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送鹽
夏唐終於能叫夏陽“爸爸”了,這個奶聲奶氣的聲音,讓夏陽夫婦倍感快樂。孩子健康成長,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快樂。
晚上夏唐哭得那叫一個聲音洪亮,全府上下都在陪著這位夏公子熬夜。後來,也就習慣了。
剛被夏唐折騰玩,睡著,一個黑影出現在窗外。側頭一看,蘇明月呼吸均勻,夏陽悄悄下了床。
來人長相普通,混入百姓中間,像水融入大海,休想找到他的影子。“不良人?”夏陽試探著問道。
對方點點頭:“陛下讓我帶來一個消息,臨近的潞州盛行大脖子病。還請夏將軍幫忙。”
“好的,我知道了。”
夏陽迅速出手,來人身子平平向後退出三尺,避開了他的攻擊。
此人絕不是前天出現在院子裏的那個人,夏陽確定,雖然他的身手不錯,與那個人相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夏將軍,你這是?”來人問。
夏陽擺手:“沒什麼。”
“那我先行告退了。”
說完,來人消失在夜色裏。
對於大脖子病,夏陽清楚地知道是為什麼,因為經常吃不到鹽,他們才會生出這樣的病狀。
第二天一大早,益州城內到處都是難聞的味道,煙氣飄在半空,青蒙蒙一片,跟煉丹沒有區別。
百姓們都在製鹽,明天就會得到食鹽。有了食鹽,潞州的百姓就能告別大脖子病。
到了晚上,夏陽取出霧狀鉀製劑,挨家挨戶對著食鹽噴灑。因為大家都製鹽,鹽反而不金貴了,全晾曬在屋簷下。
翌日,夏陽取出銀兩,回收食鹽。
百姓們聽說刺史收食鹽,足不出戶就能將食鹽賣掉,紛紛拿著家裏的食鹽來到夏陽門口。
收購的價錢一兩銀子一斤,非常公道。
賣掉食鹽的老百姓個個嬉笑顏開,倉廩足,夏陽的第一步做得很好順利,接下來就是讓益州城的百姓知禮節。
夏陽雇了十幾輛牛車,向潞州而去。順道,他想物色一名教書先生,把益州城的學堂辦起來。
來到潞州之後,雖然是相臨的兩個州縣,情況卻大不一樣。潞州城的百姓安居樂業,城內的房屋很是齊整,市肆林立。
唯獨讓夏陽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裏的老人脖子上都掛著一個肉瘤,彎腰陀背。
年輕人也好不到哪裏去,臉色蒼白,走路有氣無力,甚至有的走上一段路,就會坐在路邊歇上一歇。
一行人徑直來到刺史府,牛車在刺史府門口停下。
聽說益州刺史親自到來,楊光仁馬上把夏陽請進刺史府,納頭便拜:“夏將軍,我雖是大唐偏遠地方的刺史,但是關於你的故事,我卻早有耳聞,能一睹你的風采,真是三生有幸!”
夏陽趕緊將他扶起:“楊大人一番話,夏陽愧不敢當。”
說明來意,楊光仁更是欣慰:“夏將軍,潞州城離出產海鹽的城市很遠,朝廷賑濟的鹽經常運不到這裏。做為一州刺史,我實在愧對潞州百姓。”
說完,楊光仁又要向夏陽下拜。夏陽扶起他,帶他來到門外,見到牛車上麵放得都是鹽,楊光仁兩眼放光。
“這些鹽夠了嗎?”
“夠了,夠了。”
楊光仁大喜,著人四處通知潞州百姓領鹽。許久因為沒鹽不知道菜味的百姓,聚集在刺史府門前,排隊領取食鹽。
與益州百姓的瘋搶不一樣,他們能排好隊,足見其教養要比益州好得多。
夏陽拉著楊光仁來到府內:“楊大人,實不相瞞,我此次除了送鹽,還有一件事情需要拜托你。”
楊光仁對夏陽極是恭敬:“夏將軍,你對潞州有再造之恩,有什麼事你盡管說,千萬別說拜托不拜托。”
“是這個樣子的,益州城剛挺過大饑荒,益州百姓不知禮節,我想在潞州物色一位教書先生,還請楊大人給我指點一位博學大儒。”
楊光仁摸著胡子想了一會兒:“夏將軍,你還別說,潞州還真得有一位教書先生,其人放浪形骸,嘴裏經常說孔子不過是一介腐儒,教出來的學生沒有任何骨氣。我把他推薦給你。”
如地青蓮遊曆魯州時,就做過《諷魯儒》的名篇,越是有自己見地的人,越是不會與時人苟同。敢指摘孔子的不是,足見其有能力。
夏陽心下大喜,楊光仁著人去請這位先生。
結果,那人不大一會兒回來,帶回一句話:“刺史有事找我,又不是我要找刺史。還請他來見我。”
楊光仁尷尬一笑:“我倒忘了,他脾氣大得很。夏將軍不可在意,我去親自與他說這件事。”
夏陽起身:“既是我有事找他,當然我也得去。”
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著了便裝,去向大儒的住處。一路上,柳枝蔭蔭,鳥語花香,景色宜人。
路上,夏陽得知這位大儒的名字叫做張宗臣,住處極是富貴。
門開著,進入院子之後,書僮告訴他們:“先生正在休息,睡醒了之後,自會與你們相見。”
楊光仁大怒:“我乃潞州刺史,與我一起的乃是益州刺史。快去叫你們先生起來。”
書僮不軟不硬地反駁:“這裏沒有刺史。如果兩位等得實在不耐煩,還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快說!”楊光仁迫不急待地道。
書僮不慌不忙地帶他們來到一幅白紙前,上麵寫著一句話: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麵。
“如果兩位能補上後半句的話,家師自然會醒來。”
楊光仁是進士出身,飽讀詩書,這種文體叫做排句,起源於六朝駢文。目的是在練習駢文的寫作。
上半句意境優美,不乏哲思,撚著頜下的胡須,苦思冥想,走來走去,仍是沒有辦法想出下半句話來。
抬頭一看,夏陽磨墨完畢,對方寫字用得是嬌龍體,夏陽則用浮雲體,連字體都能相互呼應。
青山原不老,因雪白頭。
書僮長年跟著張宗臣,受到張宗臣的熏陶,對於駢文的排句有一定的鑒賞。自從三年前,張宗臣寫下上半句話,直到現在還沒有想出下半句。
夏陽信手一書,平仄相對,哲思悠遠,難得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