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reference_book_ids":[6895328918807514125,7353548954656574526,734827670596382214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我們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我們的願望。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我們的人生也會更加的美好、圓滿。
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
生活中許多失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滿了抱怨。失業的痛苦困擾他們的身心,使他們覺得自己仿佛被命運擠到牆角(其實是他們自己走到了命運的牆角),因此隻有通過抱怨來平衡自己。然而,這種抱怨的行為恰好說明他們所遭遇的處境是咎由自取。
季某是北京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能說會道,各方麵都表現出不同凡響。他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兩年了,雖然業績很好,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季某心裏有些不舒暢,常常感歎老板沒有眼力。一日,和同事喝酒時季某發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來,努力認真,試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我為公司建立了那麼多的客戶,業績也很不錯。雖然兢兢業業,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卻沒人重視、無人欣賞。”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本來老板準備提升季某為業務部經理。得知季某之言,心裏不是滋味,後來放棄了提升他。季某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於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隻是一味地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抱怨老板沒有識人之“能”。
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通過努力才能改善處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產生真正的勇氣、堅毅的性格,自然也就無法取得任何成就。不妨假想一下,你喜歡與那些抱怨不已的人為伍,還是與那些樂於助人、充滿善意、值得信賴的人共事呢?哪一種同事更受歡迎呢?
有時候,在工作和生活之中,碰到一些並非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隻要我們站在公司的立場上,為公司著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觀望態度。那麼,我們所做出的努力將會得到回報。在現實中,我們難免要遭遇挫折與不公正待遇,每當這時,有些人往往會產生不滿,不滿通常會引起牢騷,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從心理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這種自衛行為同時也是許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騷、抱怨會削弱員工的責任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幾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許多公司管理者對這種抱怨都十分困擾。一位老板說:“許多職員總是在想著自己‘要什麼’;抱怨公司沒有給自己什麼,卻沒有認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夠不夠。”
對於管理者來說,牢騷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響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機構內部彼此猜疑,渙散團隊士氣,因此他們時刻都對公司中的“抱怨者”有著十二分的警惕。
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主動獨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其實這樣的抱怨毫無意義,至多不過是暫時的發泄,結果什麼也得不到,甚至會失去更多的東西。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過去時態的人是無法容納未來的。聰明的做法是停止計較過去,不要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於懷。
現在一些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由於缺乏工作經驗,無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樣體麵。然而,當老板要求他去做應該負責的工作時,他就開始抱怨起來:“我被雇來不是要做這種活的。”“為什麼讓我做而不是別人?”對工作就喪失了起碼的責任心,不願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將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長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將他們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吞噬,使之根本無法獨立工作,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
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裏都是自毀前程。中軟國際副總裁林惠春先生說:“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這樣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
境界談
抱怨和嘲弄是慵懶、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如果你想有所作為,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優秀,不妨在遇到不公或是心情鬱悶想要發泄時多問一下自己“我抱怨什麼?有什麼可值得我去抱怨的”,然後平靜地將答案告訴自己。
喋喋不休讓你一無所有
比爾·蓋茨說過,一個善於為失敗準備借口的人,無論怎麼掩飾,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懦夫!
在我們的一生之中,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每份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我們便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工作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陪伴我們安然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重要保障。因此,對我們來說,一切合法的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尊重,一切值得我們尊重的工作都有它不容輕視的價值。
現為通泰電子集團首席執行官的約翰·克林斯頓在向外界介紹他的成功秘訣時說:“我並不認為自己有多麼優秀,我隻是經常對自己的員工強調:在公司中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幹著什麼樣的工作,是CEO,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記住一點——隻有看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才會有發展,否定自己的勞動是個巨大的錯誤。”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隻能勉強領薪,在人生事業上無足輕重。正是這樣的態度嚴重地限製了他們的人生價值,阻礙了他們事業的發展。他們置身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之中,雖也將工作當成一種必須,但卻認識不到工作的真正價值,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辛苦勞作不過是為了生計。他們輕視自己的工作,對工作敷衍了事,總把心思放在怎樣才能幹一件大事來擺脫自己的現狀上。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大的發展!
著名的管理谘詢專家蒙迪·斯泰爾在為《洛杉磯時報》所撰寫的專欄中曾經說道:“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工作權利,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工作是人的天職,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當我們把工作當成一項使命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發現機會,取得成功。當然,擁有這種工作態度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輕視工作’成為一種習慣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漸平庸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隻是損失了一些金錢和時間,但是對你的人生將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
奎爾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這活太髒了,沒本事的人才幹這樣的活,一天到晚累個半死,渾身上下沒一處幹淨地方,真是丟死人了。
如此,奎爾每天都在這種抱怨和不滿的心情中度過。他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份很低等的工作,隻是日複一日地在為一點可憐的工資出賣苦力。因此,他便慢慢地開始消極怠工,當同他一起進廠的同事將眼光盯著師傅手上的“活”時,他卻窺視著師傅的眼神和舉動,稍有空隙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幾年過去了,當時同他一起進廠的三個工友,各自憑著自己的技藝和工作的勁頭,或升職做了他的上司,或另謀高就有了自己的事業,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隻有他,仍舊在抱怨聲中,做著他自己蔑視的修理工。
奎爾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難道是一種偶然嗎?相反,這是一種必然。作為員工,你幼稚地認為你對工作的輕視目光,會瞞得過老板的視線。老板們或許並不了解每個員工的具體表現,熟知每一項工作的細節,但他能作為你的老板,或者因為經驗,或者因為曾經在某方麵卓有成效的努力,一定有他超出一般的能力和見識。你輕視他給你的工作,他自然也會根據你對工作的態度來設定你在公司的未來。這一點,天經地義。
在我們身邊,奎爾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他們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將工作看成是創造人生事業的必由之路和發展人格的助力,而把它視作衣食住行的供給工具,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無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樣的錯誤觀念將他們人生和事業都定格在一種永遠被動的生活方式裏,使他們不願意奮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對他們來說隻有體麵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隻有從事有高薪的工作才能使自己致富。豈不知任何偉大的工程都始於一磚一瓦的堆積,任何耀眼的成功也都是從一點一滴中開始的。這一磚一瓦、一點一滴的累積,都需要他們在工作中以盡職盡責的精神去完成。
好崗位、好工作人人趨之若鶩,普通瑣碎的工作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好工作和好崗位是從哪裏來的呢?什麼樣的工作才算是普通瑣碎的工作呢?
亨利和阿爾伯特是同班同學,兩個人大學畢業後,恰逢英國經濟動蕩,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廠去應聘。恰好,這家工廠缺少兩個打掃衛生的職員,問他們願不願意幹。亨利略一思索,便下定決心幹這份工作,因為他不願意依靠領取社會救濟金生活。
盡管阿爾伯特根本看不起這份工作,但他願意留下來陪亨利一塊兒幹一陣子。因此,他上班懶懶散散,每天打掃衛生時敷衍了事。一次、兩次、三次,老板認為他剛從學校畢業,缺乏鍛煉,再加上恰逢經濟動蕩,也同情這兩個大學生的遭遇,便原諒了他。然而,阿爾伯特內心深處對這份工作抱著很強的抵觸情緒,每天都在應付自己的工作。結果,剛幹滿了三個月,他便徹底斷絕了繼續幹這份工作的念頭,辭了職,又回到社會上,重新開始找工作。當時,社會上到處都在裁員,哪兒又有適合他的工作呢?他不得不依靠社會救濟金生活。
相反,亨利在工作中,拋棄了自己作為大學生——高等學曆擁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當作一名打掃衛生的清潔工,每天把辦公走廊、車間、場地,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半年後,老板便安排他給一些高級技工當學徒。因為工作積極,認真勤快;一年後,他成為了一名技工。盡管如此,他依然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在工作中不斷進取,認真負責。兩年後,經濟動蕩的局麵稍稍穩定後,他便成為了老板的助理。而此時,阿爾伯特才剛剛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廠的學徒。但是,他認為自己是高等學曆擁有者,應該屬於白領階層。結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仍然把活幹得一塌糊塗,終於在某一天,他又回到街頭,去尋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個不輕視自己工作的人,工作中任何一件瑣碎和不起眼小事都會成為他成長和鍛煉自己的機會,一個尊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人,根本無需為他的未來擔心。
境界談
平凡的是工作崗位,平庸的是工作態度。無論你從事的工作多麼瑣碎,都不要看不起它。要知道,所有正當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隻要你誠實地勞動,沒有人能夠貶低你的價值,你在工作中所能收獲到的一切,完全取決於你對工作的態度。
抱怨讓你失去機會
霍桑說過,對於那些實際上影響我們一生的前途和最後歸宿的事件,我們甚至也隻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還有數不清的大事——假如稱之為大事的話——差點兒發生在我們身上,然而卻從我們身邊掠過,沒有產生什麼實際效果,甚至也沒有反射任何亮光或陰影到我們的心上,使我們察覺到它們的接近。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一些人,他們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間穿梭,看起來很忙,但卻不是在為工作而忙,而是在忙著到處尋找工作。他們曾經在許多公司任職,從事過不同的職業,能力不能說沒有,但卻被自己滿腹的抱怨掩蓋。其實,他們所抱怨的東西並不是導致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這種抱怨的行為正好說明,他們現在的處境———四處尋找工作的苦楚,完全由自己一手造成。
他們說:“每天累死累活,隻能拿到這點錢,這算是什麼工作。”
他們說:“老板太摳門,幹得再好有什麼用?”
他們說:“公司領導一個比一個差勁,這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在這幹得再久也翻不了身。”
……
他們就這樣抱怨公司的老板摳門;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製度嚴苛;甚至抱怨自己當初怎麼會進這家公司……他們的這種抱怨,有時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固有的矛盾之間會得到一些實據,因而也許會受到一些善良之人的寬慰,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一定的緩解,並不能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影響自己的發展。但是,持續的抱怨勢必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不能專注地工作,甚至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問題自然就出現了,到那時即使你不吵老板的魷魚,老板也已將你排在了最應辭去的人之列。何況,如果你因此養成抱怨的習慣,想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想在下一份工作中有所作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一點,凡是頻繁換過工作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體會。
《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曾向一位聘用過數以百計員工的管理者請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應聘者的。這位管理者說:“我招聘員工時,十分看重應征者如何評價自己剛剛離開的那家公司和以前從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來應征的人隻是說過去雇主的壞話,甚至惡意中傷,這種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加以考慮的。”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無法容納未來,也不會被未來容納。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卻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機會,總是抱著近乎愚蠢的奢望,以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的;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工作機會,任自己的大好年華白白流逝,使自己未得到良好增長的技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在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努力,不管學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最終都會被龐大的失業隊伍淹沒。
小王大學畢業後便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同學、朋友都祝賀他,他開玩笑道:“瞧瞧你們那點追求,這工作就算好了?這隻是開頭,好的還在後麵呢。”小王工作後,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這時他的女友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於是倆人決定合租。兩個人兩份工資,交完房租外,剩下的足夠貼補生活之需,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小王就突然煩躁起來,從公司一回家就對女友訴說對公司的不滿,抱怨公司領導層的無能,沒幾天就辭職另找了一份自己認為不錯的工作,並將家也搬了過去。
如此幾年後,他因不停更換工作,將家從南城搬東城,再從東城搬到北城,有時一年中光搬家就有好幾次。她的女友開始還以為他真的沒碰上好工作,還經常安慰他,讓他不要著急。後來越發覺得不對,也慢慢對他各種各樣的抱怨產生了反感,終於在他又一次準備辭掉工作時,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
她說:“咱們倆在一起這麼多年,光工作你就換了七八個,每個你都說不行,難道這些公司真都像你說的那樣不行嗎?我看你幹事就是虎頭蛇尾,而且不願意吃苦,別人住在東城都可以去北城上班,你為什麼不行?”接著說:“如果你這次再不堅持下去,我看我們也隻能做個普通朋友了。”
聽了女友的話,小王不知如何是好,沒幾天就一個人搬了出去。原來,這次不是他不想堅持幹下去,而是他沒好好幹因此公司要辭他,他不好意思給女友說實話,才說是自己想要辭職的。這樣的事在他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卻是第一次的無可挽回。
幾個月後,小王在一家超級市場門口偶然碰到他的女友,女友問他最近怎樣,他很尷尬地笑了笑說:“現在要找一份好工作真是不容易,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競爭很激烈。不過我剛找到一家還算合適的,雖工作性質和以前不同,工資也沒有以前的高,但和我找的別的幾家比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女友看到他這種情況顯然不知道說什麼。他急忙說:“我得走了,這家公司約我兩點半麵試,我不能遲到。”
邁斯曾經做過許多種工作,卻一次次地淪落為一位可憐的失業者。他總是唉聲歎氣地對身邊的人說:“工作壓力太大,生活負擔太重。”他渴望能夠獲得一個有充分閑暇時間的工作,有時候他甚至將無所事事看成一種人生樂趣。
如此他換了很多種工作,但沒一個能達到他要求的標準,於是他到中年時,仍覺得自己的生活苦不堪言,想改變卻又無從著手,隻好逢人便說:“我怎麼這麼倒黴,這麼多年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故事中小王和邁斯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中像他這樣因不努力工作而去努力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在一次一次的失業中降低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了應得的藐視。
人們說,賭博就像用兩隻碗來回倒一碗水,倒來倒去,隻有一個結果:碗裏的水越來越少。其實,因為自己不努力而頻繁更換工作也一樣,是用無數個碗來倒一碗水,最後能剩下什麼可想而知。
現在社會上找工作的越來越多,光北京一年大的招聘會就有幾十場,每一場都是人滿為患。據此,很多人認為,大多數人的失業是因為用人單位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才使得很多很有能力的人無工可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許多公司、機構裏,有很多空缺職位沒有合適的人填補。在報紙上,到處都有“誠聘職員”的廣告,許多老板也正急切地想找到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再者,一年幾十場的大型招聘會本身也說明這種說法根本不能成立。
如果非要對此作出解釋,那答案或許隻有一個,所有的公司需要的都是那些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具有非凡才幹的人才和那些能夠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的員工,而不是投機取巧、馬虎輕率、嘲弄抱怨、朝秦暮楚的平庸勞動力。
境界談
一個人不停地抱怨隻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也就是恰在此時,機會已經從他們的身邊溜走了。
怨氣會毀掉你的人際關係
史蒂芬·霍金曾說,氣惱我自己的殘障,是在浪費時間。人生必須不斷往前走,而我到目前為止表現得還不錯。如果你一直在生氣或抱怨,別人也不會有空理你。
我們在抱怨時,可能嚐到獲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頭,也可以回避去做讓自己緊張的事;然而抱怨的行為也是雙刃劍,將帶來負麵的影響。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王寧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本來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煩了。”
王寧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無巨細,不找她找誰?
其實,王寧性格開朗,工作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但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拖延。設備維護、購買辦公用品、交電話費、買機票、訂客房……王寧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八隻手來。再加上她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她幫忙叫外賣。
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小李來領膠水,王寧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來過了嗎?怎麼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劈裏啪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說:“以後東西一起領!”小李有些尷尬,又不好說什麼,忙賠著笑臉說:“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王寧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王寧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還真離不開王寧。雖然有時候被她搶白得下不來台,但也沒有人說什麼。她不是把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讓人聽了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王寧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主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裏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王寧莫屬,可一看投票結果,50多份選項票,王寧隻得了12張。
有人私下說:“王寧是不錯,就是嘴巴太厲害了。”
王寧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境界談
有時,抱怨的確可以讓人的情緒得到舒解,有益健康,但如果抱怨太多,就會使人厭煩。抱怨絕對不是好事,它不會為你帶來多少正麵的效益。
一顆抱怨的心會讓自己很累
大部分人都相信這樣一個事實: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會成為你抱怨的對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抱怨。不勝任的人,經常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因為機會經常被別人抓住了。勝任的人,也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但他們不去抱怨,而是通過付出超人的努力,讓自己把握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
當我們羨慕別人坐擁巨富享受高品質生活時,當我們妒忌別人拿著高薪坐著高位時,當我們看到機會總是讓別人遇到時,我們也許會抱怨世界真不公平。但是,當我們抱怨不公平時,是否反省過:“我夠努力了嗎?”
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隻能讓自己過得很累,抱怨越多,就越累得難受。
為什麼抱怨的人會說生活的這麼累,因為他隻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會埋怨生活,因為他知道,失與得總是同在、成正比的,一想到自己獲得了那麼多,真是高興啊。
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會讓一個人完全滿意,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隨處找到時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專業不好,抱怨住處很差,抱怨沒有一個好爸爸,抱怨工作差、工資少,抱怨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其實,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很多人認為隻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分內的事做好,就可以萬事大吉了。當接到老板或上司安排的額外工作時,就老大不願意。不是滿臉的不情願,就是愁眉不展,嘮嘮叨叨地抱怨不停。
在劉力明擔任汽車公司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緊急的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所以需要抽調一些員工協助,當劉力明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職員不悅地說:“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說我到公司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聽了這話,劉力明一下子就憤怒了,但他仍平靜地說:“既然不是你分內的事就不做,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那個員工就這樣失去了工作。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氣度和有職業精神的表現。一個勇於負重、任勞任怨、被老板器重的員工,不僅體現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上,也體現為願意接受額外的工作,能夠主動為上司分憂解難。因為額外工作對公司來說往往是緊急而重要的,盡心盡力地完成它是敬業精神的良好體現。
如果我們想成功,除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經常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時刻保持鬥誌,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地鍛煉、充實自己,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王亞林是一家公司的員工,他的升遷是非常迅速的,為什麼他會得到一再提拔呢?原因就是他樂意去做他分外的事,從而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王亞林總是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後,不斷地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不管那個人是他的同事還是上司。他將那些分外的工作也當作自己的事來做,任勞任怨,不計報酬。漸漸地,老板有了隻找他幫一個小忙或分擔一些重要工作的習慣。漸漸地,老板又把更多重要的事交給他去做。不久,王亞林已經當上了部門經理。
接到額外工作時,不要愁眉不展,抱怨不停,多做分外工作對我們的成功大有好處。它不僅會使我們獲得良好的聲譽,多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而且還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它會使我們盡快地從工作中成長起來。
境界談
如果抱怨成了一個人的習慣,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籠一般,處處不順,處處不滿;反之,你則會明白,自由地生活著,其實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抱怨。
麵對問題,用努力替代抱怨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風得意、高潮迭起的快樂,又有萬念俱灰、惆悵莫名的淒苦。
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繪成圖,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線,它可比呆板的直線豐富多了。
常見許多人處於生命低穀時一味地抱怨、苦惱,大聲地哭訴著生活對自己是如此的不公,長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終日被淚水和無奈的情緒包圍著。其實,仔細想來,抱怨、折磨又有何用?隻能徒增痛苦,讓自己墜落得更深、更慘罷了!
生活中,問題肯定是層出不窮的,有很多事情不能如己所願,別人得到了幸運你卻與機會擦肩而過,別人獲得了成功,你卻陷入困境,別人一帆風順,你卻遭遇不幸……於是,你感歎生活是如此刻薄,命運是如此不公。其實,當你有這樣的感歎的時候,你已經把自己生活的掌控權交了出去。
威爾遜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事務所小職員做起,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辦公樓,並且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有一天,威爾遜先生從他的辦公樓走出來,剛走到街上,就聽見身後傳來“嗒嗒嗒”的聲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麵發出的聲響。威爾遜先生愣了一下,緩緩地轉過身。
那盲人感覺到前麵有人,連忙打起精神,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發現我是一個可憐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點點時間呢?”
威爾遜先生說:“我要去會見一個重要的客戶,你要什麼就快說吧。”
盲人在一個包裏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個打火機,放到威爾遜先生的手裏,說:“先生,這個打火機隻賣一美元,這可是最好的打火機啊。”
威爾遜先生聽了,歎口氣,把手伸進西服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我不抽煙,但我願意幫助你。這個打火機,也許我可以送給開電梯的小夥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著錢,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威爾遜先生笑了笑,正準備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說:“您不知道,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爾頓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爾遜先生一震,問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廠爆炸中失明的嗎?”
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得連連點頭:“是啊是啊,您也知道?這也難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個,傷的人有好幾百,可是頭條新聞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多得到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說起來:“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啊!”
威爾遜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頓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我們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我把它解決了,你——沒有。”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敗,有人隻能以乞討混日子為生,有人卻能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對生活的熱情和堅持或者拋棄與放棄。
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屈服於命運,自卑於命運,並企圖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這樣的人隻能永遠躺在自己的不幸中哀鳴,不會有站起來的一天。其實,生活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集合,成功者矢誌不渝,不拋棄,不放棄,靠自己的奮鬥不斷地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贏得尊重。失敗者心灰意懶,忘記了曾經的理想,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確實,生活總是存在問題的,沒有必要去抱怨,追求成功的路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你大可不必為自己的點點得失而大喊不公,應該正視現實,並勇敢麵對。
所以,我們應該承認生活充滿問題這一事實,讓生活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傷感。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生活感到遺憾,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充滿問題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幻想生活總是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比現在更糟。
生活總是存在問題的,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麵總有一些不能如意的。但隻要適應它,並堅持到底,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境界談
我們承認生活充滿問題並不意味著一切消極的開始,正因為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才能平和自己的心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
麵對困難,不要抱怨要挑戰
美國著名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描述他心目中的優秀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不是那些有著多麼高貴的血統或者多麼高學曆的人,而是那些有著鋼鐵般的堅定意誌,勇於向工作中的‘不可能’挑戰的人。”
李開複博士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他什麼時候可以接替自己承擔老板的職責?李開複當時非常吃驚,連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管理經驗和經營能力。但是老板卻說,這些經驗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而且,老板希望他在兩年之後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李開複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麵的學習和實踐,向自己之前認為“不可能”的工作任務發起挑戰。果然,他在兩年之後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現今享譽全球的麥當勞公司就是在莫裏斯·麥當勞和查特·麥當勞兩兄弟不向困難屈服,敢於向“不可能”挑戰的精神中誕生的。
20世紀20年代,這對“不安分”的小青年毅然告別鄉村老家,勇闖美國著名影城好萊塢。
1937年,曆經多次挫折的兄弟二人,抱著永不服輸的念頭,借錢辦起了全美第一家“汽車餐廳”,由餐廳服務員直接把三明治和飲料等送到車上——也就是說,麥當勞兄弟兩人最初辦的是路邊餐館,定位於服務到車、方便乘客的這種經營方式。
由於形式獨特,餐廳很快一炮打響,一時間他們的“汽車餐廳”獨領風騷。後來人們紛紛效仿,辦“汽車餐廳”的人日益增多,麥當勞兄弟的生意大不如初,而且每況愈下。
在困難麵前,兄弟兩人沒有絲毫的退縮、沮喪和消沉,繼續冥思苦想著再一次勇敢超越自己的良策。他們摒棄了原有的“汽車餐廳”的服務理念,轉而在“快”字上大做文章,以“想吃花哨和高檔的請到別處去,想吃簡單實惠和快捷的請到我這兒來”的全新經營理念吸引了千千萬萬顧客蜂擁而來,一舉獲勝。
兄弟兩人並沒有滿足於現狀,繼續敢想敢幹,敢在“冒尖”和“出奇”上製勝。比如後來推出小紙盤、紙袋等一次性餐具,進行了廚房自動化的革命等來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麥當勞兄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不斷戰勝和超越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並將這種決心和勇氣付諸實踐當中,才將在一般人眼裏已經很好或根本不可能的事,徹底推翻或改寫,從而一步步邁向快餐業霸主的地位。
如果你也希望像他們一樣迅速晉升,那麼當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艱難工作擺在你麵前時,不要抱著“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更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以致遲遲不敢動手去做。
你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不斷重複“根本不能完成”的念頭隻會讓你真的不能完成。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員,不停地囑咐自己“不要把球擊入水中”,並想象球掉進水中的情形,在這樣的心態下,你能指望他打出去的球往哪裏飛呢?
勇於向“不可能”挑戰的精神、信心和勇氣,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砝碼。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極大的能量。勇於向不可能的任務挑戰,有利於我們不斷打破心靈中的自我限製,充分發揮出自我的潛能。
跳蚤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動物,有著極強的彈跳力。統計表明,一般跳蚤跳的高度可達它身高的400倍左右,所以說,跳蚤可以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把一隻跳蚤放進玻璃杯中,我們就會發現跳蚤會立即跳出來,再重複上幾遍,結果仍會如此。接下來,如果你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並且立即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砰”的一聲,跳蚤就會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於是,跳蚤就會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後,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過一會兒,你就會發現跳蚤再也不會撞擊到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個小時後,當你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地跳;再過幾個小時,你會發現這隻跳蚤還在原來的高度跳。一天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躍——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問題在於經過幾次碰撞,它在心裏麵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多人也有著類似的“跳蚤式”經曆,雖屢屢去嚐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經過幾次碰壁以後,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以為“蓋子”已成為自己無法逾越的高度,失去了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他們不是重整旗鼓,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因此,當“蓋子”掀起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挑戰的勇氣,不敢再跳,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跳了。他們往往因為害怕成功高度的限製,而甘願忍受平庸者和失敗者的生活。
境界談
“職場懦夫”永遠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垂青。如果你羨慕別人的晉升,那麼,你一定要明白,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在複雜的職場中,正是秉持“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這一原則,他們磨礪生存的利器,不斷力爭上遊,才脫穎而出。
不必報怨,微笑麵對困境
人生有兩種境況:順境和困境。每一個人或許都能微笑地麵對順境,但是能夠做到微笑麵對困境的卻少之又少。你或許會說:什麼,我對困難微笑?這可能嗎?困難如蛇蠍毒蟲般恐怖,我哭恐怕都來不及呢。然而,越是有大成就、大作為的人,越是會坦然地麵對困境。他們的經曆告訴他們,磨難和困境才是幫助他們成功的動力。
巴爾紮克曾經這樣說道:困境是珍貴的賜予,它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補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同時也是弱者的無底之淵。困境以其可怕的麵貌出現,可是當你永遠前進,勇於探索,揭開它的真麵目以後,你會發現美好的風景原來藏在其中。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衝它微笑,它也衝你微笑;你衝它發怒,把它擊碎,那麼你也隻會看到那個支離破碎的自己。而困境恰恰又是生活的一種形式,所以你也麵對困境微笑,這個微笑不是沒有意義的傻笑,而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一種自信。隻有敢於麵對生活,敢於麵對困境,才是命運的掌控者。
中國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曾名列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統計的中國內地富豪榜第四位。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更是一個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強者。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成就,這其間的困難或許不是你我所能想象到的。魯冠球因為這些困難怕了嗎,止步了嗎?沒有。讓我們共同來看看這個人生的掌控者是如何微笑地走過困境的。
魯冠球15歲時便已輟學,當了一個打鐵的小學徒,經過3年的學徒生活,魯冠球對機械農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1969年他大膽接管了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事實上,當時的這個農機修配廠隻是一個隻有84平方米破廠房的爛攤子,經濟效益不好,眼看著就有支撐不下去的傾向。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以前生產的萬向節產品仍然大量積壓在庫房中。由於沒有銷路,廠子已經有半年不能按時給職工發工資了。麵對著剛接過手的難題,魯冠球沒有退縮,也沒有愁眉苦臉。他積極地行動起來,仔細分析廠子的情況,對症下藥。另外,他總是麵帶笑容,不但給了自己鼓勵,也把整個廠子的氣氛帶動起來,人人都覺得這笑容就是代表這廠子真的是有救了。魯冠球組織30多名業務骨幹,兵分幾路,天南海北,到處探聽汽車萬向節的生產銷售情況,周旋於各地汽車零配件公司之間,為產品找到了銷路。後來,他又將一個鐵匠鋪向汽車零部件生產的方向轉變,一步一步地在困難中走出了光明。魯冠球曾說:“麵對挫折和失望,我曾經獨自徘徊在錢塘江畔。當時,看到那滾滾波濤,壓在胸口的苦悶和失望一下子煙消雲散,我對人生又充滿了激情和希望。我不相信命運總是對我如此無情。而我承受苦悶和失望的心態,就是在記不清多少次的苦悶和失望中煉成的!”
當所有的人為了他今天的顯赫成績而羨慕不已時,又有幾個人會想到,其實他也是從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在三十多年來的成長曆程中,他帶領著企業經曆了無數次的磨難,在這些困境的摸索中,他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創造了中國的跨國集團公司。
境界談
困境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你隻有微笑地去接受它,打開它,弄明白它,你或許才能真正享受到上天的恩賜。很多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隻會垂頭喪氣,以至於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困境才是篩選人才的漏鬥,勇敢地接受它,克服它,你或許才能避免被篩去的危險。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一個不是擁有著強大的靈魂,敢於對生活微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