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JP4〗成大事者說話善於換位思考02

然而,武則天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為了整垮皇後,她可以不擇手段。正巧,這時武則天生了個女兒,無兒無女的王皇後對這個小生命也十分喜愛。

—日,她來到武則天的住處,武則天不在。便獨自將這個繈褓女嬰逗弄一番,然後離去。武則天回來後知道這一情況,一個罪惡的計謀產生了。她偷偷親手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捂死,然後依舊蓋上被子,不一會,高宗李治駕到,武則天佯作笑容,迎接高宗,並陪著他來看望這個寶貝女兒。當被子掀起以後,發現女兒早已死亡。武則天頓時捶胸頓足大哭,忙追問左右侍女,侍女們嚇得心驚膽顫,連忙報告說:“剛才隻有皇後來過這裏。”高宗也不深問,大怒道:“皇後居然敢殺害我的女兒!”皇後無論如何解釋,高宗都不聽,一樁冤案就這樣做成了。高宗決意廢黜皇後。

就這樣,武則天以親女兒為代價,扳倒了對手,終於登上了皇後的寶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武則天當了皇後以後,她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慶、武元爽,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懷運等,先後被調至京師,委以要職,武則天的姐姐及侄女也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

成大事者認為由於人性格和說話方式的不同,很多時候意思表達上會有所差異。為此一定要給對方充分的時間,將意思表達明白,然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不能把別人的意思聽完全的人往往性子比較急,為此,一定要努力讓自己耐心起來,否則容易造成這樣那樣的不必要的誤會。

成大事者認為,聽明白別人的意思,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隻要你願意,隻要你用心就行。

76 理解的心,傾聽別人

成大事者認為,與人交談,要善於用理解的心去傾聽別人,而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閉目塞聽,自以為是。

孟嚐君在自己的領地廣招門人食客,並給予優厚的待遇。於是,天下有識之士都競相投奔歸附,一時間,食客就達數千人,影響甚大。

秦國對孟嚐君的才能深為恐懼,便使用了離間之計,撤去了孟嚐君齊國相國的職務。樹倒猢猻散,他的食客也接二連三地離開了他。

後來,他的食客中有位叫馮歡的人,用計終於使孟嚐君官複原職。孟嚐君感歎地對馮歡說道:“我對待客人很熱情,在招待上也沒什麼疏忽,以致食客人數達到了三千有餘。但是我一旦失去地位,全都背棄我而去,沒有人來看望我。幸好有你助我一臂之力,才重新恢複了地位。看那些家夥有什麼臉麵再來見我?如有厚著臉皮回到我這兒來的人,我必將朝他臉上吐唾沫而大加羞辱。”而馮歡卻對他說:“富貴時,大家都來投奔;落魄了,朋友四處流散。這是理所當然的。例如,您看菜市場,早晨人們熙熙攘攘,但到了晚上,就變得空空蕩蕩了。達並非人們喜歡早晨,討厭晚上,因為早晨有所要買的東西,所以人們聚集到市場上,而晚上沒有東西可買,人們就不去市場,隻是這個原因。食客們由於你喪失地位而離開您也與此相同,這是由於他們所求的東西沒有了,所以您不應該記恨他們。”孟嚐君聽馮歡這樣一說,立刻心領神會,對再次歸附到他門下的食客們仍一如既往地對待他們。孟嚐君雖然憤怒,但是他還是替別人多想了一些:食客們之所以投奔而來,是對自己抱有很大的期待。想在相國身邊能幹些業績。自己失勢了,對方的期待落空了,焉有不走之理?所以,是自己的沉浮,影響了他們的去留。孟嚐君不再記恨他們,體現了他的君子風度。

古時候,一些國君想做一件事情,往往借助於鬼神。如果大臣們理解了國君的初衷,往往能夠以一種理解的心來對待國君的行為。高宗武丁,是商代中期的一位大有作為的興國之主。武丁繼位後的前三年,沒有任何大的政治舉動,他經常一邊考察社會現狀,思索振興商朝的良策,一邊查訪著能夠幫助他建功立業的理想人選。

終於,武丁發現了一個名叫說的人。說當時身為奴隸,正在傅險(今山西平陸北)的築路工地上做苦力,是一個特別有才能的人。武丁經過訪談查實這個情況後,很想重用他。為了避免王室貴族的反對,武丁借用了神靈在人們心中的巨大影響力。有一天,在會見群臣時,武丁鄭重其事地說:“昨夜做了一個夢,夢中遇見了一位十分賢能的人,他就是神指示給我的輔臣,名叫‘說’。接著,便把麵前的群臣百吏一一打量一番,最後說沒有一個與夢中所見的那位聖人相像的。於是,派人外出查訪,不久便從傅險的築路工地上找來了說。一見麵,武丁便高興地說:“就是這個人!”很快,武丁便讓說擔任了重要輔臣,統領百官,負責諫言。由於說是從傅險被發現而起用的,因此,被人們叫做“傅說”。

後來,武丁把自己和傅說分別比喻為銅刀與磨石,過河人與渡船,遇旱的莊稼與及時雨。他們通過一係列的文治武功,使商王朝的國勢達到了鼎盛時期。

用理解的心去傾聽別人,就要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鄰國的國君贈給楚王一位美女,楚王很快就迷上了她。楚王的愛妾鄭袖,不知何故也對新來的美女特別關心,從衣物、飾物一直到家具被褥等非常心愛之物,都整製一新送給她,比楚王都更為盡心。她的這—舉動,連楚王都感動了:“女人是靠其姿色來控製男人的。嫉妒心強是很自然的,但鄭袖明知我對那女子好,但卻比我還精心周到地照顧她,就像孝子敬父母,忠臣效忠其君,她這樣拋開私心為我著想,的確是個不錯的女人。”就在楚王讚揚她的時候,鄭袖卻悄悄地對那個美女說:“國君已經被你迷住了,不過隻有一點,你的鼻子的形狀還不太合他的意,以後再見到他時,最好用手遮住點為好。”

那美女很感激,以後見到國君,她就用手遮住鼻子。楚王很奇怪,就問鄭袖:“她怎麼一見我就遮鼻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知道,不過……”

“沒關係,你說吧。”

“好像是嫌大王您身上有味兒。”

“什麼!真是狗膽包天!”楚王馬上叫人把那個美女的鼻子割掉了。

楚王根本就不給那個美女說話的機會,因此犯了個荒唐的錯誤。

成大事者認為,用理解的心傾聽別人是必須的。隻有這樣才能講傾聽落實到位,否則就隻有個形式罷了。

77 鼓勵別人,做有用的聽眾

成大事者認為,與人交談,要學會鼓勵別人,自己做個有用的聽眾。這種有用對於自己來說是受益無窮。

範睢是曆史上最為出名的謀略家之一,他的成功固然與他個人的努力和忍辱負重分不開,但是如果沒有秦昭王一再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意見,再三向他請教,他也不會有日後的顯赫。

範睢是戰國末期一位全能型的謀略家。他出生在魏國,原想在魏國求職,由於家境貧寒,沒有錢打通關節,連魏王的影子也見不到,隻好投在中大夫須賈的門下。

一次,範睢隨須賈一道出使齊國,齊王見他能言善辯,才華過人,就派人送給他十斤金子和一些牛肉,範睢堅持謝絕而不敢接受。須賈聽說此事,以為範睢把機密泄露給齊國了。回國後,不由分說就把範睢抓來毒打,範睢肋骨被打斷,牙齒被打落,血肉模糊,似乎已經死去。於是,須賈要手下人用盧席把屍體包著,丟在廁所的坑裏。這幫殘忍又無聊的家夥,輪流把小便撒在範睢身上。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也可能尿刺激了範睢,他居然蘇醒過來,並輕輕地對看守他的人說:“請你把我運出去,我一定重重地謝你。”看守同情範睢,向須賈等人謊稱已經把屍體扔到山裏去,範睢就這樣神奇般地脫險了。

範睢躲進朋友家裏,並且改名為張祿。不久,經討幾番周折,被秦國使者帶到秦國。當時,秦君主昭王在位,大權被親貴控製。範睢了解國王同太後之間的矛盾,看機會上書自白,果然被昭王傳見,秦王還很恭敬地再三向他求教。看到昭王誠懇的態度,範睢暢所欲言,盡陳己見。在談到秦國的外交政策時,範眩著重分析連橫策略已經過時,遠攻齊國尤其大錯特錯,指出秦國的外交方針應該是遠交近攻。他對秦王說:“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昭王采納了他的政策,拜範睢為相。

範睢做了秦的相國,還是叫張祿,魏國人不知道,還以為範睢老早就死了。魏國聽說秦國遠交近攻的方針,準備攻打韓、魏兩國,急忙商議對策,第一步就派人去對秦國的決策人張祿行賄,請求停止對魏國采取軍事行動。這位使者正是當年迫害範睢的須賈。範睢聽說須賈來了,慶幸自己有了報仇的機會。他換上破舊不堪的衣裳,到須賈下榻的地方。須賈看見範睢,吃了一驚。但眼前的範睢寒酸、潦倒,也就沒有緊張的必要了。範睢的窮酸樣子引起須賈的憐憫和同情,一點破綻也沒露出來,他還替須賈找來四匹馬駕的高大車子,親自為須賈執轡趕車,一直把車趕進相國公館。當守門人告訴須賈,張祿就是範睢時,須賈嚇得魂不附體,膝蓋一軟跪在地上,邊叩頭邊求饒命。戲弄須賈一番,範睢決定不殺他,打發他返回魏國。

範睢相秦期間,大舉進攻三晉。在攻打趙國時範睢派間諜帶黃金萬兩到趙國進行離間,放出謠言說:“秦國最擔心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做將軍,廉頗老了很容易對付,謠言傳到趙王耳朵裏,趙王正對廉頗堅守不戰的策略不滿,一氣之下就做出決定,派趙括接替廉頗為將與秦國交戰,趙王落入範睢的圈套。秦國秘密令白起為將,開始佯作撤退,出其不意地切斷趙軍退路和糧食供應線,迫使趙軍斷糧四十六天,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趙軍四十萬投降。

長平戰後,白起功高,範睢設計奪其兵權又害死白起,任用幫助過他的人為帥,再次攻打趙國邯鄲時一度失利,雖然自己功高過人,但心裏常懷恐懼,就在關鍵時刻,智者的本色再顯光芒:範睢托命辭職,免過了難得逃脫的災難。

範睢在秦國十餘年,縱橫捭闔,百千謀略信手拈來,一直受到尊重,是一位多產的謀略家。正如一個舞蹈演員,靠著長長的衣袖,表演起來就婀娜多姿,體態顯得格外優美;如同一個經商的人,本錢越多,其生意越好做,賺的錢也就越多。

成大事者認為,與人交談,鼓勵別人多說話,自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78 嘴巴快,思維更快

成大事者認為,嘴巴快,思維要更快,如果話不經過大腦的話,很可能會招致禍害。人不要想著如何在口頭上逞強,而應該想著如何通過說話獲得實際效果。有些時候,通過說些不明就裏的話能夠保全自己。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曆史上最為著名的通過說不明就裏的話來麻痹敵人的故事。

曹操滅掉呂布以後,把劉備帶回了許都。許都朝廷上,曹操極力為劉備邀功。皇上因為他與自己同姓,便問起祖輩。劉備此時當然是說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皇帝一聽更是高興,叫人粗略查了一下宗族世譜,便認劉備為皇叔。劉備此時的德望無可複加,在他心中自鳴得意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天子則寄望於劉備而令諸侯。以後舉大事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不久,許田圍獵,曹操過於猖狂,居然擋在皇上麵前接受群臣對陛下的稱頌。關羽動了殺機,劉備急忙製止。劉備隱隱感覺到有事情會發生。

果然沒有過多少日,董承求見。原來是帶衣詔,皇上對曹操忍無可忍,於是想聯絡忠臣義士鏟除曹操。劉備當然加入,畢竟他是皇叔,他始終要站在皇帝這一邊。他想過了,站在皇帝這一邊,如果皇帝取勝,他以後就能夠取代曹操的位置;而站在曹操一邊,他可能性命不保,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而且他與曹操還是有些舊怨的。但是他更要學會保護自己,現在在別人的屋簷下,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隻能是韜光養晦,他寧可別人說他是懦夫,說他沒有大誌,也不能不顧自己的性命去強出頭,去搶風頭。表麵風光的人背後不知道受了多少罪。他劉備要留著性命為他日後東山再起。於是他就在自己的後園種起菜來。

關羽、張飛不理解。他沒有多說話,因為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不管他們怎麼不理解,他們對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這點絕對不用懷疑。

不久,曹操便派了一大隊人來請劉備過府。劉備還以為是帶衣詔的事情泄露了,心裏十分惶恐。一見曹操,曹操便冷言對他說:“看你在家做的好事!”劉備心想這下完了。幸虧曹操隨即說:“你在家種菜園不容易吧!”劉備這才放寬了心。曹操就是這種人,生性多疑,喜歡詐人,在平時的言語中這種性格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幸虧劉備反應有點遲鈍,而曹操也把劉備當為上賓,不想讓他尷尬。

曹操邀劉備過府是請他喝酒的。曹操很久沒有見過劉備了,探子回報說劉備在家種菜,他不信。世人都說劉備是何等英雄,怎麼會甘於去種菜呢?正好府中梅子青青,於是決定以青梅煮酒來請劉備過府一聚。劉備得知原來是喝酒,心便寬了許多。

曹操想了想,沒有多少話題可說,總不能老提人家呂布吧,呂布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了,不提也罷,而且提到呂布會讓劉備想起徐州,好不容易他自甘墮落在家種菜,讓他想起徐州來幹什麼?於是就決定和劉備論一下天下英雄,也正好借這個機會看一下劉備是否真的淪落為種菜人?

於是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當然明白曹操的用意,自然是不會指自己的。在這個時候隻有那些逞口舌之利的人才會指自己是英雄。於是他說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凡是他叫得上名字,而且有一點氣候的諸侯他都叫了一個遍。但他漏了兩個人,一個是馬騰,因為馬騰是和他一起奉帶衣詔的,他需要保護他的安全,因為他知道他所說出來的英雄都是曹操要鏟除的對象。另一個是自己,他是故意漏掉的,曹操論英雄,無非就是問劉備你看誰以後會是我最強的對手,因為以曹操的性格和今天的實力,他已經肯定自己是英雄了,既然他已經認定自己是英雄,而且是天下英雄,他自然不會允許其他英雄的存在。所以劉備絕對不可能說到自己,然而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隱隱感覺到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用意在於試探自己的抱負。

果然曹操將他所說的那些人都否定了,他們都不算英雄。天下英雄隻有你劉備和我曹操。劉備以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抱負,嚇壞了,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好這個時候有一個響雷打過,掩飾了他慌張的神情。曹操看了一眼劉備,很是不解。劉備慌忙解釋說自己怕打雷。曹操沒有多想,隨口很輕蔑地說:“大丈夫會怕打雷嗎?”劉備謝天謝地,果然讓曹操消除了對自己的疑慮。

成大事者認為,在說話的時候不要想著如何快速反應,而要想著如何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思維沒有理順之前,不要隨意開口說話,因為這個時候的話很可能完全顛倒自己的意思,讓別人產生一種誤會。你總不能告訴別人說“剛才的話說錯了”吧?你隻有維護你說出的每一句話,為此,你的思維一定要為你說的每一句話提前做個篩選。

79 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坦誠

成大事者認為,如果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坦誠,毫無疑問,說話的效果會大大加強。

正如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說話時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人是感情動物,語言所負載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還有感情信息。這種感情信息,內涵十分豐富。其功能不僅要訴諸人的理智,而且更要打動人的情感。

大詩人白居易說得好:“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這裏的推心置腹就是指話語真誠。所謂真,是指不矯揉造作,不言辭虛浮,能夠保持說話人的自我本色。所謂誠,就是真心真意、不掩蓋、真情流露。

林肯和美國上議院議員道格拉斯是競選中的對手。他們曾在伊裏諾伊州進行過一場轟動美國的著名辯論。在這場辯論中,林肯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獲得了譽滿全美的“誠懇的亞伯”稱號,道格拉斯卻被聽眾戲稱為“小偉人”。道格拉斯是個闊佬,他為了推銷自己,特地租用漂亮的專列,車後安放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鳴30響,配以樂隊的喧鬧,聲勢之大,為曆史之最。並口出狂言:“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貴族的氣味。”林肯則買票乘車,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們為他預先準備好的馬拉車。麵對道格拉斯的強大挑戰,他以退為進,沉著應戰。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有人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個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林肯之真誠首先在不講排場,與選民心距拉近;內容上,貼近常人之心;誰個沒有妻室兒女?他卻稱他們是無價之寶,這是情感認同;租用的辦公室,家具少,書架大,投合選民們理想中的總統形象,廉潔,勤奮,富有學識。這樣的自我介紹,不無幽默,這是形象的心理認同。最後,不把自己當作選民的救星,而把選民當作自己唯一的依靠,予以得體恭維,從而獲得心理的親近認同,通過這些推心置腹的講話,獲得選民的普遍認同,從而一舉獲勝。

要想讓聽眾感受到你的坦誠,你所說的話就要發自內心。在話語交際過程中,要使對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實,說話人的話語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的情感支配。作家王潛先生論所謂“零度風格”時告誡我們:“說話人裝著對自己所說的話毫無情感,把自己隱藏在幕後,也不理睬聽眾是誰,不偏不倚,不痛不癢地背誦一些冷冰冰的條條兒,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羅列一些幹巴巴的事實,沒有一絲絲的人情味,這隻能是掠過空中的一種不明來曆去向的聲響,所謂‘耳邊風’,怎能叫人發生興趣,感動人,說服人呢?”有人說得好:“隻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唯有最真實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鬱。”

正當希臘麵臨馬其頓王國的入侵,而有遭受亡國和失去自由的危機的時候,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曾經做過一次著名的演說,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充滿著發自內心的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熱情洋溢地說:“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為自由而戰鬥。”從這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詞句中,人們看到了一顆真摯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講激勵了無數的希臘人從聆聽演說的廣場直接奔赴戰場,連向家人做一聲道別也認為耗費了時光。他的敵人,馬其頓的國王腓力見到這篇演說詞,也不由感慨地說:“如果我自己聽過德摩斯梯尼的演說,連我也要投票讚成他當我的反對者領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讓對手擊節讚歎,這其中蘊含了多麼真摯、奔湧的情感,這炙熱的愛國主義情感從心底的火山噴發,產生了驚天動地的力量!

成大事者認為,說話要想取得效果,無論如何都應該讓對方感受倒你的坦誠,這種坦誠是發自內心的,無法做作。

80 願意傾聽,不要隻等著說

成大事者認為,人要願意傾聽,而不要隻等著說。尤其是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居於高位的人一定要願意傾聽,而不僅僅是在等著發號施令。

願意傾聽的人往往能夠得到最大的幫助。信陵君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對城門看守人侯贏十分尊重,認為他是個賢者,願意聽他的意見,到最後信陵君成功地為趙國解圍。

秦國大軍伐趙,趙國連忙向魏楚求救。楚國大將黃歇率領八萬軍馬馳援趙國,與此同時,魏國也派晉鄙將軍帶兵十萬援助趙國。

一聽說楚、魏兩國發兵救趙,秦昭襄王親自跑到邯鄲來督戰。為了瓦解三國聯盟,秦王派人威脅魏王說:“秦軍攻趙,很快就能攻下。諸侯中有誰敢去救援趙國,我就在攻破趙國後去攻打它!”魏王被秦王的威脅嚇住了,連忙派人去追晉鄙,叫他就地安營紮寨,不再前進。於是晉鄙就在鄰城紮下營盤,按兵不動。

趙國派使者去魏國催促進軍。魏王想進軍,怕秦國怪罪;不進軍吧,又怕得罪趙國,隻好不進不退、坐城觀望。趙孝成王叫平原君給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寫信告急。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兩家是親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央告魏王命令晉鄙進軍。魏王始終不鬆口。信陵君無可奈何,決定帶領下屬和三千門客前去救趙。

臨行之時,信陵君去向他的好友侯贏告辭。侯贏知道了他的打算,勸告說:“你這點人去趙國打秦兵,不過是白白送死!”

信陵君歎息說:“我也知道這樣去的結果,但我別無辦法呀!”

侯贏對信陵君說:“我看有辦法。你想想,大王不是很寵愛如姬嗎?你從前不是曾經幫助過如姬?”侯贏的話,使信陵君想起一件往事:當年,如姬的父親被人暗殺。如姬纏著大王要捉拿凶手,替父報仇。花了三年時間也沒捉到。結果還是信陵君手下的門客找到凶手,替如姬報了仇。侯贏接著說:“如姬對你的幫助,非常感激。你現在找她,要她幫你把楚王臥室裏的兵符拿來交給你。你憑兵符,就可以調動晉鄙的十萬大軍,同秦軍作戰。”

信陵君馬上派人去同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應。當天夜裏,趁魏王熟睡,如姬盜來兵符,交給了信陵君。

信陵君得了兵符,再一次去向侯贏告別。侯贏把一個名叫朱亥的大力士推舉給信陵君,說:“你到鄰城去,晉鄙不服調遣,我這個朋友朱亥,會對你大有幫助。”

站立一旁的朱亥,早就忍耐不住,大喝一聲:“你不服從大王命令,該當何罪?”晉鄙正要答話,朱亥從袖子裏抽出一個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向晉鄙砸去。晉鄙頓時腦漿迸裂,一命歸西。

信陵君拿著兵符,號令全軍,說:“父子都在軍中,父親可以回去;凡是獨子,都回去照顧父母;剩下的人,都跟我一起去援救趙國!當時,信陵君選出八萬精兵,飛速向邯鄲奔去。魏國士兵在信陵君的指揮下,勇猛殺向秦軍兵營。

邯鄲城內的平原君,見魏國救兵來到,親自率領由三千人組成的敢死隊,搖旗呐喊著衝殺出城。

秦將既沒有防備魏國軍隊的突然進攻,更沒有料到邯鄲城內的趙國軍隊會衝出城來。腹背受敵的秦軍,一片混亂,倉惶抵抗一陣便全軍潰散。秦將帶領殘兵敗將向西逃跑,留下的兩萬秦軍全被俘虜。

信陵君竊兵符率魏軍救邯鄲,勞苦功高。趙孝城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親自到城外歡迎他。

成大事者認為,現代社會的人往往隻等著說,而忘記傾聽,這種狀態很不好,導致人成長速度變緩。

81 善於傾聽,自我尊重

成大事者認為,善於傾聽是一種自我尊重行為。尤其是別人對自己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時候,我們更是要善於傾聽,要明白別人的良苦用心,而不要認為別人在找茬。

春秋時吳越之戰,起初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俘淪為階下囚。但吳王夫差是個胸無玄機、智力平凡的角色,他拒絕聽從謀臣伍子胥的忠告,被餡媚、賄賂所惑,而把自己的宿敵越王勾踐釋放回國。

越王回國後,馬上把越國最漂亮的美女西施進獻給夫差,夫差得到西施後,整天沉溺於酒色當中,驕縱恣睢,日甚一日。每逢西施胃病發作,手撫胸前的時候,那種病態美讓夫差消魂落魄,一切軍國大事都拋在九宵雲外。對外,夫差貪圖武功,北伐齊國,忠言勸諫的伍子胥被下令自殺。夫差的種種行為使太子友深感憂慮。為了讓父王回心轉意,他決心設計使夫差覺悟。

一天,太子友手拿彈弓,渾身透濕,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跑來見夫差。吳王見狀驚詫非常,急忙詢問原因。太子友說:“清晨我到後花園,聽秋蟬在樹枝上得意地鳴叫,正當蟬鳴高興的時候,一隻螳螂卻聚精會神地拉開架式,準備捕捉秋蟬。而此時,螳螂壓根也沒想到,一隻機靈的黃雀正在林中徘徊,它屏心靜氣,輕巧極了,兩隻閃亮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螳螂。黃雀專心致誌地想吃到螳螂,正好我在一旁,馬上準備拉開彈弓,集中精力瞄準,隻顧黃雀,為提防腳下,結果,一下子跌到大水坑裏,弄成現在這副樣子。”

夫差聽完太子友的敘述,似有所悟,他說:“看來這是因為你貪圖近利,不考慮後患,瞻前不顧後是天下最愚蠢的行為。”太子友連忙接住吳王的話說:“天下最愚蠢的事,恐怕沒有比這更厲害的吧?當初齊國無緣無故地去攻打魯國,集中全部軍隊傾巢而出,自以為可以占有魯國,沒想到我們吳國正動員所有兵力,長途遠征齊國,齊軍慘敗。眼看吳國可以吞並齊國了,豈料越國正在整頓軍隊,挑選那些願戰死沙場的勇士,由三江殺入五湖,揮師北方,一心要搗毀我們吳國,報當年越王受辱之仇。”聽到此處,吳王全明白了,太子友所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是規諫他罷北上伐齊之念。吳王哪裏再能聽下半句,大怒道:“這全都是伍子胥的那一套,妄想阻撓我的計劃,伍子胥已經自殺,你再多嘴,我就要廢掉你!”公於友悻悻然地退出去了。

果然,幾年之後,吳王為了揚盟主威,率領大軍北上遠征。可是,由於大隊人馬連續二十天的急行軍已經疲備不堪,成強弩之末之勢,根本不能再戰了。而此時,那位忍耐極強的越王勾踐,馬上丟掉忍耐,抓住這一最佳時機,向吳國發動突襲。夫差本土危急,趕忙回軍救援,結果,被越軍包圍,吳軍不堪一擊,一戰即敗。最終,吳國都城淪陷,吳王無路可逃,隻好自殺。

也許,吳王死前才後悔,不該不聽伍子胥規諫,而把它殺掉;也才真正理解了太子友所講的故事。所以臨死之際,他用布把自己的臉蒙起來,表示他在九泉之下無臉再見伍子胥了,可惜,悔之晚矣!

越國滅掉吳國,正是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結果黃雀吃了螳螂。透過這一曆史故事,不僅是我們感悟到:製定決策不能不考慮到極其複雜的社會環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社會集團,為了各自利益,為了生存和發展,互相敵對、聯合、滲透,形成一種複雜的關係網。處在這個關係上的各單位,互相牽製。如“蟬’之背後有“螳螂”,“螳螂”之後又有“黃雀”的格局。在追求利益的時候,一定要辨明各種利害關係,識別其中潛伏的危機,注意首尾兼顧。不要做秋蟬,也不要做螳螂,哪怕你是黃雀,還要看看身邊有沒有藏躲著的彈弓手呢?

在這個故事中,太子友為了勸諫父親可謂是用盡心思,但是夫差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朝自己的親兒子大發雷霆,一點父親的尊重都沒有。

成大事者認為,善於傾聽是一種自我尊重,在這種尊重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好好地傳入耳中的每一條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