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地運用金錢才能使人感到快樂
卡耐基金言
◇很少人能聰明地運用金錢,人們對金錢有許多自以為是的錯誤看法,其中有些甚至荒謬極了。
◇錢能夠對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們是否能聰明地運用手上的錢,而不是看我們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自己想從生活中獲取什麼,但大部分的人卻堅定地宣稱,有了很多錢就可以使他們得到想要的一切。他們不僅錯失了生活的本質,也曲解了金錢的本來意義。錢常被誤用、濫用,很少人能聰明地運用金錢,人們對金錢有許多自以為是的錯誤看法,其中有些甚至荒謬極了。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受物質主義的主宰和操縱,不斷地以追求財富、積累金錢作為奮鬥的目標,認為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就擁有了快樂。誠然,金錢對人們的生活的確有作用,但是並不像大多數人想的那麼重要。
人們對金錢最為普遍的一種錯誤認識是,錢可以使他們快樂。實際上,金錢聚積過多,不僅不會帶來快樂,反而成為仇恨、相爭等煩惱的根源。
皮德魯幸運地中了500萬美元的彩券,當他發橫財的時候其他人正在失業。在一般人的眼裏,皮德魯真是走了大運,有了這麼多錢,他一定快樂得不得了。然而事實是,皮德魯不僅沒有得到快樂,反而陷入了不幸。自從皮德魯中了彩券後,他就再也沒見過自己的女兒,而且好多親朋好友也都離他而去,原因是他沒有把這一大筆天降橫財分給他們。皮德魯說:“我現在要什麼東西就可以買什麼東西,但除此以外,我比其他任何人還要痛苦……我買不到感情和人心。有了這一大筆錢,我反而成了忌妒和仇恨的對象,人們不願和我接近,我也時刻在擔心有人接近我隻是為了錢,我累極了……有朋友就是有朋友,沒有就是沒有,愛是買不到的,愛一定要建立。”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通過努力工作、繼承遺產、運氣或是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大筆錢,然而,或者是因為不滿足,或者是因錢而導致朋友的紛爭、感情的背離,或是因為錢已夠多而失去了目標,總之,他們都沒有得到快樂。許多有錢人擁有一切物質上的享受,卻過著自暴自棄的生活。
不管人們處於何種地位,錢都是生存的必需品,錢也是增進休閑方式、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途徑。然而,不幸的是,人們都被貪婪蒙住了眼睛,把錢視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改善生活的手段。把金錢本身當成了目的,人們就會陷入失望和不滿,並且永遠無法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
對錢的另外一種誤解是,人們把錢看做生活的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就會製約我們去相信應該一心一意地積蓄物質財富,作為我們退休或遭到意外時的保障。如果你開始把錢看成完全的保障,你對錢就會有問題,就像不能買愛、朋友和家人,你也買不到真正的保障。
人所能擁有的真正的保障應該是內在的保障。這種內在的保障來源於天賦、創造力、才能、健康的體魄等內在因素,使你相信你能夠運用自身的條件,去應付或克服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所要麵對的一切問題和情況。你如果一旦擁有了這種內在的實際的保障,你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惶恐和害怕,也不會將時間和精力專注於給自己建立外在的財務上的保障。最好的財務保障就是內在的創造能力,這種保障任何人都奪不去,你永遠都能想辦法謀生。你的本質建立於你本身是什麼人,擁有怎樣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你所擁有的外在的物質。你即使失去了所擁有的,你也還是自己生活的中心,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過程。
將個人的安全感建立在金錢上,不外乎修建空中樓閣。那些努力於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沒有保障的人。情感上缺乏保障的人積累大量的金錢來抵禦人格上所受的打擊,填補空洞脆弱的內心,宣泄不愉快的感覺。追求保障的人本質上極為缺乏安全感,因此試圖通過外部的事物,比如金錢、配偶、房屋、車子和名聲,來求得心理上的安穩和平衡,他們一旦失去了自己所擁有的金錢財富,就失去了自己,因為他們的安全感、對自己的認同感,完全是以金錢為根本。
以物質和金錢追求為基礎保障有很多褊狹之處,就算你是超級富翁,也可能遇車禍身亡,有錢人的健康狀況和沒錢的人一樣會逐漸衰敗,戰爭爆發影響窮人,也影響富人。以錢為保障的人還時刻擔心金融崩潰時他們會失去所有的錢財。他們不僅沒得到什麼確實的保障,反而還增加了許多讓他們恐慌的事。
那麼,錢和快樂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承認錢是生存的一項重要因素,但這並不能告訴我們,要多少錢才能夠快樂。為這個社會主流所認同的那些成功人士,總是時時刻刻在宣揚,百萬富翁才是生活的勝利者,也就是說,我們其他人就是失敗者。很多事實證明,大部分財力平平的人比我們在報紙上讀到的百萬富翁更有資格當勝利者。
錢是生活中的權宜辦法,錢能夠對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們能多聰明地運用手上的錢,而不是看我們到底有多少錢。
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都認為錢代表權力、地位和安全,但其實錢在本質上沒有一點能使我們快樂。要看清錢的本質,請做如下練習:現在把你身上或放在附近的錢拿出來,摸一摸,感覺它的溫度。注意,它是冷冰冰的,晚上不能使你溫暖。你和你的錢說話,它不會有任何反應,它的麵目永遠是那麼僵硬,一成不變。不管你有多麼愛它,它也不會給你一點回報。
麥克·菲力普曾是一位銀行副總裁,他認為大多人把自己的身份牢牢地和錢結合在一起,在他的書《金錢七定律》中,他討論了幾種有趣的金錢觀:
1.如果你做了事情,錢自然會到你的手中。
2.金錢是個夢——像傳說中的花衣服、吹笛手一樣吸引人。
3.金錢是夢魘。
4.你永遠都不能把錢當做禮物送走。
5.有的世界裏沒有錢這個東西。
當然錢的確有很多用途,沒有人會否認錢在社會上和商場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人人都可以推翻錯誤的觀點——認為錢越多就會越快樂。每個人所要做的就是留心。
我通過對以下問題的觀察,提出了幾點重要的意見:如果錢使人快樂,那麼……
1.為什麼年薪7萬美元以上的人當中,對自己薪水不滿意的比率,比那些年薪7萬美元以下的人高?
2.阿爾伯伊斯基通過華爾街地線交易非法聚斂了1000萬美元,為什麼他累積到200萬美元或者是500萬美元的時候還不願停止這種非法行為,卻繼續累積,直到被捕?
3.為什麼我所認識的一家人(他們的財產總值列居北美家庭的前100名)告訴我,他們如果中了彩票贏了大獎會有多麼快樂?
4.為什麼紐約的一群中了彩票的人要組成一個自助團體來處理中獎後的各種痛苦和憂鬱的症狀,他們在贏得大筆獎金之前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種嚴重的痛苦和憂鬱?
5.為什麼這麼多高薪的棒球、足球、曲棍球球員有毒品和酒精的問題?
6.醫生是最有錢的行業之一,為什麼他們的離婚、自殺和酗酒比例高於其他行業?
7.為什麼窮人捐給慈善事業的錢比富人捐得多?
8.為什麼有這麼多有錢人犯法?
9.為什麼這麼多有錢人去看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
以上隻是一些警訊,提醒我們錢並不能保證快樂。
當我們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後,錢不會使我們快樂,也不會使我們不快樂。如果我們每年掙到25000美元就能夠快樂,並且能夠妥善地處理各種問題,當我們比現在更有錢時,還是會快樂,還是能妥善地處理問題。如果我們一年隻掙25000美元就使自己不快樂、神經過敏,而且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那麼即使年薪100萬美元也是如此,還是神經過敏、不快樂,也不能好好地處理問題。差別隻在於,我們是在豪華的住宅、豐富的物質享受裏神經過敏、不快樂。
不要總是為金錢發愁
卡耐基金言
◇人類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意外地盲目。
◇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一個挖水溝的人也能做到這一點,也許他們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人類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意外地盲目。
根據《婦女家庭月刊》所作的一項調查,我們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蓋洛普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說,從他所作的研究中顯示,大部分人都相信,隻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再有任何財政的困難。在很多例子中並不盡然。我曾向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請教。她曾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她曾以個人指導員身份,幫助那些被金錢煩惱拖累的人。她幫助過各種收入的人——從一年賺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員,至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對我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煩惱。”事實上,我經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後,並沒有什麼幫助,隻要徒然增加開支——增加頭痛。“使多數人感覺煩惱的,”她說,“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你對最後那句話表示不屑一聽,是嗎,在你再度表示輕蔑之前,請記住,史塔普裏頓並沒有說“所有的人”,她說“大多數人”。她並不是指你而言,她指的是你姊妹和表兄弟,他們的人數可多了。
有許多人可能會說:“我希望舉個例子來試試看:拿我的月薪,付我的賬款,維持我應有的開支。隻要他來試一試,我保險他會知道我的困難,不再說大話。”說得不錯,我也有過財政困難:我曾在密蘇裏的玉米田和穀倉做過每天10小時的勞力工作。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的那些苦工,並不是一小時一塊美金的工資,也不是5毛錢,也不是1毛錢,我那時所拿的是每小時5分錢,每天工作10小時。
我知道一連20年住在一間沒有浴室、沒有自來水的房子裏是什麼滋味。我知道睡在一間零下15℃的臥室中,是什麼滋味。我知道徒步數裏遠,以節省一毛錢,以及鞋底穿洞、褲腳打補丁的滋味。我也嚐過在餐廳裏點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褲子壓在床墊下的滋味——因為我沒錢將它們交給洗衣店。
然而,在那段時間裏,我仍設法從收入中省下幾個銅板,因為如果我不那麼做,心裏就不安。由於這段經驗,我們就必須和一些公司一樣:我們必須擬定一個花錢的計劃,然後根據那項計劃來花錢。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這樣做。例如我的好朋友黎翁西蒙金,他指出人們在處理金錢事務時,對數字表現得意外盲目。他告訴我,有位他所認識的會員,在公司工作時,對數字精明得很,但等到他處理個人財務時……就毫不猶豫地將它買下來——從不考慮房租、電費,以及所有各項“雜”費,遲早都要由這個薪水袋裏抽出來付掉。然而這個人卻又知道,如果他所服務的那家公司以這種貪圖目前享受的方式來經營,則公司勢必破產。
我認為,當牽涉到金錢時,你就等於是在為自己經營事業。而你如何處理你的金錢,實際上也確實是你“自家”的事,別人無法幫忙。
那麼,什麼是管理我們錢的原則呢?我們如何展開預算和計劃?
1.把事實記在紙上。亞諾·班尼特50年前到倫敦,立誌做一名小說家,當時他很窮,生活壓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他的錢怎麼花掉了?不是的。他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不停地保持這一類記錄,甚至在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也還保持這個習慣。約翰·洛克菲勒也保有這種總賬。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士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上床睡覺。
我們都一樣,必須去弄個本來,開始記錄,記錄一輩子?不,不需要。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要把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作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作3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我們一個正確的記錄,使我們知道錢花到哪兒去了,然後便可依此作一預算。
2.擬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預算。預算的意義,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我們物質安全和免於憂慮。“依據預算來生活的人,”史塔普裏頓夫人說,“比較快樂。”史塔普裏頓夫人告訴我,假設有兩個家庭比鄰而居,住同樣的房子,同樣的郊區,家裏孩子的人數一樣,收入也一樣——然而,他們的預算需要卻會截然不同。為什麼?因為人性是各不相同的,她說,預算必須按照各人需要來擬定。
但怎麼進行呢?如同我所說的,你必須把所有的開支列出一張表來,然後要求指導。你可以寫信到華盛頓的美國農業部,索取這一類的小冊子。在某些大城市——主要的銀行都有專家顧問,他們將樂於和你討論你的財務問題,並幫你擬定一項預算。
有一本名叫《家庭金錢管理》的書,由“家庭財務公司”發行。順便提一下,這家公司出版了一整套的小冊子,討論到許多預算上的基本問題,例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裝飾,和其他各項問題。
3.學習如何聰明地花錢。意思是說,學習如何使金錢得到最高價值。所有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采購人員,他們啥事也不做,隻要設法替公司買到最合理的東西。身為你個人產業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這樣做?
4.不要因你的收入而增加頭痛。史塔普裏頓夫人告訴我,她最怕的就是被請去為年薪5000美元的家庭擬定預算。我問她為什麼。“因為,”她說,“每年收入5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達到這一標準——然後,當他們的收入達到每年5000美元時,他們認為已經‘成功’了,他們開始大事擴張。在郊區買棟房子——‘隻不過和租房子花一樣多的錢而已。’買部車子,許多新家具,以及許多新衣服——等你發覺時,他們已進入赤字階段了。他們實際上不比以前更快樂——因為他們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我們都希望獲得更高的生活享受,這是很自然的。但從長遠方麵來看,到底哪一種方式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強迫自己在預算之內生活,或是讓催賬單塞滿你的信箱,以及債主猛敲你的大門?
5.投保醫藥、火災,以及緊急開銷的保險。對於各種意外、不幸,及可意料的緊急事件,都有小額的保險可供投保。但並不是建議你從澡盆裏滑倒至染上德國麻疹的每件事皆投上保險,但我們鄭重建議,你不妨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險,否則,萬一出事,不但花錢,也很令人煩惱。而這些保險的費用都很便宜。
6.教導子女養成對金錢負責的習慣。《你的生活》雜誌上有一篇文章,作者史蒂拉·威斯頓·吐特敘述她如何教導她的小女兒養成對金錢的責任感。她從銀行裏取得一本特別儲金簿,交給她9歲大的女兒。每當小女得到每周的零用錢時,就將零用錢“存進”那本儲金簿中,母親則自任銀行。然後在那個星期之中,每當她須使用1毛錢或1分錢時,就從賬簿中“提出”,把餘款結存詳細記錄下來。這位小女孩不僅從其中得到很多的樂趣,而且也學會了如何處理金錢的責任感。
7.家庭主婦可在家中賺一點外快。如果你在聰明地擬好開支預算之後,仍然發現無法彌補開支,那麼你可以選擇下述兩事之一:你可以咒罵、發愁、擔心、抱怨,或者你想賺一點額外的錢。怎麼做呢?想賺錢,隻需找人們最需要而目前供應不足的東西。
家住紐約傑克森山莊的娜莉·史皮爾夫人,在1932年,她自己一個人住在一間有3個房間的公寓裏,她的丈夫已去世,兩個兒子都已結婚。有一天,她到一家餐館的蘇打水櫃台買冰淇淋,發現櫃台也兼賣水果餅,但那些水果餅看起來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她問掌櫃的願不願向她買一些真正的家製水果餅。結果他訂了兩塊水果餅。“雖然我自己也是個好廚師,”史皮爾夫人對我講述她的故事說,“但以前我們住在佐治亞州時,一直請有女傭,我親手烘製餅幹的次數大概隻有十多次而已。在那位掌櫃的向我預訂兩塊水果餅之後,我向一位鄰居請教了製蘋果餅的方法。結果,那家餐廳的顧客對我最初的兩塊水果餅——一塊蘋果味、一塊檸檬味——讚不絕口。餐廳第二天就預訂了5塊,接著,其他餐館也陸續來向我訂貨。在兩年之內,我已經成為每年必須烘製5000塊餅的家庭主婦。我是單獨一人在我自己的小廚房內完成全部工作的,我一年收入已高達1萬美元,除了一些製餅的材料之外,我一毛錢也沒多花。”
對史皮爾夫人家製烤餅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她不得不搬出廚房租下一間店鋪,雇了兩個女孩子幫忙。水果餅、蛋糕、卷餅。在世界大戰期間,人們排隊一個多小時等著買她的家製食品。
史皮爾夫人認為她一生中從未如此快樂過,雖然她一天在店裏工作12~14小時,但她從不覺得厭倦,因為對她來說,那根本不算是工作。那是生活中的奇異經驗。
娥拉·史令達夫人也有相同的看法。她住在一個3萬人口的小鎮——伊利諾州梅梧市。她就在廚房裏以一毛錢價值的原料開創了事業。她的丈夫生病了,她必須賺點錢補貼家用。但怎麼辦呢?沒有經驗,沒有技術,沒有資金,隻不過是一名家庭主婦。她從一顆蛋中取出蛋清加上一些糖,在廚房裏做了一些餅幹;然後她捧了一盤餅幹站在學校附近,將餅幹售給正放學回家的學童,一塊餅幹一分錢。“明天多帶點錢來,”她說,“我每天都會帶著餅幹在這兒。”第一周,她不隻賺了4.15元,同時也為生活帶來情趣。她為自己及兒童們帶來了快樂,現在沒有時間去憂愁了。
這位來自伊利諾州梅梧市的沉靜的家庭主婦相當有野心,她決定向外擴展——找個代理人在嘈雜的芝加哥出售她的家製餅幹。她羞怯而害怕地和一位在街頭賣花生的意大利人接洽。他聳聳肩膀,說他的顧客要的是花生,不是餅幹,第一天就為她賺了2.15元。4年後,她在芝加哥開了第一家商店。店麵隻8尺寬。她晚上做餅幹,白天出售。這位以前相當羞怯的家庭主婦,從她廚房的爐子上開創餅幹工廠,現在已擁有19家店鋪——其中18家都設在芝加哥最熱鬧的魯普區。
娜莉·史皮爾和娥拉·史令達不為金錢而煩惱,反而采取積極的做法。她們以最小的方式從廚房出發——沒有租金,沒有廣告費,沒有薪水。在這種情況下,一名婦人要被財務煩惱拖垮,幾乎是不可能的。
看看你的四周,你將會發現許多尚未達到飽和的行業。例如,如果你自己是一名很優秀的廚師,你也許可開設烹飪班,就在你自己的廚房內教導一些年輕小姐,這也是賺錢之道。說不定上門求教的學生不絕於途。
提升財商
卡耐基金言
◇財商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得以改變,改變你的財商可以連動地改變你的財務狀況。
◇財商是一個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們忽略的能力。
許多終日為錢辛苦、為錢忙碌的上班族,都曾有過一些共同的體驗,眼看著成功人士穿著名牌服裝,住在豪華別墅,開著名貴轎車,羨慕不已。然而在羨慕之餘,他們可能也曾經想過:“是什麼使得他們能夠擁有財富,而我卻沒有?”
一次調查結果表明,有47%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炒作股票或房地產”是貧富差距拉大的主因;其次是“個人工作能力與努力”(34%);第三是“家庭原因”(19%)。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受訪者認為,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主因並非個人努力的成果,而是運氣、機會等不公平遊戲的結果。
的確,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直接原因是“股票與房地產”、“個人工作能力與努力”、“家庭原因”,但是這些都是表麵現象。人們習慣將貧窮的原因歸咎於外在的因素,如製度、運氣、機會等,或者用負麵的說詞,為自己無所作為作解脫。他們認為有錢人大多是因為投資房地產或股票而致富,而造成財富增加主要是因為“擁有適當的投資”。
那麼我們更深入一步提問,為什麼他們擁有資金來投資房地產和股票,他們又是如何操作使他們能夠不斷賺錢的呢?到底那些富人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他們何以能在一生中累積如此巨大的財富呢?
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用家世、創業、職業、學曆、智商與努力程度等因素能解釋得了的。
專家們經過觀察、歸納與研究,終於發現了一個被眾人所忽略但卻極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是否具有較高的財商。
每個人都有一個成功的夢想,一個創富的夢想。在市場經濟社會裏,金錢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成功的一種體現,財富也自然成為衡量成功的一個標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逐財富的方式,那麼如何衡量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呢?以往人們更多的是根據財富的多少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但往往隻能看到結果,而不能預先做出相對準確的評估。
財商則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來衡量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和創造財富的智慧。那麼,什麼是財商呢?
財商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麵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財商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得以改變,改變你的財商,可以連動地改變你的財務狀況。財商是一個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們忽略的能力。可以想象,一個漠視財商的人,一定是現實感很差的人。
財商包括兩方麵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使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財商並不僅是人們現實的唯一能健康發展的智能,而且是人為觀念和智能中的一種,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財商常常被人們急需,也被忽略。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事實上,財商與智商、情商一樣,都是一種指導人們行為的無形力量。而財商也是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的。
財商不僅是一個理財的概念,更是一種全新的金錢思想。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不同的金錢觀。窮人是遵循“工作為掙錢”的思路,而富人則是主張“錢要為我工作”。富人是因為學習和掌握了財務知識,了解金錢的運動規律並為己所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財商;而窮人則是缺少財務知識,不懂得金錢的運動規律,沒有開發自己的財商。盡管有的人很聰明能幹,接受了良好的學校教育,具有很高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但由於缺少財商,還是成不了富人。
金錢是一種思想,有關金錢的教育和智慧是開啟財富大門的金鑰匙。財富是一個觀念,但觀念可以變成財富。
當我決定去做一項房地產投資時,我參加了一個385美金的課程,去學房地產,更新自己關於房地產投資的知識。我花16個月的時間去看所有能購買的房地產。我的朋友到海邊去玩衝浪,或者是打高爾夫球,或者是喝酒,而我是去看房地產。6個月之後,我終於獲得一個交易。我第一個房地產是花1.8萬元買的,我隻付了1/10的預付款,那也是我跟人家借來的,所以事實上我一分錢都沒放進去,這個事情好得不得了,所以我又借了兩次1.8萬元的美金,這樣,以後我就有了3個這樣的投資了。有一年,我就把這3個投資每個都賣了4.8萬美金,加起來賺了9萬美金。用這些利潤,我又買了許多其他的房地產。
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並不是說掙了多少錢,而是說賺錢首先應當改變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實踐和行動,學到更多的東西。
思維和觀念對現實有支配作用,金錢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隻需改變你的思想。善於利用金錢的力量,是聰明人的重要財富。
在數以萬計的前來向我谘詢的人中,非常多的人是花了一生的時間來尋找大生意,或者試圖籌集一大筆錢來做大生意,但是這是愚不可及的一種想法。我見到過太多的不老練的投資者將自己大量的資本投入一項交易,然後很快損失掉其中的大部分,他們可能是好的職員卻不是好的投資者。
在我看來,有關金錢的教育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早點動手,買一本好書,參加一些有用的研討班,然後付諸實踐、從小筆金額做起,逐漸做大。我將5000美元現金變成100萬美元資產,並每月產生5000美元現金流量,花了不到6年時間,但是我依然像孩子一樣學習。我鼓勵你學習,因為這並不困難,事實上,隻要你走上正軌,一切都會十分容易。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樣偉大的東西:思想和時間。當鈔票流入你的手中,隻有你才有權決定你自己的前途。愚蠢地用掉它,你就選擇了貧困;把錢用在負債項目上,你就會進入中產階層;投資於你的頭腦,學習如何獲取資產,財富將成為你的目標和你的未來。選擇是你做出的,每一天麵對每一元錢,你都在做出自己是成為一名富人、窮人還是中產階級的抉擇。
高薪不等於富裕,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才能讓你真正獲得財務自由。人類最大的資產其實就是自己的腦子。但你最大的負債也是你的腦子。事實上,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想的是什麼。一個房子可能是一個資產,也可能是負債。如果一個人住在價值500萬美金的房子裏,但是這房子仍舊是一項負債。每個月要花費兩萬美金來維護、支持這套房子。你可以看到,每個月錢都從他的兜裏跑掉了。其實,資產可以是任何東西,隻要它能給你帶來現金收入。
人有好多種,一種是窮人的心態,一種是中產階級的心態,一種是富人的心態。一個人應該盡早決定他到底是處於窮人的心態,還是處於中產階級的心態,還是變成一種富人的心態。這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節儉意味著明智
卡耐基金言
◇節儉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
◇節儉的習慣表明人的自我控製能力,同時也證明一個人不是其欲望和弱點的不可救藥的犧牲品,他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主宰自己的命運。
節儉不僅適用於金錢問題,而且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從明智地使用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到養成小心翼翼的生活習慣。節儉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
羅斯貝利勳爵在論述節儉時認為,所有偉大的帝國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節儉。
“就拿偉大的羅馬帝國來說吧,它有許多方麵在曆史上都是最偉大的,曾經一度雄霸世界。它因節儉而建國,然而當它奢侈浪費時,就開始衰退並走向滅亡。又比如普魯士,它開始時是位於北歐的一個小而窄的沙灘地帶。正如有人所說的,從普魯士的地形到它全副武裝的居民,所有這一切都使普魯士咄咄逼人。弗雷德裏克大帝賦予普魯士以節儉的品格。他甚至通過近乎吝嗇的節儉手段斂聚了巨額的財富,建立了龐大的軍隊。節儉最終成為普魯士建立偉大基業的有力武器,並且今天的日耳曼帝國也由此發軔。再比如法蘭西,在我看來,法蘭西實際上是最節儉的國家。我不知道法蘭西人是不是總把錢存在銀行,是不是也像其他某些國家一樣去計算有多少存款。然而,在1870年這個災難的年頭以後,當法蘭西頃刻間被外國軍隊擊敗,因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受的賠款而遭受重創時,你知道什麼事情發生了嗎?法蘭西的農民把他們多年的積蓄統統獻給了國家,在短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時間內付清了巨額賠款和戰爭費用。羅馬和普魯士以節儉建國,而法蘭西以節儉救國。”
節儉不僅是財富的一塊基石,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節儉可以提升個人的品性,厲行節儉對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節儉在許多方麵都是卓越不凡的一個標誌。節儉的習慣表明人的自我控製能力,同時也證明一個人不是其欲望和弱點的不可救藥的犧牲品,他能夠支配自己的金錢,主宰自己的命運。
我們知道一個節儉的人是不會懶散的,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他精力充沛,勤奮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費的人更加誠實。
節儉是人生的導師。一個節儉的人勤於思考,也善於製定計劃。他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如果你養成了節儉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證明了自己具有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謹慎小心、深謀遠慮,以及聰明機智和獨創能力。換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標,你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
一個作家在談到節儉時說:“節儉不需要超常的勇氣,也不需要超常的智力和任何超人的本領,它隻需要常識和抵製自私享樂欲望的能力。實際上,節儉不過是日常工作活動中的常識。它不一定要有強烈的決心,而隻要有一點點耐心和自我克製。養成節儉習慣的方法就是馬上開始厲行節儉!自我克製者越節儉,節儉就變得越容易,他們為此所做的犧牲就越快得到回報。”
節儉的別名不叫吝嗇
卡耐基金言
◇僅有少數人懂得節儉的真正意義。真正的節儉並非吝嗇,而是經常的、有效率的節省用度,並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適當。
◇所謂節儉,從寬泛的角度講,包含了深謀遠慮和權衡利弊的因素。
我們崇尚節儉,同樣我們也反對不恰當的節儉。
所羅門說過:“普種廣收”,“沒有投資就沒有回報”,“小處節省,大處浪費”,“省一分油錢,毀一艘輪船”。還有許多家喻戶曉的諺語都反映了錯誤的節約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的常識。
美國作家約瑟·比林斯說:“有幾種節儉是不合適的,比如忍著痛苦求節儉就是一個例子。”
我認識一個富人,他就成了一個節儉的奴隸。比如,他老是為了節省10個美分而犧牲大好光陰,他常把半頁未曾寫過字的信紙撕下來,並裁下信的背麵,作為稿紙。他這種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節省細小東西的做法,確實是得不償失。他甚至在經營商業的時候,也有此種過度節省的吝嗇精神。他對雇員們說,包紮時不論如何都要節約一些繩索,並把這一條作為公司的規定。即使由於這一條規定而浪費的時間要遠遠超過一繩一索的價值,但那位富人仍然在所不惜。像這一類的節省,其實是極度愚蠢的做法。
僅有少數人懂得節儉的真正意義。真正的節儉並非吝嗇,而是經濟的、有效率的節省用度,並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適當。
善於節儉的人與不善節儉的人,其實有很大的不同。那不善節儉的人常常為了節省一分錢的東西,卻費去價值一角錢的光陰。我從來沒有見過斤斤計較的人成就了大事業。吝嗇的節儉確實是最不合算的。而企圖做大事業的人,一定要有度,切不可斤斤計較於一分一厘。隻有靠理智的頭腦、合理的處事,才能成功。
所謂節儉,從寬泛的角度講,包含了深謀遠慮和權衡利弊的因素。最聰明的節省,有時卻常需要過分的消費,比如做大生意使用交際費並不是一種浪費,乃是一種大度的用法,是一種恰當的投資。
慷慨大度經常有助於人的雄心的實現,能夠使人們獲得多方麵的收獲,幫助我們在社會的階梯中上升,這遠比把金錢存入銀行更有價值。因此,欲成大業者,應該做到深謀遠慮,切勿因吝嗇而妨礙自己希望的實現,使很好的機會喪失。
節省的習慣,假如行之過度,反而得不到良好結果,非但不能成為進身之階,反而常常成為絆腳的石頭。商人吝嗇得不肯多花資金來經營,農夫吝嗇得不肯在地裏多播種,是同樣不正確的節省。俗話說:“種得少,收成也少。”
有一個人為了建造新房子,就把舊房子拆掉了,但他把舊地基留下來,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節省幾百塊錢。新房子要比舊房子高好幾層,僅僅幾個星期的時間就完工了,但是房子由於地基不牢,看上去搖搖欲墜,人還沒住進去,房子就已經倒塌了。這樣的人不止他一個,到處都有為了節省地基費用而鑄成大錯的人。
過去有些年輕人吝嗇個人的教育投資,認為花那麼多錢就是為了找個好職業真是不值得,因為他認為即使讀了許多書,自己也不會成為什麼了不起的人。有些年輕人在校期間就隻選容易的題目做,跳過難題,隻要求自己達到一個基本的底線就行了,而且還經常因為自己逃學、考試作弊等等洋洋得意。還有的年輕人買東西不想給錢,不願意為了提高自己的素養而犧牲暫時的娛樂。他們對工作敷衍了事,由於無知和缺乏必要的能力準備,他們在職業競爭中總是處於劣勢,事業上難有發展。許多失敗的人就是由於基礎打得不牢,致使後來所作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整個人形銷骨立。
在我們的社會中,居然還有那麼多的父母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剝奪了孩子上大學的權利,竟然讓他們半路出去工作,妄圖讓他們抓住隻有接受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抓住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居然還有那麼多人為了在交友上省錢而忽略了朋友,為了在社交上省錢而借口沒時間拜訪別人,也沒時間接待客人!我們省去了假期,直到工作太累而被迫休長假,而當我們那組織嚴密卻脆弱無比的身體筋疲力盡時,任何關鍵部位出毛病都是很危險的。許多人總是恐懼“可怕的未來”而不敢享受現在。他們克製自己的種種欲望,聲稱掏不起那個錢;他們放棄了真正的生活;他們在今天活著,卻渴望在明天來真正地生活和享受。如果他們出去休幾天假,或者旅行一次,就好像有莫大的損失一樣。他們連花一分錢都感到害怕,但實際上那是他們必須支出的費用和最起碼的生活底線。
有一個商人,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出國遊覽過很多名勝古跡,但是他太吝嗇了,連去曆史建築物裏麵看一看的門票錢都舍不得花。例如,他去過很多名人故居所在的地方。在那些國家,那些名人故居被認為是但凡去過該國的人都要朝拜的聖地,但是他卻從來沒有進去過,因為他舍不得買門票。他說在建築物外麵看看就足夠了。所以,此人雖然去過相當多的地方,但他卻不能頗有見地地談論他所到過的任何一個地方。
慷慨大方對於年齡不大的人來說可能是奢侈,但它有時卻是一種最佳的節約。友好的幫助和激勵,以及與有教養的人交際都是用錢買不來的。
一個人是否能拿得出10~15元錢參加一次宴會,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可能為此花掉了15元錢,但他也許通過與成就卓著的客人結交,獲得了相當於100元錢的鼓舞和靈感。那樣的場合常常對一個人的雄心壯誌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他可以結交到各種博學多聞、經驗豐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任何有助於增進知識、開闊視野的事情進行投資都是明智的消費。
當然,我不鼓勵任何人都將其知識商業化,或者以見不得人的方式出售其腦力,但我確實想建議奮發向上的年輕人結交那些能鼓勵和幫助他的人。與厲行節儉、精力充沛、事業有成的人建立親密關係,對一個人的高遠誌向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我們由此可能做得更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潛力。因此,與這樣的人相識相知是年輕人最有利的投資。如果一個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氣質和最圓滿的人生,那麼他就會把這種消費當做一種最恰當的投資,他就不會為錯誤的節約觀所困惑,也不會為錯誤的“奢侈觀念”所束縛。
我認識一個年輕的商人,他總是在小的方麵過度吝嗇,結果竟然使他的生意失敗。他的一套衣服和一條領帶,非到破舊不堪才肯拋棄。他從沒想到過,邀請一個有密切業務往來的客戶吃一頓飯,在旅行時即便與熟悉客戶偶然相遇,也從不替客戶付一次旅費。於是,他落得個吝嗇的名聲,結果大家都不願與他做交易。而他竟然還不知道,使他蒙受極大的損失的就是他那過度節省的習慣。
很多人為要節省些小錢,竟損壞了他們自己的健康。要想在職業上獲得成功,必須防止不正確的節省。不論怎樣貧窮,你可以在別的地方講節省但卻不可在食物上節省,由於食物是健康的基礎,也是成功的基礎。
過度的、不當的節省,常常會消耗人的體力和精力。許多人身體患著疾病,但為了節省金錢竟不去求醫,不但受著痛苦,並且由於身體的病弱,在自己的職業上也做不出出色的業績來。
凡是足以阻礙我們生命前進的,不論是疾病還是其他障礙物,我們應當不惜一切代價來設法診治和補救,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應當將增進我們的體力和智力作為目標,因此,凡可增加體力和智力的事情,不管要耗費多少代價,都要去做。那些可以促進我們成功、有利於我們事業的,我們在金錢方麵一定不可吝嗇。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生育和娛樂等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減少消費,你也做得到
卡耐基金言
◇要想達到經濟獨立,首先你就得明確經濟獨立的定義。
◇隻要稍微謹慎一點用錢,大多數人都能減少可觀的花費。
傑裏·吉果斯在他所著的《錢愛》一書中提出的一種觀點就是,你可以把借來的錢當做自己的收入。如果你一時還無法接受這種觀點,是因為你覺得用自己的錢才能心安理得,才能真正輕鬆自在,那麼你必須達到經濟獨立。要達到真正的經濟獨立以享受自在的生活,其實並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麼難,這並不是以龐大的財力為基礎。
要想過悠閑輕鬆的快樂生活,並不一定要住大廈、開名車、穿金戴銀。重要的是,你擁有什麼生活態度。如果有了健康正確的心態,你即使靠著借來的錢,也能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享受人生。
要想達到經濟獨立,首先你就得明確經濟獨立的定義。你可以不用增加收入或財產就能達到經濟獨立,你所要做的隻是改變自己的想法,重新想想什麼是經濟獨立,什麼不是經濟獨立。為了明確你對經濟獨立的認識,你可以看看下麵的幾項選擇中,哪一項是達到經濟獨立的重要因素。
1.中了百萬元的獎券?
2.有一大筆公司退休金再加上政府的養老金?
3.繼承有錢親戚的巨額遺產?
4.和有錢人結婚?
5.找財務顧問來協助做正確的投資?
我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將要退休的人最關心的事,以重要性依次排列是:財務保障、身體健康和可以共同分享退休生活的配偶或朋友。然而,有趣的是,這些人退休之後不久通常就改變了想法。健康成為他們最關注的頭等大事,而經濟狀況則下降到了第三位:很明顯,雖然他們所預期的收入還是不變,但他們對經濟的看法卻已經改變了。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退休之後實際生活所需比他們原先想象的少得多,錢對高品質的生活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和作用,同時,這個結果也證明了上述的幾項因素沒有一個是真正經濟獨立的必要條件。
多明奎茲,1940年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個富豪之家,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然而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他不願再依賴家裏。18歲的時候,多明奎茲靠著一份極其微薄的薪水實現了經濟獨立。在其他人尤其他家裏人的眼中,這樣的收入比貧民還不如。但多明奎茲覺得,隻要自己願意,不管收入多少,都可以達到經濟獨立。不要以為百萬富翁才具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一個月500美元或者低於500美元就可以達到經濟獨立。如何能夠?他說:“真正的經濟獨立無非是量入而出,如果你每個月隻掙500元,但能夠把開支控製到499元,你就是經濟獨立了。”多明奎茲多年來每個月就靠500美元生活,並拒絕家裏人的援助。到1969年他29歲的時候,就經濟獨立地退休了。退休之前,他是華爾街的股票經紀人,看到許多人雖然社會地位頗高,收入豐厚,但卻活得艱辛勞苦,一點也不快樂,這使他感到這種生活一點也沒有意思。多明奎茲決定脫離這種工作環境,於是他設計了個人的財務計劃,過一種簡化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舒適輕鬆,而且從來沒有什麼負擔和壓力,但一年卻隻需要6000美元,這是他把積蓄投資在國庫債券的利息。由於多明奎茲的生活中沒有過多的物質需求,他把從1980年以來主持公開研討會“扭轉你和錢的關係並達到真正經濟獨立”的額外收入,以及在《新生活雜誌》上發表指導人們正確運用金錢的文章時獲取的稿費,全數捐給了慈善機構。
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物質和財富,對於金錢,隻要使我們能吃飽肚子、有水喝、有衣服取暖再加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足矣。現代人大都過著奢侈的生活卻不自覺。兩套以上的替換衣服可以算是奢侈,擁有一幢房子也是奢侈,一台電視機是奢侈品,一輛車也是奢侈品。很多人會大聲疾呼這些都是必需品,但它們並不是必需品,如果它們是,在還沒有這些東西出現的古代,人們是不是無法生活了,至少也是無法快樂。顯而易見,事實並不是這樣。
當然,我並不是要每個人的思想都必須有180度的大轉彎,隻維持最起碼的需求,更不是要人們都去當清教徒、苦行僧。我自己在過去幾年來也時常收入低微,生活裏還是保持著某些奢侈享受,而且不願放棄。重點是在於,一般人至少可以減少一些花費。許多奢侈品其實沒有任何意義,隻能帶給人們虛偽的自我膨脹。招搖闊綽地展示奢華和富有是一種淺薄的手段,想要借著炫人的財富——大過所需的房子、移動電話、豪華轎車以及最先進的音響——在別人麵前,尤其是比較沒有錢的人麵前,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這種行為顯示出缺乏自尊和內在本質。
人們那種追求金錢、炫耀金錢的虛榮心態實在該改一改了,瘋狂地攫取金錢,買一些隻能說是垃圾的東西,目的就是展現給別人看,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價值,而實際上卻失去了生命中更為寶貴的東西:本質、自尊以及真實的生活。
住在阿巴達鎖鎮阿巴達街的莫瑞德夫婦,有兩個小女兒,他們是一個真正經濟獨立但並不富裕的家庭。他們靠著一份差不多隻有一半的收入,就過著很好的生活。莫瑞德夫婦都是隻受過專業訓練的學校老師,如果他們想,一年加起來可以掙10多萬美元,可是隻有丈夫布蘭特在工作,而且是一份半職的工作,他們一家四口,一年隻用不到3萬美元就過得很舒服,因為他們學會了聰明地花錢,所以能夠達到經濟獨立。莫瑞德一家過去10年來都過著簡單的生活,他們說這種生活一點都不難過,他們覺得自己很好,因為他們對環保盡了一份力量。事實上,他們的哲學已經變成了“少就是多”。他們的收入雖然比一般人低,但卻買到了一個珍貴的東西,很多收入比他們高上10倍的人卻還買不起這個東西。這個珍貴的東西就是大量的休閑時間,他們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隻要稍微謹慎一點用錢,大多數人都能減少可觀的花費,人們如果能充分運用創造力和機智,不花什麼錢,都可以過上逍遙快活的生活。
避開負債陷阱
卡耐基金言
◇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譽,必須要遵守一條規律:那就是賺得多花得少。在這個隨處布滿陷阱的現代社會,好像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需要人們加以小心防範。
假如你認為隻要借得一筆資本,就能夠創業了,那你就完全想錯了。實際上,即便你已經借到了資本,你也未必會創業成功。由於據我所知,那些毫無商業經驗的人靠借來的錢做生意而最後能成功的實在不多見。
一個毫無成功把握的人去創業,沒有不遇到經濟困難的。但是,假如他確實有相當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這樣無形中就已經在別人麵前樹立了信用,那麼即便他靠借來的本錢創業,也沒有太大關係。
一個立意要創業的人,首先必須掌握所要從事的業務範圍的詳細情況;其次,還要有挑選錄用合格雇員的眼力。假如這兩點做不到,你對於所要經營的事業竟然毫無頭緒,在挑選錄用員工方麵也不加區別,那麼即便你做事很忠誠,待人很誠懇,當你向別人開口借錢以作為你的創業資本時,其他人也會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
當你準備創業之時,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開始規模小些也不要緊,隻要你確實是一個傑出的人、能幹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經營後,自然能發展得非常喜人。假如你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資本是借來的,倒也無妨。
比徹教導他的兒子說:“你得像逃避惡魔一樣避免借債。”你要快下決心,不論你怎樣急需金錢,也不要讓你的名字出現在人家的賬簿上!
富蘭克林那“貧窮的查理”裏有句話說得好:“借錢等於自投苦惱的羅網。”是啊,法庭上每天又有多少的民事糾紛案都能夠為這句話作證。
當然,這句話並不適用全部的情形,也有一種例外。當一個人由於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時,當遭遇很多從天而降的禍患時,往往任何人都難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即便是滿懷希望事業也難免遇到意外的困難和阻力,到了那時,不論你怎麼小心謹慎,無論你思想上如何正確,無論你怎樣不愛向人借錢,為了應一時之急,你都必須硬著頭皮去向銀行貸款。但就是到了那時,也要謹記一條:“借得慢,還得快。”
這一原則也適用於生意上的放賬和借款,事實上放賬和借款都是在所難免的,但你在兩個方麵都得有一個限度。
一個步入生活的正軌、沿著事業的健康道路前進的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己的才能、意願、目標之間建立適當的平衡。不要因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舉債經營的道路。
一些年輕人由於大意的緣故,經常因為借貸不立契約或不立書麵的憑據而發生許多有損名譽的糾紛,使他們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響,漸趨暗淡,並且還使他們在道德與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傷害。
世界上每年有無數本來大有前途的年輕人由於借債而遭到了意外的失敗。當他們剛跨進入社會時,或許還沒有染上借債這種惡習;他們原先或許非常看重名譽,也從不喜歡到處去借錢來胡亂花用,那時他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後來由於一點小小的用途無意中開啟了借債的大門後,他們便漸漸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危險境地。
每年因債務糾紛而喪生的人,比因戰爭而死的人要多出數十倍以上。現代的天才人物中,居然有7個人因舉債而丟掉了性命,包括一個小說家、一個學者、兩個法學家、兩位政界名人和一個演講天才。
美國的一位聞名人物斯蒂芬遜做人是特別小心謹慎的,這為人所共知,人皆敬仰。可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時,還戰戰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債的漩渦中去。
斯蒂芬遜說:“我們對他人必須示以愛和忠誠,平時應當量入為出。對於自己的家庭,應當保持快樂的氣氛。對朋友,必須竭力避免仇恨,當然也決不可忍受無謂的屈辱。假如遇到蠻不講理的人,最好還是早些避開為好——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徑。”
紐維爾·希裏斯博士也說:“你要使自己過上一種安穩的生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譽,必須要遵守一條規律:那就是賺得多花得少。”在這個隨處布滿陷阱的現代社會,好像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需要人們加以小心防範。
有的人之所以喜歡向人借債,是由於他們看不到借債背後所隱藏著的危險。假如他們考慮到萬一不能還清債務的嚴重後果:包括喪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謊、可能的營私舞弊、為逃避債務而東躲西藏等等,他們真不知道要急成什麼樣子,甚至連覺也睡不香,飯也吃不下。假如他們弄清了一旦戴上了債務的手銬無法掙紮的情形,他們一定會喊起來:“寧可窮苦而死也不做債務的奴隸。”
負債是世界上最苦惱不過的事情。隻要那些因債務纏身、時刻受著債主的要求與壓迫、因債務而吃盡苦頭的人,才了解負債是人生最大威脅。債務會把一個人的體力、氣魄、人格、精神、誌趣、雄姿消磨得一幹二淨;因為債務對人的壓迫,還會把一個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毀滅。
為你的明天而儲蓄
卡耐基金言
◇我們必須學習以所存的錢,而非所花的錢,來衡量成功。
◇由於沒有多少現款,我們失去了生活中的許多好機會,而這僅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是把錢花得精光。
你孩提時是否擁有過儲蓄罐呢?它是在金屬蓋上開一個小縫,有杯子作裝飾的鐵罐,還是底部有紫色墨水寫著“Hechoen Mexico”,油彩斑斕的豬型石膏儲蓄罐?那時候我們是儲蓄的一代,每個家庭起碼都會存一點錢。而在每個領薪水的日子,父親都會到銀行存款,就是在最艱難的時候,每個家庭也總要在每個月存上一點。
現在時代改變了,美國比其他國家的儲蓄率低,隻不過隔了一代,我們的平均存款便較以往下跌了6%。相對於日本人平均每月儲蓄薪水的19.2%,瑞士每月儲蓄薪水的22.5%,美國人隻存2.9%。
你每月儲蓄多少薪金呢?你的銀行存款有多少足以用來度過危機?記住基本的儲蓄原則:你起碼需要有一個月的薪金存款,以保障你在危難時可以應用。根據這個標準,你超過了或仍然未及?
《我們在哪兒》(Where We Stand)的編輯總結道:“長期來說,不斷下降的存款,非但危害家庭安全,也嚴重削弱了國家未來的投資資金。”
存錢對某些人來說是困難的,特別是在負債時和日常必須要有充裕資金來周轉的情況下。但是長遠來看,假如你每天存下一小部分錢,你會驚訝地發現,就是在最惡劣時期,你仍有可觀的金錢可供使用。
記得伽納,那做冰箱維修生意的人嗎?1929年股市崩潰時,他還是一個年輕小夥子,他把寶貴的經驗傳授給女兒。
“家父教我對金錢要有責任感,”她告訴我們,“他這樣說道:‘假如你還有錢可花,就該為明天而把這錢存起來!’”
在個人和國家財政赤字日益升高之際,大家不妨記住這句法國的古老格言:“遠離債務就是遠離危險!”前美式足球員布萊恩·布絡辛曾如此說:“我這一生中,一直帶著破口的錢袋,直到有一天,我才警覺自己要趕緊把它縫起來。”
我們花了一生追逐金錢,時常想象金錢用之不盡,如今錢沒了,這豈不是一個大好時機。可以問一下自己:我真需要它嗎?還是我可以等?我們是否每次都有必要從皮夾掏出信用卡,或拿著存款簿提錢呢?我今年今月今日,存了多少錢?我們必須學習以所存的錢,而非所花的錢,來衡量成功。我認識一個非常有才氣的年輕人,他掙了很多錢,對未來很有信心,所以他總是把錢花得精光。突然有一天,他年輕的妻子得了重病,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他不得已請了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為妻子做一個性命攸關的手術,但是,醫生要等他交足費用以後才能動手術。年輕人隻好去借錢,這可是一筆巨款啊!妻子的命終於保住了,但是妻子隨之而來的療養和孩子們接二連三的生病,加上飽受焦慮的折磨,終於使他積勞成疾,賺的錢一年比一年少。最後,這個人職業受挫,全家窮困潦倒,沒有錢渡過難關。在妻子害病之前,他本可以在一年之中就輕而易舉地存上千把元錢,但他當時認為沒這個必要,相信以後掙錢也這麼容易。
美國節儉協會主席向全國教育協會所作的名為“偉大的節儉”的演講中說:“法庭的記錄顯示,在去世的男人中,隻有3%的人留下了10000美元以上的遺產,另有15%的人留下了2000~10000美元的遺產,而82%的男人根本就沒有任何遺產。因此,這就造成了隻有18%的寡婦良好舒適的生活條件,而有47%的寡婦被迫出去工作,35%的寡婦則一無所有。”
羅斯福上校說:“我鄙視那些不養家糊口的男人,每個男人都有責任拿出一定的收入來養家糊口。這不是一個生意上的投資問題,這是每個男人的責任!要他的親人跟著他自己去冒險是很不公平的。就他個人的能力來說,讓他自己獨自去冒這個險還差不多。而且,想到自己去世,或發生變故,或由於經營不善造成生意失敗以後,親人們可以得到安頓,這種感覺對任何男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能在需要的時候代替存款,存款是我們為生活中的不幸購買的保險,否則,沒有人能承受不幸的打擊。
一次,葛列格·鄧肯問我:“假如你受聘為幕僚,你要選擇每個月收入10000元,抑或第一個月1分錢,第二個月2分錢,第三個月4分錢,第四個月8分錢,如此類推為期30個月?”我還沒有明白過來,葛列格便建議我采用第二種法子,他證明若這樣能增加每月所得,那第30個月你便會有10727418.24元。
存下每個月賺來的辛苦錢,先撇開暫時的物質誘惑,為你的長遠目標努力。開始時你可能毫無收獲,一段時間後必能滿載而歸。
有許多年輕人經常向別人誇耀說,他們每月可以賺很多的錢,但拿到之後總是花個精光,他們從來不願存一分錢。這種年輕人將來到了晚年,一定不會剩下幾個錢,他們晚年的景象可能會很淒涼。
許多年輕人往往把他們本來應該用於發展他們事業的必備資本,用到雪茄煙、香檳酒、舞廳、戲院等無聊的地方。如果他們能把這些不必要的花費節省下來,時間一久一定大為可觀,可以為將來發展事業奠定一個經濟基礎。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會就花錢如流水一般,胡亂揮霍,這些人似乎從不知道金錢對於他們將來事業的價值。他們胡亂花錢的目的好像是想讓別人誇他一聲“闊氣”,或是讓別人感到他們很有錢。
關於這個問題,有位作家的一段話說得特別好。他說,在我們的社會中,“浪費”兩個字不知使人們失去了多少快樂和幸福。浪費的原因不外乎3種:(1)對於任何物品都想講究時髦,比如服飾、日用品、飲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總之,生活的一切方麵都愈闊氣愈好。(2)不善於自我克製,不管有用沒用,想到什麼就去買什麼。(3)有了各種各樣的嗜好,又缺乏戒除這些嗜好的意誌。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修養自己的性格,克製自己的欲望。造成這種追求浮華虛榮的最大原因就是人們習慣於隨心所欲、任性為之的做法。
當然,節儉不等同於吝嗇。然而,即便是一個生性吝嗇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個揮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錢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將因此而斷送。不少人盡管以前也曾經刻苦努力地做過許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窮二白,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儲蓄的好習慣。
有的年輕人從來不存錢,到中年以後仍然是不名一文。一旦失去了職業,又沒有朋友去幫助他,那麼他就隻好徘徊街頭,沒有著落。他要是偶然遇到一個朋友,就不斷地訴苦,說自己的命運如何不濟,希望那個朋友能借錢給他。這樣的人一旦失業稍久,就容易落到饑腸轆轆、衣不遮體的地步,甚至到了寒冬淪落到可能會挨凍而死的地步。他所以落到這種地步,要吃這樣的苦頭,就是因為不肯在年輕力壯時儲蓄一點錢。他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儲蓄對他會有怎樣的幫助,也從來不懂得許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儲蓄”這兩個字之上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如今都過著勉強糊口的生活呢?因為這些人不懂得,以前少享些安樂、多過些清苦的日子。他們從來不知道去向那些白手起家的偉大人物學一學;他們從來不懂得什麼叫自我克製,無論口袋裏有多少錢都要把它花得分文不剩;他們有時為了麵子,即便債台高築也在所不惜。
我從來沒有見過揮金如土的青年人最後竟能成就大業。揮霍無度的惡習恰恰顯示出一個人沒有大的抱負、沒有希望,甚至就是在自投失敗的羅網。這樣的人平時對於錢的出入收支從來漫不經心,從來不曾想到要積蓄金錢。如果要成功,任何青年人都要牢記一點:對於錢的出入收支要養成一種有節製、有計劃的良好習慣。
存款是我們為生活中的不幸購買的保險,否則,沒有人能承受不幸的打擊。如果你不節約金錢、愛惜時間,那麼你就不會成功地主宰自己。當然,也有許多在某個方麵具有才能的人完全沒有金錢價值的概念,他們一有錢就揮霍無度。但是,隻要他們不為未來儲蓄,他們就會章法大亂,無異於野蠻的原始人。
那些因為自己不夠富有而煩躁的人,那些不能克製自我的人,那些被自己的衝動所支配,不願為未來積蓄而放棄及時行樂的人,都將處於不利的境遇。
由於沒有多少現款,我們失去了生活中的許多好機會,而這僅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是把錢花得精光!預留一些現錢,在銀行存些錢,花點錢買保險,或者做一些固定投資,這樣可以預防不測。
每個年輕人都應當有儲蓄的遠見和機智。這能使他在患病、麵對死亡或緊急情況下鎮定自若,而且萬一遭受重大損失,也可以東山再起。沒有儲蓄,他可能許多年都不得翻身,尤其是在還有一大家子指望他供養的情況下。
在恐慌或危急情況下,少量的現金就可能帶來許多的幸運。多數人通常都會碰到幾次急需現金的情況,或許1000塊錢就決定著人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但要是沒有這1000塊錢,他們也許就失敗了,從此陷入絕望之中。
幾年前,報紙上曾報道過這樣一位富人,他和別人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了很多錢,但是很愚蠢地花掉了。一篇報告登出了如下從印第安納波利斯拍來的電報:
“在英格蘭大酒店裏,匹茲堡的弗蘭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張50美元的鈔票擦完臉後,就把鈔票扔到地板上。然後他從兜裏的一摞5元和10元的鈔票中抽出一疊扔到吧台上,說道:‘夥計,給我一杯酒,快點!要不我就買下整個酒店,然後炒你的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