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門戶洞開(上)

一聲令下,八旗雖然精銳,但歸根到底也是人,麵臨如此形勢,紛紛往後奔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劉國軒和甘輝當然不會就這般幹眼看著對方跑路,當即率部掩殺過去!

“莫讓韃子跑了! 快追!”

“一顆人頭賞銀十兩,賊首賞銀五百,勿要放走了富貴!”

軍製改革更多的主要在光複前中左三軍中施行,海軍由於其特殊性,更多的隻是改了個編製而已,其中一些陋習,比如兵為將有和人頭記功之類依然沒有減弱。

人頭記功可謂是明中後期軍隊根深蒂固的陋習了,戚繼光就在《紀效新書》中反複批評過,算是明軍戰鬥力敗壞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太祖、成祖明初時期,是沒有人頭記功習慣的,但土木堡之後,隨著軍隊敗壞,對四周戰略政策趨於保守,就養成了這種陋習。

朱由榔搞軍製改革後,就不止一次的糾正這一問題,隻是由鄭氏集團主導的海軍因為其獨立性沒有得到整肅。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人頭記功在一些情況下,比如打順風仗,追擊逃敵的時候卻是相當有激勵效果。

數千將士紛紛如狼似虎地撲了上去。

甘輝帶著兩千多士卒,從清兵側麵追上,纏住朱馬喇,廝殺在一起,而身後的鐵人營也很快衝了過來。

此時雙方都沒什麼陣型可言,混作一團,犬牙交錯地咬在一起。

最終,劉國軒與甘輝合力之下,把剩下數百清兵趕向江邊,朱馬喇見事不可為,竟是打算奪取江邊船隻往安慶方向跑,則自然更是找死,明軍隻需調轉船上炮口,一通輸出,便將其打得千瘡百孔,坐地自沉。

-------------------------------------

明軍拿下瓜洲渡後,也不繼續往北擴張,鄭成功知道,此戰雖然大勝,但更多是因為出其不意,等勒克德渾反應過來,必然難以脫身,於是讓人把清軍搜集而來的上百艘船,連帶著渡江碼頭付之一炬,大火熊熊滔天,燒了兩天兩夜。

清軍短時間內,至少二十日內,都不可能從此處渡江了,並且數千清兵,尤其是一個甲喇一千五百八旗精銳,外加一名副將級別的梅勒章京,也足以讓勒克德渾傷筋動骨。

三十艘炮艦起錨升帆南下,揚長而去,留下映紅天際的滔天火焰和一地屍體。

毫無疑問,這一場戰役堪稱大捷,直接打斷了勒克德渾企圖迅速南下,支援江南的企圖,徹底把洪承疇北麵援軍切斷,孤立開來。

而一支注定要名留青史的傳奇部隊,鐵人營,也完成了自己的初戰,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至少劉國軒非常高興,不僅是因為立下大功,得到鄭成功嘉獎,而且鄭成功還把繳獲的清軍甲胄全部分配給了鐵人營,終於達到全營鐵甲的目標。

與此同時,揚子江西側的太平府,朱由榔親提大軍對固守清軍的圍攻也開始了。

五萬大軍旌旗獵獵,營寨延綿十數裏,將太平府治當塗縣城圍得水泄不通。

當塗西南,名喚博望山,當然,這個博望山和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火燒的那個博望坡沒關係,朱由榔大營正紮於此處。

潤陂大戰之後,明軍又迅速分兵,中軍和前軍剩下的五萬多大軍繼續東征,從太平府直插南京,而李定國的左軍四萬人,卻是往浙江方向而去,堵住博洛,避免他北上,切斷洪承疇南麵援軍。

“陛下,我軍已然輪番攻城三日,要不先休整一日,讓火炮轟城?”

李過謹慎請示道

自從軍山湖之戰後,一眾將帥都覺得,這位青年天子身上的威勢越來越重了,確實有一番人君莊嚴氣度。

朱由榔沉吟片刻,對李過道

“朕之前看後方牧遊(堵胤錫字)先生遞過來的奏章,卻是說那濟爾哈朗以壕溝掘進攻漢川,很是麻煩對吧?”

李過先是頷首,而後思索一番,卻是為難道

“可那也是韃子不顧百姓生死,料定我軍不敢開炮,我等若是派人挖掘,對麵怎會坐視不管啊?”

朱由榔咧嘴一笑,道

“他們不是逼百姓去挖嗎?咱們也不是沒人啊,之前軍山湖不是俘虜了不少滿洲軍士嗎?讓他們去!”

說起來,軍山湖一戰,幾乎全殲了鑲白旗,由此,明軍也獲得了自萬曆以來,對建州女真最大的戰果,俘虜了超過兩千滿洲軍士。

而且朱由榔沒想到的是,其實這些滿洲軍士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硬,畢竟韃子也不是鬼子那般各個都接受過十幾年的軍國主義教育,大多也就是遊獵民族的野蠻性子而已,一被俘虜,當場就有近千人表示願意投降。

朱由榔思慮再三,覺得就這般殺掉有些可惜了,便留了下來,準備用作攻城敢死。

沒想到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明軍既然有著火炮優勢,不可能坐視對方在城頭放炮破壞掘進進度,一旦城頭炮火射擊,明軍炮火就迅速組織反擊。

“通通通......”

雙方火炮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唯獨苦了中間正在挖土的俘虜們,眼見著炮彈在自己頭頂飛馳而過,時不時就有幾個偏離彈道,衝撞過來。

但他們也不敢跑,因為明軍在工地後麵直接擺開一個營的火銃手等著,俘虜一旦往後逃竄或是往城池方向逃,槍口和炮口都會調轉方向。

於是隻得甩開剛被剪了不久,隻剩一小撮毛發的禿頭,拿著各色工具,頂著雙方炮火,奮力挖起來。

工程持續了三天,五條壕溝同時開工,不斷向城下延展,其間有一條被清軍炮火炸斷,但幾乎同時,明軍的反擊炮火便將對方暴露出的火炮摧毀了四五門。

幹到一半,一名滿洲俘虜也許是出於求生欲,畢竟三天幹下來,俘虜也死傷過百,情急之下,其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乃是便挖,邊用木板鋪設在壕溝上方,再用挖出來的土填上,隔十幾米露出一個空口通風即可,如此之下,俘虜們隻需在壕溝內挖掘即可,還大大降低了清軍炮彈殺傷壕溝內人員和摧毀壕溝的可能,頗為有效。

這種方式在後世一戰時塹壕戰其間非常普遍,此時由一名被俘的滿洲俘虜想出,卻成了對付清軍的工程利器,也是相當滑稽。

朱由榔獲悉後卻是嘉獎了這名俘虜,還把他提拔為這幫俘虜的監工,也算是以滿製滿了,這法子也的確好用,工程進度迅速加快,到第四天時便基本完成,壕溝遙遙延伸到當塗城下。

李過頗為興奮地請示是否派兵從壕溝直抵城下開始攻城,朱由榔看了看當塗城牆,約三丈多高的樣子,倒也頗為堅固。

突發奇想,竟是道

“不,再讓俘虜營往前挖幾十步,然後......將軍中火藥集中起來,至少要一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