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雲別公孫

右北平,太守府。

“大兄,玄德回來了。”

“哦?”公孫瓚的臉色肉眼可見的陰沉了下來,興致懨懨道:“請進來吧。”

“喏。”

片刻,公孫越引著哥仨快步入內。

公孫瓚一改陰鬱,大笑相迎:“恭喜玄德討逆建功,如今已是試領揚州牧了。不似為兄,至今還是個小小的右北平太守。”

正如早年曹操與袁紹之間的關係一般,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與前二者大致相仿。

劉備背靠公孫瓚,在平原也算混得如魚得水。

但他不哼不哈地跑了,致使公孫瓚掎角之勢難成,在與袁紹的爭鋒中打得火熱,卻並未獲得實質性的好處。

心中有氣,話中帶刺再正常不過。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備這試領揚州牧,領得那叫一個名不副實。

起碼在已知的三任揚州牧中,劉備屬於最沒存在感的那個,連個小小的廬江太守、袁氏叛臣,都能攆狗般地把他攆出淮南地界。

劉備苦笑一聲,拱手道:“備領揚州,不得尺寸之地歇腳。兄居北平,卻雄於幽、冀二州之地。安敢與兄做比?”

“哈哈哈。”公孫瓚使勁拍拍劉備的肩膀,心中鬱結稍緩。

轉言道:“你我北人,那揚州牧確實無甚好當的。玄德此次回來就莫走了吧?兄表你為中山相,共擊袁紹,如何?”

如何?

自然是不如何的。

說好聽點那叫中山相,說難聽點不就是出頭的椽子?

中山地處冀州,與幽州交界,乃是公孫與袁兩家交戰最前沿。

戰不休則兵麓難止,稍歇口氣的工夫都沒有,何以埋頭發展?

如果劉備這都能應,當初還不如直接應了陳叢表舉的兗州牧,起碼落個實好,且安穩。

從心而言,與冀州的征戰中,劉備並不看好自己這位同窗好大哥。

袁紹有冀州世家支持,要兵有兵,要糧有糧,麾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即便眼下稍處劣勢那又如何?

隨著戰事經驗逐漸豐富起來,冀州之兵隻會越戰越強。

而公孫瓚呢?

看似風光無兩,兵鋒之利猶在四世三公袁紹之上。

實際上不過是靠著早年在北地積攢起來的家底占據了先機罷了。

於外。

白馬義從驍勇不假。

可精銳騎兵最是花錢如流水,以先前占二都之富的董卓也隻養得起八千飛熊可見一斑。

幽州再富,還富得過司隸、關中?

更何況白馬義從不似飛熊那般有著源源不斷的西涼鐵騎善戰者補齊缺口,死一人便少一人。

冀州為十三州之首,其富卻可支撐袁紹源源不斷地用兵。

於內。

幽州並非鐵板一塊。

公孫瓚靠著兵鋒強盛時常自命幽州之主,事實上真正的幽州牧乃是劉虞。

且因外事問題,二者之間矛盾日益加深。

一旦生內亂,公孫瓚則要麵對腹背受敵之險。

劉虞是荏弱不假,可他在幽州一地卻有著不輸公孫的威望。

真到了那個時候,公孫瓚又何以麵對袁紹、劉虞同時發難?

當然,這些話劉備是不會說於公孫瓚聽的。

他太了解這個好大哥了,麵對一個剛愎自用之人,忠言逆耳無恩有過。

及早抽身方為正途。

劉備斂了心神,麵露悲苦之色。

長籲短歎良久,一跺腳,重重歎息一聲。

誠懇道:“兄待備甚厚,敢不以死報?”

不等公孫瓚嘴角繼續上揚。

劉備接著道:“然,國家危難,備片刻不得安枕。唯望兄憐,借備些兵馬,為漢室國祚之延綿稍盡綿帛之力。”

嗯...

公孫瓚一言不發注視劉備良久,想從對方臉上看到一絲一毫的言不從心的局促。

然而。

從劉備的眼神中,他隻看到了堅定。

或許...

在自己這兄弟心裏,真的隻能裝下漢室吧...

“罷了。”公孫瓚頹然擺手間,忽見一白袍小將快步而來。

“太守大人,末將...”

不待對方說完,公孫瓚搶先道:“既然玄德心意已定,為兄便使子龍助你。再撥調步卒三千,馬匹二百,糧草兩千斛,以資玄德成事。”

那人八尺有餘,眸如星辰麵如冠玉,一襲白袍加身多襯英武之氣,不是遍尋天下明主的常山趙子龍又是何人?

趙雲莫名抬頭看向公孫瓚。

“太守,雲...”

公孫瓚迅速拉過趙雲推往劉備身前:“子龍乃瓚心腹大將,玄德務必善待。”

趙雲:...

憑他打退顏良、文醜二將搭救公孫瓚的功績,臨了連個校尉都沒混上,他也不知道公孫瓚這句‘心腹大將’是怎麼堂而皇之地說出口的。

各家自有親族、心腹,這一點趙雲可以理解。

可一碗水端灑半碗似公孫瓚這般者,趙雲也是頭次見到。

自他下山不識明主何人,先投四世三公袁本初,袁重門第久不得重。

遂轉投威名赫赫公孫白馬,公孫瓚倒是不重門第了,隻重近信、親族,亦不得重。

日前。

師兄張繡傳信,邀他共赴晉陽建立功業。

聲名顯赫陳無敵,趙雲自然是聽說過的。其嶽曹操亦是刺董、聚盟真豪傑,賢名遠播遍布四海。

趙雲正欲辭別公孫便去相投。

卻又碰上這麼一茬子事...

至於劉備的大名...

趙雲略有耳聞不知詳盡,就知道這人過分仁德,誅除逆賊時,為偽帝袁術攜己民迫退。

仁德是真仁德,就是稍稍有些迂腐...

起碼對於武人出身的趙雲來說...這人仁德的稍稍有些過分了...

即便是有著崇高理想的雲哥兒此刻看著劉備,也覺得差點意思。

相比起來,他更願意先去並州看看。

起碼師兄有言,保舉他為騎營校,正好他也早想見識一下天下騎兵之最的虎豹騎,比白馬義從如何...

不給公孫瓚再度開口的機會。

趙雲抱拳:“有負太守重托,雲為辭行而來。”

“嗯?”

公孫瓚臉上有些掛不住,不悅道:“瓚可曾薄待子龍?何故相別?”

趙雲:...

實話實說,其實挺薄的...

好在趙雲雖是初出茅廬,但也算是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毒打了,多少長了些情商。

起碼他還記得,當初公孫瓚問他為何相投時,他實話實說‘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懸之危。雲願從仁義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

公孫瓚當時看著挺高興的,但後來基本上沒咋搭理過他...

想了想,趙雲道:“太守待雲厚,因雲私事牽絆,故不能俸。”

不僅公孫瓚,就連劉備臉上也閃過一瞬間的愕然。

這個叫做‘子龍’的小將軍,說話好難聽啊!

所以待他甚厚的公孫瓚還不如一點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