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樹後麵突然閃出一個人影,她穿著一件黑色的和服,梳著日本傳統仕女的發髻,手裏拿著折扇,扇麵上畫著金色的菊花,她的雙腳踩著木屐,朝著演虛法師說:“我特來給法師道賀。”演虛法師心亂如麻,舌頭像是打了結,根本說不出話來。工藤美一一眼就看出來這兩個人有舊情,他走過去牽著她的袖子把她一點點牽到演虛法師的身邊,然後他依然從兜裏摸出來一把花瓣拋向空中,工藤美一說:“讓我們祝他們百年好合。”說完了又將一把花瓣拋向空中,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佛門的比丘本來是不許娶妻的,釋迦牟尼當初拋妻別子,帶著一群人來到密林中修行。想要通過苦修的方法超脫生老病死四大苦惱,這些隨行人員跟釋迦牟尼一樣,也拋棄了自己的家庭,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釋迦牟尼可以做到不近女色,佛門當中的許多人也能做到這一點,即使一些允許娶妻的宗派,他們其實也知道佛門的規矩。不過規矩是一回事,現實是另外一回事。比方說某人被大家確認是某位高僧的轉世,他也是某一宗派的負責人,他的地位非常崇高,是大家膜拜的對象。
可這個人未必真的就能放棄人間舒適的生活,保持屋子和庭院的清潔,這個佛門弟子的重要職責,對於裝飾華麗的屋宇,他們也不拒絕,據說佛陀居住的竹林精舍裝飾的非常華麗,地上鋪的金磚,牆壁也是用黃金砌成,總之竹林精舍的造價非常昂貴,佛陀可以心安理得的住在裏麵。佛陀在出家之後再沒有親近女色,這應該是可信的,就算他有這方麵的需求,也要克製,因為你一旦不能遵守自己製定的戒律,一旦引發別人對你的懷疑,會對你所創立的教門造成非常大的打擊。
就算是偶爾享用一兩次也是偷偷摸摸的,大規模的、肆無忌憚的跟異性怎麼著,這樣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佛陀也許沒有越過雷池,並不意味大家都能夠恪守本分,在一些地方,上層僧侶耐不住寂寞,他們對佛門的戒律進行革新,他們放寬了對僧人特別是上層僧人的限製。允許和尚吃肉,允許和尚結婚,允許寺院積蓄財物,允許僧人聚眾dubo,允許僧人放高利貸,到了最極端的時候,允許僧人殺人放火。一般來說一些地位崇高的僧人即使已婚,他也會說自己本來是想對著青燈、手把黃卷,打算就這樣孤獨終老。出於某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理由,不得已才娶妻生子。
甚至有些已婚的僧人會在公開場合說自己將來還是要回歸出家人的生活,而這個時候他的妻子就在身邊。這些僧人娶得妻子往往非常的漂亮,一般來說願意把女兒嫁給佛門的高僧,他們一般都是世代信佛的人家,這種人家的女兒往往溫順、賢惠。在外人看來,佛門之內無是非,大家都是和睦相處,每個人都性情平和,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比方說中國藏區,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都非常的彪悍,他們騎著犛牛,揮舞著藏刀,在雪域高原上奔馳。在這一區域流傳的許多故事都跟神秘的高僧有關,高僧身份崇高,它就像是太陽,周圍的行星都圍著它轉。這人與周圍即使發生矛盾,也不見得就會爆發肢體衝突。
凡是動輒就用拳腳來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是一些身份卑微的人,比如一些下級僧人。他們對佛經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沒有聽說過佛經是怎麼一回事。這些人脾氣暴躁,一句不合就大打出手,一出手非死即殘。在佛門之內,也有人情世故,也有個人恩怨,也會爭名奪利。日本的寺廟說白了都是家族企業,比如說某位僧人建了一座寺廟,結婚之後生的兒子,長子必須出家,繼承老子的寺廟,其他的子女長大之後可以自謀職業。一般來說日本人一聽說對方是長子都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理由很簡單,長子沒有什麼自由,必須繼承老子的家業,你既然繼承了老子的家業,將來父母也是由你來奉養。
在日本誰要是不幸成為長子,心中一定會暗暗叫苦,一則是討女人要比別人困難上千倍,二則是必須接受老子的安排,三是必須奉養父母。文化不同,習俗不同,在蒙古高原上,其他兒子可以梓某職業,小兒子則要繼承父親的家業,奉養父母也是小兒子的事。也許蒙古高原上人們都覺得作為小兒子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而他因此也不容易討到老婆。對於演虛法師來說,這一刻來的非常突然,然而心裏卻很喜歡。如果真的有女人願意跟他一起生活,她可以幫助他照顧生病的師父,還有那一群師弟,他就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去鑽研佛法了。
想到這裏她開心的笑了,他沉浸在自己的換新當中,周圍的聲音他完全聽不到了。因為這隻是一次小型儀式,佛門中的一些友好人士還有其他宗教的頭麵人物都沒有獲得邀請,官方也沒有派員出席。演虛法師對外宣稱自己隻是臨時代理幾天住持的位置,什麼時候師父醒了,住持的位置自然還得還給他。夜裏,紅燭把屋子照的非常亮堂。演虛法師和她對坐在禪房裏,她說:“你真的不打算動手嗎?”演虛法師此刻心中十分糾結,從內心來說她恨不得立刻撲上去把事辦了。可他好像被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給捆住了,坐在那裏一動不動。
演虛法師心裏非常的痛苦,她終於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立刻撲過去,接下來的畫麵就非常的勁爆了,許多電視上不能播放的鏡頭相繼出現,許多在電視屏幕上必須打馬賽克的部位也都露出來了。作為觀眾可能都會看的直流口水,更不要說奮戰在一線的當事人了。演虛法師麵紅耳赤,渾身發抖,說:“天哪,這真讓我受不了。”終於對方被激怒了,說:“你不是個男人。”說完站起來穿好衣服,把門拉開衝了出去。
演虛法師很想追出去,可他發現自己的力氣已經用盡,他就躺在那裏沒有動。為人處世的態度有兩種,老子說強行者有誌,這種潛意識裏有一種東西,就是不斷的向前衝,在需要堅持的是咬緊牙關不放棄。什麼叫強行呢?強行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當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本能的反應是退縮,可它要求你繼續前進。當人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本能的反應時放棄,可它要求你堅持到底。如果一件事注定要失敗,你還會堅持下去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會選擇放棄,可仍然會有極少數人選擇堅持到底,他們在選擇自己的目標的時候,當時考慮的不是名利,而是興趣,情緒最後演化成了一種情懷。
雖然你可能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想法,但你仍將是是通往勝利的階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別人可以通過你走的距離勝利更近。當那些開國的元勳們在慶祝勝利、享受榮譽的時候,也許他們很願意那些倒在光明到來之前的誌士們分享他們的榮譽,但這是不可能的,對於死人來說,一切榮辱都沒有了意義。對於死人來說,遺臭萬年和流芳千古沒有什麼不同,因為你這二者不會有任何感覺。也許當初包括那些成為開國元勳的人們在內,在槍林彈雨中於浴血奮戰的時候,他們可能完全想象不到自己會擁有鮮花和榮譽,因為下一秒鍾,也許他們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他們之所以堅持留在戰場上,就是為了自己的信仰,他相信自己的付出可以讓別人生活的更好。每個人做事的動機是不同的,有人做事是源於他的興趣,有人做事是源於功利之目的。你有興趣的東西,也許不能給你帶來功名。能夠給你帶來功名的東西,有可能你不感興趣。這對於偏好按照興趣做事的人是個打擊,而對於那些偏好按照功利目的去做事的人是個好消息。對於他們來說唯一讓他們能產生興趣的永遠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們背後的名利。
凡是能夠帶給你名利,就能引起你的興趣。事情到了最後關頭,比拚的不是誰報著什麼樣的動機來做事,而是比誰能夠穩定的、持續的付出,不管你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隻要你能夠穩定、持續的付出,總有一天你會變的非常強大。人需要有平和的心態,隻要你堅持不背叛自己的已經確定的目標,對自己負責,勝利很可能就屬於你。如果你對自己不負責任,把自己心中確定的目標不當一回事,這樣的人他一定會偏離既定的軌道,最後可能能處於失控的狀態,他會發現駕駛人生之舟的,很可能不是他自己,也許是他的父母或者別的什麼人在替他掌控局麵,也許根本就沒有人在幫他掌控局麵,人們常常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覺得童年有許多美好的事情,不過人要是永遠需要父母來替你操辦一切,你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你是願意自己走呢?還是願意讓人扶著你走呢?自己走永遠比有人扶著你好一些,依靠別人討生活,這是非常不幸的。你是願意花自己的錢維持生計呢?還是願意接受別人的資助過日子呢?接受別人的資助,你就會遭人家的白眼,人還是應該有一點自尊心,不是嗎?在現實生活中,重視興趣的人和重視功利的人之間作比較,一般來說興趣大多輸給了功利。什麼東西讓你覺得有利可圖,你就學習什麼東西,你不會在學習本身中收獲快樂,但你會收獲利益。
有許多生活非常體麵的人,他們過著非常富足的生活卻一點不開心。有一些人專心於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一晃大半生的光陰都投進去了,可他仍然一事無成,這樣你不會快樂。對於重視興趣的人來說,成功永遠是偶然的。對於重視功名的人來說,成功是他們計劃中的事情。如果哪一條路都能通向成功,你要選擇距離較短的那一條,如果距離也相等,那就選擇你感興趣的事吧!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最容易投入,最不容易走神,加上足夠的耐心,持久的付出,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
大多數人不能克服人性的弱點,如果有東西可以依靠,他們就拒絕獨立,人過可以偷懶,他們就不可能選擇成為勤勞的人。這樣的人成長起來會很慢,隻有父母雙亡之後,才願意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凡是不能克服人性弱點的人,他一定不會有出息,有不少人,你聽他說話完全合乎邏輯,甚至不乏有建設性的觀點,可他永遠不打算按照自己所主張的那樣去做,他的人生完全是分裂的。大多數人則是另外一種狀況,他否定自己做不到的主張。
比方說父母應該對子女盡撫養教育之義務,子女對父母應該盡贍養之義務。如果他覺得這樣做讓他的利益受損,他的想法就會改變,認為父母應該自己養活自己,不應該給子女添麻煩。如果父母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他就會抱怨父母對子女的苦惱視而不見,從來不能提供任何援助。他會覺得子女就是滋生各種麻煩的載體,那個時候他就會後悔自己生了孩子,如果沒有孩子他會非常開心。過度的放大自己需求,認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天經地義,這樣的人一定會成為魔鬼。
對自己放任自流,任由自己深陷自己的缺點當中不能自拔,這樣的人沒辦法對自己承擔責任,你能指望對能別人負責嗎?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謀生,你應該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發現自己生活的越來越寬裕,這個時候你應該學會儲蓄,平時懂得儲蓄,萬一遇到突發狀況,你有應急的錢。如果你的錢多到了可以不在乎錢的地步,這個時候要找到一個新的理由來促使自己繼續前進,假如你不在前進,你一定會慢慢墮落下去,你的生活會越來越趨於糜爛,你的後半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輕易就選擇放手,這是他出家依賴不斷被佛經洗禮的結果,自然和人為是兩種左右事物航向的力量,一個人懂得順應自然,他沒有不如願的地方。如果用人為去影響自然規律的運行,一定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什麼叫順應自然,不是說把事情丟開不管,事物按照它自身的規律在運行,你要做的就是讓這中運行可以維持下去,這樣大自然會給你許多饋贈。如果你用人為的方式阻斷事物的運行,就好比你把樹上的花掐掉了,也就別打算吃到果子了。
有一種很有爭議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在西方比較流行,在東方世界則不受待見。在許多人的眼裏,自然教育法,就是講孩子們的生活狀態由圈養改成散養,過分遷就孩子的天性,這是許多人質疑它的理由。人天性厭倦疲勞,喜歡安逸,難道就讓他選擇安逸?人天性厭倦付出,喜歡享受,難道就讓他選擇享受?人天性厭倦堅持,喜歡鬆懈,難道就讓他選擇鬆懈?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學,光玩兒,這是他們最願意聽到的消息,可你真的打算這麼做嗎?
許多鼓吹自然教育法的人總喜歡說分數不重要,甚至說分數是萬惡之源,可一旦有消息說他的孩子考了二十分,他立刻就坐不住了。凡是聽到孩子考了二十分還不能引起警覺的父母,他肯定不是稱職的父母。基於這些理由,人們不敢接受自然教育法的主張。提出這些質疑的主要是一些中等人士,這些人對於教育往往隻有一個模糊的認識,絕對不可能有什麼真知灼見。事實上自然教育法隻有極少數精英人士能夠理解,也隻有一些深諳教育規律的認識才能夠駕馭這樣的主張。所謂自然教育法,自然就是天人合一裏麵的天,這裏的天不是指頭頂上的那一片藍色,凡是不可抗力,就是天意,一且非人為的東西就叫天。天人合一裏麵的人,也不是指用兩條腿直立行走的動物,一且人創造出來的東西都叫做人,一且有人的主觀發出的東西都叫做人。
自然教育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反對用人的主觀想象去代替事實本身做為基礎施加教育。許多人在做教育的時候不對受教育的對象做任何研究,他們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簡直對這個孩子一無所知。他說數學重要就讓他學數學,他說英語重要就讓他學英語。不可否認,的確有一些孩子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還有一部分孩子喪失了信心,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可他們仍舊樂此不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自然教育法交給人們的第一課就是你要了解受教育的對象,對方才是受教育的主體,教育工作以受教育的人為主體。
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習對於你來說就像是遊戲一樣,大家可以開開心心的學習。許多人科學家的大半生都在從事他研究工作,他所研究的東西一定是他感興趣的東西,如果你一門心思想的是獎金,想的是名利,他是沒辦法長期坐冷板凳搞研究的。興趣可以消除人的痛感,興趣也是激勵人們堅持下去的重要理由。想要見孩子對某一學科的興趣,首先要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你要告訴他可以學好這門課,隻要自信心立住了,其實也就打開了興趣之門,人們不會對自己完全不可能做好的事感興趣,如果你不可能做好,就算感興趣也沒有什麼意義。
在教學工作當中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如果在你這裏接受教育的孩子都相信自己可以在你教授的功課上有有出色的表現,你的教育是成功的。如果你教授的課程讓大家感到很吃力,大家都沒有信心在這門課上有出色表現,你的教育就是失敗的。作為教育工作者,習慣於打擊別人的自信心,並且以此為樂,這樣的人是可恥的。信心越牢固,他的成績就越穩定,信心不斷增強,成績不斷提高。如果能夠做到讓信心和成績互相激勵,這將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防止向學生釋放錯誤信息。成績優異,就誇他你真聰明。
成績不理想,你說你是個笨蛋。這麼說話的人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小孩子學習成績好或者不好,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於智力之外的緣故造成。天才和庸才的區別在於天才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日積月累,他肯定做的越來越好。而庸才就不一樣了,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如果在可能上停留不到一秒鍾就去了別的地方,如果考試的時候他仍舊堅持走神,這樣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有出息。情緒是幫助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方便法門,而信心是打開興趣之門的鑰匙。中國士人在中世紀,大多數人都要過科考這一關。
在科場得意的人,多半不是因為他們多年寒窗苦讀,而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把注意力集中的讀書上,書籍讓他發生了興趣,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自信心很足,這反過來更加增強了他的自信心。這樣人往往表現出了異乎常人的高素質,他們是令人羨慕的天才。凡是需要寒窗苦讀,需要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人,都是在讀書的時候注意力常常不集中的人。孔子是一個非常專心的人,他在齊國聽到了《韶樂》,三個月不知道肉味。
這就意味著把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注意力都投入進去了。科學家能把自己懷表丟到鍋裏去煮,也是因為這個道理。孔子晚年學易,居然三次生生的摸斷了串聯竹簡的繩子,這就是著名的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虛法師躺在那裏睡熟了,其實對方並沒有走遠,發現演虛法師沒有追來,她心裏十分疑惑,於是回來查看,看見演虛法師已經睡熟了,她真是感到萬分失望,眼淚不斷往出流,突然演虛法師坐了起來,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