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出鞘(上)

鳳陽是老朱家的龍興之地,也是大明的中都,對於明廷而言,有著相當特殊的意義。

當初農民軍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帶軍攻克鳳陽,瞬時就讓崇禎震怒,畢竟在這個迷信的時代,龍興之地被破壞,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弘光以後,鳳陽不複明廷之手,北、中、南三京全部喪失,這也是朱由榔即位時,許多江南士紳已經失去了對明廷信心的原因,畢竟隻聽說過偏安江南一隅,還能苟延殘喘,沒聽說過跑到兩廣還能打回來的。

而此時,滿清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大方,讓出荊州,意味著湖廣北部的戰略要點,除了襄陽外,都歸入明軍掌握。

讓出淮河以南,尤其是鳳陽,且不論地理戰略的讓步,在政治上,就已經是巨大犧牲了。

這很容易使一些本來就不大支持北伐,或者說,由於崇禎以來朝廷屢戰屢敗,對於明廷信心不充足,擔心北伐失利,希望延緩幾年的朝中官員和士紳們,理由更加充足。

畢竟能直接通過談判議和得到的東西,為什麼非得打呢?

這些人倒也不會直接反對北伐,而是反對“準備不充分”,他們常引用的例子,就是東晉的元嘉北伐和南宋的孝宗北伐,都屬於準備不充分,倉皇上馬,最後一無所獲,甚至還有所損失。

很快,就有禮部的一個郎中帶頭,出列向朱由榔表示“祝賀”

“恭賀陛下光複中都,上慰宗廟啊!”

緊接著七八個想拍馬屁的官員也紛紛出列,朝天子陛前恭賀。

但為首的五位閣臣和都察院老大王夫之卻一動不動。

朱由榔自己也隻是略微點頭,毫無回應,讓幾名官員都有些尷尬。

而後他轉過頭,笑著對圖海道

“看來多爾袞下了血本啊,這番條件,在你們朝中,怕也是不少人反對吧?”

圖海回應

“確實如此,攝政王為了兩國交好,不惜頂著朝中許多王公大臣的壓力和反對,才提出了這兩個條件。”

朱由榔長歎一聲

“對啊,自甲申以來,朝中不少忠臣自北方流離南下,卻將自家家眷丟在了北麵,如能換回這些人,也算對得起他們的忠心。”

“荊州是江漢重地,如能得之,長江中遊的防線便能固若金湯,不必害怕清兵南下。”

“自古守江必守淮,若能得淮河以南,便可穩固東麵防務,再加上川陝已落入我手,江南從此無兵戈之患,更何況還有一個大明的龍興之地在。”

天子一字一句地細數著滿清提出的條件,讓殿下臣工不知所措,莫非陛下真的打算議和?

倒也不是也受不了,畢竟東征收複江南才過去三年,可能朝廷的準備工作還沒做好呢?

唯有為首的內閣宰執們知道詳情,靜靜等候。

“不過,可惜啊!”

朱由榔話鋒一轉,突然歎息道

圖海有些茫然

“陛下還有何疑慮?”

朱由榔淡淡說道

“可惜,我大明將士,已經出發了!”

圖海聞言,先是一愣,而後急忙道

“陛下莫非說笑?我兩國尚在談判之時......”

“朕有說要跟你們談嗎?”

朱由榔直接打斷

圖海這才反應過來,對方此時還隻是接見了滿清使團,可還沒派官員和自己談判啊。

朱由榔也不賣關子,解釋道

“江淮,我光複後軍將士已經自滁州北上,進逼鳳陽,這時候,怕是已經打起來了。”

直到此時,圖海已然不抱希望,反而平靜下來

“如此說,陛下已經不打算議和,執意開戰了?”

朱由榔正色回應

“朕與爾等之間,別無他路,唯有一戰。”

圖海還是有些不甘心

“難道就無半點平息兵戈之可能嗎?”

朱由榔麵無表情

“也行,告訴多爾袞,解散八旗,把那小皇帝送過來,自己再找個地方自裁了,就可以不用打。”

言道此處,圖海也無言以對,附手告辭。

而剛剛聽到朱由榔似是有意議和的陳之遴,本來峰回路轉,心中寬鬆下來,結果又聽到這番對話,頓時覺得自己小命危矣,害怕朱由榔一個不爽,把他砍了,連忙跪地求饒、涕泗橫流。

“陛下明鑒,臣,臣當初也是被迫從賊,心中無時無刻不思念大明啊!”

朱由榔饒有興致地看著他

“你說你無時無刻不思念大明?”

“千真萬確!”

“那好吧,放心,朕會把你放回去的。”

陳之遴聞言啞然,一時不知如何回複。

接著朱由榔又對圖海道

“我原以為北邊都是些隻知搏殺弓馬的蠻漢,沒想到也有文武宜章的人才,回去吧,好好準備一番,屆時戰陣之上,讓朕看看,你們滿洲的青年俊傑,到底有多大本事。”

隨後瞿式耜出列,將一封絹帛寫成的戰書遞給圖海。

這時所有人都明白,天子和宰執們,怕是早就已經決定好了。

圖海隻得拿起絹帛,作禮後準備離去,正當要走時,又實在忍不住,回過頭問了朱由榔一個問題。

“外臣不明白,陛下為何就如此堅定呢?”

自古以來,封建統治者中,不乏堅毅果決者,但他們的決策,大多是出於對自己統治的考量,比如當年北伐的劉裕,雖然勢如破竹,卻更多是為了自己篡位做準備,並沒有真的打算恢複中原。

圖海精通史策,對於此時的明廷,其實拖兩年更加有利,畢竟南麵的經濟優勢是在不斷累積的。

朱由榔淡淡回應

“黃羲之說朕並非受命於天,而是受命於民,說得不錯。”

“若非當年堯山、軍山湖無數軍民舍生忘死,朕還不知道在哪喂野狗呢,他們之所以願意為朕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不是因為朕是什麼天命所眷,而是因為朕抗清!”

“若與北虜媾和,朕百年之後,以何麵目,相對堯山、鄱陽軍民?”

這就是朱由榔堅定抗清的原因,否則老百姓,士人,軍隊憑什麼支持你?因為你是皇室?別開玩笑了,順軍、西軍殺的宗室王爺還少嗎?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朱由榔抗清!

因為堅定抗清,和明廷血海深仇的順軍、西軍餘部才願意投入麾下,因為抗清,他的軍隊才能在一路上獲得當地士民的支持與擁護。

可以說,抗清這杆大旗,才是朱由榔真正的合法性來源。

就像當年朱元璋給自己找的合法性支撐,就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圖海退下後,瞿式耜接著拿出一封聖旨,正式宣告北伐。

“慨自遼東倡叛,神京陸沉。建酋本我屬夷,屢生反側,遂乘多難,竊踞中原。衣冠變為犬羊,江山淪於戎狄。凡有血氣,未有不痛心切齒於奴酋者也。”

“本朝奉天倡義,代罪吊民,臥薪嚐膽,法古用兵。生聚教訓,已逾十年。正朔難偏,僅存一線。茲者親統大師,首取燕雲,出生民於水火,複漢官之威儀。”

言罷,朱由榔突然站立身來,麵前琉冕搖動,拔出腰間天子劍

“鋥!”

一聲劃過,銳利的鋒刃竟是將身側一具香爐分作兩瓣。

哢嚓之後,滾落在地。

“朕意已決,再有言和者,斬!”

......

茲令光複大都督府同知,武威郡王李定國,為征虜大將軍,領光複左軍、後軍,自江淮北上,進克齊魯,同時統籌各路北伐大軍。

樞密使李過為副將軍,領光複前軍、中軍,自武昌北上,劍指襄樊、河南。

文安之掛征虜大將軍府長史銜,督理光複右軍、騎軍,並督撫蒙古諸部,自關中東出,直往河東、河南。

鄭成功加征東將軍銜,以水師,從遼東方向側擊滿清後背。

天子朱由榔親自坐鎮東路。

北伐不是一般的局部戰爭,而是全麵衝突,除了軍中將帥外,大量文官也要隨行,負責後勤和督撫事宜。

西麵文安之軍政一把抓自然不用管,鄭成功那邊戰鬥規模不大,又有朝鮮作後方,也無需多費心,有陳貞慧加冒襄即可。

但中、東兩路還是需要一番部屬的。

最後,由堵胤錫出鎮湖廣,隨李過一同北上,王夫之出鎮江淮,隨天子和李定國一同北上。

其餘六部之中也有大量官員隨行禦駕,基本每個部門都得出一個侍郎、郎中。

同時等秋闈以後,吏部方麵已經儲備了一批預備官員,隻等北伐光複就地後,馬上就地重建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