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麵皮漲紫,好比醬爆豬肝。齊泰厲聲喝道:“小道士大言不慚,你倒說說,什麼樣的曲子才是好曲子?”樂之揚笑了笑,淡淡說道:“寶輝公主就彈得很好。”
一群官兒麵麵相對,一時說不出話來。朱允炆歎一口氣,說道:“十三姑的琴技自然是好的,但她身為公主,不能參加‘樂道大會’。”
樂之揚一愣,看那樂師,暗暗納悶:這樣的貨色也要參加樂道大會?轉眼一瞧,忽見黃子澄神色局促,心中忽地敞亮:“是了,這個樂師,一定是他舉薦給太孫的。老小子不懂裝懂,明明一竅不通,偏又喜歡賣弄。若派他的人選,非得輸掉褲子不可。”
忽聽朱允炆又說:“道靈,聽說你的笛技精妙,曾與十三姑合奏過?”樂之揚道:“精妙不敢,粗通罷了。”朱允炆說道:“此次樂道大會,皇親國戚均要派出樂師,我身為太孫,自也不能落人之後。近日挑選的幾個樂師,均是不合聖上之意。你說得對,樂道大會第一輪,要比六種樂器,若連古琴也彈不好,其他的就不用提了。”
黃子澄垂頭喪氣,揮一揮手,那個樂師默默退了出去。朱允炆又問:“道靈,你可有合適的人選麼?”樂之揚一愣,搖頭說:“沒有。”朱允炆歎一口氣,臉上流露失望之色。
樂之揚見他神情,不由心想:“這皇太孫為人不壞,可惜性情懦弱,偏聽偏信,加上身邊一群儒生,天天之乎者也,故而軟弱之外,又多了幾分迂腐,他若當了皇帝,隻怕有點兒不妙。”
朱允炆沉默一時,又說:“道靈,今日召你前來,實是聖上要來東宮巡視,你身為東宮伴讀,可不要出什麼紕漏。”
他說得含蓄,樂之揚卻明白話中深意,所謂不出紕漏,正是要他謹言慎行、不得多嘴多舌,當下笑道:“太孫放心,小道決不妄言。”
朱允炆見他識趣,稍稍心安。這時一個太監入內,報道:“聖駕到了。”朱允炆應聲起立,正了正衣冠,率領僚屬前往迎接。
到了宮門,一隊人馬迤邐而入。朱元璋高高在上,坐著一乘步輦,朱微在他身邊服侍。她目光轉動,看見樂之揚,雪白的雙頰染上一抹紅霞。兩人的目光一觸即分,小公主有意無意地轉過目光,呆呆望著遠處的飛簷。
樂之揚心冷如冰,明知朱微有意避嫌,仍覺一陣說不出的難受。這時,朱元璋將手一揚,隊伍停了下來,步輦四周,有如眾星拱月,圍著若幹男子,個個鮮衣怒馬、氣勢軒昂,其中幾個樂之揚也認識,一是燕王朱棣,二是寧王朱權,蜀王朱椿也在其列。
朱棣身邊,一個胖大男子與他並轡同行,年紀已然不輕,生得細眉長須、笑臉團團,從頭到腳一團和氣。兩人身後跟著一個四旬男子,黑須長臉,目光冷峻,隻看相貌,倒與朱元璋十分相似。而在蜀王之後、寧王之前,又有四個年輕男子,挽韁勒馬,一團傲氣,看其袍服,也是藩王一流。
樂之揚粗粗一數,著藩王服飾的約有九個,不由心想:“道衍說朱元璋兒子眾多,勢力最大的共有九個。看這數目,莫非就是九大藩王,這幫王爺齊聚東宮,朱元璋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不但樂之揚迷惑,朱允炆也感意外,愣了一下,上前拜倒,說道:“孫兒恭迎聖駕,拜見各位王叔……”正要磕頭,朱元璋一擺手,冷冷道:“免禮了,起來吧!”
朱允炆應聲站起,忽聽朱元璋又說:“你是朕的太孫,將來的皇帝,按理說,你的叔父們改向你磕頭才對。”
九大藩王均是一愣,胖大男子嗬嗬一笑,當先跳下馬來,撲通跪倒,笑嘻嘻說道:“晉王朱?,拜見太孫殿下…”朱允炆慌忙上前,連聲說:“三叔請起,三叔請起……”正要攙扶,忽聽朱元璋說道:“扶什麼?讓他跪,將來你是君,他是臣,臣子跪皇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一邊說,一邊看向諸王,目光森冷,凜凜逼人。
老皇帝目光所及,藩王們紛紛下馬,一字排開,齊整整跪在朱允炆的麵前。這一下來得突然,朱允炆先是一驚,接著又是一陣狂喜,望著眼前一排人頭,莫名地激動起來,雙拳緊握,渾身發抖。要知道,這些藩王一向自大,常以叔父自居,除了少數幾人,其他人見了太孫多無禮數,如此齊齊跪拜,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東宮門前一片寂靜,隻有風吹旗幟,發出獵獵之聲。跪了一盞茶工夫,朱元璋方才說道:“起來吧。”
九王這才站起身來,一個個低眉順眼、神氣狼狽,活似一群打敗了的公雞。朱元璋掃過眾人,冷笑說道:“我知道,你們九個,一向對太孫十分無禮。以前的,朕過往不究,從今往後,藩王就是藩王,皇上就是皇上。朕歸天以後,你們對待太孫,就如對朕一樣,有人膽敢作亂,天下之人,當可鳴鼓而擊之。”
諸王隨駕前來,萬不料朱元璋會來這一手,一時人人發呆,不知如何回答。朱元璋麵露不快,厲聲喝問:“聽見了麼?”
諸王應聲一驚,紛紛答道:“聽見了。”聲音有先有後,有高有低,樂之揚隻從聲音裏麵,就能聽出這九個人各懷主意。朱元璋比他精明十倍,自也聽出不對,臉色一沉,冷冷道:“你們不用騎馬,隨我步行入宮。”
諸王無可奈何,棄馬步行。樂之揚正要跟上,忽聽有人叫喊,回頭一看,隻見席應真從一乘小轎中探出頭來,慌忙迎了上去。
大半月不見,老道士的麵容越發枯槁。樂之揚看出他油盡燈枯,心中不勝難過,席應真看出他的心思,笑道:“放心,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唔,這些日子,你還好麼?”
樂之揚小聲說:“我遇上一些奇事,正要跟你商量。”席應真看了看四周,笑道:“過了今日,我要回陽明觀住上幾天,那時再說不遲。”樂之揚默默點頭,跟在小轎後麵。
到了東宮正殿,朱元璋斜倚步輦,隨口說道:“允炆,你近來學問精進,奏章也批得不錯,從今往後,除了生殺賞罰,其他的奏章不用給朕看了。”
他口中誇讚孫子,雙眼卻掃過九個兒子。那九人都是一方諸侯,麵對老皇帝的目光,卻一個個縮頭縮腦、噤若寒蟬。晉王為諸王之首,忙笑道:“太孫天生仁孝、聰明過人,父皇把江山交給他,那是萬萬錯不了的。”
朱元璋掃他一眼,冷冷道:“但願你心口如一。”晉王臉色一僵,強笑道:“父皇如是不信,孩兒把心掏出來也行。”
“那也不用。”朱元璋淡淡說道,“你心裏的念頭,朕是一清二楚。太子在位的時候,你就偷偷摸摸幹了不少蠢事。太孫年少識淺,你更覺有機可乘了對不對?”晉王麵皮發白,頭上、背上冷汗直流,連聲說:“罪過,罪過,兒臣幾個腦袋,敢有非分之想?”
“諒你也不敢。”朱元璋冷哼一聲,目光一轉,“老四,你呢?”
朱棣微微一笑,從容說道:“父皇高看我了,兒臣一介莽夫,砍殺幾個韃子,勉強還能勝任。至於當皇帝、坐江山,兒臣一無心,二無膽,三無本事。兒臣生平所願,不過是守疆戍邊,老死在北平城裏。父皇放心,誰敢對太孫不利,老四我第一個出兵勤王,殺他個落花流水。”
這一番豪言壯語,朱元璋聽得連連點頭,拈須說:“果然是老四,頗有自知之明,說到打仗麼,其他八個兄弟,怕也沒人打得過你。”朱棣嗬嗬一笑,說道:“父皇過獎了,老四再會打仗,也是太孫手下的一條獵犬,叫我咬誰,我就咬誰。”
朱元璋笑了笑,又向酷似自己的冷麵男子道:“老五,你有何高見?”這男子正是周王朱橚,排行第五,聞言一臉木然,不鹹不淡地回答:“兒臣醉心醫術,從來無意於權勢。”
朱元璋皺起眉頭,將他打量一番,忽道:“那麼你說說,大元為何會亡?”周王一怔,隨口答道:“大元滅亡,全賴父皇英明神武,一戰定陝西,二戰破大都,算無遺策,最終克定中原。”
朱元璋啐了一口,罵道:“胡說八道,亂拍馬屁。”周王麵皮漲紫,小聲說:“兒臣愚昧,還請父皇指教。”朱元璋也不理會,轉向晉王:“老三,你說呢?”
晉王胖臉堆笑,躬身說道:“大元治國如縱馬,視蒼生如糞土,將天下百姓分為四等,蒙人為上,色目人次之,北方漢人第三,而將我南方漢人視為末等,肆意欺壓,草菅人命,結果大河以南,百姓不堪壓迫,揭竿而起,父皇以天縱之資,順天應人,故能勢如破竹,一舉滅亡大元。”
朱元璋不置可否,又看朱棣,後者忙說:“我跟三哥想的一樣。”
朱元璋冷哼一聲,兩眼朝天,說道:“你們三個,就隻這點兒見識麼?”三王對望一眼,齊聲說道:“還請父皇指點。”
朱元璋沉默一時,徐徐說道:“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大元之亡,實在亡於皇位的傳承。元成宗死後,朝廷綱紀大亂,兄終弟及,叔侄相傳,哥哥傳給弟弟,叔叔傳給侄子。人人覬覦神器、爭做皇帝,五年之間,換了五個皇帝。皇族間自相殘殺,大都也被攻破了兩次。結果皇權削弱、權臣得勢,君臣內鬥,根本無心政事。正所謂‘天作孽,還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朝廷如此混賬,天下又豈有不亂之理?”
說到這兒,他的目光掃過諸王,沉聲說道:“皇位傳承,實乃天下之根本,一旦亂了次序,大元的下場,就是你們的榜樣。”
朱元璋痼疾在身,一口氣說了許多,牽動肺腑,禁不住劇聲咳嗽,一個太監上前奉上痰盂,被他一掌打翻。朱微慌忙上前,叫來茶水,服侍朱元璋喝下,喝了幾口熱茶,老皇帝方才止住咳嗽,閉上雙眼,坐在步輦之上大口喘氣。
殿上一片寂靜,朱允炆望著祖父,心中又酸又熱,幾乎落下淚來。自從進入東宮,朱元璋就未曾離開步輦,不是他不肯下輦,而是根本有心無力。老皇帝身子虛弱,來日無多,今日強撐病體,實為鎮服諸王,樹立太孫威信,在他歸西之前,了卻一件心事。
朱允炆由衷感動,撲通跪倒在地,說道:“聖上貴體違和,還請準允孫兒入宮,親身侍奉聖上。”
朱元璋喘息一陣,張眼笑道:“區區小病,何足掛齒,朕的病自有微兒照顧,你隻要治理好國家,爺爺我就十分高興。”
朱允炆還要懇請,忽見黃子澄連使眼色,遲疑一下,起身退到一邊。朱元璋又喝了一口茶,笑道:“罵也罵完了,接下來做點兒有趣的。”一招手,一個太監走上前來,捧出一張大紙,紙上從左到右畫了三幅圖畫。第一幅畫,一個光頭和尚戴著一個道冠;第二幅畫,卻是一個道士頭上戴著十個道冠;第三幅畫,則是一座斷橋,斷橋一頭空空如也,另一頭卻站滿了人。
眾人望著圖畫,大惑不解,忽聽朱元璋說道:“這張圖畫,乃是昨晚有人貼在城隍廟的門上的,你們誰來說說,上麵的三幅畫是什麼意思?”
太孫和諸王望著圖畫,均是冥思苦想。朱元璋等待時許,無人回答,心中不悅,冷冷說道:“老三,你來說說。”晉王肥臉見汗,躬身笑道:“兒臣愚笨,猜不出來。”朱元璋冷哼一聲,又問朱棣:“老四?”朱棣苦著臉說:“父皇又不是不知道,兒臣是個直性子,最不會幹這些彎彎曲曲的事情。”
朱元璋看他時許,冷笑道:“口是心非。”朱棣一愣,麵皮泛紅,訕訕低下頭去,朱元璋又看其他藩王,揚聲說:“有誰猜出來的?”
大殿之上,鴉雀無聲,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忽地目光一轉,落到席應真身邊,銳聲說道:“道靈,你來說說,這三幅圖是什麼意思?”
他忽然點將,滿堂皆驚,樂之揚更覺意外,但看老皇帝一臉眼裏,全無戲謔之意,當下隻好說道:“畫裏的意思我猜到若幹,隻是說出來,頗有冒犯朝廷的意思。”
朱元璋麵露笑容,點頭道:“無妨,隻管暢所欲言。”樂之揚定一定神,說道:“和尚戴道冠,意思是有官無法,諷刺官吏行事不依法律;一個道士戴十個道冠,意思是官多法少,朝廷所定的法令,管不住這些當官的老爺;第三幅圖,眾人堵在斷橋一邊,欲過不能,意思是‘過不得’,隻因官吏無法無天,老百姓實在過不下去。”
“放肆!”周王厲聲嗬斥,“這些妖言妄語,你也敢在父皇麵前胡說?”
“無妨!”朱元璋擺手笑道,“這些話是朕讓他說的,畫中之意雖然誇張,但也不是全無道理。方今天下,冗官甚多,法網漸疏,魚肉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平則鳴,才會畫出這三幅圖來。”說到這兒,頓了一頓,朗聲說:“齊泰、黃子澄。”
二人應聲出列,朱元璋說道:“從今日起,由你二人淘汰天下冗官,違法亂禁者,可以先斬後奏。”
二人又驚又喜,拜伏領命。一幹藩王站在一邊,臉色無不難看。朱元璋派太孫的心腹淘汰官吏,整頓綱紀,首先淘汰整頓的一定是親近諸王的官吏。這些官吏好比水土,眾藩王有如樹木,水土一去,再好的樹木也很難長大。
朱元璋望著諸王,不無嘲弄之意:“你們自詡精明厲害,到頭來還不如東宮裏的一個伴讀,可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切非分之想,不過自取滅亡。”
諸王低頭不語,朱元璋自覺這場戲做下來,太孫的權威已然樹立,幾個兒子受了敲打,必然也會消停一陣,當下緩和臉色,轉向朱允炆道:“樂道大會將近,參賽的樂師你挑選好了嗎?”
朱允炆一愣,這件事尚無著落,但若直言回答,朱元璋必然怪他辦事不力。正自忐忑,忽聽黃子澄說道:“稟聖上,樂師的人選已經有了。”
朱允炆一愣,瞪著黃子澄,一時摸不著頭腦。隻聽朱元璋問道:“樂師在哪兒?讓朕瞧瞧。”朱允炆的心裏一陣翻騰,黃子澄卻是若無其事,恭聲答道:“樂師不是別人,就是道靈仙長。”
樂之揚好似挨了劈頭一棍,不及反駁,朱元璋的目光已經投了過來,隻聽黃子澄接著說道:“道靈仙長精通音律,諸般樂器無所不通,他和寶輝公主琴笛合奏,也曾得到過陛下的讚許,由他參會,再也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