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檔案15

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如果你和大部分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就接受了“必須辛苦工作賺錢”這個觀念,那麼很可能你並沒有同時被灌輸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觀念:要讓你的錢“為你辛苦工作”。

努力工作無疑很重要,但光靠努力工作絕對不會使你致富。我們怎麼知道?看看現實世界裏幾百萬—不對,幾十億的人每天被工作奴役,累得跟狗一樣,但是他們都富有嗎?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有錢嗎?不!他們之中很多人有錢嗎?不!大部分人都很窮。但是反過來,你看世界各地的俱樂部裏,是誰在享受悠閑呢?是誰把下午時光拿來打高爾夫球、網球或揚帆出海呢?是誰整天購物,一度假就是幾個星期呢?我讓你猜三次,前兩次不算。答案是有錢人,就是他們!所以我們要搞清楚:誰說必須努力工作才能有錢的?胡扯。

以往的新教工作倫理認為:“一美元的工作換一美元的酬勞。”這句話沒有錯,隻不過他們忘了告訴我們該如何處理那“一美元的酬勞”。隻要懂得如何處理那一美元,你就從辛苦工作邁進聰明工作了。

有錢人可以成天玩耍休息,因為他們都能用聰明的方法工作。他們都了解並使用杠杆原理來讓自己省力。他們雇用其他人為他們工作,也讓自己的錢為自己工作。

確實,你真的必須努力工作賺錢,但對有錢人來說,這隻是暫時的狀況。對窮人來說,這卻是永恒的。有錢人知道,“你”必須努力工作,直到你的“錢”工作得夠努力,能取代你。他們知道,你的錢所做的工作越多,你所需要做的工作就越少。

記住,錢就是精力。大部分人投入精力工作,換得金錢。 在財務上取得了自由的人,學會了用其他形式的精力來取代他們投入工作中的精力。這些精力形式包括: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的事業,或是有效的投資。再說一次,一開始你辛苦工作賺錢,後來就讓錢為你努力工作。

談到金錢遊戲,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贏。你的目標是什麼?你什麼時候要贏得這個遊戲?你的目標是一日三餐溫飽,還是年收入十萬美元,或是變成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在我們的訓練課程上,我們要學員在金錢遊戲中設定的目標是“永遠不需要再工作……除非你自己選擇要工作”,如果你工作,那是“出於選擇,而非迫不得已”。

換句話說,你的目標就是盡快達成“財務自由”。我對於財務自由的定義很簡單:當你有能力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不必工作,不必在金錢上依賴任何人,這就叫財務自由。

注意,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極可能要花錢。所以,為了“自由”,你必須不工作就賺到錢。想要贏這場金錢遊戲,就要做到能賺進足夠的被動收入來維持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簡言之,當你的被動收入大過你的開銷,你就達到財務自由了。

被動收入的主要來源有兩種。第一種是“讓錢幫你工作”。這包括以理財工具進行投資的所得,例如股票、債券、彙市、共同基金,以及擁有抵押或其他會增值的資產,它們能夠變換成現金的收益。

第二個被動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讓事業為你工作”。這個前提是事業不斷產生收益,而你無須親自參與事業的運作就能接受獲利。譬如出租房地產,從書籍、音樂或軟件獲得的版稅,專利所得,成為經銷商,擁有儲存庫,擁有販賣機或其他投幣式的機器,還有直銷。這也包括設立任何一種係統化的、不需要靠你就能自行運作的生意。再說一次,這事與能量有關。重點在於,這個生意是為別人工作和創造價值的,而不是為你。

創造被動收入實在是件太重要的事了,我再三強調。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被動收入,你永遠不會有自由。不過—這是個蠻大的“不過”——你知道大部分人在創造被動收入的過程中會遇到重重困難嗎?有三個原因。第一,慣性。大多數人都被灌輸了觀念不去創造被動收入。讀初中高中的時候,你需要錢,爸媽會對你說什麼?他們會說“好啊,出去賺點被動收入”嗎?大概不會!我們大部分會聽到“去找個工作”之類的話。我們被教導成要為錢“工作”,所以被動收入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不正常的。

第二,大部分人從來沒有被教育過如何賺取被動收入。

在我的學校裏,另一門沒有開設的課程叫作“被動收入概論”。我倒是上了木工和鐵工(注意這兩門課都有個“工”字),做了個美麗的燭台給我媽。既然我們在學校裏從來沒學過如何創造被動收入,那我們會在別處學到,對嗎?才怪。結果是大部分人對這方麵都不太了解,所以也沒辦法做什麼。

最後,因為我們從來不曾接觸過、不曾被教導過關於被動收入和投資的事,所以我們從來就不太注意它,而是把大部分工作和事業的重心放在創造工作收入上。如果你很早就知道你最主要的財務目標應該是創造被動收入,那麼你會不會早一點考慮選擇這類事業呢?

我一向建議大家,要選擇那些可以自然而且輕鬆就能產生被動收入的方向,或者把現有事業調整成這樣。這在今天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太多人從事服務業,每天都得親自工作才有收入。從事服務業不是壞事,隻不過假如你沒有立刻搭上投資列車,而且成績傲人,你就會永遠被工作綁住。

選擇了能夠立刻產生或者是最終會產生被動收入的工作機會,你就可以擁有兩個世界:先有工作收入,後有被動收入。請往前翻幾段再讀一遍前麵討論過的幾種被動事業收入。

很可惜,幾乎每一個人的財富藍圖都被設計成要賺取工作收入,而不是被動收入。這種態度在你參加了我們的訓練課程之後將會完全改觀。我們會使用實際方法改變你的財富藍圖,讓賺取被動收入變成對你來說是既正常又自然的事。

有錢人想得很遠。他們把今天的玩樂花費與對明天的投資兩相平衡。窮人隻想眼前。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基於立即享受。窮人會使用譬如“我今天都快過不下去了,怎麼可能去想明天的事?”之類的借口。問題是,明天會變成今天,如果你不處理好今天的問題,明天你還是會講同樣的話。

為了增加你的財富,你必須多賺一點錢,或是少花一點錢。我沒有看到誰拿槍指著你的頭,叫你一定要住什麼樣的房子、開什麼樣的車、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樣的食物。你有權利自己選擇。這是優先順序的問題。窮人選擇現在,有錢人選擇平衡。

我想到我嶽父嶽母。他們經營雜貨店二十五年,是簡單版的7-ELEVEn,隻是規模小得多。他們大部分的收入都是靠賣香煙、糖果、冰激淩、口香糖和汽水,以前還沒有賣彩票。平均每一筆交易的收入都不到三十美元,簡單來講,他們做的是賺“零錢”的生意。但是他們把大部分的零頭都存了下來。他們不去外麵餐廳吃飯,不買絢麗的衣服,也不開新款的車,住得很簡單但舒適,最後付清了貸款,甚至買下了雜貨店所在的商場的一半土地。我嶽父五十九歲退休,靠的是儲蓄和用他那些“零錢”所做的投資。

我告訴你一個令人不愉快的事實,為了立即滿足而購物,隻是因為想要彌補我們對於生活的不滿,可是這方式根本無效。而你把你所不擁有的錢“花掉”,是因為你想“花掉”你所有的情緒。這個症狀通常叫作消費治療。超支,以及渴望立即得到滿足,這兩種行為跟你實際上買了什麼東西是無關的,而跟你在生活中缺乏滿足感有關。如果你的超支並不是出於一時情緒,那麼它就是來自你的財富藍圖。

我們另外一位學員納塔麗,她的父母是超級“貪小便宜”的人,買任何東西都要用折價券。她母親有一個檔案盒,裏麵裝滿了分門別類的折價券。她父親有一輛生鏽的十五年老車,納塔麗很不願意被別人看見她坐在那輛車裏,特別是她母親接她放學的時候。納塔麗一坐進那輛車裏,就開始祈禱不會被別人看見。外出度假,他們家從來沒有住過旅社或飯店,甚至也不搭飛機,而是開十一天的車橫越美國,沿路露營,年年如此!

所有的東西都“太貴了”。從他們的行為來看,納塔麗認為父母很窮,但是當年她父親的年收入是七萬五千美元,她認為相當多,所以她覺得困惑。

由於討厭父母的小氣行徑,她反其道而行,一定要用最高檔的昂貴物品。到了她自己在外麵住,自己賺錢謀生的時候,她真的完全沒有察覺自己馬上就會把所有錢花光,然後還覺得不夠!

納塔麗有很多張信用卡和各式會員卡,她把所有卡片都拿來使用,到最後根本無法負擔最低金額了,她隻好來參加我們的密集訓練課程。然後她說,這個課程救了她一命。

在課程中,我們會指出你的“金錢性格”,在這個單元裏,納塔麗認清了為什麼她會非要把所有錢都花光不可。因為她很厭惡父母親的吝嗇,也為了向自己和全世界證明她不是像他們一樣小氣的人。從那堂課開始,納塔麗的財富藍圖改變了,她說她再也沒有衝動想要“胡亂”揮霍了。

納塔麗說,她最近去購物中心閑逛,發現她很喜歡的一家店在櫥窗裏懸掛了一件美麗的淺棕色皮草鑲麂皮的大衣,她的腦子馬上說:“你穿上它一定很好看,一定很能襯托你的金發。你需要這件大衣:你缺少一件真正質料很好又很有型的冬天大衣。”於是她走進店裏。她試穿的時候,看到標價寫著四百美元。她從來沒買過這麼貴的大衣,她心裏想:“那又怎樣,反正你穿起來很好看!買了吧。以後再把錢賺回來。”

她說,就在這時候,她發現了密集訓練課程的影響力有多大。差不多就在她想著要買下來的同時,她心中比較正麵的“檔案”出現了,對她說:“你還是把這四百美元放進你的財務自由賬戶裏吧,這樣對你比較有好處!你要這件大衣幹嗎?你已經有一件了,現在那一件就很不錯了。”

不知不覺中,她就把那件大衣放下來,以後再說,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馬上買下來。結果她沒有再回去買那件大衣。

納塔麗發覺,她心裏的“物質滿足”檔案已經被淘汰了,換成了“財務自由”檔案。她的財富藍圖已經設計成不讓她多花錢了。現在她知道自己可以從父母身上學到最好的經驗,把錢存下來,但同時還能用她的玩樂賬戶買些好東西犒賞自己。

於是納塔麗請父母來參加課程,讓他們的金錢觀也能得到平衡。她很驚訝地發現,她父母現在會住旅社了(還不會住高級飯店),也買了一輛新車,並且現在正學著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他們退休的時候是大富翁。

納塔麗現在知道了,想成為千萬富翁,不必像她父母那樣“小氣”。但是她現在也知道,如果她和以前一樣花錢不經過大腦,那麼她永遠不可能達到財務自由。納塔麗說:“可以控製我自己的錢和我的心思,這種感覺真奇妙。”

再說一次,重點是要讓你的錢為你努力工作,就像你為了錢而努力一樣。意思是你必須儲蓄,必須投資,而不是立誌以花錢為人生目的。好笑的是:有錢人的錢很多,但是花得很少;窮人的錢很少,卻花得很多。

這是目光長遠或短淺的問題:窮人工作賺錢,是為了今天;有錢人工作賺錢之後,用錢投資,是為了未來。

有錢人買不動產和可能會增值的東西,窮人買消耗品,那些東西一定會貶值。有錢人收集土地,窮人卻收集賬單。

我要教你一件我也教我孩子的事:“購買不動產。”如果買得起一定會產生現金收益的資產,那是最好的。不過我覺得,就算隻有一點點不動產也比沒有好。當然,不動產的市場有起有落,但是到最後,不管是五年、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後,我敢打賭它的價值一定會比今天高很多很多,到時候你可能光靠這個就發了。

買你現在買得起的東西。如果你需要一點資金,可以和你很熟而且很信賴的人一起買。購買不動產隻有一個麻煩,那就是沒有量力而行,或是在不景氣時賤價賣出。如果你聽了我前麵的建議,好好管理你的錢,那麼你幾乎不會遇到這種狀況。記得那句話:“不要等著買房地產,要把房地產買下來等。”

先前舉了我嶽父嶽母的例子,為求公平,現在我再說一個我父母的例子。我父母並不窮,不過也稱不上有錢。我爸努力工作,我媽身體不好,所以在家裏照顧小孩。我爸是木匠,他知道那些雇用他的房地產商現在開發的土地都是很多年以前就買下的,他也知道他們都很有錢。我爸媽也存錢,聚沙成塔,最後買了一塊三畝大的地,在城郊大約二十英裏的地方,花了六萬美元。十年後,有個房地產商打算在我爸媽那塊地上蓋購物中心,我爸媽於是把那塊地賣了六十萬美元。扣掉原來投進去的錢,他們的投資獲益平均每年是五萬四千美元,而我爸從他的木匠工作所得的收入是每年一萬五千到兩萬美元之間。他們現在當然退休了,日子過得很愜意。我敢說,當年假如沒有買賣那塊地,他們現在會過得很拮據。謝天謝地,我父親知道投資的重要性,尤其是投資不動產的重要性。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收集土地了吧。

致富法則:

有錢人把每一美元都視為“種子”,把它種下之後可以多賺一百美元,再把這些賺到的錢種下,又多回收一千美元。

窮人把一美元當一美元,用錢換取他們眼前想要的東西。有錢人把每一美元都視為“種子”,把它種下之後可以多賺一百美元,再把這些賺到的錢種下,又多回收一千美元。想想看,你今天花的每一美元,其實是花掉了你未來的好幾百美元。我個人把我的每一美元都看成投資“尖兵”,而它們的任務是“獲得自由”,我不會輕易讓它們離開。

關鍵就在於學習。去了解投資的世界,熟悉各種不同的投資管道和財務工具,例如不動產、抵押、股票、債券、彙市等等;然後,從中選擇一個領域,變成那個領域的專家。開始投資那一塊,之後再轉進其他的投資。

總歸一句話:窮人努力工作,而且把所有錢都花光,造成他們必須永遠努力工作。有錢人努力工作,儲蓄,然後把錢拿來投資,好讓他們以後永遠不必工作。

這是我的宣言:

請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說:

“我的錢為我努力工作,幫我賺更多更多的錢。”

現在,摸著你的頭說:

“這是有錢人的腦袋!”

像有錢人一樣行動

1.學習。找一堂投資的課程來上。一個月至少讀一本投資理財書籍,閱讀理財雜誌,譬如《錢》(Money)、《福布斯》(Forbes)、《巴倫周刊》(Barronu0027s)以及《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我沒有要你聽從雜誌上的投資建議,而是要你知道外麵有哪些理財的選擇,然後挑一個領域深入研究,成為專家,再進入那個領域進行投資。

2.把你的焦點從“主動”收入轉向“被動”收入。列出至少三種你可以不工作就創造收入的方式。開始去研究,然後采取行動,實施這些策略。

3.不要等著買房地產,要把房地產買下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