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初入成都
不久前才經曆過戰火,又被封鎖過幾個月的襄陽城當然是比不了安穩了多年的成都的,劉琦對關銀屏的感慨並不感到意外。
倒不如說劉琦之所以執意要偷偷摸摸的親犯險境,試圖兵不血刃的奪下來益州,就是想要保全住這種繁華。
否則的話真要是像曹操那樣一路不管不顧的打過去的話,劉琦都不知道益州的這片繁華還能剩下來幾分,畢竟他指望的也不是一片廢墟,而是能夠為他所用的天府之國。
劉琦笑了笑對關銀屏道:“銀屏你又不是荊州人?怎麼也在這裏說‘我們荊州’”
關銀屏理所當然的叉腰道:“哼,我從小到大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荊州長大的,在這生活了好幾年,怎麼不能算是荊州人了?”
說到這裏又低聲補了一句:“而且,我將來也要一直住在荊州啊。”
本來還想要再調戲她幾句的劉琦,突然聽到一旁的聲音響起。
“咳咳,子昂,我已經打聽到消息了,我們這就去見見那李嚴吧。”
關平看著劉琦和關銀屏一路上撒狗糧早就看不下去了,作為大舅哥他也不好說什麼,隻好麻利的把話題轉到正事上。
說到李嚴這人,此人出身南陽,雖說算不上是什麼世家大族,但也算得上地方士族了,原本在南陽也算有些名望,不過在曹操打下來南陽之後,李嚴就跑到益州去出仕劉璋去了。
不過話雖如此,他在劉璋手上也得不到什麼重用,劉禪看其名聲,用它在府上當了個文書吏而已,雖說算是消息靈通,但又沒什麼實權,對於李嚴來講,這種情況是不太能接受的。
更別提之前劉琦率領荊州兵馬戰勝曹操之後,李嚴心裏那感覺就別提有多難受了,簡而言之就一句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隻覺得要是當初留在荊州的話,說不定早就得到劉琦的重用了。
因而自然而然的便倒向了投降派,而且是投降派中堅定的支持劉琦的一員。
劉琦此行便是為了去見這位投降派中的荊州人,雖說劉璋麾下的投降派人不少,但是值得劉琦親自去見的也不多,大多數人龐統自己去就能搞得定了,也就李嚴這位出身荊州士族,又從荊州逃出去的需要劉琦親自來見。
而關家兄妹他們也是閑著沒事做,自然也是作為劉琦的護衛一同跟著出來了,當然主要是關平跟著關銀屏,而關銀屏又想要跟著劉琦。
畢竟之前在梓潼的時候,關平因為放火燒了不少民居的緣故,心裏頗有些自責,來到成都之後都把自己鎖在屋裏不怎麼願意出門,還是關銀屏拉著他他才隻好跟著劉琦和關銀屏一同出門的,結果沒想到半路上還被劉琦關銀屏撒了一臉狗糧。
待到三人一路尋到李嚴的住所之後,關平便上前敲門。
李嚴在劉璋府上也不怎麼受重視,居所也不過是一間普通的小屋子,甚至連個院子都沒有,看起來比平民也強不了多少,劉琦嚴重懷疑李嚴在益州的生活恐怕是比他在荊州時的生活差遠了。
當然他在荊州的時候被視作士族名人,平日裏少不了出沒於文會之中,更是可以成為當地官吏們的座上賓,可等逃到了益州之後,雖說被劉璋用為書吏,但不受重用的他比起以前那可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就這樣的待遇會人心思變也不是什麼怪事,不過一定程度上劉琦也覺得這怪不了劉璋。
別人不重用益州當地的士族為什麼偏偏要重用你這個荊州人?劉璋這種人沒有爭霸天下的心思,除了用官職籠絡治下人心以外也沒什麼別的手段。
李嚴一個外地人在劉璋手下想要得到重用,想要從益州人受傷搶飯碗那從一開始就是異想天開了,南陽被曹操拿下來之後與其跑去益州投靠劉璋,當初還不如去襄陽投靠劉表比較好。
好歹劉表也有荊襄八俊之名,不知道比劉璋強到哪裏去了,估計李嚴當初也是一路上倉皇逃竄的腦子糊塗了才逃到益州去。
不管李嚴當初有什麼理由選擇了劉璋而不是劉表,至少現在劉琦相信他肯定已經後悔了,光看他這生活條件就知道他沒有不後悔的道理。
這年頭誰除了諸葛亮那樣的人以外,誰幹活不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啊,就算是為了信仰幹活,劉璋那樣的人顯然也配不上這樣的信仰啊。
等到關平敲開屋門,一個老仆出來迎接,見到外邊占著的三個人,老仆有些疑惑又帶著一絲警惕的問道:“不知三位有何要事?”
“我等乃是奉南陽名士韓嵩韓德高之命,前來拜訪你家主人的,還請代為通傳一下。”
劉琦自然不會傻乎乎真的報上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韓嵩的名號,當然這也是劉琦在經過上庸的時候提前跟韓嵩打過招呼的。
畢竟李嚴和韓嵩一樣出身漢陽,一樣是在當地士林之中頗有名氣,但韓嵩的名氣可比李嚴大得多了。
李嚴是那種在南陽名氣比較大,但出了南陽,乃至於去到荊州都沒太多人認識的類型,但韓嵩可不一樣,別人是名聲直達中樞之人,連三公都征辟過他,隻不過韓嵩自己避而不受,堅持當一個隱士而已。
隻不過後來還是在劉表的各種威逼利誘之下不得不出仕劉表,當然等到劉琦接替劉表之後就和韓嵩和解了,劉琦也應允韓嵩他隻要不相幹了隨時可以走人。
畢竟劉琦也沒有收集癖,不至於像是劉表那樣看著誰厲害不擇手段也要逼來為自己所用,劉琦覺得沒那必要。
所以這次路過上庸的時候,劉琦也是成功借到韓嵩的名號前來拜訪李嚴,畢竟韓嵩的名氣還是相當大的,同樣身為南陽士林名人的李嚴不可能不知知道韓嵩的名號。
待到老仆回屋稟告之後,很快劉琦便看到一個中年文士從屋子裏走出來迎接他們。
“歡迎歡迎,許久未見到南陽同鄉了,還請入屋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