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reference_book_ids":[7226991696427355168,7348306169565285438,7316473058636598283,7307193340070464547,7280454508407163904,7234830138897075232,7307547090261904396,6987309443528526884,7294563909132880930,7291878276467788812]}],"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堂吉訶德》reference_book_ids":[7337157467563904062,7304954463117118491,7293411409415638031,7294566451589942324]}],"1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2,"start_container_index":1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7},"quote_content":"《羊脂球》reference_book_ids":[7349025273108515902,7314241273374706728,7316456977360489534,7294567306179382307,7337908597625474110,7311278308715400202,6885615050845850631,72807331425146665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2,"start_container_index":1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8},"quote_content":"《項鏈》reference_book_ids":[7316473111828761615,7307252346537380905,7311275374766197769]}],"1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3,"start_container_index":1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9},"quote_content":"《一生》reference_book_ids":[7267091337017560122,7229547268515302433,734160210336783055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7,"start_container_index":1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2},"quote_content":"《羊脂球》reference_book_ids":[7349025273108515902,7314241273374706728,7316456977360489534,7294567306179382307,7337908597625474110,7311278308715400202,6885615050845850631,728073314251466653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堂吉訶德》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有關著的門就有開著的門。”那扇為我們敞開著的大門,就是機遇。你是否注意到你身邊現有的機遇呢?其實,你的人脈就是你的機遇。一個人要想成功,“天時”、“地利、“人和”必須具備。“天時”、“地利”這些非人為的因素我們不好去把握,但“人和”,隻要我們去與人進行良好的溝通,這種機緣隨時可以光顧你!
締造人脈是時來運轉的關鍵
美國著名雜誌《人際》在2002年發刊詞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不信,你可以回憶以往的一些經驗,就會發現原本你以為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事,事實上背後都有別人的幫助。因此,在社交場合你應該盡量表露真正的自我與自己真正的才華,它們將會給你許多有用的建議。絕不可低估人脈的力量,否則將白白失去許多有利的幫助。
一個人的發展通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坎坎坷坷是自然的事。如何將這些坎坷踏平?假設沒有運氣,那可能要重複愚公移山的話題;可如果有運氣的愛戴,那你的路則可能是另一番風景,不能說平步青雲也至少走了捷徑。那這個運氣又是誰賜予你的呢?
美國大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輕時落魄潦倒。包括許多知名大導演在內,沒有人認為他會成為明星,更沒有人會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功。事情的緣由還要回到寇克·道格拉斯有天乘火車的時候,當時旁邊坐著一位女士,漫漫旅途,時間難以打發,於是,寇克·道格拉斯便主動與身邊的女士攀談起來。沒想到這一聊就給寇克帶來了扭轉乾坤的運氣,從此,他的人生開始改變。沒過幾天,寇克·道格拉斯被邀請到製片廠報到——原來,這位女士是位知名製片人。寇克·道格拉斯因為結交了這位女製片人,溝通了人脈,才獲得了一個良好的展現表演才能的機會,一切美夢才成真。
可見,人脈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在何處?任何一個人不管能力有多強,如果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沒有幸運女神的光臨,要想辦成一件事會比登天還難,其中會有很多的不如意是你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快馬揚鞭,毫無疑問,人脈必不可少。實際上,所謂的“走運”多半是由暢通的人脈帶來的。一個能認同你的做法、想法與才華的人,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為你帶來好運。
究竟誰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猜得到答案。從心理學角度隻能這麼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對你施以援手的友人,他可能是你工作上的夥伴或上司,可能是學校裏的同學,甚至有可能是一位從不曾相識的陌生人。但一般來說,人脈的範圍越廣,則開創成功未來的幾率越大。
就人脈這方麵來看,運氣往往是從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降臨的,譬如你的顧客、同事或朋友的朋友等。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是19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羊脂球》、《俊友》和《項鏈》等許多優秀作品,至今廣為流傳。小時候的莫泊桑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曾因盜竊被學校開除。後來,文學巨匠福樓拜發現了莫泊桑的文學天賦,並將他引向文學的正道,莫泊桑因此得以永載史冊。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父母在他幼年時分居,由母親將莫泊桑和弟弟撫養成人。因為母親愛好文學,他幼年時期的環境有很濃厚的文學氣氛。文學巨匠福樓拜與莫泊桑的母親是幼時很好的朋友,他們常常一起談論文學方麵的問題。
十多歲時,莫泊桑考上了易北特神學院。母親希望他成為一名牧師。可是莫泊桑卻沒有當牧師的願望,他在學院上學時因為偷了一個神父的酒喝而被學校開除了。
普法戰爭結束後,莫泊桑來到巴黎,先後擔任海軍部和文化部的公職。在此期間,他去拜訪了母親的朋友——著名作家福樓拜,並成為福樓拜的正式弟子。
福樓拜以一部《包法利夫人》奠定了自己在文壇的地位,他一直想找一個有培養前途的徒弟。莫泊桑則一直想找一位德高才高的恩師。兩人在彼此的渴望中相遇,結為師徒也就很自然了。此後在福樓拜的指導下,莫泊桑勤奮寫作。在那漫長的7年中,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帶了詩稿、劇本和小說來找福樓拜求教,當麵看著恩師怎樣用藍色鉛筆修改他的稿子。
在親密的交往中,福樓拜教給莫泊桑一個達到文學成就的三重定理:“觀察,再觀察,再觀察。”1880年,30歲的莫泊桑發表短篇小說《羊脂球》,這部作品受到福樓拜極大的讚賞,從此莫泊桑在法國文壇站穩了腳跟。又過了3年,莫泊桑的《一生》發表,得到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的肯定,成為世界性的當紅作家。
雖然莫泊桑因病早逝,隻活了43歲,但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3部遊記和270篇短篇小說,在世界文壇有很高的地位。在莫泊桑的成長曆程中,很顯然,他的成功受益於恩師的點撥與提攜。如果沒有福樓拜的引導和悉心指教,他很難取得如此成就。
莫泊桑,我們記住了這個文學上的巨匠,我們也領會了如何讓自己閃閃發光,福樓拜的出現在莫泊桑的一生中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沒有福樓拜,那莫泊桑也可能就沉溺於平靜的海底了。
境界談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而是在於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這句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和成功的門票。
用人脈提升你的財富
在現代,任何巨額財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貸基礎上是最快捷的。就是說,要發大財要先借貸。而這種借貸意義千萬不能限定在某一特定的金錢上,我們同樣可以在人脈上進行借貸,俗稱“借勢”。沒有本錢怎樣發大財呢?別忘了借貸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的手段。當然,借錢就得付出利息,借勢也得欠個人情,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別人的錢來賺錢,借用別人的勢來鍍金,你贏得的部分,可能遠遠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史泰龍在18歲時,找到了工作,節省下了一點錢,除此之外,他並不比其他十幾歲的孩子更富裕。他每星期六都定期到一家銀行存款,該銀行的一位職員對他有了興趣,他感到這個18歲的小青年有能力,也懂得錢的價值。因此,當史泰龍決定做文化傳播生意時,這位銀行職員就貸款給他。這是史泰龍第一次向銀行貸款,當然這不會是最後一筆貸款。於是,他明白了銀行裏的這個朋友的重要性,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後來史泰龍成了影視經紀人,一年後他又成了書刊商人。他當了書刊商人幾年後,有一個人找到他,請他為自己工作。這人曾是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他受到鼓舞後開了一家保險公司,可惜他是很蹩腳的商業管理人員,他的保險公司總是賠錢。見到史泰龍時,他對史泰龍說:“我們是優秀的推銷員,現在我明白了應當堅持自己的專長——銷售。史泰龍,你有良好的經營理念和豐富的人脈資源,我需要你,我們合作一定能成功。”
他們就這樣合在一起幹了起來。
幾年後,史泰龍購買了那個推銷員所辦的公司的全部股票,靠的仍然是銀行貸款。他首先想到的是州立德拉斯銀行。在得克薩斯州,大家都知道這個銀行願意幫助建設本州,而貸款給史泰龍這樣正直、有計劃又懂得如何執行計劃的成功人士也是這個銀行的業務範圍。他得到了貸款。這一事實更加堅定了史泰龍關於人脈的理念,因為它再次見證了人脈的力量。
充分借助信貸製度,史泰龍在八年間把保險公司營業總額從50萬美元發展到5000萬美元以上。正是因為他在投資活動中善於動用人際關係、借用他人資金,他還擁有了若幹企業的控股權。
資金或信貸是那些原來貧困的人誠實致富的手段,但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而社會關係則是打開成功之門的暗碼。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懂得如何培養自己的商業和社會關係網。沒有人可以在真空中取得成功。企業家需要建立一個廣泛的關係網,包括銀行家、律師、顧問、會計師、分析師、投資人、政客、記者以及最重要的——顧客。建立並發展關係網就像種樹一樣——如果成功,枝條會不斷延伸,而且枝枝交錯相連。這是每個人成功的第一要義。
有了人脈也就有了利潤,有了利潤就有了財富,這是一連串的、不可間斷的。人脈資源在你人生財富的創造過程中首當其衝。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限製,真正的公平、地位的平等還難以實現,所以無形之中,就有了老板和員工的差別,但不管你屬於哪一層,人脈都是一樣的。
人脈對現代人而言,已經成了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因為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下一步如何。工作上的協助,生活中的資助,團隊間的互助,就連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也能瞧出一個人的“關係”好壞!
有人用5元錢隻能買一斤蘋果,偏偏就有人能用5元錢買一斤半蘋果還帶一個橘子,或許有人會說那隻是貪小便宜,也對;但是請仔細思考,便宜人人想貪,但是能得到便宜就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
這很簡單,因為這個人和賣蘋果的關係很“鐵”,這個人擁有了人脈資源,那他自然而然要比別人得到的多。
睜開你的眼睛,用心看看你周圍的人群,也許他們中很多就是你可獲得的人脈資源,最貼近我們的有朋友資源、職場資源、親戚資源,還有當今時尚流行的網絡資源。
隻要提起微軟,誰都不會忘記比爾·蓋茨,因為他是微軟的創始人、微軟的精神象征;而談及比爾·蓋茨這位世界首富,人們也不能不想起軟件巨人微軟公司。蓋茨和微軟的關係,就如同上帝和天堂一樣密不可分。
比爾·蓋茨為什麼能擁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而讓後人驚羨不已呢?除了他的智慧、眼光、執著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擁有相當豐富的人脈資源。
假如把營銷比喻成釣魚的話,是釣大鯨魚,還是釣小魚比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鯨魚。因為釣到一條大鯨魚可以吃一年,但釣小魚就得天天去釣。比爾·蓋茨在創業的時候,就了解了這一點。他一開始就釣了一條大鯨魚。
他是如何釣大鯨魚的呢?
首先,利用自己親人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跟IBM簽的。
當時,他還是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人脈資源,他怎能釣到這麼大的“鯨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比爾·蓋茨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中間有一個中介人——比爾·蓋茨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假如當初比爾·蓋茨沒有簽到IBM這個單,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畫問號了。
其次,利用合作夥伴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重要的合夥人——保羅·艾倫及史蒂夫·鮑默爾,不僅為微軟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也貢獻他們的人脈資源。1973年,蓋茨考進哈佛大學,與現在微軟的CEO史蒂夫·鮑默爾結為好朋友,並與艾倫合作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第一個版本。大三時,蓋茨離開哈佛投入到和孩提時的好友保羅·艾倫創建的微軟,開發個人計算機軟件。合作夥伴的人脈資源使微軟能夠找到更多的技術精英和大客戶。1998年7月,史蒂夫·鮑默爾出任微軟總裁,隨即親往美國矽穀約見自己熟知的10個公司的CEO,勸說他們與微軟成為盟友。這一行動為微軟擴大市場掃除了許多障礙。
再次,發展國外的朋友,讓他們去調查以及開拓國外的市場,常常會比微軟自己王婆賣瓜的方式更加奏效。比爾·蓋茨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彥。他為比爾·蓋茨講解了很多日本市場的特點,並找到了第一個日本個人電腦項目,以此來開辟日本市場。
最後,比爾·蓋茨雇傭非常聰明、能獨立工作、有潛力的人來一起工作。
比爾·蓋茨說:“在我的事業中,我不得不說我最好的經營決策是人才的挑選,擁有完全信任的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可以為你分擔憂愁的人。”
境界談
比爾·蓋茨的成功,沒有人不羨慕,也有人想做第二個比爾·蓋茨,雖然是種想法,但有了追求才能去奮鬥。而奮鬥隻能是成功的其中一種因素,用人脈去搭建你成功的基石,這樣的話成功就不會是空中樓閣,更不會是曇花一現。用人脈來提升你的財富,比爾·蓋茨的輝煌我們也能擁有。
用微笑征服他人
在人的麵部表情中,除眼神以外,最動人、最有魅力的就是微笑。微笑,在人際交往中是人際關係的黏合劑,是“參與社交的通行證”,也是待人處世的法寶。
世上多一分微笑,人間少一分爭吵;臉上多一分微笑,心頭少一分煩惱;家庭多一分微笑,生活多一分美妙;夫妻多一分微笑,恩愛多一分情調;服務多一分微笑,財源多一條渠道;微笑,無窮的給予,微笑,處世的法寶。在社會交往中,人的微笑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能使人相悅、相親、相近,能有效地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營造融洽的交往氛圍;與人初次見麵,友好微笑,可以消除雙方的拘束感;與朋友見麵打招呼,點頭微笑,顯得和諧融洽;洽談達成協議,會心一笑,能消除芥蒂,增進友情;婉拒他人,淡雅一笑,近情近理,不讓對方難堪;與親友話別,傾心一笑,情誼濃濃,意味深長。可以說,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劑。
1.微笑是一種禮節
人們的交往一般是從微笑開始的。“麵帶三分笑,禮數已先到。”微笑是善意的標誌,友好的使者,禮貌的表示。在人際交往中,微笑是送給他人的最好禮物。無論是熟人相見還是萍水相逢,隻要慷慨大方地把微笑適時適度地奉獻給對方,對方就會感受到你待之以禮的盛情和美意。微笑在各種人際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對人表示尊敬、友善、歡迎和讚賞的表情語言,是不要翻譯的“世界通用語”。因而可以說,微笑是禮儀的基石,也是一個男人禮儀修養的展現。
2.微笑能美化自我形象
有一位哲人說過:微笑是一個人最美的神態,長得再醜的人,隻要一露出真誠的笑容,就會一下子漂亮起來。微笑作為一種表情,它不僅是外在形象的表現,也往往反映著人的內在精神狀態,有著豐富的內涵。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標誌,因為隻有心境愉快、開朗坦蕩、心地善良的人,才會笑口常開,對人發出真誠的微笑。微笑是自信的象征,一個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人,一個對本職工作充滿熱情的人,總是微笑著麵對生活,麵對社會,始終充滿自信的力量。
3.微笑能消除誤解和隔閡
微笑的魅力,還在於它能撥動對方的心弦,架起友誼的橋梁,就像一雙溫柔的手臂,伸展它能驅散陰雲,消除誤解、疑慮和隔閡。“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題三義塔》)。正所謂眼前一笑皆知己,舉座全無礙目人。
4.微笑表情的規範要求
高占祥《微笑》一詩還寫道:
高山喜愛青鬆,大海喜愛波濤,鳥兒喜愛藍天,人間喜愛微笑。
然而,我們需要的是——純潔的微笑/溫柔的微笑/和善的微笑/真誠的微笑。
我鄙視那種——裝腔作勢的假笑/冷漠輕浮的陰笑/得意忘形的狂笑/低俗的皮笑肉不笑。
我厭惡那種——幸災樂禍的譏笑/放蕩不羈的浪笑/狐假虎威的淫笑/笑裏藏刀的奸笑。消除這些笑的垃圾,才能露出純淨的微笑。
作為禮節的微笑,自有其動作要領:一要額肌收縮,眉位提高,眼輪匝肌放鬆;二要兩側頰肌和顴肌收縮,肌肉稍隆起;三要麵兩側笑肌收縮,並略向下拉伸,口輪匝肌放鬆;四要嘴角含笑並微微上提,嘴唇似閉非閉,以不露齒或僅露不到半牙為宜。
據心理學家研究,笑有180種。即使是微笑也因人而異其態,夫子“莞爾而笑”、美人是“嫣然一笑”、楊玉環則是“回眸一笑”。不同的人,因氣質、修養不同,微笑時的神情也不一樣。
境界談
微笑不僅用麵部肌肉,還得用心,要讓微笑從心底發出,“笑出於心,方見其真”,“樂然後笑”,這樣才笑得自然、真誠、熱情、友善。並且注意聲情並茂、氣質優雅、表現和諧,使眉、眼、口、鼻、神情、姿勢能協調行動。當然,笑也有禁忌,不可假笑、陰笑、冷笑、怪笑、竊笑,以及皮笑肉不笑,因為,這些笑隻能把社交氣氛破壞殆盡。
為感情多開幾個賬戶
有一條生活的經驗是你必須在銀行賬戶裏儲蓄足夠的金額,當急需的時候,不肯增加儲蓄而隻想大筆支出的人是無人理會的,這樣的銀行賬戶是根本沒有的。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必然無錢可用,隻有欠債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會債務重重,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在心理學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個銀行,都設有一本感情賬戶。而能夠充實感情賬戶,使感情儲蓄日益豐厚的,隻能是你對他人真誠、熱情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互助互利是彼此信任的基石,沒有較深的感情則沒有彼此的信任。重視情感因素,不斷增加感情的儲蓄,就是彙集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關係的關鍵。
你在感情的賬戶上儲蓄,就會贏得對方的信任,那麼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即便犯有什麼錯誤,也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你即便沒有說清楚,有點小脾氣,對方也能理解。這就是多開幾個感情賬戶的好處。
這種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等價交換、立即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你請某人來幫助你搬家,說好幹半天,他可能幹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為你辦理開辦公司的手續,他也許隻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具體的手續還要你自己去四處奔波……遇到這類情況,千萬不要埋怨,不可指責對方說話不算數。因為事實上人家已經幫了一點忙,這就值得你表示認可和感謝。你感謝對方幫忙1小時,下回他可能會幫忙2小時,你感謝人家為你辦手續探明了路線,下回他也許會好人做到底。
自己樂於助人,多主動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上所述,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賬。盡管是人情賬,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應當多開幾個賬戶,存儲更多的人情。
日本近20年來唯一連續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前一百名左右的大亨糸山英太郎當年白手起家,憑自己的能力,30歲即擁有幾十億日元資產,經營18家公司,32歲投身政治,成為日本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除具備在股市、政治中打拚的精彩人生經驗外,他也坦誠地表示,他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事業家、政治家以及投資家,是因為他擁有幫助他、支持他的廣大人脈。這個社會正是這樣,隻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成大事的,就算個人再有能耐,如果孤注一擲,那麼也隻能是付之東流;相反,有了人脈做靠山,那他離成功就不遠了。
帶糸山英太郎踏入財經界的關鍵人物,就是富士銀行前總經理岩佐凱實。當他促銷別墅公寓,引進長期購房貸款時,也獲得了岩佐凱實的鼎力協助。他能與財經界維持廣闊的溝通渠道,全拜岩佐所賜。他從政的恩師,則是田中角榮。雖然他是中曾根康弘的秘書,但田中還是很照顧他,因為田中是那種胸襟開闊、敢於重用敵對派係人才的人。他從田中身上學到,即使對方是敵對陣營的人,也還是要以識人的心態與他交往。
糸山英太郎的事實告訴我們,人脈是形形色色的,不是單調的,裏麵什麼樣的人都要有,甚至包括仇人,因為說不準什麼時候他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交際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條捷徑。就好比生存是園地,交際就是這園地通向四麵八方的出路。
學會交際,學會和信息靈通的人士交際。因為交際的信息,豐富了我們的感覺意識,這樣,我們會在豐富多彩的交際中,得到利於我們生存和有價值的東西。交際的入場券,大多都是從朋友那裏得到的。所以,你要當個出色的交際家,就要學會廣交朋友,從朋友那裏賺取交際的剩餘利潤。
交際往往是一個圈子,是一個由朋友組合的圈子。進入朋友的圈子,是我們很快進入交際角色的最好辦法。
朋友相處或人際溝通之間,如果能“先給予、先付出”,就會贏得對方的信任,也能得到“真心的回饋”,這也是所謂“先予後取”的道理。
美國一位銷售汽車的“超級業務員”就曾提過“1u003d250”定律。這是什麼定律?“1”怎麼會等於“250”?
這名業務員解釋說:“假設每一個客戶平均有250個朋友,10個客戶就有2500個朋友,這是多麼大的潛在市場?我們怎麼可以小看這一個客戶呢?畢竟,他的背後有250個可能的客戶啊!隻要他幫你說一句話,比你自己講50句話還有用!”
就憑著這個定律和概念,那平凡的業務員就成了月收入上百萬美元的“超級業務員”!
的確,每個朋友,都有他們的“潛在人脈”,都值得我們去開發、挖掘。隻要“笑臉迎人、真心相待、先予後取”,就會交到好朋友,而且,也可能再認識“朋友的朋友”,如此一來,咱們的“人際關係賬戶”就會逐漸增多,而開出紅盤。
友善地對待你周圍的人,你就可以在自己的人脈存折上大增一筆。
與“1u003d250”定律相似,在人際交往中,有個著名的“六度效應”: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就是“六度效應”在人脈中的闡述。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做過一次連鎖性實驗,得出“六度效應”的結論。現代版本則是哥倫比亞大學今天用E-mail進行的同樣實驗。有科學家甚至從這個現象推演出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你也許不認識克林頓,但是在優化的情況下,你隻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結識他。“六度效應”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弱鏈接”關係卻在發揮著強大的作用。
社會中的人脈網絡其實並不是深不可測的,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效應”。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隻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境界談
“六度效應”和“1u003d250”定律告訴我們要多為你的人脈開幾個賬戶,因為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筆投資就會給你帶來莫大的收益,所以不要忽視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