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不要害怕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成長
在數億萬年前,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最活躍的物種之一,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被滅種了,至今沒有一個科學家能拿出確實的證據來舉證。但有人曾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當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長期安於現狀的恐龍缺乏“應變”的能力,無法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恐龍式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恐龍族”。
“恐龍族”不喜歡改變,他們安於現狀,沒有野心,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學習熱忱,滿腦子目前的狀態,不設法改進自己,不讓自己有機會進行更好的學習。“恐龍族”不肯承認改變的事實,他們不願為自己製造機會,而情願受所謂運氣、命運的擺布。
在我們周圍,你能發現許多類似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態不一定很好,可也不算很壞;他們的生活質量不一定高,可也不算太低;他們的人生說不上成功,可也算不上失敗。他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將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保持下去。他們也想過冒險,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但他們又擔心萬一失敗連自己現在的也失去了。也就是說,尋求一種生活的安全感成了他們最高追求的人生目標。
客觀來說,隨遇而安,過一種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一種人生,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如果總是隨遇而安,把所謂的生活安全感放在人生的第一位,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惰性,機會來到麵前也把握不住。
人們結伴去尋找一座嵌滿寶石的礦山。當他們沿著一條大路前進時,走著走著,突然前方出現了一條大河,擋住了前進的道路。河水奔騰不息,大有吞沒一切的勢頭。礦山就在河的對岸舉目可見,但麵前的這條河卻使他們陷入了困境。怎麼辦?人們一直是靠雙腳在行走,但陸路已走到了盡頭,再用雙腳是走不過這條大河的。這時,人們能夠做的隻有改變自己。然而,許多人卻不知道改變,他們仍按照陸地行走的方式走進大河,結果被淹死了,未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另一些人,他們知道河水的凶猛,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隻能在遠處眺望那耀眼的寶石,望河興歎。
另有一些人,他們改變了陸地行走的姿勢和習慣,學會了遊泳,泅過了這條河,到達了寶石礦山。還有一些人臨河沉思,偶然看見一塊圓木在河裏漂浮,於是有了變化的靈感,意識到圓木能將他們帶到對岸,結果他們發明了船,同樣到達了礦山。
有些時候,麵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應該迫切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有些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決問題,而是在問題麵前,我們沒有真正做出努力。相信,在改變自己的同時,我們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麵前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麵對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要及時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思路,及時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所以不要害怕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成長。如果大氣的成分不改變,就無法孕育出生命;如果季節不改變,就沒有開花結果的輪回;如果我們不改變,也就不會有成熟、進步。
要知道環境的變化,雖然對每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種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會,緊緊抓住這些機會,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不斷隨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也許今天你麵臨的問題看起來很嚴重,但當你成熟之後再回頭看它,就會覺得不過是小事一樁;也許今天對你而言是一個艱難的改變和突破的時刻,但當你成功之後再來回味人生,就會發現原來當時那一點小小的狠心和決絕是多麼必要。
年輕時對未知的世界心存恐懼是自然的,你要相信那些看起來很鎮定自若的同齡人,他們的內心其實也和你一樣緊張、不安。在這樣迷惘的時期裏,誰能讓自己盡早適應改變,誰就能盡早地走入下一個階段的生活。
54.恐懼源自你將自己的內心孤立
“我舉手發言,同學們肯定會笑我像個小學生;可是如果我不舉手,老師會覺得我這段時間沒有任何進步,但我心裏有一點點想法想要說,但又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一個準備在課堂上發言說說自己對近代史的看法的少年,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其實這些想法的背後都是一種情緒——恐懼。
恐懼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當我們看到獅子老虎的時候,我們不用思考也會體驗到那種恐懼的感覺。死亡、疾病、自然災害、天敵等的存在,讓我們潛意識中存在著危機感。當麵對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恐懼就會發揮作用。
在孩童的時候,可能我們害怕的東西還比較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認識一知半解的時候,恐懼感就隨之增強了。恐懼能摧殘我們的創造精神,足以消滅個性而使我們的精神機能趨於衰弱。一旦心懷恐懼的心理、不祥的預感,則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懼這個惡魔,從古到今,都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是進步事業的破壞者。
神話中許多人都有一種杞人憂天感,他們常常猜想著大不幸的降臨:要生病了、要遭遇不測、要麵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災難——火車出軌、輪船覆沒——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麵。
當整個心態和思想隨著恐懼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時,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而秘密法則展示給我們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那些使得我們愁眉苦臉的事情,那些使得我們步履沉重、麵無喜色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些恐懼隻源於你將自己的內心孤立。如果你能想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承擔這份恐懼,如果你相信當你決定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願意幫你一起麵對,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
要知道恐懼純粹是一種心理想象,是一個幻想中的怪物,令我們感到恐懼和擔憂的90%的事情並不會真正發生。多與人交往,打開自己封閉的世界,我們的恐懼感就會消失。如果我們都被正確地告知,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如果我們的見識廣博到足以明了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那我們就不會再感到恐懼了。
在這個世界上,你並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有許多人能夠為你提供幫助和支持。如果你懂得運用學識、經驗、能力及影響力來消除自己內心的恐懼,成功會來得更快且更有保證。
查爾斯是一所州立大學文學係的學生,他喜歡創作,在大學期間已經發表了100多篇文章,有評論時事的,有諷刺學校的,還有一些是他創作的短篇小說。畢業前,老師指著一則招聘啟事說:“這家報社正在招聘編輯,你可以去試試。”
其實查爾斯也知道這家報社在招聘,但他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老師,我不符合條件,他們要求的編輯實際工作經驗必須兩年以上。”
老師笑笑道:“你發表作品的時間不也已經超過兩年了嗎,你肯定沒有問題的,記得帶著你的作品!”
查爾斯又說:“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個消息了,現在正是經濟危機的時候,報社有的是高材生挑選,我就怕自己沒有什麼競爭優勢。”
老師問:“你見過總編了?你了解過全部競爭對手的情況了?”
查爾斯說:“沒有。”
老師嚴肅地問他:“那你到底怕什麼?”查爾斯想想,最多自己也就被拒之門外,那樣就繼續關注別的工作好了。於是,他拎著一檔案袋的發表作品去見總編,最後被破格錄用了。
查爾斯之所以感到沒有信心,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學生,而報社那邊是要求苛刻的招聘方。好在他還能夠和老師說說自己的想法,老師打消了他的種種顧慮。如果他自己一個人悶在心裏想這些心事,一個合適的工作機會恐怕就被他錯過了。
許多時候,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巨大、恐怖。當還未去嚐試的時候,自己已經給自己下結論“我肯定是不行的”,這樣的論斷已經放棄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其實當我們感到害怕時,與其向“恐懼”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斷一下,如果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絕對是這樣的),那就試著從心底消除恐懼、戰勝恐懼。
戰勝恐懼的力量隻在我們直接麵對恐懼事物的瞬間產生。如果想得越多,潛能就被自己封鎖得越嚴,最後隻會相信自己絕無那種抗拒恐懼的能力。所以請先開放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屠格涅夫曾說:“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一個人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下,隻要改變恐懼的內心,不丟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55.焦慮除了讓時間流走外毫無用處
這個世界節奏太快,快得讓每個人都得繃緊了弦,甚至隨時奔跑起來。空氣中似乎彌漫了緊張壓抑的氣息,我們的表情和行為都充滿著緊張,我們總是焦慮和不安,緊張已經像一張大網牢牢地伸到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事實上,我們的確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慮時代,有一首現代交響曲就叫做《焦慮的時代》,我們的樂曲都以焦慮為題,可見其影響之深了。
但不同於原始人因自然和動物襲擊所帶來的焦慮,我們的焦慮似乎更加神秘。它看不見摸不著,模糊不清,難以名狀,卻絲絲縷縷地滲透到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深處。我們總是試圖去排除這些幹擾,甚至去反擊,但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於是,它就成了我們頭頂那片陰雲,我們走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給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投下陰影。
那麼,就這樣束手無策,向我們的焦慮乖乖投降了嗎?
當然不是!
吃阿司匹林、鎮靜劑和安眠藥就能解決嗎?
當然也不是。藥物治療隻能緩解生理上的疾病,但如果病由心生,藥物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它可能讓你暫時好受一些,但之後會是更嚴重的焦慮、抑鬱。你會漸漸對藥物產生依賴,直到最終連藥物也無法解決問題。
真正能戰勝焦慮的,還是一種寧靜、沉著的心誌。
當你感到自己內心被堵得滿滿的,已經無法獲得平靜時,你可以考慮將心靈騰空。“我現在什麼都不想,隻感受自己心髒在跳動、血液在循環、我在呼吸……”你可以去找專業的瑜伽師指導,他們能幫助人們將自己的內心倒空。
騰空後的內心,一定沒有恐懼、仇恨、不安全感、內疚、悔恨和罪惡感。經常問問自己“我現在感覺如何”,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做心靈瑜伽。不要覺得自己不用借助這樣的形式來達到寧靜,很多時候,儀式能幫助我們確信內心。如果你消極地對待自己的焦慮,一味處於這樣的狀態,那你也隻是在折磨自己,事情也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一位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勸慰著她那在床上翻來覆去、折騰了足有幾百次的丈夫:“睡吧,別再胡思亂想了。”
“嗨,老婆子啊,”丈夫說,“你是沒遇上我現在的罪啊!幾個月前,我借了一筆錢,明天就到還錢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兒有錢啊!你也知道,借給我錢的那些鄰居們比蠍子還毒,我要是還不上錢,他們能饒得了我嗎?為了這個,我能睡得著嗎?”他接著又在床上繼續翻來覆去。
妻子試圖勸他,讓他寬心:“睡吧,等到明天,總會有辦法的,我們說不定能弄到錢還債的。”
“不行了,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啦!”丈夫喊叫著。
最後,妻子忍耐不住了,她打開房門,對著鄰居家高聲喊道:“你們知道,我丈夫欠你們的債明天就要到期了。現在我告訴你們:我丈夫明天沒有錢還債!”她跑回臥室,對丈夫說:“這回睡不著覺的不是你,而是他們了。”
如果淩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憂慮在心頭,似乎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你肩膀上:怎麼才能考到滿分?怎樣可以使嘮叨的媽媽改變對你的看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學怎麼辦……可憐!你的腦子裏有許多煩惱、問題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裏滾轉翻騰,你仿佛永遠無法再入睡了。
不,你會睡著的,隻要你采取一個簡單的步驟,對自己說一句簡短的話,說上幾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鬆。你要對自己說,同時心裏也要真的這樣想:“不要怕。”
深呼吸,一切由它去!睜開眼睛,再輕鬆地閉起來,告訴自己:“不要怕。”要仔細想想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讓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懼和煩惱之中。
但是,我們不能將焦慮與計劃安排混為一談,雖然二者都是對未來的一種考慮。如果你是在製訂未來的計劃,這將更有助於你現實中的活動,使你對未來有自己的具體想法與行動指南。而憂慮隻是因今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而產生的擔心。憂慮是一種流行的社會通病,幾乎每個人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未來擔憂。憂慮既然如此消極而無益,既然你是在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光,那麼你就必須改掉這一缺點。
請記住一點,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絕對沒有!你可以讓自己的一生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度過,然而無論你多麼憂慮,甚至抑鬱而死,你也無法改變現實。這是個焦慮無處不在的時代,所以要想從焦慮中擺脫出來,我們隻有先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麗!
56.青春的怒火需要理性來澆滅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我們聽到的許多議論是“某某候選人很熱情、很樂觀,不會情緒化,相比之下更適合做領導人”,而不是“某某的經濟策略和政治策略不錯,我們應該支持他”。由此可見,人們對於領導人的個性的重視,遠遠大於他對於經濟與政治的宏觀把握。
在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擔當重任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做“就算心中有天崩地裂的大事情,但表現出來也要像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一樣。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大將軍”。對學習階段的人而言,現在正是完善自己的時候,除了豐富知識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有沉穩的情緒。一個人隻有控製了情緒,才能控製自己的才華,影響周圍的人。
1939年,德國軍隊占領了波蘭首都華沙,此時,卡亞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籌辦婚禮。卡亞做夢都沒想到,他和其他猶太人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納粹推上卡車運走,關進了集中營。卡亞陷入了極度的恐懼和悲傷之中,在不斷的摧殘和折磨中,他的情緒極其不穩定,精神遭受著痛苦的煎熬。
一同被關押的一位猶太老人對他說:“孩子,你隻有活下去,才能與你的未婚妻團聚。記住,要活下去。”卡亞冷靜下來,他下定決心,無論日子多麼艱難,一定要保持積極的精神和情緒。
所有被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們每天的食物隻有一塊麵包和一碗湯。許多人在饑餓和嚴酷刑罰的雙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亞努力控製和調適著自己的情緒,把恐懼、憤怒、悲觀、屈辱等拋之腦後,雖然他的身體骨瘦如柴,但精神狀態卻很好。
5年後,集中營裏的人數由原來的4000人減少到不足400人。納粹將剩餘的猶太人用腳鐐鐵鏈連成一長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將他們趕往另一個集中營。許多人忍受不了長期的苦役和饑餓,最後死於茫茫雪原之上。在這人間煉獄中,卡亞奇跡般地活下來。他不斷地鼓舞自己,靠著堅韌的意誌力,維持著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軍攻克了集中營,解救了這些飽經苦難、劫後餘生的猶太人。卡亞活著離開了集中營,而那位給他忠告的老人卻沒有熬到這一天。
若幹年後,卡亞把他在集中營的經曆寫成一本書。他在前言中寫道:“如果沒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懼、悲傷、絕望的情緒在我的心間彌漫,很難想象,我還能活著出來。”
是卡亞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救了自己。與卡亞不同的是,總有許多人不停地抱怨命運的不公,自己付出了辛勞的汗水,得到的卻是失敗和痛苦。當有人不理解他的時候,就會感慨自己命途多舛,埋怨周圍的人不能換位思考。每年因為這種情緒上失控而做出終生後悔的事情的人,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
真性情的人固然可愛,但過度情緒化的人就有點兒令人厭惡了。總是將自己的思想理解為真理,這樣的人不僅帶給周圍的人不快樂的情緒,也會錯失很多成長、進步的機會。情緒化會讓周圍的人認為你喜怒無常,不敢委以重任或信賴你,因為你顯得不夠成熟。情緒化還會讓你喪失判斷力,衝動之下說出錯話,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何避免自己過於情緒化?這首先需要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你不是世上的聖人,也不是唯一的主角。所以你必須接受有人可能忽略你的現實。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增加自己的見識。越是短視的人越是會斤斤計較,越是博學的人越能用理性分析問題。
另外,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對手和競爭者的意見。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敵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我們並非邏輯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我們的理性就像在狂風暴雨的情緒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因為每個沒頭腦的人都是這樣的。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本來就不完美。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99%都是錯誤的,也許我起碼也有80%的比例是不正確的。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查爾斯·盧克曼曾經用100萬美元請鮑伯·霍伯上廣播節目。鮑伯從不看讚賞他的信,因為他知道不可能從中學到一點東西。福特汽車公司為了了解管理與作業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請員工對公司提出批評。當你不能理性思考的時候,請別人來幫你分析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我們往往看別人的時候會比較客觀。
理性思考,是澆滅情緒怒火的“幹冰”。
57.戰勝自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
每個人心中都沉睡著一個巨人,當你喚醒了他,他就能助你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很遺憾,大部分人還沒有喚醒心中的巨人就已經離開了人世,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那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喚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呢?一定要實現曆史巨人那樣的豐功偉業才算是不枉此生嗎?也不盡然。其實,將自己內心的巨人喚醒,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意外事故的刺激作用,也可能是長期一點一滴地改變。今天比昨天好,現在比過去好,這就是超越。
巴伐洛夫,1926年5月出生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個小村莊。很小的時候他就出來半工半讀,一把24磅(約10公斤)的大鐵錘成了他參加社會建設的主要工具,為此,鄉親們曾親切地稱他為“大鐵錘”。
17歲那年,巴伐洛夫參軍,經過短暫的訓練後,他很快就隨部隊投入對法西斯的大反攻作戰中。在長達4個多月的激戰中,巴伐洛夫隨蘇軍主要突擊兵團向法西斯匪徒勇猛進攻,頑強地突破了德軍堅固設防的戰略防禦帶,粉碎了德軍所謂的“東方壁壘”。
在慘烈的登陸爭奪戰中,德軍從西歐調來了大量的黨衛軍和坦克兵團進行瘋狂反撲。巴伐洛夫和戰友們用反坦克槍和燃燒瓶先後擊毀了數輛敵軍坦克。接著,他們又與進入陣地的納粹黨衛軍展開了肉搏戰。在幾度易手的陣地上,身高1.84米、擅長摔跤的巴伐洛夫將凶惡反撲的法西斯匪徒一個個摔在爛泥裏,並用衝鋒槍和鐵錘把他們送回了“老家”,因此,成為讓敵人望而生畏的“戰神”。
戰爭結束後,25歲的巴伐洛夫戴著勝利的軍功勳章複員回到了家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和摔跤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天,他與朋友路過莫斯科體育館,看見摔跤運動員們正在作體能訓練。他對朋友說,自己的體能成績與運動員相比並不差,朋友不信,他便走進館內,把100公斤重的杠鈴抓起來推舉了好幾下。
這一舉動博得了所有在場運動員的喝彩,也引起了一位教練員的注意。經過與巴伐洛夫的交談,教練員馬上表示願意收這位英雄為徒,讓他參加摔跤訓練。
剛開始巴伐洛夫的成績並不理想,但他以軍人特有的毅力堅持訓練,連節假日也從不中斷訓練。不僅如此,他還自費買票到處觀看摔跤比賽,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一年之後,他就在全國性的比賽中奪得第三名。
隨著一次次比賽的成功,巴伐洛夫的技藝日臻完善,成為當時同類摔跤級別的領軍人物。1956年11月,在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上,他以當年“戰神”的特有氣概力挫群雄,一舉登上了古典式摔跤項目重量級冠軍的寶座。人們稱這位具有軍人氣概的衛國英雄是“開著坦克的摔跤王”。
巴伐洛夫早期從來沒有確立過“要當最棒的摔跤手”的目標,但他每到一處,就盡自己的一分力。在做工人的時候,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做戰士的時候,則勇往直前、衝鋒殺敵;在做運動員的時候,挑戰自己的極限去與對手競技,他隻在自己的舞台上超越過去。他就算是一個喚醒了心中的巨人的強者!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說一個人隻有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個人若超越不了自己,不但不利於自己的發展,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成為無可替代的人了。
好高騖遠是青年人的一個通病,很多人都想著自己要成為地球超人,但少有人像巴伐洛夫那樣,踏踏實實地去超越過去的自己。過去每天遲到,現在能夠按時上學了,就是一個超越;過去不敢在課堂上發言,現在能在眾人麵前侃侃而談了,也是一種超越。當你從按時上課、勇於發言,慢慢變得有思想、有見地,然後再能結交著名的人物、和優秀的人做朋友……你成為一個政治明星、領袖的夢想也就這樣一步一步實現了。
隻要每一天都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或者是讓自己的優點更加穩固,這樣的成長都是值得期待、充滿希望的。但今天和昨天一個樣,甚至不如昨天,這樣的生活就會令人厭倦、感到無望之極。
超越自己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成長,因為自己的存在於別人有益而變得重要。對於前進路上的人來說,永遠沒有終點,明天永遠會比今天更加值得期待。
58.控製情緒笑遍世界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忍”就是忍耐、克製的意思。做人必須首先自製,也就是懂得管理自己。一個人的言行受著多方麵的製約,如果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就必然會受製於人,失去自主的權利。
1.控製情緒是一種能力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業輝煌、構建起自己強大的商業王國之人,每當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曆程時,他總是頗有感慨地說:“對於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來說,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夠做到不再難與人相處,而且笑對整個世界、笑對人生。”
怎樣才能控製情緒,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氣和地麵對一切,否則迎來的又將是失敗的一天。花草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生長,但是你隻能為自己創造天氣。你要學會用自己的心態彌補氣候的不足。如果你為顧客帶來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麼他們也會報之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終他們什麼也不會買。相反地,如果你為顧客獻上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他們也會報之以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你就能獲得銷售上的成功,賺取無數的金幣。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最浮淺、最直觀、最不用腦筋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作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常使自己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為他人所利用。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距離很遠了(人常常以情害事、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緒更是情感的最表麵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緒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勝算嗎?
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待人接物中,卻常常依從情緒的擺布,頭腦一發熱(情緒上來了),什麼蠢事都願意做,什麼蠢事都做得出來。比如,因一句無甚利害的話,我們便可能與人打鬥,甚至拚命(詩人萊蒙托夫、詩人普希金與人決鬥死亡,便是此類情緒所為);又如,我們因別人給我們的一點假仁假義,而心腸頓軟,大犯根本性的錯誤(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耳軟、心軟,以致放走死敵劉邦,最終痛失天下,便是這種柔弱心腸的情緒所為)。還有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等而犯的過錯,大則失國失天下,小則誤人誤己誤事。事後冷靜下來,自己也會感到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這都是因為情緒的躁動和亢奮,蒙蔽了人的心智所為。
2.戒掉煩惱的習慣
《聖經》有言:“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生的難處一天就夠了。”在猶太人中間流傳這樣一句名言:“會傷人的東西有三個,苦惱、爭吵、空的錢包。其中苦惱擺在三者之前。”
憂能傷人,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似乎理所當然。爾士·梅耶醫生說:“煩惱會影響血液循環,以及整個神經係統。很少有人因為工作過度而累死,可是真有人是煩死的。”
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我們的煩惱中,有40%都是杞人憂天,那些事根本不會發生。另外30%則是既成的事實,煩惱也沒有用。另有20%,我們擔心的是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此外,還有10%,我們擔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說,我們有92%的煩惱都是自尋的。
蘇珊第一次去見她的心理醫生,一開口就說:“醫生,我想你是幫不了我的,我實在是個很糟糕的人,老是把工作搞得一塌糊塗,肯定會給辭掉。就在昨天,老板跟我說我要調職了,他說是升職。要是我的工作表現真的好,幹嗎要把我調職呢?”
可是,慢慢地,在那些泄氣話背後,蘇珊說出了她的真實情況。原來她在兩年前拿了個MBA學位,有一份薪水優厚的工作。這哪能算是一事無成呢?
針對蘇珊的情況,心理醫生要她以後把想到的話記下來,尤其在晚上失眠時想到的話。在他們第二次見麵時,蘇珊列下了這樣的話:“我其實並不怎麼出色。我之所以能夠冒出頭來全是僥幸。”“明天定會大禍臨頭,我從沒主持過會議。”“今天早上老板滿臉怒容,我做錯了什麼呢?”
她承認說:“單在一天裏,我列下了26個消極思想,難怪我經常覺得疲倦,意誌消沉。”蘇珊聽到自己把憂慮和煩惱的事念出來,才發覺到自己為了一些假想的災禍浪費了太多的精力。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自尋煩惱和憂慮的人,對他們來說,憂煩似乎成了一種習慣。有的人對名利過於苛求,在得不到時便煩躁不安;有的人性情多疑,老是無端地覺得別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有的人忌妒心很重,看到別人超過自己,心裏就難過;有的人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自怨自艾,這無異於引火燒身。
憂慮情緒的真正病源,應當從憂煩者的內心去尋找。大凡終日憂煩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內心素質和對生活的認識上,存在著片麵性。聰明的人即使處在憂煩的環境中,也往往能夠自己尋找快樂。因此,當受到憂煩情緒襲擾的時候,就應當自問為什麼會憂煩,從主觀方麵尋找原因。學會從心理上去適應你周圍的環境。
所以,要在憂煩毀了你以前,先改掉憂煩的習慣。
不要去煩惱那些你無法改變的事情。你的精神氣力可以用在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事情上麵。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目前的生活,別坐在那兒煩惱,起來做點事吧,設法去改善它。多做點事,少煩惱一點,因為煩惱就像搖椅一樣,無論怎麼搖,最後還是留在原地。
3.保持樂觀精神
人生是一種選擇,人生是選擇的結果,不一樣的選擇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你選擇心情愉快,你得到的也是愉快。你選擇心情不愉快,你得到的也是不愉快。我們都願意快樂,不願意不快樂。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愉快的心情呢?畢竟,我們無法控製每一件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心情。
每個人的觀念及價值觀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反應也不同。你覺得是件快樂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卻有點傷感。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快樂標準,每個人也都有各自不一樣的憂愁。
吃葡萄時,悲觀者從大粒的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失望,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樂觀者則從小粒的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快樂,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悲觀者決定學著樂觀者的吃法吃葡萄,但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樂觀者也想換種吃法,他從大粒的開始吃,依舊感覺良好,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
悲觀者的眼光與樂觀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觀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樂觀者看到的都令他快樂。如果你是那個悲觀者的話你不需要換種吃法,你隻需要換一種看待事情的眼光。
59.別讓你的天賦被扼殺
每人都會遇到一展才華的機會,要善加利用。有些才華橫溢的人會把自己微小的才幹也顯露出來,使它成為自己身上的發光點,而他們的卓著才能顯露出來時足以令人震驚。所以,我們應當盡可能地把上天賜予的天賦展示出來。但是,展示才幹時也要切合時宜,並且注意不要過於炫耀。
許多人過著平庸的生活,並不是他們不去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總愛給自己設定許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了他們想象的空間和潛能。他們看似一天到晚在忙碌,實際上已經給自己套上了“金箍罩”,將自身的才幹完全藏起來,最終注定碌碌無為。這就像被關在瓶子裏的跳蚤一樣,時間長了,它就再也跳不出去了。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後他們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第一次跳蚤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碰壁後,跳蚤改變了跳躍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接下來,科學家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跳躍的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於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
跳蚤變成“爬蚤”,並非是它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的受挫使它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就在於,實際上玻璃罩已經不存在了,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念頭都沒有。玻璃罩已經罩在了它的潛意識裏,罩在了它的心靈上,它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自我設限”。
因為自我限製而變得平庸,就似一隻悲哀的跳蚤把自己的才幹盡數丟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起飛的可能性,都有別人意想不到的潛能,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可是有時因為礙於麵子,或者害羞,或者根本不思上進,最終將自己葬送在平庸的墳墓中。
人就好比一塊磁鐵,一開始可以吸起比它重12倍的重量,但是如果除去磁性,甚至連輕如羽毛的重量都吸不起來。同樣地,人也有兩類:一種是有磁性的人,他們充滿了信心,知道自己天生就是個勝利者、成功者,並且善於展現自己的才華;而另外一種人是沒有磁性的人,他們內心充滿了畏懼和懷疑,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會說:“我可能會失敗,我可能會失去我的錢,人們會恥笑我。”每個平凡的人都有成為英雄的潛質,不要讓這種潛質被催眠,而要盡量使自己的才幹公之於眾,避免令自己淪為世俗。
生活中,有無數人是在閱讀一本激勵人心的書或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勵誌美文時突然感到靈光一閃,驀地發現了一個嶄新的自我。如果沒有這樣的一些書或文章,他們可能永遠對自身的真實能力懵懂無知。任何能夠使得我們真正認識自己、能夠喚醒我們的全部潛能的東西都是無價之寶。這些貨真價實的東西幫助人們發現自己的天賦,督促人們變得審慎謙恭。它們所提供的偶然一語,或許就會令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
文字能夠鼓舞人心,而生活就是另一種激發人施展才幹的助推器。人們常常會發現人在遇到巨大的難題或者偶然事件時反而會表現得異常出色,因為這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正是有了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我們身上的潛能才得以發揮。平時的循規蹈矩磨滅了我們的創造力,安逸而平穩的生活隻會造就平凡的人。而真正的天才都是在困難時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脫困,然後讓世人為他們的卓越成就而吃驚。
60.走出人生的冬季
一樣的事情,可以選擇不同的情緒態度對待。選擇積極的方麵,做出積極的努力,就一定會看出前方美好的風景。
1985年,美國女孩辛蒂還在醫科大學念書,有一次,她到山上散步,帶回一些蚜蟲。她拿起殺蟲劑為蚜蟲去除身上的有害物質,卻感覺到一陣痙攣,原以為那隻是暫時性的症狀,誰料她的後半生從此陷入不幸。
殺蟲劑內所含的某種化學物質使辛蒂的免疫係統遭到破壞,使她對香水、洗發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一切化學物質一律過敏,連空氣也可能使她的支氣管發炎。這種“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症”,到目前為止仍無藥可醫。
起初幾年,她一直流口水,尿液變成綠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塊塊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經過防火處理的床墊上,否則就會引發心悸和四肢抽搐。後來,她的丈夫用鋼和玻璃為她蓋了一所無毒房間,一個足以逃避所有威脅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經過選擇與處理,她平時隻能喝蒸餾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學成分。
很多年過去了,辛蒂沒有見到過一棵花草,聽不見一聲悠揚的歌聲,感覺不到陽光、流水和風。她躲在沒有任何飾物的小屋裏,飽嚐孤獨之餘,甚至不能哭泣,因為她的眼淚跟汗液一樣也是有毒的物質。
堅強的辛蒂並沒有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一直在為自己,同時更為所有化學汙染物的犧牲者爭取權益。1986年,她創立了“環境接觸研究網”,以便為那些致力於此類病症研究的人士提供一個窗口。1994年,辛蒂又與另一組織合作,創建了“化學物質傷害資訊網”,保證人們免受威脅。到2007年,這一資訊網已有來自32個國家的5000多名會員,不僅發行了刊物,還得到美國、歐盟及聯合國的大力支持。
她說:“在這寂靜的世界裏,我感到很充實。因為我不能流淚,所以我選擇了微笑。”當我們選擇了微笑地麵對生活的時候,我們也就走出了人生的冬季。
你知道汽車輪胎為什麼能在路上跑那麼久,能忍受那麼多的顛簸嗎?起初,製造輪胎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結果輪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條。然後他們又做出一種輪胎來,吸收路上產生的各種壓力,這樣的輪胎可以“接受一切”。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如果我們也能夠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能夠化解與消釋所有的困難與不幸,有良好的情緒,微笑著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就能夠活得更加長久,我們的人生之旅就會更加順暢、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