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在大員灣外圍設置了五個炮台,部署了二十多門遠射火炮
但很難傷到明軍艦隊,這年頭的火炮,超過兩裏外,基本都是沒準頭的,一裏以內,才有準確度可言。
“旗語傳令!作雁形雙列縱隊!”
七月三十日
台灣島西南,大員灣
四十二艘戰船依次縱深排開,桅杆高聳,雪白色風帆鼓滿後,自海平麵下迎著陽光,緩緩升起。
猶如無數列島、礁嶼
作為明軍標誌的三辰旗,掛在桅杆最高處
鄭成功坐艦興化號的旗語命令揮舞而出,其後所有軍艦,紛紛回應,隨後整個隊列逐漸發散,朝遠處的大員港撲去......
德弗裏斯站立在艦艏之上,看著遠處壓著海平麵而來的黑點,心中壓力陡增。
眼前的這支艦隊,與過去自己曾經在福建、嶺南沿海所見到的明朝官軍水師和鄭氏戰船完全不同。
那與VOC船隻一模一樣的雪白色帆布,以及聳立的桅杆,被放置在甲板之下的炮口。
這就是所謂的“夾板船”
夾板船,也就是將火炮放置在船隻甲板下方
這樣的船型,其實早在崇禎年間,明軍有過小規模仿製,但畢竟沒有需求,而且也沒錢,故而十分稀少。
直到鄭成功手裏,大規模新建戰船以前,也就隻有十來艘。
龍江船廠重建以後,樞密院給船舶公司下的第一個訂單,就是重新設計和研製適合大明海軍作戰的新式軟帆夾板戰艦。
這次研發設計,朱由榔倒是十分有興趣關注。
過去,這種船舶建造,純粹就是工匠自己的事情,但朱由榔卻指示工部研發部門和翰林格物院力學所和材料所參與其中。
並且繪製了全套的工程圖紙
此時大明科研領域中,走得最遠的,還是數學研究
畢竟在這方麵,中國本來就有相當雄厚的基礎,隻是在幾何學上有所欠缺。
不過在萬曆年間,徐光啟翻譯引入《幾何原本》以後,中國本土的幾何學也有了長足發展。
數理邏輯這種東西,必須要有用武之地,才能加速發展
而數學作為一切工程學的靈魂,朱由榔希望它能和生產實際聯係起來。
於是乎,轉變為德弗裏斯眼前的戰艦,修長整齊的側舷,艦艏拉起的輔助三角帆,在仿造此時西方通行的“蓋倫船”形式的同時,也作出了許多改良,和目前荷蘭VOC主力的笛型船相比,更為高大一些。
這時候的風帆戰艦,速度基本上不足十節,也就能和自行車一較高下,隔著好幾海裏,卻得運動大半個時辰才能互相接觸。
故而荷蘭戰艦雖然都已經發現了對方,卻都沒太多激動
雖然VOC裏麵都算不上什麼正規海軍,但能從西歐一路漂到這,也都是身經百戰了。
實戰經驗還是很豐富的
反倒是明軍艦隊這邊,由於大量新兵、新軍官的補入,這還是海軍作為一個嶄新作戰單位,第一次參加真正的海戰。
畢竟現在是光烈十一年了,距離當初鄭成功接受朱由榔改編,已經過去了十年。
海軍早已不是過去的鄭氏集團,絕大多數原來的軍士、水手都已經退役。
此時軍中主力,還是以光烈八年以後,補充進來的新兵為主。
這些新兵固然缺乏戰鬥經驗,但素質上卻要好得多
首先是在紀律性上,在入伍之前,至少都經曆過三到四個月的民兵訓練,再加上相較於過去鄭氏那種“招降納叛”式的擴張方式,其實兵源十分複雜,作風惡劣,忠誠度和組織度都難以保證。而這些新補充的兵源,都是沿海省份出身清白的農漁子弟,更加服從指揮。
其次,自光烈八年,全軍號召“文教普及”,要求入伍兵員,必須要在軍事和體能訓練之餘,展開文化教育,基層士卒,入伍兩年內,至少掌五百個常用字,以及基本算數知識,熟悉典章條例。
這事實上是在皇家學堂之外,另一個方向的普及教育,畢竟以明軍五十萬人的規模,每年大概有十幾萬人退役安置,就意味著有十多萬接受過紀律訓練的文化人口流入地方。
海軍是文教強軍政策最重視的單位
至光烈十一年,全軍三萬七千餘人,基層士卒全部接受過掃盲教育,隊正、炮長及以上級別軍官、佐官,至少接受過小學堂,及兵學苑,或同等教育水準。
朱由榔從光烈四年開始堅持的皇家學堂,經過七年,終於結出了第一批果實。
許多當時第一批入學的少年,現在已經成為軍隊、朝廷、企業基層的青年骨幹力量。
“別緊張,還早著呢!”
明軍雁形陣左列艦隊頂在最前麵的旗艦漳州號丙級戰艦上,炮長林叔大安慰著手下幾個年輕崽子。
他是原鄭氏船隊的老炮手,已經服役十幾年了,作為骨幹才留在軍中,確保這些第一次上陣的新兵不至於出亂子。
船上的年輕軍士都十分緊張,就這樣緩慢地等待著兩軍戰船相接的時刻。
-------------------------------------
“轉舵!搶占上風口!”
“快,變隊,搶占‘T’字頭。”
雙方靠近數裏開外,幾乎同時下達命令
風帆炮艦時代,所有戰術基本都是圍繞著一個核心展開
被稱為“T”字戰術
即盡可能將自身側舷,對準對方的船頭,這樣能盡可能增加火力投送優勢。
當然,在蒸汽機還沒有發明之前
這種事情很大程度是靠運氣,取決於當天的風向,故而想要取得優勢,死傷就得搶占上風口。
當然,失去優勢也並不意味著失敗,納爾遜就是在劣勢風向中在尼羅河口擊敗了法軍艦隊。
不過更常見的情況是,雙方都無法搶到上風口,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經交上了手。
比如現在
兩軍超過六十艘戰船,在方圓十幾裏的海麵上,互相周旋
最後荷蘭艦隊發現,由於明軍在戰艦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再這樣周旋下去,遲早要被對方先行圍堵。
幹脆直接加足馬力,向明軍艦隊正中突破,而後朝兩側射擊。
“砰砰砰......”
荷蘭人旗艦“赫克托”號首先發難
這是一艘荷蘭標準的中型蓋倫戰艦,載炮四十門,在荷蘭海軍當中隻能算中流,但在VOC,已經是遠東艦隊能拿出來,為數不多的幾艘主力艦之一了。
赫克托號和明軍與之相接的漳州號相隔不過百丈以內
但二十枚彈丸還是全部錯失
這很正常,火炮命中率本來就差,何況還是海上
兩艦繼續接近,赫克托號另一側,明軍丁級戰艦,載炮二十門的平陽號,也連忙朝其靠近,打算和漳州號夾擊赫克托。
“不要慌!大致距離八百尺左右,裝填兩個二號藥包!”
漳州號上,剛剛被炮擊,水花就在船側舷幾丈開外炸開
炮長林叔大卻是盡量保持冷靜,舉起手中望遠鏡邊觀測,邊下達命令
像漳州號這樣的丙級戰艦,至少裝配了四具望遠鏡,相較於隻有營級以上軍官才能裝備的陸軍,簡直堪稱闊綽。
身側幾個炮隊軍官大致估算出射擊參數後,各炮就進入準備狀態
彈藥裝填完畢
側舷甲板之下,十六門九斤炮,在令旗揮舞之後,哨聲傳令
紛紛點火
“通通通”
兩艦邊對射,邊接近
漳州號比起赫克托還是在火力上略作劣勢
但對於VOC的武裝艦船而言,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在東亞海麵上,遇到除西班牙、葡萄牙人外,第一支能和自己搞大炮對射的海軍艦隊。
而且很快,明明在火力上更落劣勢的平陽號,十分英勇的頂著赫克托號另一側炮火駛來。