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生活》reference_book_ids":[6891491482637700109]}],"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2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道德經》reference_book_ids":[7077483474008935432,7257088434206936120,7332306304972639294,6924983412973374478,7077483474008935431,7315417163592895498,6906399494439439367,7077483474021518372,6915002082894302221,7217733336632921144,7077483474004741128,7224048805384031266,7316445148911504446,7107503072145853471,6959124362339306510,722593113164690534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百味生活,選擇一顆平常心
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才多姿多彩。保持一顆平常心最為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臨危不懼,泰然處之,在平淡中給自己一個動力;在昂揚中留給自己一份淡泊;在匆忙中懂得適時地給心靈一次釋放;在喧鬧中為自己找尋一份寧靜。
平常心就是一種中庸的處世心態,既不清心寡欲,也不聲色犬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
從前,在迪河河畔住著一個磨坊主,他是英格蘭最快活的人。他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同時像雲雀一樣快活地歌唱。他是那樣的樂觀,以致使其他人都樂觀起來。這一帶的人都喜歡談論他愉快的生活方式。終於,國王想見他。
“我要去找這個奇怪的磨坊主談談。”他說,“也許他會告訴我怎樣才能快樂。”
他一邁進磨坊,就聽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羨慕任何人,不,不羨慕,因為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我的朋友,”國王說,“我羨慕你,隻要我能像你那樣無憂無慮,我願意和你換個位置。”
磨坊主笑了,給國王鞠了一躬。
“我肯定不和您調換位置,國王陛下。”他說。
“那麼,告訴我,”國王說,“什麼使你在這個滿是灰塵的磨坊裏如此高興、快活呢?而我,身為國王,每天都憂心忡忡,煩悶苦惱。”
磨坊主又笑了,說道:“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憂鬱,但是我能簡單地告訴你,我為什麼高興。我自食其力,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我愛我的朋友們,他們也愛我。我不欠任何人的錢。我為什麼不應當快活呢?這裏有這條迪河,每天它使我的磨坊運轉,磨坊把穀物磨成麵,養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
“不要再說了。”國王說,“我羨慕你,你這頂落滿灰塵的帽子比我這頂金冠更值錢。你的磨坊給你帶來的,要比我的王國給我帶來的還多。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這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美好啊!”
很多男人傲視群雄,女人則夢想傾倒眾生,對於他們來說,平平常常、實實在在地活著簡直等同於無能。他們在付出或者即將付出的同時,想到更多的是社會的認可和回報。當熙熙攘攘皆為利己成為社會的流行病時,人們已逐漸成為欲望的奴隸。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身不由己的事,內心在希望與失落的煎熬中苦苦掙紮。於是,日落西山的萬道霞光再也看不見了,風拂楊柳時的似水柔情變得無滋無味了。人們迷失了快樂,置身於痛苦的深淵而無力自拔!
其實,人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一個人,無論聰明愚笨,都會有得失成敗,誰都不可能隻享受成功的喜悅,而不遭受失敗的痛苦,隻有在得失成敗之間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會擺脫得意時的狂妄自大和失意時的萎靡不振。有一顆了不起的平常心,把自己置於百姓們平淡如水的衣、食、住、行中,才會在司空見慣的日子裏一點點吮吸著人間的真情,在默默付出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滿足和幸福。
凡事保持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驛站,我們不知道走出驛站的下一步是什麼;失敗不值得傷心,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裏,有風和日媚的時候。這便是平常心,這便是人生路。當你以一顆平常心走過人生風風雨雨,你才能看到那金色的果實。
生命如舟,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有一位中年男子,在不惑之年,他的事業和家庭都出現了危機。他看到周圍的人生活得都無比暢快,自己卻處處不如意,於是,嫉妒、浮躁、憂慮成天困擾著他。他變得越來越沮喪。後來,他的一位朋友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小心翼翼地對他說:“我認識一位無智禪師,你有時間的話,不妨去找他,讓他幫忙開導你一下,或許你會有所收獲。”
這位中年男子按圖索驥,找到了無智禪師。禪房中,他麵對慈祥、超然的無智禪師,娓娓道出了自己的困惑與憂慮。無智禪師微笑著伸出右手,攥成拳頭,說:“你試著做一下。”男子照做。“再攥得緊一點兒。”於是男子將拳頭攥得越來越緊,手指甲幾乎攥進肉裏麵了。
“你有什麼感覺呢?”無智禪師慈祥地問。
男子茫然地搖了搖頭。
“伸開拳頭。”男子伸開拳頭,無智禪師拿起桌上的一顆青棗和一堆玻璃碎片放在男子的手掌中,說道:“攥緊。”男子將青棗與碎片攥在手心裏。“攥緊一點兒,再緊一點兒。”“受不了了,大師,我的手都快要被碎片紮得流血了。”男子感到了手心的疼痛。這時,無智禪師忽然大聲說:“那你還不馬上鬆開你的拳頭!”
男子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伸開手掌,看著手掌微微泛紅的硌痕,一陣揉搓。他還看見,玻璃的一些碎片已經紮到青棗的肉裏麵去了。
無智禪師望著男子,意味深長地說:“現在,將碎片拿出來,扔掉吧。”
將碎片拿出來!無智禪師的話如醍醐灌頂,讓男子頓悟了。這青棗就好比他的事業和生活,而這碎片就是生活中困擾著他的嫉妒、浮躁、憂慮……無智禪師看著男子若有所思的神情,微笑著說:“如此看來,施主已經有所了悟。生活中的事就宛如這青棗和玻璃碎片。倘若你什麼都不拿。空攥拳頭,就算用再大的力氣,也是一無所獲,或者說是徒勞無功。青棗就好比人們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而碎片就是困擾人們的各種煩心事。我們要記得及時將青棗中的碎片拿出來丟掉!”男子望著青棗和碎片,仔細聆聽完無智禪師一番話,頓時心情無比暢快。
是的,我們應該學會辨識周身的事何為青棗,何為碎片,並能及時地拿出青棗中的碎片,把握住我們應該抓住的,放下應該丟掉的。或許,說來容易做來難,但我們總要有勇氣去付諸行動,難道不是嗎?
在實際生活裏,有些人為了獲得夢寐以求的事物,殫精竭慮,費盡心思,更甚者可能會不擇手段,走向極端。他可能最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事物,但是在他追逐的過程中,所失去的不知道有多少呢!很多時候,他付出的代價是其得到的東西所沒辦法彌補的。因此,不管是喜歡一件東西也好,喜歡一個職位也罷,與其讓它們變成自己的負累,不如輕鬆地麵對,就算有一天放手或者握在手心裏,也學會了平靜以待。
生命如舟,要想讓其在靠岸時不至於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果斷地放下那些束縛我們手腳的“堅果”(問題)。
放低標準,知足常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長久。”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中國人所熟知,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脹,必將後患無窮。人有了貪欲,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成,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出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樂的秘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因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著頭起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幹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貪心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屬守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麵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如果任由其膨脹,則會為此生許多煩惱。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麼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餘”的人生態度。
有個故事說:有個青年人常為自己的貧窮而牢騷滿腹。
“你具有如此豐富的財富。為什麼還發牢騷?”一位智者問他說。
“它到底在哪裏?”青年人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隻要能給我你的一雙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麼,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對此,我用一袋黃金作補償。”智者又說。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麼豐富的財富啊!”智者微笑著說道。
這個故事教給我們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樂。人如果能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愈執著愈煩惱,愈放下愈自在
生活總是在取舍中進行,一味地取,隻能讓你的負擔愈來愈重,煩惱越來越多,要知道有舍才有得,快樂也總在放棄之後。
人的情感就是這樣,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煩惱、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圖謀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在某個事物上了。
韓非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認準了是鄰居家的小子偷的,於是,出來進去,怎麼看都像那小子偷了斧子。在這個時候,他的心思都凝結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後來,斧子找到了,他心頭的迷霧才豁然開朗,怎麼看都不像是那個小子偷的。仔細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有一把“丟失的斧子”,這“斧子”就是我們熱衷而現在還沒有得到了東西。
譬如說,你愛上了一個人,而她卻不愛你,你的世界就微縮在對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舉手、一投足,衣裙細碎的聲響,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為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卻想去強求,或可能出於盲目自信,或過於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結果不斷的努力,卻遭來不斷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們努力就能實現的,有的靠緣分,有的靠機遇,有的我們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來欣賞,不是自己的不強求,無法得到的就放棄。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在人世的生活裏,應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說到底,是一種不把心思凝結在“斧子”上的心態。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和的思想,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詩意,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消除一切煩惱,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心靈自由的好方法。
抵得住繁華,禁得住誘惑
誘惑是個美麗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將害人害己,無法自救;誘惑又是枚糖衣炮彈,無分辨能力者必定被擊中;誘惑還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會侵蝕每一個缺乏免疫力的大腦。做人要有定見,在利益麵前多一分小心謹慎,將誘惑拒之於門外。
據說,東南亞一帶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當地人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裏麵,再在箱子上開一個小洞,大小剛好讓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經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誘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丟下。但大多數猴子恰恰不願丟掉到手的東西,以致當獵人來到的時候,不需費什麼氣力,就可以很輕易地捉住它們。
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許多人無法抗拒諸如金錢、權利、地位的誘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經不住金錢誘惑者,信奉金錢至上,金錢萬能。說什麼“金錢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門,金子可以叩開任何門”等等。他們視金錢為上帝,不擇手段去得到它。他們一邊用損壞良心的辦法掙錢,一邊又用損害健康的方法花錢。錢越多的人,內心的恐懼越深重,他們怕偷,怕搶,怕被綁票。他們時時小心,處處提防,惶惶然不可終日,寢食難安。恐懼的壓力造成心理嚴重失衡,哪裏有快樂可言?其實,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應該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錢也並非萬能,健康、友誼、愛情、青春等都無法用金錢購買。金錢是一個很好的奴隸,但卻是一個很壞的主人,我們應該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應該淪為它的奴隸。
落入權勢誘惑之陷阱者,終日處心積慮,熱衷於爭權鬥勢,一朝不慎就會成為權力傾軋的犧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結黨營私,各樹黨羽,明爭暗鬥,機關算盡,到頭來,算來算去算自己。過於沉迷權勢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處處阿諛奉承,事事言聽計從,失去了做人的尊嚴,更不用說有什麼做人的快樂了。
經不住美色誘惑者,流連忘返於脂粉堆中,醉生夢死於石榴裙下。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王侯將相的前程斷送在聲色之中。君不見,李隆基因了一個楊玉環,終日不理朝政,最終導致權奸作亂,好端端一個開元盛世頃刻間土崩瓦解。吳三桂為了一個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留下千古罪名。
這個世界太浮躁,有太多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掉入這個美麗的陷阱。所以,做人一定要堅守本分,拒誘惑於門外。
有一種愛叫放手
當同學畢業要各分東西,互道珍重時,每個人都不願放棄這一段友誼。但每個人畢竟有各自的旅程,不可能長期生活在一起。有時守著一位朋友,隻會擋住旅程的視線,從而錯過一些更為美好的山水。卸下這段感情,我們才有可能擁有更為廣闊的友情天空。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個背影已漸漸遠去,又何必苦苦守望呢?
如果愛一個人,就應該給他自由,因為人的天性中有一個要求空間的願望。愛一個人就應該尊重他的願望和他的需要,讓他有空間去自由地決定事情,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如果把他禁錮起來,那他就會覺得跟你在一起呼吸困難。也許你怕孤單,也許你缺乏自信,所以你想纏著他,可他卻會在你的這種愛的方式下選擇離開,因為他擔負不起你的壓力。等他走後,你才發現自己的錯誤。
放棄自己所愛的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如果對方已對你沒有了留戀,即便你一時勉強把他留下,最終你得到的是更深的痛苦和更多的悲傷。不要以為,你的強求會留下他的心,如果他真的不想走,他會選擇留下。如果他屬於你,他還會回到你的身邊。愛是不能勉強的。
愛,沒有永久的保證,隻有慢慢地磨合。一個永遠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真正愛你的人,因為他窒息了你充分發展的空間。有時,為了獲得愛的永久保證書,結果反而走得越來越遠。
曾經有個女孩,她跟一個男孩很要好,可以說她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情意。可有一天,男孩卻告訴她,他喜歡另一個女孩。女孩覺得自己的心快要破碎了,心裏麵溢滿了苦澀的淚水。她多日的幻想,在瞬間化為了泡影。她知道,這份打擊全是因自己的多情而造成的。最後,她選擇了坦然麵對這份友誼,不超過友誼的防線,用理智的頭腦控製了自己的行為。她告訴自己既然執著換來的隻是徒勞,那就放棄吧,隻有放棄自己的情感才是明智的選擇。
她覺得心中少了那份牽掛,反而讓自己輕鬆了許多。她發現了以前曾忽略了的友情和親情,這時是多麼的令人溫馨;發現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原來是如此的充實。她不再彷徨,不再迷惘。她覺得自己像一片綠葉,搖曳在清新的空氣裏。所以,學會放棄,才會有更新的驛站;學會放棄,才會有美麗的追求;學會放棄,才會有無盡的力量。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陶醉。有時正是因為遺憾才感到珍貴,有時正是因為思念才覺得留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命更加美滿。也許多一些放棄、多一點遺憾、多一絲傷感,才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
隨手關好身後的門
俗話說,為誤了第一班車而懊悔不已的人,也可能會錯過下班車。
如果人們總是對自己曾經失去過的念念不忘,那樣隻會讓你白白地浪費時間,同時也放棄了美好的未來。
沉浸在過去的歲月裏,隻會失掉現在;沒有現在,就更沒有將來可言了。
人生也就是從昨天的風雨裏起來,過去已在心裏留下了很深的記憶,而這也將會成為我們一生中不可抹掉的回憶。
過去也正是現在的開始,在如今這個發展快速、高科技的時代。人們在過去所做的每件事也都是為將來做準備。因此,不要老是緬懷過去,要多對未來欣賞,如果長時間生活在過去的日子裏,那麼你就會像在船底附著的小動物一樣,時間長了,也就會將你拖下去。沉浸於過去也是很多人的通病,因而要對現在專注做起來也就很難了。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沉溺於過去的現象,那麼你就要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然後可以在心裏大聲說:過去已成為曆史,隻要活在現在。
對於過去、現在與未來,人隻能沉浸在一個階段,而每次也隻能上演一個階段。
對於每次隻能上演的這一個階段,又是否做到了使自己閃閃發亮呢?
如果你不反省過去的言行舉止,汲取失敗的經驗,又如何能改變自己,邁向成功呢?
如果你現在有夢想與目標,但是你一直沉浸於過去,無法向前看,那麼夢想與目標都隻能是你的一種無法實現的想法而已。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曾說過:“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我對於過去發生過的事作了記錄,不管是好還是壞現在都不會去管。而隻有這樣做,我才會對我現在要做的事勇敢地走出一步。”
有一次,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走過一扇門,喬治總是會隨手把門關上,當時他的朋友就很納悶說,你有必要那麼做嗎?喬治微笑著說,當然有這個必要了,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都是必須做的事。隨手關好身後的門,也就是將過去的一切都放在後麵,不管是成功的,還是讓你悲傷的。然後,你從關門後就可以重新開始。
朋友聽後,陷入了思考中。喬治也正是憑著隨手關好身後的門的精神使自己走向了成功,才會坐上英國首相的位置。
隨手關上身後的門,要學會將過去的錯誤與失誤通通都關在你的身後,然後做一個快樂成功的人,一直往前走!
的確,想做一個快樂成功的人。也就是要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不要對過去的事耿耿於懷,一直向前看,就像駕駛汽車一樣,如果你想改變方向,那就必須換擋。
有位名人說過:一天過完了也就過去了,而你也做了你能做的一切,其中也許會包括某些錯誤與失敗,快點兒將它們忘了吧!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它會讓我們變得快樂,以最好的心態去迎接新的一天,這樣才不會讓過去的錯誤拖累你。
在一生中時刻都要注意關好身後的門,對過去的失誤進行總結,但是不要為過去做錯的事而耿耿於懷,無論是傷感也好,後悔也罷,它們都不會去改變你的過去,也不會讓時光重新來過。
很多人不會去在意隨手關好身後的門,而關好身後的門是一種大幸福與大智慧的表現。
努力工作,但別忘了娛樂身心
休息,使人從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鬆,消除或減輕疲勞,恢複精神和體力。它關乎工作,關乎健康,關乎生命本身。人類的天性向往娛樂和遊戲,恰當的遊戲娛樂可以讓人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健康,從而提高工作的成效。健康是生命具有活力的標誌,沒有了這份活力,我們工作的效率就歸為零,或者說銳減得接近於零。身心不健康不僅有害於個人,也有損於社會;身心的健康是莫大的幸福,甚至可以作為人生的目的,而不僅僅作為事業的基礎。
“既工作,又娛樂”,做老板或者做員工都要這樣。在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就有那麼一些人擁有廣博的知識和卓越的才能,卻因為身體欠佳而不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知識,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對於那些身體羸弱或者抱病在身的人而言,工作可能不是一種美麗,而是一種痛苦;不是一種至高的享受,而是一種殘酷的折磨。這樣的人,抱負越大,包袱越重,失望越多,痛苦越深,人生越失敗。所以,不如把抱負先放一放,把事業先擱在一邊,把身體先養好再說。
為事業而奮鬥的人,不可不知調適身心的重要,不可不知調適身心的方法。要知道,“既工作,又娛樂”是使工作最具效能的好方法。如果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到工作上,缺乏必要的娛樂和休息,而工作內容又刻板,工作環境又不變的話,那麼他不是成為一顆鏽死的螺絲釘,就會成為一顆日益鬆動、最終“逃離”工作崗位的螺絲釘。如果他的位置很關鍵,那他的“逃離”將讓一台機器癱瘓。
隻知工作不知娛樂的人大部分是刻板的人,也沒有太強的創造力,即使擁有一些創造力,也會在呆板無聊的空間內變得一無是處。他們注定早衰,即使是一位天才,也注定不過是一顆流星。他們往往是日複一日地沉浸在工作中,把人生最為寶貴的愛情、友情和親情統統拋棄,到頭來才發現自己一事無成,隻好獨自悲傷,連一個安慰他們的人都沒有。
“既工作,又娛樂”是很多人事業成功的法寶。有一位商人就是這樣,原本疾病纏身,卻通過這種悠閑的工作方式成了一個大公司的老板。他每天都要工作,但每天工作的時間隻有兩三個小時,而且很多決策是在遊戲中完成的。遇到什麼難題,他就帶著秘書出門遊曆一番,在鄉野幽靜的環境中調適自我狀態,以作出最明智的決定。他手下的員工也是一些“既工作,又娛樂”的人,這些員工每天七個小時的工作竟然勝過別的公司員工每天八九個小時的工作。他們的點子真是花樣百出,叫人驚喜不斷。
“既工作,又娛樂”,這其實是一種謹慎的生活,是對活力喪失和事業失敗的提防;“隻工作,不娛樂”,是對困難和挫折過於警惕的表現,是一種內力無謂的消耗,是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的幫凶。一旦耗盡了內力,我們憑什麼去迎戰困難和挫折呢?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前,我們隻好束手就擒,自然的鐵律隻能讓人們徒然慨歎。
生命太短暫了,而“隻工作,不娛樂”絕對不是對生命的延長。兩三天的食物不能一頓吃下,兩三天的工作也不可能一天完成,受損的身體幾乎不可能恢複到原來的樣子。與其事後通過醫療手段來努力恢複健康,不如事前就珍惜我們的身體,保護我們的大腦。
取舍有道,生活不必太計較
雖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與放棄的過程,而我們的人生也是由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和放棄組成的,但現實是,在麵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時,我們卻常常不知道應該從何處下手,因為每一次選擇對我們都非常有誘惑力,總會讓我們對自己所作出的決定產生懷疑、害怕,擔心自己所做的決定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真的是最好的。
我們總是為此而煩惱,從而變得猶豫、煩躁,並影響到我們做事的情緒,以至於很難去將一件事情做好。而做事低調的人,他們很少會有這樣的煩惱和受到這一方麵的影響,因為他們深諳選擇與放棄的哲學,知道在麵臨選擇和放棄時,應該作出怎樣的判斷,作出最適合自我的選擇,並促成自我的理想和抱負的實現,從而走向成功。
一個人應該明白哪些事情適合自己做,而哪些是不適合的,因為隻有真正尊敬自己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長大成人以後,人們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會選擇自己的愛情、職業、愛好,在作出這樣的選擇以後,就該努力在現有的條件下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既定的人生抱負。“我不再是一個與他人無關的人了,我所做的一切,會深深地影響他人。”
有一些年輕人總是希望把想象中的職業都試一試。如果要他們進行選擇,就會猶豫不決。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放棄自己想嚐試的大部分職業,專心致誌地去實現一個目標。
在放棄和壓抑之間存在著原則性的區別。一個人如果壓抑他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認為它們根本不可能實現,那麼他就很可能走上一條悲劇性的道路。但敢於大膽放棄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能清楚地認識到,那些欲望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沒有任何價值,在放棄之後,他們的內心將變得更加堅強有力。他們敢於直麵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做。“我知道在自己內心裏仍然存在許多不成熟的觀念,如果我放棄了成人的生活模式,我將會破壞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為了長久永恒的幸福,我寧願放棄這些暫時的誘惑。”如果一個人能夠這樣對自己說,那麼,他便不再感到內心上的衝突和精神上的重負。
然而人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從而無法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因為他們不懂放棄有時是一種大智慧。
人生要懂得取舍。唯有舍棄,才有得到。人生之所以充滿煩惱,皆是由於擁有太多。當你舍得放棄,專注於一件事時,就很容易取得成功。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幽窗小記》中有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我們都很喜歡這副對聯。它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自然,才能無意。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描繪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失之不憂、得之不喜、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卷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與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是十分地困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還要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這關鍵是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底無私天地寬。”如果心中沒有太多的私欲,又怎麼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如此豁達風流的原因,就在於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來。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將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是唐朝的武則天。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一字不著,盡得風流。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隻有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才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才能達觀進取,笑對人生。生亦欣然,死也無憾。花落花開,水流不息。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
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大家都很納悶,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的確,社會在不斷地前進,也更加文明了。但是,文明社會的一個最大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濘中無法自拔,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精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驚、或詫、或喜、或悲、或憂、或懼,一旦欲望難以實現,想法難以成功,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
失落主要是一種心理上的失衡,自然需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失誌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誌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心態。
陷阱、棒殺、怨恨都是每個人不願意得到的東西,但現實生活中卻是實際存在的。有人吹你,你不要太過在意,因為吹你有時是陷阱;有人對你微笑,有人捧你,你不要太過興奮,因為捧有時是棒殺;你不要太過看重,因為微笑後麵可能是怨恨。對於存在的東西,沒有必要去認真計較。還是先哲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所以不要因為有人批評了幾句,就灰心喪氣;也不要因為有人誇獎了幾言,就忘乎所以,要做到寵辱不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誘於譽,不恐於誹,悲喜勿慮,大徹大悟自為之”。
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世上人有多種,正如哲學家萊布尼茨所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一樣,不管人與人如何相似與相近,但本質上都還是完全不同的。因而誰也不可能讓別人取代了自己,因為別人眼裏的幸福不一定就是你的幸福,適合別人的那種生活方式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你的那種。究竟哪種生活方式是適合自己的,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然後自己就應該向那個方向努力。或者金錢,或者時間,或者愛情,或者……有人以為自己擁有了很多錢,讓自己躺在金錢的懷抱裏盡情享受,什麼也不做,那便是一種幸福;有人以為自己擁有了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便是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幸福;年輕人以為自己能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上拚搏出一番驚人的成就便是一種幸福;老年人以為自己能長時間與自己的兒女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便是一種幸福;也有人認為自己同時擁有金錢與時間便是一種幸福;也有人以為既有金錢又有時間那便是人世間難得的幸福;還有人以為能永遠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幸福……我們每一天都與生活的質量進行著拚殺,無論你承認與否都是如此。生活有時是很無奈的,當你對生活感到乏味時,就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因為不快樂。而事實上,快樂不快樂你都得這樣活下去,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正常的心裏,沒人能逃得過去,大多數人都願意選擇活著。於是,把握自己的生命態度,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盡量過得充實快樂,以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的質量,這才是最為實際的。無論你愛好什麼,隻要自己覺得快樂就是好的。
適合別人的不見得就適合你,你眼中別人的幸福或許於對方而言正是一種苦難也未可知。而你擁有的或許正是別人羨慕的,雖然或許暫時困難重重,但畢竟是暫時的,隻要你目標明確並為之努力,幸福或許就在不遠的地方招手呢。
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隻有認清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認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們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並背負了恰當的適合自己的責任包袱,我們就能體會到人生旅途的快樂。
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味道,哪怕再苦再累也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