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劉大哥,我跟你說,昨天梅六可是路過被我家人發現,沒準他就回來報複,去我家可是增加抓住人的機會啊!”沐澤說道。

“廢話,要不是這樣你覺得我會派人去?”劉柏彤沒好氣的說道。

“好吧,好吧,咱們走吧。”沐澤說道。

兩個人出了房間,就看見步凡已經帶著人等在那裏了。

算上步凡一共十一個人,一個個都是氣宇不凡,精明強幹,年紀也都不大,穿的也都是便裝。

“恩,不錯,看著都是挺厲害,龍四,你帶他們回去,我跟劉總捕頭去聽書了。”沐澤說道。

“是。”出門沐澤還是帶著龍三龍四,韓博也不管沐澤,在家保護韓靜那。龍濤等人還在養傷,不過大白天倒是也沒事。

沐澤和劉柏彤溜溜噠噠的也就來到了璧月說道街口茶館。

曲藝的發展,到了明朝倒是有說書這一行業,甚至還有明末書壇四將,吳逸、張樵、陳思,另外還有一位號稱“柳麻子”的柳敬亭。

一開始這個行業也叫評話,是因為元朝開始那些話本之類的空前發展,說書的也隨之發展,別人不說,就說這柳敬亭,就是一號人物。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名敬亭,號逢春,因“麵多麻”,外號“柳麻子”。

柳敬亭,說書生涯六十載,南達紹興,西至武昌,北到北京,紅遍了大半個中國。他最拿手的長篇選段,比如《水滸傳》、《隋唐演義》、《兩漢演義》等等。另外,有《柳下說書》百餘篇傳世。明朝文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柳敬亭)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

可以說是比較出名的前輩了。

在南方,類似的表演形式叫評話,尤其是南京評話,南京評話又稱“講評詞”、“南京評詞”、“說書”,是用南京方言說講的評話,流行於南京及其周邊地區。

到了北方,又叫評書了,評書起源於東周時期,周莊王是評書的祖師爺。但這隻是一個傳說。

唐代出現了一種曲藝藝術和評書的表演方式相似,這種曲藝形式稱為:“說話”。到宋代中興時期。最初是說評佛教典集。可以說是代代發展,代代革新。

所以說在南京這沐澤覺得肯定有一兩個好說書人,雖然現在不是沐澤上輩子的明朝,但是發展差不多,定然能找兩個好的說書人。

上回朱翊鐸為了慶祝海軍得勝,就找了四個說書人,給老百姓講官軍剿滅海賊的事情,但是沐澤有些不太滿意,那些人講的太生硬了,表演不夠生動。

當然,這裏麵也有創作倉促,時間緊促的原因,但是沐澤想的是真的找幾個好的說書人,把整個海軍的故事都給講一遍,尤其是突出朱翊鐸的光輝形象。

有些時候,這些評書要比書籍還要厲害,識字的人才有多少,聽書可不要這些,花上兩個大子就能聽一下午的書,可要比看看不懂的書來的輕鬆。

在茶館裏,喝著茶,吃著點心,聽著說書人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