而全身發冷,穿上了一件毛衣,又穿上一件帶皮領的夾克,可還是冷得發抖。我的牙齒不斷地打戰,全身冒著一陣陣的冷汗。攻擊持續了15個小時之久,終於停了下來。顯然那艘布雷艦把它所有的深水炸彈都用光了,就駛了開去。這15個小時的攻擊,感覺上就像過了1500萬年。我過去的生活都一一在我眼前浮現,我想起了以前做過的所有的壞事,所有我曾擔心過的一些小事情。我在加入海軍以前,是一個銀行的職員,曾經為工作時間太長、薪水太少、又沒有多少升遷機會而發愁。

“我曾經憂慮過,沒辦法買自己的房子,沒有錢買部新車子,沒有錢給我太太買好的衣服。我非常討厭我以前的老板,因為他老是找我的麻煩。我還記得,每晚回到家裏的時候,我總是又累又難過,經常和我的太太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我也為我額頭上的一個小疤——是一次車禍所留下的傷痕——發愁過。

“多年前,那些令人發愁的事看起來都是大事,可是在深水炸彈威脅要把我送上西天的時候,這些事情又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就在那時候,我告誡自己,如果我還有機會再看見太陽和星星的話,我永遠永遠不會再憂愁了。永遠不會!永遠不會!永遠也不會!在潛艇裏麵那可怕的15個小時裏,我在生活所學到的,比我在大學念了4年的書所學到的還要多得多。”

我們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麵對生活裏麵那些大的危機——可是,卻會被一些小事搞得垂頭喪氣。白布斯在他的“日記”裏談到他看見哈裏·維尼爵士在倫敦被砍頭的情景:在維尼爵士走上斷頭台的時候,他沒有要求別人饒他的性命,卻要求劊子手不要一刀砍中他脖子上那塊傷痛的地方。

這也是拜德上將在又冷又黑的極地之夜裏所發現的另外一點——他手下的人常常為一些小事情而難過,卻不在乎大事。“他們能夠毫不埋怨地麵對危險而艱苦的工作,在零下80度的寒冷中工作,可是,”拜德上將說,“我卻知道好幾個同室的人彼此不講話,因為懷疑對方把東西亂放,占了他們自己的地方。我還知道,隊上有一個講究所謂空腹進食、細嚼健康法的家夥,每口食物一定要嚼過28次才吞下去;而另外有一個人,一定要在大廳裏找一個看不見這家夥的位子坐著,才能吃得下飯。”

“在南極的營地裏,”拜德上將說,“像這一類的小事情,都可能把最訓練有素的人逼瘋。”而拜德上將,你還可以加上一句話:“小事”如果發生在夫妻生活裏,也會把人逼瘋,還會造成“世界上半數的傷心事”。

至少,這話也是權威人士說的。比方,芝加哥的約瑟夫·沙巴士法官在仲裁過4萬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後說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滿,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而紐約郡的地方檢察官法蘭克·霍根也說:“我們的刑事案件裏,有很多都起因於一些很小的事情:在酒吧裏逞英雄,為一些小事情爭爭吵吵,講話侮辱了人,措辭不當,行為粗魯——就是這些小事情,結果引起傷害和謀殺。很少有人真正天性殘忍,一些犯了大錯的人,都是因自尊心受到小小的損害。一些小小的屈辱使虛榮心不能滿足,結果造成世界上半數的傷心事。”

在多數的時間裏,要想克服被一些小事所引起的困擾,隻要把著眼點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讓你有一個新的,能夠使你開心一點的看法。我的朋友荷馬·克洛伊是個寫過好幾本書的作家。他為我們舉了一個怎麼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好例子。以前他伏案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熱水燈的響聲給吵得煩惱不堪。蒸汽會砰然作響,然後又是一陣噪音——而他會坐在書桌前氣得哇哇大叫。

“後來,”荷馬·克洛伊說,“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啪啪作響時,我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多麼像熱水燈的響聲,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卻討厭那個聲音呢?回到家以後,我和自己說:‘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是一種很好聽的聲音,熱水燈的聲音和它相差無幾,我該埋頭大睡,不要去理會這些噪音。’結果,我果然做到了。頭幾天我還會感覺熱水燈的聲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們全部忘了。

“很多其他的小憂慮都是一樣,我們不喜歡那些,結果搞得整個人很頹喪,都是因為我們誇張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狄士雷裏說過:“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隻顧小事。”

“這些話,”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雜誌裏說,“曾經幫我捱過許多很痛苦的經曆。我們常常讓自己因為一些應該不屑一顧和忘了的小事情給弄得心煩意亂……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隻有短短的幾十年,而我們浪費了無可追回的時間,去愁一些一年之內就會被所有的人忘了的小事。不要這樣,讓我們把我們的時間隻用在值得做的行動和感覺上,去想偉大的思想,去經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不該再顧及那些小事。”

如果你想改掉憂慮的習慣,請記住:不要因為小事而煩惱。

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卡耐基金言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沒有人能永遠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做事。但我知道,按部就班地做事,總比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好得多。

良好的工作習慣之一:清除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與你正要處理的問題有關的東西。

芝加哥與西北鐵路公司的總裁羅蘭德·威廉姆斯說:“一個桌上堆滿很多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開來,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稱之為家務料理,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走進位於華盛頓區的國會圖書館,你就可以看到天花板上懸掛著幾個字,這是著名詩人波普曾寫過的一句話: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秩序也應該是商界的第一條法則。但是否如此呢?一般生意人的桌上,都堆滿了可能幾個星期都不會看一眼的文件。一家新奧爾良的報紙發行人有一次告訴我,他的秘書幫他清理了一張桌子,結果發現了一部兩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光是看見桌上堆滿了還沒有回的信、報告和備忘錄等等,就足以讓人產生混亂、緊張和憂慮的情緒。更壞的事情是,經常讓你想到“有一百萬件事情待做,可自己就是沒有時間去做它們”,這樣不但會使你憂慮得感到緊張和疲倦,也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髒病和胃潰瘍。

賓州大學藥劑研究教授約翰·斯脫克博士在美國藥劑協會宣讀過一份報告《機能性神經衰弱所引發的器官疾病——病人的心理狀態需要什麼?》,這份報告共列舉了11種情形,其中第一項是:“強迫性履行義務的感覺,沒完沒了的一大堆待辦事項。”

但是,這種“沒有止境,做不完又必須做”的感覺,又怎麼可能憑借清理桌麵這種如此簡單的方法而加以避免呢?對“連續不斷的待辦事件”,真的必須處理完畢嗎?著名的精神病醫師威廉·薩德勒提起過這麼一件事,他有一個病人,就是用了這個簡單方法而免除了精神崩潰。

這位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第一次去見薩德勒的時候,整個人充滿了緊張、焦慮和鬱悶不樂。他工作繁忙,並且知道自己狀態不佳,但他又不能停下來,他需要幫助。

“這位病人向我陳述病情的時候,電話鈴響了,”薩德勒醫師說道,“電話是醫院打來的。我絲毫沒有拖延,馬上作出了決定。隻要能夠的話,我一向速戰速決,馬上解決問題。掛上電話不久,電話鈴又響了,又是件急事,頗費了我一番唇舌去解釋。接著,有位同事進來詢問我有關一位重病患者的種種事項。等我說明完畢,我向這位病人道歉,讓他久候。但是這位病人精神愉快,臉上流露出一種特殊的表情。”

“別道歉,醫師。”這位病人說道,“在這10分鍾裏,我似乎明白自己什麼地方不對了。我得回去改變一下我的工作習慣……但是,在我臨去之前,可不可以看看您的辦公桌?”薩德勒醫生拉開桌子的抽屜,除了一些文具外,沒有其他東西。

“告訴我,你要處理的事項都放在什麼地方?”病人問。

“都處理了。”薩德勒回答。

“那麼,有待回複的信件呢?”

“都回複了。”薩德勒告訴他,“不積壓信件是我的原則。我一收到信,便交代秘書處理。”

6個星期之後,這位公司主管邀請薩德勒到其辦公室參觀。令薩德勒吃驚的是,他也改變了——當然桌子也變了,他打開抽屜,裏麵沒有任何待辦文件。“6個星期以前,我有兩間辦公室,3張辦公桌,”這位主管說道,“到處堆滿了有待處理的東西。直到跟你談過之後,我一回來就清除了一貨車的報告和舊文件。現在,我隻留下一張辦公桌,文件一來便當即處理妥當,不會再有堆積如山的待辦事件讓我緊張憂煩。最奇怪的是,我已不藥自愈,再不覺得身體有什麼毛病啦!”

前聯邦最高法院院長查理·伊文凡說:“人不會因為過度勞累而死,卻會因放蕩和憂煩而去。”不錯,放蕩會消耗人的精力,而憂煩——因為這些人不曾把工作做完——確實為害最烈。

良好的工作習慣之二:做事分清輕重緩急。

遍布全美的都市服務公司創始人亨利·杜赫提說過,人有兩種能力是千金難求的無價之寶——一是思考能力,二是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妥當處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