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秋收

“哦?”黃治沒有追究為什麼昨天送來的消息,昨天沒有告訴他。

昨天他大婚,黃悟必定是不想打擾他的興致,才隱瞞著不說,也可以猜測出來一些事情,這必定不是非常好的事,如果是非常高興的事,昨天就告訴自己了,讓自己喜上加喜。

“說說什麼事。”黃治道。

黃悟認真的道:“昨天百衣衛送來消息,上郡發生了動亂,不過已經被平定了,昨天大哥大婚,所以我沒有告訴你。”

“嗯。”黃治點了點頭,沒想到上郡動亂了,總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不想過好日子,一定要讓天下大亂,一定要讓百姓過上不好的生活才行。

“黃城派百衣衛的送信過來,其實是想問,那些被抓到的人怎麼處理?很多人都是當地的貴族,是他們煽動的動亂,也隻有他們有這個本事。”黃悟繼續說道。

“殺了吧。”黃治說道:“既然煽動動亂,又證據確鑿,就必須殺雞儆猴,不管是誰,將他們殺了,暗中還想作亂的人就會安定下來,他們總有一天會知道,現在的生活會比以前好很多。”

“嗯,我等會就讓百衣衛的去回信。”黃悟說道:“還有,今天早上,司馬懿派人送來信件,朝廷送了詔書到青州,請主公派兵剿滅亂賊袁術,他想問主公,該怎麼辦?”

“司馬懿和賈詡難道沒有任何決定嗎?”黃治問道。

黃悟道:“如此重要的事情,他們肯定不敢亂下決定。”

“曹操不剿滅袁術,對我們有好處。”黃治說道:“因為袁術稱帝了,曹操如果不剿滅他的話,那麼久而久之,人們也開始肯定袁術的帝位,如此一來,曹操手中的天子就沒有作用了,但是我們不能夠相助袁術,因為袁術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不得人心,如果我們相助他的話,就是亂臣賊子,會被百姓反感。

其他的諸侯,我敢肯定也是這樣想的,他們都會奉詔,但是不會出兵,曹操要去剿滅袁術,就讓他去剿滅好了,讓他們鬥個兩敗俱傷,那個時候我們才好趁虛而入。

你派百衣衛送信回去,我們要奉詔,但是不出兵,並且還要寫一道奏裱,恭祝曹將軍旗開得勝。”

黃治微笑的抱了一下拳:“喏。”

他離開了大廳,連忙去辦事了。

黃治他們在府中待了三天,之後帶著甄宓回到了她的娘家,看望甄逸等人。

黃治讓她在娘家住幾天,到時候再來接她,甄宓如果願意留在這裏的話,可以留在這裏,等自己平定了徐州,會再回來看她。

不過甄宓搖頭拒絕了,要跟黃治一起去青州,黃治要去前線大戰,她在家裏怎麼能夠待得住?

雖然要遠離自己的父母了,遠比成婚的時候還要遠,但是她無法在無極縣等待黃治的消息,那是一種煎熬,在戰場上,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黃治點了點頭,既然甄宓執意要和自己去青州,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將甄宓放在這裏,黃治也有點舍不得。

不知不覺的,時間過去了兩個月,百姓這個夏天的生活過的非常好,雖然麵對著幹旱和洪水,但總算是頂過去了,因為他們早就做好了準備,防範未然,未雨綢繆,才將損失減到了最低,其他諸侯的地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有些人的地方也發生了洪災和旱災,因為他們沒有早做準備,很多人的莊稼都被淹掉了,幹旱的時候,莊稼都幹死了不少,讓今年的糧食減產。

黃治管轄地的百姓則修好了溝渠儲好了水,接連暴雨的時候,除了道路變的非常泥濘,禾苗並沒有被怎麼淹死,會積累的水疏通出去了,下暴雨就不會對莊稼造成傷害,當然,一些脆弱的,被暴雨暴風打的彎到了地上,硬淋死的,則沒有辦法。

幹旱的時候,因為儲足了水,所以禾苗幹旱的時候,就用儲存的水去施地,讓稻穀麥苗熬過了炎熱的天氣,當然,有一些農戶非常懶,什麼準備都沒有做,認為今年沒有事情,不會遇到大暴雨或者是特別幹旱的天氣,結果弄的糧食死了不少,甚至房屋因為沒有修訂,都被大風給吹爛了幾處。

還有一些人死在了今年的幹旱和大暴雨,這是意外,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黃治雖然從百衣衛得到了消息,但還有個別人的死去,可能百衣衛都不知道,不能照顧每一個人。

好在天氣多變的夏天終於是過去了,現在到達了秋收季節。

甄宓本以為黃治不要多久就會回青州的,沒想到在中山無極縣待了幾個月,這幾個月來,她也習慣了和黃治一起的生活,也認識了很多鄰居和朋友等等,娘家也經常回去看,怕去青州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時間回來了。

在無極縣待了幾個月,現在到達了秋收季節,黃治也準備回去了,秋收過後,兵馬糧草備足,徐州的暗子差不多也準備好了,萬事俱備,一切就等著用兵。

秋收過後,各路諸侯都有充足的糧草,全部都蠢蠢欲動起來,豫州的曹操也準備出兵,袁術稱帝,實在是讓人忍無可忍,如果不剿滅袁術,那麼手中的天子就沒有什麼用了,隻可惜他猜測各路諸侯都不會出兵援助,連郭嘉、荀彧等人也是這樣覺得的,也就是說,他這一次必須憑自己的本事打敗袁術,可是,自己離開豫州了,黃治要是趁機攻打他的兗州或者謀取徐州怎麼辦?

他現在是騎虎難下,但是必須去做。

十天後,黃治回到了青州,冀並青幽各個州的秋收已經開始,除了要防衛城池安全的,和必須派出去的探子,其餘的士兵,黃治讓他們去幫百姓收割糧食,減少他們的辛苦。

有一些村莊實在是太窮的,黃治命令各郡太守向他們捐一台打穀機,各家各戶都要協調合作,在減少勞累的情況下,完美的把麥子之類的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