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抉擇的理智

《隨筆》reference_book_ids":[6885336478587554830]}],"14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2,"start_container_index":1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quote_content":"《人間喜劇》reference_book_ids":[7260441034012757033,7357920563303566398]}],"9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316431260006485043,7329733293492931646,7316124677569514515,7267077385848097832,7296713352791723035,7345693456255175742,7340845766870584382,7316473082053397544,7316405888963578914,7012517992130939934,7257455404240604215,6890728374843477006,7340562883979267134,7255203659015785531,7312643202048068660,7329733293576834110,7294565342393666596,7316473139557305384,7330846805069925438,6838936275928484877,731639670636963743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八章抉擇的理智

人生沒有第二次選擇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

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時,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個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裏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雖然說生活中處處是機會,但是,對人生具有重大影響的選擇機會並不很多。因此,在關鍵的時候,一定要做出明智的選擇,以免造成終身的遺憾。

真正的成功需要理智的選擇

周末,約翰和傑克來到一個魚塘邊來釣魚。

不一會兒,傑克就釣了好幾條大魚,而約翰卻一無所獲。

約翰實在想不明白,便來到傑克身邊,向他請教釣魚的秘訣。

傑克一邊將幹蠅掛在魚鉤上,一邊對約翰說:“如果你確定要釣什麼魚,你就準備著做一係列的選擇吧。選擇的正確與否決定你能否釣到魚,或者更準確地說能否釣到大魚。”

傑克將魚鉤準確而且有力地拋向水麵,然後坐下來看著說:“釣魚也許應該靠運氣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了。因為如果我們都做了對的選擇,是否成功則要靠天意。但是,釣魚不是傻瓜遊戲,它更像是玩21點撲克牌。你對娛樂場所(棲息地)、遊戲規則(魚)和概率(水、食物供應量和天氣狀態)了解得越多,你贏的機會(釣到大魚)就越大。

“首先,要挑選一片水域。如果你想釣鯉魚或者鯽魚,那麼必須在淡水區域,比如在水庫、魚塘,或者在一條不大湍急的小河邊。如果你想釣到鯨魚,也許需要駕著漁船進入深海,享受驚濤駭浪的刺激。”

“魚並非均勻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上;同一區域,有人能釣到大鯉魚,而另一些人釣到的總是小魚。因此,選擇池塘變得十分重要了。在這個池塘釣魚,我是經過反複的選擇,而你卻是完全盲目的,盡管我們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們卻有區別。這種區別在於我知道自己的選擇;而你是隨機,也許你能有好機會,但是機會不可能總是惠顧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積累和理智的選擇。”

傑克的魚又上鉤了,又是一條大紅尾鯉魚。

傑克微微一笑,說:“你知道嗎?為了選擇這個魚池,我做了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了解水深和藻類的繁殖狀況。也許你覺得這不過是一種娛樂,似乎應該更輕鬆些。但是,如果我們選錯了池塘,拿著魚竿傻傻地坐在池塘邊,那還不如坐在花園的長椅上眯著眼睛曬太陽呢!我們也許沒必要將釣魚當成一種體育比賽,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用心思。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旦你養成了這種態度,你就能從中獲得某種樂趣——思考的樂趣。”

“選定了池塘,接下來你應該聘請一個教練。”傑克接著說,“許多人寧願選擇做一個失敗者,也不願意選擇依靠他人的幫助和善意,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如果你立即接受你是無知的、而且什麼也不懂的事實,如果你閉上自己的嘴巴,那你的釣魚技術也會迅速提高。

“最後,選擇一個位置。與人生層次一樣,魚也有層次之分,當一個地方的魚釣完了,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我們的位置。但並非盲目的,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位置會有魚。魚是遊動的,機會也是在變化的。也許我們選對了一個好區域,並且選對了一個好池塘,但是我們卻在一個隻有小魚的淺水區徘徊,我們又怎麼能釣到大魚呢?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變化位置來尋找大魚,並且在其饑餓的時候投下魚餌,將其釣上來。”

選擇是一種力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被動的,因此感覺不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一旦我們的人生為自己所把握,我們就能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了。

專修平天冠兼拔虎刺

從前有個工匠,以打製金屬裝飾品為業。這隻是一門很普通的手藝活兒,掙的錢不多。工匠常常考慮,怎麼樣才能憑自己的這點本事賺很多很多的錢,不但可以養活全家,還可以很快發財呢?

有一次,工匠出門去辦點事,在郊外碰到一大隊人馬正鳴鑼開道、前呼後擁地過來,路上的行人都不準隨便走動。原來這會兒正趕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邊迎候。

皇帝出來郊遊,正高高興興地四顧欣賞風景,忽然覺得頭上什麼東西不對勁,伸手一摸:糟了,頭上戴的平天冠壞了。現在離皇宮這麼遠,回去也來不及,這豈不是有損皇帝的威儀嗎?急中生智,他隻得叫貼身的侍臣問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沒有會修補平天冠的。聽了侍臣的問話,工匠馬上從人群裏鑽出來,恭恭敬敬地說:“小人會修。”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練地三下兩下就把平天冠給修好了。皇帝非常高興,馬上叫左右賞賜給了工匠十分豐厚的財物,比他一年賺的錢還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經過一座山。在山裏他遇到了一隻大老虎,嚇得他轉身就想逃。可是他聽到老虎的叫聲中充滿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著膽子仔細去瞧了一瞧。隻見老虎眼裏都是淚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給工匠看,原來虎爪上紮了一根大竹刺,鮮血直流。工匠說了句:“這個好辦。”就取出隨身攜帶的工具幹起來,不一會兒,就把竹刺給拔出來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開,就跑得不見了。不一會兒,老虎回來了,它銜來一頭鹿放在工匠麵前,好像是要作為給他的酬謝。工匠高興地收下了。

回到家裏,工匠趕緊叫來妻子說:“我們要發財了,我有兩個技術,可以馬上致富。”說完他將大門上那塊“打製金屬裝飾品”的牌子取下,換上一塊“專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掛了上去。

皇帝隻有一個,他的平天冠能壞幾次呢?給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這種碰運氣的事,一輩子大概也隻能遇到一回,怎麼能作為謀生的手段呢?

在生活中必須有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不能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好運上麵。一個人如果想憑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同的知識,不同的效果

魯國有一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愛學儒家的仁義之術,小兒子愛學軍事。大兒子用他所學的儒家仁義思想去遊說齊王,得到齊王的賞識,聘請他為太子的老師。二兒子到楚國去,用他所學的法家軍事思想遊說楚王,在向楚王講述自己的思想、觀點時講道理、舉例子,有條有理,楚王聽了很高興,覺得他是個軍事人才,就封他為楚國的軍事長官。這樣,兄弟兩人一個在齊國任職,一個在楚國做官,他們賺的錢多,使家裏很快富裕了起來。兄弟兩人都有顯赫的爵位,讓他們家的親戚朋友也感覺到非常榮耀。

施家鄰居中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家庭情況與施家以前相仿:家境並不富裕,也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與施家大兒子一樣,好學儒家仁義之術;二兒子也是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兒子還曾經在一道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為貧窮所困擾,生活很艱難。孟家看到施家這兩年很快富裕起來,門口的馬呀、車呀經常有來的,來的人員中有當兵的,也有當官的,真夠榮耀,很有點羨慕施家。由於這兩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請教如何讓兒子取得官職的方法。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自己怎樣去齊國,怎樣向齊王遊說及如何到楚國,又如何對楚王遊說和當官的經過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孟家兩個兒子聽到後,覺得這是個門路,於是大兒子準備到秦國去,二兒子準備到衛國去。

孟家大兒子到秦國去後用儒家學說遊說秦王。他向秦王講得頭頭是道,真是口若懸河,口才不錯。秦王說:“當前啦,各國諸侯都要靠實力進行鬥爭,要使國家富強的,無非是兵力、糧食。如果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就隻有死路一條。”秦王心想:這個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義之術治國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打仗,不積糧食不富裕,這能行嗎?於是,命令軍士對他施行了最殘酷的宮刑,然後又將他趕出了秦國。孟家的二兒子到了衛國以後,用主張發展軍事的學說遊說衛王。他為了能讓衛王采納他的意見,能在衛國當官授爵,向衛王進言時有條不紊他講述用兵的道理。衛王聽後說:“我們衛國是弱小國家,又夾在大國之間。對於比我們強的大國,我們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對於同我們一樣或比我們還要弱的小國,我們的方針是要好好地安撫他們,隻有這樣才是我們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軍事治國固然不錯,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權謀,周圍的大國就會聯手攻打我國,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會到別國去宣傳你的主張,別的國家發展了軍事力量再對外擴張起來,會對我國造成很大的威脅。”衛王感到這個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於是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然後把他押送回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到家裏,都已是殘廢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裏,悲痛地拍著胸脯責備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說:“不論辦什麼事,凡是適應時勢的就會成功、昌盛;違背時勢的就會失敗、滅亡。你們學的東西與我們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你們選擇的對象不同,同時又違背了時勢啊。我們的做法和行為又有什麼錯誤呢?”

不論辦任何事情,都要盡量適應曆史的潮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別人的經驗不能死搬硬套,必須靈活地借鑒,不然的話,就可能給自己帶來失敗。

賣菜的啟示

小田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後來那家公司倒閉了,他就失了業,隻好重新去找工作。可是,找了半年,他依然在家裏待業,苦悶極了。

父親問他:“這半年裏,難道就沒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你?”

小田說:“有,可是工資太低了,月薪大多隻有七八百元。”

父親說:“七八百就七八百吧,先幹起來再說。”

小田說:“那怎麼行?我在原來的那家公司月薪是2000元,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父親沒有說什麼。

過了一會,父親又對小田說:“跟我去賣一天菜吧。”

小田和父親賣的是菜花。在市場上一擺開,就有一個中年婦女來問:“這菜花怎麼賣?”

父親說:“1塊錢一斤。”

中年婦女說:“人家的菜花最多9角錢一斤,你怎麼要1塊錢一斤?”

父親說:“我的菜花是全市最好的。”

中年婦女撇撇嘴,連價都不還就走了。

他們的菜花確實是全市最好的,賣1塊錢一斤合情合理。可是一連幾個人來問過價後,都不買。小田有點兒著急了,就對父親說:“要不,咱們也賣9角錢一斤吧?”

父親說:“急什麼?我們的菜花這麼好,還怕沒人買?”

說話間,又有一個人來問價了。父親依然說1塊錢一斤。這人實在喜歡他們的菜花,就是嫌太貴了,他軟磨硬磨,一定要父親減一點兒,可父親就是不鬆口。那人咬咬牙說:“減5分,9角5分錢一斤,我全要了。”

父親說:“少一分不賣。”那人隻好歎了口氣,走了。

時間不早了,買菜的人越來越少,菜價開始往下跌。

別人的菜花大部分都賣完了,剩下沒賣的已經降到了6角錢一斤,他們再叫1塊錢一斤就被人笑話了,隻好降到7角錢一斤,還是沒有人買,小田說:“我們幹脆也賣6角錢一斤算了。”

父親說:“不行,我們的菜花是最好的。”

中午過後,菜價跌得更厲害。菜花不能隔夜賣,接下來價格跌得更慘,6角、5角、4角,黃昏的時候,有人幹脆論堆賣,兩塊錢一堆。他們的菜花經過一天日曬,早已毫無優勢了。天快黑時,一個老頭用1塊5角錢買走了他們的一大堆菜花。

回家的路上,小田埋怨父親說:“早上人家給9角5分一斤你為什麼不賣?”

父親笑笑說:“是呀,那時候出手該有多好,可早上總以為自己的菜花值1塊錢一斤,就像你現在總以為自己月薪必須2000一樣。”

第二天,小田就到一家公司去上班了,月薪600元。

人生其實就像賣菜一樣,要賣個好價錢是不容易的。有時候,越想賣高價,越賣不出去,最後爛賤如泥。做人不能自視太高,還要善於把握時機。

一幅反映蘇丹大饑荒的新聞照片

英國記者迪克裏·卡特因一幅反映蘇丹大饑荒的新聞照片而榮獲普利策獎。這本來是件值得慶幸的事,但卻釀成了悲劇——他自殺了。

迪克裏·卡特從小喜愛攝影,把零花錢都買膠卷,爸爸為獎勵他,特意為他買了一台德國萊卡相機,他高興得一夜沒合眼。他擅長搶拍,能抓住最激動人心或最有意義的一瞬間。他在大學新聞係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專業新聞攝影記者。他利用電腦技術能拍攝子彈穿透薄紙的萬分之一秒的照片,可謂技術高超。

1994年5月至6月,蘇丹遭遇百年未見的大旱,滴雨不下,土地都幹裂了。災民男女老少成群地跪在幹旱的土地上求雨,祈禱聲和鼓聲震天。迪克裏·卡特奉命到蘇丹采訪大饑荒的新聞,他發現一個絕好的場景:一隻專吃死屍的兀鷲目光貪婪地盯著一個因饑餓而瘦得皮包骨的蘇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去吃掉她,迪克裏·卡特按動了相機的快門。這張題為《大饑荒》的照片公開發表後,他榮獲普利策獎。

照片引起很大爭議,許多讀者質問攝影者迪克裏·卡特:“危難時刻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記者的良心何在?”

當時蘇丹政府告知來蘇丹的外國記者不準接觸饑民,因為可能染上瘟疫。卡特拍完照片後趕走了兀鷲。

但這並不能使他借以自慰,他眼前始終閃現小女孩饑餓與渴望救助的眼神,深深感到內疚和自責:“我沒有抱起那個麵臨餓死的小女孩回家撫養,終生後悔與痛心!”

他榮獲普利策獎後,父親罵他見死不救,是小人;妻子罵他沒人性,要離婚;女兒哭著說:“您自私!為了得獎不惜以蘇丹小女孩的生命作代價,我不認您這個父親!”卡特無地自容,撕掉那張獲獎照片,於1994年7月27日自殺了,時年33歲。

卡特的自殺對於記者來說,應該是一種警醒。“該不該讓新聞發生?該不該讓悲劇發生?”這是一個涉及新聞倫理和記者職業道德的沉重話題。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必須要有所選擇。即使在危機的時刻做出了不適宜的選擇,隻要沒有損人利己,就沒有必要譴責自己。

華爾街的一位女強人

華爾街女強人繆莉爾·塞伯特女士是一個敢做敢為、有決斷魄力的女性。自從她1950年從美國中西部來到紐約這個世界金融中心以後,她就一次又一次表現出她是一個有進取心、做事絕不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的人。

塞伯特女士在擔任紐約州銀行業管理官一年之後,1977年,香港彙豐銀行要收購紐約的海洋密蘭銀行。

應不應該讓一家外國銀行取得這家紐約州的銀行的控股權呢?塞伯特女士和凱裏州長有不同的看法。

塞伯特公開反抗她的上司——紐約州州長休·凱裏。當時,她雖然受到可能被撤職的威脅,但卻毫不畏縮,頑強地堅持在紐約州買賣銀行股權的法律規定,於是這宗收購事件陷於難產。

1981年,這位女強人在另一件事情上,又一次表現了她辦事的才能和魄力。早在一年多之前,塞伯特就十分清楚,紐約州的格林威治儲蓄銀行如果得不到援助,就會陷入絕境,關門倒閉。原因是,這家銀行付給存款客戶高利息,而它的收入來源卻是低息抵押,結果入不敷出,虧蝕累累,瀕臨破產邊緣。

如果這家銀行倒閉,它不僅是一宗大銀行破產事件,而且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引起其他儲蓄銀行發生擠提事件。

為了避免這個影響巨大的事件發生,塞伯特女士果斷決策,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一道,謀求挽救辦法。她力求在紐約州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儲蓄銀行,與格林威治儲蓄銀行進行合並。她找過許多儲蓄銀行,但它們都表示不感興趣。

經過74個星期的努力而徒勞無功之後,她終於在1981年12月,說服了紐約的大都會儲蓄銀行,收購格林威治儲蓄銀行,她同時使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同意,發放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給大都會儲蓄銀行,進行與格林威治儲蓄銀行合並的安排,終於使後者避免了破產倒閉的命運。塞伯特女士成為了紐約州銀行業管理官員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塞伯特女士為人的率直和固執,使她在麵臨任何困難和問題時,都有堅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責任感,敢於決斷,也使她從華爾街一家股票經紀公司的調查員,成長為第一個在紐約股票交易所購得一個座位的女強人。現在,在塞伯特管轄之下,她對之擁有裁判權的金融機構的資產合計達5000億美元。她本人成了紐約州銀行業的一個重要人物,是華爾街一位權力巨大的女強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大量的問題,需要及時地做出正確的抉擇,否則就會貽誤時機。時代在前進,客觀情況在變化,可能會產生新的更大的風險。所以,隻有及時決斷才能成功,要做到這一點,容易猶豫的年輕人尤其要注重培養決斷魄力。

周忱的“流水賬

明朝的周忱曾經擔任處理案件的刑部侍郎,後來任江南巡撫。在他任江南巡撫的時候,隨身帶著一個記事本,對每天發生的事情,不分巨細,全都記載下來;即使每天天氣的陰晴風雨也一一詳細記錄。剛開始,人們都不明白周忱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一天,某縣有個人來報告說,一艘運米的糧船突然遇到風暴,被吹跑了。周忱就詢問他船是哪天丟的,是上午還是下午,當時刮的是東風還是西風,那人回答得全不對。周忱翻開記事本一一和他對質,那人不禁驚訝歎服。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周忱的日記不是毫無目的隨便亂寫的。

周忱作為一名巡撫江南的封疆大吏,對於每天發生的事情不分巨細,甚至連天氣情況都毫無遺漏地記下來,看起來像是流水賬,似乎也不符合“隻管大事,不問小事”的為官之道。但事情就是這樣微妙與複雜,任何棘手的事情總是由小細節組成,如果重視生活中的細節,就很有可能從細節中了解事情的整體。事實上,正是周忱的“流水賬”在日後破案中發揮了特殊的功效。人們在這個時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高人和常人的差別也正表現在這裏。

《紅樓夢》裏有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

能做到“世事洞明”處處留心的人恐怕不多,要是想增長學問,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隻有處處留心才行。

一隻丟失的純正的愛爾蘭名犬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富翁就在當地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有狗丟失,歸還者,付酬金一萬元。並有小狗的一張彩照充滿大半個欄目。

啟事刊出後,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說,肯定是真正揀狗的人嫌給的錢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就把電話打到報社,把酬金改為兩萬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報攤看到了這則啟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窯洞,因為前天他在公園的躺椅上打盹時揀到了一隻狗,現在這隻狗就在他住的那個窯洞裏拴著。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著狗出了門,準備去領兩萬元酬金。當他經過一個小報攤的時候,無意中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已變成三萬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窯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兒,第四天,懸賞額果然又漲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乞丐天天瀏覽當地報紙的廣告欄,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他的窯洞。可是那隻狗已經死了,因為這隻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鮮牛奶和燒牛肉,對這位乞丐從垃圾桶裏揀來的東西根本受不了。

在生活中不論要幹什麼,都要把握住適當的分寸和尺度,所謂“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就可能一無所得。

既聽話又聰明的狗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的故事: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妻子因為難產死去了,不過孩子倒是活了下來。丈夫一個人既工作又照顧孩子,有些忙不過來,可是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照看孩子,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那隻狗既聽話又聰明,可以幫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樣讓狗照看孩子。他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所以當晚沒有趕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忙往家裏趕,狗聽到主人的聲音搖著尾巴出來迎接,可是他卻發現狗滿口是血,打開房門一看,屋裏也到處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急得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湧到頭上,心想一定是狗的獸性大發,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他拿起刀來把狗殺死了。

就在他悲憤交加的時候,突然聽到孩子的聲音,隻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細看了看狗的屍體,這才發現狗後腿上有一大塊肉沒有了,而屋門的後麵還有一隻狼的屍體。原來是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

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因為自己不冷靜,常常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大發雷霆,可是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時,才發現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他已經形成了習慣

世界上的一家大圖書館被燒之後,隻有一本書保存了下來,但並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於是一個識得幾個字的窮人用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並不怎麼有趣,但這裏麵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那是窄窄的一條羊皮紙,上麵寫著“點金石”的秘密。

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羊皮紙上的文字解釋說,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這兒。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然後,這個人變賣了他為數不多的財產,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紮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石子。這就是他的計劃。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的石子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他摸著石子冰涼的時候,他就將它扔進大海裏。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然而他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裏;又去撿起另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又一顆……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而且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他把它隨手就扔進了海裏。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裏。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它扔進了海裏!

做事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但在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一定要冷靜沉著,千萬不可不假思索地按照習慣行事。

不可能人人都當公主

讓傑西永遠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級時的一次午餐時間。學校排戲時,她被選來扮演劇中的公主。接連幾周,母親都煞費苦心地跟她一道練習台詞。可是,無論她在家裏表達得多麼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頭腦裏的詞句全都無影無蹤了。

最後,老師隻好叫傑西靠邊站。她解釋說,她為這出戲補寫了一個道白者的角色,請她調換一下角色。雖然老師的話挺親切委婉,但還是深深地刺痛了傑西——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讓給另一個女孩的時候。

那天回家吃午飯時,傑西沒把發生的事情告訴母親。然而,母親卻覺察到了她的不安,沒有再提議她們練台詞,而是問她是否想到院子裏走走。

那是一個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薔薇藤正泛出亮麗的新綠。傑西無意中瞥見母親在一棵蒲公英前彎下腰。“我想我得把這些雜草統統拔掉。”她說著,用力將它連根拔起。“從現在起,咱們這庭園裏就隻有薔薇了。”

“可我喜歡蒲公英,”傑西抗議道,“所有的花兒都是美麗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親表情嚴肅地打量著她。“對呀,每一朵花兒都以自己的風姿給人愉悅,不是嗎?”她若有所思地說。

“對人來說也是如此。”母親又補充道,“不可能人人都當公主,但那並不值得羞愧。”

傑西想母親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邊告訴母親發生了什麼事,一邊失聲哭泣起來。

母親聽後釋然一笑。

“但是,你將成為一個出色的道白者。”母親說,並提醒傑西是如何愛朗讀故事給自己聽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樣重要。”

世上有許多事等待我們去做,有大事,也有小事。但隻要對成功有益,我們就要努力去做。假如你做不了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吧!但要盡量使自己明亮;假如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做一棵小樹吧!但要努力使自己茁壯。不可能每個人都當船長,必須有人來當水手,問題不在於你幹什麼,重要的是能夠做一個最好的你。

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堅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原則。他認為空軍1號就是空軍1號,空軍2號就是空軍2號,“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

1981年春,當時身為副總統的布什正在一次飛往外地的例行公務旅行的飛機“空軍2號”上。突然布什接到國務卿黑格從華盛頓打來的電話:“出事了,請你盡快返回華盛頓。”幾分鍾後的一封密電中告知總統裏根已中彈,正在華盛頓大學醫院的手術室裏接受緊急搶救,飛機調頭飛向首都華盛頓。

飛機在安德魯斯著陸前45分鍾,布什的空軍副官約翰·馬西尼中校來到前艙為結束整個行程做準備。飛機緩緩下滑時,馬西尼突然想出了個主意,他說:“如果按常規在安德魯斯降落後,再換乘海軍陸戰隊一架直升飛機,飛抵副總統住所附近的停機坪著陸,再駕車駛往白宮,要浪費許多寶貴時間。不如直接飛往白宮。”

布什考慮了一下,決定放棄這個緊急到達的計劃,仍按常規行事。

“我們到達時,市區交通正處於高峰時期,”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擁擠,坐車到白宮要多花10~15分鍾時間。”

“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馬西尼點點頭:“是的,先生。”說著走向艙門。

看到馬西尼中校顯得疑惑不解,布什解釋道:“約翰中校,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布什堅持著這條原則:美國隻能有一個總統,副總統不是總統。

布什認為:總統與副總統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相互尊重,是成就一個成功的副總統的最重要的條件。

在關鍵時刻能否堅持原則,常常是判斷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依據。肯於堅持原則的人,才能贏得上司的信任和下屬的支持。

必須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有一個“差不多”先生,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

“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隻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隻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隻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鍾,“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還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我們幹工作一定要認真嚴謹,千萬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樣馬馬虎虎,否則,不僅會害了自己,還可能害了別人。

想在社會上立足,打算在事業幹出點名堂,沒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是不行的。

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在巴黎市中心兩條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為“巴爾紮克紀念碑”的雕像。這座雕像上的巴爾紮克,昂著頭,披散著發,用嘲笑和蔑視的目光注視著眼前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然而巴爾紮克雕像卻沒有雙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座雕像是近代歐洲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為了創作出這件作品,理解和體會這位《人間喜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巴爾紮克的內在神韻,羅丹仔細閱讀了巴爾紮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認真鑽研了有關巴爾紮克的評論文章和傳記作品。

不僅如此,羅丹對雕像創作所持的態度極端認真。當時雕像的委托者限定18個月完成,並給了羅丹一萬法郎定金。羅丹為了避免時間倉促而粗製濫造,退回了一萬法郎,並要求多給他一些時間。

在雕像的創作過程中,羅丹還經常征求別人的意見。

一天深夜,羅丹在他的工作室裏剛剛完成巴爾紮克的雕像,獨自在那裏欣賞。他麵前的巴爾紮克身穿一件長袍,雙手在胸前疊合,表現出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興奮的羅丹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學生,讓他來評價自己的作品。

這位學生懷著驚喜的心情欣賞著老師的傑作,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那雙手上。“妙極了,老師!”這位學生叫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聽到這樣的讚美,羅丹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拖來另一個學生。“隻有上帝才能創造出這樣一雙手,它們簡直和活的一樣。”學生用虔誠的口吻說道。羅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他又叫來第三個學生。這個學生麵對雕像,用同樣尊敬的口氣說:“老師,單憑您塑造的這雙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此時的羅丹已經變得異常激動,他不安地在屋內走來走去,反複端詳這尊雕像。突然,他掄起錘子,果斷地錘掉了那雙“舉世無雙的完美的手”。學生們對老師的舉動驚呆了,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羅丹用平靜的口氣對他們說:“孩子們,這雙手太突出了,它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屬於這座雕像的整體了。”沉思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記住,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比整體更重要。”

羅丹就是這樣一位為藝術不斷追求的人。

在藝術中執著於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不斷進步,在工作中一絲不苟的人才堪當大任。

讓作家感動的優秀編輯

著名作家肖複興曾感慨地說:“現在,有些編輯部、出版社,編一些文摘或選集,挑選了你的文章,就像從無人管理的果園裏摘果子,隨便伸手摘下來便裝進他的籃裏,視為己有。事前,不跟你打招呼;事後,不寄樣書和稿酬。似乎一切都那麼天經地義。如此巧取豪奪,頗有‘公然抱茅入竹去’的感覺,在我已不止一次。雖有《著作權法》高高在上,想想為區區一篇文章而費周折,總覺得麻煩,便屢屢作罷。”

但肖先生也不是不關注自己的勞動成果。

幾年前,熱心的讀者告肖先生,他寫的一篇《可憐的馬斯卡尼》被《讀者》(曾用名為《讀者文摘》)轉載了,問他知道不知道?肖先生一無所知,並且感到奇怪。以前,《讀者》曾轉載過他的文章,每次事前事後均有信函相告。怎麼這一次沒有了呢?於是,他給《讀者文摘》編輯部寫了一封短信相問。當時,並不抱什麼希望。

不料,沒過多久,他收到《讀者》編輯李一郎先生的回函:

“您好!來信收悉。我刊今年第8期轉載了您的《可憐的馬斯卡尼》一文。發稿前曾給《隨筆》去函詢問您的地址,以便出刊後給您奉寄樣刊和稿酬。但至出刊也未能收到該刊的複函。為此,我們隻好將您此文的轉載費寄至中國版權研究會。故請您去信與該會聯係,他們會負責給您將稿酬彙寄的,請放心……”

同時,李一郎先生還寄來了轉載他這篇文章的《讀者》。

肖先生心裏忽然很感動。他感動的是他的認真。對方完全可以寄一份雜誌,三言兩語說說,李先生卻極詳細地告訴了自己事情的始末以及稿酬的原委。在他的信後不僅署上他的姓名,還蓋上了朱紅的公章大印。

肖先生認為:“眼下,這樣認真的人不多,尤其是對外界與自己不搭界的人認真的人不多了。人們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然認真便成了奢侈和累贅。……優秀的編輯永遠不是僅僅拿著剪刀和漿糊就可以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除了學識之外,還要有這種認真,對作者與讀者的認真。”

肖複興先生沒有如李先生信中告訴他的那樣,給中國版權研究會寫信,因為現在稿酬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重要的了。他收到了李一郎先生的信,便也同時收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比稿酬更重要的:認真。

恩格斯說:“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堅持認真工作,更認真地工作!

一個滿意的答案

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的傑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非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個人竟然能夠在自己不大理想的領域裏取得那樣輝煌的業績,除了聰穎和勤奮,靠的還有什麼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艾爾森博士走訪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麗人蘇珊極具代表性的經曆,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蘇珊出身於中國台北的一個音樂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樂啟蒙,她也非常喜歡音樂,期望自己能夠一生馳騁在音樂的廣闊天地中,但她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大學的工商管理係。一向認真的她,盡管不喜歡這一專業,但她學得很認真,每學期各科成績均是優良。畢業時被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當時許多學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後來成績突出的她,又獲得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如今已是美國證券業界風雲人物的她,依然心存遺憾地說:“老實說,至今為止,我仍說不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能夠讓我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我知道那隻能是一個美好的‘假如’了,我隻能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艾爾森博士問她:“你不喜歡你的專業,為何你學得那麼棒?不喜歡眼下的工作,為何你又做得那麼優秀?”

“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裏有我應盡的職責,我必須認真對待。”

蘇珊眼裏閃著堅定:“不管喜歡不喜歡,那都是自己必須麵對的,都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都必須盡心盡力,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在艾爾森隨後的走訪中,更多的成功人士所談的認識,與蘇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常常被安排到自己並不十分喜歡的領域,從事了一份自己在內心裏並不十分喜歡的工作,而又一時無法更改。這時,任何的抱怨、消極、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確的選擇。而那些成功,就是從那份對職業的忠實與認真中一點一點地演繹出來的。

蘇珊的話很耐人尋味——“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凝聚了她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她的這種“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的敬業精神,讓她贏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很多人常常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變其對所處位置的態度和方式,自然,也會因此找到許多的樂趣,因此擁有一份驕人的人生。

急著趕路的商人

從前有一位商人,帶著貨物到市場上出售,他的運氣非常好,生意興隆,所有的貨物都賣出去了,口袋裏裝滿了金子和銀子。第二天,他準備回家,並且想在天黑之前趕到家中。

他把錢塞在背包裏,放到馬背上,然後騎著馬上路了。中午的時候,他路過一座小城,休息了一會兒後,打算繼續趕路。這時,他的仆人把馬牽到他的麵前說:“主人,馬的在後掌蹄鐵掉了一個釘子。”

“就這樣吧!”商人說,“我隻有6個小時的路程了,這馬蹄鐵不至於掉下來。我們要急著趕路呢!”

下午,商人下馬休息,叫仆人到附近喂馬。仆人回來後又對他說:“主人,馬左後掌的蹄鐵已經掉啦,我是不是牽它去重新打個馬掌?”

“就這樣吧!”主人答道,“隻不過剩下兩小時的路程了,這馬應該還能挺得住的。”他們繼續趕路了。沒走多遠,馬便開始一瘸一拐了;跛著走了沒多久,開始跌跌撞撞了;又沒走多遠,終於一跤跌下去,腿折斷了。商人隻好將馬留下,把背包解下來挎在自己肩上,步行回家。結果,他一直走到深夜才回到家中。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細節,即使是那些看起來不太重要的地方。沒有小地方的疏忽,就不容易出現大的過錯!

國王不能審案

這是將近四百年前的事情了。1608年的某一天,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在宮中閑坐無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時間沒有到皇家法院去親自審理幾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審一樁小民案件,解解悶兒,也順便體察一下民情。

國王一行來到法院,遇到普通訴訟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國王頗感意外的是,他要親自審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這兒碰上釘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國家都在朕的統治之下,區區一樁案件,朕竟然無權禦駕親審,這是什麼道理?”國王滿臉不快,質問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稟告。陛下當然是國家的最高首腦,內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總攬。但是,陛下要親審案件這事,卻是萬萬不可。”柯克顯得很恭順,但眼神中卻透出一份堅定不屈。

“哈哈,國王不能審案,這倒是一樁新鮮事。我的大法官閣下,你別給朕來這套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花樣。朕知道,吾國法律以理性為依歸。你不讓朕審案,顯然是認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們有理性囉。”國王話中帶刺兒。但是,柯克並不退讓,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不錯,上帝的確賦予陛下極其豐富的知識和無與倫比的天賦;但是,陛下對英格蘭王國的法律並不精通。法官要處理的案件動輒涉及臣民的生命、繼承、動產或不動產,隻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處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門藝術,在一個人能夠獲得對它的認識之前,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

這次衝突是英國法律專業化曆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此後,英國的司法便成了職業法律家的壟斷領域。不隻是英國,在當今的西方各國,從事法律職業都要以正規的大學法律教育為前提。

每個人都應該奉行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幹什麼都應竭盡全力而為之,差一點都不行”的習慣。在工作中,應各負其責,用一種神聖的職業道德支撐著自己去克服困難,去戰勝各種阻力。

不願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的將軍

銚期是東漢初年的著名將軍。他率部作戰時,紀律嚴明,衝鋒在前,為開創東漢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此,東漢的光武皇帝劉秀封他為食邑五千戶的安成侯,對他十分器重和信賴。

但是,銚期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而是勤勞奉公,處處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平時,看到劉秀有什麼不對,每每率直地當麵進行勸阻,哪怕劉秀大怒,自己也毫不回避和遷就。在通常情況下,劉秀多是采納銚期的意見,防止了不少錯誤。

銚期有兩個兒子,一個名銚丹,一個名銚統。盡管銚期對他們很愛憐,可是在生活上要求卻很嚴格,從不讓兒子們倚借侯門子弟的身份做出越軌的事。

銚期積勞成疾。老母親望望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兒子,又顧念到兩個沒成年的小孫子,便嗚咽地跟銚期訴說,讓他趁著還有口氣的時候,跟劉秀提出由孩子承襲安成侯爵位的問題。

銚期睜開眼睛,緩慢而吃力地對老母親說:“這些年來,受到國家如此深厚的恩待,但是自己給國家做的事卻少得很。往常一想到這裏,就覺得很羞慚。現在要死了,我正在抱恨今後不能再給國家出力了,哪裏還想到再為兒子們的榮華富貴、伸手討要、讓兒子們去承襲什麼侯位呢?”說著說著,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一個人,尤其是為官者,奉獻一時、廉潔一時並不難;難的是堅持一輩子,一生奉行廉潔奉公的作風。

無足輕重的事實和統計數字

報紙和雜誌的編輯們經常畫蛇添足,為讀者提供無足輕重的事實和統計數字。某年,一位記者奉一家著名雜誌之命,前往非洲采寫一篇關於一個新建立的共和國的總統宮的文章,稿件發回後,這份雜誌的編輯隻看了第一句話,便拒絕采用。文章是這樣開頭的:“數百級的台階通向圍繞著總統宮的高牆。”編輯立即給記者拍了電報,要求他搞清楚確切的台階階數和宮牆的高度。

記者馬上著手獲取這些事實,但是他為此花的時間太多了。這期間,編輯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因為雜誌就要拿去付印。他一連發了兩封加急電報催促,但都沒有回答,他又發了一封電報給記者,告訴他如果他再這麼裝聾作啞就解雇他。不過記者還是沒有回電,編輯隻好很不情願地照原樣發表了那篇文章。一星期後,編輯終於收到了記者的回電,這可憐的家夥被逮捕了,並且被投進了監獄。不過,他總算還被允許發一份海底電報,報告編輯就在他數到通向總統宮15英尺高的宮牆的第1084級台階時,被逮捕了。

某些人自以為“堪予稱讚”的堅忍不拔的精神,沒有絲毫的實際價值。除非對結果有積極的意義,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環節問題上糾纏隻能浪費寶貴的時間。

葫蘆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東西

齊國有一個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願與達官貴人為伍而隱居鄉間,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國有個叫屈穀的人到田仲那裏去見他,對他說:“我聽說過先生的大名,您是不願仰人鼻息的人。我沒有什麼別的本事,隻會種莊稼蔬菜,特別是種葫蘆很有辦法。現在,我有一個大葫蘆。它不僅堅硬得像石頭一樣,而且皮非常厚,以至於葫蘆裏麵沒有空竅。這是我特意留下來的一隻大葫蘆,我想把它送給您。”

田仲聽後,對屈穀說:“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時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東西。現在你的這個葫蘆雖然很大,然而它不僅皮厚,沒有空竅,而且堅硬得不能剖開。像這樣的葫蘆既不能裝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麼用處呢?”

屈穀說:“先生說的對極了,我馬上把它扔掉。不過,先生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您雖然是不仰仗別人而活著,但是您隱居在此,空有滿腦子的學問和渾身的本領,卻對國家沒有一點用處,您同我剛才說的那個大葫蘆不是一樣的嗎?”

一個人隻有投入社會和生活,積極地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不踏踏實實地做事,隻求虛幻的名聲,到頭來終將一事無成。

麵試者中表現出色的落選者

小吳是某大學應屆畢業生。參加招聘會的那天早上,小吳不慎碰翻了水杯,將放在桌上的簡曆浸濕了。為盡快趕到會場,小吳隻將簡曆簡單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東西一起,匆匆塞進背包。

在招聘現場,小吳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產公司的廣告策劃主管崗位。按照這家企業的要求,招聘人員將先與應聘者簡單交談,再收簡曆,被收簡曆的人將得到麵試的機會。

輪到小吳時,招聘人員問了小吳三個問題後,便向他要簡曆。小吳受寵若驚地掏出簡曆時,這才發現,簡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漬,而且放在包裏一揉,再加上鑰匙等東西的劃痕,已經不成樣子了。小吳努力將它弄平整,遞了過去。看著這份傷痕累累的簡曆,招聘人員的眉頭皺了皺,還是收下了。那份折皺的簡曆夾在一疊整潔的簡曆裏,顯得十分刺眼。

三天後,小吳參加了麵試,表現非常活躍,無論是現場進行電腦操作,還是為虛擬的產品做口頭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錯。在校讀書時曾身為學校戲劇社骨幹社員的小吳,還即興表演了一段小品,贏得麵試負責人的嘖嘖稱讚。當他結束麵試走出辦公室時,一位負責的小姐對他說:“你是今天麵試者中最出色的一個。”

然而,麵試過去一周後,小吳依然沒有得到回複。他急了,忍不住打電話向那位小姐詢問情況。小姐沉默了一會,告訴他:“其實招聘負責人對你是很滿意的,但你敗在了簡曆上。老總說,一個連簡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個部門的。你應該知道,簡曆實際上代表的是你的個人形象。將一份淩亂的簡曆投出去,有失嚴謹。”

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大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把日常的工作做好,把手頭的工作做細,特別是養成一種嚴謹的工作習慣,你就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失敗積累成的財富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聘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曆、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隻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隻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板親自麵試。看來,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

可是當麵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來參加麵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麵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再參加一下麵試。”

人們聽到他這麼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麵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自己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這個男子說:“我雖然隻是本科畢業,隻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馬上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曆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曆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這10年經曆的12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而注視著倒茶的老頭。那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複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老頭的言語表明他確實是這家大公司的老板,這次輪到這位考生笑了。

這個考生能夠從倒茶水的老頭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個企業的老板,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這種洞燭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而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對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地訓練和提高。

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從失敗和錯誤中總結經驗,能夠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因此,他們成功的機會總是顯得比別人更多些。

以一顆敞開的心積極地麵對生活

上了通往考艾島機場的公共汽車,本尼特暗暗地笑了笑。汽車到總站的路途很短,往返一圈也就15公裏。

本尼特把包放到行李架上,找個座位坐下來,衝司機點了點頭。司機關了車門,然後慢慢地加大油門。本尼特開玩笑地說:“我敢打賭,每天一成不變地在這同一條路上兜圈子,你肯定煩透了。”

那位老兄輕輕地轉過頭來,禮貌地笑了笑,回答道:“我從不重複同一旅程。”

“我在汽車上總是遇到各種有趣的人,”他補充說,“我喜歡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從哪裏來。他們總是講些關於自己旅程的有趣的故事。我喜歡這項工作。”

這位卑微的司機給我們上了怎樣的一課!他滿臉帶著喜悅。他的工作經常是單調無味的,但是他卻把它轉變成為一項他永遠贏的遊戲。

煩躁不是一種境況,而是一種態度。如果你以一顆關閉的心去麵對,那麼任何事情都會令你感到厭煩;如果你以一顆敞開的心積極地去麵對,那麼任何事情也都會令你著迷的,這其中的心情是取決於你的。

當我們看到小孩子能夠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看同一部錄像時,也許會感到很驚訝。本尼特的孫女看《三個男人與一個嬰兒》已經21遍了!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也許在看了第二遍或第三遍時已經厭煩了。但是兒童就有這了不起的本事。

他們總能找出離奇之處與吸引人的地方。他們不會因一些舊框框而阻礙自己的新體驗。他們總是生活在刺激的當前時刻,而當前時刻則總是清新並充滿活力的。偉大的卡比爾曾寫道:“不管你身處何處,那都是你生命的轉折點。”

在本尼特的經曆中,與重複不變地看錄像相同的經曆是日複一日地與不同的人交談,他沒有感到厭煩;恰恰相反的是,他每次都可以聽出新的東西。在本尼特最喜歡的一盤磁帶裏,一位工廠的工人問亞伯拉罕,總是在重複地回答同一道題是什麼感覺。“啊,我們從來沒有第二次回答同一道問題呀!”亞伯拉罕回答道。

著名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我的人生正是:使事業成為喜悅,使喜悅成為事業。”如果你可以做到在每一個新的時刻都能夠全新地思考與感受,那麼你將永遠不老。

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迪波特在剛剛工作了兩周之後,來見他的舅舅約翰。

迪波特穿著標準的辦公室工作服:西裝、領帶、新皮鞋,還拎著公文包;不過領帶鬆鬆垮垮地耷拉著,像是泡濕了的毛巾,鞋帶子根本沒有係。除了狼狽之外,迪波特看起來還很憔悴,就像6歲時候得麻疹時一樣。他把公文包往桌子下麵一塞,大大咧咧地癱坐在椅子裏。約翰把桌子向後拉了一下,示意外甥坐下。

“工作怎麼樣?”

“不就是一份工作嘛!”

“現在是你的上班時間?”

迪波特沒有說話,算是默許。

“怎麼了?沒有生活費了?”約翰說著,做了一個掏錢包的動作。

“沒有,這個不是問題。而是……”

看到外甥欲言又止的樣子,約翰接過了話題,“工作很枯燥,可以說膩歪透頂。”

“對,那些辦公室的家夥實在可惡,我真是一點也不想在那裏呆下去了。”

“你和同事相處得怎麼樣?”

“他們基本不和我說話。”

“那你呢?”

“他們不和我說話,我還有什麼和他們說的?!”

“那你為什麼不辭職?”

迪波特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因為你舍不得那份不錯的薪水?”

“……”

“我有一件事情忘了告訴你,工作確實是件苦差使,早出晚歸、閱讀報告、製作報表、約見客戶、承擔責任……如果沒有那份比較可心的薪水,那麼工作將是一件更苦的事。既然已經如此,你為什麼不在辦公室裏找點樂子?!”

聽到“樂子”這個詞,迪波特立刻坐直了,盯著舅舅問:“有什麼樂子可找?”

當約翰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笑話大全》遞給迪波特時,他皺著眉頭接過去,“舅舅,這是給小學生看的。”

“這可是最新版的,”約翰指著書的封麵對他說,“裏麵收集了不少克林頓和布什的笑話。既然你能夠在上班時間跑出來找我,那為什麼不在上班的時候看看這個?!”

迪波特勉強著把書塞進了公文包。約翰又拿出了100塊錢遞給他,“好吧,算是我雇傭你讀這本書,這行了吧!它對你絕對有幫助,真的。”迪波特接錢的時候倒是很爽快。

大約過了兩個星期,迪波特又來見約翰。

約翰看見自己的外甥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手邊放著打開的筆記本和一份《商業日報》,領帶係得整齊,袖口翻在手腕上方,完全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你的變化很大,你怎麼做到的?”

迪波特顯然有些激動,他把手按在桌上,“我也不知道,舅舅,自己也感到很驚奇,仿佛是走錯門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現在每天都迫不及待地上班,因為在辦公室裏有許多人在等著我,他們需要我。瞧,”他把雙手攤開,“我的頭發,我知道他們喜歡這樣;我也開始注意著裝了,這樣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我。”

“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我按你說的開始看那本書,有一個笑話我實在覺得太可笑了,我忍不住把它講給了隔壁的同事聽。在那之前我連他長什麼樣子都沒有注意過。那個笑話實在太可笑了,可是到了下午,它又被別人講給我聽。這件事太神奇了,笑話居然又繞了回來。於是,我在下班前又給更多的人講了另外一個好笑的笑話。後來,我每天都在休息時間講一些笑話,或者自己編和當天的事有關的笑話,就像脫口秀一樣。”

“就這麼簡單?”

“就是這樣,大家開始喜歡我,他們有什麼工作都喜歡和我商量解決。在他們看來我夠聰明,也夠幽默。”

一個笑話縮短了迪波特與他人的距離,也使他找到了工作的狀態、找到了工作的樂趣,對於工作充滿期待。

多和同事溝通,你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快樂。被別人注意和重視的感覺真好,這比你在舞台上被別人關注、在樂隊裏演奏一段吉他曲的感覺好多了。雖然沒有掌聲,但是這比有掌聲更讓人有成就感。

絕對不要把油灑出來

從前,在一個鐵礦山上,有一個小礦工被要求去買食用油。在離開前,礦裏的廚師交給他一個大碗,並嚴厲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們最近財務狀況不是很理想,你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

小礦工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裏,到廚師指定的店裏買油。在上山回礦的路上,他想到廚師凶惡的表情及嚴重的告誡,愈想愈覺得緊張。小礦工小心翼翼地端著裝滿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絲毫不敢左顧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廚房門口時,由於沒有向前看路,結果踩到了地上的一個坑,雖然沒有摔跤,可是卻灑掉三分之一的油。小礦工非常懊惱,而且緊張到手都開始發抖,無法把碗端穩,終於來到廚房時,碗中的油就隻剩一半了。

廚師拿到裝油的碗時,當然非常生氣,他指著小礦工大罵:“你這個笨蛋!我不是說要小心嗎?為什麼還是浪費這麼多油,真是氣死我了!”

小礦工聽了很難過,開始掉眼淚。另外一位老礦工聽到了,就跑來問是怎麼一回事。

了解事情的經過以後,他就去安撫廚師的情緒,並私下對小礦工說:“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這次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多觀察你看到的人、事、物,並且需要跟我做一個報告。”

小礦工想要推卸這個任務,強調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還要看風景、作報告。

不過在老礦工的堅持下,他隻有勉強上路了。在回來的途中,小礦工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真是美。遠方看得到雄偉的山峰,又有農夫在梯田裏耕種。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有兩位老先生在下棋。在這樣走看風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覺就回到礦上了。當小礦工把油交給廚師時,發現碗裏的油,還是滿滿的,一點都沒有損失。

如果我們想比較快樂地生活,不妨讓自己放鬆些。與其天天緊緊張張地在乎自己的成績和物質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學、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從中學習成長中的教訓。

皮爾·卡丹的成功秘訣

曾有人向皮爾·卡丹請教過成功的秘訣,他很坦率地說:“創新!先有設想,而後付諸實踐,又不斷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的成功秘訣。”

19世紀初的一天,23歲的皮爾·卡丹騎著一輛舊自行車,躊躇滿誌地來到了法國首都巴黎。他先後在“帕坎”、“希亞帕勒裏”和“迪奧”這3家巴黎最負盛名的時裝店當了5年的學徒。由於他勤奮好學,很快便掌握了從設計、裁剪到縫製的全過程,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對時裝的獨特理解。他認為,時裝是“心靈的外在體現,是一種和人聯係的禮貌標誌”。在巴黎大學的門前,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引起了皮爾·卡丹的注意。這位姑娘雖然隻穿了一件平常的連衣裙,但身材苗條,胸部、臀部的線條十分優美。皮爾·卡丹心想: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設計的服裝,定會更加光彩照人。於是,他聘請20多位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組成了一支業餘時裝模特隊。

後來,皮爾·卡丹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麵的時裝展示會。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時裝的模特逐個登場,頓時令全場的人耳目一新。時裝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爾·卡丹的展示會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報紙幾乎都報道了這次展示會的盛況,訂單雪片般地飛來,皮爾·卡丹第一次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之後,在服裝業中取得輝煌的成功之後,皮爾·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他在巴黎創建了“皮爾·卡丹文化中心”,裏麵設有影院、畫廊、工藝美術拍賣行、歌劇院等,成為巴黎的一大景觀。

在巴黎的一家高級餐館“馬克西姆餐廳”瀕臨破產。由於這家餐廳建於1893年,曆史悠久,當店主打算拍賣時,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大財團都企圖買下。皮爾·卡丹不想讓法國曆史上有名的餐廳落到外國人手上,於是,他用15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馬克西姆餐廳。

皮爾·卡丹將簡單的來餐廳用餐提高到一種生活享受的高度,不僅讓客人品嚐到馳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時也讓客人享受到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務。經過皮爾·卡丹的精心調治,3年後,馬克西姆餐廳竟然奇跡般地複活了。它不但恢複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響波及全球。

從一個小裁縫走向億萬富翁,皮爾·卡丹創造了一個商業王國的傳奇。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個小時的代價換來的。“我的娛樂就是我的工作!”在皮爾·卡丹的那間綠色辦公室裏,有一個地球儀,這個沒有時間娛樂的大師也許可以從中數清楚他的帝國在地球上有多少個站點,他從中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滿足,一種生活的樂趣。

把工作當作娛樂,目光遠大,善於控製、約束自己,以苦作樂,才能取得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