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ten 溝通邏輯 溝通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田秘書正準備公司員工和管理層的“簽名標貼”,比如分配給某個人一個計算器,上麵就貼上他的名字,放到他的辦公桌上。如果丟了,這個人就得自己掏錢賠。

我正好路過,就問田秘書:“猜猜看,這是誰安排的工作?”

田秘書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後勤部門布置的,我剛從那裏過來,後勤部經理親口跟我提的要求。”

我笑道:“後勤?那幾個人哪一個有這份細心?我告訴你,這是我親自下達的命令。”

田秘書感到震驚:“老板您管得太細致了,連標貼這麼小的事情都管!”

我說:“作為老板,我真的不想管這麼細致。但是你放心,現在後勤部的這幾個人,要是不迅速進步的話,我肯定有進一步的行動。”

說完這句話我就離開了。而且我知道,田秘書一定會把我的這番話“傳達”給後勤部門那幾個偷懶的家夥。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我的目的就是借助田秘書警告他們,用這個標簽的例子引出一個“如何工作才盡職”的話題,讓他們自己在部門內部展開討論。在溝通中想傳達一些特殊的意圖時,這種方式非常重要,避免了直接的對抗和衝突,還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我們應當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溝通手段,這在工作和管理中總是非常奏效的。

溝通時有一個基礎原則,就是要節省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完那些重要的事。

有一次在外麵見完客戶回到公司,小宋跟在我屁股後麵一個勁地道歉:“老板,我對不起您,害您被客戶抱怨。”與客戶的這次會見不太愉快,我被對方著實數落了幾句。要論責任,顯然小宋就是罪魁禍首,他在項目中出了錯,連累我這個老板出來頂鍋。

我說:“沒事,不用往心裏去,我們賺的錢,有一部分就是用來挨罵的。隻要後續工作做好便可以了。”

小宋說:“可這個錯誤在我,讓您替我挨罵,我心裏過意不去。”

我說:“行!有這份心就行了,趕緊去把下一個項目盯好,別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行了。”

小宋還在囉嗦:“要不然我去找客戶解釋解釋,這個事不是您的錯!”

我看了下表,馬上變臉,開始批評他:“你的時間到!我再強調一遍,盯好下一個項目就行!挨罵是工作的一部分!成年人,結果導向!你要是非要因為這個項目去找客戶,除非你是能反轉這個事,否則,就把這個事畫個句號,一切從新開始!明白嗎?而且我警告你,你再敢多說一句,立刻就到行政部門看飲水機去!”

溝通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把最重要的事情一次說明白,決不囉嗦。

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糾結與困惑、憤怒與失落,根源都來自於我們與別人溝通的方式。如果你總是糾纏在一些重複而無意義的話題中,比如已無法改變結果、也早已結束的事情,很顯然你將一直陷入某種消極的情緒中很難走出來。所以,對待事情幹脆利落,才能好好溝通,從前麵總結有益的教訓,然後把後麵的工作做好。

鑒於小宋這一時期的表現的確不佳,老是惹我生氣,我就在公司的會議上批評了他。

會後,小宋找我談話,說他有情緒,必須跟我反映一下。

這很正常,沒有哪個員工被公開批評了以後心裏卻沒點情緒的。如果有,那他一定是裝出來的,我們反而要多加小心。

小宋說:“老板,我那麼尊敬您,您私下批評我和指導我,我一定接受,可您在大會上當著公司所有人的麵批評我,我覺得特別沒麵子。”

挨了訓的員工都是這麼想的。

但是我說:“你犯的錯大家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裏,我當眾批評你兩句,這事就過去了,否則一定有人不斷地投訴你,希望公司懲罰你,所以我這麼做是在保護你。我現在不批評你,等其他員工來告你的狀,到時還好下台嗎?罰點錢都是輕的,搞不好哪位高管在插嘴攪和一下,你去結賬‘領盒飯’都有可能!”

批評從來都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候對犯錯員工的批評並不是懲罰,而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是一種保護他的方式,說白了即以小傷換大傷。

比如,當你覺得這個犯錯的員工仍然值得重點培養,能力比較強和對工作比較重要時,就需要采取這種保護式的批評了。嚴厲的批評,是既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鼓勵他放下心理包袱,減輕他的心理壓力和環境壓力,以便更好地發揮水平。

這種情況下,事後做好溝通十分重要,要讓他明白自己的真實用意。隻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機會,既能達到批評的效果,也不會損及他的信心。

上周的某一日,小晶來找我抱怨,她覺得同事小李太過分了,因為他在方案預算方麵出了錯,自己發現了便好心跟他講,也提了建議,結果小李不但不感謝她,反而很生氣。她對此氣憤難平,認為小李是好心當作驢肝肺,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我問:“你在哪兒跟他說的?”

小晶說:“在公共辦公區。”

我說:“嗯,那大家都看見了,也聽見了?怪不得他生氣,要是我可能得跳起來揍你。”

小晶頓時感到不安:“為什麼啊,我這可是好心指出他的錯誤!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說了!”

我說:“你要是私下裏單獨地告訴他,那是你好心。但你當著全公司人的麵說他錯了,而你又不是他的上級,那就不是好心,是成心。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錯誤被公開,尤其是被同事當眾公開。所以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記住三句話:自己的錯誤小聲說,別人的錯誤私下說,老板的錯誤不去說!”

這樣的例子很常見。

人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誰也不是聖人。我們指出別人的錯誤也很正常,工作中也需要對同事的錯誤予以糾正。問題在於,我們不能當著其他人的麵揭醜。你的本意是好的,但在他看來,卻會理解成另一種意圖:你是想看他當眾出醜。他就會對你的行為表現出強烈的敵意,甚至造成關係的破裂。

在人與人的交流溝通中,發生誤解是常態,但是相互理解卻很難。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換位思考對人這種生物來說向來是最難以做到的,我們總是希望別人明白自己的意圖,很少體諒對方的難處。

因此到處都有人在說:“你不理解我。”可是你理解別人了嗎?所以,溝通不是說說這麼簡單的,是要用心交流的,要站在對方角度,不是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當涉及別人的錯誤時,能私下講的,就不要拿到公開場合,否則你可能收拾不了場麵!

小田對一個問題感到不解:“老板,為什麼每次開會,您都要求我們積極發言啊?如果我沒話說,為什麼非得說幾句呢,我光聽聽還不行嗎?”

我說:“很簡單,不發言你們進去幹什麼?難道就是為了練習自己的聽力?”

小田說:“您看別的經理開會,大部分人進去都是坐在那裏聽,聽完就走,一點壓力沒有。他們的目的就是聽指示然後幹活的,我覺得那樣挺好,七嘴八舌的反而討論不出什麼好思路。”

我說:“開會是希望你們能夠為現行的項目出謀劃策,通過討論,尋求更好的方案方法,我讓你們發言,是為了讓客戶看到,也讓你們自己清楚,是帶著腦子來開會的,是希望碰撞出火花的,不是來走形式的!”

“噢,”小田又問,“道理是對的,但我們要是說得不對或者不好呢,難道您不會發火嗎?”

我說:“如果發言的人很多,那你就要謹慎,如果就你一個人發言,那你可以大膽一點,總之一句話,隻聽不說的那不是開會,那是集體看電影,一點意義沒有。”

人們都覺得自己懂得很多,是大明白。

比如有人吐槽公司的會議:“老板整天講空話套話,一點實質內容沒有,在我看來……”私下裏說的頭頭是道,聽起來很有可行性。可真給他表達的機會了,他又不敢開口,心裏的話藏著掖著,沒有勇氣說出來。有想法卻不敢說,誰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隻說不聽”是不行的,但“隻聽不說”也是一種缺點。所以一個人不僅要會發言,還要勇於發言,要有表達的勇氣,也要養成積極參與討論的習慣。

小宋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喜歡積極地找我溝通。

他是個常做錯事,心裏又藏不住事的下屬。有一天他又來了:“老板,我覺得您可有點偏心,小郝的項目好幾個部門配合他,大家相幹的、不相幹的圍著他團團轉,幫他弄這弄那,可我的項目卻沒人管。我不得不想,是不是您有意安排的?您是不是想整我?”

我說:“不要戲精,你不主動找人家,誰能配合你?”

小宋一臉無辜:“可是我也不認識別的部門的人啊,能怎麼辦?”

我說:“你來公司半年了,別的部門的人也不去交往,當然沒人配合你,關係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小郝來了才三個月,各部門的情況和關係都很熟識,沒事就主動過去溝通,等找人幫忙時也方便,不是說讓你跟人家成為朋友,但好歹互相認識一下吧?你整天以自己靦腆的性格為榮,我看你還是奔放點吧!”

跨部門溝通對做好工作十分重要

在工作中,溝通不僅發生在同部門間,在不同的部門之間也頻繁發生著,而且對工作的順利與否更為重要。當兩個部門一起完成一項任務時,如果部門之間的溝通不順暢,交流遇阻,就會嚴重影響工作的進展。

比如,你不主動交流,其他部門對你的支持便不到位,別人不知道你需要什麼、想要什麼;你拒絕交流,兄弟部門也會以牙還牙,在某些環節報複你,便產生了一個無人管的交叉地帶,形成了工作的盲區。

出現類似的事情時,往往都是溝通的責任,並非有人故意整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得學會跨部門的溝通技巧,增強對於工作的集體協調能力。

永遠不要嫌麻煩

需要謹記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為了實現有效的跨部門溝通,我們永遠不要嫌麻煩。

你不要以為和別的部門開個碰頭會、發幾封郵件就完了,還應該在協作的過程中隨時保持有效的聯係(探討和提供實際的支援),主動了解對方的進度,提供幫助或者尋求幫助,互相掌握最新的情況。

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不要被動地等對方告訴你發生了什麼問題,而應該通過持續地溝通來預防問題的發生。

小田非常渴望榮譽,跑來向我爭取。

她對我說:“老板,我想競爭這個月公司的員工之星。我覺得自己業績很不錯,人緣也還行,能力也不差,您說呢?”

我說:“員工之星是個很好的獎勵,每個人都能申請,但最後都要我審批的,所以你肯定沒戲。”

小田感覺自己受到了劇烈的侮辱:“我在您麵前的表現也不錯啊,每次開會我都積極發言,凡是老板您的問題我都認真的聽並且都給出了有效的建議,我一心撲在工作上,來得比誰都早,走得比誰都晚,怎麼就沒戲呢?”

我冷笑道:“你知道你在我這裏的扣分項是什麼嗎?每次開會我讓大家提建議,你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你的看法明顯不是提建議,更像是在跟我對著幹。你這不是積極呼應,這是讓我下不來台,說難聽點是在公然對抗公司的大政方針。也就是我脾氣好,不然別說當員工之星了,你連當個普通員工都費勁。記住了,什麼時候改掉愛抬杠的毛病,什麼時候我就考慮把你放進考察名單。”

預期不同,就會抬杠

抬杠這個毛病一點也不少見,我們都遇到過這種人。不管你說點什麼事,他不是冷嘲熱諷,就是雞蛋裏挑骨頭,跟你對著幹。總之他的目的不是好好討論,而是讓你不愉快。

人們為何在溝通時會抬杠呢?根本的原因是對溝通的預期不同。

比如,老板訓斥一名犯錯的員工。

老板說:“你怎麼又做錯了!”

員工說:“對不起,我以後會改正。”

這裏體現出的是預期相同,雙方都認為員工犯了錯而且需要改正。

反過來,如果員工強烈回擊:“您不能這麼說我,我做錯是有原因的。”

或者員工說:“您幹嗎口氣這麼粗暴!”

這裏體現出來的便是預期的衝突,老板認為員工有錯,員工卻覺得自己事出有因,便情不自禁地跟老板抬杠,通過反駁維護自己的麵子和尊嚴。在心理學上,這叫作“交錯溝通”,雙方的期待從對話中得不到滿意的回應,談話必然充滿了火藥味。

如何改變抬杠式的溝通方式?

第一,學會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對不禮貌的話題理智對待。

溝通一點都不簡單,尤其在職場的語境中。哪怕別人站在權威的角度命令你,語氣和用詞均不禮貌,讓人很想發火,你也要嚐試理智地回應,探詢對方的意圖。有個成語叫“心如止水”,說的便是這種淡定的境界。

冷靜和開放的溝通態度能為我們在任何一種場景的對話中帶來最大的回報,你也許會吃一時的小虧,但總能用這種方式贏得未來。這是有情緒的溝通中我們的最優選擇。因為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誤解,避免爭執。

第二,學會正麵滿足對方的需求,並主動和直接地換取正麵的結果。

人們之所以要溝通,是因為自己有某種需求想讓對方滿足。如果你拒絕滿足,抬杠就可能出現。

像小田,她覺得自己是在積極發言,在表達見解,其實是未滿足我的需求,所以在我看來她不是優秀的員工。

在正確的溝通邏輯中,我們對於對方的要求盡可能正麵回應和滿足。

即便你沒有這個能力,也不要企圖迂回或側麵回應。在今天這個節奏緊張的社會,人的時間寶貴,精力有限,遇事不願深入思考,要學著主動和直接一點,和別人進行較為高效的溝通,才能贏得更多人的認可。

有一個項目小宋沒有做好,他不知道該如何跟客戶李總談,便向我討教。

小宋:“老板,我這麼說行不行,這個項目的價格較低,所選的檔位又高,供貨的數量不夠,宣傳的平台又太少,所以這個單子才搞成這樣。這確實是事實,李總是明白人,不會不理解吧。”

我說:“如果你打算這樣去談,請相信,李總一定充滿理解地罵你,甚至是趕你出來。”

小宋問:“可我總不能騙他吧,您說到底該怎樣談呢?”

我說:“不是讓你去騙客戶,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你可以說是物美價廉的平台太少,不符合李總的要求,因此工作的難度較大,講明項目出問題的原因。但是到最後你還要做一下表態,那就是你能夠、且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明白嗎?”

有的問題對方心知肚明,並不需要你跟他一五一十地說清楚。站在他的角度,他想聽的也不是刺耳的問題,而是你如何應對,也就是想知道在你的角度是如何思考這些問題的。

客戶當然是不能欺騙的,但溝通時不同的切入角度,即使談論同一件事,卻也會讓溝通的效果產生天壤之別。

角度不同,效果便不同,對方的情緒、反應和對你的看法也大不一樣。因此,溝通時一定要綜合地考量“話題、時機、位置、策略”這四個方麵的因素,對具體的問題具體溝通,選取正確的溝通方式。

話題要對——任何溝通要想順利進行,首先需要把握的是交談的話題,必須是對方和你共同感興趣的事物,話題不對,說了也白說。

時機要好——時機不對,溝通就顯得冒昧。時機包括時間、場合、心情等,需要麵麵俱到地考慮到,不能馬虎對待。

位置要佳——位置就是切入點,切入點選得好,溝通才能成功圓滿,比如態度和語氣、解讀問題的角度和立場等,選好了切入點,溝通已經成功了一半。

策略要準——必須根據對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來製定策略,量體裁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