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我們不夠完美
時常有人說,“討厭死自己的性格了!”“自己怎麼這麼笨!”“我長得太矮了!”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一個人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
完美主義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點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和誰也和不來,經常換宿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誰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緊張時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於是常常自卑。
如果完美會更好,可是問題的關鍵也許並不在我們不夠完美上。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會達到完美的境地,所以,你也不必設定荒謬的完美標準來為難自己。你隻要盡最大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打造自己的魅力,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要知道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我們經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生活裏許多人有缺陷,但隻要你把“缺陷、不足”這塊堵在心口上的石頭放下來,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人生。
奧利弗·萬德爾·勞爾姆斯認為羅斯福“智力一般,但極具人格魅力”。羅斯福之所以能當上美國總統,帶領美國挺過經濟蕭條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真正的贏家,與他積極樂觀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
羅斯福小時候是個怯懦的孩子。當他在課堂上被叫起來背誦時,總是一副大難臨頭的樣子,呼吸急促,嘴唇顫抖,聲音含混不清,聽到老師讓他坐下,簡直如獲大赦。通常,像他這種先天稟賦較差的孩子大多是敏感多疑、落落寡合的,但羅斯福不甘做一個生活的失敗者,他沒有因為同學的嘲笑而失去勇氣,當他在公眾麵前雙唇發抖時,他總是暗中激勵自己,咬緊牙關,盡力克服這一毛病。
羅斯福無疑是一個了解自己、敢於麵對現實的人,他坦然承認自己的種種缺陷,承認自己不勇敢、不好看,也不比別人聰明,但他並不因此而消沉、自卑,凡是他意識到的缺點他都盡力克服,用行動證明先天的缺陷並不能阻礙他走向成功。他深知作為一個總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有多麼重要,他學會了在說話時改變口形來修飾自己的齙牙。
情商高的人,不但能坦然麵對自己的缺陷,而且還將自己有限的天賦發揮到極致,這就是羅斯福給我們的啟示。人生確實有許多的不完美,但我們可以選擇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裏哀歎,也不是去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完美。
“最完美的商品隻存在於廣告中,最完美的人隻存在於悼詞中。”完美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當我們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時,或許有一天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經具備。
39.每一秒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
“我別無選擇。”一個家庭貧寒、成績也不理想的青年人輟學開始打工,當別人問他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愁眉鎖眼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不,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每一秒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
在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輟學之後自學成才的。比如美國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富蘭克林,他早年在印刷廠當學徒;華人企業家李嘉誠全家搬到香港的時候,父病家貧,他也是利用跟別人做學徒的空餘時間學習而慢慢成才的。由於外在條件而給自己下結論“別無選擇”的人,是軟弱的人。
有位作家曾寫過: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選擇最柔和的;若能采來香山紅葉,我選擇最豔麗的;若能摘下滿天星辰,我選擇最明亮的,人隻要在追求,他就在選擇。
我們的人生有無限多個解,人生是不能被理性窮盡的一個無理數。每個人因為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它、體驗它,所以從中得出有關人生的定義,也各有殊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人生即是選擇。
一位作者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記得小時候,農村水果十分稀缺,經常和生產隊裏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地爬樹摘野山栗、紫桑葚之類,以解口頭之饞。而每次爬樹的時候,都會出現相似的情況:開始大家都從一棵大樹底下往上爬,可越往上爬,樹的分杈越多,各人為了多采點果實,便選擇了不同樹枝。結果起點完全相同的小朋友們,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有的站在又高又穩的主幹枝頭上,有的蹲伏在搖擺不定的側枝上,還有的保留在樹杈間……下來的時候,有的滿載而歸,有的有所收獲,還有的寥寥無幾。
現在想來,小時候的爬樹,與人生的曆程又是何其相似?生活中我們經常不知不覺地走到“十字”,甚至“米”字路口上,讓你去選擇,而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社會位置和人生狀況。
人生似一條曲線,起點和終點是無可選擇的,而起點和終點之間卻充滿無數個選擇的機會。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應該做出這樣的抉擇:你是任憑別人擺布還是堅定自強,是總要別人推著你走,還是駕馭自己的命運,控製自己的情感。不少人的生活就像秋風卷起的落葉,漫無目標地飄蕩,最後竟然停在某處幹枯、腐爛。
為了促進個人的成長,達到個人的幸福,你必須學會駕馭生活。你必須自己選擇服裝,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工作。有的選擇嚴峻地出現在何去何從、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上,這是人生決定性的時刻。決定性的選擇需要果斷和勇氣。這果斷和勇氣,有猜測和賭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來自知識和智慧的判斷。
人人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危機,如信仰危機、事業危機、感情危機等。在危機當中,正確的選擇和變動,會使我們積累起一種新的力量,重新麵對世界。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十分強大的力量潛藏於體內,如果你無法發現它,它就永遠處於冬眠狀態,使你在人生的路途中無法體現自身的創造力,更無法實現你的人生追求與夢想。雖然選擇的權利在你的手中,但許許多多的人並沒有使用這個權利。也許這就是成千上萬的人活得碌碌無為的最直接的原因。
拿破侖選擇了當時法國革命最能展示才幹的軍事指揮,才使他由一個科西嘉小子成為一代偉大的統帥;比爾·蓋茨因為選擇了開辟個人電腦時代,才使這個僅上過一年哈佛的準大學生成為世界首富。不是有才能就一定能成功,世界上許多有才幹的人並不是成功人士。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對發揮自己才幹的舞台。
你可能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就被迫去學習,那你可以選擇是愉快地學還是痛苦地學。你可能覺得自己沒有權利選擇出生的家庭,那你可以選擇是和家人相互關愛還是相互埋怨——你本來有很多選擇的權利,但卻沒有真正認識到。
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千萬別忘了把握好自己的選擇權,因為隻有選擇才會給你的生命不斷注入激情,因為隻有選擇才能使你擁有把握人生命運的偉大的力量,因為隻有選擇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夢想變成輝煌的現實。
40.無人能預測人的潛能有多大
常聽人說:“命運都由天注定,我再努力也沒有用。”真是這樣的嗎?
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是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隻用了不到1%的腦力。”一個正常人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6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如果人類發揮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得12個博士學位。
根據研究,即使世界上記憶力最好的人,其大腦的使用也沒有達到其功能的1%。人類的知識與智慧,迄今仍是“低度開發”!人的大腦真是個無盡的寶藏,隻要我們肯花心思去挖掘,努力運用潛意識的力量,成功會比想象的更快、更輕鬆。運用潛意識來開發無限的潛能,就仿佛用一把萬能金鑰匙打開未來之門,它將帶給你無限的挑戰和驚喜。思想、精神等潛意識就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寶藏,是偉大的造物者賦予人類的珍貴無比的財富。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和潛意識。意識指人在清醒狀態時對自己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所能察覺的內容;潛意識是指潛隱在意識層麵之下的感情、欲望等複雜體驗,因為受到意識的控製和壓抑,潛意識是個體不易覺察的意識。
潛意識會依照我們心中所想的畫麵構成真實事物。潛意識無法分辨事情是真還是假,一旦被接受,它終究要變成事實。隻要有明確畫麵進入潛意識,潛意識立即想盡辦法把這個畫麵轉為事實。隻要我們給予潛意識一個畫麵,它就會努力將它實質化。
如果你的潛意識裏充滿悲觀和絕望,它就會影響到你自身的行動,帶給你消極失敗的結果。如果能夠積極地運用潛意識,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創造出奇跡來。
耶茨太太由於心髒不好,一年多來都躺在床上不能動,一天得在床上度過22個小時,最長的旅程是由房間走到花園去進行日光浴。即使那樣,也還得靠著女傭的扶持才能走動。
但是後來她卻重新恢複了健康,她說:
“我當年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就是這樣臥床了。如果不是日軍來轟炸珍珠港,我永遠都不能再真正生活了。”
“發生轟炸時,一切都陷入混亂。一顆炸彈掉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陸軍派出卡車去接海、陸軍軍人的妻兒到學校避難。紅十字會的人打電話給那些有多餘房間的人。他們知道我床旁有個電話,問我是否願意幫助聯絡中心。於是我記錄下那些海、陸軍軍人的妻小現在留在哪裏,紅十字會的人會叫那些先生們打電話來我這裏找他們的眷屬。”
“很快我發現我先生是安全的。於是,我努力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們打氣,也安慰那些寡婦們——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這一次陣亡的官兵共計2117人,另有960人失蹤。”
“開始的時候,我還躺在床上接聽電話,後來我坐在床上。最後,我越來越忙,又很亢奮,忘了自己的疾病,我開始下床坐到桌邊。因為幫助那些比我情況還慘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覺的8個小時。我發現如果不是日本空襲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輩子都是個廢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我總是在消極地等待,現在我才知道,那時潛意識裏的我已失去了複原的意誌。”
正是因為珍珠港事件,在潛意識引發出耶茨太太強烈的求生欲和愛心,這種積極的動力使她最終戰勝了病魔,又重新站了起來。由此可見,潛意識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
但現在我們對於潛意識的開發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就算是像愛因斯坦、達·芬奇、愛迪生這樣卓越的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過運用了他們潛意識力量的不到2%。潛意識大師墨菲博士說過:“我們要不斷地用充滿希望與期待的話來與潛意識交談,於是潛意識就會讓你的生活狀況變得更明朗,讓你的希望和期待實現。”
生命是有限的,而潛能是無限的,隻要我們不斷地認同自己、肯定自己,並有意識地開發自己的潛能,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所以,不論聰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壞,也不論理想多麼的高不可攀,隻要懂得善用這股潛在的能力,任何人都一定可以將自己的願望在現實的生活中實現。
潛意識如同一部萬能的機器,任何願望都可以實現,但需要有人來駕馭它,而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隻要你有心控製,隻讓好的印象或暗示進入潛意識就可以了。隻要我們不被負麵的事務所支配,而選擇有積極性、正麵性、建設性的事情,我們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
41.方法比選擇更加重要
生活中的我們無一例外地被父母老師教導過,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隻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等說法,我們早已十分熟悉了。你如果按照這樣的準則做事,常常會不斷地遇到挫折和產生負疚感。由於“不惜代價,堅持到底”這一教條的原因,那些中途放棄的人,就常常被認為“半途而廢”,令周圍的人失望。
正是因為這個教條,使我們即使有捷徑也不去走,而去簡就繁,並以此為美德,加以宣揚。其實這是傳統思想讓我們產生的一個誤解。“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隻在告訴孩子們要刻苦學習,但是學習不是光靠刻苦就能有效果的,要知道:成功的背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胖女孩最近在減肥,她一直認為發胖是因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從決定減肥時起便開始節食。她也果然是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絕不超過2兩,其餘皆用水果、蔬菜來填補。然而,兩個月之後,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離開她一樣,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於營養不良,她已變得比較虛弱,爬三層樓梯都會氣喘籲籲。
盡管這樣,她仍認為是自己堅持的時間太短,又過了一個月,情況還是那樣。沒有辦法,家人把她送到了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告訴她,減肥是要講科學、講方法的,不能隻靠節食,還要結合運動,並保持心情舒暢。
女孩聽了醫生的話,意識到了曾經的“堅持”都是無謂的。按照醫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堅持鍛煉,適當節食,並通過聽音樂等方式愉悅心情。現在,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不止減肥要講方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父母對拚命讀書的孩子常說:“再努力一些!”老師對學生說:“堅持到底!”這些建議都有一個漏洞,就像有人曾經問一位高爾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練習?”高爾夫球高手卻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揮杆要領掌握好,再多的練習也沒用。”所以,正確的方法往往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如果有人準備學打高爾夫球這種難度極高的運動項目,他將為設備、附件、教練和訓練花上大筆的金錢,他還會將昂貴的球杆時而打進池塘,他也常常會遭受挫折。如果他學習打高爾夫球的目的是成為一位高爾夫球好手,或者在與朋友們相聚時可以共同打打球,那麼這麼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還必須持之以恒,才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的目標是為了每周運動兩次,減輕幾磅體重並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氣爽的話,他最好放棄打高爾夫球,在住宅附近快走就足夠了。如果他在拚命練習了一個月或兩個月的高爾夫球之後,漸漸認識到這一點,他放棄高爾夫球,開始進行快步走的鍛煉方式,我們應該怎樣評價他呢?說他是一個沒有恒心、半途而廢的人,還是說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是成功者抑或失敗者?
為學習設定目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也常會設計一套學習方案,並執著地依照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記了根據形勢的變化要更換方案。其實,頭腦稍稍地轉動一下,選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就像肯·富奇辭掉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業務員工作,改當顧問,有一段時間,大概因為剛剛進入新行業,他變得十分散漫,工作時經常狀態不佳,耽誤了不少談好的業務。他痛苦極了,決定養成一個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習慣。
這時,有人建議他每天早上當他走下樓梯到樓下的辦公室時,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麵的公司上班一樣。這樣做顯得專業,隨時準備好突然有人會來邀請他與客戶約會,以及讓自己的心理處在工作狀態中,後來肯·富奇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更能說明問題:有一個德國的設備生產商,生產了一套高科技的香皂生產線。隻要機器啟動,從香皂成型到最後的包裝貼簽都能一步到位。一家美國的公司和一家中國的公司同時引進了這條生產線。但是使用一周以後,兩家公司都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每一千個香皂盒中,就有一兩個是空的。
美國生產商迅速召開會議,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來解決這個問題。半年之後,他們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精密設備,能通過紅外線探測到生產線中哪些是空盒,然後跟蹤到最後由機器人將其取出。他們研究這個項目花了巨額費用,於是決定轉手賣給中國的廠家,節省成本。結果,當他們知道中國廠家的解決之道後,差點當場暈倒!
原來,中國生產商發現這個問題之後,馬上讓廠裏的小辦事員想辦法解決。辦事員後來去市場上買了幾台風扇,對著最後香皂裝箱的流水線吹,空盒子自然就被吹下來了。
雖然是一則笑話,不過這正說明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有時候不在於態度和決心,而在於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當遇到難題的時候,絕對不應該一味下蠻力去幹,而是要多動些腦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
42.在你看來的結果正是原因
“別人為什麼不喜歡我?”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遇到過。
症結在於,人們帶著這樣的心理:“他不喜歡我,我為什麼要喜歡他?”“他喜歡我,我才喜歡他!”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喜歡別人主動向你示好,然後自己再選擇性地向別人示好。這樣的心理讓人們都牢牢地秉承著“靜觀其變”的原則,誰都不願意主動“先喜歡別人”,都“等著被喜歡”,如此以來,很多人便漸漸地有了“不被喜歡”而很“懊惱”的情緒。
其實,在與人交往中,想讓別人喜歡你,你要先喜歡別人,事實證明,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往往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進行過這樣的研究。他請了許多被試者來參加一項實驗,分為四組。其中一名被試者其實是研究者的助手,即假被試者,研究者安排這名假被試者擔當這些被試者的臨時負責人。每當實驗休息時,這名助手就會離開被試者,到研究主持者的辦公室向其彙報情況,其中會談到對其他被試者的印象和評價,被試者的休息室與研究主持者的辦公室隻有一牆之隔,雖然兩人壓低聲音談話,但是實驗以巧妙的安排,讓被試者每次都能清楚地聽到別人怎樣評價自己。
實驗有四種情境:
肯定——讓第一組被試者始終得到好的評價:假被試者從一開始就表示欣賞和喜歡他們。
否定——對於第二組被試者,假被試者從始至終都對他們持否定態度。
提高——對第三組,前幾次評價是否定的,後幾次則由否定逐漸轉向肯定。
降低——對第四組,前幾次評價是肯定的,後幾次則從肯定逐漸轉向否定。
隨後,研究者問所有被試者對這個助手的喜歡程度,讓他們從-10~+10的量表上做答案,結果發現,喜歡程度的平均分:第一組的得分是+6.42,第二組為+2.52,第三組為+7.67,第四組為+0.87。
這個實驗最後的結論就是:你肯定別人,別人也喜歡你;你否定別人,別人也不喜歡你。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邊的椅子上,向開車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孫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這時有一位遊客模樣的陌生人在路邊四處打聽,看樣子想找個地方住下來。
陌生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道:“請問大爺,住在這座城鎮還不錯吧?”
老人慢慢轉過來回答:“你原來住的城鎮怎麼樣?”
遊客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閑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興能夠離開,那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地方。”老人對陌生人說:“那我得告訴你,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過了一會兒,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老人旁邊的加油站停下來加油。車子慢慢開進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孫女坐的地方。
這時,父親從車上走下來,向老人說道:“住在這城鎮不錯吧?”老人沒有直接回答,反問道:“你原來住的地方怎樣?”父親看著老人說:“我原來住的城鎮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願幫助鄰居。無論去哪裏,總會有人跟你打招呼,說謝謝。我真舍不得離開。”老人看著這位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車子開動了。那位父親向老人說了聲謝謝,驅車離開。等到那家人走遠,孫女抬頭問老人:“爺爺,為什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裏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裏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著孫女說:“不管你搬到哪裏,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度;那地方可怕或可愛,全在於你自己!”
沒錯,別人對你的態度,首先取決於你對別人的態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並不注意自己的態度,而是習慣於在別人的身上找毛病,覺得受到了別人的冷落,就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看不起,或者是對方不懂得禮貌。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受到了他人的誤解和冷落,我們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如果你一直是挑剔的、冷淡的、苛刻的,那麼別人自然不會對你熱情。可是如果你用一顆熱情、寬容、充滿關愛的心去對待別人,相信別人也會逐漸向你展露微笑的。
43.拿一手壞牌並不注定就是敗局
四個人相約一起打牌。於是,正襟危坐,定下玩牌的規矩:誰的牌先出完誰就贏。當然,任何人可以在接完牌之後選擇棄權,不過,在起初選擇棄權的人不是輸牌者,最終的輸牌者是最後出完牌的人。
揭完牌後,打牌者表情各不一樣。甲偷看別人的反應,乙麵無表情,丙自言自語地念叨,而丁則是滿臉笑容。
經過一番思忖之後,甲放下了手中的牌,選擇棄權。因為他認為自己既沒有關鍵時刻發威的王牌,也沒有一下子可以出去好些張的串牌,細觀其他三人的神情,他判斷出:別人的狀況一定比他好,倒不如選擇保險做倒數第二。
於是,四個人的角逐立馬成了三個人的“遊戲”。起初的出牌沒有任何“刀光劍影”。看樣子三人都在靜候出絕招時刻的到來。於是,當丁連續出幾次小牌的時候,乙和丙都麵帶詭異之色地表示放他一馬。但最後的結局讓其餘三人都大跌眼鏡。
當不斷出小牌的丁甩出最後一把牌的時候,乙和丙手中握著滿手的好牌驚呼:不可能!
原來,乙一直想著丁一定有能夠出奇製勝的王牌,所以不敢輕易放出自己的王牌,擔心王牌被浪費。而丙靠自己的經驗:王牌一定要在別人出王牌的時候去壓過他,這樣更有贏牌的可能。所以他們都在等待。最終都等到了失敗。
攤開四個人原來揭到手的牌,最壞的牌竟然在丁手裏,但是他卻成了最後的贏家。
其實,人生有時候就如這場牌局一樣,結果看似不可思議,但是確實千真萬確地存在。一個滿手壞牌的人,竟然能夠在這麼多的強者中遙遙領先,誰敢說他憑借的隻是運氣?假如甲不棄權,假如乙不猶豫,再假如丙不受經驗的束縛……人往往總是會設想出無數種假如,假如不這樣,假如不那樣,否則自己就是贏家。輸牌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借口,但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有這份拿到壞牌時的淡定?是否有拿到壞牌時決心將它打好的勇氣?能否全力以赴地在困境中尋找出路?都沒有。
人生猶如牌局,當你翹首以盼滿手的好牌時,卻常常失望而歸。於是開始傷心、失落,一蹶不振,甚至放棄,於是次次失落,你甚至開始懷疑風水不好。拿著滿手的牌,人總是覺得別人的牌比自己的好,所以總難以釋懷。等到攤開牌之後驚呼:別人連我的牌的一半也不如!但勝利的表情已經洋溢在別人的臉上。
人生猶如牌局,撲朔迷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猜不出究竟哪一個是贏家。可能你覺得肯定會贏反而卻輸得很慘,你覺得會輸得很慘,到後來竟大獲全勝。獲勝的關鍵不在於拿到手的牌的好壞,而在於打得好不好。
在通往贏牌的道路上,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是黑暗中的舞者,在不斷地摸爬滾打中匍匐前進,每一次邁步都是艱難的。在艱難之中,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堅持,很可能下一刻就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生活反複無常,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企業都有抓到壞牌的時候,或者是因為本身所擁有的條件不好,或者隻是在行走的過程中遇到了阻撓:輟學、失業、失戀、企業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市場不夠、缺乏核心競爭力等,都是在我們頭上重重敲擊的那一錘,但這些並不意味著牌局就已經定了,相反地,滿手壞牌依然可以成功。
有這樣一個人: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5歲,當選州議員;26歲,情人去世;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
林肯手中的牌不但很壞,甚至可以說糟透了,但他硬是將手中的壞牌打出了好的結局。他依靠的是什麼?就是在失意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強、自立使他一路風雨兼程,最終獲得了成功。
實際上,製約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根本不是目前所持牌的好壞,而在於我們每個人能否繼續打牌,因為,很多人隻是在成功即將到來的那一刻放棄了。成功在於堅持不懈地努力,否則一切隻能是鏡花水月。
麵對挫折,隻有自強者才能戰勝困難、超越自我。如果一味地想著等待別人來幫忙,隻能落得失敗的下場。憑著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任何問題,永遠可以依賴的人隻有自己!
44.別讓他人的優秀成為你的毒素
對他人的忌妒與惡意表現大度,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心裏充滿忌妒的人,每當其競爭對手成功一次,他就會死去一次。若那個被忌妒的人永遠成功,對忌妒的人就是永遠的懲罰。成功的號角一方麵歌頌成功者的輝煌,另一方麵也宣告了忌妒者痛苦煎熬的開始。
一般來說,心胸狹窄的人容易忌妒別人。而一個人的忌妒心常常會讓他采取一些過激行為,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不啻於一顆毒瘤。人們常常對他人的忌妒持無所謂的態度,卻不知忌妒的殺傷力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人的忌妒心會毀了你,而你的忌妒之火燃燒起來時,令你受到的傷害往往更大。
有一則寓言印證了上麵的話。一隻老鷹常常忌妒別的老鷹飛得比它好。有一天,它看到一個帶著弓箭的獵人,便對他說:“我希望你幫我把在天空飛的老鷹射下來。”獵人說:“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就把它們射下來。”這隻老鷹於是從自己的身上拔了幾根羽毛給獵人,但獵人卻沒有射中其他的老鷹。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給獵人,直到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拔光了。於是,獵人轉身過來抓住它,把它殺了。
忌妒對忌妒者的傷害,正如鐵鏽對鋼鐵的傷害一樣。心胸狹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就在於他們存心不良。不願別人超過自己倒還罷了,要命的是,當自己倒黴之時,也要別人沒好日子過。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傷人害己,別無他途了。
智者通常對忌妒者始終是持鄙視態度的。英國作家薩克雷說:“一個人妒火中燒的時候,事實上就是個瘋子,不能把他的一舉一動當真。”
善忌妒的人,不但從自己所有的東西中拿掉快樂,還從他人所有的東西中拿走痛苦。忌妒者極易憂愁,生活更加不幸,還容易使人墮落。它如同毒蛇的毒液一樣,腐蝕你的頭腦,毀壞你的心靈。
既然忌妒如毒素,就要轉移它,不讓忌妒之火成為心中的繩索。你要明白,忌妒實質上是在不知不覺中毀滅了你自己。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忌妒總是會拆散所有的合作,令你一事無成。
人一旦有了忌妒心,也就是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會因忌妒而失去理智,做出得不償失的事情。狹隘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懷著怨恨之心,不停地感受著或回味著生命中的傷害與屈辱、生活的不如意和人生的痛苦、不滿、抱怨,甚至怒氣衝天,厭惡、敵視他人和周圍的一切,處處與人作對,經常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終日與多疑、驚恐做伴,一輩子都生活在忌恨之中,一輩子都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懷著強烈不滿。最後,狹隘者會為自己的心胸所害,痛苦萬分。
著名的華爾街投資大師巴魯克說:“不要忌妒。最好的辦法是假定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想要超越別人,就必須從超越自我開始。堅信別人的優秀並不妨礙自己的前進,相反,它可能給你前所未有的動力。事實上,每一個努力實現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忌妒別人的。
別讓他人的優秀成為你的毒素,也不要讓他人的優勢成了你的煎熬,心胸開闊一些,你的目光也將變得遠大,甚至會使你的敵人成為你的朋友。莫要因為妒恨而醉心於宣揚他人的不好,因為這隻會使你聲名狼藉。
45.你的身體跟思想是統一的
“我每天過得越來越好。”有些人每天在醒來和就寢前都要把這句話朗誦好幾次。對他們來說,這句話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語言表達,而是說明健康來自積極的心態。對於健康,很多人的體驗是,積極的心態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好處,消極的心態則可能引發疾病。一個人心存消極思想,這是一件危險的事。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人因為他們內心的挫折、仇恨、恐懼或罪惡感,而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傷害的例子。因此,要保持身體健康,首先要擺脫不健康的思想。我們必須清潔自己的心靈,為了身體的健康,先除去心中的消極念頭。憤恨不滿的情緒常常會引發疾病,如果一個人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屢屢失意,他的心理就會向身體發出“生病”的心理暗示,借此來逃避現實。
有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名男子在過馬路時不幸被車子撞倒而喪命。驗屍報告說,這個人有肺病、潰瘍、腎病和心髒衰弱。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歲。給他驗屍的醫生說:“這個人全身是病,一般情況,30年以前早該去世了。”有人問他的遺孀,他怎麼能活這麼久?她說:“我的丈夫一直確信,明天他一定會過得比今天更好。”
還有人認為,在運用積極心態方麵,多使用積極的表述,也有利於身體健康。語言文字是有影響力的。如果你經常運用積極的話語來描述你的健康狀況,可能激發對你身體有好處的積極力量。你習慣性使用的一些字眼,能反映出你內在的某些思想。而你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會影響身體器官的健康狀況。
曾任美國精神治療協會會長的卡特博士在談到一個人所持的肯定態度對健康的影響時,甚至反對人們使用像“我今天不會生病”這樣的說法。他認為那隻是半積極的態度,應該改為“我今天覺得比昨天好”,這才是非常積極的陳述,因而是一種引導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說:“肯定的態度是以科學的事實為基礎的,這些事實來自生物學、化學、醫學等學科知識。正確地運用肯定態度將有助於改善你的健康,延長你的壽命,使你精力充沛,備感幸福,從而在各方麵取得成功,並且還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東西——那就是心裏的平靜。”
你的身體和思想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影響你健全思想的因素,同樣會影響你的身體。同時,你的身心健康也會受到自然法則的規範,它對於你身心的規範和對於樹木、山脈、鳥和動物的規範並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想要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必須先了解自然界的法則,你必須跟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要與它對抗。人的心智是伴隨著身體才能存在的,由於你的身體受到大腦的控製,所以,想要得到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具備積極的心態、健全的意識,務必在工作、娛樂、休息、飲食和研究方麵,都培養出良好而平衡的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