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倉皇逃過木橋時,原本跟在隊伍中的趙雲掉轉馬頭,往亂軍中拍馬趕去。
劉備身邊有人立即打小報告,說趙雲同誌背叛革命事業,向北投降曹操去了。
危機處理最能體現領導的水平。劉備卓越的識人才能,在這緊急關頭又一次展示出來。
遭遇這樣的大敗,跟隨的十餘萬百姓遭難,大批將士紛紛逃散,老婆孩子丟棄於亂軍之中,任何一個領導都會生氣、憤怒乃至抓狂。
但劉備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斷定趙雲絕對不會背叛。他在憤怒中拔出手戟(匕首)扔向打小報告的人(打小報告的教訓啊,這位同誌是不是當場犧牲,史書沒有記載),語氣肯定地說道:“子龍不棄我走也。”(《三國誌》注引《雲別傳》)
趙雲確實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他往曹軍中拍馬跑去,不是投靠新老板,而是為了救出未來的老板。
救出阿鬥,體現出趙雲的大局意識與前瞻性思維。
阿鬥,是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也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
唯一的兒子很重要,未來的接班人更重要。
揣著這樣的認識,趙雲返身衝進亂軍之中。
不錯,虎豹騎不是一般的恐怖,此去救出阿鬥的希望很渺茫,很有可能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但劉備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古有公孫杵臼,今有常山趙子龍!
舍生取義,何足惜哉!
忠義所在,雖萬千人,吾往矣!
長阪坡前屍橫遍野,血映殘陽。活著的隻有兩種人,縱橫衝突、所向披靡的虎豹騎,和四散逃命、哀號震天的劉備軍民。在這樣的亂軍之中尋找一個剛滿周歲的孩子,無疑於大海撈針。
值得慶幸的是有尋找線索。亂軍之中,幾個婦人和嬰兒能跑到哪裏去?線索就是保護劉備家眷的將士,還有夫人和阿鬥乘坐的馬車。
史料的記載極其簡略,我們已經無法還原趙雲救出阿鬥的具體細節。隻知道這個結果——(趙)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能夠在虎豹騎的鐵蹄之下救出一個嬰兒與一位夫人,除了趙雲過人的膽略和卓越的武勇,必然離不開保護劉備家眷的將士們的奮死抵抗。
趙雲贏得生前身後名,其他將士卻淹沒於曆史的塵埃。
曆史不應隻為英雄記。
至少還有你(一)
劉備見到趙雲救出阿鬥與甘夫人時的喜悅,還有對趙雲的嘉獎和稱讚,不需要多說(史書上沒有劉備摔孩子的記載)。
需要討論的還是一個老問題:跑路跑到何處才是盡頭?
恐怖的虎豹騎就在身後窮追不舍,現在跑出了,不代表以後還能跑出。要想徹底擺脫虎豹騎的追擊,需要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在有人滿世界追著自己要命的時候,以天地之大,跑是絕對跑不出一個安全的地方的(參見南宋兩位末代小皇帝的悲慘遭遇)。光杆司令一個,則無處不危險;手下有一撥靠得住的槍杆子,則無處不安全。
所以劉備此時唯一的希望就是關羽。隻有會合關羽水軍,才能保障他們一撥人的生命安全,也是東山再起的最後資本。
那麼,關羽此時究竟在哪裏?
答案在劉備心中。
不過在劉備會合關羽之前,有一個人選擇了離開。
這個人便是徐庶。
徐庶加盟劉備集團比諸葛亮早一點,而且同樣受到了重用。此時他選擇離開,並不是因為他隻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而是因為他的母親與劉備的一雙女兒一樣——被曹軍俘虜了。
漢朝號稱以孝治天下,非常推崇孝道。正是在孝道觀念的影響下,徐庶決定離開劉備,前去曹操軍中,解救並奉養被俘虜的母親。
徐庶以手指心,向劉備遞交了口頭辭職報告:“本欲與將軍(劉備)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劉備將心比心,理解在母親遇難時作為一個兒子的心情,沒有強留徐庶。員工也是人,不是隻能幹活創造剩餘價值的機器,他們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這體現出一個仁義老板的廣闊胸懷。
對此,東晉人徐眾有一段評論,還舉例在類似的情況下,劉備讓徐庶離去,而曹操的大臣程昱卻要求下屬靳允不要在乎母、弟、妻、子的生命,將兩種行為做了一番對比,認為“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靳)允宜先救至親。徐庶母為曹公所得,劉備乃遣庶歸,欲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曹公亦宜遣(靳)允”。他指出程昱的做法不對,對劉備的行為則表達了讚同和景仰。
是包子總會露餡的。劉備如此處處以仁義為懷,明顯不是裝出來的包子,而是表裏如一裏外皆白的一個饅頭。
徐庶離開之後,劉備帶領幸存的幾十人,策馬狂奔,抄近路前往漢津。
漢津,顧名思義是漢水渡口。但究竟是哪一個渡口,卻是眾說紛紜。
根據《三國誌》記載劉備從當陽長阪“斜趨漢津”,可以看出這個渡口應該是離當陽長阪最近的一個,大約是今天湖北沙洋一帶的漢水渡口。
當劉備死裏逃生一路狂奔到達漢津的時候,無比驚喜地發現,漢水中行駛的船隊正是關羽水軍!
關羽水軍在樊城、襄陽一帶,與劉備陸軍分別後,沿漢水南下。劉備陸軍以蝸牛速度走了十多天才到達當陽長阪,關羽水軍也走了足足十多天方才走到當陽東邊的漢水一帶。
這是一個困繞了我很久的問題,關羽水軍在漢水中為什麼走得如此緩慢?
漢水從襄陽附近到當陽東部,水道基本是南下,大約五六百裏。這麼一段路程,不要說水軍依靠風力還有人力,就是扔一塊木板順流而下,十多天時間大概也漂出漢水進入長江了。
關羽水軍的行軍速度怎麼就比不上一塊木板呢?
答案隻有一個——關羽水軍其實根本就不想走。
劉備的水軍,最早組建於駐軍樊城時期,而且應當是在後期。
此時,劉備逐步取得了劉表的一定信任。也是在此時,劉表早年的戰友(比如黃祖)大多老去或死去(劉表臨終言:“諸將並零落”),打仗需要依靠劉備這樣有些真才實料的人。
於是在劉表的許可下,駐軍樊城的劉備開始組建一支水軍。日後威震三國的關羽水軍,就此誕生在襄陽和樊城之間的漢水中。
這支水軍初創時候的統帥,很可能就是關羽。三國時期為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做到兵知將、將知兵,往往是一個將軍固定統領一支部隊。
不過這支水軍的數量,應該不多,大約幾千人。
劉琮投降曹操時,許多不願投降的襄陽、樊城一帶的荊州水軍,紛紛投奔劉備,關羽水軍得以迅速擴軍。
在劉備南撤時,關羽水軍擔任了運輸軍需物資和掩護、策應陸軍的重任。
關於這一點,從劉備的軍隊分配上也可以看出端倪。從樊城南撤時,劉備的軍隊大約有一萬多人,分給關羽的水軍和船步兵大約是一半,也就是五六千人。後來諸葛亮出使東吳時曾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考慮到當陽慘敗後能夠活著回來的將士數量不會很多,這一萬精甲的主要組成部分正是關羽水軍。關羽水軍一路遭遇敵軍圍追堵截,攻殺前進,經過多次戰鬥,戰鬥減員自然不少。所以出發時,關羽水軍數量應該在一萬左右。也就是說,關羽水軍差不多有一半是剛剛投奔劉備追隨南下的劉表水軍。而劉備派遣這樣一支龐大的水軍在漢水裏遊蕩,既不急著去占領重鎮江陵,又不擔負其他作戰任務,除非是腦袋突然進水了。
實際上,關羽水軍在漢水中南下,與劉備陸軍的進展保持同步,幾乎每天還要互通消息,協調進度。
漢水中有荊州水軍時,關羽就打個招呼,喊兄弟們跟我走吧,我們歡迎你(當然有時候違背當事人意願裹脅南下也是難免的);漢水中或岸邊有曹操的追兵時,關羽就狠狠地揍他們幾下。
如果不是關羽水軍掩護陸軍、切斷水路、帶走船隻,曹操進入襄陽後,派遣襄陽水軍運載大批軍隊南下,然後迂回包抄劉備,速度比騎兵慢不了多少,而數量將不再是五千,會是好幾萬。再加上虎豹騎兩路夾擊,帶給劉備的將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