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是什麼讓我們沉不住氣

《悲慘世界》reference_book_ids":[7070438680967515143,7260811481615174708,7322296307534531646,7293381796140420133,7329742755247180862,7312289620824181822,7280454508440718390,7293381796589210660,7319431065527913507,7294563909191601187,7070438680967515167,734019133519588870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在世,須有一口氣在。不管這屬於誌氣、勇氣、才氣甚至傲氣,總之,你要沉得住氣。沉得住氣,是事業的開始;沉得住氣,是事業成熟的標誌。有時候,沉得住氣,需要韜光養晦,需要高瞻遠矚,才能有所作為。有的人沉不住氣,特別是在麵對挫折,遭遇逆境的時候,他們常常消極頹廢,心灰意冷;在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的時候,他們往往趾高氣揚,驕橫自大。因為沉不住氣,在人生的低穀,他們怨天尤人,詛咒命運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們唯我獨尊,我行我素。其實,很多時候,人生隻是大海上的一隻小船,在狂風巨浪中沉得住氣,才能揚帆遠航,笑傲江湖。如果沉不住氣而害怕茫茫無際的大海,要麼是畏縮不前,要麼有顛覆的危險。

在這個社會、經濟轉型的時代,人心浮躁、急於求成;人在流浪、心在漂泊,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軀體在那裏,靈魂早已出殼,缺乏耐心和恒心,看似忙忙碌碌,到頭來卻一事無成。事實上,一個人隻有沉得住氣,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沉穩沉著,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邁向成功;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保持內心的平衡和穩定,保持氣度上的從容淡定,寧靜致遠。

欲望太盛,心自然靜不下來

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社會,這是一個欲望膨脹的年代,人們的心裏總是塞滿著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現代人,總是奢求穿要高檔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鄉間別墅,行要寶馬香車。一切都被欲望支配著。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曾對物欲太盛的人作過極為恰當的評價,他說:“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的確,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欲望太多,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人心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人生的許多沮喪都是因為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其實,我們辛辛苦苦地奔波勞碌,最終的結局不都是隻剩下埋葬我們身體的那點土地嗎?伊索說的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這可以說是對得不償失最好的詮釋了。

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那我們就無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隸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們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裏鑽。我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我們別無出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讓我們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這樣,你才會發現真實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擁有這種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古人雲:“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當年陶淵明荷鋤自種,嵇叔康樹下苦修,兩位雖為貧寒之士,但他們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境界談

人生好像一條河,有其源頭,有其流程,有其終點。不管生命的河流有多長,最終都要到達終點,流入海洋,人生終有盡頭。活著的時候,少一點兒欲望,多一點快樂,有什麼不好?

誘惑太多,當心是個大陷阱

據說,東南亞一帶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當地人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裏麵,再在箱子上開一個小洞,大小剛好讓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經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誘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丟下。但大多數猴子恰恰不願丟掉到手的東西,以致當獵人來到的時候,不需費什麼氣力,就可以很輕易地捉住它們。

其實,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無法抗拒諸如金錢、權利、地位的誘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誘惑是個美麗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將害人害己,無法自救;誘惑又是枚糖衣炮彈,無分辨能力者必定被擊中;誘惑還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會侵蝕每一個缺乏免疫力的大腦。

經不住金錢誘惑者,信奉金錢至上,金錢萬能。說什麼“金錢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門,金子可以叩開任何門”等等。他們視金錢為上帝,不擇手段去得到它。他們一邊用損壞良心的辦法掙錢,一邊又用損害健康的方法花錢。錢越多的人,內心的恐懼越深重,他們怕偷,怕搶,怕被綁票。他們時時小心,處處提防,惶惶不可終日,寢食難安。恐懼的壓力造成心理嚴重失衡,哪裏有快樂可言?其實,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應該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錢也並非萬能,健康、友誼、愛情、青春等都無法用金錢購買。金錢是一個很好的奴隸,但卻是一個很壞的主人,我們應該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應該淪為它的奴隸。

落入權勢誘惑之陷阱者,終日處心積慮,熱衷於爭權鬥勢,一朝不慎就會成為權力傾軋的犧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結黨營私,各樹黨羽,明爭暗鬥,機關算盡,到頭來,算來算去算自己。過於沉迷權勢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處處阿諛奉承,事事言聽計從,失去了做人的尊嚴,更不用說有什麼做人的快樂了。

經不住美色誘惑者,流連忘返於脂粉堆中,醉生夢死於石榴裙下。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王侯將相的前程斷送在聲色之中。君不見,李隆基因了一個楊玉環,終日不理朝政,最終導致權奸作亂,好端端一個開元盛世頃刻間土崩瓦解。吳三桂為了一個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留下千古罪名。

境界談

這個世界太浮躁,有太多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掉入這個美麗的陷阱。所以,為人一定要堅守本分,拒誘惑於門外。

壓力已經讓我們不堪重負

有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女中學生因不堪學習的重負而離家出走的新聞。然後又聽朋友說某企業老總因再也無法承受員工整天討工資,銀行討貸款,老婆鬧離婚的壓力而跳樓自殺的消息。這兩件事都夠令人震驚的。仔細想來,兩件事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生活的壓力太大,以致無法承受,所以才選擇了他們自認為最恰當的解決方法。

壓力,這個自詡為前進動力的孿生姐妹,已成了都市人的致命傷,它嚴重影響了都市人的生活質量。

20世紀是人類社會曆史上發展最快的年代。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人類社會戴上了“現代化”的桂冠,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人類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科技革命、技術創新使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進,呼機、手機、商務通,通信工具一換再換,人們真正體會到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今天,時代的列車載著人類的一個個夢想風馳電掣般駛入21世紀。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各種科技成果、發明創造在使社會不斷提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也正在不斷加速都市人的生活節奏。人們在充分體驗高科技成果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愉悅的同時,也正忍受著它帶給人們的巨大壓力。在“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等類似觀念的感召下,人們與時間賽跑,絲毫不敢怠慢地填滿每一分每一秒,忙工作,忙進修,忙休閑,連吃飯都分秒必爭,去吃快餐。在這樣的快節奏生活下,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等一齊向人們襲來。身強力壯、承受力大者,挺身憋氣、強自為之;心理素質差、承受力弱者,恐慌、失眠。

壓力有內壓、外壓之分。外壓來自家庭、社會,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即屬於外壓;內壓源於自身。貪圖富貴者見著比自己有錢的人就感到氣短,醉於權勢者見著比自己權大的人就心慌,這都屬於內壓。外壓猶如胖者麵前的美味,你不能視而不見,隻能想方設法把自己的視線轉移。內壓則如同伊甸園裏那條引誘亞當夏娃的蛇,如果你有足夠的定力,除非你能戰勝自己,否則必為其心動。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我們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壓力,應該看到它在督促人們前進中的作用。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壓力的承受極限,即閾值,超過這個極限,如不能及時排解,就要出問題。現代都市人壓力普遍已超過警戒線,許多人甚至於已經超過閾值,這也正是心理醫生日益紅火的原因。當然,如果壓力太小或沒有壓力,人們就會失去動力,不思進取。

境界談

俗話說:“人要逼,馬要騎”。每個人應根據自身條件,把壓力維持在最佳程度,隻有這樣才能臨壓不懼,真正體驗快樂生活。

金錢是幸福的代名詞嗎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金錢越來越攀居重要地位,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真的是萬萬不行的,沒有它我們便無法吃飯、穿衣、出行……總之,沒有它,日子便沒法往下過。因此,聰明的現代人不顧一切地去賺錢。許多人認為隻要賺到了足夠的錢,便可以幸福快樂地享受人生了。

在市場經濟中,金錢是市場的“通貨”,其作用可謂神通廣大,可以買到市場上出售的一切東西。於是便有人推崇“金錢萬能論”,於是便有人不惜犧牲健康來換取金錢。金錢成了幸福的代名詞。

雖然生活中離不開金錢,但錢多了就快樂嗎?事實並非如此,如今許多人錢賺得越多,反而負擔越重,就是因為錢賺得越多,就花費越多,花費越多,就必須去賺更多的錢來支付更多的開銷,也必須花更多時間去管理金錢和投資。金錢的誘惑是個巨大的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如果陷入其中,便隻能活在追逐金錢的強大壓力及追而不得的懊惱中,深深陷入而不能自拔。

在實際生活中,沒有錢是不行的。假如遭遇困厄,生活拮據,身患重病……我們總是那樣渴望金錢,渴望它帶給我們健康,渴望它讓我們擺脫困境,渴望它給我們帶來舒適生活。這一切,的確無可厚非。可是,一旦對它有過多的貪欲,把它當作生活唯一的目標,一旦心靈完全被金錢占據,那我們便永無安寧之日了,因為它會讓我們喪失人格、尊嚴、友情等,甚至為錢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當一個人被金錢所異化時,他會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某些人民的公仆,由於貪欲膨脹,會把國家的機密出賣,會把大筆的巨款據為己有,甚至會侵吞國家撥的救災款……妙齡的女子,由於銅臭腐蝕了靈魂,會把名譽、貞操、廉恥統統扔掉,用肉體換取金錢,以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當金錢被看作神聖的、萬能的、第一位的東西時,人便喪失了生命中一切寶貴的東西,人生便毫無幸福可言,人便不能再稱為人。一個最後“窮”得隻剩下錢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很乏味,很空虛。

其實,錢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生活中還有許多遠比錢更有意義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尋,比如愛情,比如友誼,比如健康……有句名言說得好:“能用錢買來的都不貴”。不要讓錢擋住我們的眼睛,不要讓錢成為套住我們心靈的枷鎖。做一個灑脫的現代人吧!切記,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連生命都丟了,錢再多又有何用?

境界談

有一段小詩寫得很好,在此引用,以與大家共勉。

人人都曉金錢好,豈知它是殺人刀。

無中生有興風浪,赴湯蹈火盡折腰。

正當擁有是善仆,非法占有是惡妖。

奉勸世人當清醒,唯有知識才是寶。

背著責任的包袱去生活

生活中,常常聽有人抱怨到活得太辛苦,壓力太大,其實,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給自己在人生各個路段設下了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製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較製定的,所以每天為了完成目標,不得不背著責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人首先要為自己負責任。有的人不看實際情況,要求自己必須考上名牌大學,必須學熱門專業,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隻有這樣才算完美人生。許多大學畢業生不願去基層,不願去艱苦地區,就是因為他們人生的背簍中背負有太多的責任。這種以私利為出發點的個人抱負,已褪變為一個包袱壓在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有人卻樂此不疲。

人們常說:“什麼事都歸咎於他人是不好的行為。”但真的是這樣的嗎?許多人動不動就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比如說有的人因孩子學習不好而整天苦惱,因孩子沒考上大學而內疚。隻要自己盡力去為孩子做該做的一切了,因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麼能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呢?再者說,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在其他方麵有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掩飾自己,也不會因背負太重的責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縛,多幾分心靈的舒展,就少一點自責,多幾分人生的快樂。

有的人對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的個性感到相當煩惱,可是後來把它想成:這種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所賜予的,並非自己努力不夠。這樣一想,也就不再責備自己,不再煩惱了。

生活中有許多不快樂與抱怨生活煩悶、感歎人生不順的時候,應該讓自己明智一點,不要用“高標準”去為難自己,卸掉自己背負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

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隻有認清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認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們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境界談

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並背負了適合自己的責任包袱,我們就能體會到人生旅途的快樂。

人生中有吃不完的苦

金庸先生曾概括出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為“四苦”,其餘“三苦”分別是“冤家會”、“愛別離”、“求不得”。

生之所以是一苦,因為一個人從呱呱落地起就開始了吃苦。成長過程中苦味會越來越濃。懂事以後先要嚐“十年寒窗苦”,接著為落榜而“苦悶”,為謀生而吃苦,為生計而奔波勞苦。年老以後,又會為去日不多而苦惱。病自然是苦的。生病時不但要忍受藥之苦,還要忍受身體之病痛,心靈之煩惱。死代表著生命的終結,人生最苦莫過於死。如果不肯放下心中惦念的名與利,更是苦不堪言。

“冤家會”是苦的。冤家碰頭,分外眼紅,怒火中燒,豈能不苦?不是冤家不聚頭,假如冤家剛好是你的鄰居,那你將不得安寧。你要睡覺他練鼓,你要讀書他練嗓,或是將垃圾丟在你家門口,或是任由愛犬把你家門口當廁所。如果你以忍為上策,心中自然是苦,如果你與之理論,激怒冤家,更是“苦海無邊”。

自古多情傷離別,與心愛的人分手,哪有不苦之理?別離苦,分手後相思更苦。古人曾經寫過大量有關別離的詩句,可以說每一句都充滿苦味,王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連離別時的酒都有苦味。

世人癡情於名利,不惜犧牲健康、人格去換取,如若“求不得”,肯定是痛徹肺腑。即使有幸得之,要麼提心吊膽,要麼不知足,這山望著那山高,自然也是苦的。

對待人生“七苦”,最好莫過於知足,知足才能常樂,任何事情都適可而止,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沒有莫強求。把生命的重心放在生活的過程中,而不是追求本身,在生活的大道上,一邊觀賞一邊前行,而不是為了到達某一夢寐以求的終點,這樣的人生便不再有苦味,便會有暢快淋漓、如沐春風之感。

印第安人酋長曾對他的臣民們說:“上帝給每一個人一杯水,於是,你從裏麵體味生活。”生活確實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顯示不了一個人是貧乏還是富有。但杯子裏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接下來你有權力加鹽,加糖,隻要你喜歡。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裏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啜飲的時候,你要慢慢地體味,因為你隻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境界談

生活當中,該有多少人為了讓自己的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無謂地往裏麵加各種各樣的佐料。諸如愛情、友情、金錢、喜、怒、哀、樂……所以都感覺著活得非常“苦”;然而,隻要你適度地、有選擇地放入調料,你的生活便會過得有滋有味。

奔波勞苦已是常態

作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沒有躺在草地上,凝望蒼穹,望天空雲卷雲舒,看夜空繁星閃爍了?你有多久沒有親近大地,觀草木榮衰了?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對不對?

現代人太忙了,忙碌煩躁,是多數人生活的寫照。每天總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覺得生活茫然。不知為何要這麼忙,卻又是忙、忙、忙。於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遊來蕩去,累了、煩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種慣性,而一旦脫離了這種慣性,整個人又似沒有了魂的幽靈,整天晃來蕩去不知所措。偶爾工作的餘暇有片刻的鬆懈,又仿佛是偷來的快樂,不敢受用。

一位商界名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每天工作超過18個小時!常常是連吃飯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結果竟是吃幾場官司,坐了一次牢獄,並最終於47歲英年早逝。雖然累積了幾億財富,但在世時他得到的似乎僅僅是忙碌和煩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種狀況,而成了一種習慣。沒有人喜歡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會落伍,會被社會所淘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淘汰的危機與發展的危機並存,因此許多人都處在不窮也不富的尷尬階段,放棄工作便一窮二白,停下腳步便身心皆空。於是,隻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隻能用透支的身體作為生命中唯一的本錢,為“希望中的未來”而辛苦奔波。

沒見過一隻發條永遠上得十足的表會走得長久;沒見過一輛馬力經常加到極限的車會用得長久;沒見過一個繃得過緊的琴弦不易斷;也沒見過一個心情日夜緊張的人不易得病。人們在塵世的喧囂中日複一日地各自奔波勞碌,像蜜蜂般振動著生活的羽翅,難免會有種種不安。所以,我們何不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壞了身體,增加了臉上的皺紋外,我們又得到了什麼?細細品味其中的甘苦,隻要我們平靜地對待忙碌,適時放慢生活的腳步,輕鬆地放飛自己的心靈,用透明的情緒觀察周圍的一切,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向我們招手。

境界談

花開花謝總要有個生命的周期,花開時盡情美麗,不開花時默默孕育。奔波勞苦中記著放慢腳步,低頭欣賞一下路邊的花草,抬頭看一下遠處的風景,細心體會一下生活的樂趣,會讓你走得更好,更遠。

死要麵子活受罪

死要麵子活受罪,這話一點也不假。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慕虛榮的人為了麵子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有些人越是沒錢,越愛裝闊,兜裏明明沒有幾個錢了,卻仍要請朋友進高檔飯館好好吃一頓;對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卻總是搶著買單;與人談天,總要有意無意與別人說一些自己吃過的大餐,去過的高級場所。仔細想想,要這虛榮有何用呢?隻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吃好喝好體麵了滿足虛榮之後,自己卻食無米,穿無衣,住無所,行無鞋,困獸一般憋在角落裏,何苦呢?由此想一到一個比喻:死雞撐硬腳。雞雖然死了,可它的腳卻還在硬撐著。想想確實有點可笑,死都死了,還硬撐個什麼勁啊?

究其愛麵子的心理,根源就在於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內心忐忑不安,所以當他們麵對一件商品時,往往考慮虛榮比考慮價格的時候多,沒錢的自卑像魔鬼一樣纏得他們猶豫不決,最終屈服於虛榮,勉強買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於是,社會中有了一種怪現象,越窮的人越不喜歡廉價品,越是沒有錢的人,就越愛花錢去顯示自己。

其實,真正有錢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腳。有位朋友身兼數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稱呼——小氣財神。他和朋友去餐館吃飯時,大都隨便點一些菜,幾杯清茶,僅此而已。他的衣著也很普通,但整潔,並不是什麼名牌。他的車子也不是奔馳什麼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輛車而已。他的公司業績很好,而且個人的資產也不菲,但他依然能夠不被虛榮所累。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很隨便和儉樸的,有的真是近於邋遢,事實上,這些人中不乏富豪。

麵子有時是唬人的麵具,光為麵子活著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一個人有無麵子的關鍵不是富與不富的問題,而在於一個人的品德。有時,“裏子”比麵子更重要。

境界談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於平易之中的。喜歡把富有顯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穩之氣,有膚淺之心。生活中的事,還是客觀實際一些,讓“裏子”充實一些,擁有一份平實的內涵,擁有一份坦蕩的快樂,有什麼不好?

一味地跟別人進行比較

有一項調查表明,不少都市人都有自卑感,在一生之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有懷疑自己的時候,感到自己的境況不如別人。

這是為什麼呢?潛藏在人心中的好勝心理、攀比心理是這一問題的根源。我們總把他人當作超越的對象,總希望過得比別人好,總拿別人當參照物,似乎沒有別人便感覺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於是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資,比資格,比權力……生活上要和鄰居比,比住房,比穿著,比老婆,就連孩子也不能放過,也成了比的犧牲品,“我的孩子班裏學習第一名,比你的兒子強”,洋洋得意者說。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個高下,比別人強者,趾高氣揚,夜郎自大。不如別人者便想著法子超過他,實在超不過便拉別人後腿,連後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們能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和別人比較,不如別人時便積極進取,爭取更上層樓;比別人強時便謙虛謹慎,樂觀待人,豈不更好?

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方麵都比別人強,勝過別人。太要強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強的人比,結果由於心靈的弦繃得太緊了,損耗精神,很難有大的作為。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全人類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個人的頭顱裏,全世界要是都聚集於一個人的腦子裏,那種狀況,如果延續下去,就會是文明的末日。”俗話說,學業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一個人隻要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虛此生。千萬不要看到別人的一點長處就失去心理平衡。每一個人把自己做好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手指好嗎?

一味和別人比是件不聰明的事,因為即便勝過別人,又會有“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危險。古人雲:“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一個人太冒尖,在各方麵勝過別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擊,而與世無爭者反而不會樹敵,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說“人勝我無害,我勝人非福”。

其實,最好的處世哲學還是不與人比,做好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幹嗎要和別人比呢?如果心裏難受,實在要比的話,倒不如把自己當作競爭對手,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實,一年比一年長進,這樣既不會沾惹是非恩怨,自己還能更上層樓,豈非自求多福?當然,比也並非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在形成競爭,推進社會前進中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如果大家都不爭先,都去爭“後”,那麼社會如何發展進步呢?

境界談

俗話說:“知足常樂。”做人首先要滿足,然後再抱著友善的態度和別人比,比學習,比進步,而不是比享樂,隻有這樣才能共同進步,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社會在前進,心靈卻已荒蕪

現代人太忙,幹什麼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大人們忙升官,孩子們忙升學,青年人忙充電,老年人忙爬山,男人忙,女人忙……真是舉國上下一片忙。如果當時間的列車突然急刹車,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們突然一下子閑了下來,許多人會有同一種如同暈車般的感覺,那就是內心空虛。

有句話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的處境證明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正確的,在整日不得閑的時候,我們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我們在整天忙著賺錢,物質財富得到極大豐富的今天,住在裝飾得如同皇宮般金碧輝煌的鋼筋水泥結構中,各種娛樂設備應有盡有,卻總感到丟失了點什麼,總感到心裏特別空虛,總感到生活如同一灘死水一樣沒有生氣,如同沒放鹽的飯菜一樣沒有滋味。我們隻顧著經營身體賴以寄存的有形的家,卻把心靈的家園荒蕪了——我們把“心”丟了。而心是人的主宰,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唯一身份證明。馬牛是沒有“心”的,它們奔波勞碌,方才換得一把糧草,終其一生,都是為了糧草而活。如果人的行為離開“心”的正確指導,如果人的心靈家園荒蕪,僅為了衣食而奔波,與動物又有何差別呢?

於是乎有人到處尋找自己丟失多時的“心”,尋找昔日的感動與激情。有人去歌廳、迪廳尋找,有人到酒場上尋找,甚至有人動用高科技手段到網上找。可最終都一無所獲。一味在物質世界裏尋求無異於緣木求魚,一味在名聲、權力、財富、享樂中尋覓,隻能使心靈更加荒蕪。

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整天吃山珍海味、生猛海鮮,卻不如天天背著窩頭爬山的老年人活得充實,為什麼兩口子穿戴都是名牌,卻不如穿粗戴俗的老年人夫妻恩愛,過得有滋味。其實,老年人生活充實而富有激情也沒有什麼秘方。正如他們所說“我亦無他,唯心細耳”。如果我們真能和老年人一樣閑暇時種竹澆花,下班後夫妻雙雙牽手把家還,飯後到公園散散步。我們也能像以前一樣感到充實,感到有激情,感到生活的樂趣,也能找回自己丟失的“心”。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隻不過我們沒有用心體會罷了。

境界談

其實,生活中情調要靠自己去創造,與其苦苦地去追尋,不如先細心體會眼前實在的快樂。樂趣並不在遠處,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遠?我們往往在山間海崖追尋青鳥,卻不知青鳥就在窗前。

人生待足何時足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正為這一段時間老是做噩夢而痛苦。問及所夢內容,幾乎全是為了一點私利而與別人糾纏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好生苦惱。我便裝作行家,為之解夢,勸他最近放下手中的生意,到處走走,躲一下“小人”,便可不再做噩夢。

朋友心中有事,自然不得清閑,即使在睡夢中也一樣。而醒來時,更是驅趕此身,作無盡的追求。當時沒敢與朋友直言,其實真正的“小人”是自己,是自己白日裏老是想著為了蠅頭小利去與人糾纏,所以才夢裏不得安寧。如果整天為名利所累,萬事擾心,不得安寧,即便物質生活上錦衣玉食,但精神壓力不能排解,也隻能悉苦萬端。

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當然是社會發展最有效的潤滑劑,但不可過於看重名利,過於為名利奔波不休。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講究效益的環境裏,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應正確對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順”。

當然,最好的活法還是淡泊名利。因為“名”字下頭一張嘴,人要是出了名,就會招為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擠,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種下禍根。正如古語所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堤高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而“利”字旁邊一把刀,既會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別人,小利既傷和氣又礙大利。如果認為個人利益就是一切,便會喪失生命中一切寶貴的東西。

人生待足何時足?名利是無止境的,隻有適可而止,才能知足常樂。其實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無休止地膨脹,人便不會有知足的時候。欲望就像與人同行,見到他人背有眾多名利走在前麵,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負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麵,結果在路的盡頭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質,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寬闊。

但許多人口口聲聲說將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厭惡名利的姿態,實際是內心中無法擺脫掉名利的誘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態,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時時掛在嘴邊。好作討厭名利之論的人,內心不會放下清高之名,這種人雖然較之在名利場中追逐的人高明,卻未能盡忘名利。這些心口不一的人,實際上內心充滿了矛盾,但名利本身並無過錯,錯在人為名利而起紛爭,錯在人為名利而忘卻生命的本質,錯在人為名利而傷情害義。如果能夠做到心中怎麼想,口中怎麼說,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對名利不動心,自然能夠不受名利的影響。那麼不但自己活得輕鬆,與人交往也會很輕鬆了。

境界談

一個人如若養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態度,麵對生活,他也就更易於找到樂觀的一麵。

沒有目標,就像無頭的蒼蠅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便猶如大海上沒有舵的帆船或看不到燈塔的航船,就會在暴風雨裏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無論怎樣奮力航行,終究無法到達彼岸,甚至船破舟沉。現在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無成,便是因為沒有目標,導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塞涅卡有句名言說:“如果一個人活著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在生活的海洋中,要想做一個成功的舵手,首先必須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生活就會盲目漂移,做事就沒有方向感,從而敷衍了事,臨時湊合,也就失去責任感。沒有目標,英雄便無用武之地。

列寧說:“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同樣,人生要製定正確的目標,要符合個人實際,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將會陷入理想破滅後的惆悵與悲涼之中。比如一個天生五音不全的人,連五線譜都不曾見得,卻想成為歌唱家,那他的目標恐怕難以實現。正確的目標是人生追求的基礎,離開正確人生目的的追求隻能是無目的的盲動,即使偶有所得也不會長久,也很難有大的發展,在更多時候隻能是品嚐失敗的痛苦。

另外,人生的目標也要根據自身當時的情況適時加以調整,不能一條路走到黑,不到南牆不回頭。正像魯迅、郭沫若棄醫從文一樣。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人難的不是確定目標,而是馬不停蹄地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鬥。隻有不斷地激勵自己,從偉大的實踐中吸取力量,從競爭中獲得壓力,這樣才能少惰性而多韌性。李大釗說:“青年啊!你們臨開始活動之前,應該確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的。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境界談

恰當的生活目標,能使每個人充滿快樂。無所事事、自暴自棄地讓時光白白消逝,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奮鬥,日子過得才充實,趣味盎然,才能體會到原汁原味的生活的甜美。

隻知索取,不知付出

人的一生,各有各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譽,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權力。然而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麼?記不清哪位哲人說過:“一個生命也許隻有在為其他生命做出貢獻的時候,才能充分顯示出它的巨大力量、深層次意義和寶貴價值來。”

生命的價值在於付出,在於是否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貢獻。一個人能盡心盡力地去服務社會,幫助他人,那麼生命的價值就得到了實現。生命隻是一段過程,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有人拚命享受,拒絕付出,這樣的人說他活著,但生命已經枯萎。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對生命負責的人,會盡力去做有益的事,讓生命之樹枝繁葉茂。

現代人喜歡以我為中心,信奉人生如朝露,行樂須及時。這是一種自私的“我”,是小“我”,隻有那種公而忘私,甘做孺子牛的“我”才是大“我”。其實,活著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生命的價值並非想象,而是實踐。花兒向這個世界吐露芬芳,對花兒本身而言,那就夠了。一切事物隨時在變化,倘若為害怕凋零,花兒便因此而拒絕開放,這才是最愚蠢的。就像知道人會死亡,所以就悲觀墮落,同樣是錯誤的。

古希臘有一則關於金床的故事,說一位精通數學的國王,按照全體市民的身高平均數,非常精確地計算和設計了一張金床。實際上,平均值是根據小孩、年輕人、老人、侏儒、巨人等身高而得出的,整個城市沒有一個真正合乎平均值的人。每當賓客來臨,國王都用這張床招待他們,而且有個特殊的規定:客人必須適用這張床,床是無價之寶,不能有任何改動。於是,客人太矮就要被拉成與床一樣長,客人太高就要鋸掉一些適應床。那國王也許是帶著世界上最好的意圖做每一件事的,但是,苛刻的標準使他適得其反。

人生的價值也是一樣,像盧梭說的那樣:“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文憑、權力、地位、金錢都不能作為衡量人價值的尺度。有的人雖然擁有了全世界,卻拿不出一顆石子給人,這種人便是最窮的人,人生沒有價值;有的人雖已站在最高處,卻不肯伸一隻手來扶助跌倒的人,這種人便是最賤的人,人生沒有價值。雖是平民百姓,但卻有美好善良的心靈,能夠廣布恩德於人,那麼他將比有職位的官員更受人尊敬,他的人生更有價值。高高在上的官吏,如果貪婪成性,隻知利用手中權力損公肥私,那麼他的地位再高,也像乞丐一樣沒有人格,也像禽獸一樣沒有人性,也像殺人犯一樣沒有價值,沒有苟活於世的必要。

為人不可過於看重名利,隻為自身享樂而活,否則就會喪失了存在的價值。

境界談

一切名利,都隻是過眼雲煙。佳人豔麗,終究會有美人遲暮的一天;功名再高,也如莊生夢蝶、海市蜃樓一樣,到頭來隻是虛幻一場;金錢再多,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百年後能讓世人憶起的隻有為他人肯付出者。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如果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不虛此行了。”那麼他便此生無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