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時、地利,都不如人脈(二)

為人脈做“感情投資”

中國古語雲: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善於利用他人力量才能取得成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際關係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長久的時間來培養。一個人事業的成功,80%歸因於與別人相處,20%才是來自於自己的心靈。人是群居動物,人的成功隻能來自他所處的人群及所在的社會,隻有在這個社會中遊刃有餘、八麵玲瓏,才可為事業的成功開拓寬廣的道路,沒有非凡的交際能力,免不了處處碰壁。這就體現了一個鐵血定律:人脈就是錢脈!

人類都難逃脫一個“情”字。盡管當今社會崇尚一句話:“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銷聲匿跡。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投資又有什麼不可?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拓展人際交往中更要注意“感情投資”。

所謂“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些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大風大浪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雖然很少有人能達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們至少可以隨時關注一下別人的需要,時刻關心朋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當朋友身體不適時,你應該多去探望,多談談朋友關心的話題;當朋友遭遇打擊而沮喪時,你應該給予鼓勵;當朋友愁眉苦臉、沉默寡言時,你應該親切地詢問他們。這些適時的安慰會像冬日裏的陽光,溫暖而不刺眼。

其實,就是有“緣”,彼此能夠一見如故,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互相關照也不是簡單的事,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感情投資”。尤其在商戰上,各自都為各自的利益,彼此都知道商人奸詐無比。人與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結果“緣”就會由相投轉為反目為仇,人情變成了敵情。情場上,最愛的人也會變成最恨的人,這在世間也屢見不鮮。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原先是形影不離的夥伴。反目為仇的根源恐怕誰也說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責和怨恨。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人都有這種毛病,一旦關係穩定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義務去保護它了,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該告白的實情沒告白,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矛盾越積越深,友誼自然出現裂痕。

無論從現實主義,或從情感價值角度去看,朋友之間的友誼都值得進行大筆的投資。

當年劉備讀私塾時,又聰明又講義氣,經常幫助和他一起讀書的孩子們。即使後來大家分開了,劉備與同學還常常聯絡。其中一個叫石全的朋友,家中很貧苦。劉備不嫌石全家貧,常邀石全到自己家做客,大談天下局勢。

後來,劉備在一次戰役中,兵敗受到敵人的追殺,是朋友石全冒著生命危險把劉備藏了起來,救了劉備一命。

可見,朋友有時在很危急的關頭能幫上大忙,能起到不可想象的作用。但是,朋友關係的維係要靠自己的耕耘。在與朋友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地聯係,那想要保持好關係簡直是異想天開。你有這份心、這份情,能夠真誠地維持分開之後的朋友關係,那你的人際麵會更加寬闊,路子也會比別人多出幾條。

感情來自交流。平時多加強聯係,是拓展人際關係網的最佳潤滑劑。

注重感情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但也是一大優點,中國人尤其看重“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的結晶。

你要想拓展人脈,贏得人們的擁戴,調動起朋友的積極性,讓他們無怨無悔地為自己付出,隻有靠感情。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就要看自己怎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就是一個看重感情投資的人,他曾說過:“最失敗的領導,就是那種員工一看見你,就像魚一樣沒命地逃開的領導。”他每次看見認真工作的員工,都要親自上前為其沏上一杯茶,並充滿熱情地說:“太感謝了,你辛苦了,請喝杯茶吧!”正因為在這些小事上,鬆下幸之助都不忘記表達出對下級的愛和關懷,所以他獲得了員工們一致的擁戴,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這是一樣的道理,感情是打動人心最有力的工具,丟掉感情的人,不僅生活沒有味道,連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感情投資”就如同做生意,必須舍得花血本,“血本”你要是把它藏得嚴嚴密密,不僅不會增值,反會日漸減退,所以一定要懂得“事先投資”與“事後回報”的必然性。

1.事先投資:給對方一些好處

在求對方辦事時,對方並不情願為你白忙乎,他等待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辦事之前,你得為他先做點犧牲。如果你了解對方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樂意地幫助你。

盡管有時對方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但是你要讓對方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仰慕和尊敬,不斷地讚賞對方的能力。

2.事後回報:甩掉你的人情包袱

如果你與對方關係很不一般,求他幫忙時,他會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力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係多密切,你總求人家,而沒有回報,時間長了也就行不通了。

幫助他人不能居功自傲,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幫助了他人時,不必以此沾沾自喜,自鳴得意,更不能擺出一副救世主的麵孔,因為我們的幫助應該是無私的、誠懇的、不存在半點利益糾葛的。如果總記得自己有恩於他人,這樣活著豈不是很累嗎?居功自傲的人也常常因為其粗蠻的態度而招致別人的不滿,人們甚至會將他的幫助拒之門外,這樣的人也無法拓展人脈。

借助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辦事的最好方法就是感情投資、真誠合作、利益共享。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這條國際政治遊戲的準則同樣適合於我們的人際關係準則。就像有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說的一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境界談

合作就不要總是怕吃虧,總是想著占便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有投資後有收獲!

用真誠的讚揚來代替批評

真誠的讚揚可以收到效果,而批評和恥笑卻會把事情弄糟。

這一點在孩子身上表現得最明顯。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如果一味地批評指責,就會使孩子承受長期的心理刑罰,會給兒童帶來壓製、苦惱、反抗的情緒,不利於他們行為向好的方麵轉變。對於個別孩子來說,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

吉姆·金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父親。他希望自己的兒子約翰認真讀書,將來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因此,從約翰上小學二年級開始,吉姆就開始對約翰提出嚴格的要求。他私自給約翰訂立了幾條規則:禁止他隨便與街上那些孩子們一起逛大街,無所事事;不允許任何一門考試低於良;不允許看卡通節目;不允許玩電子遊戲,等等。約翰隻要偶爾違背這些規則,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可是,到了三年級的時候,約翰的成績卻已經連“及格”的檔次都難以維持了。他似乎故意與父親作對似的,偷偷地跑出去找孩子們玩耍。而且,他專門找那些被家長們視作無可救藥的“壞”孩子,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與他們一樣:在父母的眼裏,是那種隻會犯錯誤的孩子。

吉姆非常困惑,在與鄰居們談話時不斷訴說自己的煩惱,可是,在他生活的那個小鎮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他指出錯誤。吉姆依舊采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對約翰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教。結果,約翰在一次鬥毆事件發生後,被帶進了青少年管教所。

可憐的吉姆始終也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花費了那麼多的心血,到頭來卻落得如此結局。

用讚揚來代替批評,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史京勒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史京勒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由於表現好而受到獎賞的動物,它在被訓練時進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於表現不好而受處罰的動物,它們的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較差。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人。我們用批評的方式並不能改變他人,常會適得其反。

漢斯·希爾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說:“太多的證據顯示,人們都普遍地不喜歡受人指責。”

因此批評而引起的憤恨,常常使人的情緒低落,對應該改進的狀況,一點也不起作用。

曆史全是由這些誇讚的真正魅力,來做令人心動的注腳。例如:許多年前,一個10歲的男孩在拿坡裏的一家工廠做工。他一直想當一個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師卻泄了他的氣。他說:“你不能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簡直就像風在吹百葉窗一樣。”但是他媽媽——一位窮苦的農婦——用手摟著他並稱讚他說,她知道他能唱,她認為他有些進步了,她節省下每一分錢,好讓他去上音樂課。這位母親的嘉許,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羅素,他成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劇演唱家。

在19世紀的初期,倫敦有位年輕人想當一名作家。他好像做什麼事都不順利,幾乎有4年的時間沒有上學。他的父親鋃鐺入獄,隻因無法償還債務。而這位年輕人時常受饑餓之苦。最後,他找到一個工作,在一個老鼠橫行的貨倉裏貼鞋油的標簽,晚上在一間陰森靜謐的房子裏和另外兩個男孩一起睡,這兩個人是從倫敦的貧民窟來的。他對他的作品毫無信心,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免得遭人笑話。一個接一個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後他終於被人接受了。雖然他一先令都沒拿到,但編輯誇獎了他。有一位編輯承認了他的價值。他心情異常激動,漫無目的地在街上亂逛,眼淚流過他的雙頰。因為一個故事的付梓,他所獲得的嘉許改變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這些誇獎,他可能一輩子都在老鼠橫行的貨倉做工。你也許聽說過他,他的名字叫查爾斯·狄更斯。

史京勒的實驗證明,當批評減少而多多鼓勵和誇獎時,人所做的好事會增加,而比較不好的事會因受忽視而萎縮。

境界談

讚美就像澆在玫瑰上的水。讚美別人並不費力,隻要幾秒鍾,便能滿足人們內心的強烈需求。看看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尋覓他們值得讚美的地方,然後加以讚美,並把讚美他人變成一種習慣吧!

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現實社會告訴我們:在這個講究雙贏或多贏的時代裏,大家也逐漸認識到,一個孤軍奮戰的人是難以成就大業的,就算他是英雄也難顯英雄本色,隻有通過強大的人脈平台,才能造就傳世的偉業,才能成就一生的成功。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懂得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過好社會這一關。

過好社會這一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學會與人打交道。因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與社會打交道實際上就是與人打交道。換句話說,就是要搞好人際關係。

人是複雜的高級動物,有思想、有意識、有感情、有好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是最不好打交道的。但是,不好打交道不是不能打交道,隻要我們用心研究,還是有章可循的。不然的話,為什麼有那麼多成功者呢?

早在先秦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傳世思想。這說明和諧的人際關係比什麼都重要,它提醒人們必須相親相愛,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國安享太平”。孟子提到的“人和”實質上也是想營建一種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其實與人打交道也不是很難的。著名企業家俞敏洪曾說過:“打個比方,一個宿舍中有六個人,你是其中一個,與其他五個人之間的關係都不太好,那麼問題一定不在其他五個人身上,一定在你身上。你一定有很要命的缺點,但是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就說明你不會與人打交道。反過來一個宿舍6個人,其餘5個人和你的關係都非常融洽,而且他們都非常願意采納你的意見,這就說明你和其他人的關係非常好,你會和人打交道。你懂得如何去利用別人的資源,你懂得去理解別人、團結別人,說明你將來是一個有雄才大略、能做一番事業的人。如果—個宿舍分為兩派,你參與其中的一派,兩派人天天勾心鬥角,互相說對方的壞話,這就說明你是一個胸無大誌、鼠目寸光的無聊之徒。”

現代都市文明在給人們帶來種種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狂躁、壓抑。人們渴望回歸自然,渴望一種清風拂林的生活氛圍,使自己擺脫喧囂、浮躁,像清溪自由歡暢地流淌在碧綠的春草間,這就需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都十分美妙。比如嫌老棄孤、嫌殘棄病,比如利用、冷漠、嫉妒、勾心鬥角、敵視,比如蜚短流長,比如巴權媚勢、欺窮淩弱,比如唯利是圖、坑蒙拐騙乃至歹毒、殘暴等等。而這些,在各個地方各個生活群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個別地方個別群落中還表現得十分突出。這些跡象,無疑向我們敲響了警鍾:營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勢在必行。

和諧的人際網絡背後的意義,其實比我們能想得到的還要深遠。正如魏斯能在采訪了280位企業總裁後寫《不上,則下》一書時所說:“企業的總裁們,均致力於發展‘雙贏’互需關係的基礎。他們每個人都有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頂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數人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身旁人對自己的提拔。”

美國作家柯達同樣認為:“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

一個人從娘胎裏出來,走過兒童時期,走過小學時期,走過中學時期,走過大學時期,最終要走入社會。不管一個人在大學以前學到了多少知識和技能,最終是為了走入社會並且在社會上取得事業成功。

個人奮鬥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個人奮鬥。因為世界上不隻有一個人。如果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你更不能成功,等待你的隻能被餓死、凍死或被野獸吃掉。

眾所周知,克林頓當年在總統競選中的成功正是由於他擁有眾多高知名度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在他競選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候在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以及當學者時的舊識等。當演說家羅安數年前應邀在阿肯色州熱泉市為旅遊業年會演講時,他才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人當年對克林頓的支持,才明白了克林頓當年在競選中的人氣。

大人物就是依靠他們所擁有的人際關係成為大人物的。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表示:“與太陽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更關注與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這種卓越的人際溝通能力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

每個人都將成功作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因為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裏隻有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才是完美的人生。

境界談

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成功,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都與他的人際關係息息相關。沒有人際交往,人們無法預測自己的前途,無法麵對困難,無法麵對天災人禍;沒有人際交往,人們就組不成家庭、社會和國家,更談不上個人的前途和發展。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上,都離不開朋友,離不開朋友的幫助。自古以來,社會上已形成了平時禮尚往來的風俗,這樣身邊的朋友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其實你在交朋友的時候,已經給自己又投了一份人身保險,同時也就給你的生命多了份保證,你的人際網絡就像你的救生圈,讓你自由大膽地在水麵上盡情地展現自己的風采,盡情地享受海水的滋潤;當然,朋友是你離不開的護身符。

現代人生活、工作兩點一線,沒有過多的時間和朋友聯絡,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友誼也慢慢褪了色。這真是得不償失啊!友誼絕不能和金錢相提並論,這種緣分一定要珍惜,因為它真的難能可貴,就算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別忘了常聯絡朋友,溝通溝通感情,交流交流思想。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當你遇到了困難,你認為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向他發出求救信號,但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有些冒昧?甚至因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絕或者給自己臉色看?

這時,你不免有些後悔“閑時不燒香”了。

“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這話是不假,而且還理所當然。而平時就自己和自己相處,遇到困難,甚至在你生命發生危險的時候,就算你是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可能你一個人也沒辦法真正解救自己,這時,朋友就是你的護身符了。

“天大的麵子,地大的本錢”,說的就是這回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擁有豐富的朋友資源,成功還會遙不可及嗎?編織人際關係網的同時為我們引來了很多的可能,你不僅認識了別人,別人也了解了你,彼此間形成了一種很好的溝通、互換,這種交往會讓你喜獲豐收,甚至一舉兩得,既加深了友誼又獲得了發展的機遇。善於開發人脈資源,捕捉機遇,成功的彼岸便離我們更近了。

“朋友”正是誌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他們之間有種天然的吸引力,或者是共同的愛好,或者是共同的誌向,或者是共同的追求。正是有了朋友的互相幫助,才有了許多場合的和諧、許多人士的成功。

北京大學有一個由“金融投資家進修班”學員組成的同學會,僅有200餘人,他們控製的資金卻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

一位創業者在接受《科學投資》雜誌采訪時說,他到中關村創立公司前,曾經花了半年時間到“北大企業家特訓班”上學、交朋友。他開始的十幾單生意,都是在同學之間或是由同學幫著做成的。同學的幫助,在他創業的起步階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曆史上,曾國藩喜用湖南兵;而徽商和晉商不管在哪裏,都是廣結盟友。正是同鄉朋友之間的互相支持,才成就了徽商和晉商曆史上的輝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幾乎所有商業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氣派的建築都是同鄉會館。如今,一個人要外出創業,比如一個湖北人要到北京創業,或者一個溫州人要到舊金山創業,老鄉眾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條件之一。這也是近年來各地同鄉會風起雲湧的原因。

1831年,肖邦從祖國波蘭流亡到巴黎。由於人生地不熟,沒有生活來源,生活極為艱難。但是由於李斯特的巧妙安排,肖邦在巴黎一鳴驚人。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鋼琴家,其精湛的技藝驚遍巴黎。在一次李斯特的公演音樂會上,大廳裏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按照當時的習慣,演奏開始,就要熄滅燈火,好讓聽眾在黑暗中聚精會神地欣賞。這一天的鋼琴演奏,效果極佳,使聽眾如癡如醉。可是,當演奏結束燈光重明時,令狂呼喝彩的聽眾大吃一驚的是:從鋼琴旁站起來答謝的是一個陌生人,而不是聽眾熟悉的李斯特。

原來李斯特趁黑暗之時,悄悄地把肖邦換了上去。

李斯特采用偷梁換柱的方式推薦肖邦是冒了很大風險的,一旦演奏失敗,不僅是肖邦,而且連自己也將一並受到打擊。但是,李斯特肯定肖邦確實是個音樂天才,並且是由於現實環境的逼迫而走投無路。出於對天才的愛護,李斯特冒險采用這種方式。如果采用直接推薦的方式,肖邦得到人們的認可可能就沒有這麼快了!

試想,如果肖邦沒有李斯特這個朋友,那世界音樂的曆史上可能就會留下一段空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人都渴望精彩的生活,人人都想有個盡情揮灑的舞台,但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在這個巨大的舞台之中,“自我表演”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一炮而紅的。很多人雄心壯誌,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目標。立誌要出人頭地,有所建樹,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沒有你想要的那份驚喜;或許有些人根本就找不到出路,既心急又鬱悶,活得很累,但是,也不乏成功的典範,他們並沒有超人的能力,他們至關重要的就是,有著一生受益的財產——朋友!

境界談

朋友,是不會枯竭的資源;朋友,是永遠能創出效益的資本;朋友,是你一生受用的財產。在你忍凍受餓的時候,他總會熱情無私地資助你,幫你渡過難關;在你因無資本擴大規模的時候,他也會無私借款給你,幫你走向輝煌。所以,請嗬護你的友情,善待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