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seven 上司邏輯 如何與你的上司打交道?

公司某部門的實習生小男在我門外晃悠了半天,我招呼他進來,問他有什麼事。

小男的眼睛裏全是期待地說:“老板,我實習期快過了,也收到了轉正通知,等正式工作後,我想到您主管的團隊來繼續學習。”

他話音剛落,我就幹脆地拒絕:“我不能要你!”

小男不死心,繼續說:“老板,我這個部門的趙經理做事太死板,太守規矩了,我覺得沒意思。公司傳說您是風雲人物,當年創業時經常能神奇地談下看似不可能的大合同,成了業界傳奇,而且您又風趣又幽默,不是那麼不苟言笑的樣子,我很想跟著您好好學習,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成為您這樣的人。”

我放下手頭的文件,嚴肅認真地告訴他:“幸虧我好說話,還能跟你講幾句道理,否則你的轉正通知就要被收回了。真想學習,就一板一眼地做好工作,別迷信天才,也別向往什麼傳奇。趙經理是一位好經理,經驗豐富,業務能力過硬,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實幹派,你這樣的新兵跟著他才有前途。另外看在你拍我馬屁的份上,我再多教你一句,你這種跨部門來表忠心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本質上是在找死,以後千萬不要再有!如果再發生一次,沒人能救得了你!”

和職場有關的書籍都會告訴你如何跟上司打交道,怎樣跟上司搞好關係,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和你所在的部門領導站在一起,擰成一股繩。

員工忠心,部門的管理成本就會比較低,團隊的凝聚力也強。但如果有的員工甘願當趙誌敬這樣的人物,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時刻想著跳到別的部門,公司的管理成本就會急劇上升。

毫不客氣地說,“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隻適合在三國演義中受人膜拜,卻不適合拿到現實當榜樣。跨部門表忠心,既是盲目刷存在感,也是向上司暴露自己不忠誠的品質,很容易落一個兩頭不討好。

小宋向來說話隨意,不把公司的大小領導當回事。有一次他又“犯病”了,跑來請假卻不做好準備,就像誰都欠他幾天假似的。

我告訴他請假可以,但要從帶薪年假裏扣除,他表示不行:“我不想請帶薪年假,帶薪年假我要留著跟過節放假一起請,到時能多休息幾天,多爽啊!”

我苦笑:“那你請的是事假?”

小宋的腦袋晃得像棒槌:“不不不,事假得扣錢啊。”

“哦,”我說,“那麼,你想怎樣?”

小宋還未意識到危險的臨近,嬉皮笑臉地說:“老板,我這不是求您來了麼,您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我大怒:“能,辦法隻有一個:離職,愛幹嗎就幹嗎去,也不用擔心扣錢的事。老話說自作孽不可活,既想請假還怕扣錢,年假還省著不想用,有這種好辦法麻煩你也替我想一個,我出一萬元購買!現在你就兩個選擇,1.請事假;2.寫辭職信!”

工作中難免需要請假,那麼正確的請假邏輯是什麼?

很多人感到鬱悶的是,自己明明真的有事,卻在請假時被上司批評,根本請不下來。反倒是那些沒什麼要緊事的人,常能順利地請下假。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最大的問題,是你沒考慮到上司的心理需求,很可能粗暴地采用了通知式請假的錯誤方法。

比如下麵這些表達方式:

我有某某事,現在需要請假;

我有急事,麻煩您批一下;

我今天去不了,希望您理解;

……

不管事前通知還是事後補假,上述方式都屬於通知式請假,聽起來毫無商量的餘地,讓領導心理上很不痛快的同時,也給自己的工作製造了麻煩。這是最要不得的,上司都有一種權威心理,他們都希望得到員工的尊重和敬畏,而且上司做的決定要合乎公司的規定,不能對你個人搞特殊化。

錯誤的請假方式隻會讓上司覺得你不把他放在眼裏,他會生氣,進而否決你的請求。即便第一次他準了假,將來再想請第二次、第三次就難了。

正確的請假方法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事出有因,表述清楚。確實有正當理由需要請假,並且要簡潔直接地向上司闡述清楚請假的原因,不繞彎子,不抖包袱,堅決避免用虛假理由請假。

第二,合乎規定,請求批準。請假的事項和時間範圍應該符合公司的規定,不能要求特殊對待。在請假的方式上,也應用請求的方式批準而不是讓上司聽起來就像通知,堅決避免通知式的請假,更不要妄圖既請了假還不損失工資。

我想了解一下客戶劉總的項目進行得怎麼樣了,讓負責人小田向我彙報。

她頓時像打開了話簍子:“老板,這個項目我們可不容易,現在共計修改了7次方案,跟對方公司接洽了12次,找了3家電視台,劉總兩次要求降低價格,還有我們……”

我馬上叫停:“等下,你就打算這麼向我彙報下去?我在聽故事?”

小田不解:“對啊,這些不都是咱們正做的麼,我想讓你知道得詳細一點。”

我教導她:“對於一個項目,老板想知道的隻是結果,不是過程。我讓你彙報,是想聽你的感受,你在做項目過程中的發現,你積累了什麼樣的經驗,你下一步準備怎麼開展工作,尤其這個項目當前的完成質量,你必須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地總結出來。說這些,要比你說那些流水性的東西有用得多。看在你是個新人,我才教你這些。如果過半年你是這樣,我二話不說降你的職,讓你去辦公區當文員或者後勤去。”

工作中上司想要的東西、想知道的事情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是所有當下屬的人都想知道的。在企業中,員工相對於老板而言處於一種從屬地位,隻有得到老板的賞識,職位才能提升,薪水才會增加,贏得更大的發展。因此幾乎所有的員工都難免琢磨老板,想知道老板“最想知道什麼”。

彙報工作時,老板想聽什麼?

業績彙總時,老板想看什麼?

任務執行時,老板想要什麼?

這幾個問題都很簡單,老板最想知道結果。要得到老板的賞識,並且懂得如何跟上司溝通,我們就必須了解老板的心理——

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到底想從下屬的工作中得到什麼?

你要了解上司的思維邏輯是與自己大為不同的,甚至是與員工相反的。知道他在想什麼,才能清楚如何回應他的要求,配合他的命令,提供他想要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條原則是我們要牢記的:能簡單就不要複雜,能三言兩語就不要長篇大論,能務實就不要務虛。老板的時間是公司的稀缺資源,他很忙,沒有精力關注你“如何做”,大部分時間內,他隻想知道你“做得如何”。

我交給小宋的一個任務過去好幾天了,一點動靜沒有。任務很簡單,三天就能做完,但小宋看起來好像要用一個月才能給我反饋。

我忍無可忍,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方案寫完了沒有,小宋才恍然大悟:“呀,這幾天活兒太多,我才開了一個頭。”

我說:“哦,那你不早說,是等著我找你興師問罪呢?”

小宋一副無奈的樣子:“不然怎麼辦啊,我這確實是沒有時間寫,客戶劉總的項目正是要勁的時候,我也不能不管。”

我說:“忙,不是壞事。但你知道這件事正確的處理方式嗎?在這個任務剛布置給你時,你就應該主動向我彙報,告訴我劉總的項目馬上要簽合同了,產品、財務、物流有好多事情要確認,你怕有什麼錯漏,這幾天都要跟進這個項目,所以我要求你的這個任務的時間你保證不了,然後跟我協商一個你有把握的時間,明白?”

小宋弱弱地問:“這樣說您當時不會罵我嗎?”

我說:“會不會罵你一點不重要,但肯定比現在我主動找你要好得多。你主動告訴我問題,我頂多當時不高興,但不影響工作;現在被動告訴我問題,不管我生不生氣,工作都已受到影響。你說哪種情況對工作的傷害小呢?你要讓我知道,你不是沒上心,而是知道輕重緩急,這個可關係到我對你工作能力的評價。所以下次再遇到這種事,要不自己熬夜完成,要不就得提前跟我說。”

第一,工作中出了問題,一定要主動說。主動與上司溝通,無論對錯都不會有大問題。

第二,上司最討厭被動型員工,不問不說,一說才知道出了大問題。

在上司的眼中,員工的能力有高低,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員工的責任心卻不容易培養,它經常源於一個人的本能和天性。有責任心的人會主動跟上司溝通,提前說明問題,事先製定方案。工作有問題時不主動說,而是等上司發現了再交待,不僅對工作造成了傷害,也會讓自己在上司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公司庫房的門被小晶給撞開了,壞了一扇門。負責倉管的小李非常憤怒,找我告狀。

我讓小晶說明原因,她理直氣壯地說:“老板,昨天我發貨的時候小李沒帶庫房的鑰匙,快遞車都在等著,我就給撞開了。工作要緊,我可不能耽誤發貨啊!”

我說:“好,一會自己去找財務,把門的損失給賠了。”

小晶馬上跳腳:“啊,這可不是我的錯啊,是小李沒帶鑰匙,怎麼讓我賠?您不會聽了他的一麵之詞吧?”

我問:“小李沒帶鑰匙,庫房進不去,這個情況你當時為什麼不向我彙報?”

小晶說:“跟您說也沒用啊,反正最後還是要把門撞開的,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呢?”

我說:“出了事先跟你的領導彙報是一個基本原則,這麼做有很多好處,第一,是為了求取更好的解決方法;第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就拿昨天的事來說,如果你告訴我了,我會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就算最後要撞門,也是我做的決定,由我承擔責任,而不是你;第三,倉庫門口的地磚下麵就有備用鑰匙,你和小李都不知道。說到這裏你明白了嗎?”

如果你在工作中很少主動請示彙報,從來都是上司主動詢問了才告訴他發生了什麼,自己怎麼處理的,那麼你要麼是踏實做事型的員工,隻想安安靜靜地將事情做好,不喜歡去上司那裏邀功表現,要麼就是做不出什麼成績,覺得沒什麼好彙報的,想等做出成績了再彙報,或者是遇到了問題,隻想自己解決表現一把,不想別人幹預。這兩種對工作都不好,既影響上司的決策,也影響公司對自己的評價。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上司需要根據員工的真實工作情況調整策略,親自介入尋找一些解決方案。拿小晶的失誤來說,小李忘帶鑰匙已經犯錯了,她自作主張撞門則是錯上加錯。最好的選擇是,馬上讓領導知道真相,請公司第一時間提供支持或者給予指導,避免自己做無效工作。不管哪種情況,員工在做事時都不能瞎做,應該積極主動地與上司溝通,讓公司知道工作中的新進展,了解發生的新情況。

你要知道,這是上司的權力,也是員工的義務。

有一天我看到公司的天台上擺了一張躺椅,立刻叫人搬走了。

不到一個小時,公司的人就在議論:“天台上麵的躺椅沒了,難道老板知道大家經常上去休息?”

小晶臉皮厚,主動來問我,還開玩笑:“老板,您不應該發現啊,我們每次上去都是等您走了以後。”

我說:“作為老板,我走了並不代表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老板獲取消息的渠道遠比你想象得多,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記住一句話:不要以為老板不知道。”

你的小聰明,老板都清楚

有些人非常喜歡在自己的上司麵前耍一些小聰明,比如偷懶、怠工等。他們自認為這些事情老板完全不會發現,畢竟管理者事務繁忙,沒多少精力關注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員工也覺得老板高高在上,有的老板平時很少來公司,來了就待在辦公室,肯定不清楚基層的情況。

可實際上,大部分的老板也都是從底層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他們吃的鹽比你啃的饅頭都多,你的那點小伎倆在他們眼中就是小孩做遊戲,早已了然於胸,一眼就可以揭穿你。這是因為,管理者獲取信息的來源方式有很多,他們未必隻能通過親眼看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大多數情況下,你的小聰明隻是給自己挖的坑。

一點也不誇張地說,說不定你身邊的某位同事就是老板放在基層的耳目。

踏踏實實,上司最喜歡

每當有人問我如何跟上司相處時,我都會說:在上司麵前,別走捷徑,要走大道。你走大道沒走出好的結果,他可能不會讚賞你。但你走捷徑即便走出了好結果,他也一定會否定你。

踏踏實實,是管理者最喜歡的員工品質。工作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隻有踏踏實實地把每一個步驟做好,問心無愧,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員工。

小晶又來交流問題,她問:“老板,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跟您出去談生意,您說得不對怎麼辦,我該不該提醒一下?”

我反問:“你覺得呢?”

小晶說:“如果我當場提醒您,會不會讓您覺得沒麵子?可如果不提醒,影響了業務,您會不會說我不稱職?您看,這事確實比較難吧!”

我說:“一點也不難,我告訴你一個方法,你可以發個信息或寫個紙條給我,如果我看到後不更改,說明這個錯誤是我故意的,你既沒傷到我作為老板的麵子,也沒有不稱職。如果我更改了,說明這個錯誤你應該提出來,我更不會生氣。”

小晶愛學習與領導的相處之道,小宋就沒這麼靈活了,他說話直來直去。

沒過幾天,公司開會討論一個項目,我講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小宋覺得他的方案更好,於是當眾提了出來。不過我很不高興,讓他回去再想想,還把他批評了一頓。

為什麼我對待小宋這麼苛刻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他當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但他首先應該肯定老板的方案,在肯定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方案作為補充提出來,效果才會最好。

小宋一開口就說:“我這個方案比您的好,您那個想法過時了”,自然會遭到老板的否定。開會時批判老板在任何公司都是大忌。

第二,他在遭到否定後沒有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是讓我比較失望之處。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確是對的,你的意見對公司的利益至關重要,那麼就不要動搖,堅持自己更好的觀點,努力說服老板。隻要你對,哪怕吵架也要堅持。真理不辯不明,老板會想清楚的。

因為在任何時候,老板都比員工更重視公司利益。

處理這種問題,並沒有一種可以一成不變的模式。至於具體如何應對——是委婉地說還是直截了當地表明,都要看老板的脾氣秉性和說話的場合。你的老板是急脾氣,還是溫和派?是一對一溝通還是多人會議?是在自己公司內部,還是有客戶在場?考量諸多的因素之後再決定你可以采取的方法。

同時,你在公司裏的地位及與老板的關係也是要重點考慮到的。你是公司的重要骨幹嗎?你平時的業績如何?老板對你的信賴度怎麼樣?這些環節都影響你說話的分量。

最後,有一點需要切記的是,關係到公司利益的問題,無論什麼都不要裝糊塗,該說出來時不要猶豫,不要當鴕鳥。因為老板不管嘴上怎麼說,心裏其實很清楚。你說錯了,他不一定生氣;但你裝糊塗,他一定記仇。

小晶抽時間來好學上進:“老板,我問一個有點奇怪的問題,如果上司約我出去,我該不該拒絕啊?比如喝咖啡、去酒吧、吃飯等這些朋友之間才能做的事。”

我說:“這真是個好問題,許多職場人都可能遇到,尤其當你比較漂亮時。在我看來,那要看是什麼樣的上司,還有約你幹什麼,如果是單身的上司,你也單身,那不管他約你幹什麼,你都可以考慮去,隻要你喜歡;如果不是單身的上司,你就要關注他約會的內容和時間,一切正常的交際和業務交流還是可以的,例如約你去見客戶,或找地方商談重要的工作。但如果內容和時間不合時宜,你就要堅決拒絕,比如晚上約你聊人生,找你去泡吧等。”

首先,老板的要求並不是每一個都合理。他們是人,有七情六欲,有個人喜好。有的老板對某位員工印象好,就喜歡私下談事,或常一起吃飯,隻要不逾越底線,沒什麼可指責的;但有的老板可能有其他不好的意圖,對此就要警惕了。

其次,回應老板的要求最好是在工作時間,公事公談,下了班之後就是你的私人時間,你有權利拒絕老板工作以外的命令,除非他“約”你去加班。

如何恰當地拒絕老板的不合理要求,和上司保持合適的距離,是工作中的一門藝術。

有人還會擔心一個問題:我拒絕老板的某些要求,會讓他覺得我對公司不忠誠嗎?

這個擔心大可不必,想讓老板覺得你是忠誠的,有時不是看你做了什麼,而是看你不做什麼。

你隻要不做有損公司利益的事,你就是忠誠的。一個聰明的老板對此心知肚明,假如他不這麼認為,這個老板就是不合格的,你應該考慮離開這家公司了。

小郝找我談思想問題,他說每當向我彙報新項目的工作時,就感到緊張,滿頭大汗,話也說不利索,準備好的思路也變得一團亂麻。理由是,他害怕說得不好,也怕不能領會領導的意思。越害怕,就越說不好。

不止小郝,現實中的很多員工都有這種憂慮,他們生怕在領導麵前說錯了話,會錯了意,一個不小心就被領導列上了黑名單,被穿小鞋,那可如何是好?

我告訴小郝:“跟老板說話,記住四個字就行,‘對,是,好,改。’用好這四個字,其他的都不在話下。具體解釋起來就是,老板的決定要說對,老板的命令要說是,老板的主意要說好,老板的批評要說改,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頂撞老板。如果你有意見,也要私下提,注意提意見的方式,不能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老板。記住這四個字,你就是上司眼中的好下屬。”

以前我遇到過一位下屬,每當我提個想法,他張嘴就是:“不對”“不是”“不好”。先否定我,再說他的思路。開始時,我以為他必有高論,結果說上半天,他的思路也並不高明,甚至多數想法不切實際。後來我發現,他就是這種嘩眾取寵的性格,已經形成了習慣,改不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導和培訓,他才慢慢糾正了這種錯誤的交流方式,養成了“先接受再探討”的好習慣。

無論發生了任何事情——隻要老板沒有做出過分的事、說出過火的話,切記不要正麵頂撞你的頂頭上司,不要和他發生正麵衝突。和領導進行交流,要在四字真言的基礎上再去私下尋找時間充足、氣氛適宜的溝通路徑,才是真正能解決問題、化解麻煩的好辦法。因為在上司的邏輯中,員工的本職是服從。

作為員工一定要謹記並且理解上司的心理需求,才能和他搞好關係。

小宋推開我辦公室的門,親熱地打招呼:“哥,您找我?”

我趕緊把臉一拉:“住嘴,別瞎稱呼!”

小宋接著不正經:“老板,咱倆誰跟誰啊,我跟他們都說了,您就是大哥,我就是弟弟,大哥一句話,弟弟萬死不辭。您想啊,我從大學畢業就跟著您幹,這都多少年了,在我心裏,您就是我親哥。”他的腸子不會拐彎。

我說:“停止開玩笑,這裏是公司,你這天天地哥來哥去的,演家庭倫理劇呐?不知道的還真以為你是我親弟呢!必須稱老總,否則你明天就別來上班了。”

無論在任何場景中,和領導稱兄道弟都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

很多時候,做上司的為了減輕管理難度或者有其他目的,會刻意地和下麵的員工拉近一些關係,在某一時刻表現得就像朋友一樣,例如拍拍你的肩膀,叫你一聲“好兄弟”。這就讓員工有了一種錯覺:“領導好像對我不錯,我們的關係不一般啊!”一旦萌生了這種想法,你的行為模式就會發生錯誤的轉變,心理有了某種優越感,和領導說話時大大咧咧,不知輕重,不懂保持恰當的距離,很容易就會說出自己覺得親近,但領導不高興的話。

要知道他畢竟是你的上司,你應該對他保持必要的尊敬,說話要有尺度,做事也要有分寸。否則,很可能在你自以為領導當你是好兄弟時,他已悄悄地把你從“優秀員工”或“重點培養對象”的名單中刪除了。

另外,假如你整天和自己的上司稱兄道弟,你的同事會怎麼看?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不會為此鼓掌,也不會對你有什麼好感。不管這個上司做事有多麼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其他員工一定覺得你才是他的紅人,上司一定暗地裏給了你不少好處。這種情況下,同事們就不會和你走得太近。他們會抱起團來提防你,在你麵前說話做事都會很小心,生怕你搜集信息去告密。

所以,和領導走得太近,也不利於我們和同事搞好關係,這其實是給自己挖坑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是,在領導麵前保持一種普通上下級關係,謹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這是最安全也是最讓人放心的相處模式。

小郝開完會提意見:“剛才開會,我覺得老板您說的話有點問題,您說蜂蜜的價格如果下調 10%的話,公司的利潤就達標了,可是現在的價格已經是最低了,再下調的話利潤雖然有了,但其他成本也加大,等於還是虧本。您說了等於沒說,這個活怎麼幹我還是不明白。”

我說:“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看出來了,你以為我看不出來?我這麼說是要告訴你,這單是虧本生意,所以不用再做了。記住一句話,老板永遠沒有錯。如果你覺得老板錯了,那肯定是你沒有領會老板的意思。”

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說,要懂得聽出上司的弦外之音。

和管理者打交道時,如果你會錯意、表錯情,不僅吃力不討好,還可能在老板眼中被打一個“不及格”的標簽。當老板在表述某些問題時,一定要多想想他想借這段話說明什麼,領悟到老板真實的意圖。千萬不要當老板簡單地說了幾句,你就以為自己完全理解了。

首先,是找意圖。你要明白老板的指示對於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他的直接意圖。

其次,是找問題。你要清楚地了解老板說這句話時處於怎樣的需求和心理狀態,以及這項工作已經出現的成就和問題。

最後,是找辦法。你要根據老板的一貫作風和思想(行為模式)來對他的真實意圖加以完整的理解,據此製定自己的策略,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公司新上任了一位高管,主管小郝的部門。小郝對如何與這位新上司相處心中沒底,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司通常會對現有的工作方式進行調整或變更,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不是提意見,也不是告訴他以前的上司是如何做的,而是帶動其他的同事積極配合。”

小郝有疑問:“如果這位新上司的做法有問題呢?”

我說:“那就要參考另一個方法了,告訴自己,上司都是對的。你必須適應他,因為他的管理出了問題,自有公司來管,由我來做決定。換句話說,他管你,我管他,明白了嗎?”

的確如此,我管他,他管你,就這麼簡單。職場關係很複雜,但有時“簡單”恰恰是處理複雜問題的一把利器。

心理要適應,因為沒有哪個上司會帶你一輩子

在職場中我們總會遇到上司更迭的事情,老上司走了,新上司來了。這種事情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是所有企業和團隊的客觀規律。

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兵,有時各個部門的主管乃至高層也是流水的。但對一些人而言,他剛剛習慣了某一個上司,新的上司就來了,他隻好重新進入磨合期,心理上很不適合,工作中苦不堪言。還有一些人熟悉了過去的氛圍,與新上司的習慣格格不入,便容易發生摩擦。有了矛盾後,可能還覺得上司不夠專業。

這些例子在職場中屢見不鮮。

通常人們與新上司互相不適應時,總是習慣性地將責任歸咎於上司,認為上司是在針對自己,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事實真的如此嗎?人們一定要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不僅自己是流動的,上司也是流動的,沒有哪個上司會帶你一輩子,要調整心理,用職業態度麵對上司的更替,努力適應、磨合才是我們應遵從的邏輯。

記住重要一條:上司不會適應你

你不適應新上司,新上司更不會適應你。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上司來到一個部門,他的主要任務是管好團隊,並且對上負責,而不是對下麵的員工負責。那麼,他就沒有理由討好你,也沒有義務給你太多適應、調整的時間。

隻有庸人才想回到從前,或者企圖讓上司迎合自己的習慣。強者隻會盯著未來,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這其實是一個無解且無聊的問題,新上司有足夠的權力動用符合公司規定的手段保障他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也有足夠的理由這樣做。因此,當你迎來一個新上司時,要學會接納、適應和理解,使自己達到他的要求。

關鍵是做好定位

作為一名員工,怎麼去應對這種人事變化的新局麵呢?關鍵是做好自己的定位:

第一,你是一名員工,本職工作是服從權威,不是挑戰權威。

第二,對方雖然是新上司,但卻不是新人。他的經驗比你豐富,仍然是你的前輩。

第三,無論你對他的印象如何,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代表了公司高層來管理你所在的部門,他是主導者,而你是執行者。

這三條理解起來並不複雜,隻要對自己的定位做好了,我們就能迅速地去適應新的上司,和他打好交道,共同把工作做好,並且一起打造部門(團隊)新的行事風格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