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工作坊就是道場
禪宗大師們認為吃喝拉撒無非修行,砍柴燒水都可成佛——這些革命性的思想一直影響至今。如果你每天都在工作,實際上,你也是在修行。
日本人活學活用了中國的禪文化,把禪文化的精神充分地融入了他們自己的文化之中。實業家鈴木正三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工作坊就是道場。
道場有很多別名,一稱“選佛場”,說的是讓凡夫俗子進去,從他們中間選出開悟的佛來;或稱為“大冶烘爐”,指把自己的身心扔到“火爐”中去,經受種種規矩的約束和師父的棒喝鍛煉,戰勝來自身心的種種障礙,最後脫胎換骨。
工作坊,就是我們的“選佛場”,就是我們的“大冶烘爐”。
如果企業中所有的員工都能在每一天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修行,將每時每刻都當成是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那麼所有的煩惱、痛苦、困難和壓力等,都將成為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最好動力。
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電在日本已經很有名氣了,但是在美國卻不被顧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相當慘淡,但索尼公司沒有放棄美國市場。後來,卯木肇擔任了索尼國際部部長,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當卯木肇風塵仆仆地來到芝加哥時,令他吃驚不已的是,索尼彩電竟然在當地的寄賣商店裏蒙滿了灰塵,無人問津。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既成的印象,改變銷售的現狀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卯木肇駕車去郊外散心,在歸來的路上,他注意到一個牧童正趕著一頭大公牛進牛欄,而公牛的脖子上係著一個鈴鐺,在夕陽的餘暉下叮當叮當地響著,後麵是一大群牛跟在這頭公牛的屁股後麵,溫順地魚貫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頓開,他一路上吹著口哨,心情格外開朗。想想一群龐然大物居然被一個小孩兒管得服服帖帖的,為什麼?因為牧童牽著一頭帶頭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這樣一隻“帶頭牛”商店來率先銷售,豈不是很快就能打開局麵?卯木肇為自己找到了打開美國市場的鑰匙而興奮不已。
馬歇爾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電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為了盡快見到馬歇爾公司的總經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見,但他遞進去的名片卻被退了回來,原因是經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選了一個估計經理比較閑的時間去求見,但回答卻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門,經理終於被他的誠心感動,接見了他,但卻拒絕賣索尼的產品。經理認為索尼的產品降價拍賣,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聽著經理的意見,一再地表示要立即著手改變商品形象。
回去後,卯木肇立即從寄賣店取回貨品,取消削價銷售,在當地報紙上重新刊登大麵積的廣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這一切後,卯木肇再次叩響了馬歇爾公司經理的門,可聽到的卻是索尼的售後服務太差,無法銷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約維修部,全麵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重新刊登廣告,並附上特約維修部的電話和地址,並注明24小時為顧客服務。
屢次遭到拒絕,卯木肇還是癡心不改。他規定他的員工每個人每天撥五次電話,向馬歇爾公司詢購索尼彩電。馬歇爾公司被接二連三的電話搞得暈頭轉向,以致員工誤將索尼彩電列入“待交貨名單”。這令經理大為惱火,他主動召見了卯木肇,一見麵就大罵卯木肇擾亂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顏開,等經理發完火之後,他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經理說:“我幾次來見您,一方麵是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時也是為了貴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國內最暢銷的索尼彩電,一定會成為馬歇爾公司的搖錢樹。”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辯下,經理終於同意試銷2台,不過,條件是:如果一周之內賣不出去,立馬搬走。
為了開個好頭,卯木肇親自挑選了兩名得力幹將,把百萬美元訂貨的重任交給了他們,並要求他們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內這2台彩電賣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兩人果然不負眾望,當天下午4點鍾,兩人就送來了好消息:馬歇爾公司又追加了2台。至此,索尼彩電終於擠進了芝加哥的“帶頭牛”商店。隨後,進入家電的銷售旺季,短短一個月內,竟賣出700多台。索尼和馬歇爾從中獲得了雙贏。
有了馬歇爾這隻“帶頭牛”開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對索尼彩電群起而銷之,不出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
卯木肇在不斷地解決索尼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個障礙時,也提升了駕馭市場的能力。提高工作業績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工作帶來的樂趣。禪不是空洞無物的,而是落實在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
“工作坊就是道場”就是提倡人們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磨煉自己的心性,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並通過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如果一名員工能將工作坊當做修行的道場,就不僅意味著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境界的超越,同時還意味著心靈的快樂和幸福。
47.“饑餓思維”讓窮人更窮
成為富人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實現這個夢想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實現自我價值,獲得人生更高層次的快樂和幸福。
也有不少人甘於貧窮。麵對貧窮,他們可以找出數不清的理由,也可能編出一些諸如“我平庸,我快樂”的謊言。
有個人窮得要命,一個富人可憐他,想幫他致富,便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春天撒下種子,秋天就可以脫離貧窮。窮人滿懷希望地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於是他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長大可以賣更多的錢。
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買些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日子立刻能好轉。
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艱難時,他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窮人徹底崩潰了。心想,致富是無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壺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來了,富人送來種子,卻發現窮人醉臥在地上,依然一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繼續貧窮。
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窮人一樣,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最終沒能堅持到底。
是什麼造就了窮人的“窮”?從物質上來說,是錢!缺錢給窮人帶來深重的苦難,錢就成了窮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他沒法不看重。
但窮人更加匱乏的是精神財富,因為貧窮使他們受到精神上的損害。然而對錢過分關注,就容易忽視錢以外的東西,結果,窮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這就是饑餓思維。抓住一塊麵包便不肯鬆手,即使已經吃飽,還是忍不住囤積,生怕重新回到饑餓的日子。人隻有一雙手,既然抓滿了麵包,便騰不出手來抓其他東西,結果再努力也隻能解決溫飽問題。
窮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於思維的局限。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隻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裏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隻能在窮人堆裏混。身居底層,便很難高瞻遠矚,於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添磚加瓦。窮人的無奈,隻有窮人自己能夠體會,缺錢就沒有事業的基礎,缺錢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缺錢影響心態,缺錢更進不了上層圈子……總之,缺錢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的前途。但是仔細揣摩,缺錢隻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無路的也並非隻有貧者。一切窮途末路的人,一切處於困境中的人,無論是財富、事業還是前途,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就會有窮人的沮喪和恐慌。
所以,隻要你還有希望,還有夢想,還滿懷著激情在奮鬥,隻要你還沒有走到頭,你就不能算是窮人。
窮人也有窮人的希望,窮人也有窮人的優勢。窮人所有的,也許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過三代,窮人也窮不過三代,世界總是在運動中達到平衡。所以,窮人不能放棄希望,窮人不能停止思考,窮人要知道窮的原因,更要找到路在哪裏。
48.永遠沐浴在熱情之中
真正的熱情意味著你相信你所幹的一切是有目的的。
你堅定不移地去實現你的目的,你有火一樣燃燒的願望,它驅使你去達到你的目標,直到你如願以償。
1.熱情是行動的信仰
當海菲憑借他的自信、他的堅持,贏得了人生無數的勝利之後,他對於推銷這一工作充滿了熱愛,他不再懷疑自己當初是否適合做一名推銷員。現在,他確信自己很適合這份工作,而且憑借他的能力,他一定會成為“世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為此,他總是滿懷熱情地迎接人生的每一天。他感到自己的變化,他用快樂與自信代替了自憐與恐懼。
當他邁進新的一天時,他有了三個新夥伴:自信、自尊和熱情。自信使他能夠應付任何挑戰,自尊使他表現出色,而熱情是自信和自尊的根源。
曆史上任何偉大的成就都可以稱為熱情的勝利。沒有熱情,不可能成就任何偉業,因為無論多麼恐懼、多麼艱難的挑戰,熱情都賦予它新的含義。沒有熱情,人注定要在平庸中度過一生;而有了熱情,人將會創造奇跡。
在海菲的心中,熱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它的潛在價值遠遠超過金錢與權勢。熱情摧毀偏見與敵意,摒棄懶惰,掃除障礙。他認識到,熱情是行動的信仰,有了這種信仰,人們就會無往不勝。
英格蘭一個小鎮上豎立著一座雕像,用來紀念英式橄欖球的起源。雕像是一個年輕男孩,急切地彎腰撿起地上的足球。雕像底座刻著一句銘文:“他不顧規則,撿起球來拚命向前跑。”
雕像和銘文敘述的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兩所高中正進行一場激烈的足球競賽,離終場隻剩幾分鍾,一名沒有經驗的男孩首次被換上球場。他求勝心切,忘記不可用手觸摸足球的規定,他彎腰撿起球,鉚足勁往對方球門猛衝。裁判和其他球員都驚訝地愣在原地,觀眾卻被這男孩的精神感動,起立鼓掌歡呼。
這件偶發事件就是橄欖球運動的起源。顯然這項新式運動並不是經過長久討論研究而創生的,而是因為一熱情男孩的錯誤而誕生的。
一個人熱情的能力來自於一種內在的精神特質。你唱歌,因為你很快樂,而在唱歌的同時你又變得更快樂。熱情就像微笑一樣,是會傳染的。
一個人對於生活沒有熱情,沒有激情,他的生活是枯燥無趣的。
一個人對於工作沒有熱情,沒有激情,他的工作是沒有效率的。
一個人沒有熱情,沒有激情,他的人際關係是很糟糕的,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沒有任何激情的人在一起。激情會帶來力量,激情會感染別人。
2.熱忱是助你成功的神奇力量
俄亥俄州克裏夫蘭市的史坦·諾瓦克下班回到家裏,發現他最小的兒子提姆又哭又叫地猛踢客廳的牆壁。小提姆第二天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他不願意去,就這樣子以示抗議。按照史坦平時的作風,他會把孩子趕回自己的臥室去,讓孩子一個人在裏麵,並且告訴孩子他最好還是聽話去上幼兒園。由於已了解了這種做法並不能使孩子歡歡喜喜地去幼兒園,史坦決定運用剛學到的知識:熱忱是一種重要的力量。
他坐下來想:“如果我是提姆的話,我怎麼樣才會樂意去上幼兒園?”他和太太列出所有提姆在幼兒園裏可能會做的趣事,例如畫畫、唱歌、交新朋友等。然後他們就開始行動,史坦對這次行動作了生動的描繪:“我們都在飯廳桌子上畫起畫來,我太太、另一個兒子鮑布和我自己,都覺得很有趣。沒有多久,提姆就來偷看我們究竟在做什麼事,接著表示他也要畫。‘不行,你得先上幼兒園去學習怎樣畫。’我以我所能鼓起的全部熱忱,以能夠聽懂的話,說出他在幼兒園中可能會得到的樂趣。第二天早晨,我一起床就下樓,卻發現提姆坐在客廳的椅子上睡著。‘你怎麼睡在這裏呢?’我問。‘我等著去上幼兒園,我不要遲到。’我們全家的熱忱已經鼓起了提姆內心裏對上幼兒園的渴望,而這一點是討論或威脅、責罵都不可能做到的。”
熱忱是一種狀態。誇張地說,就是你24小時不斷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夢中仍念念不忘。當然,如果真的這樣你會神經衰弱的。然而,這種專注對你的夢想實現來說卻很重要。它可以使你的欲望進到潛意識中,使你無論是清醒或是昏睡,都能集中自己的心誌,使你有獲得成功的堅強意誌。熱忱可使你釋放出潛意識的巨大力量。通常來講,在認知的層次,一個普通人是無法和天才競爭的。但是,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讚同這樣一個觀點:潛意識力量要比有意識的大得多。也許你已經畢業奮鬥了好幾年,還是一個小角色,但是請相信自己,一旦將潛意識的力量挖掘,你就可以創造奇跡。
如果你現在仍舊不時地受到怯懦、自卑或恐懼的襲擊,甚至被這些不正常心理所擊倒,那麼隻能說明你還沒有發現和感受到熱忱的放射力量。其實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強大的潛力,隻是並非每個人都知道和了解,所以很多人的潛力隻是未被發現和利用罷了。你若經常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常低估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缺少熱忱。那麼請嚐試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與忍耐力,嚐試相信自己具有強大的潛在力量,這種自信將會給予你極大的熱忱。請記住:熱愛自己就會幫助自己成功。
熱忱可以使人成功,使人解決似乎難以解決的難題;反之,沒有熱忱就不會成功,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
“十分錢連鎖商店”的創辦人查爾斯·華爾渥滋說過:“隻有對工作毫無熱忱的人才會到處碰壁。”查爾斯·史考伯則說:“對任何事都沒有熱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
當然,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譬如一個對音樂毫無才氣的人,不論如何熱忱和努力,都不可能變成一位音樂界的名家。但凡是具有必需的才氣,有著可能實現的目標,並且具有極大熱忱的人,做任何事都會有所收獲,不論物質上或精神上都是一樣。
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引用著名的人壽保險推銷員法蘭克·派特的一些話加以說明。
以下是派特在他的著作中所列出的一些經驗之談:
“當時是1907年,我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因為我被開除了。”
“我的動作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有意要我走人。他對我說:‘你這樣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場混了20年。法蘭克,離開這裏之後,無論你到哪裏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
“本來我的月薪是175美元,離開之後,我參加了亞特蘭斯克球隊,月薪減為25美元。薪水這麼少,我做事當然沒有熱情,但我決心努力試一試。待了大約10天之後,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隊員把我介紹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個重要的轉變。”
“因為在那個地方沒有人知道我過去的情形,我就決心變成新英格蘭最具熱忱的球員。為了實現這點,當然必須采取行動才行。”
“我一上場,就好像全身帶電。我強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雙手都麻木了。記得有一次,我以強烈的氣勢衝入三壘,那位三壘手嚇呆了,球漏接,我就盜壘成功了。當時氣溫高達華氏100度,我在球場奔來跑去,極有可能會中暑而倒下去。”
“這種熱忱所帶來的結果,真令人吃驚——我心中所有的恐懼都消失了,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技能;由於我的熱忱,其他的隊員跟著熱忱起來;我不但沒有中暑,在比賽中和比賽後,還感到從沒有如此健康過。”
“第二天早晨,我讀報的時候,興奮得無以複加。報上說:‘那位新加進來的派特,無異是一個霹靂球,全隊的人受到他的影響,都充滿了活力。他們不但贏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由於熱忱的態度,我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後的兩年裏,我一直擔任三壘手,薪水加到30倍之多。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一股熱忱,沒有別的原因。”
後來派特的手臂受了傷,不得不放棄打棒球。接著,他到菲特列人壽保險公司當保險員,整整一年多都沒有什麼成績,因此很苦悶。但後來他又變得熱忱起來,就像當年打棒球那樣。
再後來,他成了人壽保險界的大紅人。不但有人請他撰稿,還有人請他演講自己的經驗。他說:“我從事推銷已經30年了。我見到許多人,由於對工作抱著熱忱的態度,使他們的收入成倍數地增加起來。我也見到另一些人,由於缺乏熱忱而走投無路。我深信唯有熱忱的態度,才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因素。”熱忱對任何人都能產生這麼驚人的效果,對你我也應該有同樣的功效。
所以,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熱忱的態度,是做任何事必須的條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信此點。任何人,具備了這個條件才能獲得成功,他的事業才會飛黃騰達。
49.人生並非由上帝定局,你也能改寫
盡管吉卜賽女人跟聖地亞哥說,他將會在埃及找到自己的寶藏,可是聖地亞哥並不相信她,認為那不過是她騙錢的一種手段而已。可是,當他坐在公園的椅子上,拿出新換來的小說準備讀一讀的時候,一位老人在他的旁邊坐了下來,並且跟他搭訕。
“附近的那些人都在做什麼?”老人指了指公園對麵廣場上的人們,問道。
“不清楚。”聖地亞哥冷漠地回答。此刻,他隻想一個人待著,讀一讀小說,品嚐一下他剛剛從商店裏買回來的葡萄酒。可是老人似乎並沒有因為他的冷漠就停止跟他的對話。他對聖地亞哥說,他感覺很渴,因為天氣太熱了,而且他說過很多話。聖地亞哥把酒囊直接遞給他,心想,也許這樣做,老人就會停止說話了。
可是,老人依然在他的身邊打轉,並且從他的手裏奪走了書。“你看的是什麼書?”聖地亞哥指了指書的封麵,卻沒有說話。他這樣做有兩個理由:一是他不會念那個書名;一是如果老人也不會念,就會尷尬地走掉。
“嗯……”老人翻過來書的封麵,“這是一本不怎麼樣的書,讀起來會很乏味。”他這樣說。
聖地亞哥很詫異,他沒想到老人也認識字,甚至還看過這本書。如果這本書真像老人說的那樣乏味,現在去書店再換一本其他有趣的書,也還來得及。
老人繼續說:“這本書跟其他的書幾乎沒什麼差別,它想讓你相信這世上最大的謊言,那就是人們的命運都是上帝決定的,而自己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為什麼這麼說?”聖地亞哥很好奇。
“書裏說,在人生的任何時候,人們都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隻能聽任命運的安排,人們在命運麵前是蒼白而且無力的。這是不正確的。雖然人們出生的時候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角色,你可能是窮人的孩子,也可能是富家的少爺,可是這個身份不代表可以跟著你一輩子。很多優秀的人,盡管出生在窮人家裏,可是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最大的富翁。也有很多生下來很富有的人,他們不珍惜擁有的東西,不停地揮霍,到最後,可能連窮人都不如,而淪為了乞丐。”
“可是這些事情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我隻是一個牧羊人。”聖地亞哥說。
老人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我說的就是你啊,孩子。你現在是牧羊人,可是如果你去了埃及,尋找到了寶藏,那麼你的命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人生也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不是開始決定了的角色,你就要擔當到底的。你要記住,開始的時候,你也不是一個牧羊人,所以最後,你仍然不會是個牧羊人。”
聖地亞哥看著這個老人,他想到了自己的那個關於寶藏的夢,心想,他怎麼知道我的夢境?難道這就是我的天命?改變自己的命運,找到那些寶藏,才是我真正的使命?
帶著這樣的困惑,聖地亞哥陷入了沉思。同樣陷入困惑的,又豈止他一人?我們都在猜測自己的人生,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做成什麼事情,從中獲得多少意外的收獲,可是生活就是這麼變化莫測,它早就給我們固定了人生的角色,卻不告訴我們未來的方向,讓我們摸不到頭緒。可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你現在在充當生活中的什麼角色,你都沒有被固定。隻要你自己努力、用心,你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重新建立自己的角色。
50.活在希望中,生活才更有趣
生活不能沒有希望,這一點聖地亞哥比誰都看得明白。在他的生活裏,每天都要重複同樣的事情,如果有人說是索然無味的,他也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可是如果心中懷有希望,那就不一樣了。
聖地亞哥每天都要用牧羊拐杖戳戳羊的腦袋,單調而又機械地,一隻接著一隻,呼喚著它們的名字。作為一個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明白,即使心中夢想著欣賞全世界最美妙的風景,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羊群。所以,他總是費盡心思地跟自己的羊群培養感情。他一直相信羊群能聽懂他的話,所以他會把書上看到的精彩句子念給它們聽,或者評論一下剛剛經過的村莊或者所見過的事物。可是,在過去的兩天裏,聖地亞哥一直在跟羊群說著同樣的一件事:他將見到他一直渴望見到的人——那個女孩,商人的女兒。
她就住在幾天後聖地亞哥要去的村莊裏。他曾去過那個村莊一次,是去年。他通過朋友介紹,帶著羊群去找那個商人賣羊毛。商人正在忙,就讓聖地亞哥等一會兒。
聖地亞哥坐上了商人家對麵的山坡,拿出一本書,默默地看。他的這些舉動引起了商人女兒的好奇:“我從來都不知道牧羊人會認識字。”
“哦,通常我從羊群裏學到的東西會比從書本上學到的多。”聖地亞哥回答。
那是一次愉快的談話,因為聖地亞哥把在牧羊途中經曆過的新鮮事都盡可能地講給那個女孩聽,他的富有趣味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她,讓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羨慕與崇拜之情。這讓聖地亞哥感到很自豪。於是,在商人讓聖地亞哥第二年的同一天還去那裏賣羊毛的時候,他興奮地答應了。
聖地亞哥一直在想,再見麵的時候,他應該準備什麼故事講給那個女孩聽。總是這樣想著的時候,這件事情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也放不下了。他會幻想出各種各樣的場景,關於他們見麵的。聖地亞哥滿足於這樣的幻想和準備,因為那個女孩不僅帶給他心靈上的安慰,同時也帶給了他一種希望。他覺得,隻有活在希望中,生活才更有趣。
我們都知道,後來因為要去解夢,聖地亞哥並沒能如約去見那個商人的女兒,可是他對於與那個女孩再次見麵的期待,卻成為他努力地過好每一天的動力。他盡心地在那一年的約定裏尋找著每一個動人的故事,並且努力地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這些足以表現出希望的巨大魅力。
希望,就好像一股引力。不管你現在遭遇的是什麼,隻要心中懷有它,你就始終不能停下自己追求美好的腳步。內心充滿希望,就可以為你增添一分勇氣和力量,即使是身陷困境的低穀,你也會抓住向上的繩索,克服所有的困難。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要讓你的內心失去希望,因為缺少了它,你的生活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人生也會變得暗淡無光。
51.對所有人而言,謙遜即安全
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主,謙遜有禮是必要的,這有利於令臣民的心傾向於他。就像作為一個領導,如果總是對下屬頤指氣使,將大失人心,會破壞整個團隊的合作氣氛。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謙遜則是美德之一,有利於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交往和互相學習。
謙遜的品性可以產生美好的人際效應,因為謙和、溫恭常常會使別人難以拒絕你的要求,並且為你帶來名譽和幫助。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的人謙遜是安全。”
謙遜就像蹺蹺板,你在這頭,對方在那頭。隻要你謙遜地壓低自己這頭,對方就高了起來,而這最終會為你打開成功之門。
有人曾經問蘇格拉底是不是生來就是超人,他回答說:“我並不是什麼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樣。有一點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無知。”這就是一種謙卑。無怪乎,古羅馬政治家和哲學家西塞羅會說:“沒有什麼能比謙虛和容忍更適合一位偉人。”
一顆謙遜的心是自覺成長的開始,就是說,在我們承認自己並不知道一切之前,不會學到新東西。許多年輕人都有這種通病,掌握一點常識就自認掌握了一切,繼而犯著各種各樣可笑和愚蠢的錯誤而不自知。
西方哲學家卡萊爾說:“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茫然不知自己還有缺點。”因為人們隻知道自我陶醉,一副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態度,殊不知這種態度會遭到多數人的排斥,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的道學始祖老子曾用“水”來敘述處世的哲學:“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上善的人,就好比水一樣,水總是利萬物的,而且水最不善爭。水總是往下流,處在眾人最厭惡的地方,注入最卑微之處,站在卑下的地方去支持一切。它與天道一樣恩澤萬物,所以水沒有形狀,在圓形的器皿中,它是圓形;放入方形的容器,則是方形。它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固體。這正是水所體現的“謙遜”精神,而人類也應當效仿水的可方可圓、能容能大,隻有低下頭來不斷學習、不斷汲取,才能使自己的內涵更飽滿。
有一位學問高深、年近八旬的老婦人,她原是大學教授,會講五種語言,讀書很多,語彙豐富,記憶過人,還經常旅行,可以稱得上是見多識廣。然而,人們從未聽過她賣弄自己的學識或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假稱通曉。遇到疑難時,她從不回避說“我不知道”。她從不用自己的知識去搪塞,而是建議去查閱有關專著、資料,作為參考。看到老人的這一切,每個跟她接觸的人才真正懂得了怎樣才能被別人敬重,怎樣才能獲得做人的真正的尊嚴。
心理學家邦雅曼·埃維特曾指出,平時動不動就說“我知道”的人,頭腦遲鈍,易受約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現成的回答,表現的是一種一成不變的老一套思想;而敢於說“我不知道”所顯示的則是一種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精神。埃維特還說,如果我們承認對這個或那個問題也需要思索或老實地承認自己的無知,那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大大地改善。這就是他竭力倡導的態度和人們可以從中得到的益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所知的領域,硬是打腫臉充胖子,隻會暴露自己的鄙陋。不如承認自己“不知道”,讓無知不斷激勵自己上進。
謙虛不僅使人進步,還能為人們贏得尊重和敬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因為有卓越功勳,戰後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打算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銅像放在公園裏供遊人景仰。
丘吉爾卻拒絕了,他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在我的銅像上拉糞,那是多麼的殺風景啊。所以我看還是免了吧!”
托馬斯·傑斐遜是美國第3任總統。1785年他曾擔任美國駐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國外長的公寓拜訪。
“您代替了富蘭克林先生?”法國外長問。
“是接替他,沒有人能夠代替得了富蘭克林先生。”傑斐遜謙遜地回答。
傑斐遜的謙遜給法國外長留下了深刻印象。
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是一個十分謙虛的科學家。達爾文與別人談話時,總是耐心聽別人說話,無論對年長的或年輕的科學家,他都表現得很謙虛,就好像別人都是他的教師,而他是個好學的學生。1877年,當他收到德國和荷蘭一些科學家送給他的生日賀詞時,他在感謝信中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我很清楚,要是沒有為數眾多的可敬的觀察家們辛勤搜集到的豐富材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使寫成了也不會在人們心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認為榮譽主要應歸於他們。”
每一位因謙虛贏得美名的大人物,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將一生銘記,並且會作為教育下一代的範本。
人們經常保持謙虛的態度,所為的不是美名,也不是為得此美德而刻意為之,而是把謙虛作為充實自己的前提條件。因為謙虛而變得無比優秀的你,定然比驕傲自滿的你所得更多,心靈也會更充實和舒暢,這一點毋庸置疑。
52.永遠生活在新生活當中
1937年,艾利的丈夫死了,她覺得非常頹喪,而且幾乎一文不名。她寫信給她以前的老板李奧羅區先生,想回去做她以前的老工作。她以前靠推銷世界百科全書過活。兩年前她丈夫生病的時候,她把汽車賣了。於是她勉強湊足錢,分期付款才買了一部舊車,又開始出去賣書。
她原想,再回去做事或許可以幫她解脫困境。可是要一個人駕車,一個人吃飯,幾乎令她無法忍受。有些區域簡直就做不出什麼成績來,雖然分期付款買車的數目不大,卻很難付清。
1938年的春天,她來到密蘇裏州的維沙裏市,見那兒的學校都很窮,路很壞,很難找到客戶。她一個人孤獨又沮喪,有一次甚至想要自殺。她覺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活著也沒有什麼希望。每天早上她都很怕起床麵對生活。她什麼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車錢,怕付不出房租,怕沒有足夠的東西吃,怕她的健康情形變壞而沒有錢看醫生。讓她沒有自殺的唯一理由是,她擔心她的姐姐會因此而覺得很難過,而且她姐姐也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自己的喪葬費用。
有一天,她讀到一篇文章,使她從消沉中振作起來,使她有勇氣繼續活下去。她永遠感激那篇文章裏那一句很令人振奮的話:“對一個聰明人來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她用打字機把這句話打下來,貼在她的車子前麵的擋風玻璃上,這樣,在她開車的時候,每一分鍾都能看見這句話。她發現每次隻活一天並不困難,她學會忘記過去、不想未來,每天早上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她成功地克服了對孤寂的恐懼和對金錢的恐懼。她現在很快活,也還算成功,並對生命抱著熱忱和愛。她現在知道,不論在生活上碰到什麼事情,都不要害怕;她現在知道,不必怕未來;她現在知道,“對一個聰明人來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隻要我們每天都給自己一點希望,讓自己看到最光明的一麵,那麼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嶄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