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煉金術》reference_book_ids\":[704149538275223452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這些投資理論或法則,是投資大師們的智慧結晶,代表著投資藝術的至境。不懂它們,你的投資之路將困難重重;違背它們,你的投資隨時可能血本無歸;掌握並適時運用這些投資鐵律,將會讓你的一生受用無窮。
雞尾酒會理論是華爾街最出色的投資大師之一彼得·林奇提出的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直到現在仍然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所謂雞尾酒會理論,主要是指通過雞尾酒會上人們討論話題的轉變和態度,可以預測未來股票市場上升或下跌的情況。具體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當股價一直處於下跌通道,市場投資者預期市場也不會上漲,在這個時候即使股票市場有一定的上升,人們也不願意談論股票問題。在雞尾酒會上客人們一般不會和從事股票投資行業的人員有太多的語言,這個時候大家寧願找牙醫聊聊牙齒保健的事情。在第一階段,預示著股票市場可能將看漲。
第二階段
在這個階段,參加雞尾酒會的客人們願意和從事股票投資行業的人員多聊一會,但更多的是談論股票的風險。然後再去和牙醫交談。在第二階段,大家討論關於牙齒保健的話題多於討論股票,也許這個階段股票實際上已經在開始上漲了。
第三階段
到了第三階段,股市已經比第一階段有了明顯的上漲了(比如20%或30%),在雞尾酒會上多數的客人會圍著股票投資行業的人轉,幾乎不會再理睬牙醫,甚至於牙醫也會過來討論一些市場的熱點和預測。
第四階段
在第四階段時,參加雞尾酒會的客人們仍然圍在專業股票投資者的身邊,這個時候則是他們向專業的投資人員推薦股票。而這也表明股票市場已經快到頂部了,通常預示著股票將下跌。
傳統的牛市和熊市也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常常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多數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這個階段在2005年6月份、2007年5月份及2007年11月份,我國的許多投資者應該親眼見過甚至親身經曆過。在這個階段,深思熟慮的投資者則預期市場情況可能即將發生變化,是黎明前的黑暗,開始逐步擇優入場。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很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者入市,整個市場交易開始活躍。在這個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對市場的興趣。
進入牛市第二期後,市況已經有了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給投資者帶來了心理上的陰影,即使此時股票上漲了,大家仍然不敢放開手腳去做,短線操作的人比較多。這種心理也使市場行情有所好轉但是仍然維持一個僵持的局麵。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股票市場的基本狀況不錯,穩中有升,中間可能出現調整也是暫時的和小幅度的。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嚴重程度會直接影響這個階段行情的表現。2005年下半年我國股市的行情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這種狀態。
在牛市第三期,這個時候隨著投資者信心的恢複和市場的穩步上升,成交量已經有了明顯的上升,更多的投資者進入了股票市場,每次調整都會帶來更多的資金入場。這個階段市場充滿樂觀氣氛,電視台、報紙、廣播以及營業部都在大肆宣傳牛市的到來,而且有關公司利好(比如利潤增加、重組、收購等)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渠道圈入好的項目,並向投資者承諾未來的美好。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全民炒股熱浪席卷社會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員,而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臨界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熊市的特征則恰恰相反,通常而言,熊市經曆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隻占牛市的1\/3~1\/2。但是從我國的實際來看,2001年到2004年應該是一個大熊市的循環,所以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並不相同,因為這與市場環境和結構有著很大的關係。回顧從證券市場成立到2007年,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曆的股價大幅漲跌變化,它已經經曆了至少一個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牛的周期性過程。
由此可見,彼得·林奇的雞尾酒會理論和傳統的牛市及熊市的劃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對投資者判斷市場走勢具有非常好的借鑒價值。
彼得·林奇曾教給散戶投資者一條賺錢之道,他說:“我來教給你一個非常簡單的賺錢之道。每年年末11月份和12月份許多投資者為利用投資虧損避稅會低價拋售股票,你隻要趁機買入那些股價重挫的股票,等到第二年1月份,這時股價總是會反彈,這就可以讓你賺上一筆。”這就是所謂的“一月效應”。
但是,彼得·林奇說,盡管股市中存有一月效應,然而投資者依舊不能買入自己不了解的股票。反之,隻能買入自己研究過、關注過的股票,包括以前給自己帶來痛苦回憶的股票。惟有如此,投資者才會對該公司有相當了解,能大致掌握股價發展規律,知道何時購買價格比較低,從而確保能夠賺上一筆。
一般來說,能給投資者帶來痛苦回憶的股票,是投資者在這隻股票上已有一定獲利,原本想及時獲利了結的,但因為過於貪心,賣晚了,賠錢了,或賣得太早了,少賺了,甚至隻賺了一些蠅頭小利,賣出去之後就連拉幾個漲停板……這一切,都會讓該股票在投資者心中引起痛苦的回憶。
彼得·林奇說,這就如同突然在超市中碰到了曾經拒絕過你的異性,你會偷偷溜到一邊有意躲開一樣,每當看到賣掉之後就一直持續上漲的股票,你也會有意無意地回避看它的行情。
盡管這是人的一種天性,但是其實,要是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多去關注一下這隻“老”股票,就能夠知道它目前的股價是偏高還是偏低,是否有潛力可挖?倘若是,再將它買回來,非常容易就能賺上一筆。
彼得·林奇說:“要是我也如回避老情人般回避老股票,恐怕我就沒幾隻股票可買的了。”
在1991年8月份,陽光地帶園藝公司準備公開發行股票的時侯,彼得·林奇首次接觸這家公司。它的發行價是每股8.5美元,資產負債表很穩健,沒有一分錢負債,而且還有每股2美元的現金。
對此,彼得·林奇很滿意,決定在1992年1月份召開的《巴倫》周刊圓桌會議上予以推薦。但是不料,一方麵,發生了一係列對草皮與園藝植物很不利的自然災害;另外,這時一月效應的前奏開始了,機構投資者大量出售該股票。兩者結合,連累它的股價下跌到5美元,市值縮水近一半。
要知道,隻是在數月之前,該股票發行價還高達8.5美元,並且還有每股2美元現金,單單每股5.7美元的賬麵價值就高於股價了;況且,該公司1992年的每股預期收益還高達0.5美元到0.6美元呢!這樣算起來,它的市盈率還沒有10倍,每年的平均盈利增長率卻高達15%。
因此彼得·林奇驚呼:這真是一匹大黑馬,誰如果有勇氣在此時大膽買入,誰就是不久之後的大贏家。
每年的一月效應都會如期而至,中國股市也不例外。特別是小盤績優股,這方麵的表現會更突出。根據彼得·林奇的統計,在以前的60年當中,美國股市每年一月份的股指平均漲幅是1.6%,但小盤股的平均漲幅卻高達6.86%。換句話說,一月效應帶給散戶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起碼是市場平均回報的4.28倍。更不用說,這還沒有包括11~12月內逢低建倉下跌的幅度在內呢!
在彼得·林奇看來,評價一月效應發生前後的股價高低,應當與上市公司的實值結合起來考慮。具體方法非常像給二手房估價一樣:首先把這家公司的總股本乘以股價,得到股票市值;其次,扣除負債,得到該公司的實值;最後,把這個實值和同行企業相對比,就能夠看出股價到底是偏高還是偏低。
金融大鱷索羅斯結合投資市場的經驗以及對哲學的心得,創建了許多投資理論,為自己建立了一套非常有用的投資分析體係。索羅斯的這個體係與一般的投資分析工具不同。一般的分析工具,是以理性和邏輯理解投資市場,而索羅斯的體係卻不同,他是要進一步揭示投資市場受著非理性的主導。“反射理論”就是幫助他觀察市況的一種。
“反射”一詞源自物理學,是指主體作用於受體時,受體也會反過來影響主體的情況。比如,電燈的光線照射進水中,水中的電燈倒影也反射一部分的光線到電燈上,這就是反射作用。他把這一套反射的觀點,應用到他的哲學中,成為反射理論。
反射理論是索羅斯的核心投資理論。
何謂反射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指投資者與市場之間的一個互動影響。理論依據是人要正確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資者都是持“偏見”進入市場的,而“偏見”正是了解投資市場動力的關鍵所在。當“流行偏見”隻屬於小眾時,影響力尚小,但不同投資者的偏見在互動中產生群體影響力,將會演變成具主導地位的觀念。就是“羊群效應”。
具體做法是,在將要“大起”的市場中投入巨額資本引誘投資者一並狂熱買進,從而進一步帶動市場價格上揚,直至價格走向瘋狂。在市場行情將崩潰之時,率先帶頭拋售做空,基於市場已在頂峰,脆弱而不堪一擊,故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拋售從而又進一步加劇下跌幅度,直至崩盤。在漲跌的轉折處進出賺取投機差價。
1982年8月到1987年8月,道·瓊斯工業指數從776.92點攀升到2722.42點。按照索羅斯的反射理論,股市將攀升得更高。因為那些狂熱的投資者將使股市進一步升高。索羅斯很堅定自己的理論,因為他知道,股市暴跌的局麵遲早會出現。這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當然它不可能馬上到來。同時,1987年9月2日的《財富》雜誌封麵刊登了索羅斯的肖像,他宣稱:股市並不見得好,特別是日本。
索羅斯說:“股票升了再升,已脫離了價值的基本準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股票一定會低迷。因為股市價格過高,說明不了股市不能持續下去。如果你想知道美國股票價格如何過高的話,看看日本的就可以。”他在華爾街重複著上述觀點。
於是,為了適應日本結算特點,東京股市進行了調整,但日本股市的收益率1987年10月仍為48.5%,而同期英國為17.3%,美國為19.7%。索羅斯認為上述數字對東京股市來說是一個壞的預兆。
索羅斯對日本股市充滿了悲觀,“日本股市膨脹不可逆轉,有秩序的收縮已不可能了,股市暴跌正在來到。但是同時美國股市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接著他就把幾億美元的投資從東京轉到了華爾街。
但在當時,讚同他的這種觀點的人少之又少。1987年10月中旬,羅伯特·普羅斯特,一位著名的市場預測者,警告股民們應從股市撤出。與許多投資者一樣,索羅斯對普羅斯特的評論感到震驚。10月14日,索羅斯在倫敦《金融時報》上撰文再次預言日本股市正走向暴跌。
最後,事實再一次證明了索羅斯反射理論的正確性。
何謂盛衰理論?簡言之就是投資於不穩定狀態。當感覺和現實有很大的差距時,事態就會無法控製,金融市場比較典型的“盛衰”現象就會出現。
在索羅斯看來,“盛衰”給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由於它令市場始終處於流動與不定的狀態。投資之道實際上就是在不穩定狀態上壓注,搜尋超出預期的發展趨勢,在超越預期的事態上下注,在“盛衰”是否已經開始上下注。
盛衰是如何開始的呢?具體而言,反射絕對不會遵循預先決定的形態,但是反射為了變成明顯到讓人注意的程度,開始時至少必須能夠自我強化。這種自我強化的過程持續的時間如果足夠長,最終肯定會變得無法支持下去,因為思想和實際狀況之間的鴻溝會變得太大,不然就是參與者的偏見變得太深。因此發展成具有曆史重要意義的反射過程,一般會遵循一種開始自我強化但最終會自我摧毀的形態,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盛衰程序。反射性互動若是在到達繁榮階段之前自我修正,就不會發展成具有曆史意義,但此情形與造成衰敗的全麵性繁榮相比,出現的情形較少。
盛衰理論是索羅斯的重要投資理念,他曾說:“這點當然有很多的影響,對別人來說可能不重要,對我卻至關緊要,我的一切事情都是以這一點為根本,而且我注意到我對事件的看法,在很多方麵和流行的看法大不相同。”流行的觀點說金融市場處在均衡狀態,有的時候肯定會出現異常,由於市場並非是完美的,而是具有隨機漫步的性質,一般會隨其他的隨機事件而變化。而索羅斯的看法截然不同,他認為歧異狀態天生就潛藏在我們的不完全理解中,金融市場有個特性,就是參與者的認知和事情的實際狀態之間有差別,有時這種差別可以忽略,但在有些時候,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就無法了解事件的過程。
例如,歧異狀態一般以盛衰程序出現,但並不是一直這樣,盛衰過程不太均衡:它先慢慢加速,然後在災難性的趨勢反轉中到達頂峰。
在索羅斯所著的《金融煉金術》一書中,討論過很多案例,包括上個世紀60年代的集團企業熱潮。不動產投資信托業典型的例子,以及70年代興起的國際借貸熱潮,在1982年的墨西哥危機時到達頂峰等等都是。索羅斯因此發展出了有關自由浮動彙率製度的理論,這種製度也有走向極端的傾向。他也探討過一些比較不純粹的歧異案例,如80年代的融資兼並熱潮,所有這些案例中,流行的偏與和流行的趨勢之間,都有反射性的互動。重點是,從某方麵來說,事實上這些歧異的案例都是例外,任何事件序列的反射性互動,都有很長一段期間相當不明顯。
索羅斯把動態和靜態不均衡視為兩個極端,兩者之間的近乎均衡狀態視為中道。在我們認為“可能是正常”的狀態下,所謂的雙向反射回饋機能不很重要,可以忽略;但在接近或到達遠離均衡的狀態時,反射變得很重要,我們就會看到盛衰程序的出現。
和其他投資大師相比,索羅斯的投資方法有很大的區別,他沒有嚴格的原則或者規律可循。索羅斯的特點是善於察覺混亂狀態,更像是一條蟄伏於森林湖泊旁等待獵物出現的巨鱷一樣,等待正確的時機,然後給以致命一擊,如鱷魚撲向獵物般把握機會。他提出了形象的“森林法則”,內容如下。
一、耐心等待時機出現
投資者一般都是根據股票的基本因素或者既有贏利來決定投資,但索羅斯卻不喜歡這種反應緩慢的過去式。他的做法是“見端而知末”,根據現狀的一些蛛絲馬跡,去分析即將出現的未來變化;根據預測部署進攻策略,然後再靜心等候捕殺的一刻。情況猶如鱷魚發現樹旁的風吹草動,而預知將有兔子在某個角落跳出來,因而在那附近等候一般。
二、專挑弱者攻擊
“炒作”好比動物世界的森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這種方法常常可以百發百中。索羅斯指出,任何製度性的東西無論怎樣完善都無法達到十全十美的地步,而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必然會出現致命的漏洞。當這些漏洞出現的時候,隻要全力攻擊力量最弱的一個環節,隨著連鎖反應,打垮強者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三、進攻要狠,且要竭盡全力
作為一名出色的風險大師,索羅斯在投資時所講究的風險,並非怎樣按部就班地一麵保住現有利益,一麵掙取微利,而是怎樣用盡手中的所有籌碼,在大賺和大蝕兩者的極端中取得平衡。
四、如果事情出乎意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保命
索羅斯指出,投資的重點是學會怎樣求生,必要時認輸出局,留得青山在,有朝一日就還可以卷土重來。
索羅斯的“森林法則”應該說是非常形象和生動的,他將股市比喻成危機重重、險象環生的茂密森林,告訴投資者要處處留心,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因為很多危險都在無意識的背後孕育著、藏躲著。不光要避免在股市中被吃掉,還要主動進攻捕殺自己的獵物,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需要投資者要有敏銳的目光,知微見著,一葉知秋,按現狀中的一些蛛絲馬跡,去分析行將出現的未來轉變,按預測來部署進攻策略,然後再靜心等候捕殺的一刻。
在這方麵,索羅斯做得非常精彩。他能從世界金融領袖的公開聲明以及這些領袖所作的決定中,察覺出市場的趨勢、動向與節奏。索羅斯比大多數人更了解全球經濟的因果關係,也就是A發生B決定隨之而來,再下來則是C。
與投資大師們強調投資需要耐心一樣,索羅斯的森林法則也同樣強調耐心。索羅斯認為,整場遊戲往往是長時期的戰鬥,因為利率和彙率變動的效果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因此需要很大耐性。他強調:“要成功,你需要休閑娛樂,你需要一段時間,緊緊纏住你的雙手。”
安迪·凱斯勒一直在華爾街工作:起初是一名各種科技股份公司的分析師,然後做投資銀行,成了一名風險資本家,最終發展了一個後來有數10億美元的對衝基金。
他說他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他的迷霧投資理論。
就如所有的初級股票課程會教育你的那樣,一隻股票的價格無非就是那個公司的未來收益在當前的實際價值。這真是太容易了。投資者隻需要知道公司現在的收益,以及它的增長速度,還有把未來收益轉化為目前實際價值的折現率就行。
對已經過去了的任何一段時期,這當然隻是一道簡單的算數題。安迪·凱斯勒舉例說,比如W公司的去年每股收益是1美元,它的增長速度是12%,通貨膨脹率是2.83%。因而,其股票的確切價值就是18.42美元。這個計算公式你可以從任何一本好的經濟學課本中找到。
也許,該股票目前的市場價格正是18.42元。它若是20元的話,那投資者就應該做空;若為15元,那投資者就應當買進。不過,無論如何,反正安迪·凱斯勒是不會看它一眼的。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安迪·凱斯勒認為,“1美元”、“12%”、“通貨膨脹指數2.83%”,這些數字沒人不知道。陽光照遍了每一個角落。就有效市場理論來說,若某件事每個人都知道,那麼據此判斷的投資者在這件事上就很難賺到錢。“但是W公司的業務增長很好!”但那又怎麼樣?我們身處的並不是一個真空世界。你所知道的東西,其他人也同樣知道。
毫無疑問,W公司的業務不會總是維持在當下的狀態。該公司要麼會變得更好,要麼會變得更差。但除非他們在賬目上做手腳,否則在可預見的未來,該公司的增長速度不會恰好就保持在12%。但是,至少在現在,這隻股票的價值是建立在12%這個增長速度上的。
要知道,影響價格的因素時刻都在變。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會從星期一升到星期五,即使在節假日期間,休市也從不超過一天的原因。公司的價值一直在變化。那些愚蠢的公式考慮了許多因素,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因素是確鑿無疑的。銷售需要完成,利潤需要爭取,在季度初始製定的消費計劃隻不過是在猜測需要多少收入才能滿足這個計劃而已。增長是建立在全球經濟環境上的。印度尼西亞的一隻蝴蝶扇動一下它的翅膀雖不一定能改變股票的價值,但是泰國的一場政變也許就能改變。
很多公式極少考慮風險甚至不考慮風險。即使它們考慮,這個數字也是無法測量的。經濟學家們盡最大的努力也隻能弄出一個大致的風險調整後的增長率而已。
總而言之,W公司這隻股票的問題恰恰就在於它一覽無餘,什麼都展露在陽光之下,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見。每個人都認同它的前景,都肯定它的未來。但是,我們都知道的,天氣終會變。
安迪·凱斯勒因此說道:“我寧願是在迷霧中,大家都不知道。然後,如果我夠優秀,那麼我就能在迷霧中窺見一些指向更高處的黃色石塊。一旦找到了這樣的路標,情況就相當清楚了,而我那些建立在這個路標上的股票也會獲得相應的價值,因此我會繼續苦幹去尋找下一個路標。”
安迪·凱斯勒強調,投資者必須明白,在迷霧中投資的含義,並不是指反向投資,而是指投資者要發現得比別人早。你若認為以後每個人都會坐在星巴克裏,一邊喝“拿鐵”一邊用手提電腦上網,那麼這個主意就有投資價值。而且這個趨勢也許會衍生出其他很多可以獲益的投資想法。但安迪·凱斯勒提醒投資者:“我得建議你先去環顧一下星巴克,如果已經有很多人坐在那裏喝茶上網的話,那就說明你的想法過時了。這一點股市早已知道了,而且已經把芯片軟件公司和服務公司的未來增長打了折。隻要喝進足夠的拿鐵,你也可以幻想未來。”
學會在迷霧中投資的關鍵,就是要能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事情。大部分人走進迷霧中後,通常會感到恐慌。這裏麵的竅門是,在迷霧中要放鬆,盡情釋放自己的想像力,想像一下前方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腦中形成一個大體的輪廓,將這些美好的想法當做會真實發生的那樣去做投資決定。
此後,若那些輪廓成真,或者幾乎成真,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將是異常豐厚的,投小錢就能撈大錢。隻是,在你的視線清晰後,別忘了你已經走出了迷霧,曾經那模糊的輪廓,當下已是活生生的事實。你要設法讓自己再次進入迷霧中。股市總是朝前看的。一個卓越的投資者會不斷地以一種偏執的態度去弄清一些問題。比如,沒人會知道,他們能知道些什麼,以及他們什麼時候才能知道。
這時,你會發現很多信息撲麵而來。這些東西能讓他們對股票有所判斷嗎?一定要對此保持懷疑的態度。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是有一個原因的,也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掌握市場脈搏,弄清楚別人都知道些什麼。“信息就是陽光。我想知道所有的事情,因為隻有在那時,我才能知道自己的投資想法是否已有人重複,是否仍然還隻是我自己複雜大腦中的一些碎片,還是我自個腹中的猜測,還是那迷霧中的輪廓。”安迪·凱斯勒說。
安迪·凱斯勒指出,這裏麵的訣竅是,要弄清楚這些超載的信息流在3個月、6個月、18個月——你要是有足夠的耐心的話,甚至3~5年後——還會說什麼。等到你現在眯著眼看到的那些東西,被所有這些信息清清楚楚地大聲說出來的那一刻,你就贏了。市場追上了你,端端正正地坐在了你以前很難清楚看見的那塊黃色石頭上。你得到了報酬,因為你比任何人都早看見。你因為這一遠見而持有的股票,現在的升值不是20%或30%,而是兩倍三倍甚至八倍十倍。這才是投資。
安迪·凱斯勒強調的這些路標或者方向牌究竟是什麼呢?非常簡單,它們就是你相信一定會出現的那些大的趨勢。這些趨勢使你充滿信心,你骨子裏知道它會成真,知道它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種趨勢並不是隨隨便便能挑選出來的,你得花費很多工夫,流下太多汗水,並整天心驚膽戰。
選擇不對,走錯了地方,路標就會把你領下懸崖。有時情況會更糟。你選了一個過於清晰的方向,結果永遠也無法進入迷霧去發現那條通往財富的秘密通道。安迪·凱斯勒自言,在華爾街的20多年裏,他也隻是在迷霧中發現過兩次真正的路標。它們是:(1)彈性:低廉的成本能創造出它自己的巨大市場。(2)智能化在向網絡的邊緣擴展。
1985年和1986年間,安迪·凱斯勒還是個26歲的對股票一無所知的電子工程師。安迪·凱斯勒那會兒被紐約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聘去做半導體的市場分析。這個行業在1985年正好開始走下坡路,到1986年4月時,又經曆了一次大蕭條,英特爾、德州儀器、摩托羅拉、超威公司的股票全都在跌。定單在枯竭,內存和微處理器的價格一瀉千裏。
1985年,安迪·凱斯勒斷定是銷售商在購買芯片,而不是IBM,並且因此成了極少數建議賣出這些股票的人之一。就這樣,凱斯勒的幸運星升起在華爾街。隨著這些股票的價格越來越低,他開始尋找它們的轉機。他在電子雜誌上讀到了一篇關於可擦除可編程隻讀存儲器(EPROM)的文章。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觀點,說每次EPROM的價格下跌時,一些新的裝置就會使用它,或者增加對它的使用——以前是1000比特的,現在就是16000比特。要知道,他說的時間那可是在1986年。
電遊、個人PC、調製解調器,每個這種裝置都會在可擦除可編程隻讀存儲器EPROM的價格下跌後,設法使用更多的或者密度更大的EPROM。當市場轉向時,即使價格仍然還很低,銷售也會上升,因為賣出去的可編程隻讀存儲器(EPROW)更多了。我查了查字典,形容這種現象的那個詞是“彈性”。
作為一名工程師,安迪·凱斯勒曾經被迫學習過經濟學最基礎的課程,在經濟或者金融方麵並沒有深入的了解。這真是件好事情。彈性這種東西是不能模式化的。經濟學家不理解它,所以他們就不太談論這個問題。他們隻談論那些毫無彈性的東西,比如煙草和酒類。對於這些東西,他們也許談得太多了些。
總而言之,安迪·凱斯勒繼續鑽研芯片和半導體的這種怪裏怪氣的彈性理論,並且適時回顧了其他一些產品的周轉。事實正如他所料。據英特爾的創始人高登·摩爾觀察,芯片的密度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摩爾的這條定律毫不容情。而彈性正是對這個行業是如何在一些基本原件的價格下跌時得以增長的經濟學解釋。這個行業的增長猶如變魔術,其股票最終也會上漲。而一個頭腦敏銳的半導體市場分析師是應該領先於此走勢的。
安迪·凱斯勒帶著這個觀點站了出來,他表示,現在是買回英特爾和摩托羅拉的時候了,即便你剛剛賣過了。因為彈性會發揮作用,微處理器的市場會有越來越快的大幅度增長。
不少投資經理與大客戶對安迪·凱斯勒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安迪·凱斯勒平靜地向他們解釋道:“每次價格下跌,一些新程序就會利用機會降低成本。我告訴他們,如果看見激光打印機利用那些便宜的存儲器使打印變得又快又廉價,我一點兒也不會吃驚。我的運氣不錯,桌麵打印很快就出來了,我的貪心不足理論得到了證實。”
自彼時起,安迪·凱斯勒就一直在圍著這個彈性理論轉。
中國有一種傳統的精神境界:“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若能達到此種境界,許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變化無常的股票市場更是如此。投資者如果能達到“靜若處子”的狀態,靜觀其變,那麼他就可以左右逢源,處變不驚。這正是羅傑斯引以為傲的一個投資法則。他領悟到了中國留傳幾千年的理論精華:靜若處子,並認為這是投資的上策。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旁觀,除非發生重大事情。大多數的投資者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也許會說‘看看我多麼高明,又賺了3倍’,接著他們又去幹別的事情,他們就是不能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
羅傑斯對“試試手氣”的觀點非常不以為然,他指出,“這其實是造成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絕路。一些在股市上賠錢的人會說:‘賠了一筆,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將它賺回來。’越是遭遇到這種情況,就愈應該心平氣和,等市場有新狀況發生的時候才采取行動”。這些人一有風吹草動就抑製不住,要麼想大顯身手,要麼想大掙一筆,總而言之就是不能安靜下來。
在羅傑斯很年輕的時候,有一年,他判斷股市即將崩盤。在美國能夠通過賣空來賺錢。後來的確印證了他的預料,股市果然大跌,金融機構紛紛倒閉,羅傑斯的資金翻了3倍。
當時他嚐了甜頭以後非常興奮:“我認為自己的確是聰明絕頂!”他好長時間都是十分得意的。
可股市是瞬息萬變的,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動中,有時前一秒和後一秒截然不同,股市老是令人始料不及,悲喜交加。前一秒鍾還會讓你欣喜若狂,後一秒鍾也許就會讓你嚎啕大哭。
敏感的羅傑斯此時認為市場還會繼續下跌,因此,他集中了自己的全部資金全力賣空。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股市非但沒有下跌,反而上漲了!
“最後我隻能斬倉,賬戶裏空空如也,一分錢也沒有。當時,我窮得連自己的摩托車都賣掉了。”羅傑斯事後回憶說。
受此重挫,羅傑斯十分懊悔,但他並沒有因失敗而一蹶不振,他冷靜下來,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經總結,他發現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是由於當時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自己對股市繼續下跌的判斷實際上沒有任何研究做支撐,隻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和贏利後衝動的結果。
羅傑斯翻然醒悟:“獲得成功後常常會被勝利衝昏頭腦,這時更需要平靜的思考。”他還說:“一旦出擊,就靜待佳音,放手不管;遭遇不順,就立即休息。”
從此以後,羅傑斯就將這套理論運用於股票市場,果然屢屢旗開得勝。這讓他更加自信,對事情更有把握,以至於到後來百戰百勝。
所有的投資者,都要有這樣的心態——靜若處子,處變不驚。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關鍵是那份心如止水的處“市”態度,這才是股市長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