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沒有這麼大的雪了,村裏的老人們趁著難得的晴日,攏了一把自家炒的瓜子花生在袖套裏,到村東頭的劉太婆家裏去。
劉太婆今年得有八十了,早些年也是個苦命人,聽說嫁的人是大戶人家認過的本家,很是過了幾年逍遙日子。
誰知道後來男人死了,隻留下一個姑娘,跟本家也就斷了關係。
可憐那劉太婆一人拉扯大女兒,好容易找了個上門女婿王狗兒,偏生這王狗兒也不是個成器的,作甚事都不成,莊稼莊稼種不好,跑腿跑腿不利索,家業竟是漸漸過不下去了。
劉太婆的女兒,婚後接連生了板兒、青兒一兒一女,也未曾得什麼照顧,拖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一家五口日子過不下去了,拖得那劉太婆厚著臉皮找上了她那死鬼男人認下的“本家”。
幾個老嬸子老太婆皆念叨呢:“那賈家可真真是人間見也見不到的富貴,聽說那園子足有幾個莊子那麼大,裏頭也不種菜,竟是種些什麼花兒草兒,還要用幾兩銀子的什麼水去澆灌!”
“那一回劉太婆家裏可是發達了,帶回來的銀子咱們是沒見著,可是細數下來那幾年,陸陸續續竟買了二十畝田地還不止,倒是瞞的好,一畝兩畝的也沒人知曉,等對了數,才發現村東頭的田地竟有一大半都是她家的了。”
“那王狗兒也是好福氣,作甚甚不成的一個人,靠著媳婦丈母娘養活,生生過成了老爺!”
幾個老人家回想起當年劉姥姥從賈府裏拖回來的那一車東西,至今還是咋舌不已。
那麼好些東西呢,被誰沒見過了,便是聽也沒聽過。
什麼樣的一個巴掌大的小茶盅,還不如陶碗厚實呢,板兒給摔了一個,叫劉姥姥好一頓打。
那會兒村鄰還笑呢,不過一個茶盅罷了,幾文錢而已,便是富貴人家用的,隻怕也不過幾十文罷了。
可巧後來叫板兒爹,王狗兒給偷出去了一個,在賭桌上換了足足六兩銀子!
六兩銀子啊!
村裏人一家老小苦做一年,不吃不喝不嚼用,也攢不下一兩銀子來!
那時候便有人說了,劉姥姥這一次是去了神仙的居所,從那仙山裏頭淘來了這麼些寶貝,任拿出一件來,都能換半個莊子。
有人拿這話問過劉姥姥,劉姥姥隻擺手笑:“咱們懂個什麼,人家給什麼咱們拿著就是了,誰能知道那些個東西到底值不值錢。”
隻是從那之後,別說王狗兒了,便是板兒,便是劉姥姥的親閨女,也再沒見過那些玩意兒。
隻知道板兒娘能吃上藥了,在床上養了兩年,先前落下的病根竟然好了。
板兒竟也能去學堂讀書了,青兒還小倒是不拘著,隻是村裏越來越多的孩子發現青兒跟其他小孩兒不一樣,喜歡笑,不喜歡說話。
初開始還以為跟板兒一樣是個呆的,後來知道她竟也跟著板兒在家裏讀書認字。
後頭聽說劉姥姥還帶板兒去那什麼賈家謝過一次,這回帶了什麼東西回來,那是一丁點兒也沒叫外人知曉了。
可劉姥姥家一年好過一年,這倒是不爭的。
雖狗兒還是叫人瞧不起,但是再也沒人敢當麵瞧不起劉姥姥一家了。
所幸劉姥姥一貫是個爽快人兒,人家開什麼玩笑她都能笑著受下。
後來村裏是有幾戶人遇著難關了,求到劉姥姥跟前兒,劉姥姥倒是沒說借他們銀子,隻叫板兒說了些奇奇怪怪的話,不知道從哪裏學來的幾個字,說什麼廣結善緣,授人什麼魚不魚的。
又將自家的田地佃給這些人,租子少收了三成。
就這麼著,村裏人受劉姥姥恩惠的,不在少數,後來度過難關了,劉姥姥也不說把地收回來,隻加了一二成,還是低過那些個地主大戶的,竟是越來越多人願意做劉姥姥家的佃戶了。
劉姥姥到這時候還是個好脾氣的,也不像地主老爺似的對他們呼來喝去的,別人開玩笑說什麼賈家指頭縫裏漏出來的一點子東西養活了半個村子的人,劉姥姥也隻是笑。
隻是沒過幾年,又說起那賈家,從前牛身上拔根汗毛都能養活一家人的人家,竟也不知道是犯了什麼罪,竟是抄家了。
萬貫又萬貫的家財,一分也沒有了。
旁人便又跟劉姥姥打聽,這賈家到底是個什麼光景啊,劉姥姥一個字也未曾透露過。
隻是沒過多久,聽說王狗兒跑了,劉姥姥將那一年的租子收了,便又陸續將那田地都低價賣與佃戶。
佃戶萬沒想到還有這等便宜事,不論那賈家如何,自是感恩戴德。
隻劉姥姥家過不多時,竟然領回來一個小女孩兒,是夜裏來的,沒叫狗兒,隻叫板兒駕車帶回來的。
瞧著年歲也不大,比板兒小,跟青兒差不多年紀。
有近處的人瞧見了,親眼見她進了劉姥姥家,但是足有半年,都沒見那小姑娘出來過。
看見的人心裏自有揣測,但是莊戶人家,信因果報應,雖官家說賈家欺君罔逆,可那樣的光景年歲,官家也沒管過這些過不下去的人。
但是他們,從劉姥姥,亦或者從賈家,得了那幾分善意,熬過了難關,活了一家老小。
誰都知道那小姑娘來曆不俗,不敢妄加猜測,隻知道在村子裏住了半年,又是一日夜間,板兒駕車出去了,自此,便再也無人見過那小姑娘了。
小姑娘來了又走了,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
隻劉姥姥家又恢複到一貧如洗的模樣,手裏的田地,也隻剩下那幾畝祖產。
王狗兒跑了,這一家老小,連個頂梁柱都沒有。
所幸村人幫襯,狗兒又已十多歲,能讀書會識字,村裏的先生的說他念的不錯,趕上年歲好了新帝開恩科了,說不得能考個秀才公。
隻是等到新帝開恩科了,板兒卻不曾赴考,隻謝了先生,結了業,在鎮上開了一家鋪子,日子不算富貴,卻也紅紅火火地開起來了。
旁人皆疑惑,讀了這好些年的書,不知道花用了多少,竟然不想著考個學做個官兒,圖的究竟是什麼。
然而劉姥姥一家卻好似全然不在意,隻知道鋪子開起來兩年後,板兒成親了。
誰也不知道新媳婦從哪兒來,隻知道板兒成親帶著新媳婦回來給劉姥姥磕了頭,道是那新媳婦請劉姥姥家去養老,劉姥姥卻笑著擺擺手:“我活到如今這年歲,離不得這村子了,你們好,你家裏人好好的,就是為了積福了。”
那新媳婦落淚磕頭再三,才與板兒離開。
至此,劉姥姥家中又隻剩劉姥姥,板兒娘,跟青兒。
村人一貫喜歡到劉太婆家,雖說劉太婆家自那時候便不算富貴,也沒再買過田地,隻餘下幾畝地,平日裏親自下田打理,就跟普通莊戶人家一樣。
吃穿也皆是一樣,隻村人總喜歡去劉太婆家呆著,覺得她家的房子磚牆特別厚實,炕似乎也比別人家熱一些。
有人打趣劉姥姥,怕不是還留著當年那神仙人家給的什麼精貴玩意兒,劉姥姥也隻是笑:“咱們沒有那精貴的命,便是有那東西也享用不了,但給過咱們一回,咱們就得記一輩子,不能忘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