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定位是什麼?首先弄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我是誰?
第二,我能幹什麼?
第三,我應該怎麼幹?
公司的一名新員工和某位管理層成員沾親帶故,把簡曆遞給我看,謙虛地請我多指教。他是來公司試用的,看簡曆還挺不錯,並不需要動用關係才能到我的公司上班。
所以他特意強調這一點:“老板,您看我的學曆、經曆,應該達到我們公司所要求的水平了吧?”
我沒有和他兜圈子,直接告訴他:“從你的工作經曆看,你是一名職場老手,文憑不錯,說明知識儲備很好,同時還是關係戶,那我對別人要求60分,對你的要求就必須85分,以免同事覺得你是依靠關係搞特殊對待。別人隻要幹得不差我就得表揚和鼓勵,你幹得好了我說不定還要批評和更嚴格地要求!而且你做得不好的時候我會馬上指出來,不會像對其他員工一樣給你太多調整的時間,你不管工作表現多好,也不能提前轉正,必須踏踏實實做滿試用期。可以嗎?”
這名新員工痛快地答應了。
除了你自己,沒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有位著名銀行家曾經說:“假如一個人既無閱曆又無背景,隻有他自己可以依靠,那麼他最好的起步方法是:一、獲得一份工作;二、珍惜他的第一份工作;三、培養勤奮敬業的好習慣;四、認真地學習和觀察,獲取經驗;五、努力成為不可或缺與舉足輕重的人;六、成為一個謙虛、有修養的人。”
這六個步驟的核心是圍繞自己做好價值定位,為形成正確的底層邏輯打下堅實的第一步。人要生活得好,工作得好,最大的靠山是自己,不是別人。“你”是你最大的後台,除此之外沒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我對新員工講那番話的目的就在於,他在管理層的關係可以把他引進門,但他能否在公司獲得發展空間甚至成功留下來的唯一條件是他的表現,他要靠自己把工作做好,別人誰也幫不了他。
覺得命運不公,是因為你隻想求助命運
做事的底層邏輯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求人向下看,去看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比如命運、運氣、時運這樣的詞便代表了一種飄在表麵的浮躁心態。許多職場新人一旦遇到挫折就抱怨命運的不公,總覺得自己是一匹千裏馬,可是懷才不遇,沒有伯樂賞識他。這種思想的有害之處,是他將希望寄托到了虛無飄渺的伯樂身上,被動地等待,環目四顧,希望有人發現他的才華,希望有人賞識和提拔他。
他的定位中沒有他自己的位置。
事實是,命運的主宰者一直是我們自己,求助於別人拉一把,無異於自卑沉淪。工作中你是自信奮發,是懷才不遇,還是主動抓住機會,這些完全不同的狀態全由你來決定。你的未來取決於自己,也100%地倚仗於自己。
不管哪個領域,總有人想平步青雲。
我的秘書小田十分真誠地谘詢過一個問題:“老板您教教我,在職場混怎麼才能最快地平步青雲?”
我說很簡單,要麼成為老板,要麼成為老板娘。
小田瞪大眼睛看著我:“可是,您已經結婚了啊!”
我心中一驚,她還當真了?馬上正色道:“你想積極進步是好事,但是你要學的可比成為老板娘難多了!”
我對小田講了下麵四條工作原則:
對工作,學習基礎知識,熟悉崗位職責,理清工作流程,抓住工作重點;
對客戶,累積客戶信息,了解客戶訴求,犧牲自我時間,完成客戶願望;
對老板,深諳老板好惡,配合老板節奏,完成老板任務,達成老板目標;
對同事,摸清同事秉性,善於利用關係,控製友善距離,提高工作效率。
這四條缺一不可,不是一步登天,而是萬步登天。能沉下心來走上萬步,將工作、客戶、上級和同事四個維度的事情處理好,提高能力,強大自己,那就能平步青雲,成就自身。沒誰能躲開這四條,你看到有人好像輕輕鬆鬆就成功了,那是你沒看到他背後做這些事情時的辛苦與投入。
成功不是讓大風把你吹上去,是你鑿山為梯一步步爬上去。
做好信心定位,也要做好思想準備
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說過四句話:不斷樹立高目標;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嚴酷地鍛煉自己。
總結起來,就是要針對自己做好信心的定位,也要做好吃苦的思想準備,然後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逐步鍛煉和提升能力。
信心是第一步,吃苦是第二步,最後一步才是成就自我。
從來沒有捷徑,必須循序漸進
所以,平步青雲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如果有的話,那它的價值也就不大了。
不管你是初入社會的普通員工,還是已錘煉多年的職場老人,隻要為自己製定了一個宏大的目標,想在工作中做成一些事情,就不能夢想一步登天。
第一,要給自己量身定做一個學習和工作計劃。先學什麼,後學什麼,讓能力慢慢成長,要合理而不是激進,要成熟而不是天真。
第二,當然要有雄心壯誌,但更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思想準備。先將眼前的事情一件件做好,做到位,實現厚積薄發。這才是成功的本質。
我在走廊遇到公司管理層的李總,李總開門見山:“新來的員工表現怎樣?比如那個小趙。”
我馬上明白新人小趙嘴裏的關係就是李總,便笑道:“看來小趙來曆不小,你這個老總還親自關心,不會是想給他點特殊照顧吧?”
李總趕緊說:“我隻是關心他能不能適應,他的能力應該不錯,根本不需照顧,相反我還要嚴格地要求他,希望您不要誤會。”
我說:“這是自然,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需要照顧,包括你我,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誰如果需要照顧,不僅是給公司找麻煩,也是在給他自己惹麻煩。所以我早交代了下麵的部門經理,一碗水要端平。”
生活中我們要有私心,比如關心親人,照顧孩子,贍養父母,這都是人人要具備的私心。但工作中不行,我們的心可以去感受到工作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壞,一個人有沒有能力,能為公司做多大的貢獻,我們能提供哪些幫助,衡量這些有公正的標尺,有統一的標準,人們在看著,也會效仿,因此不要讓私情與私欲蒙蔽自己的眼睛,主導自己的行為。
“心”也是我們內在的動機。
當人的動機摻雜私欲時,必然影響他的思想和行為。他會投機取巧,忙於攀拉關係,靠領導親戚的庇護上位,在團隊中製造不公平競爭。在他的邏輯中,他所依賴的不是他自己,是想靠傍大腿獲得成功,最後必然影響企業的工作成果,也影響他自己的聲譽。
我向小趙和李總點明了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不近人情,其實是對小趙和李總的尊重,一視同仁,也是把潛在的問題扼殺在源頭。
隻要沒有私心,我們就沒有幹不成的事。相反,如果工作中有私心,不但員工難成長,公司也難有發展。
希望我們都不要爭著去做一個聰明人,而是努力成為一個踏實和專注的人。
現在總有一些人在工作不順或心情不爽時,便萌生出許多不切實際的奇思妙想,比如去創業。
公司的小宋因工作問題被我狠狠地批評一通後,一出會議室便嘟囔:“受這氣,還不如去創業自己當老板!”
我說:“你等等,跟我說說看,怎麼有了這麼危險的衝動?”
我接著對他講:“我不是妨礙有能力的人去創業,是阻止沒能力的人去送死。”
小宋說:“還不是因為您老是罵我,說我業績不好,還說我幹活粗糙,總之您總是挑我的毛病!”
“哦。”我說,“那你的業績好嗎,幹活是不是老出錯誤,同事有沒有提意見,考核表上的數據是假的嗎?”
小宋嘴硬:“您說得對,可我是年輕人,總要給點進步的時間嘛!誰一生下來就是老板就是高手啊?我覺得自己知道挺多的,也有了經驗,就算創業危險大,也未必失敗吧?”
看到他這麼固執,我隻好繼續批評他,否則他真有可能辭職創業,然後三兩個月便因創業失敗而深受打擊,失去對未來的信心。
我說:“小宋啊,你在公司上班是在用老板的薪水培養自己,犯錯的成本由公司背。就像這幾個月你業績不好,公司在你身上是賠錢了,可仍然給你發工資,你的基本生活未受影響。但是創業完全不同,是你自己花錢為一切的錯誤買單,賺了是你的,可賠了也是你的,倒是沒人罵你了,不過第一,薪水沒有了,第二,所有花錢的地方你都得自己來。如果賠掉的是借來的錢呢?到時你身負巨債又無償還能力,還會像今天這麼想嗎?”
其實,也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普通的民房都蓋不好,就有本事去蓋高樓大廈了?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人有很成熟的底層邏輯,他能立刻想明白這個道理——能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才能負責一個項目;能負責好一個項目,才能管理一個部門;能管好一個部門,才有機會管理一家公司。
能力的提高是由下至上,飯要一口一口吃,力量要一點一點積累。當不好一名優秀的員工,也就不可能創業成功。做不好價值的定位,也就找不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
小晶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員工,她對公司也很熱愛,提了不少建議。有一次她又向我提意見,而且表明是跟我談判,上來就列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1.公司的某一些規定有點不人性,平時大家經常都是早到的,所以偶爾晚到一次不應該算作遲到;
2.別的公司下午或中午都會給員工發一份水果,咱們也應該這樣,提高一下福利;
3.隻要合同簽成了,除了給獎金之外,還應該有相應的帶薪假期,讓員工有放鬆休息的時間。
她滔滔不絕地說完,用一種無比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好像她的建議能讓公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說:“你憑什麼認為我會同意?”
她說:“老板,您不是一直都說要人性化管理麼,這樣做,會讓員工感覺咱們公司是中國最好的公司。要知道穀歌受人崇拜,正是由於它的個性化福利政策,是世界範圍內人們最想進的公司,我希望咱們公司也能有這一天!”
她說得有道理,但卻毫無可能。
第一,這不是她能跟公司談的問題,她的任務是把本職工作做好,是搞好具體的項目,完成我交代的任務,而不是指引公司未來的方向。
第二,公司的管理製度和福利政策不是取決於穀歌的標準,是由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行業環境決定的,所以即便她講得對,公司也不可能現在采納。
我給她的回複是——你要先把自己變成“最好的自己”,為公司作出很大的貢獻,再跟老板商談如何讓公司變得最好,甚至變成“中國最好的公司”。
先做最好的自己,體現的是一種專注的定位,是對自身的聚集,是強有力的起飛點。如果一個人能有這種認知,那麼他的生活和工作都能不斷地前進,飛快地成長。
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有能力去改變環境,影響別人,乃至改造世界。我相信,穀歌公司的管理者和員工在工作中也是這麼想的。
我最頭疼的一類員工,就是既不想升職,又對錢沒有興趣。
公司的小晶最近工作一直都不積極,不像過去那樣整日想著升職了,也不再積極地建言建策,變成了一個悶葫蘆。
我找了個機會給她做思想工作,她一開口便讓我震驚:“其實我沒想過升職什麼的,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挺好的,我也沒想過要當什麼職場精英。我對賺多少錢也沒概念,夠我買點化妝品就挺好的。”
聽她這麼一說,我知道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她對工作喪失了上進的動力。
我說:“你有沒有理想,是不是胸懷大誌,實際上公司是不會真的在意的,作為老板我隻會在意你能不能為公司掙錢,讓公司從你的工作中受益。如果一份工作你不喜歡,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努力工作上麵,那就把注意力放在賺錢上麵,在不違背公司的利益和你個人原則的前提下,盡情地去掙錢吧,也許你就能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了。”
小晶略感意外,反問:“您的觀點和網上流傳的老板的想法不一樣,馬雲啊什麼的都拚命給員工洗腦讓員工不要談錢,您反而讓我為錢奮鬥。”
我說:“聽好了,這是建立在你胸無大誌的前提下,讓你為了賺錢努力,是給你一個不要浪費光陰的機會。這是為你好。”
奮鬥,就要有一個基本目標。
誌向是很宏大籠統的概念,它可以包括任何東西,比如錢。
馬雲喜歡對員工談理想,但我從不反對人們在工作中多談錢,因為工作的基礎目標就是幫我們賺錢養家糊口。畢竟,我們大部分人的理想不是做成一件多麼影響世界的壯舉,而是有錢吃喝、有錢買房、有錢養家、有錢旅遊等這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其實也就是,為錢工作並用錢實現自己不工作的理想。
第一,如果你沒有其他誌向,為錢工作並不丟人。工作不敢談錢,才是一種有問題的心態和表現。
第二,如果你沒有一個奮鬥目標,就不可能有進取心,也就很難找到接地氣的定位。
第三,如果你失去了上進心,到最後便隻能淪為龍套,成為別人的犧牲品。所以為錢奮鬥也比毫無誌向要好。
客戶張總的項目馬上開始,我安排了小王去負責。
一直在等機會的小晶又不高興了:“張總的項目您怎麼讓小王去?他的經驗少,能力也沒我高,我認為您應該讓我去。”
我說:“你是比小王聰明,但做事太毛糙,說話太不小心,招待張總免不了要喝酒,我還真不敢放你出去,小王雖然經驗少,但是他謹慎,不知道該不該說的寧願少說不說,你要知道,有時候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你的確表現得很能幹,可未必能在客戶那裏留下好的印象。”
小晶問:“聰明一點難道不是工作需要的嗎,老板您總不會喜歡笨員工吧?”
我說:“做事無關聰明和笨,做對、做到位才是你應該思考的,要改變頭腦,要好好優化一下自己的邏輯。我不看你是聰明還是笨,我隻看你做事是否得體,這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你是一個做事得體的人嗎?”
小晶趕緊表態:“老板我知道了,我一定朝這個方向努力!”
聰明人太多,得體的人卻太少
我們十分清楚,職場上人人都想變得聰明,成為一個聰明人。
職場充斥著明爭暗鬥,同事之間多有競爭關係,但又必須要維持表麵上的一片祥和,保持團隊的和諧,所以不少人管這種能力叫聰明。但是這一類的聰明人如今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能把心思用到工作上的人越來越少了。
比如同在一個辦公室裏,假如兩個同事有矛盾,經常吵架,便會嚴重地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也影響公司的項目進度和業績。這兩個人的出發點也許並非是要傷害公司,而是在競爭中維護自己的利益,是為了升職加薪。
這種情況,我的定義就是“聰明但不得體”。我們要首先成為一個得體的人,先為大局著想,其次再考慮自己的地位、收入。
笨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對
我在指點下屬時,一有機會便告訴他們,工作中管理者和員工的底層邏輯是統一的:先做對事情,然後做好事情。這跟智商無關,跟情商有關。不聰明可情商高的人頂多顯得笨拙一些,事情做得慢一些,可他們每一步走得都比較踏實。他們不會傷害公司和同事,不會給客戶留下不安的印象,也讓老板覺得放心。所以要改造固有的思維,在自己的大腦中刪掉“聰明”這兩個字,讓自己從思考到言行都以得體為目標。
公司設計部的小黃想調換部門,遞上了申請表。
他不想再幹設計了,想到市場部大展身手。他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好市場部的工作。
我的批複是:不行。
原因很簡單,小黃固然在3D、視頻製作方麵水平很高,設計能力挺厲害,還懂世界上最新的設計理念,但這種能力隻在設計部有發揮的空間,到市場部他能幹什麼呢?市場部這邊的人天天做項目,談業務,陪這一家公司的老板喝酒,陪另一家公司的采購經理吃飯,是與設計完全不同的環境。小黃一身的設計才能來市場部毫無用武之地。
我對他說:“小黃,你是設計高手,工作的領悟力也強,但不代表你懂市場。人要務實,要專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環境,把最擅長的能力發揮出來,而不是總想嚐試陌生的領域。這對你不是好事,如果你到了市場部發現自己無法適應,隻能再回去幹老本行,這些失去的時間也已經找不回來了。所以記住我的忠告:在熟悉的領域中做你擅長的東西,別亂跨界!”
一個人不但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定位,還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定位——“我會幹什麼”是第一步,“我在什麼地方發揮這種能力”是更重要的第二步。
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專長,就必須適合環境的需要,懂得選擇與自己的特點相匹配的環境。脫離了環境的需要,人的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即使再有野心,也沒辦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做出多大的成績。
還有一周,公司的新產品就要上線,我對這次的項目很重視,便把第一次在項目中實戰的小宋叫到辦公室,問他有沒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讓我聽聽。
小宋拍著胸脯說:“放心吧老板,這麼好的機會,我肯定好好表現,雖然具體怎麼做我還沒想好,但一定會努力把握這次機會,不辜負公司的信任!”
“沒了?”
“恩,沒了。”
我生氣了:“早在半個月前公司就定好了這個產品的宣傳組成員,你的名字也在那時列了進來,專門叮囑你,讓你沒事先琢磨著。都說機會隻給準備好的人,但這準備二字,並非說一說而已。你看看同組的小郝,他前天就給了我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比你心裏有數,我看他肯定行,你肯定不行。”
小宋的臉像被什麼抽了一下,瞬間變得漲紅:“老板我立刻回去寫計劃書,您再給我一次機會啊。”表完態馬上就跑回了自己的辦公區。
沒有準備,給你機會也沒用
你的內心可能有無數種關於工作、未來的閃閃發光的想法,對如何做好一件事早就思考了無數遍,也想象了很多成功的場景。可是,你的思維僅僅停留在一種“淺思考”的層麵,未落實到可行性的方案,未形成書麵或係統化的計劃以及步驟。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除了重複地欣賞別人的成功案例之外,你在該領域的經驗和技能仍然未做好準備。即便機遇降臨,你也會再一次錯過。
作為現代的職場中人來說,我們的能力不足是可以培養的,但是如果對待機會的態度和行動出了問題,就會在不斷錯失機遇的打擊下消磨掉自己的士氣,變得越來越平庸,也就失去了上司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
很小的機會,也要及時抓住
小機會的背後常意味著大機會。
工作中並非時時充滿了大機遇,相反每天是平常無奇和流程化的工作,還有一些重複枯燥的事項,但即使是打印、複印這類的小事情,也會因為你的工作態度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工作結果。
你連複印一份合同的任務都完成不好,領導怎麼可能把整個項目交給你?
我有時候會給下屬開玩笑,隻需要看一下文件打印出來的格式、排版、裝訂就知道這個事是誰幹的,因為有人訂書釘的位置是歪的,一個釘子在左,一個釘子在右,十分不整齊,且經常這麼幹。他連小機會都抓不住,說明他並未準備好承擔大任,他對自己的定位在我看來就是“甘作平庸”,沒有上進心。
因此,即使是一份材料這麼平常的任務,你的上司也在考察你。
公司要重用一個人,必先觀察他的工作習慣,乃至思想準備情況。如果你尚未準備好,那就不會給你機會。所以要時刻準備好,在工作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才能在機會來臨時贏得上司的信任,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