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懷揣致富想法的人,都應當創立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留心隱藏在身邊的好項目和好機會,加上你個人的智慧和膽識,就能從中折騰出財路。本章告訴大家的,正是發現身邊商機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比別人快一步,就有機會贏
成功需要機會,這是個真理。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無不是把握機會的好手,甚至有的企業家說“也許你現在一無所有,但隻要抓住一次機遇,就會從此翻身。”的確,一次良好的機會,可以省去你很多年的奮鬥時間。那麼,如何才能抓住賺錢的機遇呢?核心的一個字就是:快。
好機會始終是那麼少,如果你沒有敏銳發現機會的眼光,又缺少把握機會的速度,如何能夠脫穎而出、贏得財富呢?抱怨自己沒有機遇的人,永遠是錯誤的。理論上,每個人都會邂逅各種各樣的機遇,隻不過有的人看見了、抓住了,有的人看不到或者視而不見。
機會實在是稍縱即逝,突然間出現而又轉眼間消失。當一個嶄新的商機出現於人們視野中,有的人還在觀望、徘徊和研究,有的人已經開始幹起來了。搶先占得商機,你也就搶得了市場的製高點。霍英東看到軍事物資的航運市場,才有了今天的英東集團;楊致遠看到了網絡市場的潛力,才有了今天的雅虎。他們行動的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現實生活中,常聽人感慨說“市場不好”“買賣難做”,實際上,隻有不成功的經營者,而不存在不好做的市場。特別在現階段,各種大大小小的新商品層出不窮,並且供需各異,使得新市場總會不斷湧現。人們的需求變化,給每一個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誰能夠快速適應這一要求,抓住生活“縫隙”中的空白點,誰就能夠捕捉到新商機。
有一半把握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去做了,因為十全十美的準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絕不缺乏商機,缺乏的隻是發現商機的眼光和快速行動的決策。創業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三到”,即眼到、心到和手到。“眼到”,是指創業者眼光和眼力要到位,創業前要有一雙“黃金眼”,既能夠認清自身的能力,又能把眼光迅速瞄準和鎖定適合自己的行業和項目,找到自己的創富點;“心到”,是指創業者要將創業前的心態調整到位,畢竟機會不等人,想好後快速做出決定,切忌拖拖拉拉、猶猶豫豫;“手到”,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創業者的手要勤、幹勁要足,但要避免眼高手低。唯有做好“三到”,你才有可能創富成功。這正如張文榮的經曆一樣:從離開故鄉走南闖北跑業務,到如今做出了“電纜王”,他的每一步都是靠著自己的折騰和“快別人一步”的行動得來的。
第一桶金,是張文榮率先抓住改革開放初期的“新潮服裝熱”,一個人從廣東等地折騰夢特嬌T恤到溫州,很快為自己贏得20多萬元的純利,這也是他做成的第一筆大買賣。後來,張文榮又跑到冰天雪地的東北,發現當地日本摩托的售價比浙江、福建等地的價錢便宜很多,便急忙調動全部資金在當地買下300部摩托車運往南方銷售,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賺了100萬元。不久,張文榮又南下上海尋覓機會,他發現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製下,對口物資的流動受到了嚴格的限製,比如上海國有工業企業有大量的銅材作為廢料堆積,而溫州企業卻由於缺乏工業原材料而無法開工。張文榮看準這一商機,從上海低價收購廢銅運往溫州出售,又一次以較快速度增加了他的財富積累。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城市的發展開始提速,這使得電纜的需求量大增,張文榮馬上尋求上海電纜廠作為合作夥伴,成立了“上海電纜廠亞龍公司”,這也算是上海第一家民營企業與國有大企業合資的先例了。此後,張文榮相繼建立了電器廠、燈具廠,公司的產品進入了浦東國際機場、市汙水處理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1997年,張文榮再一次快吃“螃蟹”,成功兼並了浦東電纜廠。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浦東電纜廠扭虧為盈,年產值超過兩億元。
想捕捉稍縱即逝的商機,思想上不能太保守,觀念和行動上更要快!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觀念和行動上的迅速才是最重要的。許多自詡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人窮困一生,而一字不識的文盲照樣能身價過億,原因何在?不就是他們腦瓜子靈活,觀念和行動上比別人更快嗎!我們渴望成功,更渴望能夠迅速成功,這就需要我們想法上要尋求捷徑,行動上不能猶豫。尋求捷徑,不是低級的占小便宜和投機取巧,而要凡事想到用最實用的思路實現最快捷的賺錢結果,從而在“快魚吃慢魚”的商業潮流裏如魚得水。
猶太人常說:“要在兩列火車擦肩而過時做交易。”這當然是個比喻,但是如此高難度的要求,恰恰體現了猶太人把握時機、以快製勝的商業理念。對於不同的人,把握時間的效能是不一樣的:一個喜歡逛街的人,當然希望利用每一分鍾去淘寶選貨;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一定會全心全意地消磨時間;而一個善於把握機會的人,會利用可能的時間抓住一切商機,爭取快速成交。在商業至上的時代,如果你不願在短時間內致富,無論如何你都要被扣上“不合時宜”“不務正業”的帽子。
“時間”是與“金錢”畫等號的。趁著現在還年輕或者說不算太老,合理珍惜時間,進行創富是很重要的。做生意就要用金錢買時間,用智慧換效率,以最快的速度超過其他競爭者,這樣你才能第一個把可能的商機做成“熟飯”。
在“毫厘之差千機變”的商場上,如果你不能迅速應對變化,把握機會,就必然會損失慘重。在許多特定的情形下,有了機會你就得馬上抓住,否則等你把詳盡的計劃和方案都拿出來時,機會早就消失得沒影了。一個做事過於保守和仔細的人,難免會應對變化較為遲緩。講究機會成本和速度的人,盡管行動中可能會出差錯,但他決不會允許機會從身邊溜走。這正應了蘋果總裁史蒂夫?喬布斯的話:“不去嚐試可以避免失敗,卻沒有機會成功。”
投資行業裏很推崇這樣一句話:“先開槍,後瞄準。”這其實是創富行為中一種特殊的邏輯——得到較差的結果總比喪失機會要強!實在沒有好機會,你可以按兵不動;但是當你覺得這個機會有六七成把握時,就別再無動於衷了。看準了,就趕緊行動、迅速做出決斷,別等到黃花菜都涼了才動手。
掌握有價值的信息,順勢而為
現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方麵我們會對郵箱裏大量的垃圾信息頭疼,另一方麵我們也從大量的有價信息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講,任何一個有價值的信息都可能是你成功的關鍵因素。市場在變化,信息在更新,昨天還暢銷的產品,今天很可能就已經落伍。隻有掌握了最新最準確的信息,我們才能及時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主動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不致落後。記得孫中山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句話說的正是明晰信息和判斷形勢的重要性,不妨視作我們創業的指導思想。
要想創業成功,就得多掌握各種有價信息,學會“明勢而行,順勢而為”。事物發展是有其基本規律和趨勢的,坐過船的人都知道,順水行船要比逆水行舟快得多。同樣,想要成就良機,你就得順勢而為,這樣一來成功的幾率才會大。順勢而為,往往事半功倍;逆勢而行,總會事事不順。玩過股票的人都知道,要想在股市中賺錢,戰略上你要做對方向、認清形勢,比如說大勢向空時你偏做多,大勢利多時你偏做空,你不賠錢誰賠錢?反過來說,隻要創業時選對了方向,想不賺錢都很難。
我們需要根據手上掌握的各種信息判斷形勢,大到國家政策的變化、世界經濟的走向,小到某個具體市場的需求變化、發展形勢,我們都要一一了解。對於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這是一項基本功課,大到政府部門的調整,小到家長裏短、芝麻新聞,你都要知情和關注,預判其可能對你創業產生的影響。在政策方麵,國家鼓勵什麼、限製什麼,對你的創業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做對了方向,順應國家鼓勵的形勢發展,你就能事半功倍,比如俞敏洪創立新東方外語學校,就是順應了當時全國性的“英語熱”“出國潮”的大勢;反麵的例子是國家已經出台政策、三令五申地對傳銷行業進行禁止和限製,你卻偏要趕在這個時候進入,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
要做到準確把握形勢,我們需要多與人交流、多收集有價信息,改變閉門造項目的錯誤行為,這樣才能很快找到賺錢的捷徑,搶占先機。在雲南的大理,就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年輕人,當村裏人剛開始開山賣礦石的時候,他沒有跟著幹,而是打聽到城裏商人喜歡怪石這一可靠信息,專門從山上挑選奇形怪狀的石頭,賣給城裏那些酷愛怪石的商人,賺了一筆錢,在村裏蓋上了二層小樓。後來,村裏接到上麵“禁止開山,隻準種樹”的政策,村民們便一窩蜂在山上栽種果樹。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新鮮水果吸引各地的客商前來洽談。就在人們種植果樹喜獲豐收之際,那個年輕人卻在種植果樹獲利後,迅速將自家的果樹賣掉,改種柳樹。原來他打聽到,來村裏做生意的客商因為缺少水果筐而發愁。結果,年輕人栽種的柳樹比種果樹花費更少的時間和成本,編織出來的水果筐卻因為市場供不應求而獲利頗豐。
古人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當現實情況總在不斷變化時,你隻有掌握信息和預斷形勢,才能更好地先發製人、應對變化。下麵的這個外國小夥子,其實跟雲南的年輕人一樣,都是聰明人——1850年,21歲的李維?施特勞斯,與朋友在酒吧裏閑聊時無意中得到了一條驚人的消息:美國西部發現了大片金礦。在看到報紙上的報道並確信無疑後,李維再也坐不住了,他與其他懷揣致富夢想的人們一起來到了舊金山淘金。但現實的情況卻很糟糕:金子沒看到多少,一望無際的荒原中到處都是淘金者和簡陋的帳篷,李維發現自己迅速發財的夢想破滅了。不過,他並沒有失望地離開,而是留了下來,尋找其他發財的門路。李維發揮了自己善於交流的強項,通過與很多人的閑聊,打聽到可能的財路。在了解到這裏的打工者缺少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後,李維用身上所有的錢開了一家銷售日用百貨的小商店,試圖從那些淘金者身上淘出真正的財富。由於思路正確、順應形勢,李維的小商店生意十分興旺。
在賺得第一筆資金後,李維沒有見好就收,而是花大筆錢購買帳篷,用來擴展業務。誰知道,這次由於信息有誤,帆布帳篷的生意無人問津。這天,李維站在雜貨店門口,主動詢問路過的一位淘金工人說:“嘿,夥計,你是來買帆布帳篷的吧?”
“抱歉,我可不需要什麼帳篷,”淘金工人搖搖頭,“我更需要一條結實耐磨的褲子!”
“褲子?……我怎麼沒想到!”李維若有所思、喃喃自語了半天,突然笑了出來,他走過去拉住那個工人的手興奮地說:“夥計,真是多謝你的提醒。我就是要生產一種結實耐磨的褲子,到時候我可要第一個賣給你!”
淘金工人也笑著說:“也許你可以用搭帳篷的帆布做成褲子,那樣既結實又耐磨,說不定我真的會喜歡呢!”之後,李維與那位淘金工人聊了很久,留下了各自的聯係地址。在經過一夜認真思考後,李維認定生產耐用的工裝褲很符合目前的形勢,將會滿足眾多淘金工人的需求,於是他找到了上次邂逅的那位淘金工,把他帶到裁縫店,用帳篷上的帆布為他免費製作了一條褲子。淘金工穿上結實的帆布工裝褲很是興奮,逢人就講這是“李維的褲子”。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李維褲”的名聲打響了,人們紛紛前來詢問和購買,李維當機立斷,把剩餘的帳篷帆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裝褲,結果迅速被搶購一空。
發現“李維褲”如此受歡迎,李維審時度勢,毅然放棄了雜貨店的生意,用微薄的資金開辦了“李維?施特勞斯公司”,以淘金工人為主要對象,大批量銷售既結實又耐磨的“李維褲”。經過仔細的研究,李維在樣式、麵料和做工上改進了原來褲子的缺點,經過不斷的改進與推廣,世界上第一條“李維牛仔褲”終於誕生了。
麵對多變的形勢,李維?施特勞斯沒有固守原來的想法,而是通過積極了解信息,獲得了有價值的靈感和信息,從一條褲子身上淘到了源源不斷的“黃金”。有一句話說得好: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你不能因為有了完美的創業計劃,就一定要去執行,還必須看清目前的形勢,根據新情況和新變化,修正你的創業計劃。不然,墨守成規、頑固不變,注定是會栽大跟頭的。
懂得“掌握信息,順勢而為”的人,縱使眼前沒有機會,也會耐心捕捉各種有價信息,因為他們深知——創造商機遠比等待商機更為重要。一個善於借勢而為、創造商機的人,無疑會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發展良機。著名的“紅色資本家”亞蒙?哈默,就是這樣的人。
作為俄國猶太人後裔的哈默,從小就崇拜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等一係列白手起家的優秀企業家,處處以這些成功者為榜樣,打探各種獲利的信息和渠道。16歲時,哈默從報紙的廣告中,發現了一條有價信息:某個糖果商需要一個人為他開車送貨,每天的酬金為20美元。恰巧前幾天,哈默在百老彙大街上看到一輛雙座敞篷的舊車準備拍賣。這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經過哈默的一番琢磨,便成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他決定買下這輛舊車為糖果商送貨。很快,哈默從哥哥哈裏那裏借錢買下了車,兩周下來他不僅還清了哥哥的錢,還額外賺得了這輛汽車,做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單生意。這件事讓哈默明白了掌握信息、放手去幹的重要意義,也為他日後的一係列偉大商業壯舉打下了基礎。
在就讀哥倫比亞醫學院期間,哈默果真幹出了一件在所有美國人看來難以置信的舉動——去剛剛成立的蘇聯進行商業訪問。其實,哈默的這一舉動也是有原因的,哈默的祖籍就在俄國,父親還是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哈默此次前往蘇聯,一來是重歸故土幫助饑寒交迫之中的蘇聯人民,二來他也想趁此機會看能否找到新的生財良機。哈默將父親經營的藥廠賣掉,花幾百萬美元買下了一座野戰醫院及其配套的藥品、器材和救護車,領著一行人前往蘇聯。在經曆一路的艱辛和危險後,哈默終於在1921年初到達了蘇聯,跟隨一個代表團來到烏拉爾山區考察。在那裏,哈默發現當地蘊藏著白金、寶石、毛皮等種類繁多的貴重物品,可是與此反差強烈的是,當地的蘇聯人卻連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都無以為繼。帶隊的蘇聯向導解釋說:“歐洲大陸剛剛解除對我們的封鎖,想要出口這些貴重物品換取糧食,不僅麻煩還需要等待太長的時間。況且要使烏拉爾人民免於饑餓,至少需要100萬蒲式耳的糧食!”
聽完這句話,哈默立刻就想到了一個商機:美國的糧食剛剛大豐收,糧價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如果我能夠把美國的糧食運到這裏,再將這裏的貴重物品轉手到美國,豈不是既做善事、又賺錢,一舉兩得?哈默的建議很快傳到了莫斯科,列寧回電認可這筆交易,並在莫斯科親自接見哈默,感謝他對蘇聯人民的幫助,讓他全權負責處理此事。正是因為這件事,哈默和列寧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列寧下令允許哈默在蘇聯投資辦廠,允許他開采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棉礦,使其成為在蘇聯第一個取得礦山開采權的美國商人。此後,哈默陸續聯絡了30多家美國公司,儼然成為美蘇貿易的中間人。就這樣,哈默在莫斯科呆了近十年,廣交人脈、四處搜羅有價信息,根據形勢的變化,嚐試了不少生意,從百萬富翁一躍成為億萬富翁,並贏得了“紅色資本家”的名號。
哈默1931年回國時,美國正遭遇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但是哈默毫不在乎,繼續打探信息,四處尋覓機會。當得知富蘭克林?羅斯福即將當選總統的可靠消息後,哈默立即決定做酒桶生意,因為通過分析形勢,哈默認為羅斯福當選後必定會實施他的新政,1919年頒布的禁酒令將會被廢除,這意味著美國對於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量將出現“井噴”,酒桶數量也會水漲船高地激增。看到了當時的市場上幾乎沒有酒桶,哈默當機立斷,從蘇聯訂購了幾船優質的木材,在紐約碼頭迅速成立了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果然,禁酒令廢除後,酒桶生意異常火爆,哈默的酒桶被各大製酒廠高價搶購一空。之後,哈默又開始順勢經營威士忌,接連購買了多家釀酒廠,很快戰勝當時的所有競爭對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一躍成為全美一流的名酒,年銷售量高達100萬箱。
1956年,58歲的哈默舉家遷往加州。當時,有一家叫“西方石油”的公司瀕臨破產,公司老板希望哈默能夠伸出援手收購他們。盡管哈默無意收購這家公司,但是他知道投資石油業有一個利好的形勢:美國政府對石油業采取政策傾斜,對尚未出油的油井免於征稅。考慮許久後,哈默決定收購這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王國,他找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地質學家,還讓公司的公關部門四處打探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最新消息,最後決定在舊金山以東的河穀裏開采天然氣。經過大量數據分析,哈默以70%的成功概率賭一把,在被宣判“死刑”的枯井上重新架起了鑽機,在原有的基礎上又鑽進了3000英尺,結果天然氣噴薄而出,公司的股價一躍升為每股15美元,這次良機又讓哈默大賺一筆,加上西方石油公司打出的兩口油井,哈默一舉在石油工業被“七姐妹”壟斷的格局下,站穩了自己的腳跟。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60億美元。到了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成為全美僅次於“七姐妹”的世界第八大石油公司。
從利用汽車給糖果商送貨,到莫斯科促成“政治與經濟聯姻”,與列寧達成雙贏合作,再到審時度勢地投資酒桶生意和石油工業,這一切無不彰顯出哈默的睿智和果敢。他每一次巨大成功的背後,都離不開掌握信息和順應形勢的大前提。正所謂“善於借勢者,一順百順;不善於借勢者,處處掣肘。”哈默的成功,不排除偶然的因素和幸運女神的眷顧,但歸根到底還在於他把握形勢恰當好處,分析信息很少出錯。也隻有這樣做,你才能夠以小搏大,獲得意想不到的商機。
盡管你在某一行業的優勢並不明顯或者是處於劣勢,但隻要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有價信息,捕捉到有利發展的信息,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利用它,你就不會空手而歸。不要坐等商機出現,要學會聰明而有目的從不同人身上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這樣財富的主動權才能掌握在你的手中。
生意要從“小”做起
兩個年輕人一同出去找工作,發現道路前方有一枚1元硬幣,李四看也不看就從上麵跨過去,王五卻低下頭將它撿起來。李四鄙夷地看了王五一眼,心想:連一枚硬幣你也撿,真是沒出息的人。
五年後,兩人在街頭再次相遇。王五已經成了一個小老板,而李四卻在尋找著下一份工作。道路上又出現一枚1元硬幣,李四依然不屑去撿,並且疑惑地問王五:“很奇怪你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能混成現在這副模樣?”
王五彎下腰拾起那枚硬幣,說道:“如果你也能彎腰撿起一枚硬幣,自然就會明白了!”
故事中的李四並非不喜歡錢,隻不過他盯著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不過正因為小錢不屑去撿,李四才永遠也等不到“大錢”。通常情況下,巨大的財富很少從天而降,它都是通過小錢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許多人賺大錢的心太急切了,使得他們隻想著賺大錢,而忽略了小錢帶來的積少成多的利潤。
鄰居老黃是一個外省來的修鞋匠,他從幾毛錢的縫縫補補做起,年收入竟然過萬元。老黃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可別小瞧這不起眼的生意,雖然掙的都是小錢,可是積少成多,說不定我以後還要辦個製鞋廠呢。”江西崇仁縣農民曾興財父子三人,從浙江義烏等地購進針頭線腦等小商品,挑擔送貨上門,也創造了不錯的致富機遇,人均年收入過萬元,先後在家裏蓋起了二層小樓。在這方麵,最典型的當屬溫州商人,他們的一次性打火機居然在美國打敗了著名的洋品牌,無疑為“小錢戰略”的成功樹立了榜樣。
國外的小錢贏家也不少。曾經入選“美國十佳企業”的普羅克特?甘布爾公司,就是專門生產尿布、衛生巾等小商品的企業,他們的經營宗旨是“不以利小而不為”,盡管生產的都是微利產品,他們卻將市場擴大到全世界,每年的利潤是生產飛機的波音公司的四五倍之多。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有多少本錢,就做多大的買賣。多數人在創業之初,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這就決定了他們小本經營的規模及其經營商品的“小而雜”。然而,小商品卻不一定隻有小利潤,做得好了同樣是一本萬利。比如溫州的一家塑料品廠,專門做飲料吸管生意,一支吸管隻賺02厘錢,這在外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他們經過幾年打拚,成為了亞洲最大的吸管生產商,可口可樂、王老吉等國內外著名的飲料品牌都是他們的客戶,如今該廠的年盈利高達幾千萬元。所以說,不妨從掙幾元錢的小買賣開始做起,把目標先定得低一點,這樣便會增加成功的勝算,然後一步步地積累資本。
生意要從小做起,不要因其小而不為。任何生意其實都是從無做到有、從小做到大的。一步一個腳印,牢牢把握住各種機會,再小的生意都會有十足的甜頭。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時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始終無人問津。一個英國商人旅遊時,偶然間看到自由女神像下麵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同意收集廢料。就在一些旁觀者等著看笑話時,英國商人卻迅速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將廢銅熔化後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廢鉛和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把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土出售給花店,這樣一來不僅變廢為寶,還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英國商人就靠小自由女神像雕塑,換來了350萬美元的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以上。據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館“鳥巢”的建築廢料,也被加工成微縮鳥巢作為紀念品出售,這想必與英國商人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看來,商機不論大小和新舊,隻要能夠獲利就值得去爭取。賈亞芳的生意很小也很簡單,不過是源自陝西的一種普通小吃——涼皮。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生意,賈亞芳卻做到了今天遍布全國180多家連鎖店的規模。2004年,她還因此與王小丫等知名女性共同當選為“中國十大經濟女性人物”。1998年,38歲的賈亞芳主動下崗,隻為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看到涼皮成本很低,賈亞芳便選擇了做這一生意,她第一次賣了50斤涼皮,淨賺20多元錢,頭一個月下來,盈利1100元。幾個月後,賈亞芳已經有了幾千元的積蓄。小小的甜頭給了賈亞芳繼續做下去的信心,她開始琢磨著如何能把生意搞大。經過一番市場調查,賈亞芳發現西安市內沒有一家餐館是既蒸涼皮又賣涼皮的,於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在人流量較大的服裝批發市場旁邊開起了同時蒸賣涼皮的小店,但是兩個月內生意虧損了3000多元,賈亞芳不得不關掉了店麵。
在了解到生意不好是因為自己的涼皮沒有特色後,賈亞芳決定把西安流行的兩種涼皮的優點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涼皮既有漢中涼皮的柔軟細膩,也同時具有秦鎮涼皮的硬爽耐嚼。為此,賈亞芳親自洗米、泡米、打漿、蒸製,每個細節都認真地做記錄。經過多次試驗,她終於研製出細而不膩、柔軟爽口、口味獨特的涼皮,並取了個特別的名字——“捷爾泰涼皮”。捷爾泰涼皮一經推出便深受人們的喜愛,賈亞芳重新開張一個月,就淨賺1萬多元,之後幾個月下來收入節節攀升,在短短半年時間,就有10萬元進賬。隨著“捷爾泰涼皮”在西安聲名鵲起,全國各地不少商家專門找到賈亞芳謀求加盟連鎖。當然,賈亞芳並不滿足於現狀,她的目標是讓“捷爾泰涼皮”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從500元錢起家,到蹬三輪、擺地攤,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賈亞芳做涼皮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再小的生意都可以賺大錢,關鍵是你一定要用心地把它做好。
中山聖雅倫公司董事長梁伯強,被人們稱為“鬼才”。說起來,他隻是做指甲鉗生意的,卻因為敢於接前總理朱基的“皇榜”而出了名。1998年的一天,梁伯強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話說指甲鉗》的文章,文中提到朱基總理在接見全國輕工企業職工代表時,談到自己對於指甲鉗質量的不滿。朱基強調國內生產的指甲鉗剪兩天就剪不動,使大勁也剪不斷。不僅如此,朱基還特地帶來三把台灣朋友送給他的指甲鉗,向與會代表展示其過硬的質量、美觀的造型和實用的功能,以此激勵大家要對產品質量高度重視,希望開發更多更好的新產品,把產品檔次和質量盡快搞上去。
梁伯強看完文章後,心想:一個小小指甲鉗能在總理心頭揮之不去,這裏麵肯定有巨大的市場。如果能做出一個質量過硬的指甲鉗品牌填補市場空白,無疑是一次發財的巨大機遇。經過調查,梁伯強了解到在台灣銷售的指甲鉗並非本土產品,而是來自韓國和日本,其中韓國的指甲鉗占據了世界指甲鉗銷量的頭名。這下子,梁伯強心裏有了底,他決定去世界上指甲鉗質量最好的廠家學習先進技術。1998年10月,梁伯強前往韓國“偷師學藝”,他先是做了韓國著名品牌“777”指甲鉗的代理商,一口氣進了30萬元的貨,然後以質量問題為借口,來韓國的指甲鉗車間參觀生產的全過程。這學藝的過程,梁伯強前前後後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1999年,梁伯強傾其所有在寧波開發區投資指甲鉗生產線,並注冊成立了中山聖雅倫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現在的“聖雅倫指甲鉗”銷售額達到了兩億多元,產品在全國四百多個商場銷售,成為中國指甲鉗行業的第一品牌,進入世界指甲鉗行業的前三名。盡管是一個小小的指甲鉗,卻能成為國家領導人都操心的問題,可見其中必然藏著一個大問題。能解決這個大問題,真是不想賺錢都難。
靠“小錢”賺到頂級水平的高手,要數入圍“2006年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的張茵女士。張茵問鼎內地首富的秘訣,就是回收廢紙製造再生紙。20歲時,張茵在深圳當一名小會計,那時候一個月才掙20多塊錢。當時深圳雖然叫特區,但實際上沒有任何資源,賺點小錢都是非常不易的,張茵在那裏算是“縫隙中求生存”。在艱苦的環境下,張茵默默賺了三年的小錢。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內地優厚的工資待遇和公家住房,帶上3萬元人民幣隻身闖蕩香港,她入行造紙業,堅持品質第一的原則,不惜違反“行規”,改變了以往紙漿裏摻水的做法。後來,因為她的豪爽、公道,收廢紙的那些人都願意跟她做生意,都願意把收來的廢紙賣給她。
1988年,張茵在廣東東莞建立了自己的工廠——東莞中南紙業有限公司。之後為尋求更大的發展,張茵移民美國,並擊敗各路高手,成為該領域的冠軍。此後她在中美兩地遙相呼應,以在美國積蓄的財富和經驗,擴大東莞工廠的再生紙生產規模。1996年,中國的高檔包裝紙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麵,尤其是高級牛皮卡紙。張茵及時抓住這一曆史性機遇,成立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高檔牛卡紙。於是,張茵在2006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以270億元榮居內地首富,同時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女性創業者。像張茵這樣買賣從“小”幹起的做法,值得每一個創業者借鑒和學習。如果你能夠保持那種“小錢大錢都是錢”的心態,不讓每一個賺錢的機會從身邊溜走,那麼終有一天你的小生意也能做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冷門”也可以做熱
臭豆腐是老北京風味的美食特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臭豆腐的發明人名叫王致和,說起來他當初“製作”臭豆腐也純屬偶然。王致和的老家在安徽省仙源縣,幼年時他便常跟父親一起去做小買賣,學會了做豆腐的一門手藝。那時候做小買賣很辛苦,父親不想王致和步自己的後塵,省吃儉用要送王致和去私塾讀書。1669年,王致和前往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不幸落第了。由於考試三年才有一次,回老家路途遙遠、盤纏不夠,王致和想來想去,決定一邊留在京城讀書,一邊做老本行豆腐生意維持生計。
有一次,王致和照例將當天賣不掉的豆腐切成小塊晾曬後,加上鹽和花椒,仿效家鄉製作腐乳的辦法,放入缸中封存起來。不過,他很快便忘了這缸醃製的豆腐,很長時間之後才想起來,打開缸一看,滿缸的豆腐全都綠了,還發出一股子刺鼻的臭味。王致和非常懊惱,想棄掉“綠豆腐”又有些心疼,就大膽地嚐了一口,不想這綠豆腐臭中有香,吃飯時再細一品嚐,簡直是愈吃愈香。王致和又請來街坊鄰裏品嚐,結果大家嚐過他的臭豆腐之後都認為味道不錯,雖不是珍饈美味卻獨具風味,可以作為佐餐佳品。
聽人這樣一說,王致和心裏有了譜,心想:這種臭豆腐說不定還可以為我帶來意外的回報呢。於是他又照樣做了一些臭豆腐,並在製作工藝上有了較大改進,在研製成熟之後便直接推向市場,起名為“王致和臭豆腐”。這一冷門的東西剛上市時,人們由於不習慣這種食品的臭味全都敬而遠之。王致和堅信自己臭豆腐的市場前景,不遺餘力地大力宣傳,免費讓路人們品嚐。慢慢地口碑相傳,大家都熟悉了臭豆腐,因其物美價廉、開胃下飯,紛紛買回家作為開胃品食用。看著自己臭豆腐的生意越來越火,王致和就死了科舉做官之心,專心做起了這一冷門的生意。到今天,“王致和臭豆腐”早已享譽海內外,不少外國人特地將其作為特產帶回國品嚐。
王致和臭豆腐的成功,對於我們的啟示是:項目可以不分“冷熱”,做好了都會有回報。在大家的眼裏,熱門項目向來是熱熱鬧鬧,冷門項目則通常無人問津。不過,冷門和熱門其實是此消彼漲的,冷門項目一旦做大,別人也會跟著行動,如此一來冷門也就做成了熱門。
拿零售業來說,大商場天然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小零售店如果想通過拚價格與大商場搶顧客顯然不現實,其結果隻能最大限度犧牲自己的利潤,最後關門倒閉。正確的策略是隻提供適度服務,立足於拾遺補缺,經營一些大商場不願意做的“冷門產品”,比如香煙、電池、啤酒等高頻率使用的低價值產品。在經營方式上,一切應圍繞“便利”二字做文章,堅持兩點“勤”和“省”,天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把小錢一分一分地省出來。
項目的選擇,是決定你投資回報的最重要因素,有時候冷門項目的收益往往比熱門項目大得多。在廣州人人皆知“孔雀皇後”方小文,就是把冷門做熱的一位。最初方小文是辦養鴿場的,後來當生平第一次見到美麗的孔雀後,她便萌生了飼養這種動物的念頭。為此,方小文自費到雲南的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考察情況,傾其所有家當買來4隻成年孔雀帶回廣州。幾年下來,方小文又陸續跑去北京、上海、濟南、太原、西安等城市,不辭辛苦地學習和取經,鑽研孔雀的飼養方法。終於,在方小文的努力下,飼養場的孔雀規模迅速發展起來,許多廣州人慕名走進方小文的養殖場,觀賞那些羽毛光亮、顏色各異的孔雀在陽光下的風采。很快,方小文養殖場的孔雀數量超過了3000隻,其規模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盡管美國人養殖孔雀比較普遍,但最大規模的孔雀場也不過隻有600隻。方小文看著自己的孔雀多了,又生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點子——把孔雀推上人們的餐桌,開辟了一種全新的食源,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收益。
孔雀肉也許有的人吃過,但是將其正式推上餐廳,讓更多的人享用,卻是前無古人的做法。經過一番爭取和努力,方小文終於將自己的孔雀推上了大酒店的餐桌,當然麻煩也隨之而來,有人告發說孔雀是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不能作為食用。為此,方小文特地找生物專家,證明作為食用的藍孔雀不是那種數量稀少的孔雀類型,未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的瀕臨絕種動物,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作為食用均不違規。這一結論,通過媒體傳播開來,使更多的人開始放心大膽地食用藍孔雀,不少粵港的酒樓紛紛與方小文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方小文不僅成了廣州當地的新聞人物,更把養孔雀這一冷門項目真的是炒得熱火朝天!方小文創業的經驗提醒我們:之前少有人做的生意,不代表這個生意就無利可圖,也許大膽地闖一下,你就會幹出一番名堂,成為這個項目中的佼佼者。
雪茄煙,大家都見過,就是那些有錢有勢的老外們嘴裏經常叼著的一種煙卷。由於國內很少有人抽這種煙,所以我們對於雪茄煙的印象,依然還停留在各種影視劇的印象裏。按說國內做雪茄生意的人應該是寥寥無幾,但是你聽說過一個26歲的中國姑娘是做雪茄煙生意的嗎?先不要瞠目結舌,看看這個叫關琳的女孩是如何跟雪茄煙結下不解之緣的吧。
2001年大學畢業後,關琳來到一家四星級酒店打工,為一個法國大廚擔當助手。法國大廚名叫維克多,平時特別喜歡抽雪茄,但是在北京要想買到一根優質的雪茄,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此維克多經常滿腹牢騷。維克多的抱怨,使關琳突然意識到:在北京有十幾萬的外國人,他們恐怕也會像維克多一樣,對於優質雪茄煙有著強烈的需求。如果開一家品種齊全、煙草優質的雪茄專賣店,肯定會受到老外們的歡迎!
關琳的想法,得到了維克多的支持,他以入股的方式參與了投資。關琳為此辭去了酒店的工作,在歐美人集中的北京秀水街,開了一家“蒙特”雪茄專賣店。為擴大影響,關琳將雪茄消費群體鎖定為駐京的外國人士,印刷了5000份雪茄專賣店的小廣告,花錢讓報社的發行人員把廣告發送出去。很快,使館區的老外都知道了一家叫“蒙特”的雪茄店,經營著品種豐富的高檔雪茄,他們紛紛前來店裏購買自己所喜愛的雪茄煙。2003年10月,俄羅斯SUR機電設備公司駐北京分公司舉辦五周年慶典,計劃采購一批禮品贈送給高級客戶。老總要求禮品務必高檔、體麵,采購人員當即在“蒙特”采購了一批古巴雪茄及雪茄剪、保溫盒、加溫器、專用打火機等專用工具。這一次采購下來,關琳可謂收益頗豐,要知道一個雪茄專用打火機價值2000元,保溫盒更是在一萬元以上!
嚐到大買賣的甜頭後,關琳受到了啟發,她積極同駐北京的一些外國公司聯係,推薦自己的“雪茄係列”高檔禮品。到2003年,關琳已經同日本三菱、美國SAS、德國杜邦等數十家國外著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成為他們的“高檔禮品供貨商”。如今,關琳手下共有7名員工,其個人資產已超過百萬元人民幣。就這樣,一根根小小的雪茄煙讓關琳發了財,一項冷門的生意在她手裏做得紅紅火火。
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中賺錢
當年,高超高考時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可惜家裏沒有錢供他念書,於是他隻身一人進城打工。在城裏轉了兩天後,高超總算找到第一份工作,當了一名送水工。盡管這種工作很辛苦,高超卻十分賣力,每天蹬著小三輪車在馬路上穿行,車上一般裝著四五桶水。就這樣送了一家又一家,來來回回地跑,高超幾乎將城裏的街道都跑遍了。趕上沒有電梯的樓房,高超還得自己將水一桶一桶地扛上去,一天下來真是累得要死。與高超一起來的三個小夥子,沒幹幾天就受不了辛苦跑掉了,隻有高超一個人還在堅持幹著。
平時,高超到客戶家送水總是輕聲敲門,給每個客戶送水都會用筆寫下客戶的地址,並在心裏牢牢記住,這樣下次送水的時候,就可以少跑冤枉路,節省時間。很快,高超送水的效率大大提高,每天都能比別人多送出幾桶水,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但是一個送水工,每個月撐死隻有幾百元的收入,即使幹得再好,也不過在1000元左右。高超身邊的同事,幹上一年半載就會另謀高就,而他卻決心堅持幹下去,並且樂觀地說:“送水挺好的,我喜歡幹這活!我想,不管做什麼工作,隻要你熟悉了、弄懂了,一樣是能夠賺錢的!”
就這樣,高超將這份“沒有前途”的工作一幹就是5年。之後,高超辭去了這份工作,用自己5年來攢下的積蓄,開了一家送水公司。當時,城裏訂水的住戶都被大的送水公司壟斷了,高超這家新開張的小送水公司如何能夠招攬生意呢?
高超說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打工的5年裏我結識了很多客戶,給他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當我說自己要開公司,問他們訂不訂水,客戶們都表示願意訂水。這些客戶根本就不記得我之前送水的那個公司,而隻認我這個人。如此一來,公司一開張就能迅速贏得很多訂單!”
如今,高超公司的送水業務量在這個城市裏獨占鼇頭,別的送水公司隻有幾名送水工,而他的公司則有幾十名送水工。高超再也不用親自給別人送水了,他隻需坐在辦公室處理日常的業務,就能夠財源廣進。
一個小小的送水工,竟然成了一個送水公司的老板,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實實在在的轉變。高超的成功,在於他對一個行業保持了長時間的專注度。一個行業,最基本的東西你沒有掌握,就好高騖遠、三心二意,怎麼可能做出成績來?保持一種專業執著的態度,在你喜歡的行業裏堅持幹到一定的程度,熟悉並且吃透這個行業的所有門道,你才能夠獲得成功,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俗話說,行行有道,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和門道,創業者如果不熟悉某個行業就貿然闖入,無異於鑽入漆黑的山洞裏摸不清東西南北,結果很容易栽跟頭。
當一個穿戴入時的女士找到老鞋匠修鞋時,老鞋匠隨便看了一眼鞋,說道:“小姐,您看我有活正忙著呢,您如果著急,附近還有幾家修鞋的。”女人自然不願等下去,就走開了。旁人見此情景,不解地問老鞋匠:“為什麼生意來了,你卻給支走了呢?”老鞋匠笑笑說:“我看那隻鞋做工精細、皮質又好,少說也得上千塊,一旦修不好,弄壞了咱可賠不起,這有風險的活咱得謹慎地接。不過話說回來,我不敢接的活,別人也很少敢接,最後她沒準兒還得回來。”
果然,女士不一會兒工夫又回來了。老鞋匠再次把鞋拿到手裏左瞧右看,答複道:“您這鞋得認真修修,很費時間的,明天來取吧。”等女士走後,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把鞋修好了。旁觀者又問道:“你修得這麼快,為什麼非要讓人家明天來取?”老鞋匠解釋說:“客人看著你把鞋修好,頂多給你三五塊錢。等到明天,那麼貴的鞋修好了,至少會賺10塊錢。”第二天,女士取鞋時,見鞋修得很好,高興地給了20元錢。你看,如果換作是外行修鞋,怎麼會如此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賺起錢來鎮定自若呢?
這個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是:初涉市場的創業者,如有可能不妨考慮進入某一行業先為別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積累創業經驗、人脈和資源。隻有熟悉了這個行當,你日後才能從容不迫地與人打交道、並從中賺錢。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做圖書出版行業的,不了解基本的流程,每一塊印製的成本以及不同工藝和紙張的基本價格,就很可能會被某些人算計,到時候的損失可就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事了。而隻有熟悉該行業的細節、了解基本規則,你才好跟人談價錢、找渠道和經銷商。不止是圖書出版業,每個行業都是如此。
美國股票界的巨人孔菲德,顯然就深知這一點。從大學畢業後,孔菲德隻身來到紐約打工,在一家共同基金公司做了一名推銷員。之所以從事這個行業,是因為孔菲德相中了證券投資業的掘金潛力。在這家基金會工作,使孔菲德掌握了不少專業知識和門道,並知曉了很多內幕信息。孔菲德發現,共同基金猶如一座金字塔,它的最底層是推銷員,上一層是推銷主任,然後是地區和全國性的高級推銷員,在金字塔頂端的是基金經理。凡是上一層的人均有從其屬下的傭金中提成的權力。
為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孔菲德在潛心學習。幾年後,他看準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美國的僑民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且尚未開放的投資群體,這些僑民大多都很富有,正躍躍欲試地想把資金投放美國的股市中,以期獲取長期的收益。孔菲德說幹就幹,拿出身上所有的資金,開辦了一家貿易合作公司,通過廣泛遊說,賣出了很多份共同基金,為自己贏得了巨額的利潤。從此公司一炮打響,孔菲德的聲望日逐增大,衝著他投資的僑民越來越多。
不久,孔菲德又通過內部消息發現法德裏的股票很有市場,便迅速提出一份專業的開發報告,尋求成為法德裏在歐洲的總代理。鑒於孔菲德的名望與業績,法德裏方麵同意與其合作。就這樣,孔菲德從一個微不足道的推銷員,慢慢熟悉了整個行業,並把握住各種機會,一舉成為百萬富豪。1960年,孔菲德注冊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取名為“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由於孔菲德從事了十多年的共同基金推銷工作,不但熟悉業內情況,還擁有一大批訓練有素的推銷員,因此很多客戶都認定他的公司是值得信賴的,紛紛投資入股。不到一年的時間,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的基金股票成為股市上的搶手貨,孔菲德的財富也水漲船高,就此成為享譽美國的股市大亨。正是由於孔菲德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領域,並且熟悉了這一行業,才能夠得以遊刃有餘地折騰出財富來。
商場上有句名言叫:“不熟不做”,因為錢往往是由內行人賺的。在生意場上,不熟悉某個行業就貿然衝上去,其結果很可能會血本無歸。不要隻認為別人做生意賺錢是運氣好,你自己做買賣賠錢就是倒黴,從根本上講,賺錢的主要因素取決於你是否熟悉這個行業的所有門道。
餐館老板是如何賺錢的?鬧市區的便利店是如何經營的?報社是通過何種途徑盈利的?麥當勞是搞餐飲的還是隱形的房地產商?比爾?蓋茨隻是在賣軟件嗎……如果你對上述問題仍是一臉茫然,說明你離一個標準的生意人還差得很遠,至少你還不熟悉各行各業賺錢的門道所在。隻有熟悉某個行業達到一定程度,已經掌握了它的規律,同時具備比較成熟的業務關係和一定量的資金,你才可以開始創業、大幹一把。有一條規律是對創業者有實際幫助的,那就是:一年入行,兩年入門,三年有小成。
生意上,隻有熟悉和了解,遇到問題時我們才能自行解決,而不是求助於別人。同時,也隻有自己懂得,才能夠準確地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勢。用聯想公司的“三不投資”原則分析就是:“投得起錢沒錢賺的事兒不幹;投不起錢有錢賺的事兒不幹;投得起錢也有錢賺,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兒也不幹。”
比爾?蓋茨在總結微軟的成功之道時,說了三個詞:專業、內行和熟悉。而“股神”沃倫?巴菲特的經曆則更加說明問題。20世紀末,當納斯達克股市一路上揚的時候,巴菲特並不為那些高科技股票所動,他認為自己“無法判斷這些高科技企業的競爭優勢”。隨後,納斯達克股指一瀉千裏,巴菲特的內行觀點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
在財富成功者的行列中,還有的人依靠的是另一種“熟悉”獲益。大家都知道貿然進入證券市場,風險會很高,可有個在股票交易所門口看自行車的老太太,雖然其貌不揚,兜裏卻腰纏萬貫。原來,她也在炒股,但是炒股的技巧很特別——她是根據交易所門前停放的自行車的數量多寡來決定入市出市的。堅持“車少買進,車多拋出”的原則,老太太幾乎從未失手過。這種成功,其實也是因為她對股市的“熟悉”,一種間接的熟悉。
人多的地方,自有生意做
溫州人有一句名言:“人紮堆的地方錢就紮堆,人多的地方就有生意做”。安徽省定遠縣青年劉淼的賺錢經曆,無疑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1999年,劉淼在溫州打工時發現在此打工的老鄉多達6萬人,頭腦靈活的他想起了聽到的上麵那句話,覺得這裏麵一定有文章可做。2000年春,劉淼準備回家蓋新房,幾個認識他的老鄉托他帶一些東西回家,劉淼一看有老鄉給家人買了溫州特產、過季的衣物等等。回到老家後,劉淼找來了摩托車挨家挨戶送貨上門,工友的家屬又拜托劉淼捎回一些物品給在外打工的親人。
經過這一來一回,劉淼細心地發現:由於路費的原因,許多打工者往往一年隻能回家一次,如果有人專門替他們往老家捎東西,就是一筆大買賣呀。不久之後,“劉淼捎貨服務部”正式開張,考慮到打工者的承受能力和捎帶物品的實際價值,劉淼製定了一個收費標準:在保證物品安全送到的情況下,一斤以下物品每件2元,2~5斤的物品每件5元,5~10斤的物品每件5元……對於打工者來說,這樣的收費標準比郵寄要便宜,而且還讓人放心,因此很多人願意找劉淼捎東西,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到2002年,劉淼的捎貨生意規模做得已經相當大了,基本上他每天都要在老家和溫州之間來回發貨一次,月收入達到七八千元。為適應生意發展的需要,劉淼拿出4萬多元,買了一輛小貨車負責運貨。截至目前,劉淼已經擁有三輛貨車,十幾名員工,把生意做到了安徽定遠籍打工者相對集中的浙江義烏、江蘇無錫和昆山等地,月收入達到了萬元以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老板”。
劉淼是從打工者較多的地方發現的賺錢機會,可能別人沒有在意或者沒有想到,但是他注意到了,並且大膽去做,所以才取得今天的成功。人頭攢動的地方就意味著財源滾滾,為什麼車站、學校和商場的生意好做,原因就在於此。
2000年的秋天,北京人韓振遠去韓國旅遊觀光。受朋友之托,他在韓國首爾的一家超市裏買了四大袋一共30多斤重的“正版韓國泡菜”。為節省打車費,韓振遠決定將這些泡菜一路拎回旅館。盡管路程不算遠,但常言說得好“千裏不拎針”,更何況韓振遠是用手拎著30多斤重的泡菜呢,走了不一會,塑料袋將韓振遠的雙手勒得生疼。看到道邊有一棵小樹,韓振遠便隨手折下一根樹枝,作為提手拎泡菜。這不經意的舉動,在韓國卻是犯了“大忌”。一名韓國警察氣勢洶洶地走過來,對韓振遠一通訓斥,並開出了一紙罰單。韓振遠一瞧:好家夥,相當於400多元人民幣!
交完罰款後,韓振遠十分懊惱,心裏麵是越想越鬱悶,幹脆一屁股坐在道邊不走了。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像他一樣拎著大包小包的超市購物者。這些人也是一步三停,揉著自己被塑料袋勒得發紫的雙手。看著身邊那麼多遭遇相似的人,韓振遠很自然地冒出了一個想法:如果能夠找到像樹枝一樣的提手,以後拎東西就不會勒手了。想著想著,他也不生氣了,反而覺得這就是個好點子:發明一種方便提手,賣給愛逛超市的韓國人,一定會大有銷路。
回國後,韓振遠放下了手上的農活,一頭鑽進了方便提手的研發工作中。他根據不同人的手形,設計了不同款式的提手,采用了鐵質、木質和塑料等多種材料。要知道,發明一件好產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但是韓振遠堅信“人多的地方就有大生意”,自己的產品肯定會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
幾經周折,方便提手終於研製成功,韓振遠請左鄰右裏試驗一下效果,結果“用了都說好”,自從有了這個小東西,鄰居們買菜時多拎幾個袋子也不覺得勒手了。但是,當韓振遠把方便提手拿到當地集市上推銷時,卻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韓振遠幹脆免費把提手送給集市上拎重物的人使用,一時間人們紛紛打聽提手的出處,方便提手終於一炮打響!國內的成功,促使韓振遠更有信心開拓韓國市場,他很快申請個人專利,開始研究韓國消費者對日常用品的消費心理,他發現韓國人對於色彩和形式非常挑剔,處處講究包裝精美,做工精良,反而對於價格並不十分在乎。為投其所好,韓振遠不惜重金請來高級的專業包裝師,對提手進行針對性的包裝和改造。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前期大量的市場調研和準備工作,方便提手終於在韓國上市了。不出一周,他便接到了首爾一家大型超市(也是他曾經買過泡菜的那家)的訂單:以每支025美元的價格,一次性訂購了120萬個簡易提手,折合人民幣200多萬元。
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發明,竟能變成了幾百萬元的大買賣,並且這一過程總共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許多人詢問韓振遠成功的經驗是什麼,他直言不諱地說:發現能夠賺很多人錢的買賣,然後堅定不移地做出來。世界上每天被罰款的人很多,很少有人能像韓振遠一樣因“禍”得福。也許他們失去的隻是金錢,而不曾擁有發現財富的眼光。
在生活中,處處留心皆財富,尤其在人多的地方,通常蘊含著很大的商機。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的天安門,是中國舉世聞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9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天安門廣場進行了大規模翻修。翻修之後廣場上淘汰掉很多地磚,管理處為如何處理它們很是頭疼。這時候,有一個商人跑過來說自己願意把這些地磚全包了。管理處對此很奇怪,但還是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出具一個證明,證明每一塊磚頭全部來自天安門廣場。
商人把地磚包下以後,準備轉賣給了學校,因為學校喜歡給孩子們做愛國主義教育,而天安門廣場又是非常神聖的地方。在給很多中小學校長的信中,商人強調了有證書證明磚頭全部來自於天安門廣場,磚頭可以放在升旗的地方,讓升旗手踩著天安門廣場的磚頭升旗。盡管對每個學校隻賣一兩塊地磚,但是中國畢竟學校眾多,再加上“天安門廣場”金字招牌,許多偏遠地方的中小學校都紛紛出錢,購買售價1999元的巴掌大的“金磚”。據說這種地磚已累計賣出18000多塊,商人因此而獲利千萬。
看來無論什麼物品,隻要與名人或者名勝有聯係,又具有潛在的大規模消費者,其價值就會成百上千倍地翻番。古代精明的商人們,都很重視經商地點的選擇,但凡選擇一處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物產豐盈之地,都可使經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秋末期的大商人範蠡,因為選擇了“陶”這個地方經營發家而得名“陶朱公”。範蠡認為“陶”位於中心之地,交通便利可與各諸侯國相通,是物資和客流彙集的理想商業地域,能在此處做生意無疑能事業興旺。於是,範蠡置辦產業、積聚貨物,根據時機選擇最能獲利的商品,在“陶”經營的十九年裏,產業富可敵國,被後世譽為商人始祖。
大樹底下好乘涼,人多之地好生財。我們要善於選擇適宜的經營地點、經營項目和經營方式,讓自己的生意做成大多數人的需求所在。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美國華爾街、紐約曼哈頓,這些全球地價房價最高的地方,哪一處不是商業繁華、人流最多呢?不信,你可以再去南沙群島、西伯利亞、撒哈拉嚐試一下,看看那裏會有多少人買你的商品?
總之,創業之前先考慮好你的商品到底會賣給誰,盡可能地讓多數人成為你的天然顧客,這樣手裏的項目才會為你帶來滾滾財富。
無孔不入才是生意人
在商業活動中,把握機會的直接結果就是賺錢獲利。產生商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的不對稱性,也就是說,誰能夠率先把身邊的信息變成機會,誰就能容易賺到錢。
無孔不入才是生意人的本色,看看下麵這些通過不同渠道賺錢的人,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機會總是屬於那些愛折騰的人。
1.賺寵物的錢
寵物醫院,大家都聽說過並不陌生,但是對於“寵物酒店”,相信知道的人恐怕還很少。在今天的香港,就有一家生意做得很好的寵物酒店,它是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所在大廈三樓裏的一間店鋪。這家“酒店”設有10多間“客房”,每間客房的麵積為60多平方英尺(約54平方米);客房內除了臥室外,還配有24平方英尺(約22平方米)的廁所、一塊木板床,床上還有大毛巾做被褥。不僅如此,每間客房裏冷暖空調齊全,客房外還有可供散步的走廊,寵物們在走廊裏可以沐浴日光,享受自然空氣。酒店裏每天都有專業的服務人士照顧寵物,住進“酒店”裏的寵物們不僅一日三餐無憂,一星期還能享受到一次按摩及梳理毛發。酒店的收費標準是每天200港幣,包住房費和服務費。許多香港有錢人經常外出公幹或旅遊,因擔心寵物無人照料,便將自家貓狗寄養於此。這家寵物酒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常常客滿而安排不開,一般主人要提前3個月預訂房間才可以入住。
賺寵物的錢就是賺寵物主人的錢,隻不過直接服務對象不再是人。換個角度看,尋找商機不一定隻局限在人身上,動物、植物、石頭甚至垃圾,一樣也能從中找到盈利點,隻要你足夠留心觀察身邊的這些小東西。
2.賺女人的錢
男人的主要興趣在於賺錢,女人的主要興趣在於花錢。比較而言,賺女人的錢要比賺男人的錢容易10倍。以生產剃須刀聞名的美國吉列公司,原來隻是在賺男人的錢,後來他們也開始慢慢地賺女人的錢了。吉列刀片一直以刀片質量優良享譽全球,在新產品研發方麵,吉列也是不遺餘力。在原型吉列刀片的基礎上,吉列先後生產出蘭刀片、薄刀片、超級蘭刀片、不鏽鋼刀片、超級不鏽鋼刀片、增塑刀片、RTRA刀片等多個品種。當然,其中“不可思議”的新產品,就是推出“女性專用剃毛器”。
20世紀70年代初,吉列公司的策劃人員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大多數30歲以上的美國職業女性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都會定期使用吉列男士剃須刀剃除腿毛和腋毛,她們每年在這方麵的消費竟然高達7500萬美元。於是,吉列公司順水推舟,迅速推出了專供婦女使用的“刮毛器”,並在新產品握柄上印有鮮豔的雛菊圖案,以迎合女性的心理特點。吉列刮毛器上市後很快一炮打響,原來偷著使用男士刀片的女人們,終於可以大方地在市場上挑選自己喜歡的刀片了,吉列公司也因此利潤大漲。
類似賺女人錢的做法,還有經銷萬寶路香煙的菲利普?莫裏斯公司,他們設計的女士香煙在市場上頗為走俏。之後,該公司又在1970年買下米勒啤酒,繼而開發出一種女士啤酒,美其名曰“啤酒中的香檳”。這種女士酒上市後占有率一路飆升至21%,幾年後就成為美國啤酒業的走俏品牌。
根據最新的家庭消費結果顯示:女人是家庭購買行為的主要決策者,家庭裏55%的購買行為都是由女人完成的,看來賺女人的錢的確是一種可靠的商業做法。
3.靠節日賺錢
老外們的節日很多,許多時尚的洋節日(比如聖誕節、情人節等)如今都傳到了中國,不僅深受年輕人的喜歡,還大大超過了部分中國傳統節日(比如重陽節)的人氣。於是,很多人就想到了利用老外的節日做文章,從中獲利。
當年的寧波人陳俊範正是看準了洋節日的商機,搞活了自己的“大中玩具廠”。為適應“聖誕節”“母親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日的需要,大中玩具廠生產了各類款式新穎、品種繁多且迎合外國人口味的毛絨玩具,不僅在國內的銷量很火,還同時打入了美國、日本、香港等地的玩具市場。專做節日的生意,使得大中玩具廠在1995年上半年就出口利潤近5000萬元人民幣,1997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億元。
看完了這個故事,不知道大家在以後過節的時候,除了花錢之外,有沒有可能想到賣點東西賺錢。
4.去陌生的地方賺錢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商業領域。李國強在家門口做了6年生意,幾乎什麼都幹過:賣菜、賣鴨子、開餐館、倒賣過服裝,甚至還辦過一個職業介紹所,但是每次都以失敗結束。後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國強去了一趟青海,發現那裏竟然沒有人賣海帶,於是立刻打電話給老父親,讓其發10箱海帶到格爾木。誰知這一發就不可收拾了,3年後李國強成了那裏的海產品大王,還把連鎖店開到了新疆和西藏。
2006年,李國強從西部回到內地,發現在他熟悉的那條街上,竟然全是外鄉人的買賣:溫州人的眼鏡店、安徽人的烤鴨店、湖南人的竹器鋪、廣東人的小家電等等,並且每一家的生意都是紅紅火火。耐人尋味的是,當年曾經與他一起做生意的幾個夥伴卻已不見蹤影,他們把家門口的市場留給了外地人做,各自跑到外地去尋找機會。
李國強於是悟出了一條賺錢的規律:當你在熟悉的環境裏沒有出路時,不妨到陌生的環境走走,就會發現機會。陌生的地方蘊含著新奇、靈感和商機,那些無意中踏入陌生地方的人,大多都能把握住成功的機遇。
5.生意的“旁邊”也是生意
1956年,鬆下電器並購大阪的一家公司,老板鬆下幸之助委任西田千秋為該公司總經理。西田千秋注意到公司以前是專門做電風扇生意的,於是試著詢問鬆下可否開發新品種,鬆下對他說:“我們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4年後,鬆下再次親臨這家工廠視察,當看到廠裏正生產暖風機時,便詢問西田千秋:“這是電風扇嗎?”西田回答說:“不是。但是它和風有關,電風扇吹的是冷風,暖風機吹的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鬆下點點頭,默認了他的做法。
之後,西田千秋一手打造了鬆下的“風之家族”,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生產用於果園和茶圃的防霜換氣扇,適宜培養香菇的調溫換氣扇以及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係統等。
生意上,總是在一條路上走,早晚會將這條路走絕、走死。如果我們不能另辟蹊徑,做出新產業,事業便不會有大的起色。實際上,生意的旁邊也是生意,西田千秋在拳頭項目的旁邊試著邁了幾步,便發現了無數條商機,正是這些機會引領他走向了成功。
在美國,有一個叫羅比的人,用幾年時間收集了7萬多件“失敗品”,然後創辦一個“失敗品陳列室”,並一一配上言簡意賅的說明,一時間觀者如潮,為其帶來了滾滾財源。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機會永遠是無處不在的,隻要你能夠看準它、利用它,就能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