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學史綱要》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760818396173,7339773128999996478,7316414850463173670,7227001019656309792,7316020930348583970,731418475258655847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2,"start_container_index":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4},"quote_content":"《中國小說史略》reference_book_ids":[7229547264610405416,7311625184832654388,7332338664208354366,7071175426160200718,7348276705984777278,7314214538956508186,7239272040522320953,683364278881537537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6,"start_container_index":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9},"quote_content":"《古小說鉤沉》reference_book_ids":[7298954090522872867,73404732224139459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4,"start_container_index":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7},"quote_content":"《唐宋傳奇集》reference_book_ids":[7340508625619668030,6833642782599416839,7267090241813482533,7312743478478244902,731637898112349290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2,"start_container_index":2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5},"quote_content":"《小說舊聞鈔》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786131020808,7317838340080798720]}],"1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項鏈》reference_book_ids":[7316473111828761615,7307252346537380905,7311275374766197769]}],"2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5,"start_container_index":2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9},"quote_content":"《魯迅日記》reference_book_ids":[7340176254676503614,7316742752899697726,7316747167111056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我們的人生是為自己而活的,沒有人有權利可以剝奪我們個人的價值和快樂。珍惜自己,就要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不要讓自己委屈在別人的陰影中。人生可以學習,但是人生不可以複製,我們誰也不是誰的替代品,選擇快樂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特色,讓每一天活得充實而有價值。
每個人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生命可貴。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我們都是碌碌地走過,模仿著他人的腳步和路線,在鏡子中尋找不到自己的形象。事實上,我們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活出自我才不枉在人世走一圈。
時間如梭,大概從我們降生的那天起,我們便開始忙碌,學走路,學說話,學知識,掙錢養家……短短的幾十年就在我們沒有方向、平平淡淡的忙碌中度過了,然而同樣是幾十年的生命,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默默無聞,為什麼呢?那些被我們敬仰的名人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有價值的事情,他們不會讓時間在苦惱、埋怨中蹉跎,因此他們活得精彩,他們有不一樣的人生;而大部分平庸者卻忽略了時間的價值,失敗、苦難、困境讓他們害怕,讓他們停滯,結果當老去的時候發現生命一片空白,但是為時已晚。
生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財富,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生命的每一天。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應該總活在他人的影子裏,觀看他人的風景而忘記了自己的步伐。過去的時間我們已經無法挽留,我們隻能好好珍惜未來的每一天。每一個人的先天條件是不一樣的,不要刻意去模仿別人,尋找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風采。
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鞋子,如果非得去套別人的鞋子,那不但不舒服,還會擠壞我們的腳。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對於人生而言,每一個年齡段都有每一個年齡段的精彩:10歲的單純,20歲的活力,30歲的奮鬥,40歲的穩重,50歲的知天命,60歲的人生感悟等。我們沒必要站在20歲去羨慕他人的40歲,更沒有必然站在40歲去感歎青春已逝,何必去羨慕別人呢?站在當前,就要活出當前的精彩,那樣生命才沒有遺憾。
生命是短暫的,我們不能在自怨自艾中任其流逝。既然我們沒有能力阻止生命的終結,那麼我們更應該珍惜在世的每一天,讓自己活得瀟灑而有價值。不要被一些物質利益所俘虜,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說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體會自己想體會的人生。快樂是最重要的,一個快樂的人才能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浮名利祿都是過眼煙雲,不要為了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許有些人為了追逐一些名利,喝了違心的酒,說了違心的話,即使最終被提拔到了那個窺視已久的高度,但他依然是活在他人的控製下。
境界談
生活的真諦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享受。愉悅、瀟灑、樂觀的你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記住,活得精彩不是你擁有了無數的財富,也不是你擁有了至高的地位,而是活出好心情並能把這種快樂傳播給周圍的人。健康、快樂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地球不是圍繞著你在轉
人生途中,很多事情都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是我們可以靈活地把握自己,及時地扭轉方向,才能換來柳暗花明。類似鑽牛角尖的堅持已經不是被推崇的人生態度。試著放鬆,試著改變,別跟自己過不去。
人生的苦惱多半來自於自我困擾,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擁有的少,而是以為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當現實和想象有距離時,這時候煩惱和失望就出現了;然後就開始自我折磨,認為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的,這種沒有意義的自怨自艾隻是跟自己較勁。如果能夠把這些無謂的自我較勁放在與命運的抗爭上,我想肯定是另一番風景。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靜下來想想你會發現人的力量對於宇宙而言又是多麼的微乎其微。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人類的力量所無法辦到的,這時就不要再把責任壓在自己身上。失眠、抑鬱、失落都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刑鎖,我們要及時清理這些心靈垃圾,輕裝上陣,才能擺脫過去,迎接新的明天。當然,對自己有較高的期望是沒有錯誤的,盡力利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當遇到力所不及的境況時,不要為難自己,隻要盡力了,那麼我們就問心無愧。
麵對人生要懂得取舍,懂得退讓,別跟自己過不去,這才是人生的智慧。舉個婆媳關係的例子吧,這個問題或許讓很多人頭痛著。站在局外者的高度上看媳婦和婆婆之間的矛盾:媳婦和婆婆生氣,婆婆向兒子告狀,兒子再向妻子問罪,妻子無論有理無理都會惹一肚子氣,折騰了一圈,發現原來這一切竟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罷了。事實上,雙方相互理解一點,不僅給對方一個空間,也是給自己一個海闊天空。從母親的角度來講,兒女自有兒女福。孩子們既然已經長大,那麼就應該放手讓他們成長,自己為了孩子的事情也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剩下的路就讓他們自己去走吧!少插手,少操心,年紀大了已經經不起折騰,那麼何必又拿兒女事來為難自己呢?從兒女的角度來看,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對方是你所愛的人的至親,單從這點來看,尊重和關懷也應該是必須的。不要吝嗇財物或者關愛,適當地給予你會收獲更多。隻有跟自己過不去的愚者才會把自己的家庭搞得烏煙瘴氣,相信一點:家和萬事興。
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高!用一個寬闊的胸懷去接受別人,這才是聰明之舉。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並不是由他擁有多少財富、擁有多少權利來決定的,關鍵還是他的心態,一顆快樂的心包含寬容,包含忍讓。通情達理,不跟自己較勁,這樣才是珍惜自己,熱愛自己。
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灑脫。心情灰暗的時候,給自己的鬱悶尋找一個發泄的突破口。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一個積極的消遣方式,放鬆自己的心情。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出乎了我們的掌握,我們不能掌握命運,但是我們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改變現狀,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無法改變陰晴,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情。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沒有什麼跨不過去的溝,何必拿一些外物來折磨自己,苛求自己呢?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有寬度,對生活有微笑,這樣才是善待自己。
境界談
別跟自己過不去,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和快樂。每一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每一天進步一點點;每一天給自己一個微笑,每一天保持一個快樂心情。人生不是單色的,人生不是僅僅一個目標,所以放開你的視野,放開你的胸懷,善待自己的每一天。
讓愛好給你快樂
人生除了工作和奮鬥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狀態,那就是愛好。愛好填充了我們工作以外的人生,給了我們人生的快樂時光。
如果一個人隻知道工作而不懂得如何休閑,那他算不上一個成功的人,充其量隻能說是一個工作狂;真正的成功人士,除了奮鬥拚搏以外,都有自己的愛好,它可以是一種音樂,可以是一種繪畫,可以是一種運動,可以是一種山水,甚至可以是一種大眾的消遣方式。
著名詩人陶淵明是熱愛山水田園風光的,這種強烈的愛好使他的辭官歸隱顯得那麼合情合理。或許很多人難以理解,好好的仕途不走,為什麼要歸隱呢?我想強調的是,陶淵明選擇的不僅僅是田園風光,不僅僅是人生愛好,更重要的是他選擇的是人生的一種快樂。短短數載而已,為什麼不選擇快樂的生活方式呢?
魯迅先生平生最喜歡的事莫過於收藏書籍。這些書籍不但滿足了他閱讀的需求,同時也給了他人生的快樂。綜觀《魯迅日記》24年的書賬,詳細記載了他平生購置並保藏的9600多冊書籍和6900多張古文物拓片,共16500件圖書。
據說魯迅總是利用各種機會,想方設法搜尋和購置大量圖書。魯迅對於書如同沙漠行者對綠洲的渴望。有一次,魯迅的母親勸魯迅買幾畝水稻田,可以供自家吃白米飯,省得每月向糧店買大米吃。魯迅聽了笑笑說:“田地沒有用,我不要!”然後又大聲說:“有錢還是多買點書好!”魯迅的日本好友增田涉回憶他的愛書之好時,說:“如果魯迅共收入一萬個銀圓,然而光買書的費用他就可以花去將近百分之二十。但是這百分之二十給他帶來的快樂遠遠超過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費用吧。”1920年以後,魯迅先生的經濟收入有所下降,這段日子是魯迅生活苦悶、思想彷徨、健康狀況最不好的苦悶階段。然而,就是這時候,書籍成了他的救命草,也成了他的開心果。他大量買書,大量閱讀,在這樣的思想熏陶下,他的精神才得以慰藉,他才得以開心一笑。
圖書是魯迅最珍惜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而收藏書籍則給了魯迅先生人生的快樂,即便是麵對悲慘的中國現狀,他也能夠通過書籍來撫平苦痛。葡萄牙有一位名人如此評價個人愛好:愛好即獲得知識的第一步。魯迅先生的不朽著作,如《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參考了數量驚人的古籍文獻,大半出於他精心搜集的藏書。他還利用藏書和借書編輯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他為了翻譯一些外國文學作品,預先購置了大量參考書籍,甚至委托朋友們從歐洲和日本購買外文原版。
我們雖然不是名人,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愛好。和魯迅先生一樣,愛好不但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健康的愛好就會使人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更加充實,身心更加健康快樂。愛好的本身,就是讓自己和別人快樂,擁有相同愛好的人或許可以走得更近。所以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拋棄自己的愛好。同時,愛好也是你的人生的一個特色,當然不能因為你敬仰的人愛好什麼,你就選擇什麼。愛好是出自內心的,是可以喚起你對生命的熱愛和激情的。
境界談
無論你的人生處於哪種狀態,是春風得意,還是黯然失意,都記得你還有一個愛好,生命因它而美好,不是嗎?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什麼是成功?思索了很多以後發現,成功不是財源廣進,也不是權高位勝。用一句話總結成功,那就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快樂地生活。
你或許也幻想過這樣一番情景:你能夠擁有一個這樣的空間,你是那兒的主人,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那裏沒有紛爭,沒有暗傷,你的方式可以給親人和朋友提供快樂;你傷心的時候可以大聲地哭,快樂的時候可以大聲地笑,這便是自由。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本質就是追求人生的自由。
金領代表姚敏現在有三種身份:上午,她是株式會社係統規劃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下午,她是姿立紙藝館的創始人、“藝術總監”、紙藝教師;到了晚上,她便是一名作家。
作為株式會社係統規劃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上午的她需要坐在電腦前,與日方聯絡,與工廠聯係,為日本公司尋找生產廠家。這對於曾經在赫赫有名的日本清水建築上海代表處工作過3年的姚敏來說,不但勝任而且勝任地很愉快。到了下午,姚敏的活動範圍就大了,她的才藝就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她熱愛紙藝、立體畫等,在從事這些指導工作時,她認為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充實。
姚敏說道,她在大學時代就非常喜歡寫作,也曾經發表過不少文章,所以她將來或許會以寫書為主。在國外留學打工的時候,她曾為了到一家編輯部工作,放棄了薪水高出好幾倍的兼職。她參與編輯了《六國語會話》的中文部分,這本書也成了她至今珍藏的寶貝。如今的她已經出版過五本書籍。她說她寫書並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因為自己的愛好,她不想因為一些消極的社會輿論,而放棄她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媒體說她追求名聲也好,沾沾書生氣也罷,這些都無法妨礙她的生活方式。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這位成功女士身上學到點什麼。首先就是對自己的肯定,無論別人在說什麼,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再者就是對自由的追求,不能因為外物而束縛了人生的飛翔,按照自己的方式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更快樂。
所以說,生活方式沒有卑賤之分,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快樂的才是最好的。歸根結底,生活就是人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便是人的生活習慣。我們不能因為個人好惡而把某些生活方式抬得過高,而對另一些,則過於貶低。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各自選擇的生活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對別人的生活方式給予一定的尊重,這樣也保證了我們自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不用背負那麼沉重的心理負擔。
人有時候總是強迫自己隨著別人的看法而改變,卻恰恰丟失了自己最為真實、可愛的一麵。不要過多地依賴俗世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因為生命本身才是最珍貴的,有什麼能比快樂的人生更值得你去爭取嗎?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沒有什麼方式是絕對的好,自己喜歡、自己感覺自由和愉快那就是好的。
曾有一位抱有單身主義的朋友,他的選擇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排斥。當問他還會堅持下去嗎,他輕鬆地聳了聳肩,說:“為什麼不呢?我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我感到自由和幸福,這和他們的家庭幸福沒有本質區別。我不會強迫別人接受我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也不會強迫自己去改變,強迫自己去適應周圍人的生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我想,這樣才算活出自我來吧,如果非要自己按照別人的方式來走,那或許更是一種不幸。
境界談
敢於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許隻有這時候我們才不是被動的,也許隻有這時候麵對著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才是真正地在做著自己。生活應該簡簡單單,按著自己的方式活著,才能在簡單的基礎上畫出五彩的圖案。
幫助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都不是萬能的上帝,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借助於別人的幫助來完成任務,當然必要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幫助別人。助人者,天助也,幫助了別人,就是善待了自己。可以想象,在一個大集體中,如果每一個人都幫助自己左邊的那個人,那麼一圈下來以後,效果和自己幫助自己是一樣的。同時這個幫助自己左邊的人的集體卻比隻會自助的集體要文明先進得多。因此,當人類社會發展到現代文明階段,我們就應該作出符合現代文明的做法:助人如助己。
赫本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記錄:她從沒看過心理醫生。一位叫史塔勒的醫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視明星的電話,要求他給予心理上的幫助。這些人都是衣食無虞,崇拜者如雲,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一些人。史塔勒作為心理學家,很想從赫本這兒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結果他發現,赫本做過67次親善大使,在1956—1963年間,她幾乎每月都到碼頭監獄和黑人社區做義工。有一次她謝絕了貝爾公司每小時5萬美元的慶典邀請,去醫院給一位小男孩做免費護理服務。史塔勒對這一發現很重視,他認為這裏麵蘊藏著心理學方麵的某種東西。他推而廣之,對其他熱心公益的名人進行研究,最後發現,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記錄,他們同赫本一樣,幾乎沒有看過心理醫生。
從赫本的經曆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秘密:一個樂於從事公益活動的人,在她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讓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慰藉,善待了自己的靈魂。
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慷慨地伸出一隻手,你送給他一個支持,或許在將來他能夠送你一個擁抱。
有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是他卻隻有一角錢了。他決定向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但是這位女孩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你現在在困難中,我應該幫助你。”這位男孩十分感動,牢牢地記住了這一次受贈。
數年之後,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已成為有名的醫生了,不幸的是那位善良的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於是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在那些專家中恰恰有一名就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
這位專家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為了報答當年的牛奶之恩,他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這個女孩的病。老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的研究,手術終於成功了。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突然之間,她淚流滿麵:“您的醫藥費已經付過了,謝謝您當年的一杯牛奶。”
境界談
幫助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獨地活在地球上,我們需要相親相愛,共同與一些困難、災難抗衡。或許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便在此:地獄,一個自私自利、不為他人的空間;而天堂則是一個互利互助、充滿愛和關懷的花園。所以說,不要吝嗇你的舉手之勞,為別人摘一顆星星的同時,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的照射。
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就是從錯誤中不斷走來,最終達到真理的過程。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是完美的,犯錯是我們必然經曆的一個環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隻要能夠把錯誤改正過來,那就是好的。很多人沉湎於過去,沉浸在失敗或錯誤中無法釋懷,這顯然是愚蠢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原諒他人的過錯,那麼為什麼反而對自己如此苛刻?善待自己,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候耕種或許收獲不到果實,汗水或許換取不到笑容,這時候你便輕易地放棄,輕易地對自己失望了嗎?付出與收獲的天平總是有一些誤差,成功的前麵總是有一些失敗,如果我們因為一次的摔倒而放棄行走,那麼何時能夠爬到終點?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信心,放棄希望,甚至不留給自己一個再次奮鬥的機會。再看成功的人,他們都有一顆堅持的心,跌倒了怕什麼呢,爬起來再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
桑德斯在65歲時還身無分文,當他拿到生平第一張救濟金支票時,金額隻有105美元,但他沒有抱怨,而是問自己:“到底我對人們能做出什麼貢獻呢?我有什麼可以回饋的呢?”
隨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試圖找出可為之處。頭一個浮上他心頭的答案是:“很好,我擁有一份人人都會喜歡的炸雞秘方,不知道餐館要不要。要是我不僅賣這份炸雞秘方,同時還教他們怎樣才能炸得好,那麼餐館的生意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桑德斯立刻展開了行動,他挨家挨戶地敲門,把想法告訴每家餐館:“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雞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夠紅火,而我希望能從增加的營業額裏抽成。”然而,很多餐館的老板都直接拒絕了他:“得了吧,老家夥,若是有這麼好的秘方,你幹嗎還穿著這麼可笑的白色服裝?不要再騙我們了,你還是回去養老吧。”
無數次的拒絕並沒有打擊掉他的自信,他給自己打氣,沒關係,他們都不知道我的炸雞秘方是獨一無二的,肯定會有人接納它的。對,再試一家,還有機會的。
執著的桑德斯最終得到了一家餐館的接納,那是他在被拒絕了1009次以後,他終於為自己贏來了一個機會。
事實上,從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便已經學會再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們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識字……然而隨著我們的長大,我們反而變得膽小、變得怯懦,我們害怕失敗、害怕挫折,甚至因為一個跌倒而再也爬不起來。
高考失敗而選擇輕生的事件屢見不鮮,感情失敗而傷人傷己的事件也總是一次又一次登上報紙,我們長大了,為什麼反而不成熟了呢?生命就一次,如此寶貴,可是很多人卻不會珍惜;失敗可以很多次,可是又有很多人無法接受。
庸人總把“不成功便成仁”的調調放在嘴邊,於是當失敗的時候,隻能在淚水中既錯過了太陽,也錯過了星星;智者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格言,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因此他們會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然後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失敗的傷口並不能感染整個健康的人生,所以摔倒了就再爬起來。我們總在鼓舞他人要堅強,要對明天充滿希望,可是偏偏在自己的世界中忘了這條法則。
境界談
不要再蹉跎時光了,請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吧,即使你已經有過千萬次的失敗,即使你已被現實打擊得傷痕累累,可是生命猶在,信心猶在,那麼你精彩的人生還是會出現。
為自己的快樂而活
生活中有許多人悲歎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隻有少數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放縱一下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平時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為自己的快樂而活呢?
快樂是一種情緒。懂得了控製情緒的方法,你就已經站在了快樂的一方:看到鮮花時,你就會咧嘴微笑;看到流水,就會心曠神怡;看到青草,就會感到自己回歸了大自然。人生在世,要為快樂而活,就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快樂是一種思想。不論貧窮與富有,隻要思想快樂,你就是一個快樂的人。隻要有快樂的心,就有快樂的容貌。生活是一種享受,快樂是生活的主題,生活是追求幸福的過程,快樂是幸福的內涵。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找些快樂”。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富商花費巨資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董、字畫以及各種珍珠、翡翠等,為防失竊,他安裝了嚴密的保安係統,平日裏很少進去欣賞,隻當成個人財富的一部分用來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來潮,決定請大廈清潔工進去開開眼界。
清潔工進去後,並未流露出豔羨之色,隻是慢慢地逐一瀏覽,細細地欣賞。待步出厚厚的鐵門時,富商忍不住地炫耀說:“怎麼樣?看了這麼多的好東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個清潔工說:“是啊,我現在感覺與你一樣富有,而且比你更快樂。”
“怎麼可能?”富商搖著頭說道。
那個清潔工笑著答道:“你所有的寶貝我都看過了,不就是與你一樣富有了嗎?而且我又不必為那些東西擔心這擔心那的,豈不比你更快樂?”
快樂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感覺如何。隻要有心去感受,生命中快樂無處不在。生活的樂趣是對生命的熱情,喪失這種熱情,即使能像故事中的富商一樣擁有很多的財富,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生命的樂趣。
為自己的快樂而活,要敢於接受挑戰和考驗,在困難中,依然精神抖擻,向著目標前進。在苦難中,不忘仰望蒼穹,輕輕哼唱,感激陽光雨水,讚美它的神奇與無私。快樂和痛苦是一體兩麵,經受不住痛苦的考驗,也就難以體會真正的快樂。
為自己的快樂而活,但不可自私。快樂是無私的,為別人帶來一份快樂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同樣的快樂,而帶給別人煩惱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一樣的煩惱。
為自己的快樂而活,應順其自然,不能樂昏了頭,快樂就像春風,可以讓人感到舒適,過了頭則會樂極生悲,拂麵的微風就會變成極具破壞力的狂風。
境界談
為自己的快樂而活,是一種灑脫,是一種境界,是最為成功的人生。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希望
前途比現實重要,希望比現在重要。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希望,因為它是創造成功、創造未來的“點金石”。每天都要給自己一個希望,讓自己在希望中充滿熱情地度過每一天。
亞曆山大大帝遠征波斯之前,他將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大臣問:“陛下,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隻帶這一種財寶。”亞曆山大回答說。是的,希望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在順境中,他讓你更有激情;在逆境中,他是你堅持下去的理由,人生因為有了希望而變得更有意義。
在逆境中,希望有時候比食物和水更容易讓你生存下來,要知道心靈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在逆境中,當生命受到了威脅,當人生走到了深淵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自己還可以擁有更寶貴的財寶——希望。
一位饑腸轆轆的畫家,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幸運地得到了半塊麵包,但他並沒有把麵包吞進肚子。他捧著讓人垂涎的美食,去換取了自己生命中更需要的東西——一張紙和一支碳素筆。他必須作畫!因為如果沒有畫中的太陽照耀,他的靈魂就會先於他的肉體餓死。
還有一個故事。在一個陰暗潮濕的牢房裏,蜷縮著幾個骨瘦如柴的隨時都可能被死神擄去的人。他們中間有一個是讓人眼紅的,因為他在包裹裏藏了一根長長的白蠟。幾乎所有的難友都見到過他饑餓難耐的時候像吃香腸一樣吃那根蠟燭。一天晚上,陰風怒號,星月都隱匿了。黑暗中有人鬼一般呻吟歎息,突然,一個顫顫的聲音說:“今天是聖誕節吧?”大家便莫名地興奮起來——這些早已被時間遺忘了的人無一例外地認同了“聖誕節”的說法。在這個本應是火樹銀花、酒饌飄香的節日之夜,他們卻隻能用記憶飼養渴望……興奮過後,一個毒蛇般的念頭更是固執地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頭:恐怕,這是今生最後一個聖誕節了吧?一陣窸窸窣窣的低響,是打開包裹的聲音。大家厭恨地猜想,一定是那個有“香腸”的家夥要獨享聖誕美餐了。然而,他們猜錯了。那人一聲不響地點亮了蠟燭。氣息奄奄的難友被這突如其來的燭光召喚起來,剛才還是死寂的牢房歌聲驟起!大家在這久違的奢華的燭光中,真切地看到了美色無敵的自由的曙光。
在生死關頭,饑腸轆轆的畫家需要的是太陽,哪怕那僅僅是畫出來的;聖誕節的夜裏,一縷燭光就可以讓死難臨頭的囚徒唱起歌,看見自由的曙光。
境界談
在遠離了硝煙和饑餓的今天,我們的心裏有時也會陷入種種無形的泥淖。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借助一支可以充饑的畫筆和半截能夠取暖的蠟燭,饋贈給自己一份不缺乏色彩與詩意的禮物。讓我們用精神的芳香染香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讓無私的照耀引領著平凡的心靈抵達陽光的殿堂。
給自己一個好的改變
每一個人現在所處的情況,正是以往生活態度造成的,所以,若想改變未來的生活,使之更加順利,必得先改變此時的想法。倘若堅持錯誤的觀念,固執不願改變,即使再努力,恐怕也體會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所以,不要害怕改變,要勇於嚐試自己從未進行過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體會到更大的快樂。
當你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沉湎得太久時,一切都已成定勢,你隻是順著生活的慣性在走路,心中已沒有了追求事業和成功的熱切渴望。所有的東西都靜如止水,進入接近真空的狀態,曾經的棱角和銳氣被磨平。這樣的人是悲哀的,注定在事業上庸庸碌碌,一無所成。由此,明智的做法應該從是改變自己做起。一個人隻有勇於去改變,才能讓事業和生活的軌道脫離原來的固有模式,朝著新的方向馳騁。
一個人會改變,是因為自己經曆得多了,對事情的看法和做事的方式都會發生變化。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朝著理想的方向變化,有的人會因為一些挫折而自暴自棄,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生活的失敗者,潦倒度日;有的人則在生活的曆練中變得更加成熟穩重,更加淡定,對自己的信心越來越大,生活和事業也越來越紅火。為什麼人的變化會產生這麼大的不同呢?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麵對生活的態度不一樣,他們從所遇到的挫折中解讀出的內容不一樣。麵對挫折,有的人不願做出改變,一味地怨天尤人,所以久而久之自己的鬥誌被消磨殆盡;但是那些生活的強者,麵對挫折會積極思考應對策略,讓自己變得更強,讓挫折在自己麵前失去威力。所以他們始終能夠微笑的麵對生活,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給自己一個好的改變並不難,隻要你用心,隻要你願意,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強,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垂青於你。沒有人是天生注定就是成功的,他們也是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調整自己的步伐,讓自己向著好的方向轉變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輝煌。
畢業於新聞編輯專業的樂文進入時尚雜誌社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為她的專業與時尚並不掛鉤,另外她相貌平平,在美女如雲的時尚雜誌社裏,顯得格格不入。主編是一個非常刁鑽的人,動不動就會炒助理的魷魚,所以這份工作對她是極大的挑戰,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而是選擇讓自己改變,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這個時尚圈子。改變並不是口頭說說的,是需要付出行動的,樂文犧牲了很多業餘時間來整理自己還並不熟悉的助理工作;而且她針對自己對時尚了解不多這一點,結交了很多時尚圈的朋友;廣泛地閱讀時尚雜誌,提高自己對時尚的理解;在自己的穿著打扮方麵也進行了很大的改善,同事們看著她如此認真和努力,也慢慢地接受了她。兩年後,樂文已經成為了一個神采奕奕、自信滿滿的助理,而且舉止優雅,已經完全改變了自己開始涉足時尚圈的那種青澀,主編對她也非常滿意。
說起自己的變化,樂文這樣跟朋友說:“人有時候不得不麵對很多你沒有預料過的環境,是讓環境適應你還是讓自己發生好的改變去適應環境?我想很多時候選後者是一種更明智的生存方法,因為有時候環境很殘酷,不可能去按你的意願變化。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改變,適應環境。我們要改變,就要虛心學習,從周圍的人那裏學習他們的優勢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境界談
從樂文的身上我們看到改變帶給一個人的驚喜。所以,當麵對挫折或者挑戰的時候,不要害怕顛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要勇敢地改變自己,朝著理想中的自己轉變。一個拒絕改變的人隻能在原地徘徊,不可能欣賞到更美麗的風景。
自己的分量取決於自身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上司的欣賞,得到同事的尊重;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與重視。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時候,這個分量並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你自己為自己爭取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很自卑,覺得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他就沒有勇氣向別人去表達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別人就會把他當成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所以也不會有人再去詢問他的看法與觀點。如果一個人很自信,或者說很看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夠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會讓周圍的人形成一個良好的印象,時間久了,大家也就會越來越重視他的看法。
所以,自己的分量是由自己來決定的。任何時候,都不要看輕自己,一個不懂愛自己的人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愛呢?往往隻有自信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重視。
有一個寓言故事能夠讓我們有所收獲。
有一天,龍王與青蛙在海濱相遇,打過招呼後,青蛙問龍王:“大王,你的住處是什麼樣的?”龍王說:“珍珠砌築的宮殿,貝殼築成的闕樓;屋簷華麗而有氣派,廳柱堅實而又漂亮。”龍王說完,問青蛙:“你呢?你的住處如何?”青蛙說:“我的住處綠蘚似氈,嬌草如茵,清泉汩汩,白石映天。”說完,青蛙又向龍王提出一個問題:“你高興時如何?發怒時又怎樣?”龍王說:“我若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使五穀豐登;若發怒,則先吹風暴,繼而打閃放電,讓千裏以內寸草不留。那麼,你呢?”青蛙說:“我高興時,就麵對清風朗月,呱呱地叫上一通;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後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龍王的龍宮自然是令人羨慕的,豪華氣派,青蛙自然不會有這樣的環境,但是青蛙並沒有因此覺得自己的環境就是不好的,就一味地去羨慕龍王。相反,它表現了自信,讓龍王看到它生活得同樣快樂,居住得同樣舒服。這就是勸解人們,人都是生而平等的,無論你貧窮或是富有,都不應該看不起自己或者看不起別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顧影自憐,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總是一副自卑的樣子,這樣的人怎麼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記住魯迅的那句話吧——“不要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阿鬥,也不要把別人看成自己的阿鬥!”
自卑的人往往很愛慕虛榮,害怕被別人瞧不起,所以總是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高貴,看起來上檔次,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讓自己陷入困難的境地。
還記得《項鏈》中那個瑪格麗特嗎?那是怎樣虛榮的一個女人啊?為了去參加一個舞會,向朋友借來了一條所謂的鑽石項鏈,就是希望自己能夠不被人看不起。的確,那天晚上她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但是一夜的狂歡之後發現自己把那條“昂貴”的項鏈弄丟了,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所以她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來償債。當終於還清了債務的時候,她卻得知自己最初借到的項鏈是假的,根本不值多少錢。這樣的結局多麼具有諷刺意味啊!
她根本不懂得人的高貴和分量豈是一條項鏈帶來的?能不能讓自己有分量更關鍵的是自己的態度——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富裕的生活的確讓人羨慕,因為可以做到很多窮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是不富裕的生活就沒有樂趣可言了嗎?就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嗎?沒有必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去刻意做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隻要自立、自強,生活得坦蕩,即使是貧窮一些也不會有人看不起你。隻要你自己能夠看得起自己,隻要你願意為了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去拚搏,這就足夠了。
境界談
一個人隻有看重自己的分量,別人才會同樣看得起你,所以一個人無論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條件好壞,都應該充分自信,而不應該自感低人一等,這種平等觀念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
做自己的主人
古代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衙門的差役,奉命解送一個犯了罪的和尚,臨行前,他怕自己忘帶東西,就編了個順口溜:“包袱雨傘枷,文書和尚我。”在路上,他一邊走,一邊念叨這兩句話,總是怕在哪兒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了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呆,就在停下來吃飯時,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後給他剃了個光頭,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鎖拿過來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後,總感到少了點什麼,可包袱、雨傘、文書都在,摸摸自己脖子,發現枷鎖也在,又摸摸自己的頭,是個光頭,說明和尚也沒丟,可他還是覺得少了點啥,念著順口溜一對,他大驚失色:“我哪裏去了,怎麼沒有我了?”
這雖然是一則笑話,可笑過之後,卻讓人深思。亨利曾經說過:“我是命運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靈。”做人應該做自己的主人,應該主宰自己的命運,不能把自己交付給別人。生活中有的人卻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給了金錢,成了金錢的奴隸,有的人為了權利,成了權利的俘虜,有的人經不住生活中各種挫折與困難的考驗,把自己交給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能成為權利的俘虜,要不失自我,在各種誘惑麵前保持自己的本色,否則便會丟失自己。過於熱衷於追求外物者,最終可能會如願以償,但卻會像差役一樣把最重要的一樣給丟了,那就是自己。
我們有權力決定生活中該做什麼,不能由別人來代做決定,更不能讓別人來左右我們的意誌,而自己卻成了傀儡。其實,隻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別人並不見比自己高明多少,也不會比自己更了解自身實力,隻有自己的決定才是最好的。從現在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讓別人來控製你。達爾文當年決定棄醫從文時,遭到父親的嚴厲斥責,說他是不務正業,整天隻知道打獵捉耗子。在他的自傳上寫著:“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說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與聰明不沾邊的人,卻成了生物進化論的發現者。
我們應該做命運的主人,不能任由命運擺布。當我們麵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難、病痛時,如果被打敗,讓這些生活的絆腳石主宰了自己,整天專注於病痛的折磨上,使自己的生活隻有痛苦,而沒有快樂,那便是喪失了自我。真正的命運的主人,是能夠戰勝病痛的,是不會向命運屈服的。像達·芬奇、莫紮特、梵高等等,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生前都沒有受到命運的公平待遇,但他們沒有屈服於命運,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向命運發出了挑戰,最終戰勝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運的主宰。
境界談
挪威大劇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說:“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隻有這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