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身衰衣,九跪九叩,親自扶天子靈柩至皇帝陵寢宣陵。四方般若,八部摩羯,數千名高僧岩土趺坐,鮮花芬芳檀香環繞,喃喃頌祝著不滅的佛謁:“人心渴望,佛口宣揚。如春風至而花開,似秋水清而月見。亦如我皇帝每年應聖,特展花筵,表八宏逢時主之時,歌萬乘應流虹之日。一聲絲竹,迎堯舜君暫出深宮;數隊幡花,引僧道眾高升寶殿。君臣既能會合,內外歡呼。明君麵禮於三身,滿殿親瞻於八彩。牛香再惹,魚梵虛徐。得過萬乘之道場,亦是一時之法身……”
後有僧侶道士王孫公爵行隨隊仗,皇祚數千人,後妃宮主皆按禮製,隨太子起身叩拜。
長安白衣如雪,天下慟哭,一片縞素。
皇帝宣陵緊靠則天女皇的乾陵,兩者皆是以山為陵,因山而闕,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千山頭角口,萬木爪牙深。
從高大門坊直至皇帝陵寢,共有華表、翼獸、鴕鳥、石馬及牽馬人順序而列默然迎接皇帝棺槨。六十一個蕃酋侍立左右,預示皇帝英靈不滅,始終俯視這片他為之奉獻所有,卻最終一無所獲的蒼茫河山。述聖碑筆力遒健入骨三分,記載皇帝禱文,為太子親筆所書:
“先帝昔晏駕,茲山朝百靈,崇岡擁象設,沃野開天庭。”
文武百官山呼萬歲,跪在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比擬大明皇宮的宣陵之下。
唯獨李元雍一身黑衣,手捧光烈帝僅存的骨殖,在數位內侍都監的攙扶下,走過長長的司馬道,穿越眉目如畫的石刻群,進入上陵祭祀宣殿。
眾人跪在他的腳下。
宮人躬身退到一邊。太子居高臨下回望山腳。宣殿淩空俯藐,南麵而立,北向而朝,仍具有王族的莊嚴氣勢。
永光公主、新城郡王,安國公等功臣貴戚陪葬墓眾星拱月,陪在一旁。
他們靜靜矗立在風雨歲月中,將會與皇帝相伴千載春秋,永世不滅。
宣陵四處有高大垣牆圍繞玄宮,牆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一門,南日朱雀,北日玄武,東日青龍,西日白虎。
太子獨自捧著骨灰壇一步一步走入墓室,在四處皆是明黃綢緞與珍玩玉器的寬闊地宮中,將李愬恭的骨灰放入皇帝身旁。
父子君臣,生不能得享天倫,唯願死後陰冥相會,可以憫卻前塵恩怨,再能聚首。
李元雍低聲道:“祖父,父親……來陪伴著您了。有朝一日,孫兒……也會躺在您身邊。祖父,您不會覺得孤單的。”
太子殿下淚水早已幹涸聲音枯竭。他撫著冰冷金玉骨灰壇,似乎能夠汲取光烈帝在天之靈所能給予他的一點溫暖。
他慢慢說道:“祖父,先恕孫兒不孝之罪。孫兒……心中最想陪伴的,是他。……若有那一日,請允許孫兒將一身灰塵灑落大漠,惟願上天寬宥,能夠……讓我與他再相重逢,從此……從此……”
太子默然不語,他站在棺槨旁邊看著厚重金絲楠木之下皇帝枯索晦暗的臉。
皇帝臉上似有一絲滿足。死亡對於他而言,未嚐不是一種解脫。
太子慢慢走出陵寢地宮,起初還有些虛弱。但他竭力挺起自己脊梁,麵無表情步步走過眾星拱衛之勢,巍峨壯麗,陽光映照,四處懸幟的神龍道。
他走向自己的宿命,自己的臣子,和這萬裏常在的疆土。
蕭卷率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叩首高聲道:“請太子登基!”
李元雍心中驚訝,停住腳步。
蕭卷身後跪著三省六部內外官員,宗正寺卿與鴻臚寺卿緊隨其後,再度叩首道:“國不可一日無主,請太子登基!”
“請太子登基,此惟先皇遺願!”
滿城縞素白幡獵獵。四周北殿、神策、十二衛武將麵麵相覷,而後紛紛解鞍下馬,半跪於地,刀劍交鳴,道:“請太子殿下登基!”
李元雍微微抬頭,忽覺漫天陽光,如針紮一般,刺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