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隻是我的推測。關羽水軍帶走漢水船隻,有前文引用《英雄記》的記載:曹操進軍至江上,欲從赤壁渡江,無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從漢水來下大江,注浦口。
當然說“無船”有誇張的成分,但船少不夠用卻是不爭的事實。襄陽是荊州重鎮,也是劉表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如果說襄陽一帶本來就沒有劉表的水軍和船隻,那就有點太離譜了。曹操到達襄陽時“無船”,肯定與關羽的努力拉人和認真搶船是分不開的。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
劉備曆經周折到達江夏的時候,曹操也沒有閑著。
曹操在當陽擊潰劉備軍隊後,迅速占領江陵,掌握了數萬荊州水軍。
隨後,曹操進一步落實招降納叛、安撫地方的統戰接受工作。飲水不忘挖井人,曹操沒有忘記對和平解放荊州做出巨大貢獻的蒯越、韓嵩、傅巽、王粲等人,被封侯者達十五人,蒯越、韓嵩等人還被調入以曹操同誌為總理(丞相)的中央政府工作。原荊州地區一把手劉琮同誌,也被調任青州刺史,日後另有任用,改為中央政府閑職(諫議大夫)。
同時,曹操調兵遣將,占領各處要地,將機動部隊大部分集中於江陵,準備順江東下。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關鍵時刻,曹操同誌又一次自負了。
幾乎兵不血刃占領大半個荊州,一戰擊潰劉備,連遠在西蜀的益州牧劉璋也俯首帖耳,派兵前來聽從調遣。
多麼小的代價,多麼大的收獲!
更關鍵的是,除了虎豹騎在當陽一戰擊潰留備,曹操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打仗,難道就這樣打道回府?要知道出兵一次很不容易,需要準備很長時間,消耗很多糧餉。寶劍既然出鞘,就要派上用場。
武俠小說中有的劍客,出劍必見血。曹操此時就像極了一個劍客。
一個高處寂寞不勝寒、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劍客。
人心苦不知足,既得楚複望吳。曹操在出兵之前,目標隻是占領荊州,沒有料到會如此輕鬆地達到既定目標。
人生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水漲船高。達到一個既定的高度之後,新的目標就是一個更高的地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人生其實一直在路上。
此時,出乎意料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曹操堅定了一舉蕩平江東孫權,奠定統一大業的雄心。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江山代有人才出,曹某豈非一統主!
於是,自信滿滿的曹操大筆一揮寫下一封書信,送到了江東老板孫權的眼前。這是一封內容極其簡單的恐嚇信: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孫權,正在柴桑(今江西九江)首鼠兩端舉棋不定。
看到這封書信的時候,孫老板與他的員工們嚇了一跳。
水軍八十萬,那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江東總兵力的十倍!
會獵於吳,這是什麼意思?吳是我孫家的自留地,你曹操不請自到來打秋風意欲何為?
曹操的意思其實不言自明:要投降就抓緊,不投降就連你一塊收拾,信中欠收拾的獵物就是你孫權。
一時間“投降吧,投降吧”的呼聲又在孫權的耳旁此起彼伏。
江東才俊比起荊襄人士,也就是半斤八兩。舊事重演,孫權遭遇劉琮靈魂附體。
最終阻止孫權成為劉琮第二的,主要是三個人——魯肅、諸葛亮、周瑜。
最終阻止孫權成為劉琮第二的,主要是三個人——魯肅、諸葛亮、周瑜。
這三個人占在不同立場在不同時間分別從不同角度為孫權指點迷津。
諸葛亮是作為劉備的全權使者,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指導思想,主動向劉備申請跟隨魯肅到東吳締結同盟條約的。見到孫權後,他先用心理學知識,拿激將法指出一個男人是不能投降受辱的(投降是哪種人,自己去想);然後指出劉備是大男人真英雄,而你孫權算不算男人,不要看別人怎麼評價,而是要看你自己怎麼做。得到孫權要做男人的回答後,諸葛亮又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團結抗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上起劉備、劉琦,下到荊州人民,都是可以團結的力量。現在的形勢那叫一個眾寡不敵,不過不是我們寡,曹操眾,而是我們眾,曹操寡。隻要你孫權決心聯合劉備並肩奮鬥,一定能夠打敗曹操。
魯肅則從投資學的角度,指明孫權投降曹操不是入股而是被兼並,並且是股權為零收益為負的兼並,毫無疑問是筆賠本的生意,永遠也不會有翻本的機會,很可能混來混去就會混得下落不明。不投降你是獨霸江東的孫老板,投降後你就是曹操掌中的孫跟幫,曹操想怎麼欺負你就怎麼欺負,什麼時候想要你的命就什麼時候要,你一點脾氣都沒有,後悔也是來不及的。
最關鍵的是周瑜,這是一個即將迎來人生高潮的人物。他先從政治學的角度指出曹操“托名漢相,其實漢賊”,抗曹不是以下犯上,而是為大漢王朝打掃衛生清除垃圾(除殘去穢)的正義行為。接著,他從軍事學的角度,點明曹軍南下曠日持久,難保無虞;北部不穩,馬(超)、韓(遂)在後;水軍作戰,舍長就短;水土不服,人馬皆困,結論是——曹操必敗無疑。最後,他還秀了一回統計學知識,指出曹操原來的人馬不過十五六萬,已經疲憊不堪喪失戰鬥力;收降的荊州軍隊最多七八萬,更是軍心不穩難有作為,全部加起來不過二十幾萬,拆穿了曹操吹噓“水軍八十萬眾”的牛皮。
在三人多角度多側麵的輪番勸說下,孫權終於擺脫了劉琮的陰影,抗曹的信心頓時雄起,成長為令曹操慨歎“生子當如”的孫仲謀。
很多人的不同命運,不過是一個關鍵的抉擇,決定了幾種不同的人生。人生的要緊處,往往隻有那麼幾步,甚至一步。
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實際上這也是他最好的選擇,以他的話來說是,放眼天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影響走向的孫、劉聯盟,就此結成。
表明上看起來,促成結盟出力最多的是不辭勞苦奔波千裏的魯肅和諸葛亮,實際上出力最大的是坐鎮江陵蠢蠢欲動的曹操。如果沒有曹操的巨大威脅,劉備和孫權恐怕早就在江夏打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當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
到達江夏後,劉備渡江駐軍長江南岸的樊口,劉琦駐紮北岸夏口。關羽水軍,作為劉備唯一的依靠,應該在漢水與長江的交彙處封鎖江麵。
自從諸葛亮跟隨魯肅順江東下,劉備就以渴望長江水倒流的精神,眼巴巴地看著江麵上逆流漂過來點什麼。
作為一個資深CEO,劉備有自知之明。他清楚手下的一萬人馬加上劉琦的一萬,照樣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是地地道道的猛人,當年他不是NO.1的時候,就帶著幾萬人馬搞定了帶頭大哥袁紹,那次戰役劉備還親身參與,記憶猶新啊。現在曹操自己成了NO.1,天下還有誰是他搞不定的?
正是在曹操的不斷打擊下,劉備在徐州一帶走南闖北,最後一路漂泊寄寓荊州。現在又漂過了漢水,漂過了長江,下一步漂到哪裏去?
劉備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因為他一想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有些鬱悶。從河北涿郡起兵,混了幾十年,混來混去混到了江南。下一步難道是蠻夷之地的交州、蒼梧?
是不是這條路?
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所謂的人生,許多時候隻是走一步看一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劉備的革命事業在曹操的打擊下,陷入低穀。同樣陷入低穀的,還有劉備的信心。
事實上,這是最後的低穀。
不過,長路茫茫劉備看不到盡頭。
長江茫茫,劉備同樣看不到盡頭。
劉備隻看到了船隊。
從長江下遊逆流而上的船隊。
船隊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劉備看清楚不是曹操的船隊而是東吳水軍後,感動得心裏一陣熱乎,啥也別說了,連忙派人前去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