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憤怒趙伯圭,鞏縣的皇陵

第1784章:憤怒趙伯圭,鞏縣的皇陵

就在趙伯圭震怒的視線下,這些大頭兵毫不客氣的上前,將整個隊伍掀了個底朝天。足足半個多時辰的時間,畢再遇這才說道,“既然沒查到什麼,那便撤兵!”

畢再遇率領兵馬走了,隻留下滿地的狼藉。

“放肆!放肆!”趙伯圭怒不可恕,然而,其他前來的眾人,神色有的苦澀、有的譏諷、有的淡漠,唯獨沒有什麼對沈堂的怨言。

每一個階層都會下意識的維護每一個階層的利益,相比趙伯圭這個皇室弟子而言,他們更願意與沈堂站在一麵。

他們可以厭惡沈堂,甚至可以敵視沈堂,不過,卻絕不會有一個官員願意看到皇室子弟對於臣子如此羞辱!不錯,在他們看來,趙伯圭對於沈堂的態度,就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

如果就連沈堂這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之人,身居國公之高位,都能夠被皇室子弟羞辱,誰知道以後皇室會對於其他的朝臣是何等態度?因此,麵對著有些狼狽的趙伯圭,在場眾人大多數在看熱鬧,幾乎連同情都沒有。

“立即收拾行裝,準備繼續朝開封府出發。”

一個聲音淡淡的響起,卻見儀仗之中,一人踏步而出,朝著其餘的官員以及隨行的眾人下令。

這人並非他人,而是現如今的禮部侍郎李鐸,也正是沈堂的老朋友。

修繕皇陵的事情,相關禮製自然不能出現錯誤,所以,李鐸這個禮部侍郎則是親自出馬,為這方麵把關。本來他還想著好好與沈堂敘舊,畢竟,二人也許久未曾相見了。可沒想到,剛剛見麵,還未曾說上一句話,竟是出現了這種事情。

趙伯圭為何對沈堂如此敵視,他也有些不明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會為沈堂說話。

短短幾年時間,他從一個小小的禮部員外郎晉升到禮部侍郎,這與沈堂脫不了幹係,可以說正是沈堂才給了他晉升的機會。這並非他李鐸多有能力,隨便換一個人,隻需要安安穩穩的做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同樣能夠做到這個位置。

而且,對於沈堂的理念,他也無比認同,他跟著沈堂走南闖北,沈堂絕對是他最為敬佩的人之一。

他來到趙伯圭身側,不待他開口,趙伯圭便是先行冷笑說道,“怎麼?你也是來看本官笑話的?本官倒是想起來了,你這個侍郎的官位,還是有賴沈堂方才得到。”

李鐸微微搖頭,“大人所言不假,若非燕國公,下官恐怕依舊隻是一個小小的五六品官兒,更沒有機會晉升到侍郎之位。”

“不過,今日之事,卻是大人錯了。”

“本官錯了?本官哪裏錯了?本官是上命欽差,難道就比不得他這個燕國公了不成?或者說,你覺得他沈堂比皇帝和朝廷更大?”

“燕國公自然大不過皇帝,燕國公也大不過皇命欽差,所以,燕國公主動放下身份出城十裏前來相迎,這便是燕國公給與陛下、朝廷的敬重。”

“然而,大人若是以欽差的身份羞辱燕國公,便是大人的錯誤。”

“這無關身份地位,隻憑著燕國公幾乎憑一己之力守護著大宋,就值得任何人敬重,哪怕欽差大人也是如此!”

“燕國公入仕不過數年之久,但是死在他手中的敵人數十萬之眾,而且,大人之所以能夠站在這裏,也應該感謝燕國公才是。下官並不知曉大人與燕國公有何私怨,可大人身為欽差,代表陛下和朝廷而來,卻是如此羞辱一個國家之功臣,豈是應有之禮?”

趙伯圭啞口無言,他哪兒想過那麼多,他隻想著給沈堂一個下馬威,讓這小子知難而退,離自家的妹子遠一點兒罷了……

“哼!”

趙伯圭甩袖直接上了馬車,聽了李鐸的話語,他也感覺自己的確做的過了,可是,難道自己要在沈堂的麵前低頭不成?癡心妄想!

甚至,若有可能,他此刻根本不想再去開封府了,畢竟,與沈堂剛剛發生了這等不愉快的事情。

可他也知道,若是沒有沈堂的配合,難道就憑著他帶來的這百十個大匠去修繕皇陵?

耽擱了差事兒,他卻擔待不起!

修繕皇陵,若是從實際來說也不算多重要。可這是大宋的臉麵,若是耽擱了,他如何給朝廷交差?

因此,哪怕此刻已經厭惡沈堂到極點,他也不得不繼續前往開封府。

隻有跟沈堂商議好了,並且讓沈堂傳令召集民夫、壯丁,並且幫著彙聚材料等,他才能前往皇陵展開工作。

眾人好一番收拾,總算是再度上路,浩浩蕩蕩的車駕不緊不慢的朝著開封府靠近,馬車之中的趙伯圭臉色則是變幻不定,“本官就不信,這沈堂真有這般厲害,我且看看他治下的開封府到底如何,若是被本官抓了把柄,定然要參奏他一番。”

抱著這樣的心思,趙伯圭一行人朝著開封府而去。

他們雖然先行前往開封府,不過,實際上大宋的皇陵並不在開封府境內,而是在鄭州與洛陽交界的鞏縣一帶。

至於當年趙老大為何將皇陵設置在這裏,原因卻是眾說紛壇。

其中一種說法是,開寶九年,趙匡胤回了一趟老家洛陽,衣錦還鄉,而且是回到幼時成長之地,趙匡胤的心情自然是極好,尤其是看著當年自己的一些小玩具,現在自己卻已經是天下之主,這種心情可想而知。

在歸途之時,途徑鞏縣,他突然間心血來潮,自己有出生之地,也終歸要有歸宿。

於是,就張弓搭箭射出一支箭,並且對隨行的眾臣說道,“箭落之處就是死後長眠之處,今埋石馬於此為證!”

而這石馬,正是他從老家洛陽帶回來的兒時玩具。

還有一眾說法,便是與趙匡胤的一個想法有關。因為大宋是繼承後周,所以這才將開封府設為國都。

不過,這個國都所在,實際上並不太符合趙匡胤的喜好!

首先來說,整個汴梁地處平原,除了緊鄰黃河之外,根本無險可守,尤其是北方契丹人不時南下,這裏作為國都,實在太危險了,基本上算是在契丹人的鐵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